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朱元璋在位是三个月还是三十一年
三十一年
明太祖(1328-1398),
朱元璋,(1328~1398)明代皇帝。即明太祖。幼名重八,又名兴宗,字国端。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人。出身贫寒,少年时在皇觉寺为僧。元末,参加红巾军郭子兴部下反元,旋称吴国公,后称吴王,灭陈友谅、张士诚,出兵北伐,克燕京,历15年而成帝业。年号洪武。在文化上,提倡孔教,尊孔子为圣人。论孔学是“治国之良观”。万重藏书的收集,战争期间,令部下访求图书,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移师北伐,命征虏大将军徐达往北京接受元朝皇室藏书,运至南京。洪武元年(1368年)下诏征求民间藏书,建“大本堂”为藏书处所。洪武十年(1378年),又命“有司访求今年书籍,藏之内府,以资观览”。并“每于宫中无事,辄取孔子之言观之”,以此达到“治国以教化为先”的统治目的。卒谥高皇帝,庙号太祖。
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本名重八,又名兴宗,字国瑞。17岁时,因父、母、兄皆死于瘟疫而孤,不得已入皇觉寺为僧。不久以行童游食于淮西一带。 祖籍为江苏沛县,祖、父后定居濠州(今安徽凤阳)。
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红巾军农民起义爆发。次年朱元璋于至正十二年闰三月初一日,投郭子兴部下,子兴见元璋状貌奇伟,异于常人,遂留置为亲信兵,屡次率兵出征,有攻必克。子兴大喜,署为镇抚,复将养女马氏给与元璋为妻,后为高皇后。至正十五年三月,郭子兴病逝,其子郭天叙代领其众,时韩林儿出诏封天叙为都元帅,张天佑为右副元帅,朱元璋为左副元帅。朱元璋慨然曰:「大丈夫宁能受制于人耶!」遂不受。但念林儿势盛力强,可利用以成帝业,乃用其年号以令军中。九月,郭天叙、张天佑二人皆战死,于是郭子兴部将尽归太祖。朱元璋率军断缆渡江,取采石(今安徽马鞍山西南)、下太平(今安徽当涂),并于次年攻占集庆(今江苏南京),改名应天。此后,朱元璋以应天为根据地,相继攻取常州、江阴、常熟、徽州(今安徽歙县)、扬州等地;并接受徽州老儒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在应天屯田,兴修水利,恢复农业生产。
朱元璋消灭东南的孤立元军后,即开始与元末各割据势力展开较量。至正二十三年(一三六三年)二月,张士诚遣将吕珍围安丰,杀刘福通。韩林儿派人告急于朱元璋,刘基(伯温)谏朱元璋不可往援。太祖曰:「小明王被围甚急,我向奉他龙凤年号,不忍袖手旁观,因此不得不往救。」遂率徐达、常遇春往援,击走吕珍,迎林儿归滁州。此时小明王已成为太祖的傀儡,但朱元璋仍奉他龙凤年号,以借题发挥。二十三年他与陈友谅决战于鄱阳湖,友谅败死。
至正二十四年(一三六四年)正月,朱元璋自立称为吴王,建百司官属,所用封拜除授及有司文牒,称云皇帝(小明王)圣旨,吴王(太祖朱元璋)令旨。二十七年俘张士诚。至正二十六年(一三六六年)十二月,刘基密禀太祖命廖永忠,以迎林儿南来为名,行至瓜步覆林儿舟,沉于水,遂遭溺毙。
韩林儿既死,朱元璋乃成为最高领袖。于是朱元璋改明年为吴元年(1367)。此后,他在南征浙东方国珍、福建陈友定的同时,派出大军北伐中原,发布告北方官民的文告。文告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纲领,对北方人民反抗民族压迫颇具号召力。在南征北伐的顺利进军中,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一三六八年)正月初四日,朱元璋即皇帝位,国号「明」,建元「洪武」,是为明太祖。朱元璋建国号曰:「大明」。七月,徐达率领的北伐军逼近大都,元顺帝携后妃、太子仓皇出逃上都,统治中国98年的元代灭亡。此后,统一战役仍在继续,同年,汤和率领的南征军灭方国珍、陈友定,福建、两广尽入版图。洪武四年(1371),四川平定。十四年平云南。至二十年,山西、陕西以及东北平定,全国统一。
