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浙大远程教育入学测试成绩什么时候能查
考试后一个月左右
学校简介
浙江大学是教育部实施现代远程教育的第一批试点高校。浙大远程教育学院自1998年开始招生,依托浙江大学的优秀教育资源,积极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开设了10个高等学历教育专业,在全国24个省市设有校外学习中心。目前已有三届专科起点本科、二届高中起点本科毕业生,在读学生近二万人。办学几年来,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秉承浙江大学严谨、求实的作风,使学院在社会上赢得了良好的办学声誉,发展成为最具实力的远程教育学院之一。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2004年继续在青岛地区招收专科起点升本科及本科第二学历教育(业余)学生。
专科起点升本科学历教育
一、招生专业
工商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电子商务、计算机应用技术、法学、会计学。
二 、招生对象及条件
须具有国民教育系列大专或大专以上毕业证书,专业、年龄不限。
三、入学方式:
1、免试入学条件
(1)具有国民教育系列本科及以上学历或两个大专学历者,可免试入学;
(2)参加报名当年全国成人高考(专科起点本科),成绩在本地区录取分数线以上者,可免试入学。
2、考试入学
凡不符合上述免试入学条件者,可参加由浙江大学统一命题、青岛教学站组织的入学测试。
四、报名办法
报名时间:自即日起开始报名。
报名地点:青岛市江西路62号山东外贸职业学院培训中心
咨询电话:0532-5820560,5849987,3255788,3255677
报名手续:持本人身份证(或护照、军人身份证)、学历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如已通过国家大学英语四、六考试的,还需持相关等级证书原件和复印件),免冠1寸照片二张。参加当年全国成人高考,成绩符合免试条件的,需持招办提供的准考证、成绩单原件及复印件。报名时交纳报名手续费55元、考务费100元(免试者不交)。
英语等级认定考试:专科起点本科各专业均设“英语等级认定考试”,考试时间安排在入学测试当天下午3:30~5:00进行。该考试是为在入学前三年(2001年6月-2004年6月)已通过国家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超出三年无效),并希望入学后免修基础英语和学位英语的考生设置。该考分不记入入学考试总成绩,不作为录取依据。参加这一考试须持大学英语四、六级合格证书原件和复印件,在报名参加入学考试时,同时向校外学习中心报名(自愿参加,报名考试费50元)。
五、教学及学习模式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建立了卫星网、互联网络、宽带网、广电网等多种网络集成,面向全国开展多种形式的网络远程教育。采用网上课件教学、课堂视频实时教学、发放教材及光盘等形式进行学习,并提供网上作业、网上答疑、网上讨论。学生平时可在任何地点收看浙大教学课件,也可直接访问浙大远程教育学院网站,点播教学课件自学,获取有关学习资料(教学指导文件、辅导材料、成绩查询、文件通知等)。
Ⅱ 浙江大学科技园的科技园优势
1、紧紧依托浙江大学,利用浙江大学的科技和人才优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企业孵化
大学科技园有别于其他类型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其根本在于依托大学。浙大科技园紧紧依托浙江大学,充分利用浙江大学的科技和人才等资源优势,同浙江省丰富的民营资本优势相结合,创办了一大批科技孵
浙江大学科技园
化企业,转化浙江大学的科技成果。
浙江大学为加快浙江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于2000年底制订出台了《关于浙江大学教职工和学生在大学科技园创办科技孵化企业的若干规定》、《关于学科性公司的改制意见》、《关于浙江大学研究生停学创业的意见》等政策,鼓励学校教师和科技人员及大学生(主要指研究生)到大学科技园创办科技型孵化企业。同时学校还把科研基地和实验室及其他资源对科技园全面开放。这些政策和措施的出台,调动了浙江大学教职工和学生到大学科技园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
七年多来,浙大科技园积极为学校科技成果与民间资本嫁接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已新创办科技孵化企业300多家,转化学校科技成果300多项。浙江大学的相关教师、科技人员和学生在科技园专、兼职创新创业人员1000余人,为科技孵化企业科技研发、转化和产业化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促进了孵化企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已有50多家高新技术孵化企业毕业出园,一批高技术成果通过大学科技园这个平台向周边地区辐射,浙大三色、宇恒科技、图灵信息、辰光科技、国芯科技、科特光电、易纺数码纺织等一批优秀高技术企业成长壮大后不断走向社会,为区域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
2、积极引入民间资本,创建企业孵化的一流硬件平台和投融资服务平台
