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关于英国巴林银行倒闭的案例,为何尼克 里森会走向犯罪深渊呢
1763年,巴林银行倒闭的情况下,弗朗西斯·巴林爵士在伦敦创建了巴林银行,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商业银行,无论是资金和建议,为客户提供自己的交易。当然,它也有承担风险的买入和卖出股票,土地或咖啡,其他商人一样。经营灵活,创新的巴林银行很快就在国际金融领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其业务范围是广泛的两个刚果铜矿精炼,从澳大利亚贩运羊毛,还是开掘巴拿马运河,巴林银行贷款。不过,巴林银行,它不开发普通客户存款业务,其资金来源,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谋求生存和发展。
在1803年,刚刚诞生的美国从法国购买路易斯安那州南部,从巴林银行的所有资金。巴林银行有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房子的犹大运行罗斯切尔特银行,霸菱各国政府,各大公司和众多客户的首选银行。 1886年,巴林银行发出的“基尼施证券,买方潮浇银行手持式申请表,后来不得不动用警察,以维持一个小时,很多人排队等候购买少量的股票,然后伺机抛出。等待直到第二天抛出,股价翻了一倍。由于巴林银行的杰出贡献,巴林家族先后荣获
20世纪初,巴林银行荣幸地接受了专门的客户:英国王室。 5个世袭贵族,这可以被认为是一项世界纪录,巴林银行的显赫地位,从而奠定了基础。
莫里森在第10的巴林银行在1989年的工作。在此之前, ,他是摩根·亚当斯,但李清算银行部的一名工作人员。霸菱,他很快就固定在印尼段的工作,因为他的耐心和毅力,善于逻辑推理,解决了许多的的问题可以被迅速解决,因此,这项工作已被改善。因此,他被认为的期货和期权结算所的伦敦总部的马礼逊在印尼工作的专家是相当满意,并承诺在海外,以平息他:一个相应的职责。在1992年,巴林总部决定派他到新加坡分行成立期货与期权交易部门,并担任总经理。
无论什么交易,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但关键是看你如何处理这些错误,特别是在期货,有些人会“买”“卖”的手势手势误;有人会在错误的价格合同购买的,有些人可能会不够谨慎,可能有人应该买日进入3月期货,期货等。一旦失误,就会给银行带来损失,银行必须迅速和妥善处理这些错误,如果错误是无法弥补的,唯一可行的办法是考虑在电脑上的错误是被称为一个“错误帐户”,然后向银行的总部。
任何期货在新加坡的交易员利森在1992年,巴林银行的帐户原本是“99905”,“错误帐户”专门处理交易过程中所造成的疏忽错误,这是一个正常运作的金融体系的过程中,错误的帐户。在1992年的夏天,伦敦总部全面负责清算的工作戈登。Baosai打了一个电话到马礼逊,利森建立一个“错误帐户”,记录较小的错误,并在新加坡的自我治疗,以免麻烦伦敦的工作。理森麻栗色儿聘请专责办公室清算因此,是否可以设置一个文件来请教她。不久,李先知在计算机上键入某些命令,问他有什么帐户是必需的。在中国文化中,“8”是一个非常吉利的数字,李森作为他的吉利的数字,由于帐号必须是五位数,占88888“错误帐户”诞生了。
几个星期后,伦敦总部的电话,并叫总部的一台新电脑配置的要求新加坡分行按老规矩行事,所有的错误记录保持“99905”帐户直接向伦敦报告。“88888”错误帐户刚刚创建的闲置,但它已经成为一个真正的“错误帐户”储存在电脑中。新加坡分行总部的错误已经注意到了很多,但莫里森巧妙地搪塞而过。忽视的帐户“88888”提供利森的机会,为未来制造虚假的会计,然后取消账户,巴林的历史可能会改写。
17日,1992利森男子巴林本周交易者金王犯了一个错误:当客户(富士银行)日经指数期货合约买20日,交易员错误的卖20,利森清算时,在晚上工作,错误的是利森发现,我要纠正这个错误,可以买40份合约,日的收盘价,20,000英镑的损失,并应当报经该公司的伦敦。然而,种种考虑,决定使用错误的帐户然而,“88888”,仅40日经指数期货合约,以掩盖错误。这样一来,由利森进行的交易成为业主交易“,该帐户中,面临的风险巴林银行的部分。几天后,日经指数上涨200点,空头头寸的损失了20,000英镑至60,000英镑(注:莫理循的年薪低于50,000英镑)。利森更不敢升级了这个错误。
另一个具有相同的性质,莫里森的朋友和提成的遗嘱执行人乔治犯的错误。乔治和他的妻子离婚了,整日沉浸在痛苦之中,并开始放弃自己。里森喜欢他,因为乔治是他最好的朋友,但也是最好的交易商之一。但很快乔治开始出问题。莫里森示意他卖100份的9月期货买了价值高达800万英镑,和几个交易证书不填写。
如果乔治的错误泄露,莫里森不得不告别他已很如意的生活。乔治出现的几次错误记“88888帐户”利森是一个任务。但也有至少有三个问题困扰着他:一是如何弥补这些错误,错误收费“88888”帐户后如何逃脱的伦敦总部的内部审计结束时,SIMEX每天追加保证金的要求,他们计算出新加坡分行失去了每日摄入量。的帐户,也可以在SIMEX大屏幕上显示的“88888”。
为了弥补其雇员的错误,李森赚取佣金考虑在内,但是,当然,其前提是这些错误不会受到太大的损失的数额,由于不太多,但乔治造成的错误确实太一。
为了赚到了的嘴足够的钱赔偿全部损失,利森承担的风险增加,他从事了大量的现场交易,因为日经指数稳定利森从交易中赚取的选择权金。如果运气不好了巨大的变化,在日经指数,这项交易将让,巴林承担巨大的损失。利森在一段时间的时候,天做得非常顺利。 1993年7月,他一直在“88888”账户亏损的6000000英镑,到略有盈余时,他的年薪5万英镑的近100000英镑的年终奖金。利森停在那里,然后巴林的历史也将发生变化。
除了错误的商人覆盖另一个严重的错误,以争取最大的客户在日经指数市场波尼弗伊。 1993年底,接连几天,每天市场价格破纪录的飙升频繁出现故障的清算记录的电脑屏幕上,无数笔交易商帐户的工作积压了1000多点。因为系统不能正常工作,通过人力资源的交易记录。等到你发现的各种错误,利森失去了,天已经高达近170万美元。莫里森在没有出路的情况下,决定继续隐藏这些错误。
1994年,李森,而亏损金额已经麻木了,88888号帐户的损失为20亿,30亿英镑,达到5000万磅7月。事实上,许多交易莫里森然后由市场的走势牵着鼻子走,而不是因为他预期市场。他已经成为一个傀儡,但其风险头寸的操纵。他认为,什么样的市场变动的方向,使他赢得了比赛,以弥补损失88888帐户号码,他们试图朝这个方向影响市场走势。
利森的自传:“我很惭愧自己成为一个骗子 - 开始小失误,但现在整个包围着我,就像癌症一样,像我的母亲绝对不是要把我的成长经历以这种方式。”
从系统的角度来看,最根本的问题在巴林的交易和结算的角色混淆。利森在1992年到新加坡工作后,在巴林,新加坡期货交易所和清算管理。作为一个商人,李森否则可能会一直致力于代表的巴林客户交易衍生品和套利,均从事巴林,基本上也没有太大的风险。代客操作,风险承担由客户自己的交易者只赚取佣金的套利益智之间的市场价格,以赚取差价。例如,黎森丽在很短的时间内,以不同的价格,巴林在新加坡和贩运市场来赚取利润。银行交易员持有的风险头寸一定量的一般许可证。然而,为了防止交易员在银行暴露在过多的风险,如津贴通常是相当有限的。清算部门每天的结算银行的交易员和风险岗位也可以有效地理解和掌握。不幸的是,莫里森是一个人,谁也交易及结算所的两个职位。
事实上,一个星期前,莫里森抵达新加坡在巴林有一个内部的沟通,这个问题可能造成的重大灾难表示关注。然而,这个被忽略,而且利森报告责任,而的兼职交易及结算部门。 ,如果莫里森是只负责清算部门,因为他会被赋予的责任,他已经没有必要,也没有机会瞒天过海其他交易者行为的错误,不会导致在最后一种情况失控。
巴林银行总部曾派人调查莫里森的占50万英镑的损失。事实上,每天,资产负债表,每天有一个显着的记录可以看出里森的问题。即使是月底,里森制造假账,掩盖了问题,它可以很容易地发现 - 如果巴林真正严格的审查。利森假的花旗银行存款5000万英镑,但有50万人被转移到补偿损失88888账户号码。检查帐户的月份,但没有人来检查花旗银行帐户,所以没有人花旗银行账户和存款5000万英镑。
资产负债表,董事长彼得·巴林的巴林银行,于1994年3月通过审查期间的资产负债表没有做的工作,因为它的组成,可发生于短期内显着变化,彼得巴林说:“如果,揭露更多的资产负债表数据,将可以增加一组的理解,那么它是天真”的主席,巴林,在资产负债表的重要性不支付的高,确实没有想象中的那么!