朱元璋削平群雄,统一南北的同时,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着手稳固新建王朝的统治,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和制度,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和发展。在中央废中书省和丞相,政归六部,六部尚书直接听命于皇帝。改御史台为都察院,与大理寺、刑部合称三法司。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立承宣布政使司,又设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合称都、布、按三司,各自直属中央。又创立了卫所制。为削弱将领的军权,于洪武十三年设五军都督府。朱元璋实行安养生息的经济政策,采取奖励垦荒,实行民屯、军屯、商屯等屯田制度,兴修水利,在全国推广桑、麻、棉等经济作物的种植等一系列有利于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成功地使明社会经济较快地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他还下令清丈土地,编制赋役黄册、鱼鳞图册,建立里甲及粮长制,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他的限制和打击旧豪族地主、规定工匠轮班制、放松对手工业者的人身控制等政策,对恢复和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也起了促进作用。为充实官僚机构,朱元璋采取荐举、学校、科举三途并用的办法选取官吏。他鉴于元代官吏贪污腐败以至亡国的教训,决意整顿吏治。甚至以剥皮囊草来惩办贪官污吏,办法之严酷为历史上所罕见。他的厉行整顿虽有一定效果,但因其性格猜忌多疑,也滥杀了不少无辜。为强化皇权,解决统治阶极内部矛盾,朱元璋借胡惟庸案、蓝玉案大肆诛戮功臣;为保证封建统治秩序的稳定,他制订了《明律》和《大诰》,还特别设立锦衣卫特务机构。
明初,朱元璋还实行分封制,将24个儿子和1个从孙分封到全国各地,以巩固统治。由于北元回归大漠后保有相当强的军事力量,对明朝北部形成极大威胁,故朱元璋分布在北方边防线上的塞王兵力尤为雄厚,洪武后期,这些塞王已掌握边防军事指挥权,防止了军权旁落。但他的第四子朱棣(见明成祖)后来却因此夺得他的继承者建文帝的皇位(见靖难之役)。
朱元璋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和制度影响深远,具有一定的进步作用,并奠定了明朝200多年的统治基础。但他将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发展到空前程度,以及由此对社会经济产生的阻碍作用,也反映出中国封建社会转入后期的历史特色。洪武三十一年(1398)闰五月五日病逝,葬南京钟山孝陵。立庙号太祖,初谥高皇帝。永乐初,加谥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嘉靖十七年,增谥为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朱元璋共在位三十一年,死于1398年,时年71岁。
朱元璋创建明朝后勤奋治国三十一年,整肃吏治,严惩贪官,创立卫所,巩固边防,重视农业,对社会的稳定,国家的统一和发展,都起了积极作用。 朱元璋胸怀韬略,深谋远虑,善于驾驭战争,掌握主动权。在群雄对峙中,巧择战机,各个击破。每战持重用兵,力避两面受敌,并适时集中兵力歼灭敌人。注重招贤纳士,广采众议,严格治军,完善军制,练兵育将,强调将领要识、谋、仁、勇兼备。主张寓兵于农,且耕且战,保持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其军事思想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他大兴冤狱,诛杀功臣,设立锦衣卫,对官民实行残暴的专制统治,废除丞相制,抑制贤能的辅佐,使权臣和宦官更容易控制政权,导致明末宦官专权,民乱纷起。
朱元璋为了使江山永固,恢复了周代的分封制度,将自己的儿子分封到全国各地,并且统领军队,以北方的九个边塞藩王统兵最多,朱棣即为其一。由于藩王的权力过大,明太祖在世时,曾有言官上书,以晋八王之乱为例,指责太祖分封的隐患。但是明太祖没有表态。至太祖暮年,诸王的兵权日盛,尤以燕王朱棣、宁王朱权为最,皇太孙朱允炆曾经忧虑,一旦祖父架崩,自己如何来制约这些手握重兵的叔叔。明太祖死后只有四年,朱允炆政权就被四叔朱棣推翻,而且朱棣一上台,就消除了藩王的兵权,至明中叶之后,藩王只有虚号,而无实权.
