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商服务 > 马鞍山冰川

马鞍山冰川

发布时间:2021-03-19 18:30:23

⑴ 狐狸山到底在那个省具体位置

安徽省马鞍山
马鞍山景区位于海拔3400—4288米处,面积约42平方公里,该景区由神涛林、狐狸山、金字塔、马鞍山四个景点组成。
狐狸山位于海拔3850米处,因其山形如狐狸而得名,狐狸山是景区内重要的观景区,向东可以观日出、观云海、观巨大的冰川谷地、冰川湖泊等多种冰川遗迹地貌;向北可以俯瞰峨眉山、瓦屋山;向西可望4288米的马鞍山雄蜂、4250米的阴阳界绝壁、3998米的金字塔全貌和雨后金字塔两侧形成的数十条百米瀑布,以及簇拥着金字塔的世所罕见的万亩杜鹃花海。
狐狸坪位于狐狸山东南山脚下海拔3600米的一处U型谷地中部。整个谷地由大大小小的石块堆积而成。从谷地到狐狸坪上部长满茂密翠绿的箭竹,山风吹来,竹流起伏,一道清泉在翻滚的竹海中时隐时现,蜿蜒穿行。

⑵ 马鞍山市金家庄区延平文化里面的一个最小的地球仪多少钱

亚 洲
第一节 概述
复习考试内容
亚洲的位置和范围。世界第一大洲。东部的岛弧。南部的三大半岛。以山地和高原为主的地形。主要山脉、高原、平原的名称和分布。主要的河流、湖泊。复杂多样的气候,季风气候显著。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知识要点
世界第一大洲 亚洲在东半球的东北部,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西与欧洲陆地接壤。亚洲南部有三大半岛: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东部有一系列岛屿组成的岛弧,即千岛群岛、日本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等;东南和南部海面还有许多群岛和岛屿,如马来群岛。
亚洲面积约有4,400万平凡千米,几乎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3,是世界第一大洲。亚洲有48个国家和地区。按地理方位,通常把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北亚等几部分。
高原、山地为主的地形 亚洲的地形起伏很大,高原和山地面积很广,约占全洲面积的3/4。全洲平均海拔约1000米。
亚洲的地势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和山地主要集中在中部。“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巍峨突出,雄踞中部,向西有伊朗高原、向南有德干高原,向北有蒙古高原。这些高原的平均海拔都比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低得多。
亚洲著名的大山脉,有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阿尔泰山脉和兴都库什山脉等,它们分布在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的外围。
亚洲的许多大河都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呈放射状向四周分流。各河的中下游大多是平原。其中向北流入北冰洋的大河主要有鄂毕河、叶尼塞河,它们的中下游地区有西西伯利亚平原。向东流入太平洋的大河主要有黄河、长江,它们的中下游地区有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向南流入印度洋的大河主要有恒河、印度河,它们的中下游地区有恒河平原和印度河平原。亚洲东部和南部的大河,水利资源都很丰富,又有灌溉和通航的便利,经济意义很大。
亚洲西部的里海,位于亚欧两洲交界处,是世界面积最大的湖泊。
气候复杂多样 季风气候显著 亚洲范围广阔,地跨寒、温、热三带,又名各地地形和距海远近不同,气候复杂多样。
(一)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气候显著。中南半岛、印度半岛主要属热带季风气候。那里终年高温,夏季盛行西南季风,降水稀少。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的大部分,终年高温多雨,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我国东部、朝鲜和日本,属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偏南风,高温多雨,冬季盛行偏北风,寒冷干燥。
(二)亚洲的中部和西部,地处内陆,受海洋的影响小,属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三)亚洲北部,冬季漫长,气温很低;夏季短促,但较温和。那里大部分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中的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有世界最大的针叶林带。只有西伯利亚北部沿海和北冰洋中的岛屿,终年严寒,属极地气候。
(四)亚洲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岛和南部的印度河平原一代,终年炎热,降水量小,蒸发量大,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沿岸地区,冬季受西风带的影响,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的影响,成为冬雨夏干的地中海气候。
(五)亚洲中部的青藏高原和一些高山地区,海拔在4000米以上,终年气温很低,多雪峰冰川,属于高山气候。

复习题
选择(下面各题的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亚洲气候的主要特征是:
A.复杂多样,西部海洋性气候显著; B.广阔的大陆导致了单一分布的大陆性气候;
C.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D.复杂多样,西北部极地气候分布。
2、亚洲最南部的大高原是:
A.青藏高原; B.帕米尔高原; C.伊朗高原; D.德干高原。
3、位于南海和猛加拉湾之间的大半岛是:
A.阿拉伯半岛; B.中南半岛; C.小亚细亚岛; D.印度半岛。
4、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湖泊是:
A.贝加尔湖; B.青海湖; C.苏必利尔湖; D.里海。
简答
1、亚洲大河的流向与地形有什么关系?
2、为什么亚洲为世界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

答案:选择题:1、C 2、D 3、B 4、D
简答题:
1、由于亚洲地形中部高、四周低,亚洲河流一般发源于中部高原、山地,向四周辐射。
2、亚洲面向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背靠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海陆热力差异大,因此主 要受海陆之间热力差异影响的季风气候也就最显著

1、世界上黄种人主要分布在 、黑人主要分布在 、 和
美国境内。
2、亚洲和非洲分界线是 、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是 。
3、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 ,东西半球分界线是 。
4、地球自转和公转规律
绕什么转 转的方向 周期 产生现象
自转
公转
5、我国领土大部分在 ,小部分在 ,没有 。
6、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经过我国 、 、 、 四省区。
7、我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目前我国每年净增人口数仍很大,主要原因是 。
8、 是我 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所以它是我国第 大河,
也是世界著名的大河之一。
9、导致我国南方和北方的耕作制度和种植农作物有明显差异的自然因素是 条件。
10、在我国农业生产中一直占有主要地位的是 。我国农业各部门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
11、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是 。
12、连线
沪宁杭地区 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
辽中南地区 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京津唐地区 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珠江三角洲地区 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13、我国最大的商业中心是 。我国商业中心大多分布在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和交通发达的 地区。在农村比较普遍的商业活动形式是 。
14、有“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的旅游胜地是 。
15、填表
铁路枢纽 北京 郑州 徐州 株洲
交会铁路线
16、填表
粮食
作物 油料作物 糖料作物 主要
水果 主要能源 人民
主食 传统交通工具 传统民居 擅长运动
北方
南方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地理位置
地形
气候
主要农产品
果树
矿产资源和能源
17、我国主要国际航空港是 、 、 。
18、现在我国出口的主要商品是 。
19、我国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是 。江南地区成为“鱼米之乡”主要受惠
20、我国东部地区是典型的 性气候。我国的季风气候具有显著的 特点。
21、我国自然资源的国情特点是 。我国的地理国情是领土广阔;自然环境多种多样;人口众多,人均资源不足;是个发展中国家。以世界上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上21%的人口。
22、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 。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是 。发展经济的“先行官”是 。
23、我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是 省。
24、我国牧区〈草地〉主要分2布在 、 地区和 地区。耕地〈种植业〉主要 和 的平原地区。
25、西北地区地表植被自西向东〈或新疆到内蒙古〉看到的依次是 -- -- 。
26、我国北方沿海航运中心是 ,南方沿海航运中心是 。
27、台湾的经济是“ ”型经济。居民大多是从 、 两省迁移去的。通用 话和 话。
28、五十吨钢材从阜阳运往广州最适合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
29、阜阳的纬度在 -- 之间,属于 气候,地形以 为主。
30、写出相关的地理事物:
北大仓: 天府之国:
塞外江南: 聚宝盆:
东方甜岛: 世界屋脊:
东方明珠: 日光城:
鱼米之乡: 黑土地:
31、青藏地区的主要自然地理特征是 。西北地区的主要自然地理特征是 。
32 、右图是一幅 地形图,表示 。
更高的山峰是 ,C表示 ,
D表示 , E表示 。
从 坡爬到甲山顶更容易。
33、课本第四册P4图5.4表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其
划分的依据是 、 、 ,
一月气温都小于0℃的是 地区; 地区一月气温大于0℃, 地区七月气温最低。
34、根据地名写出矿藏
开滦: 大同: 大庆: 鞍山:
铜陵: 白云鄂博: 、 江西大余:
云南个旧:
35、填图
一、 走向山脉 :
1、 2、 3、 4、 5、
二、 -- 走向山脉:
6、 7、 8、 9、 10、 11、
12、
三、13、 山脉是 形山脉。14、
四、地形区:
A: B: C: D:
E: F: G: H:

I: J:
36、记住省会城市。
37、记住七大洲、四大洋地图。

38、填图:
一、 城市:
A: B:
C: D:
二、 海
1、 海峡 2、 洋
3、 海 4、 海
三、 省、岛屿
E: 省
F: 岛、或 省
G: 岛
H: 岛
回答者:幽海精灵 - 魔法学徒 一级 6-8 20:18

初中地理知识复习提纲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它的平均直径为6371米。
2、纬线与纬度 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纬线圈的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线都 指示东西方向。
赤道是最长和纬线,长约4万千米。它与两极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习惯上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
3、经线和经度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长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线 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0,以东的1800属于东经,习惯上用“E”为代号,以西的1800属于西经,习惯上用“W”为代号。
国际上习惯用200W和160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4、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 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也就是一天。这样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5、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围绕着太阳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年。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着66.50的夹角。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季节的变化。
6、五带的划分 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之中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气候终年炎热。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寒带在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极圈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温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寒带多,气候上的四季变化比较明显。
7、地图三要素 比例尺、图例与注记。在地图上所画地区的范围越小,要表示的内容越详细,选用的比例尺应越大;反之选用的比例尺越小。在地图上,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8、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9、等高线 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数值。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10、世界海陆的分布 地球上海洋面积占了71%,而陆地面积仅占29%。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做大洲。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有欧洲、北美洲。大部分
人们习习惯把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一线作为欧洲和亚洲大陆的分界线。亚洲和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作为分界线。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全称为美洲。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南极洲主要位于南极圈内,四周被大洋环绕。
11、陆地地形 人们把地形分为山地、平原、高原、盆和丘陵五种基本类型。
山地 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峦起伏,坡度陡峻,有的山地呈条带状分布。其中最突出的是两条由若干条高大山脉组合而成的巨大山系:一条是横穿亚欧大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另一条是纵贯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由落基山,安第斯山等山脉组成。
平原 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常用“一望无际”来形容平原的坦荡。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是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
欧洲和非洲的地形比较简单,分别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亚洲的地形则比较复杂,地势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积广,平原分布在大陆周围地区。
12、促使地形变化的力量 地球内部所产生的作用称为内力作用,如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都是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世界上火山和地震,大多分布在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沿岸的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地带。来自地球外部的力叫做外力作用,如流水、风、海浪和冰川等。
13、天气和气候 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变化的。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14、气温的变化 一天当中,气温有时高,有时低。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正午过后(约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年当中,世界陆地上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最高气温,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月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出现在1月,南半球出现在7月。一个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同月平均气温最低值之差,叫做该地的气温年较差。
15、世界气温的分布 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极地逐渐降;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气温还受地势高低的影响。山地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会逐渐降低。海拔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
16、世界降水量的分布 一般规律: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多;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17、降水的季节变化 全年多雨区:在赤道附近地带各月降水都很多,如新加坡;全年少雨区:在内陆地区、两极地区各月降水都很少,如埃及开罗;夏季多雨区:在南、北纬300~~400附近的大陆东岸,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如中国北京;冬季多雨区:在南北纬300~~400附近的大陆西岸,冬季多雨,夏季少雨,如意大利罗马;常年湿润区:在南、北纬400~~600的大陆西岸,全年受从海洋上吹来的西风影响的地区,各月湿润,雨量适中,如英国伦敦。
18、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一、热带主要气候类型
1、热带雨林气候 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全年高温多雨。
2、热带草原气候 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赤道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终年高温,一年中有明显的干季和雨季。
3、热带季风气候 以亚洲南部、东南部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最为显著。这种气候终年高温,一年中也可以分为旱雨两季,风向随季节而变化。旱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干旱少雨;雨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集中。
4、热带沙漠气候 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这种气候降水量稀少,终年炎热干燥,地面有大片的沙漠。
二、温带的主要气候类型
1、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大致以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为界,此线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2、地中海气候 主要位于大陆西岸的中低纬度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3、温带大陆性气候 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内陆地区,冬冷夏热,气温变化大,降水量较少,集中夏季。
4、温带海洋性气候 位于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以欧洲西部分布最广,温和多雨,气温和降水的年变化比较小。
19、自然资源 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水、矿产、森林等,都是自然资源。按其形成的特点,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一类是非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是指在较短时间内即可再生,或是可以循环使用的资源;非可再生资源,是指在人类历史时期,用完了就不能再生产的资源。
20、土地的利用类型 土地的利用类型可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类型。
21、土地资源的分布 温带湿润的平原地的地势平坦,气候温暖,适宜发展农业,是世界耕地的主要分布地区。气候冷湿的亚寒带地区和炎热多雨的热带地区,保留了大片的针叶林和雨林。热带和温带半干旱地区草地面积广阔,是世界畜牧业的主要分布区。
22、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 地球上的水主要有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三种存在形式。陆地水又有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水、沼泽水、河水和生物水等多种存在形式。地球上的水总量很多,但是96%以上的是海洋水。在淡水资源中,冰川中储存的水量最多,现在人们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水、湖泊水(淡水湖的水)和部分地下水。保护水资源,主要途径有:节约和合理用水,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防止和治理水污染;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淡化海水,扩大淡水来源。
