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三国演义高手,请进
发生原因:建安二十四年冬十月,吴国孙权杀关羽,蜀范疆,张达杀张飞投吴,刘备为弟(关羽,张飞)报仇。
战争双方:蜀伐吴
主要将领:蜀,刘备,虎威将军赵云(后应,监督粮草),黄权(参谋),马良,陈震(掌管文书),黄忠(前部先锋),冯习(亡),张南(亡)(副将),傅彤(亡),张翼(中军护尉),赵融,廖淳(后合),关兴,张包,黄忠等(一些不出名的人)。
吴,孙恒,陆逊,韩当,周泰,凌统,潘璋(亡),甘宁(亡),马忠(亡),朱然(亡)等(一些不出名的人)。
所用计谋:陆逊火烧汉营七百里,孔明布八阵图救刘备。
战争结果:吴胜
失败和胜利的原因 :刘备,报仇心切,急于求成,在树荫下连营七百里,犯兵家大计,依孔明之言:包原隰险阻而结营,此乃兵家大忌。倘佊用火攻,何以解救?又岂有连营七百里而可拒敌乎?
陆逊,忍辱负重,熟查地形,统兵有理,治兵有章,胜之有理。
你的评价:刘备输的合情合理,陆逊胜的堂堂正正。我觉得刘备就输在了“急”这个字上,再加上我国战争从古至今就有天时,地理,人和之说,刘备可以说是一样都没有占到,还有一个理由就是天要刘备败,否则怎么他不用孔明也去呢???有孔明我想就不会犯那么大的错误了。至于陆逊我只能说他是个人才,因为我对他不了解,抱歉啊。
Ⅱ 陆逊的全部人马是怎样平安的撤走的
三国时期,诸葛亮在五出祁山前联合东吴同时攻魏。孙权派荆州牧陆逊和大将军诸葛瑾率水军向襄阳进攻,自己亲率10万大军进至合肥南边的巢湖口。魏明帝曹睿一面派兵迎击西蜀的军队,一面率大军突袭巢湖口,射杀吴军大将孙泰,击溃吴军。
诸葛瑾在途中听说孙权已经退兵,急忙派使者给陆逊送去信件,建议陆逊退兵。使者很快返回,告诉诸葛瑾:陆逊正在与部将下围棋,读罢信后,只把信件放在一边,又继续下棋去了。诸葛瑾又问陆逊部队的情况,使者回答说:陆逊的士兵们都在两岸忙着种豆种菜,对魏军的逼近并不在意。
诸葛瑾不放心,亲自坐船去见陆逊,对陆逊说:"如今主公已经撤军,魏军必然全力以赴地来进攻我们,将军不知有何妙计?"
陆逊道:"如今魏军占有绝对优势,又是携大胜之威,我军出战,绝难取胜,自然臾有撤退一条路可走了。"
诸葛瑾道:"既然要撤,为何还按兵不动?"
陆逊回答:"敌强我弱,我军一退,敌人势必掩杀过来,那种混乱局面,不是我、你能控制了的。我的想法是这样......"陆逊屏退左右,悄声说出了一条计策,诸葛瑾听后,赞叹不已。
诸葛瑾辞别后,陆逊从容地命令军队离船上岸,向襄阳进发,并大肆宣扬:不攻下襄阳,誓不回兵。
魏军听说陆逊已弃船上岸,向襄阳开来,立刻调集人马,准备在襄阳城外迎战吴军。一些将领对陆逊是否真的进攻提出质疑,但魏军统帅早已接到密探的报告,说陆逊的部队在两岸种豆种菜,毫无撤退之意,魏军因而统一了认识,全力备战,以给陆逊毁灭性的打击。
陆逊率大队人马向襄阳挺进,行至中途,突然下令停止前进,并改后队为前队,疾速向诸葛瑾的水军驻地撤退。诸葛瑾离开陆逊回到水军大营后,早已把撤退的船只准备妥当,陆逊的将士一登上船,一艘艘战船就满载将士们扬帆驶返江东。
魏军久等陆逊,不见陆逊的影子,待发觉上当,挥师急追时,陆逊全部人马已平安撤走,魏军追至江边,只好望"江"兴叹。
☆刘备是怎么死的?