❷ 谁有黄巢的资料
名人姓名:黄巢
出生年代:
名人职称:
名人国家:中国
相关介绍:
黄巢(?~884)
唐末农民战争领袖。曹州冤句(今山东曹县西北)人。以贩私盐为业。唐末,连年凶荒,黄河以南尤其严重。唐僖宗乾符二年(875)初,王仙芝、尚让等在长垣(今河南长垣东北)发动起义,唐末农民战争爆发。五月,黄巢募众数千响应。接着王、黄两军会合,协同作战。三年,蕲州刺史裴偓对王仙芝进行诱降,仙芝动摇,欲受唐官职。黄巢怒而击伤仙芝首。仙芝遂与黄巢分兵作战。乾符五年,王仙芝战死,尚让率余部与黄巢所部会合,推黄巢为黄王,号冲天大将军,建元王霸,署置官属。从此,黄巢成为起义军的最高领导人。黄巢再度北上,沿黄河南岸西进,“欲窥东都(洛阳)”,唐朝急调军队增援东都。黄巢于是引兵南下。在越州(今浙江绍兴),遭到高骈部将的阻击,义军乃转由浙江南进,进入福建,攻克福州(今属福建)。后攻占广州。同年冬,黄巢率军北伐。义军于广明元年(880)十一月占领东都洛阳。进军途中,义军“整众而行,不剽财货”,沿途群众纷纷参加义军,众达百万。入洛阳城后,义军劳问居民,闾里晏然。黄巢在东都并未久留,随即转旗西指,于年底突破潼关(今陕西潼关黄巢起义军曾转战于此东北)天险,最后攻下了京师长安。唐僖宗和宦官田令孜南逃成都。义军入城之日,向群众宣布:“黄王起兵,本为百姓,非如李氏不爱汝曹。汝曹但安居无恐!”十二月十三日(881年1月16日)黄巢即位于含元殿,国号大齐,改元金统。黄巢在长安执行严惩皇族、公卿的政策,唐宗室留长安者几无遗类。大齐政权还没收富豪的财产。
❸ 明太祖是谁
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即明太祖。幼名重八,又名兴宗,字濠国端。杭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人。出身贫寒,少年时在皇觉寺为僧。元末,参加红巾军郭子兴部下反元,旋称吴国公,后称吴王,灭陈友谅、张士诚,出兵北伐,克燕京,历15年而成帝业。年号洪武。在文化上,提倡孔教,尊孔子为圣人。论孔学是“治国之良观”。万重藏书的收集,战争期间,令部下访求图书,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移师北伐,命征虏大将军徐达往北京接受元朝皇室藏书,运至南京。洪武元年(1368年)下诏征求民间藏书,建“大本堂”为藏书处所。洪武十年(1378年),又命“有司访求今年书籍,藏之内府,以资观览”。并“每于宫中无事,辄取孔子之言观之”,以此达到“治国以教化为先”的统治目的。卒谥高皇帝,庙号太祖。
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红巾军农民起义爆发。次年朱元璋于至正十二年闰三月初一日,投郭子兴部下,子兴见元璋状貌奇伟,异于常人,遂留置为亲信兵,屡次率兵出征,有攻必克。子兴大喜,署为镇抚,复将养女马氏给与元璋为妻,后为高皇后。至正十五年三月,郭子兴病逝,其子郭天叙代领其众,时韩林儿出诏封天叙为都元帅,张天佑为右副元帅,朱元璋为左副元帅。朱元璋慨然曰:「大丈夫宁能受制于人耶!」遂不受。但念林儿势盛力强,可利用以成帝业,乃用其年号以令军中。九月,郭天叙、张天佑二人皆战死,于是郭子兴部将尽归太祖。朱元璋率军断缆渡江,取采石(今安徽马鞍山西南)、下太平(今安徽当涂),并于次年攻占集庆(今江苏南京),改名应天。此后,朱元璋以应天为根据地,相继攻取常州、江阴、常熟、徽州(今安徽歙县)、扬州等地;并接受徽州老儒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在应天屯田,兴修水利,恢复农业生产。