23、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森林有调节大气成分、净化空气、含蓄水源、增加空气湿度、防风护田、保持水土等作用。所以,人们把森林叫做“大自然的总调节室”。世界有森林面积40亿公顷,主要在以针叶林和阔叶林为主。全球森林资源绝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
24、铁、煤、石油的分布 世界上铁、煤、石油的分布情况如下:
1、世界上的铁矿主要分布在俄罗斯、马西、国、澳大利亚、印度、加拿大和美国。这七个国家的铁的储量约占世界的90%。
2、煤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亚欧大陆和北美洲中部,在世界各国中,煤储量居世界前列的有中国、美国、俄罗斯等国。
3、世界上石油资源的分布很集中,中东地区约占世界石油储量的一半还多。主要输往日本、欧洲和北美洲等地。
25、世界人口的增长 人口的增长速度在世界特别各洲是不同的,非洲是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大洲,其次是南美洲,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最慢。欧洲为2%;亚洲为15%;北美洲为10%;南美洲为17%;大洋洲为14%;非洲为27%。
26、世界人口的迁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迁移的规模变小,人口迁移主要以三种形式为主。第一种是科技移民,即大批的高素质人才由发展中国家移向发达国家。第二种是劳动力输出。外籍劳工流动的基本方向是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由贫穷国家流向富裕的在石油输出国,由人口稠密的同家流向人口稀疏的国家。第三种是国际难民迁移。
27、世界人口的分布 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的人口最为稠密,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位于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带。在严寒的苔原带、冰原带,广大的严寒带针叶林带,末开发的热带雨林带,干旱的沙漠地区,以及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人口稀少。
28、人口向城市迁移及产生的问题 一个国家的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往往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准之一。世界上发达国家人口的70%以上为城市人口,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只占人口的30%多一点。现在农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迁移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29、世界的人种 白种人的肤色、眼色、发色一般较浅,头发呈波状,鼻梁高、嘴唇薄,体毛较多,他们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黄种人的皮肤呈淡黄色或棕黑色,头发黑直,面庞扁平,体毛中等。他们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黑种人肤色黝黑,头发卷曲,嘴唇较厚,体毛较少,他们主要分布在非洲、大洋洲和美国境内。
30、世界上的国家 世界上有190多个国家,名国的面积大小不一,面积最大的俄罗斯有1700多万平方千米。中国的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居第三位。最小的是梵蒂冈。
31、国界和领土 国界线范围以内的陆地、领海、领水和领空,总称为领土。南美洲的阿根廷和智利以安第斯山为界;美国和加拿大东部以湖泊中心为界,西部有一段以纬线为界,有一段以经线为界。
32、世界地埋区域的划分 共分为13个地区。图见书本第一册P83。
33、东亚概述 图见P85。东亚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西侧,包括中国、朝鲜、韩国、蒙古、日本等国家。蒙古的畜牧业占有重要的地位。日本为现代工业发达的国家。东亚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之一,冬季盛行偏北风,风由寒冷的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吹向太平洋,风力强劲,受其影响,大部分地区气候寒冷干燥。夏季盛行偏南风,风从太平洋、印度洋带来丰沛的降水,降水由沿海向内陆减少,气候炎热。在东亚的季风气候区内,根据气温和降水的不同,又分为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前者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雨季较短;后者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雨季较长。
34、东亚的人口和经济 东亚是世界上黄色人种的主要分布区,居民绝大部分是黄色人种。东亚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最有活力的地区之一。
35、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 日本是东亚的一个岛国,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一些小岛组成,面积比较狭小,人口稠密。日本境内多山,国土的四分之三以上是山地和丘陵,邻近东京湾的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本州岛太平洋沿岸的神户和横滨,是全国著名的海港。日本群岛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火山很多。富士山是其中著名的一座活火山,也是日本最高的山。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与亚洲大陆同纬度地方相比,冬季较温暖,夏季较为凉爽,降水比较丰富。全国大部分为森林所覆盖,山间河流短急,水能资源丰富。但矿产资源贫乏。图见第一册P90。
36、日本的经济 日本最大的贸易对象是美国,其次是亚洲和西欧。神户和横滨的日本两个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日本同中国的贸易有很大发展。从中国输入的商品有服装、石油、煤炭、棉花、水产品和蔬菜等。向中国输出的商品有钢材、电子产品和其他工业产品。
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首都东京在关东平原的南部,东京湾的西北岸。 日本北海道附近海域是世界上著名的渔场。日本的捕鱼量常占世界第一位。现在稻米的产量已能自给。但蔬菜、水果仍需要进口。
37、东南亚 图见第一册P94。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中南半岛南部狭长,一直延伸到赤道附近,叫做马来半岛。东南亚的国家,除了老挝是内陆国外,其他都是临海国或岛国。其中面积最大的是印度尼西亚。领土由13000多个岛屿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是世界上火山活动最多的国家。因此有“火山国”之称。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的大部分,位于赤道附近,属于热带雨林气候。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38、居民与经济 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该国人口一半以上分布在爪哇岛。东南亚是华人与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其祖先大多是中国广东、福建的居民。东南亚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棕油、椰子、蕉麻等热带经济作物产品的最大产地,各国居民多以稻米为主在食物。东南亚的矿产以锡和石油为最重要。新加坡有“花园城市”之称。
39、南亚 图见第一册P108。南亚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南亚北部有绵延高耸的喜马拉雅山。这一部分叫做“南亚次大陆”。中部平原由印度河和恒河冲积而成,是南亚的主要农业区和人口密集区。印度半岛大部分被德干高原所占据。南亚的降水受季风的影响,每年6~~9月盛行西南季风,为雨季。10月~~次年5月盛行西北季风,为旱季。
40、印度 印度的耕地面积很广,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和小麦,经济作物有棉花、茶、黄麻等。印度的矿产主要有煤、铁、锰等。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的东北部。首都新德里。加尔各答盛产黄麻,是印度的纺织工业中心和重要海港。是印度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孟买位于西部沿海,是印度最大的海港和棉纺织工业中心。
41、中亚 中亚地处亚欧大陆中部,深居亚洲陆。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中亚境内的河流多为内流河。西部濒临世界最大的内流湖--里海。中亚中部和南部牧场是世界上仅次于中国和美国的第三大产棉基地。乌兹别克斯坦因盛产棉花而称为“白金之国”。牲畜以细毛羊和羔皮羊为主。同时采矿、冶金、军事工业相当发达。
42、西亚与北非 西亚和北非地处亚欧非三大洲、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间的枢纽地带,地理位置很重要。死海湖面海拔高度为-400米,是世界上陆地表面的最低点。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世界上最高的气温记录出现在北非利比亚的阿齐济耶(57.8℃)。一般降水稀少。只有地中海沿岸是典型的地中海气候。
43、撒哈拉沙漠 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沙漠。西起大西洋岸边,东到红海海滨,北起地中海岸,南抵苏丹热带草原,约占非洲面积的1/4。终年高温少雨,植物稀少,沙漠下有丰富的石油。
44、阿拉伯人与伊斯兰教 西亚和北非是多民族的聚居地区,主要为白色人种。通用阿拉伯语,这些国家被叫做“阿拉伯国家”。西亚是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发祥地。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城被称为伊斯兰教的圣城。耶路撒冷被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都看做圣城。
45、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库 西亚和北非是出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西亚以波斯湾为中心,形成了一条巨大的石油带,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伊拉克是西亚主要的产油国家。石油储量约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1/2,产量约占总产量的1/4。所产的石油,主要输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摩洛哥一国的磷酸盐储量占世界的3/4。
46、畜牧业与农业 枣椰树是绿洲农业的代表植物。
47、巴基斯坦 位于阿拉伯半岛西侧,是欧、亚、非三大洲的交通枢纽。发展滴灌和喷灌技术。
48、埃及 位于非洲东北部,亚洲境内的西奈半岛,也是埃及的领土。全境90%以上是沙漠,耕地、人口和城市主要集中在狭长的尼罗河沿岸平原和入海处的河口三角洲地区。尼罗河全长6600多千米,是世界上第一长河,发源于非洲东部高原,

