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石达开为什么过大渡河失败,红军却能顺利通过的呢
第一,石达开和红军所面临的情况不同。
石达开面临的是军队至大渡河岸边,那个位置没有桥,所以太平军寻找舟楫渡河。但准备停当的当晚,大渡河暴雨泛水,无法船渡,太平军被暴雨和涨水阻拦三日,因此被清廷追兵赶上。围困数月后,最终全军覆没。
而我们的红军急行军至泸定县附近,通过泸定桥渡河。由于急行军,红军与围追的川军拉开距离,且泸定桥守军不多,战力不强。再加上22人的突击队员悍不畏死,所以红军顺利突破泸定桥,渡河成功。
第二,石达开和红军有着不一样的战略目标。当时的石达开早已经心灰意冷,从他出走天京之后,就丧失继续前进的目标和动力。再加上石达开自己一直没有明确的政治纲领导致内部不稳定,所以他的军队一直处于不断崩溃的过程中。也就是他的战略目标不明确。
而相比之下,红军虽然也是战略转移,但和逃跑完全不同。红军始终是有明确的战略目标的。
拓展资料:
石达开因为成功使用疑兵吸引了清军主力,顺利渡过金沙江,等骆秉章发现的时候已经迟了,当时距离大渡河比较近的清军机动部队只有唐友耕一军,即使是这支军队赶到大渡河畔也比太平军晚了三天,可惜的是太平军到达大渡河的当天需要编造渡河用的船筏,而当夜大渡河就因为暴雨引发涨水,直到今天,大渡河在涨水期也是不可能渡河的,等雨停水退,清军已经赶到对岸布防了。
即使这样,因为清军只有一支比较有战斗力的部队,太平军强渡的希望还是很大的,可惜在太平军最有希望的一次抢渡进行到中途时,大渡河又一次突然涨水,导致太平军抢渡失败,精锐损失惨重,更糟糕的是,大渡河从此进入涨水期,水位持续不退,终于导致太平军粮草用尽,陷入绝境。
B. 石达开之死
史式著 numzero注:太平军在四川
http://post..com/f?kz=62259138
numzero:一条有关大渡河战役的重要史料及点评
http://mem.netor.com/m/jours/adindex.asp?boardid=9837&joursid=31159&title=一条有关大渡河战役的重要史料及点评
numzero:石达开事解惑之我见(15)----大渡河失利,是指挥上的失误吗?
http://mem.netor.com/m/jours/adindex.asp?boardid=9837&joursid=11570&title=石达开事解惑之我见(15)----大渡河失利,是指挥上的失误吗?
立青:从科学的角度探讨翼王大渡河覆军的历史偶然性----金田起义152周年献礼
http://mem.netor.com/m/jours/adindex.asp?boardid=9837&joursid=18240&title=从科学的角度探讨翼王大渡河覆军的历史偶然性----金田起义152周年献礼
立青:涨水和回落--对《从科学的角度探讨翼王大渡河覆军的历史偶然性》的补充
http://mem.netor.com/m/jours/adindex.asp?boardid=9837&joursid=23334&title=涨水和回落--对《从科学的角度探讨翼王大渡河覆军的历史偶然性》的补充
史式:太平天国石达开大渡河覆军真相考
http://mem.netor.com/m/jours/adindex.asp?boardid=9837&joursid=28941&title=太平天国石达开大渡河覆军真相考
numzero:笑谈:石达开不走大道上成都是因为想归隐?
http://mem.netor.com/m/jours/adindex.asp?boardid=9837&joursid=10820&title=笑谈:石达开不走大道上成都是因为想归隐?
罗甫琼:石达开大渡河蒙难考
http://mem.netor.com/m/jours/adindex.asp?boardid=9837&joursid=13992&title=石达开大渡河蒙难考
Allan M.Hollingesworth(美) 王笛:松林河考
http://mem.netor.com/m/jours/adindex.asp?boardid=9837&joursid=28390&title=松林河考
罗尔纲:石达开初到大渡河南岸时,北岸有无清军防守的事?
http://mem.netor.com/m/jours/adindex.asp?boardid=9837&joursid=12556&title=石达开初到大渡河南岸时,北岸有无清军防守的事?