朱元璋消灭东南的孤立元军后,即开始与元末各割据势力展开较量。至正二十三年(一三六三年)二月,张士诚遣将吕珍围安丰,杀刘福通。韩林儿派人告急于朱元璋,刘基(伯温)谏朱元璋不可往援。太祖曰:「小明王被围甚急,我向奉他龙凤年号,不忍袖手旁观,因此不得不往救。」遂率徐达、常遇春往援,击走吕珍,迎林儿归滁州。此时小明王已成为太祖的傀儡,但朱元璋仍奉他龙凤年号,以借题发挥。二十三年他与陈友谅决战于鄱阳湖,友谅败死。
至正二十四年(一三六四年)正月,朱元璋自立称为吴王,建百司官属,所用封拜除授及有司文牒,称云皇帝(小明王)圣旨,吴王(太祖朱元璋)令旨。二十七年俘张士诚。至正二十六年(一三六六年)十二月,刘基密禀太祖命廖永忠,以迎林儿南来为名,行至瓜步覆林儿舟,沉于水,遂遭溺毙。
韩林儿既死,朱元璋乃成为最高领袖。于是朱元璋改明年为吴元年(1367)。此后,他在南征浙东方国珍、福建陈友定的同时,派出大军北伐中原,发布告北方官民的文告。文告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纲领,对北方人民反抗民族压迫颇具号召力。在南征北伐的顺利进军中,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一三六八年)正月初四日,朱元璋即皇帝位,国号「明」,建元「洪武」,是为明太祖。朱元璋建国号曰:「大明」。七月,徐达率领的北伐军逼近大都,元顺帝携后妃、太子仓皇出逃上都,统治中国98年的元代灭亡。此后,统一战役仍在继续,同年,汤和率领的南征军灭方国珍、陈友定,福建、两广尽入版图。洪武四年(1371),四川平定。十四年平云南。至二十年,山西、陕西以及东北平定,全国统一。
朱元璋削平群雄,统一南北的同时,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着手稳固新建王朝的统治,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和制度,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和发展。在中央废中书省和丞相,政归六部,六部尚书直接听命于皇帝。改御史台为都察院,与大理寺、刑部合称三法司。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立承宣布政使司,又设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合称都、布、按三司,各自直属中央。又创立了卫所制。为削弱将领的军权,于洪武十三年设五军都督府。朱元璋实行安养生息的经济政策,采取奖励垦荒,实行民屯、军屯、商屯等屯田制度,兴修水利,在全国推广桑、麻、棉等经济作物的种植等一系列有利于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成功地使明社会经济较快地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他还下令清丈土地,编制赋役黄册、鱼鳞图册,建立里甲及粮长制,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他的限制和打击旧豪族地主、规定工匠轮班制、放松对手工业者的人身控制等政策,对恢复和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也起了促进作用。为充实官僚机构,朱元璋采取荐举、学校、科举三途并用的办法选取官吏。他鉴于元代官吏贪污腐败以至亡国的教训,决意整顿吏治。甚至以剥皮囊草来惩办贪官污吏,办法之严酷为历史上所罕见。他的厉行整顿虽有一定效果,但因其性格猜忌多疑,也滥杀了不少无辜。为强化皇权,解决统治阶极内部矛盾,朱元璋借胡惟庸案、蓝玉案大肆诛戮功臣;为保证封建统治秩序的稳定,他制订了《明律》和《大诰》,还特别设立锦衣卫特务机构。