良好的园区硬件条件是成果转化和企业孵化的物理基础,一流的大学科技园必须要有一流的硬件条件。浙大科技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取市场化运作思路,在努力发挥高校自身能力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并利
用民间资本,通过委托代建的方式创建高新技术企业孵化硬件平台。经过三年多紧张建设,浙大科技园位于老和山启动区块的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的6.8万平方米创业、孵化楼群已经投入使用。目前浙大科技园已拥有7.2万平方米孵化场地,配套设施和服务齐全,已经成为浙江省、杭州市孵化器建设的一个亮点。
浙江大学科技园
同时,浙大科技园非常注重风险投融资服务平台的建设,通过积极引入民间资本,建立风险投资联动体系,逐步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首先,浙大科技园成立“风险投资联盟”和“产业投资联盟”。浙大科技园已经与英国君信投资公司、天堂硅谷创投、杭州市高科技投资公司、浙大网新创投、浙江大学创投等多家海内外投资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并与华立科技、大唐电信、永利控股等多家上市公司和大企业集团建立产业投资联盟,投入到入园企业之中,为入园企业引入风险投资和产业投资。并且,浙大科技园积极促进浙大的科技成果与浙江省的民间资本对接,创办科技企业。目前,民间资本与浙大科技成果结合在科技园注入资金达到十几亿元,占到入园企业注册资金的60%以上。其次,科技园还通过引进民间资本以及自筹资金组建了浙江大学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和浙江大学科技园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分别为5000万元和1亿元。同时,浙大科技园还充分利用浙江省政府和杭州市政府引导设立的用于高技术产业化的风险投资资金来增强科技园的风险投融资能力。浙大的一批高技术成果已经成为他们在科技园孵化的重点投资对象。
3、在政府支持下,整合多方资源,强化服务能力,建立创业创新综合服务体系,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孵化
浙大科技园十分注重科技创业创新服务体系的建设,科技园各职能部门以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为工作核心,强化为入园机构和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包括高技术人力资源的引入和人事代理咨询服务、工商注册及税务登记咨询服务、投融资咨询服务、科技成果转移及产业化咨询服务、各类科技计划申报及高技术项目和企业认定的咨询服务和落实税收政策等方面的一系列服务。同时引进和新建了20余家中介服务机构,在法律、财税、工商、投融资、专利申请、技术交易等方面为创业者提供良好的中介服务。杭州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政府职能延伸到大学科技园,一批工商管理、财税等政府机构对入园企业实施一条龙便捷服务。目前科技园已初步形成了由政府、科技园管委会和中介服务机构等三方面组成的综合创业创新服务体系。
浙江大学科技园
另外,浙大科技园在浙江省科技厅、杭州市科技局等支持和企业参与下,陆续进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目前已建成“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光与电技术开放实验室”和“浙江大学科技园生物医药技术测试中心”两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为信息技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和生命科学与现代农业等技术领域的孵化企业技术研发和分析测试提供服务,取得良好效果。
4、发挥浙江大学科研优势,促进学科与科技园企业互动,推进入园企业自主创新
浙大科技园孵化器在寻求技术成果与社会资本嫁接的同时,积极推进与浙江大学优势学科的互动。通过大学科技园孵化企业的应用研究、产业化开发与学科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互相补充,从而推进双方的共同发展。
在此方面,浙大科技园作了一些有益探索。浙江大学的一些优势学科,如工业自动化、电力电子、光学仪器、电液比例控制、水煤浆燃烧、信息网络、核农业等,其所属的一批省部级重点研发机构在大学科技园参股创办了20多家以科技开发和成果转化为主的高技术企业。目前,入园企业正在开发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500余项,申请国家专利300多项,已被批准专利近200项。承担国家和地方各类科技计划项目60多项,总经费4000多万元(其中数字电视核心芯片、数字背投电视光学引擎二个项目取得了国家发改委2000万元的高技术产业化专项资金支持)。计算机软件和网络、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及新材料和新能源等一批高技术产业化项目正在实施,有的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浙大科技园正在成为区域创新的源头。
5、积极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创业服务,推进大学生自主创业
