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赣州市营业执照如何变更
赣州市1.增加注册资金需提交贵公司新的章程和验资报告,以及增加注册资金股东的身份证复印件,新的股东会决议,盖公司公章及全体股东的亲笔签字,将公司的营业执照正副本原件一并提交给工商局,受理后5个工作日即可领取新的营业执照,根据注册资金的多少交纳登记费,一般是千分之八,没有其他费用。
2.领取新营业执照后,带企业原组织机构代码证书正副本到技术监督局办理变更手续,提交一份公司新章程的复印件加盖公章.变更费30元. 3.组织机构代码变更完成后到税务局办理地址变更手续,提交组织机构代码证副本复印件,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公司新地址的租赁协议,均加盖公司公章,变更费279元.
⑵ 赣州市公司变更地址
赣州市向工商局申请地址变更,再此之前要做好租赁协议和房屋产权证明,同时专做好股东属会关于地址变更的决议,还有章程变更,然后把营业执照正本副本都交给工商局,一般7天后发下新营业执照,然后去变更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地址
⑶ 在江西省赣州市注册分公司需要提供什么资料
根据实抄际情况,注册分公司需要的资料:总公司的三证合一营业执照原件总公司复印件盖公章 (5份)总公司的章程(总公司登记工商局档案室出具并盖章)总公司的法人代表身份证复印件分公司的负责人身份证原件及签字的复印件。分公司的负责人任职证明实际经营场所的租房协议及产权证复印财务人员的上岗证复印件和身份证复印件如果都是在本地的话。需要以下分公司负责人身份证原件。分公司负责人的任职证明;总公司三证合一的营业执照正本原件及复印件加盖公章;房屋租赁合同原件;产权证复印件如出租方为公司的加盖骑缝章;如出租方为个人的加盖骑缝签字总公司章程必须到总公司所在地工商局打印出来并由工商局盖章,分公司的负责人任职证明实际经营场所的租房协议及产权证。
⑷ 赣州市工商财税主要指的是什么
赣州市工商财税的话一般都是公司在工商局、财政部、税务局(国税、地税、版个人所得税)办理的相关事权物。
包括生产经营投资者个人所得税年度汇算清缴、企业所得税年度汇算清缴、企业注销涉税鉴证、涉税司法鉴定、工商注册、工商变更、工商注销、营业许可证等等,但是现在一般的小型企业不愿意花大价钱钱去聘用会计师,都会选择专门做工商财税这样的合作公司来合作的。
⑸ 赣州市工商注册需要哪些材料
赣州市注册一个新公司的流程如下:1、工商局名称核准拟定企业的名称(字号),字号要2个中文字以上(包含2个字),新规定相同行业字号有两个字相就不可以注册,因此要先拟定三到五个字号,以备选用。
选定字号在工商局检索如果没有重名就会核发一张“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2、租办公室办公室必须是商业或者办公用途,现行规定居住用途是不可以注册的,租房时要签订房屋租赁合同,并到当地房屋中心备案,提取备案合同原件和出租方的房产证复印件,合同上的名称和地址必须和房产证一致。
3、验资后,提交工商注册受理填写各种表格,包括设立登记申请表、股东(发起人)名单、董事经理监理情况、法人代表登记表、指定代表或委托代理人登记表。
填好后,连同核名通知书、公司章程、房屋租赁合同、房产证复印件、验资报告等一起交给工商局受理,。