三国时期,孙权计夺荆州,关羽败走麦城。关羽死后,孙权将关羽的头颅献给了曹操,企图嫁祸曹操。曹操识破孙权诡计,以重礼安葬关羽。蜀中人知道后;都对孙权恨之入骨。
刘备为给关羽报仇,不听诸葛亮和上将赵云的苦苦劝说,率水陆两军四万多人马,远征吴国。刘备深入吴境数百里,在夷道县(今湖北宜都)包围了东吴先锋孙桓。东吴诸将纷纷要求主将陆逊派兵增援孙恒,陆逊认为孙恒能够守住夷道,一概拒绝;诸将又要求去迎击刘备,陆逊认为刘备连克吴军,士气正旺,吴军不宜出战,因此,也拒绝了诸将的建议。
就这样,蜀军与吴军从公元222年的2月一直对峙到6月,吴军没有退后半步,蜀军也未能前进半步。
时值盛夏,烈日当空,蜀军水兵在船上难奈酷热,只得离船上岸,在夷陵一带依沟傍溪扎下营寨,躲避酷暑。陆逊见刘备的军营绵延百里,且都在树林茂密的地方,于是制定了火攻破蜀的计划。他命令水路士兵用船舰装载裹有硫磺、硝石等引火物的茅草运到指定地点;又命令陆路士兵数千人拿着茅草到指定地点去放火。这一天傍晚,蜀军相连的数十座军营自东向西北连续起火,蜀军毫无防备,乱作一团,几十座军营全被烧毁,陆逊乘机掩杀,蜀兵死伤无数。
刘备在众将的拼死保护下好不容易逃到夷陵马鞍山(湖北宜昌西北),陆逊随后追至,将马鞍山团团围住,又在山下四周放起火来。刘备束手无策,只好连夜逃离马鞍山,杀开一条血路,向西逃命。吴军紧追不舍,蜀将傅彤身负重伤仍拼死搏杀,刘备这才幸免一死。
刘备因怒出兵,大败而归,蜀国元气大伤。刘备逃到白帝城后,又气又悔,不久就一病而死。
Ⅲ 概括三国演义中夷陵之战的内容。麻烦了。。
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刘备称帝三个月后,刘备以替名将关羽报仇为由,挥兵东征东吴孙权,气势强劲。孙权求和不成后,决定一面向曹魏求和、避免两线作战,一面派陆逊率军应战。
陆逊用以逸待劳的方法,阻挡了蜀汉军的攻势,更在章武二年(222年)八月夷陵一带打败蜀汉军。夷陵之战的惨败,是蜀汉继关羽失荆州后又一次实力大削,此后,蜀汉成为三国中最弱小的一国。
战役背景:
曹丕废掉汉献帝后,建立了魏国,接着刘备和孙权也建立了两个国家。荆州之战,关羽和他义子关平被吴王孙权杀害。刘备不听丞相诸葛亮和赵云的劝告,决定倾全国之力,攻打吴国,为关羽报仇。孙权在几次求和都未果的情况下,只好派出年轻的陆逊为都督,前去阻挡。
战役时间:蜀汉章武元年至章武二年(公元221年—222年)
战役双方:昭烈帝刘备(蜀汉)、都督陆逊(孙吴)
兵力投入蜀汉:前锋冯习、张南4万,江北黄权5千,蛮兵沙摩柯数千,江南夷道2万,刘备身边1万,共8万多。孙吴:朱然江陵5千,北方潘璋数千,孙恒江南夷道数千,步骘荆南数千,陆逊身边3万,共5万多。
Ⅳ 领导力是领导别人的情绪,情绪来自于哪里
孙子兵法】曰;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其意是:所以,将帅有五种重大的险情:有勇无谋,只知死拼,就可能会被诱杀;只顾贪生活命,就可能会被俘虏;急躁易怒则经不起刺激;廉洁好名则受不了侮辱;一味“爱民“则会因掩护居民而遭受烦扰。以上这五点,都是将帅的过失,也是用兵的灾害。使军队遭到覆灭,将帅被敌擒杀,都必因这五种危险引起,这不可不予以高度地重视。
刘备因怒伐吴败夷陵三国时期,孙权计夺荆州,关羽败走麦城。关羽死后,孙权将关羽的头颅献给了曹操,企图嫁祸曹操。曹操识破孙权诡计,以重礼安葬关羽。蜀中人知道后,都对孙权恨之入骨。
