①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支出怎样核算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指由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专院等城乡属基本医疗卫生机构向全体居民提供,是公益性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主要起疾病预防控制作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有三方面含义:一是城乡居民,无论年龄、性别、职业、地域、收入等,都享有同等权利,二是服务内容将根据国力改善、财政支出增加而不断扩大,三是以预防为主的服务原则与核心理念。
②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一览表
序号 类别 服务对象 项目及内容 一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辖区内常住居民,包括居住半年以上非户籍居民 1.建立健康档案 2.健康档案维护管理 二 健康教育 辖区内居民 1.提供健康教育资料 2.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 3.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服务 4.举办健康知识讲座 5.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 三 预防接种 辖区内0~6岁儿童和其他重点人群 1.预防接种管理 2.预防接种 3.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 四 儿童健康管理 辖区内居住的0~6岁儿童 1.新生儿家庭访视 2.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 3.婴幼儿健康管理 4.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 五 孕产妇健康管理 辖区内居住的孕产妇 1.孕早期健康管理 2.孕中期健康管理 3.孕晚期健康管理 4.产后访视 5.产后42天健康检查 六 老年人健康管理 辖区内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 1.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 2.体格检查 3.辅助检查 4.健康指导 七 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高血压) 辖区内35岁及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1.检查发现 2.随访评估和分类干预 3.健康体检 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2型糖尿病) 辖区内35岁及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 1.检查发现 2.随访评估和分类干预 3.健康体检 八 重性精神疾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 辖区内诊断明确、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1.患者信息管理 2.随访评估和分类干预 3.健康体检 九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辖区内诊断明确、在家居住的结核病患者1.患者信息管理2.随访和用药管理、用药指导3.健康体检十 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 辖区内服务人口 1.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管理 2.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和登记 3.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 4.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 十一 中医药健康管理 辖区内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和0~36个月儿童 1.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 2.儿童中医调养 十二 卫生监督协管 辖区内居民 1.食品安全信息报告 2.职业卫生咨询指导 3.饮用水卫生安全巡查 4.学校卫生服务 5.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信息报告
③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质指数怎么算
BMI指数(即身体质量指数,简称体质指数又称体重,英文为Body Mass Index,简称BMI),是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主要用于统计用途,当我们需要比较及分析一个人的体重对于不同高度的人所带来的健康影响时,BMI值是一个中立而可靠的指标。
一、体质指数公式:
身高体重指数这个概念,是由19世纪中期的比利时通才凯特勒最先提出。它的定义如下:
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
EX:70kg÷(1.75×1.75)=22.86
举例:
例如:一个人的身高为1.75米,体重为68千克,他的BMI=68/(1.75^2)=22.2(千克/米^2)当BMI指数为18.5~23.9时属正常。
BMI是与体内脂肪总量密切相关的指标,该指标考虑了体重和身高两个因素。BMI简单、实用、可反映全身性超重和肥胖。 在测量身体因超重而面临心脏病、高血压等风险时,比单纯的以体重来认定,更具准确性。
二、成人的BMI数值:
过轻:低于18.5
正常:18.5-24.99
过重:25-28
肥胖:28-32
非常肥胖, 高于32
由于存在误差,所以BMI只能作为评估个人体重和健康状况的多项标准之一。全美卫生研究所(NIH)推荐医生参照以下三项因素评估患者是否超重。
BMI腰围——测量腹部脂肪 与肥胖相关疾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LDL(“恶性”)胆固醇过高、HDL(“良性”)胆固醇过低、高血糖和吸烟。
由于BMI没有把一个人的脂肪比例计算在内,所以一个BMI指数超重的人,实际上可能并非肥胖。举个例子,一个练健身的人,由于体重有很重比例的肌肉,他的BMI指数会超过30。如果他们身体的脂肪比例很低,那就不需要减重。
三、BMI指数肥胖标准判断:
世界卫生组织虽然规定有肥胖的标准,但这是以西方人群的研究数据为基础制定的,不适合亚洲人群。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流行病学研究室周北凡教授在刚出版的《大众医学》A7期上撰文介绍说,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根据20世纪90年代中国人群有关数据的汇总分析报告。
首次提出了适合中国成人的肥胖标准:体重指数大于等于24为超重,大于等于28为肥胖;男性腰围大于等于85厘米,女性腰围大于等于80厘米为腰部肥胖标准。
国际上通用体重指数(BMI)来衡量肥胖。体重指数等于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腰围是衡量腹部肥胖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反映了腹部脂肪蓄积的程度,而腹部脂肪的蓄积与一系列代谢异常有关。
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的这项汇总分析报告表明:体重指数增高,冠心病和脑卒中发病率也会随之上升,超重和肥胖是冠心病和脑卒中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体重指数每增加2,冠心病、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对危险分别增加15.4%、6.1%和18.8%。 一旦体重指数达到或超过24时,患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血脂异常等严重危害健康的疾病的概率会显着增加。
对于不同的人种,同样的BMI可能代表的肥胖程度不一样。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地区的BMI水平在整体上低于欧洲国家,但据多项研究表明,亚洲人在较低的BMI水平时已经存在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高的危险。也就是说,中国人在BMI低于25时,患高血压的危险性就开始增加。
四、不适人群:
并不是每个人都适用BMI的,如:
1、未满18岁;
2、是运动员;
3、正在做重量训练;
4、怀孕或哺乳中;
5、身体虚弱或久坐不动的老人。
如果认为BMI算出来的结果不能正确反映体重问题,请带着结果与医师讨论,并要求做体脂肪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