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在疫情期间如何体现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障。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必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原则,处理好改革和法治的关系,统筹考虑各类机构设置,统筹使用各类编制资源,完善国家机构组织法,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全面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科学立法,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组织编制法律体系。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是制定机构设置和组织编制方面法律的根本依据。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就要加快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组织编制法律法规体系,推动机构编制科学化、规范化、法定化,改进机构编制管理方式。要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制定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完善机构和编制方面的党内法规。协调发挥好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在规范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中的作用,把党政机构统筹起来考虑、设置,构建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党政机构新格局。要完善党政部门机构设置、职能配置、人员编制方面的规定,依法管理各类组织机构和编制,充分发挥法律引领、推动、保障机构改革的作用,保障党和国家机构改革顺利、平稳、有序开展。通过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实现组织法定,为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奠定制度基础。
深化改革,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在行政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上,要做到职责明确;在履行职能和行使权力上,要做到依法行政。要调整优化政府机构设置、职能配置,转变政府职能,解决政府机构设置和职责划分不够科学、职责缺位和效能不高问题。加强和完善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职能,完善市场监管和执法体制、改革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管理体制、完善公共服务管理体制、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满足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新需要。要深入推进简政放权,精简整合办事机构,精干设置各级政府部门及其内设机构,简化办事手续环节,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改革行政执法体制,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整合精简执法队伍,完善执法程序,严格执法责任,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解决执法不作为、乱作为、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等问题,营造公正、透明、可预期的法治环境,全面提高政府效能。
处理好改革和法治的关系,发挥法治在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中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和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政府职能转变到哪一步,法治建设就要跟进到哪一步。”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要把握好深化改革和推进法治的关系。实现改革与法治相向而行、同步双赢,要求立法要主动适应改革要求,为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提供法治保障。要按照改革方案和政策要求,全面清理与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相关的法律法规,该修改的修改,该废止的废止,该制定的制定,为机构改革扫清法律障碍,为改革后的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提供制度保障。凡涉及法律设定的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事项,应当及时启动法律修改和废止程序,确保在法治的框架内推动改革。只有将改革全面纳入法治轨道,以法治的方式推动改革,以刚性的制度管权限权,才能增强改革的合法性与权威性,顺利完成改革任务。十三届全国人大修改宪法,赋予国家监察委员会宪法地位,用一节五条的篇幅规定国家监察机关的产生、性质、组成、体制、权限和程序等重大问题,并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就是为了确保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于宪有源、于法有据,为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提供法治保障。要坚持改革和法治相统一、相促进,既要在法治下推进改革,用法治的方式促进改革,充分发挥法治规范和保障改革的作用;又要在改革中完善和强化法治,主动适应改革需要,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
❷ 疫情期间,国家、社会作出很多努力和工作,分别 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国家富强了,有能力也有魄力抗击疫情,也说明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一人有难,全国帮扶
❸ 针对疫情的防控中社会治理方面中国与其他国家相比什么让你印象深刻
人民以国家为首自觉隔离,物资运输,人手支援,其实中国争取到的时间太多了,虽然刚开始是有些父母不听劝,可中国还是在最短时间将社会向国家靠拢。
❹ 如何看待后疫情时代的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既要立足当前科学精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也要放眼长远从体制机制上创新和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举措。
在应对疫情中,暴露出我国在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明显短板,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深入研究如何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等重大问题,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危机,也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赢得这次大考,既要立足当前科学精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也要放眼长远从体制机制上创新和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举措。这为我们更深入地认识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重要契机,为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带来一些思考和启示。
(4)疫情期间社会治理公共服务扩展阅读:
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相关内容:
1、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仅扩展了中国现代化的研究领域和实践范畴,而且意味着中国的现代化更具多维性、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
