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商服务 > 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的提升

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的提升

发布时间:2021-03-17 06:31:37

『壹』 如何加强基层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

(一)加强编制管理,充实基层医疗卫生人员。按照有关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标准核定编制总量。在编制总量内,通过调整结构,将有限的编制资源用于加强专业技术队伍建设,保障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编制急需。区县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会同机构编制部门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业务量、床位数、常住人口变化等因素,在编制总量内每年动态调整各单位编制数,为基层医疗卫生工作提供人力保障。积极探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辅助性岗位、后勤岗位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

(二)科学设岗,优化人员结构。进一步落实“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根据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发展需要,动态调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提高中高级岗位占比。对优秀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可按照有关规定使用特设岗位予以聘用。逐步建立起科学设岗、统筹管理、动态调整的岗位管理机制,实现岗位和人员之间最佳配比,发挥好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作用,提升劳动效率。

(三)进一步完善公开招聘政策,引进实用人员。坚持公开招聘的基本政策,积极探索多渠道引进人才的方式方法。根据五大功能区的实际情况,对取得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医学门类专业人员或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人员,可采取公开(考核)招聘+服务年限的方式招聘。具有中级职称及以上或急需紧缺专业的人员可采取直接考核招聘的方式招聘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组织公开招聘医学大学生到基层工作专场会,积极探索分散招聘、专场招聘、院校招聘等多种形式,为基层招聘人才。

(四)建立健全激励保障机制,留住基层医疗卫生人员。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绩效工资制度,充分保障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劳动报酬。落实国家对艰苦边远地区工作人员的待遇倾斜政策;探索设立基层医疗卫生工作岗位生活补助,提高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待遇,重点向农村和条件艰苦地区倾斜;区县政府应将符合公租房政策的基层医疗卫生人员优先予以保证;结合城镇化进程和卫生布局调整改革,科学规划和大力推进基层医疗机构周转宿舍建设和管理。建立人才流动机制,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可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交流,鼓励多点执业,取得执业资格的人员一般注册 1 个执业地点,也可以根据需要多点注册执业,允许在注册全科医生执业范围以外注册专科执业范围。

(五)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职称评价体系,畅通人员晋升通道。 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职称评价体系,制定符合全科医生和基层医疗特点及卫生人才成长规律的职称申报条件和评价标准。组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出台重庆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职称评聘办法、重庆市全科医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申报条件和评价标准,重点考察基层医疗全科医生基本诊疗服务技术水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数量和质量。其他专业的卫生人员继续坚持量化评审、同行评审和分类评审。

(六)建立健全财政投入机制,确保经费保障。区县政府要贯彻落实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并按相关规定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调整专项资金结构用于卫生人才资源开发。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要把业务总收入的2-5%用于人才培养、选拔、引进和奖励。各地各单位要整合卫生人才培训资金,统筹安排,合理使用,同时要加强资金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贰』 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工程有哪些

为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全县卫生事业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县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保障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一、政府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县委、县政府2015年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把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纳入民生工程,不断加大投入。⑴县人民医院业务综合楼建设项目,建设面积6300㎡,总投资2492万元,建成后可增加38间病房,47张床位。使全院床位数可增加到147张,规范了重点科室的布局流程,增加了收费挂号及药房窗口,住院患者可经室内通道去医技楼做检查,将有效降低手术感染率,改善和缓解门诊就诊压力改变了过去不合理的服务流程,极大地改善和缓解就诊、住院压力。⑵利用援疆、援吉项目500余万元,开通县人民医院与乡(镇)卫生院的远程会诊网络,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改扩建恰勒什海乡卫生院建设项目,建设面积545.9㎡,主体完工已验收;托普铁热克镇卫生院内外装修已竣工验收;托斯特乡卫生院及拉斯特牧业医院525㎡15套干部周转房主体已完工;新建别斯铁热克乡卫生院建设项目,建设面积1100㎡,主体已完工正在室内装修阶段;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已完成喀尔交镇中心卫生院维修改造;结合牧业办公室建设,已完成9个夏牧场边医疗点建设。⑶整合现有医疗卫生资源,投入200余万,所有村卫生室和部分乡镇卫生院必需的医疗办公设备。
二、实行多措并举,人才队伍建设逐步加强。一是配齐配强了县医院和疾控中心领导班子;二是在县委、县政府关心下,完成各基层卫生院院长竞聘和村医招聘工作。顺利选拨出了7名优秀干部走上乡(镇)卫生院院长领导岗位。按照股级干部选拔任用程序,为各基层卫生院选齐配强的领导班子;三是招聘乡村医务人员31名,进一步规范村卫生室管理与建设,加强乡村医务人员队伍管理,保证农牧民获得均等化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四是完善规章制度,确保医疗安全。我局制定并下发《乡(镇)卫生院综合考评细则》、《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卫生干部队伍管理的通知》、《吉木乃县村卫生室2015年度综合绩效考核责任书》,实施全员绩效管理。在继续教育方面规定:45岁以下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参加相应资质考试,参考率达到100%,通过率达到30%。
三、加强改革创新,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正扎实推进。全县共有37000人,截止今年9月底,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及电子健康档案37273人,完成率96%,中央和自治区共下拨我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120.98万元。65岁以上老年人建档1865人,体检完成1629人,规范管理率87%。高血压患者2219人,规范管理2016人,规范管理率90%;糖尿病患者208人,规范管理162人,规范管理率78%;重性精神病患者登记管理85人。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服务能力是医药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带动基层医务人员提高技术水平,是帮助基层建设一支技术过硬的医务人员队伍,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满足广大群众享受更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叁』 如何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