4、办理组织机构代码凭营业执照和相关资料到市技术监督局办理组织机构代码,一般3个工作日可完成。
5、办理国地税登记领取执照后,15个工作日内必须到当地国地税局申请办理国地税登记,并且每个月按时向税务局申报税,即使没有开展业务不需要缴税,也要进行申报。
6、办理开户许可凭营业执照、代码证、国地税原件到银行办理开户许可,开立基本户。
7、开始做税务账务工作公司成立后,必须按规定于每月15号之前完成上月报税工作。
费用的话,那就得视您的注册资金多大了,因为大小会影响出报告等费用,所以没有指定的价格!但其中代码局收费是一致的,都是382(不含数字证书)。
⑹ 赣州市注册地址变更怎么办
赣州市l跨区抄的注册地址变更和同袭区的注册地址变更是不同的。
l方案一:同区的注册地址变更,需要网上申报——工商预约——工商分局递交——工商局取照——税务备案。
后面还需要办理银行信息备案、社保信息变更、知识产权信息变更。
l方案二:跨区注册地址变更,需要先办理清税——税务迁出——税务接管所得迁入——新工商的网上申报——预约——递交——取照。
后面依然需要办理银行信息备案、社保信息变更、知识产权的注册地址变更等。
注:如果企业跨区变更,也可以选择只跨区变更工商,不变更税务。
即纳税主管所依然是原所。
如果是这样,办理方案请参考变更“方案一”。
⑺ 赣州名人事迹
郑獬(1022-1072),字毅夫,号云谷,北宋文学家,政治家。江西宁都梅江镇西门人,因他的祖父前往湖北安陆经商,便寄居于此。
郑獬从小学习刻苦,勤奋上进,皇佑四年(1052)中湖北乡试举人,次年,赴京会试,经殿试中进士一甲一名,即状元。此后,任陈州(今河南淮阳)通判,荆南(今湖北江陵)和开封知府,后入朝为度支判官,入值集贤院,主持修撰皇帝起居注,起草诏诰,享正三品。
郑獬反对奢侈,生活俭仆。宋英宗即位之初,朝廷动用国库银两,大兴土木,治理永昭山陵。郑獬上书进言,他说,目前国用空乏,眼前连军晌也难以支付,横征暴敛的结果,连有钱人家也怨声载道。并赞颂了先帝节俭爱民的举措。他还对官多政冗的旧裕提出批评意见。并主张广开言路,必能有益治道。有些意见还是颇得英宗赞赏,有的却没有被采纳。
熙宁二年(1069)始,宋神宗以王安石为宰相,推行新法,郑獬对新法多有指责,那些对他有积怨的官吏便把他当成司马光的同党,于是被罢官。直到御史中丞吕诲上疏宋神宗,为他鸣不平,这才让他调任开土代知府。
在开封府任上,郑獬与王安石分歧增多,矛盾愈大,因而激怒了王安石。在任中,平民喻兴偕妻谋杀一妇人,未按新法处置,王安石遂借此为由,将他调出开封府,降为侍读,享受正七品,出任杭州知府。不久,调任青州知府。这时,青苗法正在施行,郑獬痛心地说:“我只看到青苗法的害处,实不忍心看到无罪之人触及刑律。”于是,以有病为由而辞官退隐。
郑獬为官清廉,家贫子弱,死后竟无力安葬,灵柩停于寺庙长达10年,直到周守腾任安州知府时才出面为其落葬。又数年后,郑獬之子郑宣义带领全家从安陆返回宁都,并扶其先人灵榇归葬在县城西郊蔚背岭。
郑獬善诗文,《宋史》称其“词章豪伟峭整,流辈莫敢望”。所著《郧溪集》三十卷,《觥记注》、《幻云居诗稿》各一卷并行于世。
位于大余县城东北10公里处的丫山,雄峰凝翠,云遮雾绕。山上有座灵岩寺,始建于南唐,兴盛于明代,是赣、粤、湘边界上颇有名气的佛教圣地。
1528年,身为南赣巡抚的王阳明正在南安总督军务,积劳成疾,经奏请朝廷核准,暂回浙江余姚老家养病。当他乘舟行至青龙镇时,病情加重,遂客死于舟中,享年五十七岁。