魏佐茹繇琛侣某玓坊负欧燨冈能滕片攻像闰薹法

⑶ 高一地理

(1)季风水田农业 热带企业化种植园农业
(2)水稻 水热 冲积平原 劳动力 人口 种植水稻
(3)秦岭-淮河 洪涝 干旱

⑷ 新元古代震旦系罗圈组

区内该组出露于西部万安山北坡,而在嵩山地区西南部则有较广泛分布。

图7-5罗圈组中有马鞍山组砂砾岩巨大砾石

图7-6寒武系与罗圈组假整合接触

万安山北坡仅出露罗圈组,以上徐马村一带出露最好,主要岩性为暗紫、灰绿色块状杂砾岩及含砾砂质泥岩,厚20~50m。岩层层理不清,砾石大小混杂,砾石成分复杂,主要有石英砂岩、页岩、白云岩、石英岩及片麻岩等。砾径一般3~5cm,大者30~40cm,小者不足1cm,具棱角状。在上徐马村东山一带,含砾砂质泥岩中,有马鞍山组砾岩及何家寨组含叠层石白云岩的巨大砾石,直径最大达3m×1m,冰碛纹泥包绕砾石分布(图7-5),显然属于冰川漂砾。该处冰碛杂岩不整合于马鞍山组之上,其上为寒武系辛集组关口砂砾岩假整合覆盖(图7-6)。上徐马村东山水池边有古冰溜面出露,底盘为马鞍山组石英砂岩,冰蚀面上有大量冰川擦痕,冰川磨蚀槽沟、新月形凿坑等冰川遗迹。在其他地区,罗圈组冰碛杂岩中的砾石上具有多个磨光面及擦痕。据上述特征认为,该组为山岳冰川堆积物。

在更大区域上,罗圈组冰碛杂岩之上还有一套杂色砂页岩系,其中多夹海绿石砂岩层,厚约100m,属冰前浅海相环境沉积,关保德等1988年命名为东坡组。

代表性地层剖面列举如下(图7-7):

图7-7汝州市北部段村铺东赶旦场罗圈组剖面图(据郑州地校剖面,1961略作修改)

上覆地层寒武系辛集组关口砂砾岩

假整合

震旦系罗圈组(可能包含部分东坡组)

5.紫、黄、绿色砂质页岩,上部以紫红色为主5-7m

4.黄绿色微显层理的砂质页岩,含少量冰碛砾石10m

3.黄绿色夹紫、褐色含冰碛砾石砂质页岩,顶部夹钙质胶结砂砾岩12m

2.灰褐色致密冰碛泥砾岩9m

1.灰绿色冰碛泥砾岩,砾石成分复杂,分选性差18m

假整合

下伏地层马鞍山组石英砂岩

罗圈组的下伏地层在不同地区有很大不同,在汝州市北部马鞍桥一带,其下伏为新太古代片麻岩,两者为高角度不整合关系。在鲁山县下汤地区,其下伏地层为震旦系董家组(年龄669Ma),两者呈假整合关系。在嵩山及周边地区罗圈组假整合于马鞍山组之上。罗圈组及东坡组的上覆地层均为寒武系辛集组,为假整合关系。从区域对比上看,其层位在震旦系黄莲垛组、董家组与寒武系之间,应属上震旦统。

罗圈组及东坡组含有丰富的微古植物化石,其组合面貌以球藻亚群)Sphaeromorphitae)为主,同时还有古片藻伴生,并且还出现一些新的类型,如瘤面球形藻(Lophosphaeridium)、粗面橄榄藻(Trachyarachuitum)、塔斯曼藻(Tasmanites)、眼球拟环球形藻(Pseudozonosphaera nucleolata)、带微小三射线的粗面小三缝球形藻(Trachyoligotriletum)、大褶藻(Macroptycha)、粒褶双极藻(Trachyrytidodiacrodium),以及薄带藻、多球丝藻、光丝藻、古念珠藻、连胞藻、螺旋藻等。这一组合特征与我国南方震旦纪的组合十分相似。就其属种组成上看,更接近于震旦纪晚期面貌(关保德等,1988)。据上述对比,罗圈组所代表的冰期可大体相当于国内外晚震旦世冰期(610~580Ma),其时代可归属于晚震旦世。