重点改善精神来卫 生、自妇幼卫生、卫生监督、计划生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设
施条件。加强重大疾病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测预警和处 置能力。积极推广和应用中医药预防保健方法和技术。落实 传染病医院、鼠防机构、血防机构和其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从
事高风险岗位工作人员的待遇政策。

『肆』 如何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

【摘 要】本文对影响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简要分析,并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对如何加强和完善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升
基层医疗机构主要职能为承担社区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社区居民的健康守门人。但随着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区首诊、分级诊疗制度的进一步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不断增加,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需求不断增长,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基层医疗机构运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其服务能力的提升,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提升服务能力进行探讨。
一、影响和制约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
1.人才存量不足,业务发展受限。就我单位而言,缺编人员占总编制近1/5,聘用人员占在岗人员的近30%.总量不足、职称偏低、聘用比例稍高等问题,难以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阻碍了玄武卫生的可持续发展。
2.公卫任务渐多,质与量成矛盾。由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不断增加,目前的十二大类45项任务中的指标要求还在不断提高,基层单位公卫医生数量和人员素质无法适应公卫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导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伍』 如何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

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专业人员培训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应用质量。各级公卫人员通过竞争上岗择优录取。为保证培训质量,建立一整套培训机制,确保培训质量。通过业务培训,不断加强提升业务水平。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将临时性、应急性培训逐步转变为长期性、制度化培训。通过专题讲座、脱产进修、对口支援等形式,对基层公共卫生人员进行普及型技能培训,培养适用型人才。
集中对全区公卫办人员和公共卫生协理员分期分批实施全员培训、考核。参加或承办公共卫生领域“名医讲坛”,组织医疗卫生单位业务指导人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项目工作人员进行专项培训,提升项目工作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多次组织管理人员到其他区、市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和做法,并组织召开全区现场会,加强工作交流,促进工作开展。
加强督导、严格执行各级考评机制,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实情况作为体系建设和绩效考核重要内容,核定服务数量,明确质量标准,激励、引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变服务模式,变坐等式被动服务为上门式主动服务,变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为更加重视社会效益,变卫生部门内部评价为多部门及群众共同参与评价,变按人员编制补偿为绩效考核补偿。
制定了考评指标和体系,由各级公卫办牵头,组织专家组成考核组,将服务人口数量、完成质量等纳入考核指标体系,同时引入群众评价机制,对群众知晓率、满意度、服务利用率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对11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完成情况的分值权重并公示,考评结果作为经费核拨依据和人员奖惩、绩效工资核定依据,增加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保证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的有效实施。
建立健全分级负责责任体系。区政府成立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区卫生局专门成立公共卫生管理办公室,明确专职人员。