1月11日,1995年,在新加坡期货交易所巴林的审计和税务部门的信,提出了一些疑问,他们的资金需要保持的88888账户号码。而这个时候,莫里森,每天都有要求伦敦进口超过10亿英镑,以支付追加保证金。事实上,从1993年到1994年,巴林银行在SIMEX和日本市场的资金投入超过110万英镑,超过英国的海外资金的银行的规定的限制,不应该超过25%的英国央行。为此,巴林银行的英国央行进行了多次会谈。 1994年5月,高级官员,英国央行负责对商业银行的监督,但这种默许的“默许”,不留任何文件,没有相关部门转介到英国央行,最高的人负责,在英国银行内部规定的违反。
最不可思议的是在1994年年底的资产负债表上的50万英镑,巴林差异,仍然没有警觉到其内部控制的松动和疏忽。发现其郈巴林崩溃了两个月的时间,巴林的高级企业员工有这样的问题,要关注更多的巴林总部审计部门正式调查。在过去,这些调查里森很容易受骗。利森时期描述为:“对于没有1停止它,和我认为那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伦敦应该知道我的号码是假的,这些人应该知道,我每天现金的要求伦敦总部是错误的,但他们仍然支付的钱” 。
从道德的角度来看的财务条款,如果所有上述金融专业人士在巴林事件“的评级,应给予不及格的分数。特别是,许多在巴林的高级管理人员,不留名底部的可能,盲目相信莫里森,并期待他为巴林套利资金。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巴林破产的两个月前,在1994年12月,在纽约,巴林召开的金融会议的结果,250在世界各地的巴林银行工作者,里森为巴林的英雄,报纸一个漫长而热烈的掌声。
18日,1995年日本神户大地震,随后的几天,东京日经指数大幅下跌,利森遭受更大的一方面的损失,另一方面购买更大量的日经指数期货合约,日经指数上涨了理想的价格范围会议。1月30日利森率1000万英镑,每天从伦敦获得资金购买30,000日经指数期货卖空日本国债。2月10日,里森在新加坡期货交易所的交易记录数的历史,拥有55,000日经指数期货20,000日本政府债券合约交易的数量越多,损失越大。
所有这些交易都纳入88888帐户,帐户的交易,其职权范围,单个存货予以暂扣,但所需要的资金追加保证金,但不能隐藏。里森以各种借口转移。这种松散的程度,这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在2月中旬,巴林银行股本4.7亿英镑。
1995年2月23日,在巴林期货的最后一天,李森努力的方向影响市场的彻底失败。日经股票关闭至17,885点,已经达到了超过60,000份合约利森的日经指数期货多头的风险头寸,日本政府债券价格的飙升,其短期风险头寸达到26000合同。里森造成的损失为巴林,在巴林的高级主管仍做第二天,股息的梦想,终于达到了8.6亿英镑的高点,导致世界上最古老的巴林银行的命运到底。
新加坡巴林银行1995年10月17日发布的报告中,莫理循自传情感,但也是最好的巴林事件表示遗憾。期报告的结论,“巴林集团于1995年2月及时采取行动,他们也有可能避免崩溃。截至1995年1月底,即使重大的损失,这些损失,毕竟,只有1/4决赛中负于。如果巴林管理“88888”帐户的问题仍然一无所知,直到破产之前,我们只能说,他们已经在逃跑的事实。
莫里森说:“有一群人本来是揭露和阻止我的把戏,但他们没有这样做,我不知道他们的疏忽与罪犯级的疏忽之间的界限是什么我也不清楚他们是否承担什么样的责任,但如果是在其他任何一个银行,我不会有机会开始这种犯罪。“
引用kjx/upload/cwgl/8/anli1.htm“目标=”_blank“> http://219.159.82.116/kjx/upload/ cwgl/8/anli1.htm
案件本身是最好的例证
B. 山西省2014年第二批政府购买基层公共服务岗位考试试题答案
真题目前没有,只有答案,可供参考
2014年第二批政府购买真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13
【答案】B。
【解析】该题首先要明确主观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感觉、心理、意志等)主观因素是世界的本原,决定世界的存在和发展,①③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②是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④是辩证法的观点。故本题答案为B。
2、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我们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答案】A。
【解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否起作用,跟健康的生态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故题目中强调了联系的普遍性的观点,故A正确。BCD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故本题答案为A。
3、C.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4、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B.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6、B.三大改造的完成
7、D.统一战线
8、D.《反对本本主义》
9、D.234
10. C.全面协调可持续
11.A.提高公民素质,有序政治参与
12、C.公民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原则
13.A.全国人大常委会讨论和制定法律法规,行使立法权
14.:B.充分发挥了居民委员会在社区管理中的作用
15.A.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16.A.劳动力成本将上升,促使经济结构调整
17.D.我国致力于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发展
18.C.有利于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19.D.市场调节对资源配置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0.B.使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的参与市场竞争
21.B.参与经济全球化应该有规则意识和利用规则的本领
22.D.我国对极少数敌人的专政是对人民民主的保障
23.A.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24.A.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政治制度
25.D.“两制”是“一国”的前提
26.A.城市转型与发展
27.B.依法治国
28.A.第一
29.C.文艺
30.A.埃博拉
31.C.正义
32.D.法律
33.A.森林
34.C.法律是由全国人大委员长公布
35.B.程序正当
36.A.甲
37.B.抽象行政行为
38.B.罚款1万元
39.D.行政许可
40.C.60日
41.B.马某不服某县工商局注销其企业营业执照的决定
42.A.不可以。因该行为是行政指导行为
43.A.甲的行为是无权代理
44. D.担保物权
45.A.甲
【解析】被林荫道上掉下来的树木枯枝砸伤属于意外事件,甲作为一个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可以对意外事件负责。故本题答案为A。
46.B.防治艾滋病机构有权要求甲支付50万
【答案】B
【解析】我国法律规定,一般赠与合同,在交付赠与物之前,赠与人有权撤销赠与合同,但赠与人可撤销的赠与必须不是具有救灾、扶贫等具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故本题答案为B
47. B.甲的赠与行为合法有效
【答案】B
【解析】我国法律规定,夫妻双方婚前财产属于个人财产。在甲与乙的婚姻中,小轿车属于甲的婚前个人财产,所以甲对其个人财产有处分权。故本题答案为B
48. C.营业厅有权把错充话费再扣划到甲账户
【答案】C
【解析】不当得利指没有合法根据,或事后丧失了合法根据而被确认为是因致他人遭受损失而获得的利益,应负返还的义务。如售货时多收货款,拾得遗失物据为己有等。本题中,乙没有合法依据而占有了200元,构成不当得利,应当返还。如果乙拒绝返还,甲既可以与乙协商解决也可以通过诉讼程序解决。营业厅对甲打错钱的行为没有过错,不需负责。故本题答案为C
49. B.甲有权要求获得除医药费之外的报酬
【答案】B
【解析】无因管理,是没有法定或者约定义务,为避免造成损失(损失既包括自己也包括他人,或者仅为他人),主动管理他人事务或为他人提供服务的法律事实。本题中,甲将李大爷送到医院垫付医药费的行为成立无因管理。作为被管理人的李大爷有责任偿还甲因为无因管理而支付的必要费用——医药费。故本题答案为B
50.