浙大科技园根据科技部、教育部文件要求,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并为学生实习和创业提供支持,取得可喜成绩。
(1)在创业教育方面,浙大科技园与学校研究生院共同创办“浙江大学未来企业家俱乐部”和“浙江大学研究生创业素质拓展班”,吸引学校优秀研究生加盟,邀请科技园内外的创业者、专家和企业家对其进行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知识产权等各种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供实习、实践机会,目前已有300多人陆续走上工作岗位或到科技园自主创业。
(2)在推进学生自主创业方面,浙大科技园专门开辟5000平方米场地,2008年12月6日与西湖区政府共建“杭州市大学生创业园(西湖-浙大科技园)”,为学生创业者提供工商代办、融资担保、投资融资、项目申报等各种服务。西湖区政府提供房租优惠、创业资金以及免费人事代理等支持。2007年浙大科技园成为国家首批创新基金大学生创业项目服务机构,组织申报了8个大学生创业项目,获得立项7个,每个项目获得政府无偿资助40-80万元,立项数列全国第一。2008年浙大科技园又申报大学生创业项目8个,立项8个,立项率100%,立项率居全国第一,获得国家创新基金无偿资助280万元。该园区目前已有71家大学生创业企业入驻,大部分企业发展势头良好。
6、“一园多点”,建立分园,加快高新技术产业辐射
浙大科技园根据“一园多点”的战略构想,采取开放的建设原则, 在确保杭州核心区建设高水平的同时,在有条件的地方建设科技园分园,将浙江大学的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向外围辐射,推动地方科技进步及高新技术产业化,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力量。目前,浙大科技园分别在宁波、长兴和江西南昌建立了分园,并取得了显著进展。分园已有新创办企业85家,注册资本8亿元,建成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场地5万多平方米,转化浙江大学科技成果30多项,为浙江大学技术转移和高新技术产业向外辐射创造了良好平台。对促进地方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也做出了积极贡献。
Ⅲ 浙大网新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浙大网新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是上市公司浙大网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0797)的核心子公司,核心业务是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通信解决方案及相关信息系统集成服务,公司成立于1999年,经过20多年的创业发展,业已成为行业内的领先提供商和数据运营服务商,公司注册资金2.07亿元,总资产逾10亿元。
公司是领域内综合业务资质等级最高且种类最齐全的公司之一,是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先驱和中坚力量,公司以“创新成就未来”为企业理念,率先在国内提出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通信理念,配合公司深入透彻的行业理解力和丰富扎实的业务经验,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为各领域客户提供前瞻性、独特性、适宜性的综合解决方案。以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通信为三要素基本点,通过集成各类控制系统、大数据系统,最终整合为一套完整架构的公共运营基础平台,打造“3+2+1”的综合模式。在所涉足的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通信、智能建筑、智慧旅游、智慧管廊等行业始终处于领先地位。业务遍布国内各个省(市)及海外,服务客户逾2000家。
法定代表人:沈越
成立时间:1999-11-10
注册资本:207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330000400000789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资)
公司地址:杭州市天目山路226号4楼
Ⅳ 请问离浙大玉泉校区最近的公共自行车服务点在哪里
古荡公交站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点
地址: 西湖区的古荡站后面公园河边
西湖体育馆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点
地址: 西湖区的黄龙B站出口处行人道右侧
Ⅳ 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园区做法
1、紧紧依托浙江大学,利用浙江大学的科技和人才优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企业孵化
大学科技园有别于其他类型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其根本在于依托大学。浙大科技园紧紧依托浙江大学,充分利用浙江大学的科技和人才等资源优势,同浙江省丰富的民营资本优势相结合,创办了一大批科技孵化企业,转化浙江大学的科技成果。