『陆』 为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有哪些建议

一、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带来新的问题和建议。基层医生、群众用药习惯与基药品种和规格之间不适应。在我县基层医疗机构现在按要求使用505种基本药物,由于省里招标是一规一品,且有的药物配送不到位,难以充分保障药品供应,一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时会出现短期药品缺乏现象,反映比较大。工作建议:一是加大基层临床医生的基药使用培训力度,逐步建立适应基本药物制度的用药习惯。开展基本药物规范化使用监督检查,促进基本药物合理使用,改变临床用药习惯。同时加大对群众基药宣传,使群众充分认识基本药品,接受基本药物。二是加强对基药实施的监管,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定期进行基药盘点、公示,查处医疗处方。对各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的情况进行严格督查,发现违规行为的,除退还多收、乱收费用,没收所采购的药品外,并处以多收部分或采购金额的3—5倍罚款,第二次再违纪的,可以取消其从事公共卫生服务和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新农合门诊报账资格,以便形成严管重罚的工作机制。三是企业加强配送环节的管理,建立配送企业诚信档案,一旦出现基本药物供应不全或不及时等问题,应视情节的严重程度,按基本药物购销合同的违约责任予以相应的制裁。四是适当增加基本药物的品种规格和中标的药品厂家。二、乡镇卫生院的绩效工资制度存在问题及建议。一是绩效管理考核机制不完善。对乡镇卫生院“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这一机制说明,政府部门能够对乡镇卫生院的任务量和完成情况进行准确合理评价与核定。该考核机制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特点契合度高,与基本医疗服务契合度低,激励明显低效。二是缺乏乡镇卫生院的激励机制。按《绩效工资》规定,服务量完成多少,乡镇卫生院都能拿到绩效工资总量的60%-70%,但又不能获得高于绩效工资总额之外的其他任何奖励收入,这种托低限高的政策表明对乡镇卫生院的低度激励,也将医务人员高专业技术含量、高风险度等同于其它事业单位行业的水平。三是缺乏对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的激励机制。尽管文件要求“充分发挥绩效工资分配的激励导向作用,内部绩效工资的分配,应当向公共卫生服务和临床一线倾斜。”但30-40%积效工资不足以拉开奖励差距和调动业务骨干的积极性。医生没有明确的经济效益和工作任务,他们的工作压力小了,工作热情减了,部分基层医疗机构不愿收治病人,导致某些疾病原来可以在当地卫生院就能医治的,老百姓却花的钱到上一级医院求治,造成大医院人满为患,这与原来促进病人下沉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医的政策发生了冲突,而基层卫生院服务水平和能力也有所减弱,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工作建议:尽快建立和完善乡镇卫生院绩效管理考核制度。要建立以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为核心的绩效考核制度,充分体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原则。同时要合理确定医疗任务,推行绩效工资下保基本工资,上不封顶的机制。对临床业务方面,要在保运转的情况下,核定基本工资发放,对超额完成任务的,要超额发放绩效工资。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面,要实行公卫发放资金与考核结果挂钩,根据考核得分将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考核结果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档次,经费补助分别按核定标准补助+奖励经费、核定标准补助、核定标准补助×90%和核定标准补助×80%进行发放。三、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存在问题及建议。一是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由于服务设施、医疗设备、技术力量等方面限制,一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承担的公共服务职能未完全到位,影响服务的有效开展。二是部分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重临床、轻公卫的意识存在,造成对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同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将公卫专款用于人员经费支出和公用经费支出的现象,造成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投入不足,影响工作的开展。