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马鞍山的私立学校(民办高中)有哪些要全部的。。。。。急求!
1、马鞍山中加双语学校
马鞍山中加双语学校是一所全封闭、半军事化管理的民办寄宿式全日制中学。校园内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布局合理,校园青山环绕、绿树成荫、小桥流水、荷香满园,是一所充满文化气息的花园式学校。自2003年办学以来,学校先后获得“平安校园”、“绿色学校”、“食品卫生等级A级单位”等荣誉称号。
2、马鞍山二中实验学校
马鞍山二中实验学校是一所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创办的“九年一贯制”民办学校。学校由上海地产集团委托马鞍山金申置业发展有限公司全额投资(约8千万),按省示范学校标准规划、建设、装备,教育教学实施齐全、先进、一流。
3、马鞍山二中郑蒲港分校
马鞍山二中郑蒲港分校位于马鞍山长江大桥姥桥出口附近,隶属于市教育局。总占地面积约136亩。学校于2014年9月1日正式开学,面向全省招收高一新生。
(1)马鞍山业宗千扩展阅读:
马鞍山公立高中
1、马鞍山市红星中学
位于安徽省钢城马鞍山市雨山区,1999年被评为安徽省首批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马鞍山市红星中学前身为马钢红星中学,创办于1975年,原隶属马钢(集团)公司。2004年9月,学校移交政府管理,并更名为“马鞍山市红星中学”。
2、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
简称“马鞍山二中”,是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优秀案例单位、教育部全国百所重点联系学校之一、全国绿色学校、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安徽省重点中学、安徽省首所示范高中。
B. 来自马鞍山的有什么名人
有“江东第一城”之称的马鞍山山水资源丰富,景色秀丽,历代皆有名人与其结缘,尤其是在唐代大诗人李白长眠于当涂青山脚下之后,马鞍山更是文人墨客的仰慕之地。
两千多年前,垓下之战后,楚霸王项羽南逃至乌江,将自己的坐骑乌骓送过江后,就自刎在江边,而已渡过江的乌骓看到主人身亡,遂翻滚自戕,落地的马鞍化为一山,马鞍山即由此得名。
南朝梁武帝时,一篇优秀的启蒙教材——《千字文》诞生了,它的作者正是当时官拜员外散骑侍郎的当途人周兴嗣,周兴嗣用一夜时间将从王羲之的碑文上拓的一千个不重复的汉字编辑成文,不仅通顺可诵、条理清楚,而且合辙押韵,句式整齐,《千字文》是此后历朝历代一直沿用的启蒙课本。
马鞍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终老之地,李白自25岁第一次造访了当涂之后,此后38年间又曾先后7次游历当途,留下了50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李白病逝54年之后,后人遵照他的遗嘱“悦谢家青山”,将他移葬到了当涂青山脚下,与南朝诗人谢眺成为了“异代芳邻”。此后,当涂青山西麓的太白墓、太白祠一直是名人墨客拜谒凭吊李白之地。
明朝,当途人邢珣官拜江西右参政,因抨击权贵而被罢官,回归乡里后,致力慈善事业,赡养族中老人,其两子也相继为官,并以清廉传世,父子三人深受当地百姓爱戴,得到了朝廷“恩荣”的“济美坊”,而“济美坊”至今仍屹立于当涂县湖阳乡大邢村。
在采石矶风景区内的太白楼旁有一座博物馆,它正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书法家林散之先生的“林散之美术馆”,林散之先生也是安徽人,号三痴,别号左耳、散耳、聋叟、江上老人,人称“当代草圣”、“一代宗师”、“诗、书、画”三绝;林散之美术馆正是根据林散之先生的遗嘱所建,主馆“江上草堂”也是根据先生的别号命名的。
此外,马鞍山的名人还有昭明太子、谢眺、樊若水、郭祥正、虞允文、陶主敬、萧云从、徐文靖、黄左田、夏炘、夏炯、夏燠、夏燮等,他们之中有些虽为客籍,但也在此或著书立作、或建功立业、或寄情山水,深深地与这片土地融为一体。
C. 马鞍山有过哪些著名的历史人物
陶谦:东汉末年割据群雄之一。擢升陶谦为徐州牧加安东将军,封溧阳侯。一时割据今山东南部和江苏北部一带,气势很盛。三国演义中写到,“太守陶谦,字恭祖,为人温厚纯笃”。
周兴嗣:南朝梁人,《千字文》作者。 《千字文》是封建社会集识字、书法和教化为一体的问世最早、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幼儿启蒙教材,可以称得上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耿 询:隋人,创造浑天仪,不假人力,以水转之,施于暗室,候天时皆合。611年为太史丞。著有《鸟情占》。
郭祥正:北宋诗坛主将之一。频出且有李白遗风,北宋诗坛主将梅尧臣称其为“天才如此,真太白后身”。转承议郎,阶至朝请大夫。
潘庭坚:翰林院学士。帅府教授。慎密谦约,为太祖所称。擢中书省博士。同知府事。主会试。
马鞍山,简称“马”,中国安徽省地级市,安徽东部,苏皖交汇地区,1956年10月12日设立,现辖3区3县,总面积4049平方公里。2015年全市户籍人口227.7万人,常住人口222.9万人。
马鞍山横跨长江、接壤南京,自古就有“金陵屏障、建康锁钥”之称。早在六朝时期,许多名公巨卿、贤达雅士就流连驻足马鞍山,留下众多古迹和文化遗存。