⑸ 有关长江的资料

长江(Changjiang River),亚洲第一长河,全长6397千米。它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的主峰各拉丹冬雪山。长江是世界第三长河,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水量也是世界第三。总面积1808500平方公里(不包括淮河流域),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5,和黄河一起并称为“母亲河”。长江长城黄山黄河是中国的标志景点。
文化
名字的由来
中国古代文献中,常用“江”特指长江。东晋王羲之和孙绰是较早用此“长江”之名的。王羲之写信给殷浩说:“今军破于外,资竭于内,保淮之志非复所及,莫过还保长江!”(《晋书·王羲之传》);孙绰上疏曰:“天祚未革,中宗龙飞,非惟信顺协于天人而已,实赖万里长江画而守之耳。”(《晋书·孙绰传》)
流经的地区
长江流域图(带政区)
长江流域从西到东约3,219公里,由北至南966公里余。长江流经:青藏高原-青海(青)-四川(川)-西藏(藏)-云南(滇)-重庆(渝)-湖北(鄂)-湖南(湘)-江西(赣)-安徽(皖)-江苏(苏)-上海(沪)-东海。发源于中国西部,完全或部分流经包括西藏自治区在内的11个省区。长江流域人口分布不均衡;人口最密集之地在华中和华东毗连长江两岸及其支流的平原,流域西部高原地区人口最为稀少。3/4以上地流程穿越山区。有雅砻江、岷江、嘉陵江、沱江、乌江、湘江、汉江、赣江、青弋江、黄浦江等重要支流。其中汉江最长,干流以北的是雅砻江、岷江、嘉陵江和汉江。干流以南的是乌江、湘江、沅江赣江和黄浦江。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 该流域是中国巨大的粮仓,产粮几乎占全国的一半,其中水稻达总量的70%。此外,还种植其它许多作物,有棉花、小麦、大麦、玉蜀黍、豆等等。上海、南京、武汉、重庆和成都等人口百万以上的大城市都在长江流域。 长江干流所经省级行政区总共有11个,从西至东依次为青海省、四川省、西藏自治区、云南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和上海市。最后由上海市的崇明县流入东海。其支流流域还包括甘肃、贵州、陕西、广西、河南、浙江、广东等省的部分地区。
源头
长江的正源沱沱河出自青海省西南边境唐古拉山脉的各拉丹冬雪山;长江源冰川
其中有216条大小不一的冰川相接,是世界上会和冰川最多的。在南源那曲会合后称通天河;通天河与长江北源楚玛尔河汇流后,向东南流到玉树县巴塘河口。从此以下至四川省宜宾市间的长江干流称金沙江;宜宾以下始称长江,在以前的荆州河段称作荆江,扬州以下旧称扬子江。在上海市注入东海。 支流 有雅砻江、岷江、沱江、赤水河、嘉陵江、乌江、湘江、沅江、汉江、赣江、青弋江、黄浦江等支流以及滇池、草海、洪湖、洞庭湖、鄱阳湖、巢湖、太湖等重要湖泊。在江苏省镇江市同京杭运河相交。
源头的保护
长江源头的生态环境对维系长江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由于过度放牧、滥采滥挖砂金等原因,使长江源头地区土地荒漠化、草场退化现象十分严重,成为长江流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建立自然保护区,对于保护长江源头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分段
长江在源头至湖北省宜昌市之间为上游,水急滩多;宜昌至江西省湖口间为中游,曲流发达,多湖泊(鄱阳湖最大,洞庭湖次之);湖口以下至入海口为下游,江宽,江口有水流堆积而成的崇明岛。长江水量和水利资源丰富,盛水期,万吨轮可通武汉,小轮可上溯宜宾。长江流域是中国人口密集,经 济最繁荣的地区,沿江重要城市有重庆、武汉、南京和上海。 三峡大坝
长江可供开发的水能总量达2亿千瓦,是中国水能最富有的河流。主要水能资源集中在中国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交界处,因为此处地势陡然下降,起伏较大,导致此处水流湍急。长江干流通航里程达2800多公里,素有“黄金水道”之称。 长江在重庆奉节以下至湖北宜昌为雄伟险峻的三峡江段(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就位于西陵峡中段的三斗坪。除此之外,还有葛州坝水电站,丹江口水电站等一系列水利工程。 在"长江"这一总名称下,有些江段又有它自己的名称。这是长江与黄河显著不同的一点。自长江源头至长江南源当曲河口,通称为长江正源沱沱河,长度为358千米;自当曲河口至长江流域风光
青海省玉树县巴塘河口,通称为通天河,长度为813千米;自巴塘河口至四川省宜宾市岷江河口,通称为金沙江,长度为2308千米;自宜宾市至湖北省宜昌市南津关,俗称为川江,长度为1033千米。自湖北省宜都市枝城至湖南省岳阳市的城陵矶,该江段因流经古荆州地区,通称为荆江,长度为337千米;"万里长江,险在荆江",就指的是这一段,也是长江流经山区、丘陵区后而进入平原区的第一段,荆江的下半段素有"九曲回肠"之称。江西省九江市附近的一段长江,俗称浔阳江,因九江市古称浔阳而得名。江苏省镇江、扬州一带的长江,古称扬子江,因扬州市南面有一通往镇江市的扬子津渡口而得名。清朝末年,长江门户在帝国主义的炮舰政策下被迫开放,外国船只由吴淞口上溯航行,首经扬子江,外国人便把它作为长江的代称,音译为"?Yangtze River?",广为流传。因扬子江之名,既代表不了长江,又有半殖民地色彩,而不把它作为长江的代称,而以"Changjiang River"代替"Yangtze River"作为长江的英文名称。 长江流经 青海、四川、西藏自治区、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省市区。 长江的北源沱沱河出自青海省西南边境唐古拉山脉雪山,与长江南源当曲会合后称通天河;南流到玉树县巴塘河口以下至四川省宜宾市间称金沙江;宜宾以下始称长江,扬州以下旧称扬子江,在上海称黄埔江。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省市区,在上海市注入东海。有雅砻江、岷江、沱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汉江、赣江、青弋江、黄浦江等支流。在江苏省镇江市同京杭大运河相交。
深度
长江的深度不一,以下是主航道水深: 宜 宾--兰家沱 1.8米 兰家沱――娄溪沟 2.5米 娄溪沟--羊角滩 2.7米 羊角滩--白 尾 2.9米 白 尾--武 桥 3.2米 长江源流沱沱河以下依次为通天河、金沙江。金沙江以下,岷江口至长江入海口,长2884公里(荆江裁弯取直后,缩短航程80公里,为2800余公里),通称长江。在通称长江的各江段又有各自的名称。 武 桥--皖河口 4.0米 皖河口――燕子矶4.5米 燕子矶--龙爪岩10.5米 在1958年,长江的武汉长江大桥一带做试验时曾测量到江中水深30多米, 在下关浦口间曾测到40米, 在江西湖北交界处有一处叫牛关矶的地方曾经测到103米的深度,但长江口的深度只有10米左右,有时甚至会影响到正常的通航。
干流
长江水系地图
长江干流各段名称不一:源头至当曲口(藏语称河为“曲”)称沱沱河,为长江正源,长358公里;当曲口至青海省玉树县境的巴塘河口,称通天河,长813公里;巴塘河口至四川省宜宾岷江口,称金沙江,长2308公里;宜宾岷江口至长江入海口,约2800余公里,通称长江,其中宜宾至湖北省宜昌间称“川江”(奉节至宜昌间的三峡河段又有“峡江”之称),湖北省枝城至湖南省城陵矶间称荆江(荆江有“九曲回肠”之称),江苏省扬州、镇江以下又称扬子江。流域内高原、山地占65.6%;丘陵占24%;平原、低地占10.4%。长江航运发达,有黄金水道之称。 长江支流流域面积超过1万平方公里的有48条;5万平方公里以上的有雅砻江、岷江及其支流大渡河、嘉陵江、乌江、沅江、湘江、汉江和赣江等9条。其中雅砻江、岷江、嘉陵江和汉江超过10万平方公里,以嘉陵江流域面积最大,约16万平方公里。中国大部分的淡水湖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面积较大的有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和巢湖。 长江源于唐古拉山脉,在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西南侧。这里冰川广布,姜跟迪如冰川的冰雪融水就是长江的源头。