2、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一定内含着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的基本诉求,两者是同向同行的有机统一体。如果长期存在治理能力不足的风险,那么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也就不能从纸上走到路上。
❺ 疫情期间,政府怎样的为民情怀
俯不怍于地 仰不愧于天
未怕瘟疫猛 何惧北风烈
暮霭仍沉重 弥漫楚天阔
须臾云将散 别害怕 有我
九州共安危 四海起硝烟
漫揾英雄泪 化作明光焰
图腾点燃了 无边的荒原
与你同悲欢 火雷镇山岳
一身浩然气 行走天地间
战衣照亮了 连绵的黑夜
无声中是我 汹涌的爱恋
待月落日升 举国尽开颜
恩格斯说过:“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我们要在防控疫情中冷静思考、总结经验、全面审视,更加致力于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完善、更健全,不断提升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庚子春际,一年伊始,在亿人期盼阖家团圆之时,疫情的爆发似一把锋利的长矛,划破万家灯火的和乐之景,肆虐在燎烫的中华沃土之上,燃起一片无烟之火。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疫情当前,广大党员同志及志愿者们上演最美“逆行者”,放弃在家团聚的机会,毅然回到自己的岗位上,为抗击疫情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政府应号召、动员、鼓励企业与社会组织发扬协作、互助精神,在防疫部门的专业指导下,为战胜疫情做出贡献。有全国人民支持,武汉也不会成为孤城。而武汉市也要关注个性化、多样化、差异化的民生之需,把制度优势切实转变为防疫效能。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是:
是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相统一的方法论,它是指导我们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有机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自然界规律和人类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这三个组成部分之中,涵盖面非常广泛。比如,关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本观点;关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关于社会形态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基本观点;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基本观点;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观点;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观点;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观点等。政府应号召、动员、鼓励企业与社会组织发扬协作、互助精神,在防疫部门的专业指导下,为战胜疫情做出贡献。
❻ 疫情期间政府做了哪些事能体现其政治职能
疫情期间政府能体现其政治职能的事儿:组织领导传染病防治工作的职责、紧急应对疫情的职责、对疫区实施封锁的职责、调集人员、公布、报告传染病疫情信息的职责
1、组织领导传染病防治工作的职责。 各级人民政府领导传染病防治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制定传染病防治规划并组织实施,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治的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和监督管理体系。
2、紧急应对疫情的职责。 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力量,按照预防、控制预案进行防治,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必要时,报经上一级人民政府决定,可以采取紧急措施并予以。
3、对疫区实施封锁的职责。 甲类、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报经上一级人民政府决定,可以宣布本行政区域部分或者全部为疫区;国务院可以决定并宣布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疫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在疫区内采取本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的紧急措施,并可以对出入疫区的人员、物资和交通工具实施卫生检疫。
4、调集人员、调用储备物资以及征用相关设施、设备的职责。传染病暴发、流行时,根据传染病疫情控制的需要,国务院有权在全国范围或者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权在本行政区域内紧急调集人员或者调用储备物资,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施、设备。紧急调集人员的,应当按照规定给予合理报酬。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施、设备的,应当依法给予补偿;能返还的,应当及时返还。
5、公布、报告传染病疫情信息的职责。突发事件监测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发现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同时向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❼ 结合视频中提到的公民意识,请谈谈如何看待在疫情期间个人权利收缩与尊严保障
个体虽然平等地享有基本权利,但其权利却会因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他人权利的保护需要而受到限制,在特定情形出现时甚至受到缩减,这一点放在任何宪法文化之下都能获得理解。
在武汉因疫情防控而宣布封城后,武汉市民的诸项自由受到明显限制和缩减。这些权利限制与自由缩减当然也有法律依据。
例如《传染病防治法》第39条就规定,“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措施:
(一)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二)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
上述规定授权有权机关为防控疫情而采取必要的应急手段。反过来,这些规定也同样能够被理解为是公权机关在法律授权下,可对公民自由予以正当限制。
(7)疫情期间社会治理公共服务扩展阅读:
在武汉封城后,机场火车站等离汉通道全部关闭,市民无特殊原因不能再离开武汉。而在城区,全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同样暂停运营,市民在本市内的出行自由同样受到缩减。除出行自由外,病人、病原携带者以及疑似患者必须接受隔离治疗同样属于对其人身自由予以限制的手段。
除人身自由明显受到限制外,因停工、停业、停课同样受到缩减的还包括个体的经营自由权以及与之相关的财产权。而政府对私人房屋、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施、设备等的征用措施,也同样会引发个人财产权的缩减。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 疫情防控下的权利收缩与尊严保障
❽ 疫情期间,国家有哪些社会政治实践
国家对外派出很多医疗专家团队去帮助很多国家
举行了国际医疗的会议
国家暂停了很多国家的债务
等等
❾ 结合此次疫情防控实际,谈谈如何理解‘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在这次疫情当中,社区做了大量的工作,从小区的每一栋楼,每一户人家,预防疫情的传播,使得疫情得到了控制
❿ 疫情给国家公共卫生服务都造成了什么影响
2000年新冠疫情的发展将会是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本次疫情持续时间之后,持续范围之广都令人震惊,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都被疫情所困扰。
本次疫情也给国家卫生公共部门带来了一个警示,无论何时都要高度警惕。因为意外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我们要做好十足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