马鞍山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城市、长三角城市群成员城市、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门户城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试点城市、全国科技兴市试点城市、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首批国家信息消费示范城市等殊荣。
马鞍山是中国十大钢铁基地之一,马钢所在地,马鞍山港是长江十大港口之一,皖江第一港口,是中国重要的钢铁流通基地,马鞍山郑蒲港继上海、南京两个深水港后,长江最后一个万吨级深水岸线码头。
D. 马鞍山有哪些名人他们有哪些事迹
马鞍山有陶谦,周兴嗣,耿询等等。
陶谦:东汉末年割据群雄之一。擢升陶谦为徐州牧加安东将军,封溧阳侯。一时割据今山东南部和江苏北部一带,气势很盛。三国演义中写到,“太守陶谦,字恭祖,为人温厚纯笃”。
周兴嗣:南朝梁人,《千字文》作者。 《千字文》是封建社会集识字、书法和教化为一体的问世最早、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幼儿启蒙教材,可以称得上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耿 询:隋人,创造浑天仪,不假人力,以水转之,施于暗室,候天时皆合。611年为太史丞。著有《鸟情占》。
郭祥正:北宋诗坛主将之一。频出且有李白遗风,北宋诗坛主将梅尧臣称其为“天才如此,真太白后身”。转承议郎,阶至朝请大夫。
潘庭坚:翰林院学士。帅府教授。慎密谦约,为太祖所称。擢中书省博士。同知府事。主会试。
潘黼:官至江西按察使。会修律令,留为议律官。
陶安:翰林院学士,终为江西参知政事。朱元璋十分宠渥于他,御制门帖赐之曰:“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朱元璋亲致祭文,遣使吊唁,谥封“姑孰郡公”。著述颇丰,有《周易集粹》、《陶学士集》(20卷)存世。
邢珣:官至江西右参政。邢因坚持正义,抨击权臣巨珰恶举,终被罢官。
萧云从:画家,姑孰画派始祖。画《太平山水图》43幅,此画是超凡的杰作,郑振铎称其“幅幅皆精”,全部收入《中国版画史图录》。另有长达五丈的画《归寓一元图》,画上有马鞍山景观22处和自题诗24首。此画被人称为“极品”。
E. 关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借读情况
我高中在二中借读的,我们班当时有十几个借读生,全年级有一百多个,所以只要能找到人肯定是可以借读的,没什么抓的紧不紧只说,我当时只教了学籍学校的档案保管费大概一千,不要交学费的,在借读的学校是按扩招生交钱,除了学费没有交其他的钱,关键还是找人吧,我当时听我其他借读的同学说也有两边都交学费的,如果能找到人应该可以像我当时那样只教一边的学费
F. 写马鞍山的一个名人 作文 急急急 高赏金!!!!!!!!
有“江东第一城”之称的马鞍山山水资源丰富,景色秀丽,历代皆有名人与其结缘,尤其是在唐代大诗人李白长眠于当涂青山脚下之后,马鞍山更是文人墨客的仰慕之地。
两千多年前,垓下之战后,楚霸王项羽南逃至乌江,将自己的坐骑乌骓送过江后,就自刎在江边,而已渡过江的乌骓看到主人身亡,遂翻滚自戕,落地的马鞍化为一山,马鞍山即由此得名。
南朝梁武帝时,一篇优秀的启蒙教材——《千字文》诞生了,它的作者正是当时官拜员外散骑侍郎的当途人周兴嗣,周兴嗣用一夜时间将从王羲之的碑文上拓的一千个不重复的汉字编辑成文,不仅通顺可诵、条理清楚,而且合辙押韵,句式整齐,《千字文》是此后历朝历代一直沿用的启蒙课本。
马鞍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终老之地,李白自25岁第一次造访了当涂之后,此后38年间又曾先后7次游历当途,留下了50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李白病逝54年之后,后人遵照他的遗嘱“悦谢家青山”,将他移葬到了当涂青山脚下,与南朝诗人谢眺成为了“异代芳邻”。此后,当涂青山西麓的太白墓、太白祠一直是名人墨客拜谒凭吊李白之地。
明朝,当途人邢珣官拜江西右参政,因抨击权贵而被罢官,回归乡里后,致力慈善事业,赡养族中老人,其两子也相继为官,并以清廉传世,父子三人深受当地百姓爱戴,得到了朝廷“恩荣”的“济美坊”,而“济美坊”至今仍屹立于当涂县湖阳乡大邢村。
在采石矶风景区内的太白楼旁有一座博物馆,它正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书法家林散之先生的“林散之美术馆”,林散之先生也是安徽人,号三痴,别号左耳、散耳、聋叟、江上老人,人称“当代草圣”、“一代宗师”、“诗、书、画”三绝;林散之美术馆正是根据林散之先生的遗嘱所建,主馆“江上草堂”也是根据先生的别号命名的。
此外,马鞍山的名人还有昭明太子、谢眺、樊若水、郭祥正、虞允文、陶主敬、萧云从、徐文靖、黄左田、夏炘、夏炯、夏燠、夏燮等,他们之中有些虽为客籍,但也在此或著书立作、或建功立业、或寄情山水,深深地与这片土地融为一体。
参考资料:http://bbs.news.163.com/bbs/localah/5798.html
G. 马鞍山没什么钱,但马鞍山人有钱,他们都做什么的。
马鞍山以重工为主,这些都是大买卖,还有混世的,混到一定程度白转黑,开酒楼,歌厅,饭店,还有就是马钢,工人很多,待遇不错,还有其他的,各行各业,马鞍山消费也高,平均下就上来了!像三楼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