罗尔纲:石达开军队有没有渡过大渡河万余人又撤回南岸的事?
http://mem.netor.com/m/jours/adindex.asp?boardid=9837&joursid=12555&title=石达开军队有没有渡过大渡河万余人又撤回南岸的事?
numzero:石达开“杀二百彝族向导”考
http://mem.netor.com/m/jours/adindex.asp?boardid=9837&joursid=34016&title=石达开“杀二百彝族向导”考
陈伯坤:关于石达开兵覆大渡河的几点辨析
http://mem.netor.com/m/jours/adindex.asp?boardid=9837&joursid=57156&title=关于石达开兵覆大渡河的几点辨析
王庆成:骆秉章是怎样歪曲篡改石达开被俘经过的?
http://mem.netor.com/m/jours/adindex.asp?boardid=9837&joursid=12557&title=骆秉章是怎样歪曲篡改石达开被俘经过的?
numzero:石达开事解惑之我见(16):石达开赴清营时有过“侥幸免死”的想法吗?
http://mem.netor.com/m/jours/adindex.asp?boardid=9837&joursid=9637&title=石达开事解惑之我见(16):石达开赴清营时有过“侥幸免死”的想法吗?
numzero:石达开事解惑之我见(17):“舍命全三军”是幻想吗?
http://mem.netor.com/m/jours/adindex.asp?boardid=9837&joursid=9638&title=石达开事解惑之我见(17):“舍命全三军”是幻想吗?
numzero:石达开究竟是“诈降”还是“舍命全军”?
http://mem.netor.com/m/jours/adindex.asp?boardid=9837&joursid=16692&title=石达开究竟是“诈降”还是“舍命全军”?
小 颍:叛徒,投降,谈判和诈降
http://mem.netor.com/m/jours/adindex.asp?boardid=9837&joursid=20714&title=叛徒,投降,谈判和诈降
资料:有关石达开在大渡河畔遣散余部的一则新资料和相关口碑(附网友评论)
http://mem.netor.com/m/jours/adindex.asp?boardid=9837&joursid=20845&title=有关石达开在大渡河畔遣散余部的一则新资料和相关口碑(附网友评论)
numzero:从一个彝族人关于人类起源的传说再看“舍命全军”和“太平军与彝人关系”
http://mem.netor.com/m/jours/adindex.asp?boardid=9837&joursid=12084&title=从一个彝族人关于人类起源的传说再看“舍命全军”和“太平军与彝人关系”
太平军在四川的遗响(一)刘伯承元帅恩师原是翼王遗部
http://post..com/f?ct=335675392&tn=PostBrowser&sc=1436287949&z=159695513&pn=0&rn=50&lm=0&word=%CC%AB%C6%BD%CC%EC%B9%FA#1436287949
太平军在四川的遗响(二)长征中的神秘向导
http://post..com/f?ct=335675392&tn=PostBrowser&sc=1436287949&z=159695513&pn=0&rn=50&lm=0&word=%CC%AB%C6%BD%CC%EC%B9%FA#1436287949
太平军在四川的遗响(三)朱德元帅:听老织匠讲那过去的故事 http://post..com/f?ct=335675392&tn=PostBrowser&sc=1445864684&z=160576970&pn=0&rn=50&lm=0&word=%CC%AB%C6%BD%CC%EC%B9%FA#1445864684
太平军在四川的遗响(四)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http://post..com/f?ct=335675392&tn=PostBrowser&sc=1455617713&z=161458804&pn=0&rn=50&lm=0&word=%CC%AB%C6%BD%CC%EC%B9%FA#1455617713
罗尔纲:石达开在大渡河边的书信是写给谁
http://mem.netor.com/m/jours/adindex.asp?boardid=9837&joursid=24226&title=石达开在大渡河边的书信是写给谁
张道贵 于玉生:《石达开致骆秉章书》质疑