浙江大学为加快浙江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于2000年底制订出台了《关于浙江大学教职工和学生在大学科技园创办科技孵化企业的若干规定》、《关于学科性公司的改制意见》、《关于浙江大学研究生停学创业的意见》等政策,鼓励学校教师和科技人员及大学生(主要指研究生)到大学科技园创办科技型孵化企业。同时学校还把科研基地和实验室及其他资源对科技园全面开放。这些政策和措施的出台,调动了浙江大学教职工和学生到大学科技园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
七年多来,浙大科技园积极为学校科技成果与民间资本嫁接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已新创办科技孵化企业300多家,转化学校科技成果300多项。浙江大学的相关教师、科技人员和学生在科技园专、兼职创新创业人员1000余人,为科技孵化企业科技研发、转化和产业化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促进了孵化企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已有50多家高新技术孵化企业毕业出园,一批高技术成果通过大学科技园这个平台向周边地区辐射,浙大三色、宇恒科技、图灵信息、辰光科技、国芯科技、科特光电、易纺数码纺织等一批优秀高技术企业成长壮大后不断走向社会,为区域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
2、积极引入民间资本,创建企业孵化的一流硬件平台和投融资服务平台
良好的园区硬件条件是成果转化和企业孵化的物理基础,一流的大学科技园必须要有一流的硬件条件。浙大科技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取市场化运作思路,在努力发挥高校自身能力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并利用民间资本,通过委托代建的方式创建高新技术企业孵化硬件平台。经过三年多紧张建设,浙大科技园位于老和山启动区块的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的6.8万平方米创业、孵化楼群已经投入使用。目前浙大科技园已拥有7.2万平方米孵化场地,配套设施和服务齐全,已经成为浙江省、杭州市孵化器建设的一个亮点。
浙江大学科技园
同时,浙大科技园非常注重风险投融资服务平台的建设,通过积极引入民间资本,建立风险投资联动体系,逐步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首先,浙大科技园成立“风险投资联盟”和“产业投资联盟”。浙大科技园已经与英国君信投资公司、天堂硅谷创投、杭州市高科技投资公司、浙大网新创投、浙江大学创投等多家海内外投资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并与华立科技、大唐电信、永利控股等多家上市公司和大企业集团建立产业投资联盟,投入到入园企业之中,为入园企业引入风险投资和产业投资。并且,浙大科技园积极促进浙大的科技成果与浙江省的民间资本对接,创办科技企业。目前,民间资本与浙大科技成果结合在科技园注入资金达到十几亿元,占到入园企业注册资金的60%以上。其次,科技园还通过引进民间资本以及自筹资金组建了浙江大学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和浙江大学科技园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分别为5000万元和1亿元。同时,浙大科技园还充分利用浙江省政府和杭州市政府引导设立的用于高技术产业化的风险投资资金来增强科技园的风险投融资能力。浙大的一批高技术成果已经成为他们在科技园孵化的重点投资对象。
3、在政府支持下,整合多方资源,强化服务能力,建立创业创新综合服务体系,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孵化
浙大科技园十分注重科技创业创新服务体系的建设,科技园各职能部门以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为工作核心,强化为入园机构和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包括高技术人力资源的引入和人事代理咨询服务、工商注册及税务登记咨询服务、投融资咨询服务、科技成果转移及产业化咨询服务、各类科技计划申报及高技术项目和企业认定的咨询服务和落实税收政策等方面的一系列服务。同时引进和新建了20余家中介服务机构,在法律、财税、工商、投融资、专利申请、技术交易等方面为创业者提供良好的中介服务。杭州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政府职能延伸到大学科技园,一批工商管理、财税等政府机构对入园企业实施一条龙便捷服务。目前科技园已初步形成了由政府、科技园管委会和中介服务机构等三方面组成的综合创业创新服务体系。
另外,浙大科技园在浙江省科技厅、杭州市科技局等支持和企业参与下,陆续进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目前已建成“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光与电技术开放实验室”和“浙江大学科技园生物医药技术测试中心”两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为信息技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和生命科学与现代农业等技术领域的孵化企业技术研发和分析测试提供服务,取得良好效果。