B.乙
【答案】B
【解析】知识产权法规定,职务作品,除应归法人或者其他人享有的除外,其著作权归职务作品的作者享有;职务作品是指公民为完成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应归法人和其他组织享有的著作权是指:“1、主要利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物质技术条件创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计算机软件等;2、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合同约定著作权由法人或其他组织享有的;本题中,甲为乙高校的职工,其职务就是负责编写教材。因此属于职务作品。故本题答案为B
51.
C.故意杀人罪既遂
【答案】C
【解析】本题中,甲在主观上具有故意杀人的犯罪故意,客观上由于其杀人的行为,导致受害人在挣扎的过程中死亡。故甲构成了故意杀人的既遂。故本题答案为C
52.
B.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
【答案】B
【解析】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国家保密法的规定,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行为。据刑法的规定,只有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才构成犯罪。
间谍罪,是指参加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或者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的行为;本题中甲作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故意泄露国家秘密造成严重后果,构成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故本题答案为B
53.
D.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答案】D
【解析】自首是指犯罪后自动投案,向公安、司法机关或其他有关机关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我国刑法规定,自首的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本题中,甲向公安机关自动投案成立自首。故本题答案为D
54.
B.立功
【答案】B
【解析】立功,是指犯罪分子揭发他人的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的行为,或者协助司法机关抓获其他嫌疑人的。本题中胡某向公安机关提供刘某抢劫的犯罪事实,符合立功的成立要件。故本题答案为B
55.
B.甲构成交通肇事罪
【答案】B
【解析】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故意杀人,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根据刑法第133条的规定,犯交通肇事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判到15年的占少数)。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应当分别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由此可知,本题中在一造成一死一伤的后果时已经构成交通肇事罪。而交通肇事后逃逸、因逃逸致人死亡并不会改变甲乙构成交通肇事罪,只是在量刑处罚上有所差别。故本题答案为B
56.
C.盗窃罪
【答案】C
【解析】信用卡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违反信用卡管理法规,利用信用卡进行诈骗活动,骗取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利用信用卡,一般是指使用伪造的、作废的信用卡或者冒用他人的信用卡、恶意透支的方法进行诈骗活动。另外法律规定,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构成盗窃罪。故本题选C
57.
A.诬告陷害罪
【答案】A
【解析】A项诬告陷害罪,是指捏造犯罪事实,向国家机关或者有关单位作虚假告发,意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行为。B项侮辱罪,是指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贬低、损害他人的人格尊严,情节严重的行为。C项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以损害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D项报复陷害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对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实行报复陷害的行为。通过比较几个选项可知,诬告陷害罪意图使对方收到刑事追究,报复陷害的主体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故本题答案为A
58.
C.徇私枉法罪
【答案】C
【解析】A项滥用职权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故意逾越职权或者不履行职责,产生重大损失的行为。B项玩忽职守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不正确地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追受重大损失的行为。C项徇私枉法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行为。D项报复陷害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对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实行报复陷害的行为。在徇私枉法罪中的司法工作人员包括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工作人员故答案应选C。
59.B.犯罪嫌疑人
【答案】B
【解析】A项罪犯,亦称犯人,是指因犯罪而服刑役的人。B项嫌疑犯指三审裁定前叫嫌疑犯通常都押到看守所、嫌犯、疑犯,是指对因涉嫌犯罪而受到刑事追诉的人,在检察机关正式向法院对其提起公诉以前的称谓。C项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在刑事案件诉讼中,被公诉机关指控涉嫌犯罪的当事人称作“被告人”。D中的被起诉人为检察院向法院提起公诉后对犯罪嫌疑人的称呼。本题中案件还在起诉阶段,检察院还未提起公诉,所以应当叫王某为犯罪嫌疑人。故本题答案为B
60. B.中级人民法院
【答案】B
【解析】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有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或死刑的第一审案件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故本题答案为B
61.B.处分
【答案】B
【解析】【解析】辩论原则是指在人民法院主持下,当事人有权就案件事实和争议问题,各自陈述自己的主张和根据,互相进行反驳和答辩,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处分原则,指民事诉讼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处分即自由支配,对于权利可行使,也可以放弃。平等原则而是指民事诉讼当事人有平等的诉讼权利。 具体包括1.双方当事人的诉讼地位完全平等。 2.双方当事人有平等地行使诉讼权利的手段,同时,人民法院平等地保障双方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3.对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公开原则是指公开审判原则是指法院对民事案件的审理过程和判决结果向群众、向社会公开的制度。是指依照法律的规定,除不予公开和可以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外,一律依法公开审理,同时,不论是否公开审理的案件,宣判时均一律公开进行。 故答案为B
62.C.电子数据
63. B.公平交易权
64. B.3500
65.D.300%
66. D.班超——《汉书》
67. A.令正
68. A.为官清正廉洁
69. B.杜甫
70. A.《桃花扇》
71.B.柳永
73.
A.孟子
74. C.白居易
75. B.聚乙烯等塑料垃圾
76.A.惯性的作用
77.D.物联网技术的重要基础和核心不是互联网
78.C.哈格里夫斯
79. A.阿里巴巴
【答案】A。
【解析】阿里巴巴2014年9月19日美国纽交所上市,故答案应选A。
80.
D.中国
【答案】D。
【解析】2013年1月17日,在全国铁路工作会议上,铁道部党组书记、部长盛光祖表示,到2012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9.8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高铁运营里程达9356公里,居世界第一位。故本题答案为D。
81. B.TD--LTE
【答案】B。
【解析】CDMA属于移动2.5代移动通信技术,GSM属于2G,WIFI属于高频无线电信号。故答案为B。
82. C.四
【答案】C。
【解析】2014年9月24日,印度“曼加里安”号火星车成功进入火星轨道,成为全球第4个成功进行火星探测的国家或组织。前面三个是美国,俄罗斯和欧洲航天局,故答案为C。
83.D.电能是一次能源
【答案】D。
【解析】一次能源包括煤炭、石油及其产品;天然气等燃烧释放的热能;水由于落差产生的动能;核裂变释放的原子能;风的动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等。电能不是一次能源,电能是由一次能源转化而得的二次能源,故答案为D。
84.
C.1990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C。
【解析】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为其第143个成员,故答案为C。
85. B.阿基米德--万有引力
【答案】B。
【解析】万有引力是牛顿发明的,故答案为B。
86.
D.热水瓶灌满水保温效果最好
【答案】D。
87.
C.顾恺之
【答案】C。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原《洛神赋图》卷,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绘制。
88.A.英国伦敦
【答案】A。
【解析】白金汉宫是英国的王宫,最早称白金汉屋,是英国国家庆典和王室欢迎礼举行场地之一,也是一处重要的旅游景点。故本题答案为B。
89.A.鄱阳湖 青海湖
【答案】A。
90. A.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答案】A。
【解析】我国的三大平原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北平原,面积达35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平原。华北平原,面积达30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大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面积约20多万平方公里,是三大平原中面积最小的。故本题答案为A。
91. B. 铁盘子
92. C. 病虫害减少
【答案】C。
【解析】病害虫较少是因为植物可能使用了杀菌剂或杀虫剂等化学物质、也可能改变作物品种等其他方式,与温室效应无关。“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①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大量二氧化碳 ②森林被砍伐,绿色植被被破坏,可导致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气候反常。故本题答案为C。
93. A. 碘
94.C. 36伏
95. C. 于成龙
96. A. 山西省
【答案】A。
【解析】2014年07月14日,山西发现一处旧石器时代至汉代古人类文化遗址。故本题答案为A。
97. C. 山西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98. A. 青海 宁夏 山西
99. A. 大西铁路
100.