http://mem.netor.com/m/jours/adindex.asp?boardid=9837&joursid=12032&title=《石达开致骆秉章书》质疑
史式:《石达开致骆秉章书》考伪
http://mem.netor.com/m/jours/adindex.asp?boardid=9837&joursid=23328&title=《石达开致骆秉章书》考伪
张超俊:石达开留在大渡河畔的三个谜
http://mem.netor.com/m/jours/adindex.asp?boardid=9837&joursid=28943&title=石达开留在大渡河畔的三个谜
晚秋:《地球的红飘带》指谬
http://mem.netor.com/m/jours/adindex.asp?boardid=9837&joursid=28400&title=《地球的红飘带》指谬
网友:看电视剧《长征》有感讨论
http://mem.netor.com/m/jours/adindex.asp?boardid=9837&joursid=38138&title=看电视剧《长征》有感讨论
numzero:敌营礼赞 ---- 漫谈“石达开在成都受审及被劝降之经过”
http://mem.netor.com/m/jours/adindex.asp?boardid=9837&joursid=12262&title=敌营礼赞 ---- 漫谈“石达开在成都受审及被劝降之经过”
网友:关于曾国藩和骆秉章对“凌迟”的“改革”
http://mem.netor.com/m/jours/adindex.asp?boardid=9837&joursid=32054&title=关于曾国藩和骆秉章对“凌迟”的“改革”
史式:石达开未死传说考
http://mem.netor.com/m/jours/adindex.asp?boardid=9837&joursid=19512&title=石达开未死传说考
史式:石达开远征军放弃宗教迷信考析
http://mem.netor.com/m/jours/adindex.asp?boardid=9837&joursid=11543&title=石达开远征军放弃宗教迷信考析
资料: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告涪州城内四民训谕及背景介绍
http://hi..com/numzero/blog/item/26e09c0ede6fede737d12207.html
资料: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招募兵壮告示
http://hi..com/numzero/blog/item/26e09c0ede6fede737d12207.html
资料:翼王石达开部瑞天豫傅佐廷等告叙永厅人民谕'
http://hi..com/numzero/blog/item/d157f03f71161dc27c1e7106.html
翼王石达开部将瑞天豫傅佐廷等覆李短鞑蓝大顺诲谕及说明
http://hi..com/numzero/blog/item/3ede053f1c8cc2ec55e72306.html
川滇黔边境张贴和流传的石达开部善闻易记谐韵布告
http://hi..com/numzero/blog/item/d0155fcb63c44b1fbf09e606.html
赖执中:翼王石达开紫大地蒙难纪实(碑文)
http://post..com/f?kz=62037340
周洵:蜀海丛谈:石达开纪略
http://post..com/f?kz=62038580
资料:四川彝族历史调查资料档案选编:太平军经过四川彝区
http://post..com/f?kz=62039195
C. 太平天国为什么可以顺利进行
太平天国前期,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神权与政权形成了复杂的关系。太平内天国起义前夕,杨秀容清与萧朝贵分别取得了代天父上帝与天兄耶稣传言的宗教特权。
从此,如同希伯来人须通过摩西之口来聆听上帝的指示那样,太平天国包括君主洪秀全在内的全体君民须通过杨秀清和萧朝贵之口来聆听上帝和耶稣的指示。萧朝贵战死后,仍有东王杨秀清能“代天父传言”。
(3)马鞍山刘蓉扩展阅读:
1851年,洪秀全、杨秀清等人在广西金田发动了一场后来席卷半个中国的农民起义,史称“太平天国运动”。起义军虽然都是农民出身,但个个骁勇善战,不畏牺牲,打得清军节节败退。并占据了当时中国最富庶的江南地区,建立了“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南京)。