刘备为给关羽报仇,不听诸葛亮和上将赵云的苦苦劝说,率水陆两军四万多人马,远征吴国。刘备深入吴境数百里,在夷道县(今湖北宜都)包围了东吴先锋孙桓。东吴诸将纷纷要求主将陆逊派兵增援孙桓,陆逊认为孙恒能够守住夷道,一概拒绝;诸将又要求去迎击刘备,陆逊认为刘备连克吴军,士气正旺,吴军不宜出战,因此,也拒绝了诸将的建议。
就这样,蜀军与吴军从公元222年的2月一直对峙到6月,吴军没有退后半步,蜀军也未能前进半步。
时值盛夏,烈日当空,蜀军水兵在船上难奈酷热,只得离船上岸,在夷陵一带依沟傍溪扎下营寨,躲避酷暑。陆逊见刘备的军营绵延百里,且都在树林茂密的地方,于是制定了火攻破蜀的计划。他命令水路士兵用船舰装载裹有硫磺、硝石等引火物的茅草运到指定地点;又命令陆路士兵数千人拿着茅草到指定地点去放火。这一天傍晚,蜀军相连的数十座军营自东向西北连续起火,蜀军毫无防备,乱作一团,几十座军营全被烧毁,陆逊乘机掩杀,蜀兵死伤无数。
刘备在众将的拼死保护下好不容易逃到夷陵马鞍山(湖北宜昌西北),陆逊随后追至,将马鞍山团团围住,又在山下四周放起火来。刘备束手无策,只好连夜逃离马鞍山,杀开一条血路,向西逃命。吴军紧追不舍,蜀将傅彤身负重伤仍拼死搏杀,刘备这才幸免一死。
刘备因怒出兵,大败而归,蜀国元气大伤。刘备逃到白帝城后,又气又悔,不久就一病而死。
管理启示
刘备因怒致败只是将之五危之一危,但已经足见为将之人必须从全局上来考虑问题和完善自己。同样,你作为一名管理者,有没有以上的五危呢?如果有则是企业的灾难,我们必须努力克服并改正之。请记住你是在带领一支团队,而不是一个人,所以你必须站在团队的立场上进行工作并规范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要真正实现以下七大转变:
在工作内容上,从做业务到做管理;在实现方式上,从野牛型到雁群型;在工作方式上,从个性化到组织化;在人际关系上,从感情关系到事业关系;在工作力度上,从守成到变革;在管理方式上,从指挥到授权;在目标上,从个人目标到团队目标。
具体来讲,就是要求我们凡事要掌握一个度,在决策时处于平稳的心理状态,在调动战略资源和战略时机时做到恰到好处,从而形成最佳的力量部署,达到最大的战略效益。老子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中国人推崇“中庸”,即“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国战略特别强调不可偏执,要充分留有余地,不可把事做满。
苏东纽斯评价凯撒:“他那合乎实际的想象力和十分平衡的心灵,经常能做出闪电般的决定。“因此,控制和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对于管理人员来说是一门必修课。要做到:胜不骄、激不怒、诱不贪、弱不卑,使头脑永远处于最佳思维状态,避免因情绪波动而造成管理指挥失误。
因此善于情绪管理是没一个领导者必备的基本功。
一、自我情绪管理的内容:
明确认识情绪在工作中的利害,并把个人情绪尽量和工作事务分离开来;随时检查自己的情绪状态;熟悉每一种情绪可能对工作、对他人发生的影响;及时控制和消解自己任何不良的或过分强烈的情绪;随时观察他人和环境对自己的反应,作为对自身情绪状态的回馈;熟悉各种可以避免或消除不良情绪影响的方法;正确地表达、沟通自己的要求、愿望,不带有负情绪色彩。