从江源到入海口,可分为三大段:四川宜宾以下始称为长江;湖北宜昌以上为长江上游;宜昌至江西湖口为长江中游;从湖口至入海口(崇明岛)为下游。上游段约长3500公里,楚玛尔河是长江的北源;木鲁乌苏河是长江的南源,流程较长,水量也较多,按照「河源唯远」的原则,其最长支流沱沱河应为长江的正源。自当曲河口到青海玉树一段称通天河,长813公里,河道较宽,水流舒缓。自玉树到宜宾称为金沙江,古称丽水,从北向南流,穿过横断山脉,到云南石鼓附近折向东北入四川盆地,在宜宾与岷江汇合,全长2300公里。自宜宾以下才称长江。宜宾至宜昌段约长1000公里,因流经四川盆地,故俗称川江。从宜宾到重庆,河道颇曲折。自奉节白帝山到宜昌南津关一段,江水穿过四川与湖北边境山区的大峡谷地带,自西至东有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统称三峡,全长204公里,滩多流急,江水落差甚大,自古称为长江天险。下游段约长1850公里,江水落差甚小,水流缓慢,江面宽阔,一般都超过2公里,最窄处也有650米。 长江河道非常曲折,尤其是自湖北枝江到湖南城陵矶一段,古称荆江,素有“九曲回肠”之称。由于流速缓慢,泥沙淤积过多,每当汛期来临,就极易溃堤、造成河水泛滥,所以,那里自古就有“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的说法。从宜昌到芜湖一段,两岸湖泊极多,其中以洞庭湖和鄱阳湖最大。洞庭湖是长江的天然水库。江水入江苏后,因受山势所阻,向东北绕过宁镇山地。自镇江以下,折向东南,进入三角洲地区,地势平坦,湖泊星罗棋布,水道交织似网,一片水乡泽国景象。江口竟宽达八十公里,呈现江海相连的壮观景色。长江两岸多名山大泽,风光秀丽,有许多游览胜地。由于流程长,流域广,土地肥沃,灌溉便利,中游有“天府之国”,下游多“鱼米之乡”,物产丰富。中华民族的摇篮虽在黄河流域,但据史载,周武王灭殷后,领域南达长江流域,此后黄河、长江两流域便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重心。 沿江有不少名城,如重庆、宜昌、武汉、南京、上海等。上海更是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两岸有许多名胜古迹,是了解中国历史的珍贵资料,还有不少神话传说,是中国文学的宝贵遗产。长江干支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南方横贯东西、纵连南北的水上交通大动脉,航道总长八万多公里。万吨级轮船可达南京,8000吨级可达泸州(丰水期)。 长江由河源到河口横跨中国地形上的三级巨大阶梯,穿过不同的地质构造和岩层,沿途接纳支流的汇入,对长江的河谷形态和水流特性产生不同的影响。按水文、地貌特点把干流划分为上、中、下游3段:从河源至宜昌市为上游段,宜昌市至湖口为中游段,湖口以下为下游段。 上游段。上游河段横跨两个地形阶梯。长4529千米,占长江长度72.0%。流域面积100.6万平方千米,占流域面积的55.6%。上游的沱沱河和通天河(从囊极巴陇至巴塘河口),河流流行于第一阶梯──青藏高原腹地内。因在高原顶部,河谷开阔,河槽宽浅,一般河宽300~1700米,河道蜿蜒曲折,水流缓慢散乱,汊流很多。从巴塘河口到宜宾称金沙江,是第一至第二阶梯的过渡地段,这里地形突变,山高谷深,除局部河段为宽谷外,河流穿行于峡谷之中,比降大,河水湍急。到云南石鼓以下,突然转向东北流,著名的虎跳峡就在石鼓以下35千米的地方。峡长16千米,最窄处仅30米。出虎跳峡后、穿越云贵高原北部,到四川省新市镇以下进入第二级阶梯,在宜宾附近汇集了岷江之后,才称长江。自宜宾以下至宜昌之间长1030千米,习惯上称川江。河道蜿蜒于四川盆地之内,河床平缓,沿途接纳沱江、嘉陵江和乌江等众多支流,水量大增,江面展宽。过奉节白帝城,长江穿行在第二阶梯至第三阶梯的过渡地段,切过七岳、巫山和黄陵3个背斜,两个向斜,形成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长约200千米,峡谷与宽谷相间排列。 中游段。长江出三峡从宜昌以下,进入第三级阶梯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江面展宽,水流缓慢,河道弯曲。长927千米,占长江长度14.7%。流域面积67.9万平方千米,占流域面积37.6%。其中,从湖北的枝城到湖南城陵矶一段,长约420千米,因古代为荆州地区,所以取名为荆江。荆江又分长为上荆江(枝城至藕池口)和下荆江(藕池口至城陵矶)两段。下荆江河弯发育,素有“九曲回肠”之称。江西省九江市附近的一段长江,俗称浔阳江,因九江市古称浔阳而得名。中游两岸湖泊众多,江湖相通,构成庞大的鄱阳湖和洞庭湖两大水系。长江接纳两大水系以及直接入江的支流来水后,水量猛增一倍以上。湖口以下进入下游段。 下游段。水深江宽,从湖口到入海口,长844千米,占长江长度13.3%。流域面积12.3万平方千米,占流域面积的6.8%。江苏省扬州、镇江一带的长江干流又称扬子江。得名于这一带古代有扬子津和扬子县,现在外国人常用扬子江这一名称泛指整个长江。在大通以下受潮汐影响,进入长江口的平均潮流量达26.6万立方米/秒,是长江多年平均入海流量的8.8倍。在一般情况下,一次进潮总量约为32.5亿立方米,大潮时可达45亿立方米。由于海水倒灌,使江水流速减缓,所携带的泥沙便在下游河段,尤其是靠近河口段沉积下来,因此,在江心形成了数十个大小不一的沙洲,其中最大的是崇明岛。
航运价值
长江中游多支流,多湖泊,多曲流,下游则江阔水深,具有优越的航运价值。
长江中下游平原
中国长江三峡以东的中下游沿岸带状平原。北界淮阳丘陵和黄淮平原,南界江南丘陵及浙闽丘陵。由长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面积约20多万平方千米。地势低平,海拔大多50米左右。中游平原包括湖北江汉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合称两湖平原)、江西鄱阳湖平原;下游平原包括安徽长江沿岸平原和巢湖平原(皖中平原)以及江苏、浙江、上海间的长江三角洲。气候大部分属北亚热带,小部分属中亚热带北缘。年均温14~18℃,最冷月均温0~5.5℃,绝对最低气温-10~-20℃,最热月均温27~28℃,无霜期210~270天。农业一年二熟或三熟,年降水量1000~1400毫米,集中于春、夏两季。地带性土壤仅见于低丘缓冈,主要是黄棕壤或黄褐土。南缘为红壤,平原大部为水稻土。农业发达,土地垦殖指数高(上海62.1%,江苏45.6%),是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盛产稻米、小麦、棉花、油菜、桑蚕、苎麻、黄麻等。河汊纵横交错,湖荡星罗棋布,湖泊面积2万平方千米,相当于平原面积10%。两湖平原上,较大的湖泊有1300多个,包括小湖泊,共计1万多个,面积1.2万多平方千米,占两湖平原面积的20%以上,是中国湖泊最多的地方。有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等大淡水湖,与长江相通,具有调节水量,削减洪峰的天然水库作用,产鱼、虾、蟹、莲、菱、苇,还有中华鲟、扬子鳄、白鱀豚(已濒临灭绝)、扬子江豚(可能已经灭绝)等世界珍品,水产在中国占重要地位,素称鱼米之乡。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有上海市、南京市、武汉市、南昌市、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南通市、芜湖市、安庆市长沙市等城市。主要工业有钢铁、机械、电力、纺织和化学等,是重要的工业基地。平原居中国南北和东西交通网的枢纽地带,水陆交通都很发达。长江贯穿中部,成为一条东西向的水运大动脉,加上其无数支流,构成一庞大水道网。
长江三角洲
中国长江和钱塘江在入海处冲积成的三角洲,包括江苏省东南部和上海市、浙江省东北部。 长江三角洲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面积约5万平方千米。三角洲顶点在镇江市、扬州市一线,北至小洋口。南临杭州湾。海拔多在10米以下,间有低丘(如惠山、天平山、虞山、狼山等)散布,海拔200~300米。长江年均输沙量4~9亿吨,一般年份有28%的泥沙在长江中沉积,个别年份高达78%,三角洲不断向海延伸。长江以南常州市、常熟市、太仓市、金山县一带的古沙嘴海拔多为4~6米;长江以北扬州市、泰州市、泰兴市、如皋市一带的古沙嘴海拔7~8米。 江南和江北的古沙嘴是冰后期最高海面稳定后逐渐发展起来的,到距今约2000年时北岸沙嘴伸到廖角嘴,南岸沙嘴随长江主流向东南延伸与钱塘江口沙嘴相连,泥沙继续堆积,1958~1973年平均每年前移148米。 长三角地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水道纵横,湖荡棋布,向有水乡泽国之称。土地肥沃,农业产水稻、棉花、小麦、油菜、花生、蚕丝、鱼虾等,是中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 在长江下游和沪宁线两旁有许多重要城镇,如上海市,南京市|、苏州市、常州市、无锡市、镇江市、扬州市、泰州市、南通市,杭州市、宁波市、绍兴市、嘉兴市等。