不过,正当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太平天国内部却发生了严重分裂(史称“天京变乱”)。结果导致东王杨秀清被杀、翼王石达开率部出走,太平天国实力急剧下降。这场内斗对太平天国来说是由盛到衰的转折点。
太平天国在江苏、浙江等地占据了许多重要城镇。原本这些城镇以城墙为依托,有很强的防御能力。但自从清军拥有了火炮后,城墙的优势瞬间被瓦解,太平军在战场各处节节失利,最终无可挽回地走向了灭亡。
D. 太仓周边100KM的景点
墨妙亭
坐落在太仓人民公园西侧。据史载,该亭原在城北淮云寺中。为元浙江军器提带官顾信所建。信从赵子昂(孟頫)游,得其书即勒诸石,筑亭翼之,故名。后顾信舍宅建淮云寺。因遭兵灾,寺、亭被毁。1983年,县人民政府拨款易地重建墨妙亭于现址,亭内保存赵孟頫书《送李愿归盘谷序》和《归去来辞》石刻。
---------------------------------------
天妃宫
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苏州城东北63公里处太仓浏河镇新东街。占地4040平方米。始建于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至正二年(1342)受海潮侵袭渐圮,复建于旧址稍西。明永乐至宣德间,曾多次修葺扩建。清乾隆五年(1740)、道光十四年(1834)及民国23年(1934)重修。
-------------------------------------------
南园
南园为明代万历年间首辅王锡爵赏梅种菊处,原占地十八亩。清初,文肃之孙画家王时敏增拓其园,特邀当时叠山大师张南垣主持营造,画师与匠师,两位高手合作,使南园成为造园与绘画融为一体的历史名园,为清代以来吾邑园林之首,后毁于战火。
-------------------------------------------
南广寺
座落于南郊镇,建于宋绍兴二年,距今800多年历史,1993年批准重建,占地面积97亩,主要有山门殿、地藏殿、法堂方丈楼等
-----------------------------------------
梅花草堂
座落于浏河公园内,是当代极负盛名的百岁丹青大师朱屺瞻先生年轻时习画的画室,始建于抗战以前,草堂建成后,名流毕集,齐白石、沈尹默、黄宾虹、潘天寿等十多位艺术家先后为“梅花草堂”赋诗作画
-----------------------------------------
艳阳农庄
首个入驻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农业休闲观光旅游项目,它不仅是一个集住宿、餐饮、娱乐、会议、休闲、养老于一体的农家乐度假村,也是太仓市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自2006年4月中旬开业以来,已接待上海、本市及周边地区游客近9万人次。此次艳阳农庄被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必将进一步带动太仓市农业休闲旅游业的发展。
-------------------------------------------
昆山亭林公园
亭林园位于江南水乡昆山城内西北隅。园中玉峰山形似马鞍,百里平畴,一峰独秀。 1906年始辟地为马鞍山公园,1936年为纪念顾炎武(号亭林)改名亭林公园,2000年更名 亭林园。占地850余亩,绿水青山,秀色相映。
"东南第一峰"胜迹悠远丰厚,古有七十二景,梁代慧聚寺,号称"南朝四百八十寺" 之首,为之滥觞。唐宋以降,寺庙林立,私园密集。玉宇琼台、妙峰塔、凤凰石、文笔峰, 神灵来仪;昆石、琼花、并蒂莲,是谓玉峰三宝;山间一览、野鹤、林迹之亭,翠微之阁, 登攀歇望,人文荟萃。
--------------------------------------
苏州周庄
江南名镇周庄是崛起在中国东南沿海,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于一体的二十一世纪新型小城镇,是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国家AAAA级景区、国家卫生镇和国家小城镇建设示范镇。2000年周庄荣获联合国人居中心授予的“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
周庄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期谓摇城;北宋元?v元年(公元1086),周迪公郎舍宅为寺渐成集镇,故称周庄,已有900多年建镇历史,具“小桥、流水、人家”风格的江南古镇周庄已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
