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关于顾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800
历史名人
顾炎武:大思想家、学者。学识渊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以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等,都有研究。晚年治经侧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对后来考据学中的吴派、皖派都有影响。为我国历史上最受尊敬的学者之一。著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等。
顾恺之:东晋画家。多才艺,工诗赋、书法,尤精绘画。多作人物肖像及神仙、佛像、禽兽、山水等。画人注重点睛。笔迹周密,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他和师法他的陆探微并称"顾陆",号为"密体",以区别南朝梁张僧繇、唐吴道子的"疏体"。他对中国画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顾宪成:明代人,人称东林先生。曾与弟允成和高攀龙等在东林书院讲学。和赵南星、邹元标号为三君。他们议论朝政人物,并得到部分士大夫的支持,形成一个集团,就是历史上的东林党。
顾野王:南朝梁陈时,训诂学家、史学家。著龟占侯,虫篆奇字,无所不通。有《玉篇》三十卷。
顾 璘:明代文学家、刑部尚书。少有才名,以诗风调胜,与同里陈沂、王韦号为"金陵三俊"。后宝应、朱应登起,时称"四大家"。
顾祖禹:清代历史地理学家。他所著的《读史方舆纪要》一书,记叙了历朝疆域、政区的演变,是研究历史地理的重要名著。
顾 况:唐朝诗人。善画山水,其诗同情人民,针砭时弊,后隐居茅山,号"华阳真逸"。
三国时有顾雍、顾邵、顾谭祖孙三人。
大革命时顾复生、顾达珍领导东乡农民抗租暴动,抗日战争时,创建了青东抗日游击区。顾德熙曾是中共“七大”代表。
㈡ 高手进,小女友一事相求,问在常熟这边的顾姓是哪来的是不是什么氏的后裔或者是什么谢谢了
顾姓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姓氏,最早的一支形成于夏末商初,出自今天的河南范县:另外一支形成于西汉初期,出自会稽[今天的江苏苏州]。此即宋人郑樵[通志。氏族略]所云:‘顾氏,已姓,伯爵,夏,商之诸侯,今濮州范县东南二十八里有顾城,是其地也,子孙以国为氏。又,顾氏谱云:越王勾践七代孙闽君摇,汉封东欧,摇别封其子为顾余侯,汉初居会稽,亦为顾氏。’据有关史书记载,夏朝有个诸侯国叫顾国,与附近的已姓昆吾国和彭姓韦国,都是夏朝在黄河下游的重要支柱和东部的屏障。夏朝末年,商部落领袖汤带领军队攻夏,首先灭掉夏的属国葛,接着又连续攻灭了韦,顾,昆吾等国,使夏朝处于正面受敌的地位,然后待夏桀完全陷于孤立境地时,在鸣条(今天的河南封丘东)之野大败桀军,灭掉了夏朝。《诗.商颂.长发》歌颂汤王时称:“韦顾既伐,昆吾夏桀。”就是说韦国和顾国已被汤灭掉,挨到昆吾和夏桀也接着灭亡了。亡国后的顾国王族子孙,散居全国各地,以原国名为姓氏,从此中国开始有了顾姓。
又据《史记。东越列传》及顾氏族谱记载,越王勾践的裔孙闵君摇,因佐诸侯灭秦有功,于汉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年)被封为东海王,都设东欧(今天的浙江永嘉县西南);后来摇又封自己的儿子为顾余侯,顾余侯居住在会稽,其支庶子孙以其封号的第一字为姓氏,也姓顾,从而形成一支顾姓居民。
今江苏省有顾山,地当无锡,江阴,常熟交界处,很可能因顾国移民迁居而得名。据《新唐书。宰相世系》及宋人邓名世《古今姓氏辨证》记载,顾氏“初居会稽,汉有顾翱者事母孝,母喜食雕胡(即黟米,黟为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池沼里,其基部肥大的嫩茎既茭白,颖果为狭圆柱形,既黟米亦称雕胡),徙居太湖
㈢ 顾姓的介绍