二、管理员工情绪和企业情绪氛围的内容:
监察周围的每一个员工,了解他们是否有何种情绪,其原因是什么;用恰当的方式让员工了解他们自己的情绪对工作和他人可能带来的影响;帮助员工解除引起不良情绪的原因;帮组员工排解情绪,并培养自我情绪管理的能力;随时检查团队的士气,寻找引起任何不良状态的原因;控制团队任何激烈的特别是冲突式的情绪反应;检查管理计划、方式、活动,如果有引起不良情绪的因素,要迅速调整,并鼓励员工参与这一调整;鼓励团队成员坦诚沟通,消解隔阂。
Ⅳ 情绪来自于思维,有什么样的思维就会导致怎样的情绪
孙子兵法】曰;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其意是:所以,将帅有五种重大的险情:有勇无谋,只知死拼,就可能会被诱杀;只顾贪生活命,就可能会被俘虏;急躁易怒则经不起;廉洁好名则受不了侮辱;一味“爱民“则会因掩护居民而遭受烦扰。以上这五点,都是将帅的过失,也是用兵的灾害。使军队遭到覆灭,将帅被敌擒杀,都必因这五种危险引起,这不可不予以高度地重视。刘备因怒伐吴败夷陵三国时期,孙权计夺荆州,关羽败走麦城。关羽死后,孙权将关羽的头颅献给了曹操,企图嫁祸曹操。曹操识破孙权诡计,以重礼安葬关羽。蜀中人知道后,都对孙权恨之入骨。刘备为给关羽报仇,不听诸葛亮和上将赵云的苦苦劝说,率水陆两军四万多人马,远征吴国。刘备深入吴境数百里,在夷道县(今湖北宜都)包围了东吴先锋孙桓。东吴诸将纷纷要求主将陆逊派兵增援孙桓,陆逊认为孙恒能够守住夷道,一概拒绝;诸将又要求去迎击刘备,陆逊认为刘备连克吴军,士气正旺,吴军不宜出战,因此,也拒绝了诸将的建议。就这样,蜀军与吴军从公元年的2月一直对峙到6月,吴军没有退后半步,蜀军也未能前进半步。时值盛夏,烈日当空,蜀军水兵在船上难奈酷热,只得离船上岸,在夷陵一带依沟傍溪扎下营寨,躲避酷暑。陆逊见刘备的军营绵延百里,且都在树林茂密的地方,于是制定了火攻破蜀的计划。他命令水路士兵用船舰装载裹有硫磺、硝石等引火物的茅草运到指定地点;又命令陆路士兵数千人拿着茅草到指定地点去放火。这一天傍晚,蜀军相连的数十座军营自东向西北连续起火,蜀军毫无防备,乱作一团,几十座军营全被烧毁,陆逊乘机掩杀,蜀兵死伤无数。刘备在众将的拼死保护下好不容易逃到夷陵马鞍山(湖北宜昌西北),陆逊随后追至,将马鞍山团团围住,又在山下四周放起火来。刘备束手无策,只好连夜逃离马鞍山,杀开一条血路,向西逃命。吴军紧追不舍,蜀将傅彤身负重伤仍拼死搏杀,刘备这才幸免一死。刘备因怒出兵,大败而归,蜀国元气大伤。刘备逃到白帝城后,又气又悔,不久就一病而死。管理启示刘备因怒致败只是将之五危之一危,但已经足见为将之人必须从全局上来考虑问题和完善自己。同样,你作为一名管理者,有没有以上的五危呢?如果有则是企业的灾难,我们必须努力克服并改正之。请记住你是在带领一支团队,而不是一个人,所以你必须站在团队的立场上进行工作并规范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要真正实现以下七大转变:在工作内容上,从做业务到做管理;在实现方式上,从野牛型到雁型;在工作方式上,从个性化到组织化;在人际关系上,从感情关系到事业关系;在工作力度上,从守成到变革;在管理方式上,从指挥到授权;在目标上,从个人目标到团队目标。