------------------------------------------
苏州园林:苏州园林
苏州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因山水秀丽,古典园林妩媚多姿,享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美称。
1985年,苏州园林被评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
苏州是水乡,引水便利,附近盛产太湖石,适合堆砌玲珑精巧的假山,加之旧时苏州文人荟萃,一些官僚地主及文人学士又追求“虽居闹市而有山林之趣”,这样大大促进了苏州园林的发展。
据地方志记载,苏州城内大小园林将近200处,为全国之冠。
苏州园林,在布局、结构、风格上都有自己的艺术特色,被称为苏州四大古典园林的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分别代表着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
沧浪亭
位于苏州城南三元坊内,是苏州最古老的一所名园,为宋代诗人苏子美所筑。
沧浪亭造园艺术不同寻常,未进园门,已是绿水回环,垂柳迎风。
凭栏依岸,临水山石嶙峋,复廊蜿蜒如带,廊中的漏窗把园林内外山山水水融为一体。
园内以山为主,山上古木参天,著名的沧浪亭即隐蔽在山顶上。
南面的明道堂是园内最大的建筑物,墙上悬有三块宋碑石刻拓片,分别是天文图、宋舆图和宋平江图(苏州城市图);五百名贤祠壁中嵌有与苏州历史有关的五百多个人物平雕石像。
园中西南有假山石洞,名印心石屋;山上有小楼名看山楼,登楼可览远近苏州风光。
狮子林
在苏州城东北娄门内园林路,是元代园林的代表。
狮子林原为菩提正宗寺的后花园,它以太湖石堆砌的假山巧妙著称,很多石峰形像狮子,因而得名。
假山内外上下盘旋曲折,穿洞越谷宛入迷宫,咫尺之间可望而不可即,只有循山路而行才可出洞。
由于它原是寺之后花园,所以狮子林假山便是佛的象征,与一般的假山不能相提并论。
山腹中 空灵曲折,宛如迷宫的洞穴即象征佛的法力无比。
另外园内还有“燕誉堂”、 “卧云室”、“问梅阁”、“真趣亭”等建筑。
园内长廊四面贯通,廊壁上嵌有书条石刻,皆为名家书法佳作。
拙政园
拙政园是苏州园林的代表作,始 建于明正德年间,圆主王献臣取 晋代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 树,灌园鬻蔬,是亦拙者之为政 也”之意而命名。
拙政园又分东园、中园、西园三部分。
东园山池相间,点缀有秫香馆、兰雪堂等建筑。
西部水面迂回,布局紧凑,依山傍水建以亭阁,其中主体建筑鸳鸯厅是当时园主人宴请宾客和听曲的场所,厅内陈设考究。
晴天由室内透过蓝色玻璃窗观看室外景色犹如一片雪景。
园中“与谁同坐轩”乃为扇亭,扇面两侧实墙上开着两个扇形空窗,一个对着“鸳鸯厅”,而后面面山的那一窗中又正好映入山上的笠亭,而笠亭的顶盖又恰好配成一个完整的扇子。
“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所以一见匾额,就会想起苏东坡,并立时感到这里可赏水中之月,可受清风之爽。
中园是拙政园的精华部分,其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有的亭榭则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
主体建筑远香堂位于水池南岸,隔池与主景东西两山岛相望,池水清澈广阔,遍植荷花,山岛上林荫匝地,水岸藤萝纷披,两山溪谷间架有小桥,山岛上各建一亭,西为雪香云蔚亭,东为待霜亭,四季景色因时而异。
远香堂之西的“倚玉轩”与其西面船舫形的“香洲”遥遥相对,两者与其北面的“荷风四面亭”成三足鼎立之势,都可随势赏荷。
倚玉轩之西有一曲水湾深入南部居宅,这里有三间水阁“小沧浪”,它以北面的廊桥“小飞虹”分隔空间,构成一个幽静的水院,而香洲即位于这一水湾口之两侧。
拙政园中园的布局以荷花池为中心,远香堂为其主体建筑,池中两岛为其主景,其他建筑大都临水并面向远香堂,从建筑物名称来看,也大都与荷花有关。
王献臣之所以要如此大力宣扬荷花,主要是为了表达他孤高不群的清高品格。
留园
坐落在苏州市阊门外,原为明代徐时秦的东园,清代归刘蓉峰所有,改称寒碧山庄,俗称刘园。
清光绪二年又为盛旭人所据,始称留园。
留园占地约30亩,以水池为中心,池南涵碧山房与明瑟楼为主要观景建筑。池北为假山小亭,林木交映。
池西假山上的闻木樨香轩,则为俯视全园景色最佳处,并有长廊与各处相通。