明初,朱元璋还实行分封制,将24个儿子和1个从孙分封到全国各地,以巩固统治。由于北元回归大漠后保有相当强的军事力量,对明朝北部形成极大威胁,故朱元璋分布在北方边防线上的塞王兵力尤为雄厚,洪武后期,这些塞王已掌握边防军事指挥权,防止了军权旁落。但他的第四子朱棣(见明成祖)后来却因此夺得他的继承者建文帝的皇位(见靖难之役)。
朱元璋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和制度影响深远,具有一定的进步作用,并奠定了明朝200多年的统治基础。但他将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发展到空前程度,以及由此对社会经济产生的阻碍作用,也反映出中国封建社会转入后期的历史特色。洪武三十一年(1398)闰五月五日病逝,葬南京钟山明孝陵。明孝陵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立庙号太祖,初谥高皇帝。永乐初,加谥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嘉靖十七年,增谥为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朱元璋共在位三十一年,死于1398年,时年71岁。
朱元璋创建明朝后勤奋治国三十一年,整肃吏治,严惩贪官,创立卫所,巩固边防,重视农业,对社会的稳定,国家的统一和发展,都起了积极作用。朱元璋胸怀韬略,深谋远虑,善于驾驭战争,掌握主动权。在群雄对峙中,巧择战机,各个击破。每战持重用兵,力避两面受敌,并适时集中兵力歼灭敌人。注重招贤纳士,广采众议,严格治军,完善军制,练兵育将,强调将领要识、谋、仁、勇兼备。主张寓兵于农,且耕且战,保持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其军事思想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他兴冤狱,杀功臣,设立锦衣卫,对官民实行专制统治,废除丞相制,抑制贤能的辅佐,使权臣和宦官更容易控制政权。
朱元璋为了使江山永固,恢复了周代的分封制度,将自己的儿子分封到全国各地,并且统领军队,以北方的九个边塞藩王统兵最多,朱棣即为其一。由于藩王的权力过大,明太祖在世时,曾有言官上书,以晋八王之乱为例,指责太祖分封的隐患。但是明太祖没有表态。至太祖暮年,诸王的兵权日盛,尤以燕王朱棣、宁王朱权为最,皇太孙朱允炆曾经忧虑,一旦祖父驾崩,自己如何来制约这些手握重兵的叔叔。明太祖死后只有四年,朱允炆政权就被四叔朱棣推翻,而且朱棣一上台,就消除了藩王的兵权,至明中叶之后,藩王只有虚号,而无实权。
❹ 朱元璋的简介
中文名: 朱元璋
别名: 朱重八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
出生日期: 1328年
逝世日期: 1398年
职业: 皇帝
信仰: 佛教
主要成就: 明王朝开国皇帝
在位时间: 1368年—1398年
年号: 洪武
庙号: 太祖
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原名朱重八,后取名兴宗。汉族,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暴政,龙凤七年(1361年)受封吴国公,十年自称吴王。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在基本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和扫平元的残余势力后,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朱元璋统治时期被称为“洪武之治”。葬于明孝陵。
朱元璋身上集合了秦始皇的英明与残暴,汉高祖的用人智慧,唐太宗的民本思想,宋太祖的专制集权,这些皇帝有的他身上都有,并且超出前人,他是集合了很多皇帝特点的人。