具体来讲,就是要求我们凡事要掌握一个度,在决策时处于平稳的心理状态,在调动战略资源和战略时机时做到恰到好处,从而形成最佳的力量部署,达到最大的战略效益。老子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中国人推崇“中庸”,即“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国战略特别强调不可偏执,要充分留有余地,不可把事做满。苏东纽斯评价凯撒:“他那合乎实际的想象力和十分平衡的心灵,经常能做出闪电般的决定。“因此,控制和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对于管理人员来说是一门必修课。要做到:胜不骄、激不怒、诱不贪、弱不卑,使头脑永远处于最佳思维状态,避免因情绪波动而造成管理指挥失误。因此善于情绪管理是没一个领导者必备的基本功。一、自我情绪管理的内容:明确认识情绪在工作中的利害,并把个人情绪尽量和工作事务分离开来;随时检查自己的情绪状态;熟悉每一种情绪可能对工作、对他人发生的影响;及时控制和消解自己任何不良的或过分强烈的情绪;随时观察他人和环境对自己的反应,作为对自身情绪状态的回馈;熟悉各种可以避免或消除不良情绪影响的方法;正确地表达、沟通自己的要求、愿望,不带有负情绪色彩。二、工情绪和企业情绪氛围的内容:监察周围的每一个员工,了解他们是否有何种情绪,其原因是什么;用恰当的方式让员工了解他们自己的情绪对工作和他人可能带来的影响;帮助员工解除引起不良情绪的原因;帮组员工排解情绪,并培养自我情绪管理的能力;随时检查团队的士气,寻找引起任何不良状态的原因;控制团队任何激烈的特别是冲突式的情绪反应;检查管理计划、方式、活动,如果有引起不良情绪的因素,要迅速调整,并鼓励员工参与这一调整;鼓励团队成员坦诚沟通,消解隔阂。
Ⅵ 历史上陆逊追杀刘备,关兴、张苞无力护刘备杀出,为何赵云一出马就行
汉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六月,刚刚登基称帝不到两个月的刘备起兵伐吴,本次伐吴,刘备动员了相当的兵力,那么,这个相当的兵力,到底是多少人呢?
在《三国志 魏书 文帝记》中所引《魏书》的记载为:
“刘备支党四万人,马两三千匹,出秭归。”
实际上,在这里明确地提到了刘备的部分兵力,是为四万人,两三千匹战马,而根据《三国志 蜀书 先主传》、《三国志 蜀书 马良传》可知,刘备在章武二年(公元222年)二月,以将军吴班、陈式、冯习、张南等下秭归,所以,由此可以知道,这四万人,是刘备的前锋人马。
关键时刻,都督江州的赵云率后军约两万星夜赶来,巴西太守阎芝动员本郡五千士兵交给马忠前往助战,一瞬间刘备得到了赵云、马忠以及两万五千生力军,再加上陆续返回的兵将,此时的刘备麾下至少再次聚集五六万大军,这才使得吴军最终不甘轻举妄动。
另外,又加之曹丕打算趁机进攻东吴,故而最终东吴撤兵,孙刘两家也就就此再次重归于好。
Ⅶ 三国孙桓被困时,是谁前去营救
蜀汉大军压境,孙权与刘备媾和遭到拒绝,乃与曹魏修盟,曹魏趁势离间孙、刘,八月,封孙权为吴王。孙权遂任命陆逊为大都督、假节,统率朱然、韩当、徐盛、潘璋、孙桓等部五万人抗拒蜀汉军,派平戎将军步骘领兵万人镇守益阳(今湖南益阳地区),以防止武陵(湘西、黔东、鄂西南)的五溪蛮夷助蜀。