B. 县县
【答案】B。
二、多项选择题
101、
A.矛盾的特殊性要求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要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102、
A.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有助于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C.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基本实现形式
103、
A.改革户籍制度,为人民自由迁徙创造公平的制度环境
C.改革社会管理体制,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104、
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出版社
C、集会、游行、示威权
105、
A、工作内容
B、休息休假
C、社会保险
D、劳动报酬
106、
A、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三年
B、全国人大选举产生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
107、
A.小马所在学校是其法定监护人
C.小马无权获得别人的无偿捐赠
D.小马所有民事行为均须法定代理人同意
108、
A、王实甫---《西厢记》
B、马致远---《汉宫秋》
C、果戈里---《死魂灵》
D、莫里哀--《悭吝人》
109、
A、新材料的研制和应用是21世纪科技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B、新材料技术被称为“发明之母”和“产业粮食”
C、具有比传统材料更为优异的性能
D、按材料性能分,有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
110、
A、金字塔---埃及
B、种姓制度--印度
D、指南针---中国
C. 英国南海公司的舞弊案例答案
原因之一:南海公司的信息披露不真实。
股份公司作为公众性公司,披露信息是其与公众进行交流的最基本形式。股票价格的形成是建立在真实信息的基础上的。如果股份公司信息披露虚假,故意夸大公司的业绩或者经营状况,就会造成投资者盲目投资,股票价格发生异常波动,以致不能真实反映公司的盈利能力。“南海泡沫事件”就是南海公司为了达到圈钱的目的,故意编制公司的虚假信息,给投资者描绘了一幅金灿灿的通往“黄金宝殿”之图,其实这幅承载着投资者狂热希翼的致富之图,不过如水中月、镜中花般虚无缥缈,最终只能因公司经营的真相被揭穿而成为南柯一梦。许多效仿南海公司的其他股份公司,也没能逃出幻灭的结局。
原因之二:英国政府的态度不理智。
虽然证券市场自身对股票价格的形成有一定的调节能力,但政府的监管依然不可少。英国政府在对待南海泡沫事件的态度上并不理智,从事件发生前“过度放纵”到事件发生后“一下管死”,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
南海泡沫事件发生前,英国政府过度地纵容南海公司,使南海公司为日后高额发行股票的圈钱活动创造了“信誉”,也给公众投资者造成了南海公司是政府“宠儿”的印象,此其一。南海公司在成立之初,就认购了政府高达1000万英镑的债券,从而取得了英国在南美洲海岸的贸易垄断权,此时,英国政府应当预见到象南海公司这样渐有影响的股份公司应当真实对外公告其经营信息,否则,一旦公司形成气候,股票发行规模扩大,虚假的信息给投资者造成的损害将不堪设想。但是,英国政府并没有尽到这样的监管职责,而是任由南海公司对外吹嘘,吊足了投资者的胃口。而且,当南海公司以300%甚至400%的溢价发行股票时,英国政府并没有根据南海公司的实际盈利能力及时地予以制止,反而,让人瞠目的是议会的议员甚至连国王都争相购买了南海的股票,以致当南海公司的股票出现在短短十个月时间由100多英镑暴涨到1000英镑又狂跌到100多英镑的动荡局面时,英国政府束手无策,只得通过“泡沫法案”对股份公司进行强行压制。
南海泡沫事件发生后,英国政府通过了“泡沫法案”,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泡沫的再次出现,但却对股份公司实行封杀,严重抑制了股份公司的发展,此其二。泡沫法案规定任何未经合法授权而组建的公司,及擅自发行股票均属非法,股份公司一般不具有法人资格;严惩非法的证券交易,从而保护股东及社会利益。但实际通过的法案却故意使法人形式难以采用,从而走上了另一极端。该法案一直持续到1825年,在一百年的时间里,公众对股份公司闻之色变,对股票交易避而远之,“泡沫法案”对英国股份公司发展的消极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原因之三:公众对股票投资的极端不理性。
在对巨大财富的憧憬中,公众的理性防线彻底崩溃,完全任由股份公司发布的消息牵引,迷失了方向。当公众不再考察股份公司的盈利能力,不再辨别股份公司的经营范围,只为股价的一时上涨而买入股票时,他们的投资行为已经演变为一种投机性行为,无论股票的价格多高,无论它是否已经偏离了公司的基本价值,只要相信它还会继续涨下去,公众就会不顾一切地买进。在这种欲望的支配下,公众已经谈不上对股市基本行情的认识,已经不能客观预期投资所带来的后果。他们的行为只会使股价越来越高,泡沫越来越大,等待他们的也只能是非理性泡沫的破灭。
D. 英国脱欧的利弊
英国脱欧之利:
1、 英国可以不用向欧盟缴纳会费,2015年会费高达178亿英镑。省下这笔钱可以用来做其他投资。
2、英国可以摆脱欧盟制定的生产标准和监管法规的束缚,欧盟的“规矩”让英国的生产成本增加了330亿英镑。省下这笔钱可以投资更多的企业,促进经济发展。
5、不再受到欧盟的保护,可能会引起贸易或者军事上的摩擦。
E.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欧美模式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政府提供服务的低效率和垄断性所产生的巨大压力下,英、美、澳、日等欧美国家都逐步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作为重要环节纳入到了政府改革的实践框架之中,并取得了重大成效。
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提高政府效率的一种有效选择。近些年来,虽然我国不少地方作了大量积极探索,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仍处于“初级阶段”,需要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一套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运行机制,以提高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
健全的立法规定
在英国、美国等欧美国家,均有国家层面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立法。比如,美国就具有全世界最为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美国国会和有关部门制定了大约500 种政府采购法规,形成了以法律(法案、法令)、规章制度、行政和司法三个部分组成的制度体系。其中《联邦政府采办法案》和《联邦政府采购条例》是政府采购法规体系的核心,统一规范了政府各机构的采购政策、标准、程序和方法。
在英国,自上世纪80年代撒切尔夫人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作为社会福利改革的一部分大范围推开以来,无论是1997年上台的托尼·布莱尔将其常态化、制度化,还是如今执政的卡梅伦提出的“大社会”计划,均在立法和政策上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改革提供了有力保障,先后于1998年和2011年分别发布了《政府和志愿及社会部门关系的协议》和《开放的公共服务白皮书》,通过选择性放权,秉持公平性与多元化原则,改善公共服务,引领公共服务改革创新。
日本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进程起始于2004年小泉内阁通过的《推进规制改革、民间开放3 年计划》。虽然起步较晚,但是日本政府在公共服务购买的进程中始终坚持立法为先导的原则。《关于通过竞争改革公共服务的法律》明确了政府购买服务的基本原则;《会计法》及相关法律规定了中央政府有关的购买服务程序;《地方自治法》及相关法规规定了与地方政府有关的购买服务程序,从而形成了关于政府购买服务的较为完备的法制框架。
在澳大利亚,对于社会部门的一般管制均以澳大利亚税务局为核心,这就确保了澳大利亚慈善法律的真实价值是关注获取利益。1997年颁布的《财政管理与责任法》和《联邦服务提供机构法》规定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在这方面的细则。
公开透明的购买流程
一套公开透明的公共购买流程,是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必然要求。经过多年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大多已安排专项预算,通过一定的政府采购程序对私有和非政府组织提供的社会服务进行购买,以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简单来说,西方国家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流程是这样的:首先,政府对购买服务进行可行性和必要性研究,按照一定的程序选定购买的公共服务的范围、项目,并确定相应的预算;其次,向社会公布政府购买的项目、购买价格、预算安排以及质量要求和各项服务指标等;再次,对投标进行资质认定,并运用招投标和委托等方式选定供应商、签订合同并实施相应的过程管理和监督;最后,对这些组织进行绩效考核并按照绩效进行结算。