朱元璋成功秘诀:
1.网罗天下名士。如:刘基、章溢、叶琛、宋濂、冯国用、冯胜、徐达、常遇春、李善长等。
2.恪守“九字方针”。“九字方针”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一方针是开国功臣李善长提出的。
3.打造“铁军”,重用同乡。
4.打好关键战役。如灭了在武昌称汉王的陈友谅的鄱阳湖之战。
5.重视农业,兴修水利。
❺ 历史名人的故事
唐太宗李世民称得上是一代圣德之君,是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杰出帝王,尤以兼听纳谏著称。然而,当大臣们谏诤言词激烈,有切肤之痛时,太宗有时也控制不住自己,也想文过饰非、充耳不闻。但太宗毕竟有过人的雅量和气度,以国家社稷为重,闻过则改。
唐朝的王珪,字叔玠,清心寡欲、品行端正、刚直不阿。世子李建成被立为东宫太子后,他出任太子中舍人。玄武门之变后,王珪受牵连,被流放到隽州。
贞观元年,唐太宗即位。他知道王珪很有才干,就不计前嫌,召回王珪,拜为谏议大夫。一次,太宗临朝,对侍臣们说道:“正直的君主任用奸邪的臣子,是无法使天下大治的;正直的臣子侍奉奸邪的君主,同样无法使天下大治。只有君臣相遇,如同鱼水一般和谐,海内才能安定,天下才能大治。我虽不敏,还望诸公多加匡正,以便凭借诸公的佳谋良策,使天下升平。”
王珪随即应道:“臣听说,木材按照绳墨割据才会正直,君主采纳臣下谏言才会圣明。所以,古代的圣主身旁必有七位诤臣,他们言而不从,则继续以死相谏。陛下开明圣哲,为臣身处广开言路之朝,当然愿意竭诚尽忠。”太宗听了受益匪浅,就规定三品以上的显官入朝时必须有谏官在侧。太宗也确实是从谏如流,王珪更是有过必规,见缺必劝。
然而,并不是每次劝谏听起来都那么入耳。一次,太常少卿祖孝孙因为教授宫人声乐不合太宗的心意,太宗大发脾气,狠狠的责怪了祖孝孙一顿。王珪、温彦博认为责任不在祖孝孙,便劝谏太宗道:“祖孝孙精通音律,教授时也并非不尽心。只怕陛下询问的那个人欺骗了陛下。况且祖孝孙是位雅士,陛下忽略了这一点,让他教授女乐,而且还怪罪他,臣等担心天下人都会为此感到惊怕。”太宗一听,火上心头,呵斥道:“你们都是我的心腹,本当进忠献直,怎么竟附下罔上,替祖孝孙说起话来!”
温彦博赶忙拜伏谢罪,而王珪偏偏不拜,说道:“臣从前侍奉东宫太子,罪已当死,陛下宽恕了为臣,并让为臣处在显要职位,要求臣尽忠职守。今天臣所进言不是为了自身,不料陛下陡起疑心,讥诮为臣,这是陛下对不起臣,不是臣对不起陛下。”太宗听了,说不出话来。
第二天,太宗对房玄龄说道:“自古以来,帝王是很难做到采纳谏言的。周武王尚且不用伯夷、叔齐之言。宣王是位贤主,可术伯居然以无罪被杀。我一直希望师法从前的圣主,只恨自己不能达到古人的水平。昨天,我责备了王珪和温彦博,对此我颇感后悔。希望你们不要因此而不进直言啊!”
唐太宗酷好打猎,称帝后仍然兴趣不减,经常兴师动众、出城围猎,不少大臣委言相劝,太宗认为这是练习骑射,有利于国,不听劝谏。
有一天,太宗又准备去打猎,正要上马时,猛然间,主薄孙伏伽跑过来,一把抓住马缰,强行制止太宗出城。他严肃、庄重的告诫太宗说:“天子居则戒备森严、行则仪卫扈从,并非为了讲排场,而是为了国家的利益、朝廷的尊严。走马射猎、放鹰驱犬,那是年少纨裤子弟取乐之事。陛下为秦王时,偶而打猎,无关大局。但贵为天子,怎能经常这样做呢?‘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陛下忘记老子这一警言,热衷打猎,既不利于国家,又不是值得后世效法的好榜样,臣以为陛下不当如此!”
太宗不听孙伏伽的劝阻。一边迫不及待的翻身上马,一边向孙伏伽解释说:“如今天下虽然太平,但也不能放松武备。我外出围猎,练武强身,又有什么不好呢?我轻车简从,不惊动百姓,又有哪点不恰当呢?你不要再多说话!”