当四万蜀军进攻巫(今四川巫山)、秭归(今属湖北)时,陆逊采取主动后撤,诱敌深入,集中兵力,相机破敌的方略,令部将李异、刘珂退至夷陵、猇亭(今湖北宜都北、长江东岸)一带,把数百里峡谷山地让给刘备,以使蜀军战线伸长,露出破绽。
黄武二年(222年)正月,刘备求胜心切,派将军吴班、陈式督率水军深入夷陵地区,封锁长江两岸。二月,亲率诸将自秭归,经崎岖山道,进至夷陵一带,坐镇猇亭督师。蜀汉军从巫峡至夷陵沿路扎下了几十个大营,还命黄权为镇北将军,率江北诸军进抵夷陵以北与江北吴军相拒,并监视魏军动向,以防袭击;命侍中马良部进驻武陵郡,策应反吴投蜀汉的五溪蛮夷首领沙摩柯部,威胁吴军侧翼。
不久,刘备派前部督张南率兵围攻驻守夷道的孙桓。吴军诸将请求陆逊派兵增援,说:“孙安东是至尊的同族,他受到围困,怎能不去救援?”陆逊知夷道城坚粮足,有意让其牵制蜀军,而坚持不予分兵。便函回答说:“孙安东得到官兵拥戴,城池坚固粮草充足,没有什么令人担忧的。待我的计谋全面施行,即使不去救他,他的围也自然被解。”后孙桓见到孙权,谈及此事时说:“开始我确实怨您不来相救,如今胜局已定,才知道您的调度自有良方。”[15]
当蜀汉军频繁挑战,吴将皆急欲迎击时,陆逊耐心劝止,坚守不出,欲使蜀汉军师老疲惫。陆逊说:“刘备率军沿长江东下,锐气正盛,而且凭据高山,坚守险要,很难向他们发起迅猛的进攻。即使攻击成功,也不能守全将他们击败攻,如果攻击不利,将损伤我们的主力,绝不是小小的失误。目前,我们只有褒奖和激励将士,多方采纳和实施破敌的策略,观察形势变化。如果这一带为平原旷野,我们还要担心有互相追逐的困扰;如今他们沿着山岭部署军队,不但兵力无法展开,反而因困在树木乱石之中,自己的渐渐精疲力竭,我们要有耐心,等待他们自己败坏而加以攻击。”诸将不解,以为陆逊畏敌,各怀愤恨。[16]
有些老将和贵族出身的将领不服约束,陆逊则绳之军纪,严加制止。并说:“刘备天下闻名,连曹操都对他有所忌惮,如今他进军我国境界,这是非同一般的敌人。各位都深受国家恩泽,应当相互和睦,共同歼灭这个强敌,上报所受的主恩,而现在互不和顺,这并非我们应做的事。我虽是一介书生,但接受主上的委命。国家之所以委屈各位来听从我的指挥,是认为我还有一些长处可用,能忍辱负重的原因。各自承受自己的责任,岂能再互相推诿?军令有常,切不可犯!”[17]
刘备在山谷设伏兵一千人,令吴班平地扎营,企图诱吴军出战。为陆逊识破,仍不与战。但诸将却都要出击,陆逊说:“此举必定有诈,暂且观察一下。”[18] 刘备见此计不成,便率八千伏兵从谷中撤出,陆逊说:“我之所以不听从各位进击吴班的原因,是揣测到蜀军必有诈伪的缘故。”[19]
两军相持半年之久。时至盛夏暑热,蜀军无法急战速胜,兵疲意懈。蜀汉水军又奉命移驻陆上,失去水陆两军相互策应的主动权。蜀军深入敌国腹地,延绵数百里山川连营结寨,因战线过长,运转补给发生困难。
六月,陆逊决定适时转入反攻,上书孙权说:“夷陵是军事要害之地,我国重要的关隘,虽说容易夺取,但也容易丢失。失去夷陵并非只是损失一郡的土地,主要是荆州由此令人担忧。现在争夺此地,务必取得成功。刘备违背常理,不守着自己的老巢,而竟敢自来送死。为臣虽说不才,但凭借至尊的声威,以有道伐无道,击破歼灭蜀军即在眼前。检讨刘备前后带兵作战,总是胜少败多,推而论之,此人没有什么令人担忧的!为臣起初担心他水陆并进,如今他反而舍弃舟船专以步兵作战,处处扎营相连,观察他的军事部署,肯定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希望陛下高枕无忧,不必挂念。”诸将都说:“进击刘备应当在他刚进军的时候,如今让他深入境内五、六百里,相互对峙七、八个月,很多要害关隘都被他们控制坚守,现在出击必然对我们不利。”陆逊说:“刘备是个狡猾的敌人,经历的事很多,他的军队刚刚集结时,考虑精密用心专一,不可轻易攻打他。如今他驻扎时间很长了,没有占到我们的便宜,军队疲惫情绪沮丧,再也想不出新的计策,抵触这种敌人,现在正是时候。”