当然,具体到每个国家而言,其流程可能也会有所不同。比如在美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至少由6个环节构成:制定统一的单据格式、招标公告以及表述格式、对招标工作人员统一定位,详细制定招标采购操作规程,确定合格供应商名单,招投标,交货追查,进行采购审计和管理审计。英国的政府采购程序则包括8个阶段:制定采购计划,确定采购总负责人和配备律师、会计师或审计师,律师起草和在指定刊物上公布信息,接受咨询,按标准确定合格供应商名单,招标或直接采购,按照合同监督供应商完成服务,独立审计。
但不管怎么变化,实现政府对非营利组织和社会服务组织公共服务的购买,“按照选定服务项目——社会公布——资质认定、招标管理——过程管理、监督——绩效考核——结算”都是最基本的流程。
非垄断的购买方式
在西方发达国家,公开竞标是最典型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方式。例如,英国政府早在1990年公布的公共医疗和社区关怀法中就明确规定,中央政府拨付的特殊款项的85%必须以竞争招标的方式向私营或非政府组织购买。不过在加拿大,正式招投标并非最主要的方式,政府也经常采用直接向社会组织提供项目的方法。
竞标可以帮助政府降低购买公共服务的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但不足之处是有可能引起政府雇员的反对,需要建立起相关过渡的政府雇员机制。除公开竞标外,在涉及专业性较强的公共服务时,西方发达国家还会采用协议定标的方法,如对监狱、医院等服务的购买。
在美国,合同外包则是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主要形式,被广泛应用于社会服务领域。在合同外包的发展过程中,政府购买服务经历了由设计型合同向绩效型合同的转变。设计型合同的特点是政府为投入和过程付费,政府部门制定的规章制度严格约束社会组织的行为;绩效型合同则是通过社会组织提供服务的质量、效果等的评估付给费用。20 世纪90 年代新公共管理理念取得主导地位后,绩效型合同出现并普遍使用,使为公民提供的服务和项目质量最大化,便于有效测算项目和服务的最终产出。
另外,不管采取哪种购买方式,政府都应逐渐从公共服务直接生产者的角色中淡出,而更多地承担起公共服务规范和制度制定者的责任。以英国政府做法为例,2001 年,布莱尔政府设立了公共服务改革办公室,与公共服务决策部门、执行部门共同开展工作相关部委制定购买服务政策,下设具体的部门执行。同时,实行了中央与地方“分治”,使地方政府拥有了更多的公共服务决策权。在社会层面,独立顾问团、专业消费者组织和行业自律协会在完善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体系,保护消费者利益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样就形成了中央政府制定规划、各级政府部门具体执行和社会团体予以辅助的政府购买服务管理体制。
F. 购买英国房产需要交哪些税费
购买英国房产需要交的税费:
印花税(SDLT & LBTT)
印花税是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设立、领受具有法律效力的凭证的行为所征收的一种税。
海外投资者在英国购买房产,成交后必须缴纳印花税才能获得政府认可。这项税在苏格兰之外的地区被称为印花税(Stamp Duty Land Tax,SDLT),而在苏格兰被称为土地及建筑物交易税(Land and Building Transaction Tax,LBTT)。
SDLT和LBTT二者都是累进税制,也就是说不会以同样的税率对房价的全部征收费用,而是对超出每个区间的溢价征收的费用。这样,跨入另一个税率区间也不会让税费产生太大的波动。但二者的税率和区间都不同,而且SDLT对海外公司购买英国住宅的税率更高。
另外,以离岸公司(Enveloped Dwellings,即非英国的公司)购买的房产,如果房价在50万英镑以上,则需缴纳15%的印花税。由于这种方式持有的房产私密性较好且不涉及遗产税,因此有很多高净值人士采用这种方式。
因采用在应税凭证上粘贴印花税票作为完税的标志而得名。2016年4月,英国印花税新政实施。在英国购买房产,成交时必须向税务局缴纳印花税,买卖交易才能最终获政府认可。根据2016年4月英国财政部公布的最新税率,印花税的具体征收标准如下:
1. 购买价值低于12.5万英镑(含12.5万)的物业,不需要缴纳印花税,购房出租项目和第二套住房则需要缴纳3%的印花税;
2. 购买物业总价值在125,001-250,000英镑的,印花税税率为2%,购房出租项目和第二套住房则需要缴纳5%的印花税;
3. 购买总价值在250,001-925,000英镑之间的房产,印花税为5%,购房出租项目和第二套住房则需要缴纳8%的印花税;
4. 购买总价值在925,001英镑-1500万英英镑之间的房产,印花税为10%,购房出租项目和第二套住房则需要缴纳13%的印花税;
5. 购买物业总价值在1500万以上英镑的,印花税税率为12%,购房出租项目和第二套住房则需要缴纳15%的印花税。
从2016年4月开始,购房出租项目和第二套住房的购买者将会多缴纳3%的印花税。当前英国购房出租项目的平均房价为184,000英镑,按照这个价格,目前投资者需要缴纳的印花税为1,180英镑,但明年4月新政策实施后则需要缴纳5,500镑的印花税,整整增加了4,320镑!
G. 求英国伦敦买房攻略
这些年,在英国买房投资置业的人越来越多了,对于“初出茅庐”的新手投资客来说,那些跟房产投资的专业术语,你都知道多少呢?
在投资买房的时候,我们也经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术语,比如Yield、ROI...不懂这些专业术语,可能会吃亏哦~
今天,带大家了解下这些跟房产投资有关“专业词汇”到底都是什么意思!
回报率(Yield)
回报率,一般以一个百分数的形式出现。计算方式:年租金总额/物业价值,
当然,这个回报率,只是一个最基本的毛回报率(Gross yield),也就是说,这个回报率是没有计算任何支出的,像是税费、管理费等等。这样一来,如果出现文章开头的三个数字都增长的情况,就很明显是:房租增长的速度比房价增长的速度要快。
当然,除了简单算一个Gross yield,我们还需要知道的是一个净回报率(Net yield):
净回报率=(年租金总额-支出)/物业价值。
这个值,我们就是用来衡量一个物业投资最实际的一个回报情况。英国,房东只做Buy to Let买房出租的投资的话,只需要日常付物业费和地租就好,大头相对是物业费,每个区块每个项目不一样,是否包含健身房游泳池等等都会表现在物业费上,所以净回报率也可以在知道这些成本详单后算清楚。
Yield on Debt
这个是与贷款有关的收益率:Yield on debt=年租金总额/剩余应还贷款总额。
这个数字可以反映出租金的收益和贷款之间的关系,可以让我们了解到我们的租金收入和贷款成本之间的关系。
假设租金不变,如果贷款利率越高,那这个数值就越小。这个对于那些使用浮动利率贷款产品的投资者会很有用,因为一旦利率增长,那么相应地剩余应还贷款的总额就会增长,那要保持同样的Yield on debt,就需要相应地提高租金的价格。
投资回报率ROI
投资回报率(ROI)是指通过投资而应返回的价值,即企业从一项投资活动中得到的经济回报。它涵盖了企业的获利目标。利润和投入经营所必备的财产相关,因为管理人员必须通过投资和现有财产获得利润。
在地产中,投资回报率的计算公式为:ROI=年租金综合/总投资额(贷款首付、各种附加费用、改造费等等)。
顾名思义,这个数字就显示出我们的收入跟投入的一个比值,常用来比较不同理财产品之间的差异。
打个比方,有一临街商铺,面积约50平方米,售价约200万元,这个物业的周边,同等物业的月租金约是400元/平方米,也就是:这个商铺要是买下并成功出租,新业主将有可能获得2万元的月租金。
那,它的投资回报率将是多少呢?
套用上述计算公式计算一下:
这个物业的投资回报率=2万元×12/200万元,通过计算得出这套物业的投资回报率将是:12%, 要是这个投资者转手放出,并以215万元成交,那么它的投资回报率=(215-200)/200,通过计算得出这套物业的投资回报率将是:7.5%
给大家带来一个案例
A先生有100万用来投资买房,现在他有两个投资选择:
1.全款买一套房;
2.贷款买四套房,每套房价值100万,首付25%。
他该怎么选择呢?
如果去除所有其余花费的影响,我们假设所有房子的租金都为每年10万,那么用方法1的投资方式的投资回报率就是10%;而方法2投资方式的投资回报率就是10*4/100=40%。为长远打算,选哪个更好就显而易见了。
现金流(Cash flow)
现金流是指投资项目在其整个寿命期内,所发生的现金流出和现金流入的全部资金收付数量。
现金流量是现代理财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现金流量表中,将现金流量分为三大类: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而对现金流量分析具有以下作用:
1、对获取现金的能力作出评价;
2、对偿债能力作出评价;
3、对收益的质量作出评价;
4、对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作出评价。
在房产投资中,现金流的计算公式为:每月的现金流=月租金-每月固定支出(贷款利息、出租中介服务费、保险费等)。
这个值不是一个百分数,而是一个在不算税费和维修费用之前,这个房产投资每个月能赚的钱。
更多英国房产相关问题,请关注英国蓝莎置业
H. 请举出——【反垄断法】实施以来的主要实例、案例。附上简介/分析/出处为盼。谢谢!
反垄断法三大任务及各国典型案例2009-07-05 21:27各国制定《反垄断法》的用意究竟是什么?从国际通行的案例看,《反垄断法》的大刀一般应当指向哪里?
3月18日,申请半年之久的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案,因商务部一纸禁令最终未能成行。由于这是商务部首次引用2008年8月1日生效的《反垄断法》做出裁决,此举引发了全社会甚至世界舆论极大的关注和争议。
各国制定《反垄断法》的用意究竟是什么?从国际通行的案例看,《反垄断法》的大刀一般应当指向哪里?