孙伏伽抓住马缰不放,厉声说道:“今日陛下不听微臣劝阻,定要出宫,就让马从我身上踏过去就行了。我纵然被踏成肉泥,也不会放掉缰绳,否则,陛下休想出宫!”唐太宗一再命他松手,左右侍从也来劝他,孙伏伽一概不理,死死抓住马缰不放,激昂的对太宗说:“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不愿看到陛下做天子不应当做的事情。”
太宗见孙伏伽这样固执,怒火中烧,大声喝道:“我贵为天子,万乘之主,难道这点自由还没有了吗?还须看你的脸色行事!”于是立即命武士将孙伏伽推出午门斩首示众。几个武士应声而至,抓着孙伏伽的衣领,扭着他的双手就往外拖。孙伏伽面临杀身之祸毫无惧色,大声说道:“我宁肯直言进谏而死,与被夏桀杀害的关龙逢同游地下,也胜过苟活,看陛下犯过而不改。”
太宗见孙伏伽如此倔强,不顾性命,也为他大无畏的精神和一片忠心所感动,便从马上滚鞍而下,笑着对孙伏伽说:“我不过试一试你的胆量罢了,你能冒死直谏,忠心贯日,我还能去打猎吗?”马上命令解散围猎队伍,同时表彰孙伏伽,并将他提拔为五品谏议大夫。
武则天的故事
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
❻ 朱元璋是谁
大明太祖(洪武) 朱元璋
公元1368年登基
公元1398年去位
出生:公元1328年--去世:公元1398年(在位年)
太祖朱元璋,安徽凤阳人,年号“洪武”.公元1368年8月,由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在大将徐达、常遇春等人的指挥下一举攻陷元大都--北京,宣告了元朝的灭亡。同年,朱元璋在建康(今南京)称帝,改元洪武,建立了明王朝,朱元璋是为明太祖。他死于1398年,时年71岁。
朱元璋(1328~1398)中国明代开国皇帝。明太祖。祖籍为江苏沛县,祖、父后定居濠州(今安徽凤阳)。朱元璋幼名重八,参加农民起义军后改名元璋,字国瑞。朱元璋幼时曾为地主放牛。17岁时 ,因父 、母 、兄皆死于瘟疫而孤 ,不得已入皇觉寺为僧。不久以行童游食于淮西一带。
元顺帝至正十一年( 1351 ) ,红巾军 农 民 起义爆发。次年朱元璋投奔起义军郭子兴部。他以智勇过人,得为子兴心腹 ,并娶其养女马氏为妻 。后继 郭 子兴而成为义军首领,在家乡一带逐步扩充队伍 , 随后克滁州 、援六合 、下和州,势力渐增。至正十五年,他依托小明王韩林儿。不久,朱元璋率军断缆渡江 ,取采石( 今安徽马鞍山西南 ) 、下太平(今安徽当涂),并于次年攻占集庆(今江苏南京),改名应天 。此后 ,朱元璋以应天为根据地 ,相继攻取常州 、江阴、常熟、徽州(今安徽歙县)、扬州等地;并接受徽州老儒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在应天屯田,兴修水利,恢复农业生产。
朱元璋消灭东南的孤立元军后,即开始与元末各割据势力展开较量。二十三年他与陈友谅决战于鄱阳湖,友谅败死。二十四年,自立为吴王,建置百官。二十七年俘张士诚。二十六年底,他又遣使迎小明王于滁州,中路沉之于江,农民起义军政权灭亡。于是朱元璋改明年为吴元年(1367)。此后,他在南征浙东方国珍、福建陈友定的同时,派出大军北伐中原,发布告北方官民的文告。文告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纲领,对北方人民反抗民族压迫颇具号召力。在南征北伐的顺利进军中,朱元璋于吴二年正月在应天称帝,国号大明,建元洪武。七月,徐达率领的北伐军逼近大都,元顺帝携后妃、太子仓皇出逃上都,统治中国98年的元代灭亡。此后,统一战役仍在继续,同年,汤和率领的南征军灭方国珍、陈友定,福建、两广尽入版图 。洪武四年(1371),四川平定。十四年平云南。至二十年 ,山西、陕西以及东北平定,全国统一。