4、发挥浙江大学科研优势,促进学科与科技园企业互动,推进入园企业自主创新
浙大科技园孵化器在寻求技术成果与社会资本嫁接的同时,积极推进与浙江大学优势学科的互动。通过大学科技园孵化企业的应用研究、产业化开发与学科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互相补充,从而推进双方的共同发展。
在此方面,浙大科技园作了一些有益探索。浙江大学的一些优势学科,如工业自动化、电力电子、光学仪器、电液比例控制、水煤浆燃烧、信息网络、核农业等,其所属的一批省部级重点研发机构在大学科技园参股创办了20多家以科技开发和成果转化为主的高技术企业。目前,入园企业正在开发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500余项,申请国家专利300多项,已被批准专利近200项。承担国家和地方各类科技计划项目60多项,总经费4000多万元(其中数字电视核心芯片、数字背投电视光学引擎二个项目取得了国家发改委2000万元的高技术产业化专项资金支持)。计算机软件和网络、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及新材料和新能源等一批高技术产业化项目正在实施,有的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浙大科技园正在成为区域创新的源头。
5、积极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创业服务,推进大学生自主创业
浙大科技园根据科技部、教育部文件要求,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并为学生实习和创业提供支持,取得可喜成绩。
(1)在创业教育方面,浙大科技园与学校研究生院共同创办“浙江大学未来企业家俱乐部”和“浙江大学研究生创业素质拓展班”,吸引学校优秀研究生加盟,邀请科技园内外的创业者、专家和企业家对其进行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知识产权等各种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供实习、实践机会,目前已有300多人陆续走上工作岗位或到科技园自主创业。
(2)在推进学生自主创业方面,浙大科技园专门开辟5000平方米场地,2008年12月6日与西湖区政府共建“杭州市大学生创业园(西湖-浙大科技园)”,为学生创业者提供工商代办、融资担保、投资融资、项目申报等各种服务。西湖区政府提供房租优惠、创业资金以及免费人事代理等支持。2007年浙大科技园成为国家首批创新基金大学生创业项目服务机构,组织申报了8个大学生创业项目,获得立项7个,每个项目获得政府无偿资助40-80万元,立项数列全国第一。2008年浙大科技园又申报大学生创业项目8个,立项8个,立项率100%,立项率居全国第一,获得国家创新基金无偿资助280万元。该园区目前已有71家大学生创业企业入驻,大部分企业发展势头良好。
6、“一园多点”,建立分园,加快高新技术产业辐射
浙大科技园根据“一园多点”的战略构想,采取开放的建设原则, 在确保杭州核心区建设高水平的同时,在有条件的地方建设科技园分园,将浙江大学的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向外围辐射,推动地方科技进步及高新技术产业化,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力量。目前,浙大科技园分别在宁波、长兴和江西南昌建立了分园,并取得了显著进展。分园已有新创办企业85家,注册资本8亿元,建成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场地5万多平方米,转化浙江大学科技成果30多项,为浙江大学技术转移和高新技术产业向外辐射创造了良好平台。对促进地方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也做出了积极贡献。
Ⅵ 浙江传媒学院和浙江大学有什么区别
浙江传媒学院是主打和传媒有关的专业,浙大是综合性大学,各类专业都很不错。
浙江传媒学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院校。学校的前身是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由浙江广播电视学校(创建于1978年)和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创建于1984年)于2000年合并组建而成。2004年,学校正式更名为浙江传媒学院。
截至2018年10月,学校下沙、桐乡两校区总占地1305亩。下设13个二级学院、41个本科专业;有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教职员工1200多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近14000人,研究生近140人。
浙江大学(Zhejiang University),简称“浙大”,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入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