赣南民间流传着一则神奇的传说。1528年,当王阳明因病告假还乡,由南安县城乘船到达青龙圩时,忽弃舟登岸,返程上得丫山的灵岩寺。在他未到丫山前,寺里有位得道的高僧将要圆寂,他命僧徒将他所处僧室紧锁,不得打开,只说了句“姑俟我至。”王阳明来此见僧房紧闭,甚是奇怪,便问僧徒。众僧徒将禅师之嘱告之。王阳明笑道:“固候我也。”遂命僧徒将门打开。他发现室内案几上有本书,他拂去灰尘,翻开书,轻声读道:“五十七年王守仁,启吾钥,拂吾尘。若问前身事,开门人是闭门人。”王阳明当日返回舟中,便病情转重,客死于青龙镇河中舟内,享年正好五十七岁。
民间传说固然虚妄,但它能从某一角度反映人们的心理走向。
为什么王阳明的形象能如此深深地植入赣南的土地之中呢?王阳明先生本名王守仁,字伯安,1472年生于浙江余姚,是明代杰出的哲学家、教育家和文学家。因其曾筑室于故乡阳明洞中,故世称阳明先生,明正德年间,他以右佥都御史身份任南赣巡抚,治理动乱之中的赣南。他率领军队在赣南境内及其周边的闽、粤、湘边境各地作战,打过许多漂亮仗。在南安(大余)、横水(崇义)、桶岗(即南康市唐江镇。客家话的“桶岗”与“唐江”音相近)等地创造过以少胜多、速战速决的战例,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他能文能武,是中国历史上文武双全的人才。当时赣南在全国经济文化方面相对落后,他利用自己特殊的地位,广为传播他在哲学和文学上的独创见解,促进了赣南文化的发展。历来流传着一种说法,说“赣州话是王阳明教出来的”,是否确实,已无从查考。按理,靠一个人教出一个城市数万人日常使用的方言来似乎不可能,但王阳明确实采取各种措施在赣州城区推广“官话”,使语音极靠近普通话的赣州方言统一起来、普及开来,令其成为赣州城区市民沿用至今的日常用语。阳明先生其人虽早在五百年前已经作古,但他在赣州市民经常使用的口语中为自己保留了一座无形的丰碑。
历史上,宁都素有“文乡诗国”之誉。为何有此盛誉?因自唐宋以来,宁都文人学士众多。据史料记载,在唐至清末的科举考试中,共考取进士125人,其中状元2人,探花1人。但宁都“文乡诗国”的“诗国”真正由来,却和南宋著名诗人曾原一是分不开的。史载,曾原一有“诗人宗之”之誉。
曾原一,字子实,宁都梅江镇人,是南宋较有影响的诗人。今《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和《中国人名大辞典》均有介绍。
曾原一系曾兴宗之孙。曾兴宗为南宋庆元五年(1199年)特奏进士,后授广东肇庆推官,他自幼笃志理学,师事著名理学家朱熹,朱熹极看重他的才学,曾以“纯茂笃实,切已致思,用功正当”称赞他。后来,他因朱熹遭贬谪而受株连,丢官职回归宁都,率家隐居于金精山西边的筼筜谷。在筼筜谷,他结庐讲学,授徒传文。因慕其名,四方求学者云集而来。
曾原一自幼聪慧伶俐,好学善思,长大后便显出博学多才、才华横溢,很受祖父曾兴宗喜爱,更受曾兴宗弟子们推崇。后因避乱钟陵,结识了戴复古。戴复古系浙江绍兴人氏,一生忠于古学,曾从当时名人林敬思学习,又拜在著名诗人陆游门下,因而以诗闻名于世。他好游天下名山,常来往于金精山筼筜谷。曾原一与他结识后,两人谈古论今,纵情奔放,毫无顾忌,因此结为知己。两人常在一起切磋文学,吟诗作文,专心研究诗作,后又一同组建了“江湖吟社”,影响极大,宁都地方因而掀起作诗吟诗高潮,人人都以作诗吟诗为骄傲,诗作盛极一时,并有大批诗集问世,名传海内外。这也是宁都被誉为“诗国”的最早由来,曾原一也因此被世人誉为“诗人宗之”。