工作建议:一是完善基层医疗机构的基础实施和设备,改善医疗条件,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公卫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二是要建立和完善公众公共卫生服务评价体系,要把公众对公共卫生服务的满意度作为考核绩效的标准,满意度要让服务对象来评价,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效率和品质,严防弄虚作假。三是加强督查与监管。每季度对各单位的公共卫生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全面督查,加强工作指导。同时,增加公卫资金使用政策的透明度,对公卫经费实行专款专用,严禁挪作它用。四、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一是乡村医生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乡村医生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有相当一部分虽取得资格,仍属师从入伍,缺乏正规化的学习或培训。虽然县卫生局每年安排组织乡村医生进行业务培训,但部分乡村医生积极性不高,不能很好的与实践相结合。能主动到上级医院进修的乡村医生就更少。同时,因为乡村医生布点已满,进出机制不畅,加之乡村医生执业环境固定等因素的影响,这支队伍基本上难以调整,新的进不来,老的退不出,更不愿退出,导致乡村医生整体素质难以提高。二是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就我县来说,目前仍有70%以上的村卫生室未达到标准要求,绝大多数均是乡村医生在自家或租用房屋开设村卫生室,有的房屋简陋、三室分开落实不到位,医疗器械缺乏,难以达到基本医疗保健的要求。尽管中央财政逐年加大对农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目前我县新建为标准村卫生室只有29家,仅为村卫生室的8%,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三是乡村医生管理难度较大。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虽然实行多措并举,强化管理,但因线长面广,管理实施存在不到位的现象。公共卫生基本服务项目在村级的落实也有一定差距,有些乡村医生工作有流于形式的现象,实际效果较差,对老百姓健康保障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四是补偿机制难以调动乡村医生的积极性。目前乡村医生的补偿标准偏低,补偿法单一,难以体现多劳多得,临床业务量大的,相反隐亏就大。工作建议:一是推进村卫生室项目建设。加大村卫生室项目的力度,对未给予项目建设的村卫生室给予支持,帮助改善村卫生室的条件,也避免村卫生室村私有的现象。同时,建议加大村卫生室中医药能力建设的扶持力度,推进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能力。二是探索建立村卫生室医疗责任保险、医疗风险基金,降低乡村医生的执业风险,减轻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医疗风险负担。探索建立乡村医生养老保障制度,出台相关政策明确乡村医生参保标准。三是加大投入,提高补偿标准。进一步落实乡村医生从事公共卫生服务的财政补助政策,考虑县财政困难,逐步提高国家、省、市等各级补助水平。同时,建议参照“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的激励政策,鼓励大专学历以上、有执业助理医师证的人员到村卫生室执业,提高乡村医生整体素质。四是将村卫生室纳入乡村一体化管理。工作布置,统一安排考核,要求规范统一力度加大,增强乡镇卫生院对乡医的管理,鼓励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实施财务统一管理。五、新农合住院病人流向不合理及建议。由于基层医疗机构医生缺乏激励、住院用药减少、避免手术风险和限制执业范围等多方面原因,新农合病人无序流向省、市级医院,使得本应“保基本”的新农合资金被“劫贫济富”,一些“小病大治”的现象造成卫生资源浪费,也给新农合资金使用造成压力。据统计,2007年,我县新农合住院病人在省、市、县、乡的比例分别为2.37%、17.08%、49.54%、31.01%;次均费用分别为17200.00元、6343.00元、2281.00元、995.00元;总住院费用分别为577.95万元、1534.60万元、1600.00万元、436.70万元。2012年,我县新农合住院病人在省、市、县、乡的比例分别为3.61%、18.13%、48.74%、29.53%;次均费用分别为11429.00元、6524.00元、2437.00元、935.00元;总住院费用分别为3060.85万元、8786.00万元、8824.1万元、2051.5万元。此外,分级医疗制度未形成,也造成病人流向不合理,影响新农合资金使用效率。工作建议:一是通过政策引导,加大政策对比宣传力度,将各定点医疗机构的报销政策、例均费用、补偿比例公示到村一级,引导参合群众合理选择定点医疗机构。二是调整补偿方案,实行双向技术转诊,引导患者合理流向,以减少基金风险。三是加强对县以上医疗机构的监管,控制医疗费用。(