通常而言,各国反垄断法都具有三种任务:促进公众利益、保护消费者权益和维护市场竞争。在具体实践中,各国反垄断执法机关也会具体把握个中尺度,并且通常也都会与其本国当时的产业政策、国家安全等因素结合考虑。以汇源案为例,商务部此次并没有生搬市场占有率等数据,也并不是为了保护被收购企业利益和企业投资者利益,而是评估果汁产业发展走向和结合本国产业政策做出了裁决。
控制企业合并 促进公众利益
市场经济下的企业本身有着扩大规模和扩大市场份额的自然倾向,如果对合并不加控制,允许企业无限制地购买或者兼并其他的企业,不可避免地会消灭市场上的竞争者,导致垄断性的市场结构。正是出于维护市场竞争的需要,各国反垄断法都有控制合并的规定。这种控制的目的不是限制企业的绝对规模,而是保证市场上有竞争者。这方面的法律制度主要是合并的申报和审批制度,即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合并需要向反垄断法的主管机关进行申报。
商务部驳回汇源案申请主要就是根据这一原则。但在竞争者较容易进入的果汁领域,控制较高市场份额的领先企业是否能做到“消灭”竞争者,目前尚存争议。
各国法律规定
根据美国、德国、日本等许多国家的法律,只要合并可以产生或者加强市场支配地位,反垄断法主管机关就可以禁止合并。有些国家的法律还规定,什么样的合并可以推断为是产生或者加强了市场支配地位。例如德国的《反对限制竞争法》规定,如果合并后一家企业达到了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或者三家或三家以下的企业共同达到二分之一市场份额,或者五家或五家以下的企业共同达到三分之二的市场份额,就可以推断合并产生或者加强了市场支配地位。
不过,有些合并即便产生或者加强了市场支配地位,但是因为某些特殊的情况,政府也应当批准合并。许多国家的反垄断法规定,如果合并有利于整体经济或者社会公共利益,政府应当批准合并。需要指出的是,导致垄断的合并因为会严重损害竞争,损害消费者的利益,政府批准这种合并的时候应当非常慎重。
中国《反垄断法》第二十八、二十九条规定:“经营者集中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应当作出禁止经营者集中的决定。但是,经营者能够证明该集中对竞争产生的有利影响明显大于不利影响,或者符合社会公共利益的,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可以作出对经营者集中不予禁止的决定;对不予禁止的经营者集中,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可以决定附加减少集中对竞争产生不利影响的限制性条件。”
适用案例:
欧盟驳回力拓、必和必拓合并申请
2008年7月,欧盟委员会正式对必和必拓的收购方案展开调查,该部门当时表示,两家矿业公司的合并将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并且将控制全球超过三分之一的铁矿资源。而通过并购,全球最大矿业集团必和必拓公司也将成为全球最大的铜矿、铝矿及煤矿供应商,其垄断地位将得到进一步巩固。2008年11月,欧盟委员会正式发表否决声明。 详情
中国商务部驳回可口可乐并购汇源申请
2008年9月18日,可口可乐公司向商务部递交了收购汇源的申报材料,此后多次根据商务部要求对申报材料进行了补充。11月20日,商务部认为可口可乐公司提交的申报材料达到了《反垄断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标准,对此项申报进行立案审查。2009年3月18日,根据《反垄断法》第二十八条和第二十九条,商务部认为,此项经营者集中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将对中国果汁饮料市场有效竞争和果汁产业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否决了这起并购。 详情
豁免案例:美国批准波音与麦道公司合并
美国司法部1997年批准了波音公司和麦道公司的合并,这一方面是因为麦道公司当时处于濒临破产的境地,另一方面因为合并后的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仍然存在着与欧洲空中客车的竞争。
禁止垄断协议 保护消费者权益
经济学家亚当· 斯密曾经说过,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很少聚集在一起,如果他们聚集在一起,其目的便是商讨如何对付消费者。反垄断法上把这种限制竞争性的协议称为“卡特尔”,具体还分为商定售价的价格卡特尔、限制生产或销售数量的数量卡特尔和通过协议划分销售市场的地域卡特尔。
上述这些卡特尔对市场竞争的损害是非常严重的。因为这种情况下,参加卡特尔的企业各自在其销售地域都有着垄断地位,这一方面使消费者失去了选择商品的权利,另一方面使市场失去优胜劣汰的机制,即效益差的企业不能被淘汰,效益好的企业不能扩大生产规模,这就会严重损害企业的竞争力,使社会资源不能得到优化配置。
各国法律规定
在各国反垄断法中,上述各种严重损害竞争的协议一般得适用“本身违法”的原则,即不管它们是在什么情况下订立的,都得被视为违法。当然,企业间订立限制竞争的协议有时对经济是有好处的,当某些限制竞争协议有利于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改善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生产率,它们一般被视为合理的限制,可以得到反垄断法的豁免。
根据美国的《谢尔曼法》,这种情况下对公司的罚款可以达到1000万美元,对个人罚款可以达到35万美元,此外还可以处以三年以下的刑事监禁。但在具体案件中,美国司法部根据美国刑法的规定,早已大幅度提高了反垄断案件的罚金。
中国反垄断法也有相关详细条文规定,同时规定,即使不适用于已有条款约束的,经营者面对此类指控时,需自行举证证明所达成的协议不会严重限制相关市场的竞争,并能使消费者分享由此产生的利益。
适用案例:
三菱参与石墨电极价格协议被罚
在2000年,日本三菱公司因为被指控参与了一个固定石墨电极价格的国际卡特尔,被美国司法部征收了1亿3千4百万美元的罚金。
两大国际拍卖行商定佣金被罚
英国的克里斯蒂(Christie)拍卖行和美国的苏斯比(Sotheby)拍卖行作为国际上两家最著名的拍卖行,因商定佣金的价格被指控违反了美国反垄断法。最后,这两家拍卖行不仅被课以巨额罚金,它们的总裁还面临着刑事监禁。
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维护市场竞争
实践中,企业可以通过合法的方式取得市场支配地位,甚至垄断地位。反垄断法虽然不反对合法的垄断,但因为合法的垄断者同样不受竞争的制约,它们就非常可能会滥用其市场优势地位,损害市场竞争,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因此,国家必须对那些在市场上已经取得了垄断地位或者市场支配地位的企业加强监督。
各国法律规定
中国《反垄断法》中对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有较细的条文规定,同时设置了豁免条款:“有的经营者市场份额不足十分之一的,不应当推定该经营者具有市场支配地位。被推定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有证据证明不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不应当认定其具有市场支配地位。”
适用案例:微软在美国、欧盟涉嫌垄断被罚
微软公司就是通过控制操作系统的知识产权在全世界的软件市场上取得了市场支配地位,并凭此优势在浏览器、即时通讯等产品上事实捆绑,妨碍了竞争者进入。1997年,美国司法局控告微软垄断,微软由此饱受诉讼煎熬,最终交出数亿罚金
I. 寻求英国零售业大亨菲利普•格林爵士(Sir Philip Green)的《英国政府采购效益审议报告》
完整的没有因为字数太多而且很贵!他的建议有你去google上找不就行了,下面是伦敦简报的报道(论文有match percentage 超过5% 算不及格)还有都做这个论文了自己就多做些功课自己写吧。
LONDON BRIEFING: In an economical 33 pages, Sir Philip Green gives plenty to justify his claim that, if he ran his company like the UK government, he would go bust
SIR PHILIP Green certainly managed to avoid waste in his report on government inefficiency – at just 33 pages, the retail tycoon’s eagerly anticipated Efficiency Review spared more trees and print cartridges than might have been expected when he was first appointed to the task two months ago.
Although surprisingly thin on detail, the report nonetheless contains plenty of examples of Whitehall profligacy – from the prices paid for boxes of paper (anything between £8 and £73 a box) to printer cartridges, at between £86 and £396, and laptops, which vary in price from £353 to £2,000 (a member of Green’s team later found the £2,000 laptop available to buy on the internet for just £800).
Green provided the requisite soundbites in a series of interviews to launch the review, declaring the waste he had uncovered to be “bonkers”, “staggering” and “crazy”. He himself was “shocked” at the “upsetting” findings, saying that if he ran his own business this way, it would be bust.
The idea of the combative Topshop and Bhs billionaire being upset at what he and his team from Arcadia found when they went through the government books is stretching it a little, perhaps, but there was certainly plenty in the report to shock.
