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南京的户口想转到马鞍山需要什么样的方式和途径急求
户口转入分为抄:一、子女袭(已成年子女不可以)投靠父母。二、父母投靠子女。三、在马鞍山有房产。四、人才引进。 先到马鞍山的派出所办接受手续,拿着接收手续、户口本和身份证到南京所辖的那个派出所办转出手续(要求户口本上的信息完全无误,没有名字里有错字等问题),接着回到马鞍山这个派出所办理新户口本和新身份证。 纯手工,望采纳!
2. 马鞍山立白待遇怎么样
您好!立白集团是一个能让您快速得到锻炼和成长的平台。
立白集团善待和尊重回每一位员工。我们各级管答理者都致力于发现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提拔人才,用好人才。让那些认同立白文化、忠诚敬业、愿意和立白共同干事业的人才到各个岗位上去,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展现才华机会和平台,不断激发他们的活力、冲力、创造力和潜力,去创造更大的辉煌。
更多立白集团待遇和发展前景的问题请参考立白集团官网:www.liby.com.cn/
立白集团祝您工作顺利!
3. 马鞍山历史上“磁都”之称
马鞍山矿区地处长江下游宁芜—罗河成矿带,是中国七大铁矿区之一,截止到2006年10月,矿区内铁矿山有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所属南山、姑山、桃冲铁矿及待开发的罗河铁矿,已探明的铁矿产地有31处,伴生矿产地10处,铁矿总储量16.35亿吨,占安徽全省铁矿总储量的57.32%,其中能满足工业开采的约10亿吨以上。
矿床规模以大中型为主,矿体较大,储量亿吨以上的有5处,矿石平均品位36.55%,多属易选的磁铁矿石,经过选别流程可获得精矿品位53%~64%。
马鞍山郊区的高村、陶村、和尚桥,当涂县境内的白象山,庐江县境内的罗河是潜力很大的后备矿山。硫铁矿集中分布在马鞍山郊区的向山、马山地区,总储量约2.62亿吨。伴生的磷资源储量大,品位高,仅以南山铁矿凹山矿采场和尾矿坝中含磷计算,储量达1427万吨。
-------------------------------------------
磁性材料产业曾是我市工业的一大骄傲,在技术、质量、规模等诸多方面引领全国行业水平。但在上世纪90年代,却一度发展缓慢。进入新世纪,在市委、市政府发展重点工业企业及调整产品结构的一系列政策促进下,全市磁材行业技术、人员进行了重新“洗牌”,并迅速崛起了包括天源科技公司、高科磁材公司、鑫洋磁材公司、通力磁材公司等9家入选市“专、精、特、新”企业行列的磁性材料龙头示范企业,初步形成了具有马鞍山特色的磁性材料产业集群,被列为安徽省“十一五”重点扶持发展的产业集群。
安徽天源科技股份公司是由中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安徽恒信投资发展公司等6家单位共同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在充分依托马鞍山矿院雄厚的磁性材料、磁分离设备等生产技术的基础上,形成了以硬磁、软磁材料、磁器件、磁分离设备为主线的产业链,被列为安徽省磁性材料生产基地建设龙头示范性企业。2004年,仅有200余名员工的天源科技公司磁材产业链创出销售收入15648万元,利税1961万元的佳绩,以其13项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而成为“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和“安徽省企业技术中心”,享誉国内磁材行业。同样,由天源科技股份公司与市经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在整合原向硫矿破产的磁材厂基础上组建的通力磁材公司,在盘活原企业存量资产的同时,通过大规模投资进行技术改造,短短的3年时间,就发展成为年产3000吨高档永磁铁氧体材料的专业厂家,并步入安徽省磁性材料生产基地龙头示范性企业行列。2004年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680万元,实现利税124万元;今年1—7月,实现销售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51.8%,显示了良好的成长性。