朱元璋削平群雄,统一南北的同时,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着手稳固新建王朝的统治,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和制度 ,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和发展。在中央废中书省和丞相,政归六部,六部尚书直接听命于皇帝。改御史台为都察院,与大理寺、刑部合称三法司。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立承宣布政使司,又设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合称都、布、按三司,各自直属中央。又创立了卫所制。为削弱将领的军权,于洪武十三年设五军都督府。朱元璋实行安养生息的经济政策,采取奖励垦荒,实行民屯、军屯、商屯等屯田制度,兴修水利,在全国推广桑、麻、棉等经济作物的种植等一系列有利于恢复和发展商业生产的措施,成功地使明社会经济较快地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他还下令清丈土地,编制赋役黄册、鱼鳞图册,建立里甲及粮长制,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他的限制和打击旧豪族地主、规定工匠轮班制、放松对手工业者的人身控制等政策,对恢复和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也起了促进作用。为充实官僚机构,朱元璋采取荐举 、学校、科举三途并用的办法选取官吏。他鉴于元代官吏贪污腐败以至亡国的教训,决意整顿吏治。甚至以剥皮囊草来惩办贪官污吏,办法之严酷为历史上所罕见。他的厉行整顿虽有一定效果,但因其性格猜忌多疑,也滥杀了不少无辜。为强化皇权,解决统治阶极内部矛盾,朱元璋借胡惟庸案、蓝玉案大肆诛戮功臣;为保证封建统治秩序的稳定,他制订了《明律》和《大诰》,还特别设立锦衣卫特务机构。
明初,朱元璋还实行分封制 ,将24个儿子和1个从孙分封到全国各地,以巩固统治。由于北元回归大漠后保有相当强的军事力量,对明朝北部形成极大威胁,故朱元璋分布在北方边防线上的塞王兵力尤为雄厚,洪武后期,这些塞王已掌握边防军事指挥权,防止了军权旁落。但他的第四子朱棣(明成祖)后来却因此夺得他的继承者建文帝的皇位(见靖难之役)。
朱元璋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和制度影响深远,具有一定的进步作用 ,并奠定了明朝200多年的统治基础。但他将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发展到空前程度,以及由此对社会经济产生的阻碍作用,也反映出中国封建社会转入后期的历史特色。洪武三十一年(1398)闰五月卒,葬南京孝陵。
❼ 马鞍山市含山县被逮公务员名单看看贪官名单
10.沈帮付
含山县环峰镇副镇长
涉嫌受贿
11.孙厚运
含山县交通局副局长回
受贿23.5万元
12.吴永生答
含山县招商局局长
受贿
13.王立
含山县中医院副院长
涉嫌受贿
14.金文超
含山县中医院院长
涉嫌受贿
15.翟光平
含山县住建局副局长、交通运输局原局长
受贿10.4万元
我也是含山人,希望帮到你,这是十八大后落马的
❽ 朱元璋的家庭背景
朱元璋在家排行老八
叫重八做了七年和尚后到了郭子兴帐下后改名叫朱元璋后与马娘娘结发为妻,借助了妈娘娘的势力因为妈娘娘是郭子兴的义女
❾ 朱元璋是什么样的人
明太祖朱元璋
太祖朱元璋,字国瑞,生于1328年,父母早逝,家境贫寒,年轻时曾回入寺为僧。1352年率答众投红巾军,参加元末的农民起义,攻下南京后运用“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战略方针。壮大军力,前后击破陈友谅,张士诚部,1368年建立明朝,定都南京,建元“洪武”。
朱元璋称帝后半年,北伐军攻克大都,元亡。统一全国后,朱元璋采取加强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措施。改革中央的地方的行政机构。废除丞相制,设立六部,直接由皇帝负责。调整军事机构,推行科举制度,加强法制。加强了皇帝的统治。
朱元璋称帝后,开始大肆诛杀有功之臣,并大兴文字狱。对明处文化思想起了严重的束缚作用。
朱元璋在位31年,死于1398年时年7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