『柒』 如何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思考

一、目前制约基层医疗机构发展的主要问题:

1、卫生人员和专业技术人才严重不足
卫生人员和专业技术人才匮乏成为制约乡镇卫生院发展的“瓶颈”。医疗技术人员的培养有其自身行业的特点,从培养到使用其周期比较长。而我区乡镇卫生院医疗技术人员的情况呈现出职称低、学历低、分布不平衡,一身多职,难于考核。由于人才方面的问题,导致一是部分卫生院难于排班;二是“小病不出村,中病不出镇”服务难以有骨干支撑;三是大量医疗设备闲置,无人操作;四是派员到上级医院进修无法安排;五是专业技术人员后续难继,面临断层;六是形成医生留不住,患者不愿来的恶性循环局面。
2、药品种类少,难以保障群众的基本医疗。
自2010年实施“药品三统一”以来,各乡镇卫生院的药品常常出现短缺,原因是供货商配送不及时和供货商货源不足,一些很常用、很普通的药品、品牌药品不在“三统一”招标范围之内,更有一些中标产品出现弃标、废标的产品,所以经常导致卫生院无药,住院病人常常外出购药的现象,外出购药也给临床用药带来了安全隐患,外购的药合疗又不能报销,由此住院病人常常要求转院或者自动出院而去大医院就医的局面,使卫生院的病员流失严重,大医院人满为患的现象,这无形中加大了患者的负担。药品配送企业只有一家,品种单一,无法满足患者的用药需求。儿童用药、妇科用药、感冒用药以及乡村医疗机构常用的药品如安乃近、去痛片、阿莫西林胶囊等均未进入中标目录,医疗机构又不敢贸然从其他渠道购进,对日常诊疗有极大影响。药物的短缺致使老百姓常常不满,怨声载道,骂话连篇,使医患关系更加紧张。
3、卫生经费严重不足。
缺医少药、病员流失,使卫生院的收入严重下降,虽然人员的工资由财政全额支付,但卫生院的正常运转却十分困难,很多卫生院由于人员少雇佣临时工偏多,临时工的工资又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偏高不下。再加上近两年来对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重视,各项费用开资都较大。这也是制约卫生院正常运转的一项重要原因。
4、乡医队伍不稳定。
近年来随社会经济的发展,乡医的收入待遇低下,满足不了一家人的需求。医改的不断深入由于医疗收费标准降低、药品实行零差价销售,乡村医生还承担着大量的公共卫生服务,与原来单独在家里相比工作量大,收入低。乡村医生一直工作在最基层,可以说是半农半医,有的已经为此奋斗了一生,为卫生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至今仍无养老保障,老无所依等等原因。更使得乡医无积极性,甚至有些乡医不想干村卫生室的想法。工作上也是消极对待,应付差事,给医院的管理也带来不便。另外,有些乡医年龄偏大,年轻人又不愿意从事,村卫生室也面临着青黄不接的局面。
二、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的建议
1、逐步加大财政对卫生事业投入力度,适当向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倾斜。
医改的不断深入,确实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实惠,但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还有很多不足,虽然人员的工资由财政全额支付,紧靠医院的收入很难用于建设、培训、管理、奖励的等费用的支付,何况有些乡镇卫生院因为基础设施建设尚存留一些债务问题。因此建议,适当调整财政向基层医疗卫生投入的比例,逐步实现乡镇卫生院自食其力转到政府养医。提高乡村医生的待遇,保障乡医的养老等一系列问题,力求农村卫生与其他社会事业同步发展。
2、不断完善人才引进机制。
提高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的关键是人才。全区乡镇卫生院目前所反映的问题重点是人员匮乏,关键是骨干技术人员的缺失制约了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的整体提升。要改变此种状况,必须加
大人才培养和引进的力度。
一是建立卫生人员引入机制。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制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好机制和好政策,努力建
设优秀的医疗卫生队伍,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公开向社会招聘医护人员。出台有关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二 是建立符合基层需要和各类人才特点的培养机制。主要是要制定中长期培养规划。目前国家培训项目很多,上级医院也给我们培养人才的优惠政策,但是人才的匮乏制约着乡镇卫生院的人才培养。

三 是建立基层卫生人才的稳定机制。
乡镇卫生院在农村基层,相对生活艰苦,工作条件较差,待遇较低。乡镇卫生院目前实行工资全额保障制,但总体来说,还是比较低,特别是相对而言于教师明显有差别。尤其是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后,医药收入减少。如何稳定农村卫生人才,除了用重视、关心等人文手段来引导外,也要有适当的激励措施,适当提高乡镇医技人员的待遇,对长期在农村卫生一线的人员给予表彰和激励。

阅读全文

与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的提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借款纠纷二审答辩状 浏览:990
马鞍山甜醅 浏览:441
lol皮肤龙年限定皮肤 浏览:370
伊成果之子 浏览:791
知识产权出版社副总经理李程 浏览:952
马鞍山精密铸造 浏览:942
爱玩mc怎样开创造 浏览:809
工程质量保证书怎么写 浏览:259
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浏览:164
马鞍山邓国支 浏览:997
马鞍山薛宏 浏览:3
马鞍山老倪辅导学校 浏览:84
国家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考试 浏览:740
wapi证书安装 浏览:921
武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商局 浏览:397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表 浏览:982
商丘工商局电话号码 浏览:49
镇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考核 浏览:334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方案 浏览:104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年终总结简报 浏览: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