自然特征
长江流域得到比较良好的灌溉;年平均降雨量大约1100毫米(43英寸)。雨多半由季风带来,主要在夏季月份降落。在流域山区部分,多半降水以雪的形式出现。流域中下游季风雨造成的洪水通常始于3至4月间,持续约8个月。5月水位多少有些下降,但随后又急剧增高,一直持续上升到8月,达到最高水位。此后水位逐渐回落到季风到来前水平,水位降低在秋、冬季的多数时间持续进行,一直延续到2月,此时达到1年中的最低水平。年水位起伏幅度颇为可观——平均约20米(65英尺)——枯水年为8~11米(26~35英尺)。在峡谷中,洪水造成的水位幅度达到40~46米(130~150英尺)的巨大规模。下游水位变化的影响被湖泊的调节作用缩小;而海潮对水位具有极大影响。在吴淞附近,日潮幅为5米(15英尺),年潮幅为6米(20英尺)。 分析输送到长江口的水量显示,流域高原地区提供流量的10%,而江中其余所有的水,系流域中下游地区所提供,洞庭湖和鄱阳湖约提供水量的40%。 长江水量巨大。即使在上游地区,平均流量超过1,982立方米/秒(70,000立方英尺/秒)。在第一大支流雅砻江汇流后,长江流量急遽增加,平均接近5,493立方米/秒(194,000立方英尺/秒)。再往下游,长江接纳众多支流,流量逐渐增加,在宜昌附近三峡末端达到14,980立方米/秒(529,000立方英尺/秒),在汉口附近达到23,984立方米/秒(847,000立方英尺/秒),而在南京附近达到31,149立方米/秒(1,100,000立方英尺/秒)。长江口平均流量约为33,980立方米/秒(1,200,000立方英尺/秒),而年注入大海的总水量为1,072立方公里(244立方英里),使长江流量在世界河流中位居第四。 在古代文献中,有许多关于被认为发生在西元前2297年的传说中的洪水资料。这次洪水是由范围极广而又持续不断的大雨发生的。黄河、渭水和长江横溢堤岸,几乎将整个华北平原淹没,使其变成汪洋泽国;在最低的地方洪水持续多年不退。自那次灾难以来,还发生过多次严重洪水。历史记载表明,在西元前206年至西元1960年期间,中国经历了1,030余次严重洪水。特别广泛的洪水,长江发生了50 余次,其支流汉江发生了30余次;长江流域平均每60~65年会发生一次灾难性洪水。广泛的洪水也可在较短时期内发生。1870年以来即是如此,在这一期间内,长江流域在1870、1896、1931、1949和1954年发生洪水。其中1931和1954年的洪水是普遍的、全国性的灾难。1931年洪水起源于覆盖流域中、下游多数地区的、猛烈的、连续的季风雨。在5~6月间,6次巨大洪峰顺江而下,摧毁23地的防护堤坝,淹没90,650平方公里(35,000平方英里)土地;4,000万人失去家园或遭受其他苦难。包括南京、武汉及其他城市在内的许多人口中心遭洪水淹没。在武汉,洪水持续4月不退,深度超过2米(6英尺),在有些地方超过6米(20英尺)。1954年夏季,由于连续的季风雨而发生另一次强悍的洪水。水位急遽上升,有时超过1931年洪水水位几乎2米(5英尺)。然而,由于有效的防洪措施,那次洪水的许多潜在后果得以避免。
沿岸城市
1985年底,沪、宁、汉、渝4市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聚会重庆,长江沿岸中心城市
举行“长江沿岸中心城市经济协调会”(以下简称协调会)成立大会。目前已有29个成员城市(从上游至下游依次为:攀枝花、宜宾、泸州、重庆、宜昌、荆州、石首、岳阳、咸宁、武汉、鄂州、黄冈、黄石、九江、安庆、池州、铜陵、合肥、芜湖、马鞍山、南京、镇江、扬州、泰州、南通、上海、宁波、舟山)。
动物
扬子鳄
扬子鳄生活在淡水里,主要分布在中国江西、安徽、浙江等地的局部地区。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现在生存数量非常稀少、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爬行动物曾称霸于中生代,那时,地球是它们的天下。后来因为环境变化,恐龙等许多爬行动物不能适应而绝灭了;而扬子鳄等爬行动物却一直延续到今天。在扬子鳄身上,至今还可以找到早先恐龙类爬行动物的许多特征。所以,人们称扬子鳄为"活化石"。扬子鳄生活在水边的芦苇或竹林地带,以鱼、蛙、田螺和河蚌等作为食物。但有时会袭击家禽和压坏庄稼,加上它长相"丑陋",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有害动物而被捕杀,所以数量稀少。扬子鳄长约2米,背部暗褐色,腹部灰色,皮肤上覆盖着大的角质鳞片。每年10月就钻进洞穴中冬眠,到第二年四五月才出来活动。它以卵繁殖,6月份交配,一般七八月产卵,幼鳄9月出壳。扬子鳄为中国特产动物。现在,人们研究恐龙时,除了根据恐龙化石以外,也常常以扬子鳄等爬行动物去推断恐龙的生活习性。因此,扬子鳄对于人们研究古代爬行动物的兴衰和研究古地质学和生物的进化,都有重要意义。中国已经把扬子鳄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严禁捕杀。为了使这种珍贵动物的种族能够延续下去,中国还在安徽、浙江等各地建立了扬子鳄的自然保护区和人工养殖场。
中华鲟
中华鲟是中国特有的古老珍稀鱼类。远在公元前1千多年的周代,就把 中华鲟称为王鲔鱼。它的吻尖突,口小无牙,身体呈椭圆筒形。口前有四条触须,用来搜寻水底的无脊椎动物、小鱼和其他食物。中华鲟鱼是大型洄游性鱼类。它们像游牧民族,生在江河里,长在海 洋中,在那里成长、发育,成熟期约需9-12年。完全成熟后,再迁移到我 国浅海地区进入河口,在那里肥育、栖息。秋季,顺长江逆流而上,直至 长江上游的金沙江一带产卵繁殖。幼鱼孵出后,便跟随着亲鱼远征,向河 口、海洋游去。中华鲟鱼的寿命很长,可活一二百年。鱼体可长达2米以 上,雌鱼体重约二三百千克。中华鲟鱼肉质肥美,卵可制鱼子酱,是珍贵食品;鳔和脊索可制鱼胶, 所以过去一直遭到过度捕捞。因为许多水利工程由于忽视生态平衡,所以也使这种 鱼类自然资源遭受严重影响。现在,中华鲟鱼有濒于灭绝的危险,因此要求严加保护。
白鳍豚
白鳍豚是食肉动物,口中约有130个尖锐牙齿,为同型齿,它的大脑同猩猩一样发达,
长江的动物(7张)极富灵性。常在晨昏时游向岸边浅水处进行捕食,一般以整条吞食体长小于6.5厘米的淡水鱼类为主,也吃少量的水生植物和昆虫。呼吸时,头部先出水,然后全部露出水面,在水面游动2米后,再入水中。白鳍豚的视力几乎为零,依靠回声定位了解环境变化的情况,在生物学、仿生学和生理学等方面具有广泛的科研价值。但白鳍豚生性胆小,很容易受到惊吓,一般都远离船只,很难接近,加之其种群数量很少,活动区域广阔,所以在野生状态下对白鳍豚的研究十分有限。而且白鳍豚、扬子鳄、中华鲟、白鲟、等动物,银杏、水杉、银杉、香果树、树蕨等植物,都是仅存于中国的孑遗生物。但2007年8月8日:长江白鳍豚正式宣告绝种(但非灭绝)。
江豚
江豚俗称江猪,隶属于鲸目,属海豚科,是一种分布较广的小型豚类,长江、珠江、鸭绿江及沿海均有有分布,下游为其主要聚居地。1984~1991年调查,种群数量约2700头。江豚是一种近岸活动的豚类,常出没于支流、湖泊与长江交汇处,或洲滩下首及河弯的缓流区。江豚被列为国家2级保护动物。
白鲟
白鲟是中国特有的大型经济鱼类,被列为珍贵保护动物。为现存于世界的仅两种本科鱼类之一,另一种为匙吻鲟,分布于北美密西西比河流域。本科鱼类在鱼类起源、演化与地理分布上,有重要学术价值。属鲟形目,匙吻鲟科,白鲟属。俗称:象鱼、象鼻鱼、箭鱼、柱鲟鳇、琵琶鱼,古时俗称鲔。
达氏鲟
达氏鲟是一种较大型淡水经济鱼类,主要生活在长江上游,偶而见于中游,是一种定居淡水的鲟。最大体重30余kg。目前其种群数量显著减少,可以作为长江三峡水库及其他大型水体的增养殖对象。重庆市水产研究所对达氏鲟人工繁殖研究已获成果。达氏鲟被列为国家1级保护鱼类。
胭脂鱼
胭脂鱼又名黄排、血排、粉排、火烧鳊、木叶盘、红鱼、紫鳊、燕雀鱼、火排、中国帆鳍吸鱼等,属于鲤形目吸口鲤科(或称亚口鱼科),生长于长江水系。1。其体型奇特,色彩鲜明,尤其幼鱼体形别致,色彩绚丽,游动文静,被人们荣称为“一帆风顺”,在东南亚享有“亚洲美人鱼”的美称。
编辑本段长江文明