为九校联盟(C9)、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世界大学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成员,为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新式高等学校之一,是一所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曾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称誉为“东方剑桥”。浙江大学的前身求是书院创立于1897年,1928年定名国立浙江大学。
1937年浙江大学举校西迁,在贵州遵义、湄潭等地办学,1946年秋回迁杭州。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浙江大学部分系科转入中国科学院和其他高校,主体部分在杭州重组为若干所院校,后分别发展为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和浙江医科大学。
1998年,同根同源的四校实现合并,组建了新的浙江大学。在120年的办学历程中,浙江大学始终秉承“求是创新”为校训的优良传统,以天下为己任、以真理为依归,逐步形成了“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浙大人共同价值观和“海纳江河、启真厚德、开物前民、树我邦国”的浙大精神。
Ⅶ 浙江大学各个校区的专业是怎么分配的
浙江大学各个校区的专业分配:
紫金港校区:大一大二的学生及部分研究生,社科的高年级学生
之江校区:法学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法学专业的研究生
玉泉校区:工科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
华家池校区:医学院高年级学生
西溪校区:教育学、心理学的高年级学生
海宁校区:国际学院
舟山校区:海洋专业的高年级学生
浙江大学专业推荐
1、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019年9月数据统计,浙江大学计算机学科ESI学科排名世界前1‰,位列全球第22位。USNEWS计算机学科排名全球第十,国内第三。
本专业主要培养学生具备系统软件、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系统结构及应用等领域的研发能力。目前浙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大都签约于世界顶级企业、国防军工单位、国家重点机关和著名民营企业单位,就业形势良好。
2、浙江大学-软件工程
IT行业是目前就业率、薪资最高的少数行业之一,而软件工程正是其中炙手可热的专业,市场需求大。该专业主要培养能够从事软件开发、测试、维护和软件项目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在软件工程学科全国评估中,浙江大学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并列全国第一。目前浙江大学的软件学院在杭州和宁波两地办学,杭州以培养本科生为主,宁波以培养研究生为主。
3、浙江大学-光学工程
浙江大学光学工程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也是浙江大学最具影响的优势学科之一。光学工程是一门历史悠久而又年轻的学科。
它的发展表征着人类文明的进程。它的理论基础——光学,作为物理学的主干学科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道路,铸造了几何光学、波动光学、量子光学及非线性光学,揭示了光的产生和传播的规律和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关系。
1952年浙江大学设置了国内第一个光学仪器专业,并曾为我国“两弹”研制做出过重要贡献。学校目前建有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光学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2个国家级研究基地。
Ⅷ 浙江大学的详细地址是在哪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杭州市西湖区余杭塘路866号 ,玉泉校区:杭州市西湖区浙大路38号 ,西溪校区:杭州市西湖区天目山路148号 ,华家池校区:杭州市江干区凯旋路268号 ,之江校区:杭州市西湖区之江路51号 ,舟山校区:舟山市定海区浙大路1号 ,海宁校区:海宁市海州东路718号。
(8)浙大公共技术平台服务时间扩展阅读:
浙江大学(Zhejiang University),简称“浙大”,坐落于“人间天堂”杭州。前身是1897年创建的求是书院,是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新式高等学校之一。
1928年定名为浙江大学。国民党执政时期,浙江大学在竺可桢老校长的带领下,崛起为中华民国最高学府之一,被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誉为“东方剑桥”,迎来了浙大百年校史中最辉煌的时期。
竺可桢老校长因其历史贡献,成为了浙大校史中最伟大的人,并为浙大确立了“求是”校训和文言文《浙江大学校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