三国志11中的陆逊
陆逊先攻蜀汉军一营,但交战不利。诸将皆埋怨道:“这是白白让兵卒去送死。”陆逊则说:“我已掌握到打败刘备的办法了。”命令将士持草一束,先以火攻破一蜀汉营,遂令诸军趁势发起进攻,迫使刘备西退。张南从夷道北撤,被朱然、孙桓南北夹击,战死。陆逊命水军封锁长江,孙桓扼守夷道,将蜀军分割于大江东西,遂行各个击破。吴军继施火攻,火烧连营四十余寨,蜀汉军死伤惨重,蜀汉将领杜路、刘宁投降,都督冯习及沙摩柯被杀。刘备败退至马鞍山,依险据守。陆逊即集中兵力,四面围攻,蜀汉军土崩瓦解,被歼数万。刘备趁夜突出重围,后卫将军傅彤战死。刘备逃奔秭归,令在险道上焚烧铙铠,以阻塞吴追兵道路。蜀汉军“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略尽,尸骸漂流,塞江而下”,可见蜀汉军损失之大,失败之惨。
吴军获胜后,诸将这才对陆逊大为佩服。孙权闻后,说:“你当时怎么不上告诸将不服从指挥约束呢?”陆逊则说:“我深受国恩,所负重任超越自己的实际能力。况且这些将领或是陛下亲信,或是我军勇将,或是国家功臣,都是国家理当依靠来共同建立大业的人。为臣虽说笨鲁懦弱,心中暗慕蔺相如、寇恂谦虚居下的道义,以成就国家大事。”孙权听后,对陆逊的博大胸襟更赞不绝口,加拜陆逊为辅国将军,领荆州牧,即改封为江陵候。
当刘备逃往白帝城时,部将徐盛、潘璋、宋谦等各自上书,要乘机进攻蜀国。孙权征询陆逊的看法。陆逊与朱然、骆统以为“曹丕大合士众。外托助国讨备,内实有奸心,谨决计辄还”。陆逊为防曹魏乘机袭吴,仅派李异、刘珂部追踪刘备至南山(秭归南岸山),而未行大举追击。黄权部被吴军截断归路,被迫降魏。不久,魏军果然发兵攻吴,但已无机可乘。[20]
夷陵之战,是中国历史上后发制人、疲敌制胜的著名战例。作为吴军主帅的陆逊统观两军主客观态势,确定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后发制人,相机破敌的战略。并充分利用地势及天候等有利条件,巧施火攻,一举击败蜀军。大获全胜后,又适时停止追击,使曹魏无隙可乘,战略全局运筹周密,堪称用兵奇略。
刘备收集败将残兵,退回白帝城(今四川奉节东)后,大为惭恚,说:“我竟受到陆逊的挫折侮辱,岂非天意啊!”并于次年四月病亡。刘备死后,后主刘禅即位,由诸葛亮辅政,诸葛亮仍采取联合的策略,与东吴和好,恢复了吴蜀联盟。凡吴、蜀关系处理,孙权都先征求陆逊意见;给蜀的文书,也先给陆逊看,有意见陆逊可代改后再发出。孙权还专门刻了他的大印,交给陆逊,供他日常处理吴、蜀间的事物所用。君臣间相互信任到如此程度,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少见的。[21]
Ⅷ 三国演义主要战役概括
火烧博望坡 赤壁之战 七擒孟获 六出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