Take, for example, the revelation that 105,000 civil servants have mobile phones. Some 98 per cent of these are with the same provider but on 68 different, separately negotiated contracts, at a cost of £21 million a year.
Leaving aside whether so many Whitehall employees need to be provided with mobiles in the first place, central negotiation would undoubtedly cut the cost significantly.
Similarly, the £2 billion a year bill for fixed line telecoms could be cut by as much as 40 per cent if the government were to buy its own telecoms capacity, Green says.
He has asked for an urgent review of costs in this area.
Then there are the 140,000 procurement or payment cards in circulation, some 71,000 in central government. These are used for low-value items such as office supplies or travel but buyers are allowed to spend up to £1,000 without any monitoring or authorisation, the cost of which is put at £1 billion a year.
One of the biggest areas of overspend is in the government’s vast property empire, which cost £25 billion a year. The review details a number of examples of poorly negotiated leases and missed opportunities, including one missed chance to break an onerous lease in central London that would have saved £20 million.
In IT, the review highlights one contract for the provision of hardware and software development where work is charged at a rate of more than £1,000 per person per day, well above the market rate. The contract, which also includes services that are no longer required, has another six years to run.
Green also revealed the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in assembling the figures. Records were chaotic and the lack of central buying made it
impossible to track down some figures at all.
On travel, Green’s team was initially advised that the annual spend for central government was £2 billion; the second estimate was £500 million and the third estimate put the figure at £768 million.
That last figure has a ring of precision about it but a thorough review eventually revealed the actual spend to be £551 million.
The retail billionaire, friend of supermodel Kate Moss and celebrities such as Simon Cowell, was always a controversial choice to lead the government’s cost-cutting review, with his own tax arrangements leaving him wide open to criticism. Although, as he repeatedly points out, he is not a tax exile, his wife Tina is a Monaco resident – and she just happens to own most of the family business empire.
He declined to put a figure on the total savings government could make but one estimate doing the rounds in Westminster this week was £20 billion.
Older hands with more experience of efficiency reviews, of which there have been many over the years, are highly sceptical that anything like that figure can be achieved.
Green’s contention that much of the cost-cutting can be achieved without jobs being lost is also questionable.
For example, if payment terms to suppliers are extended back to 30 days (they were cut to just five days ring the recession to help companies struggling with their cash flow), businesses large and small will suffer with knock-on effects on employment.
And if the government does move towards more centralised buying, as it undoubtedly should, many smaller firms will find themselves excluded from the tender process. In the end, someone always has to pay.
J. 评价英国文官制度
内容摘要:英国是品位分类制度的典型国家,其文官品位分类制度的形成经过了渐进和有效的积累过程。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英国行政改革的推动和薪酬管理制度的变革,宽带制度逐渐成为英国文官分类管理的制度形式和发展方向。英国宽带管理制度包括宽带管理对象、定薪权力配置、薪酬宽带设计、薪酬与绩效的关系等几个方面,它的实施有利于提高文官的绩效水平与人力的利用效率,也有利于降低人事费用。但是,这种新型的分类制度必须具备一定的组织基础、制度保障、指导理念和政策驱动力,它也分化着文官的统一性、动摇着文官制度的传统、改变着文官的精神特质,其有效运行面临着确立合理有度的评估体系和公共责任这两个基本挑战。
一
英文“Civil Servant”(复数为“Civil Service”)来源于“Crown’s Servant”,原意为“国王的仆人”,随着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的发展,公民权利得到普遍承认和尊重,它逐渐变成“公民的仆人”,译成中文,有的称为“公务员”,有的称为“文官”。英国的文官包括两个部分,即政务官和事务官。政务官指中央政府的组成人员,包括首相、内阁大臣等选举产生或政治任命产生的高级官员,这批人与政党执政共进退,需要承担政治责任。事务官一般指不与内阁共进退,经过公开考试录用,无违法与重大违纪过失,即可职业常任的政府公职人员。通常文官管理制度主要针对的是事务官,包括这些人的权利与义务、选拔、录用、考核、培训、晋升、奖惩、交流、回避、工资福利、退休等环节。
英国一直是实行品位分类制度的典型国家。1853年的《麦克莱报告》和1854年的《诺斯科特-屈威廉报告》是英国文官制度得以建立的两个里程碑文件,这两个报告的核心精神是强调公开考试、择优录用原则。1870年英国枢密院颁布法令,将全部文官分为高级文官和低级文官两个等级。高级文官必须具备大学学历,低级文官虽无学历限制,但永不能升入高级文官序列。1876年又将低级文官划分为成年级和学童级,成年级文官在任职相当时间后,经过严格的资格审查和程序,有可能升入高级文官。此外,在高级文官、低级文官之外增设了一种抄写文书类文官,这便是后来的助理文书级文官的前身。1906年,英国财政部发布命令,在高级文官和低级文官之间增设一个中间级,这便是后来的执行级文官的前身。这样,英国文官的4种品位分类制度初步形成。1920年,英国惠特利委员会将文官分为两大类四品级:第一类是帮助制定政策,对政府进行组织和指导的高级文官;第二类是从事事务性或日常机械性工作的低级文官。第一类文官包含两个级别:行政级,其中包括政府次官、主管等6等官职;执行级,其中包括主管执行官、主任执行官等7等官职。第二类也包含两个级别:书记级,主要有高级书记官与书记官两种;助理书记级。