《通志·氏族略》所云:“顾姓,伯爵,夏、商之伯爵,舜裔之后,姚姓妫之衍生姓氏,今濮州范县东南有故顾城,是其地也,子孙以封地为姓氏。又:越王勾践十三世孙闽君摇,汉封东瓯,摇别封其子为顾余侯,汉初居会稽(今苏州吴县),亦为顾氏。”这段话就是“北顾”、“南顾”之说由来。禹裔顾姓历史悠久,且在繁衍的发展中,顾氏宗族中名人辈出。另外,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顾姓也是吴郡四姓之一,代表人物有顾雍、顾荣等,对两晋时期的政治、军事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㈣ 你们觉得顾这个姓氏怎么样,给人得感觉怎么样。一开始得感觉。
有一些小说里面的男主和女主都是姓顾的,让人有一种仙气飘飘的感觉。
㈤ 寻找同支顾姓家族后人,我的辈分是这样的 圆 廷 恩 宝 下面就不知道啦,苏州仓门顾氏后人,现居江苏响水
错了,我们不是仓门后代,是崇明后代。顾釴后裔。连云港一带,都是的。
㈥ 顾姓氏是谁
顾姓氏是(1)出自妃姓,以国为氏。据《元和姓纂》所载,夏朝有附庸小国顾国,在今河南省范县东南。商汤起兵攻伐夏桀[jie]时,先灭顾国、韦国。其国人以原国名“顾”为氏。(2)越王勾践的七世孙为闽君摇,在汉代受封于东瓯[ou]。摇之子受封为顾余候,世居于会稽。顾余候之后也有顾氏。
顾姓名人:汉代顾翱(ao) ,三国时吴国丞相吴郡人顾雍,晋代著名画家无锡人顾恺之,南朝陈国顾野王,唐代诗人苏州人顾况,明代画家松江华亭人顾正谊,明末清初学者昆山人顾炎武,国民党高级将领顾祝同等等。顾姓在2007年4元24日公布为当代中国第86姓。
㈦ “顾”这个姓氏的来源和流传情况是
顾姓起源
顾姓是源于夏代顾国的姓。
顾姓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姓氏,最早的一支形成于夏末商初,出自顾(今河南范县);还有一支形成于西汉初期,出自会稽(今江苏苏州)。
据宋人郑樵《通志·氏族略》所云:“顾氏,已姓,伯爵,夏、商之诸侯,今濮州范县东南二十八里有故顾城,是其地也,子孙以国为氏。又,顾氏谱云:越王勾践七代孙闽君摇,汉封东瓯,摇别封其子为顾余侯,汉初居会稽,亦为顾氏。”
据史书记载,夏朝时,昆吾氏的子孙受封于诸侯国顾国(今河南范县),与附近的巴姓昆吾国和彭姓韦国,都是夏朝在黄河下游的重要支柱和东部的屏障。夏末商初时,顾国被商汤灭掉,亡国后的顾国王族子孙,散居全国各地,以国名为姓氏,从此中国开始有顾姓。
而另一支顾姓源自遥的子孙。汉朝初年,越王勾践的裔孙摇,因佐诸侯灭秦有功,被封于东颐(今浙江永嘉),后来摇又封自己的儿子于会稽,人称顾余侯。后来顾余侯的子孙以其封地的名称号的“顾”为姓氏,从而又形成一支顾性居民。
这两支顾姓,一支起源于北方,另一支起源于南方,后人便称为“南顾”和“北顾”。至今顾姓人在谈论其渊源时,仍有“南顾”、“北顾”之说。
顾氏得姓后,“北顾”发展不及“南顾”,南顾很快成了会稽一带的大姓,汉魏六朝时与陆、朱、张三姓合称为会稽四姓。由于顾姓主要发源和成长于会稽,所以会稽也成了顾姓的著名郡望之一。后来,这支顾姓中的人西迁武陵(今湖南常德),并迅速发展,因此武陵也成了顾姓的又一郡望。三国至唐代,顾姓一直是江东四大姓之一;唐以后,由于种种原因,顾氏不断向南北各地播迁。至明代,不仅分布于今山东、安徽、湖北、湖南、福建、广东、四川等地,而且在北方的陕西、山西、河北、内蒙等地也有顾姓人居住。
但是,综观顾氏家族史,从古至今,其发展繁衍中心却一直在江浙一带,因此,顾姓历史名人大多出自南方,尤其是江苏。例如:三国时吴国丞相顾雍,西晋时支持司马睿的江南士族领袖、顾雍之孙顾荣;东晋画家顾恺之;南朝时期的文字训诂学家顾野王;元朝画家顾安、文学家顾瑛;明朝武英殿大学士顾鼎臣、吏部文选司郎中顾宪成;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学者顾炎武;历史地理学家顾祖禹;清朝词人顾贞观、学者顾栋高、校勘学家顾广圻等,都是今江苏人。唐朝诗人顾况为今浙江人,五代南唐画家顾宏中为江南人;明末农民起义军将领顾君恩为湖北人。