南宋绍定四年(1231年),曾原一考中举人。但他为人为事脾性耿直,不入俗流,无意官场进取。回邑后,曾同叔父曾益之倾囊集资修筑县城梅江镇城墙,保土安民,此举在当时颇使群众感恩戴德。其时他家住梅江镇南阜民内巷(今按门牌统称小东门,县工商局斜对面,东口连七仙庙,西口接中山街,是条狭短小巷子),因曾原一及其从弟原成和一批文人诗友常在巷内构思作文,吟诗放歌,故此小巷被后人称为构思巷,亦称斗诗巷。
宋宝佑年间,曾原一携家眷离开县城梅江镇,隐居苍山,自筑“万松亭”居住,与家人自耕其食,虽穷老蹭蹬,但潜心著述,一生诗著颇丰,有《苍山诗集》、《选诗衍义》等问世,海内诗人都极崇敬他,一直把他当成宁都地方诗歌界盛行的开创人。
客家人罗牧,字饭牛,号云庵、牧行者、竹溪,系清初著名的山水画家之一。明天启二年(1622年)出生于宁都县钓峰乡,卒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享年83岁。他不仅是清代著名画家,还是江西颇有盛誉的画派开派山水画家,曾被“扬州八怪”誉为“一代画宗”、“江西画派英才”。他的画被康熙皇帝鉴赏,旌为“逸品”。
罗牧系农家子弟,父亲罗必远,是贫苦农民。明末清初,钓峰有“富翁商贾、伏钓州县”(因富翁、商贾较多,当地不少人都称钓峰为钓州县)之称。罗牧虽然出身贫穷,但艰苦的家境没能难倒他,反而激发了他从小树立起改变自己境遇的雄心壮志。由于他自幼聪颖,刻苦好学,并尊崇传统的儒家伦理道德观念“敦古道,重友谊”,奉行始终,后来,他真的走出了困境,成了清初著名的山水画家。
罗牧十多岁时从钓峰来到县城梅江镇,寻师习艺。经人介绍,初从魏书学画。魏书,字石床,梅江镇人,工诗词,善书画,真草隶篆运笔如神,画山水、竹木、鸟兽,穷态尽妍,是当时宁都一位颇有名望的画家。罗牧投其门下后,刻苦认真,深得其法,常受魏书夸赞。由于魏书性情放浪不羁,不入俗流,且嗜酒常大醉,每论古今,纵情奔放,毫无顾忌,罗牧深受其影响,导致他后来性情慷慨,不拘小节,一生好云游和交友。
顺治乙酉年(1645年),清兵攻占南昌时,罗牧24岁。当时,他已结婚成家,习画也已有七八年,画技日臻成熟,但他并不以此为满足,常与魏禧、林时益等谈古论今,吟诗作对,借以提高自己。并拜林时益为师,学习制茶技术。因他喜好饮茶,对学制茶技术很感兴趣,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学习,便学会制作茶叶,可供自饮和出售。这为他后来的游历生活提供了经济来源。顺治八年(1652年),他为了谋生和游学,携家眷迁居南昌。在南昌,接触面广了,他结识了不少明遗民中的文人、画家,如当时有名的画家徐世溥等,获益匪浅,画技长进甚快。康熙三年(1665年),罗牧44岁,又举家迁居扬州,在那里,又结识了许多画家,如当时有名的画家恽寿平等。他们技艺相同,思想相通,彼此推崇。不久,由于时局动荡,罗牧很快又迁回南昌居住。这段时间,他常去北兰寺与一个叫澹雪的和尚相聚谈经论画,并在和尚引见下,开始同一些官场文人来往,当时八大山人也常去寺里作壁画,他们便常在一起谈经论画,或赋诗唱和。就在这个时期,他经江西巡抚推举,获皇帝授予的“御旌逸处士”封号。
罗牧的绘画活动,主要在顺治、康熙二朝。他早年师从魏书学习画技,后又自学继承名画家黄公望、董其昌的画法,所画笔意空灵,林壑森秀,墨气翁然,独具风格。他画的花卉、人物、山水画造诣很高。据后来专家论定,他的山水画具有三大特征:一是擦笔皱,纤细严谨;二是笔致粗犷、墨色鲜明;三是具有烟雨迷蒙的“米氏云山”风格。因此为行家所赞颂。尽管罗牧其时绘画造诣很高,对艺术态度严谨,同时也通晓诗文,但他一生为人谦虚,并不因此而傲傲然。他因家道贫寒,有时也绘制一些屏画出售,以补生活之用,所以他的画作流传甚广。今江西省博物馆、上海市博物馆以及日本等国内外不少团体和个人都收藏有他的画作。