东区以曲院回廊见胜,由林泉耆硕之馆、冠云冠云楼围成庭院,院内池后立有三座石峰,居中者为名石冠云峰,两旁为端云、岫云两峰。
北区有新辟盆景园。西区是全园最高处。
虎丘
虎丘在苏州城西北3千米处,风景优美,古迹众多,有“吴中第一名胜”之誉。
虎丘正门是断梁殿,入内经试剑石、真娘墓就可到达“千人石”。
千人石后“别有洞天”内有剑池,其四周还有白莲池、点头石、云岩寺、冷香阁、第三泉、孙武子亭及虎丘塔等古迹。
虎丘自古就为游览胜地,山上一石一木都有美丽的传说。
寒山寺
以一首诗而闻名中外的寺庙,要数苏州寒山寺。
唐朝诗人张继写了一首《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很多到苏州游览的人,都把寒山寺列入日程,以便亲自体验一下诗中的意境。
寒山寺在苏州城西5公里外的枫桥镇,始建于梁,原名“妙利普明塔院”。据传,因唐代高僧寒山曾在寺内主持,故名寒山寺。
1000多年内寒山寺先后5次遭到火毁(一说是7次),最后一次重建是清代光绪年间。
历史上寒山寺曾是我国十大名寺之一。
寺内古迹甚多,有张继《枫桥夜泊》诗的石刻碑文,寒山、拾得的石刻像,文徵明、唐寅所书碑文残片等。寒山寺最著名的是那口钟已流落到日本,但不知下落,现在的钟是1906年日本人士募铸的。
很多日本人士对寒山寺很熟悉,能背诵《枫桥夜泊》诗。
寒山寺每年都要接待成千上万的日本旅游者。
枫桥
其中许多日本游客专到寒山寺去度过除夕 之夜,聆听寒山寺的钟声,他们认为,在辞旧迎新之际,听到寒山寺的钟声,能消灾去祸。
听完钟声,再吃碗面条,新的一年就万事如意了。
当然,他们更希望能到钟楼上亲自撞一下钟,因为这样就 更能够得到上苍的保佑。
吴县
吴县市素有“人间天堂”美称,位于长江三角洲中心地域的京沪铁路线上。东临上海,南连杭州,西含太湖,北望长江,中间环抱古城苏州。全市总面积3177平方公里,总人口97.1万。
“太湖风光美,精华在吴县”。太湖2400平方公里水面,吴县占有75%;湖中72峰,吴县拥有58峰;太湖13个风景名胜区中,东山、西山、光福、角(lu)直、木渎、石湖六大景区在吴县市境内。
E. 石达开最后兵败于哪里呢
兵败安顺场纪事-石达开的失策
在下是外行人,看这里的帖子,均把石达开兵败归咎于大渡河突然的涨水,似乎石达开对兵败没有任何责任。石达开是人,不是神,是人就会不断犯错误,且看石达开是怎样一步步走向不归路的。在下不是历史学者,对以下转贴无法考证,内容仅供参考,希望大家指正。
1863年4月,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兵三四万人,从云南巧家渡金沙江入川,欲实现多年来“先行入川,再图四扰”的战略方针。同年5月,石军至泸沽,分兵“越西、冕宁大小两路”一路由小路冕宁县泸沽经大桥至铁寨子、水扒岩、烂泥坪、铜厂、新场至柴打地(今安顺场,下同)。一路由泸沽绕越西,经保安至海棠,翻竹马垭口经擦罗、新场至柴打地。于当月14日(清同治二年三月二十七日)黎明石达开身入险域,陷入困境。
石达开沿途发送文告,向彝族各家土司申明大义,要他们“切勿听信谣言,滋生事端”。 同时以重金送给松林地(今石棉县先锋乡松林村)蕃族(今藏族)土司王应元,邛部彝族土司岭承恩。紫打地前有大渡河,后有高山峻岭,左有松林河,右侧越西部重兵把守。隘口险窄,无回旋余地,不利于作战。但石达开以为两土司接受礼物,可以畅通无阻,而仍然率大军到紫打地,未作连续工作,是第一失策。
四川总督骆秉章得知石达开大军已到紫打地时,立即调兵遣将,凭借“西南天堑”拦截围攻。派人潜至说服松林土司王应元,邛部土司岭承恩,许诺攻破太平军后,以辎重财物金钱,官位悬赏。因而王应元为清军所利用,斩断松林河铁索桥,阻止太平军走泸定的生路。此时,又遇连日大雨滂沱,两河水陡涨,左过松林河受阻,东渡大渡河未成,加之邛部土司岭承恩用巨石木材堵塞山路道口,断其后路,在这进退维谷之时,石达开怒斩彝族向导二百余人,与彝族人民结下忧怨,是第二重大失策。太平军曾数次强渡大渡河、松林河,均因水势太猛,清军和土司阻击,伤亡惨重而告失败。“战守俱穷,进退失据,粮尽食及草根,草食及战马。兼之病痢流行,死亡枕藉”。清军乘其困境而进攻。清军又令王应元过松林河,岭承恩下马鞍山,两路夹击。6月9日太平军营又被焚毁,死亡千余,坠落水者万余人。石达开率余部七、八千人至老鸦漩(今石棉县农场乡利碛堡)又被彝民所阻,辎重失尽,进退无路。石达开为保三军以身投降,保其所部性命,自转至洗马姑清营,后押成都被害。而三军也未保存,投河自杀。
F. 大渡河之战的2位三流将领,为何追着“战神”石达开吊打
1863年6月,曾经追着中兴名臣,号称“千古第一完人”曾国藩吊打的翼王五千岁石达开,在大渡河畔陷入绝境,无奈之下主动“请降”,受凌迟处死。翼王石达开,太平天国一代“战神”,居然落得如此悲惨下场,着实可悲、可惜、可叹。那么,大渡河之战,究竟是谁击败了石达开,他们可否是清朝名将呢?