而马鞍山高科磁性材料有限公司,则是一家集高性能永磁铁氧体材料生产、经营和研发为一体的马鞍山和香港合资企业。近年来,围绕磁材重点发展附加值较高的高档电机磁瓦和汽车用燃油泵电机定子产品等特形高档电机磁瓦,并且全部出口美国KANE公司。2004年该公司实现销售收入3203万元,出口创汇115万美元;今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1920万元,出口创汇105万美元,同比大幅度增长。作为一家异军突起的民营磁材专业生产企业,市鑫洋永磁公司的发展可以称作一个“奇迹”。通过引进技术和人才,这家民营企业仅用不到9年的时间,就发展成为全国生产永磁铁氧体预烧料的大型企业,形成年产5万吨永磁铁氧体预烧料能力,跃居全国同行三甲之列,排名安徽省榜首。2004年,这家只有200名员工的民营磁材企业实现销售收入6019万元,实现利税301万元,今年上半年,鑫洋永磁公司实现销售收入3138万元,继续保持30%以上的速度向前发展。
据市发展委员会有关人士介绍,在制定我市“十一五”规划构想中,已经确立在“十一五”期间按照省级磁材产业集群发展标准,建成以天源科技、鑫洋磁材、高科磁材等为龙头的磁性材料产业基地,实现磁材产业销售收入30亿元以上,构筑我市工业新的增长极。
4. 南京引进人才标准
南京市
维基网络,自由的网络全书
「南京」和「建康」均重定向至此。关於这些名称的其他意思,分别详见「南京 (消歧义)」和「建康 (消歧义)」。
南京市
南京市风光
汉语拼音 Nanjing、Nankingdom
简称 宁
别称 金陵、石城、大南京帝国
南京市在江苏省的地理位置
概览
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所属行政区 江苏省
行政区类型 省会、副省级城市
行政区划代码 32 01 00 000 000[1]
下级行政区 11市辖区、2县
城市产生时间 前472年建城
前333年建置
现任南京市市长 季建业
现任中共南京市委书记 杨卫泽
政府驻地 玄武区北京东路41号
毗邻 江苏省常州市、镇江市、扬州市
安徽省巢湖市、滁州市、马鞍山市、宣城市
城市精神 开明开放、诚朴诚信、博爱博雅、创业创新
城市定位 长三角承东启西的中心城市
城市中心 新街口
地理
中心坐标 32°03′N 118°46′E
总面积 6582.31[2]平方公里
海拔 4~448.2米
平均8.9米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 16.4[2] °C
年降水量 1106.5[2]毫米
人口
总人口(2010) 常住人口8004680人
户籍人口629.77万人[3]万人
- 市区人口 716.56万人[2]万人
人口密度 1216.09人/平方公里
官方语言 普通话
本地语言 江淮官话、吴方言
城区方言南京话
经济
GDP(2010) 5010.36亿元人民币
- 排名 16
人均GDP 62592元人民币
其他
时区 UTC+8(东八区)
市树 雪松
市花 梅花
邮政编码 210000-213000
电话区号 +86 (0)25
车牌号码 苏A
网站: nanjing.gov.cn
文化
[编辑]文学
莫愁女
南京是六朝文学的中心。东晋永明八年(公元409年),诗人谢眺的《入朝曲》:“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反映六朝时期金陵帝都的富丽繁华和心系功名的进取精神。昭明太子在此编选《文选》,刘勰在此写《文心雕龙》……一些学者认为,六朝时期的文学传统为南京留下了“古典的金粉,魅惑的色泽,散淡而潇洒,风流而靡弱”的气息,使南京成为今日研究六朝文学的首选之地[21]。
唐代,南京作为一座荒废的前朝都城,仍旧吸引了众多的诗人墨客流连此地,感叹世间的变化。众多文人骚客之中,李白对南京感情尤盛。李白曾寓居各地,在金陵停留的时间最长,其所作诗歌关于南京的近200首,题目包含“金陵”的就不下20首,其中著名的诗歌有《长干行》、《登金陵凤凰台》、《金陵酒肆留别》。安史之乱后,李白还建议迁都金陵,写下了《为宋中丞请都金陵表》。此时,金陵怀古诗成为唐代诗作的一大体裁,如诗人刘禹锡怀古组诗《金陵五题》中的第二首诗《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以及《西塞山怀古》:“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杜牧的《泊秦淮》中则有“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之著名诗句。诗人王昌龄也曾在南京担任江宁丞,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注 17]。