在古代顾姓名人中,最值得称道的是在中国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顾恺之,和清代思想家顾炎武。顾恺之,东晋义熙年间任通直散骑常待,多才多艺,工诗赋、书法,尤精绘画,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其画主要是人物肖像及神仙、佛像、禽兽、山水等。后人评其作画是“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著有《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等,对中国画的发展有很大影响。顾炎武,明末清初人,他学识渊博,在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等方面,都有研究。晚年治经侧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对后来考据学中的吴派、皖派都有影响;在音韵学方面,有承前启后之功。著有《日知录》、《音学五书》等,是我国历史上最受尊崇的学者之一。
在近现代史上,顾姓对社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例如:现代史学家顾颉刚,曾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主持标点《资治通鉴》和二十四史等。在科学技术界有顾济之,任《辞海》水利科副主编,参加了《中国大网络全书》的审稿工作;顾震潮,大气物理研究所第一任所长,对中国气象预报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艺术界有著名沪剧演员顾月珍;钢琴演奏家顾圣婴,曾多次在国际音乐比赛中获奖,被誉为“天生的肖邦演奏家,真正的钢琴诗人”。
顾姓在当今中国按人口数量排列的百家姓氏中居第8l位。
㈧ 你贵姓全部顾姓,顾姓的来源,及历史
源流一
为夏王朝封舜裔姚姓昆吾氏顾国,以国名为姓氏。在典籍《诗·商颂》中记载:“韦顾旣伐,昆吾夏桀。”在史籍《传》中记载:“有韦国者,有顾国者。顾、昆吾,皆己姓。”
据史籍《元和姓纂》和《唐书·宰相世系表》等的记载,帝颛顼有曾孙子叫吴回,在帝喾时为火正祝融黎之弟,也为祝融。吴回的儿子陆终娶鬼方氏的女儿女嬇为妻,生有六个儿子,其中大儿子名樊,赐己姓,封在昆吾国(今河南许昌),后代便是昆吾氏。夏王朝时昆吾氏有子孙被封于顾国(今河南范县),世称顾伯,是夏的重要同盟国之一。
在唐朝史籍《元和郡县志》、宋朝史籍《太平寰宇记》和某些早期顾氏家谱中,都记载有古顾国,地望在今天河南范县东的顾城,在著名的东周历史文献《左传·哀公二十一年》中,记载有鲁哀公在周元王姬仁三年(公元前 473 年)与齐侯、邾子在顾国会盟。
源流二
出自姒姓,即黄帝三世嫡长孙颛顼大帝后裔,越王勾践后裔。汉朝初年,越王勾践的裔孙摇,因佐诸侯灭秦有功,被封于东颐(今浙江永嘉),后来摇又封自己的儿子于会稽,人称顾余侯。后来顾余侯的子孙以其封地的名称号的“顾”为姓氏,从而又形成一支顾姓居民属于以先祖封号为氏,史称顾姓正宗。据史籍《名贤氏族言行类稿》、《顾氏谱》等记载,相传,大禹死后葬于会稽,他的儿子启在山上建立宗庙祭祀他。夏帝少康后来又把庶子无余封在会稽主持禹的祭祀,并建立越国,建都于会稽(今浙江绍兴)。其后人以国名命氏,称为越氏。
顾余侯被认为是顾氏的得姓始祖之一,他就成为了南方顾氏的鼻祖。三国时期东吴国著名的顾雍就是他的后代。
源流三
出自南顾与北顾,这两支顾姓,一支起源于北方,另一支起源于南方,后人便称为“南顾”和“北顾”。至今顾姓人在谈论其渊源时,仍有“南顾”、“北顾”之说。顾氏得姓后,“北顾”发展不及“南顾”,南顾很快成了会稽(今苏州吴县)一带的大姓,汉魏六朝时与陆、朱、张三姓合称为会稽四姓。由于顾姓主要发源和成长于会稽,所以会稽也成了顾姓的著名郡望之一。后来,这支顾姓中的人迁武陵(今苏州武陵溪),并迅速发展,因此武陵也成了顾姓的又一郡望。
㈨ 顾姓的简介
顾:gù,中华姓氏之一。
回头看,泛指看:顾眄。顾名思义。回顾。照管,注意:顾及。顾忌。顾虑。顾念。顾恤。顾全。顾问。顾惜。兼顾。 商店或服务行业称来买货物或要求服务的:顾客。惠顾。主顾。 拜访:三顾茅庐。 文言连词,但、但看:“兵不在多,顾用之何如耳”。 文言连词,反而、却:“足反居上,首顾居下” 。古同“雇”,酬。 姓。 瞅观看瞥瞧视望瞻瞻 笔画数:10部首:页 笔顺编号:1 3 5 5 1 3 2 5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