进入20世纪后,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政府工作人员的职能范围也日益扩大,许多专业性、技术性工作进入了政府工作领域,必须吸收各学科的专家参加政府管理。为适应这种需要,品位分类增加了横向划分。英国在1945年至1968年间将文官分为一般行政人员与专业人员两大类。一般行政人员共分行政、执行、事务、助理事务四个等级。专业人员与普通行政人员在工作性质、选拔标准与方法上均有不同。专业人员包括法律人员、统计人员、科研人员、工程专业人员、医务人员、会计专业人员、邮政人员等七类。1968年以罗德•富尔顿为首的文官改革委员会又建议,取消原有的以职类为基础的文官结构,把一般行政人员的几个职类合并为一个统一的行政职组,建立以部类和职组为基础的新的文官结构,当时的英国首相哈罗尔德•威尔逊采纳了这个建议并于1971年开始实施。这一新的文官结构包括一个四部分:大约1000名最高层的文官组成的一个开放群体,包括常务次长、次长、次官三个等级;大约75%文官组成的一个统一招聘、统一分类归级、统一薪金标准的一般文官部类;单一部门部类文官;跨部门部类文官。自富尔顿改革以来,英国文官结构的品位分类特征已有所消弱 。
“自从1979年保守党赢得大选起,英国政府的公务员体制正在经历一场与传统决裂的转型。政府对文职机关的规章、人事、结构、功能、过程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改革”。 其实,从1980年代早期开始,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国家公共部门的薪资水平就面临三种主要压力:其一,劳动力市场的压力,公共部门高阶薪水低于私人部门的现象越来越严重,造成许多国家公共部门征募人才和留住人才方面的问题。其二,改进管理效率的压力,政府要用成本效益最大的方式提供顾客服务品质,就要靠更有效的薪资制度作为管理工具。其三,个体经济方面的考虑,产生了在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应该改进薪资弹性的压力。 尤其在公共部门方面,必须要压低薪资成本,以便降低公共支出和政府赤字。由此,包括英国在内的经合组织国家都试图用薪资作为改变公共服务运作的方法。
英国在1980年到1985年间,人事成本主要是透过减少用人的方式来加以控制。 但是在这一期间,虽然严格控制用人数量和人事成本,实际用人费用还是逐年增加。1985年开始引进营运成本控制办法,1986年到1987年间对每一个部门设定营运成本上限 。所有部门都必须订定三年计划,计划中明确反映如何透过效率提升抵消掉薪水和物价上涨的效果。各个部门占其营运成本一半以上的用人成本部分,必须取得财政部同意。各部门每年必须将其营运成本结算帐目公布,并且详列所有变动细目以及和上限不符合之处。超过营运成本上限部分,必须在第二年预算里扣除。除了营运成本审查和控制之外,获得授权订定薪资的各单位,也必须就其薪资协商策略和薪资制度改变,取得财政部同意。从1988年开始又重新逐步研拟“绩效薪酬制度”。1992年制定“文官管理功能法”,强化各机关首长人事权责、实施人事分权化、绩效薪酬等,同年,13个政署开始实施团体绩效薪酬制度。1994年发表《文官制度永续与改革》政策白皮书,强化薪酬授权各部门及政署自行管理。1996年制订《文官服务法》,并依《1995年枢密院令》新订《文官管理法规》。《文官管理法规》明订薪酬分权化、弹性化政策;全面授权各部门政署自订薪表;实施新“高级文官”制(包含新薪表)。2002年又开始实施新的“高级文官”薪酬制。
这种运用财政控管各个部门机关包括人力成本在内的营运成本的方法,容许给予下级更大的权力,容许各个部门机关实行各种薪资制度,其核心理念就是将传统官僚组织所采用的以年资为基础的职等和固定的薪级结构,改为纳入绩效因素的薪给宽带(broad pay band),然后再进一步采用更为个人化的绩效薪酬制。这种薪酬制度改革的结果,不仅建立了一套表现为个人化和以绩效为取向的弹性文官薪酬制度,也产生了一种新的文官分类制度,即宽带管理制度。
二
宽带制(Broad banding)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人事管理方式,它事实上是几种管理方法的折中:既保留了工作评估的优点,同时又力图保证对工作管理的灵活性。 它的主要做法是:在一个拥有十数个薪等及上百个职业分类组织中,将职务安置在宽幅的职业分类表和少数的薪资带中,在此宽泛的区分区域内,管理者拥有自主处置权,不必就无休止的重新分类等要求获得人事部门的批准。同时,它还减少了雇员的职业流动层阶,从而使其职业发展更为清晰 。宽带制最大的特点是压缩级别,将原来十几甚至二十、三十个级别压缩成几个级别,并将每个级别对应的薪酬范围拉大,从而形成一个新的薪酬管理系统及操作流程,以便适应新的竞争环境和管理发展需要。如果说品位分类管理是以人为中心,职位分类管理是以职位为中心,则宽带分类是以薪酬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它将人和职位纳入到薪酬分类下进行重新安排。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宽带制既是一种人员分类管理制度,也是一种薪酬管理制度,应该说它正是从薪酬管理改革中产生出来的。
由文官薪酬管理改革形成的英国文官宽带管理制度,主要针对的是高级文官。英国高级文官居于政务官之下,是常任文官体系中的精英,为文官体系的中流砥柱。英国现行高级文官薪酬新制自1996年4月1日起实施,又可区分为适用“常务次长”者及之下之高级文官两种。常务次长以下的高级文官薪酬制度,从2002年4月1日起,又有所变革。
常务次长级薪酬由“常务次长薪酬委员会”( Permanent Secretaries Remuneration Committee, PSRC)订定,该委员会成员由国内文官长、财政部常次及“高阶薪酬评鉴委员会”(Review Body on Senior Salaries, SSRB)主席、二名委员等五人组成,独立负责常次级文官薪酬的审议工作,并将结果提交首相核定。2002年4月1日起,新的常务次长级薪酬宽带订定原则,除参酌私人部门高阶主管的薪资水平外,并与常次级之下高级文官薪酬宽带新制中“第三薪酬宽带”(pay band 3)相连结。
常务次长之下的高级文官薪酬,由独立的“高阶薪酬评鉴委员会”负责审议订定。该委员会由民间企业经营者、大学教授、律师等10∼11 人组成,就高级文官、高级将官、司法人员及国会议员的薪酬进行独立审议,并向首相、首席大法官及国防大臣提出具体建议。英国中央政府高级文官以上职位的定薪机制因此分为两种,第一种常务次长薪酬委员会只主管常务次长的薪酬,而第二种高阶薪酬评鉴委员会则负责审定常务次长以下的高级文官及常务次长以上的首相、部门首长、议员、将官、高级司法官等人的薪酬。
三
英国过去二十年的薪酬改革,尤其是1996年以来的薪酬新制,已产生了截然不同的文官分类管理效果。“英国文官之薪酬已不再采用职等与薪级结合的制度,又因英国取消职等之规定,目前有关职务等别,也就是‘高级文官’除外之各职务等别,例如六、七级专员、高级科员、科员、办事员、助理员等名词在实务上亦仅有参照之作用,而不再具有法定意义。事实上,目前英国文官统计在分析文官人数时,已采用年薪数额为多少英镑到多少英镑之阶层有多少人,作为文官人数之计算基础。” “总体来看,宽带制度带来了一些令人欣喜的结果:减少了对重新分类的要求,减少了用于重新分类目的的工作分析时间,降低了组织内等级层次的重要性,增强了管理者运用加薪等方式刺激生产力的能力,以及提高了雇员职业流动性程度等。在更宽泛的意义上,宽带制度巩固了人事管理者的形象,使其更象组织人事活动之引导者,而非问题的制造者。宽带制度还重建了工作分类与工作评估制度与当前人事管理制度的目标之间的关系:即提高了雇员的绩效水平与人力的利用效率。” 另外,英国的实践表明,它有利于降低人事费用 。
但也应该看到,这种宽带管理制度的推行是建立在英国行政改革如下四个成果的基础之上的:第一,行政组织内部结构的重组和分离,决策与执行分开,组建执行局。这些执行机构实行经理负责制,在政府确定的目标和绩效指标的框架内拥有自治权。“截至1993年4月,92个这样的执行机构雇佣了达62%的公务员,两年后,100多个执行机构雇佣了70%的公务员,而且政府宣布将90%的公务员转到执行机构。” 执行机构享有的高度自治权力为宽带薪酬制的推行提供了前提性条件。第二,独立的薪酬制定机制。宽带制主要是运用薪酬进行管理,在推行订薪权限下放和实行分权式集体协议后,英国建立了专门的高阶薪酬评鉴委员会、常务次长薪酬委员会和一般文官的薪酬谈判组织,它们由私人部门领导人、社会主流职业知名人士和专业学者等构成,定期比较政府与社会其他部门之间的薪酬,以确定政府的合理薪酬水平,使其保持相对竞争力以吸引和留住人才。第三,鼓励并强行引进竞争,以选择特定公共服务的最佳提供者,确保公共资金取得最大价值。第四,主要政策实践是有系统地提高质量和扩大选择。1991年的《公民宪章》即明确定义:强调需要公布明确的服务标准,提供完整而准确的信息,扩大消费者的选择,提供礼貌服务,完善投诉受理机制,提高效率。“这些政策无异于一场革命,这场革命改变了公务员队伍的文化、角色、结构以及精神特质,使他们为消费者提供公共利益时更加富有效率,对消费者的要求也更加敏感。” 这四个行政改革的成果,为英国公务员的宽带制推行提供了组织基础、制度保障、指导理念和政策驱动力,如果没有这四个方面的改革成果作为条件,宽带管理制度无法推行。
另外,宽带制度的推行也带来其他一些影响:首先,录用方式和付酬方式的变化,不断地划分公共服务的购买者和供给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官队伍的统一性。其次,文官队伍内部组织受到振动,一些基本原则被动摇。如强制性裁员和日益增多的短期合同侵犯了永业制原则;以谈判确定工资以及由工作结果确定奖励代替了原来的级别一样则待遇平等;等级制被合同制和成本制取代;任命私营组织的管理者已经动摇了原有的排外原则等等。最后,文官的部分精神特质也被改变。提供公共服务时的普遍和统一原则让位于选择性和针对性,效率、成本意识和消费者权利为基础的管理主义已深深扎根于文官的头脑。
还应看到,英国文官宽带制的有效运行存在两个难点:第一,确定合理、客观、有度的评估体系。宽带制度是一套与绩效紧密结合的管理制度,对于成本、核算、目标、绩效示标等均要有合理的规范,这些成体系的评估指标非常难以确定,难以做到客观公正。同时,过多过滥的评估体系与评估行为,反而会加大行政成本,导致对文官行为的过度干涉,因此形成合理、客观和有度的评估体系一直是面临的难题。第二,公共责任的确定。由于实行弹性化的文官组织结构,决策与执行组织分离,半自治非政府组织急剧增长,决策与执行之间的对应关系变得相对模糊,权力的转移是否意味着责任的转移就成为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另外,在宽带制下,部门长官对于同一个宽带中的文官队伍拥有定薪的权力,从而导致其对属员的行政行为予以干涉,此种条件下的公共责任问题的认定也成为必须正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