生于南京的南唐后主李煜是一位著名的词人,被王国维誉为“一代词宗”,写下了诸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许多名句。宋代,王安石也曾经长期居留南京,视南京为其故乡,最后埋葬在钟山脚下的半山园。
明朝时期的南京国子监(南监)作为全国两大官方文化出版机构,主要在前人遗留下的宋、元两代版片的基础上进行整理、修补、刷印图书,数量和影响上远远超过同期的北京国子监(北监),史称留存下来的这些图书为“南监本”,北京国子监则以翻刻南监本为主,且北监本错谬多[22]。当时世界上最浩大的网络全书——《永乐大典》,在南京国子监编抄成书[23]。中国古代最大的医学巨著——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也在南京编辑出版。
清朝初年,吴敬梓定居南京秦淮河畔,又称“秦淮寓客”,在南京写下了《儒林外史》,书中对南京的景物和文人的活动有大量细致入微的描写,如:
“ 城里一道河,东水关到西水关足有十里,便是秦淮河。水满的时候,画船箫鼓,昼夜不绝。那秦淮到了有月色的时候,越是夜色已深,更有那细吹细唱的船来,凄清委婉,动人心魄。两边河房里住家的女郎,穿了轻纱衣服,头上簪了茉莉花,一齐卷起湘帘,凭栏静听。所以灯船鼓声一响,两边帘卷窗开,河房里焚的龙涎、沉香一齐喷出来,和河里的月色烟光合成一片,望着如阆苑仙人,瑶官仙女。 ”
甚至感叹南京街头的贩夫走卒都散发出不可理喻的文化气息(“六朝烟水气”),忙完活,还要“到永宁泉吃一壶水,回来再到雨花台看看日照”[注 18]。《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也是出生在南京,直到雍正六年曹家抄没後才全家迁回北京,而《红楼梦》中的12个主要女性角色也命名为“金陵十二钗”。清朝初年孔尚任的著名戏剧《桃花扇》则是以明末清初朝代交替时期的南京为背景,描写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八艳之一、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清代著名文人袁枚也选择定居南京,在城西构筑随园。
民国初年的1923年8月22日,朱自清和俞平伯都以南京秦淮河为题,写作了同名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注 19]。1930年代,赛珍珠也是在南京住所中完成了让她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小说《大地》。现代南京仍是一个文学创作较为活跃的城市之一,拥有叶兆言、苏童等一批知名作家。
[编辑]艺术
白鹭洲公园“夜泊秦淮”表演
南京是中国绘画、书法的重镇。在六朝时有王羲之、顾恺之等书画大家。在明末清初,在南京曾经产生过金陵八家——龚贤、樊圻、高岑、邹吉、吴宏、叶欣、胡造、谢荪;以及金陵九子——董其昌、王时敏、杨龙友等。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吕凤子、徐悲鸿、张大千、颜文梁、吕斯百、陈之佛、高剑父、潘玉良、庞薰琴等画坛名流曾云集南京,其中徐悲鸿、张书旗、柳子谷三人被称为画坛的“金陵三杰”。现代书画界又有12位南京知名画家、书法家被称为金陵十二家,包括傅抱石、刘海粟、陈之佛、钱松岩、亚明、宋文治、魏紫熙、陈大羽、孙若凡等。20世纪中后期,南京还出现了“新金陵花鸟派”的金陵四杰——李味青、赵良翰、韩少婴、张正吟。
南京的地方戏曲有白局、高淳的阳腔目连戏等。
[编辑]媒体
南京市媒体氛围相对宽松,竞争较为激烈。南京本地的公办广播电视媒体有江苏广播电视总台(集团)(JSBC)和南京广播电视集团,设有江苏卫视等多个电视频道以及南京城市调频等多个广播电台。至2010年,江苏有线南京数字电视已开播160多套数字电视节目,同时南京还开通了交互式数字电视节目。南京市民亦可以通过中国电信IPTV平台收看电视节目。
南京目前有《扬子晚报》、《南京日报》、《周末报》、《江南时报》、《现代快报》、《南京晨报》、《金陵晚报》、《新华日报》等多家报纸。其中,《扬子晚报》的发行量在中国仅次于《人民日报》和《参考消息》,排名世界第21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