⑹ 马鞍山二中地理校本作业答案谁有

http://wenku..com/view/b9c4f97931b765ce050814d0.html马鞍山2中地理必修1校本作业答案
http://wenku..com/view/14b14d3e0912a216147929d0.html马鞍山2中地理必修2校本作业答案(不是一届可能有轻微差别)

⑺ 莲文化!

《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内,世人盛爱牡丹;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原文据清仪封张伯行正谊堂木刻《周濂溪先生全集》卷之八)

⑻ 马鞍山市当涂的前身在古代属于什么地方

明 清两朝代,今安徽当涂县 是太平府

⑼ 中国各名山海拔排名

中国十座抄名山为:山东泰山、安徽黄山、四川峨眉山、江西庐山、西藏珠穆朗玛峰、吉林长白山、陕西华山、福建武夷山、台湾玉山、山西五台山

名山海拔排名:

1:西藏珠穆朗玛峰系喜马拉雅山的主峰,海拔8,844米,为世界第一高峰。

2:台湾玉山主峰玉山,海拔3997米。

3:四川峨眉山主峰金顶,海拔3079米。

4:山西五台山主峰北台,海拔3058米。

5:吉林长白山主峰白云,海拔2691米。

6:福建武夷山主峰黄岗山,海拔2158米。

7:陕西华山主峰南峰,海拔2154.9米。

8:安徽黄山其中“莲花”、“光明顶”、“天都”三大主峰,均在海拔1800米以上。

9:山东泰山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

10:江西庐山主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

(9)马鞍山冰川扩展阅读:

“中华十大名山”推选活动是由中国国土经济研究会主办,《今日国土》杂志社承办,并联合中国科技界、学术界、政界、新闻界人士共同组织的。

评审委员会按照社会知名度、传统文化、生态环境、景观特色、科学价值与管理建设6条标准,以群众投票推选的前15座名山为基础进行了认真的评议,用无记名投票方式最终确定的。

阅读全文

与马鞍山冰川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借款纠纷二审答辩状 浏览:990
马鞍山甜醅 浏览:441
lol皮肤龙年限定皮肤 浏览:370
伊成果之子 浏览:791
知识产权出版社副总经理李程 浏览:952
马鞍山精密铸造 浏览:942
爱玩mc怎样开创造 浏览:809
工程质量保证书怎么写 浏览:259
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浏览:164
马鞍山邓国支 浏览:997
马鞍山薛宏 浏览:3
马鞍山老倪辅导学校 浏览:84
国家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考试 浏览:740
wapi证书安装 浏览:921
武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商局 浏览:397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表 浏览:982
商丘工商局电话号码 浏览:49
镇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考核 浏览:334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方案 浏览:104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年终总结简报 浏览: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