俗话说,“虎落平阳被犬欺”,大渡河畔击败石达开的并非名将,而是2位名不见经传的三流将领:王应元、岭承恩,都是土司千户。从战争经验,以及军事能力上看,王应元、岭承恩实在太过一般,在清军中排不上号。但是,最终击败石达开,并迫使他“请降”的,就是这2位三流将领。大渡河之战:2个三流将领,追着“战神”石达开吊打,详细说说。
大渡河之战,前后历时近一个月,翼王石达开本有机会渡过长江,但没能抓住机会,着实可惜。此次战斗,石达开在南岸对手主要是土司王应元、岭承恩这2位三流将领,按理说压力不大。但是,号称“战神”的石达开,硬是没能突破土司兵封锁线,还被追着吊打,最终被迫“请降”,受凌迟处死。
G. 为什么石达开在大渡河兵败身死,而红军却成功通过呢
1861年9月,石达开自桂南北上,于1862年初经湖北入川,自此,为北渡长江,夺取成都,建立四川根据地,石达开转战川黔滇三省,先后四进四川,终于1863年4月兵不血刃渡过金沙江,突破长江防线。5月,太平军到达大渡河,此时太平军尚有四万余人。对岸尚无清军,石达开下令多备船筏,次日渡河,但当晚天降大雨,河水暴涨,无法行船。三日后,清军陆续赶到布防,太平军为大渡河百年不遇的提前涨水所阻,多次抢渡不成,粮草用尽,陷入绝境。为求建立“生擒石达开”的奇功,四川总督骆秉章遣使劝降,石达开决心舍命以全三军,经双方谈判,由太平军自行遣散四千人,这些人大多得以逃生。剩余两千人保留武器,随石达开进入清营,石达开被押往成都后,清军背信弃义,两千将士全部战死。
1935年5月上旬,中央红军长征从云南省皎平渡巧渡金沙江后,沿会理至西昌大道继续北上,准备渡过大渡河进入川西北。蒋介石急令第2路军前线总指挥薛岳率主力北渡金沙江向四川省西昌进击;令川军第24军主力在泸定至富林(今汉源)沿大渡河左岸筑堡阻击;以第20军主力及第21军一部向雅安、富林地区推进,加强大渡河以北的防御力量。企图凭借大渡河天险南攻北堵,围歼中央红军于大渡河以南地区。
大渡河是岷江的一大支流,河宽300米,水深流急,两岸是险峻的群山,地势险要,大部队通过极其困难。5月24日晚,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第1师第1团,经80多公里的急行军赶到大渡河右岸的安顺场。此地由川军2个连驻守,渡口有川军第24军第5旅第7团1个营筑堡防守。当晚,红1团由团政治委员黎林率第2营到渡口下游佯攻,团长杨得志率第1营冒雨分三路隐蔽接近安顺场,突然发起攻击,经20多分钟战斗,击溃川军2个连,占领了安顺场,并在渡口附近找到1只木船。
25日晨,刘伯承、聂荣臻亲临前沿阵地指挥。红1团第1营营长孙继先从第2连挑选17名勇士组成渡河突击队,连长熊尚林任队长,由帅士高等4名当地船工摆渡。7时强渡开始,岸上轻重武器同时开火,掩护突击队渡河,炮手赵章成两发迫击炮弹命中对岸碉堡。突击队冒着川军的密集枪弹和炮火,在激流中前进。快接近对岸时,川军向渡口反冲击,杨得志命令再打两炮,正中川军。突击队迅速登岸,并在右岸火力的支援下奋勇冲杀,击退川军的反扑,控制了渡口,后续部队及时渡河增援,一举击溃川军1个营,巩固了渡河点。随后,红1军团第1师和干部团由此渡过了被国民党军视为不可逾越的天险大渡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