罗牧寓居南昌时,住在风景优美秀丽的东湖百花洲,亦画亦制茶,并常与一些南昌文人画家相邀聚会,或吟诗作画,或切磋艺技。当时有名画家徐世溥赠诗曰:“彩笔常悬梦里思,十年古道见页眉。云山本是无常主,更写云山卖与谁?”后来,随着年事渐高,罗牧对山水画的创作越来越痴迷。为使当时的画坛能够发扬光大,他还与八大山人等组建了“东湖书画会”,因他当时“颇为名流称重”,许多人推崇他,所以他与八大山人都成为“东湖书画会”主要领导者。当时参加书画会的都是在南昌的名画家,如临黄庭坚书法的徐煌和董其昌书画的熊秉哲,以及彭士谟、李仍、蔡秉质、涂岫、闵应铨、齐钅监、朱容重、吴雯炯等人。他们交游雅集,共同切磋,探求艺术意趣,丰富和提高了他们的艺术情操、艺术追求和艺术水平,形成了江西画坛的画家群。
罗牧在画坛的成就和地位影响极大,除江西省外,还有江淮一带的画家,画技画风颇受其影响,因此形成了罗牧山水画的传派……对罗牧的画绩,今《中国绘画史》、《中国画家大辞典》均辟有条目记载和介绍。
罗牧,江西画派的开派英才,客家人的骄傲!
李宜青,字荆山,宁都琳池人,唐由陇西迁徙入赣,李姓先祖李子鱼的裔孙。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乡试拔贡,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会试进士。“赐进士出身。诰封奉政大夫、户部河南主事,转员外郎,升郎中,掌江南道监察御史、鸿胪寺少卿,升光禄寺少卿,巡察台湾,丙科会试同考官加三级,纪录四次。”告老还乡时年已六十八岁,退休后淡泊名利,不言荣辱,七十多岁寿终正寝。为客家之先贤,官宦之楷模。
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4年),李宜青奉旨巡察台湾,时任江南监察御史兼提督学政。到任后他首先惩办了一批贪官污吏,为人民清除了祸害。接着他革除弊政,实行减租、减息和免赋,减少了人民负担。同时,倡导为官要清正廉洁,台湾政风为之一新。
在巡察台湾期间,他不仅力主整肃吏治、振兴教育、发展农业,而且还会同督军、总兵,北以基隆、南以高雄为中心据点,加强海防建设,提高防御外患能力。
他从自己的薪俸中拿出六百两纹银,建起“海峰”、“崇文”两座书院,并亲自授课,从识字教育开始,到诗书礼仪、农耕纺织,实行学以致用的教育方针,史料上载誉他“士皆感奋”。
他不仅从家乡宁都聘请大批农业和手工业能工巧匠,还从外地引进水稻、甘蔗等农作物优良品种至台湾,全面深入地推广先进的生产方式方法,也改变了台湾人民原有的生活方式。
以前,台湾人对甲鱼敬若“神明”,任其糟蹋庄稼而不管不问。自从他亲手抓捕甲鱼令厨师精心煎炒蒸炸,摆设“甲鱼宴”款待客人后,爬禾害虫才成了台湾人的美味佳肴。
他爱民如子,对临海次次严重的飓风灾害均能如实向上级禀报,并力陈减赋,均得到恩准,因此台湾人民还在台北修建了一座“荆山祠”,让他享受四时祭祀,至今香火不绝。他的精神和功德将永远留在台湾人民心中。
李宜青未遇前,曾在黄陂杨依的“文昌阁”教过书。
李宜青与谢氏夤缘深长,有一件事可说明。谢氏先祖谢明河家住钓峰贵富坪,是李宜青在杨依教书往返琳池的必经之地。有年大年三十除夕,李宜青回家过年,经过谢明河的门口时日已西下。谢明河看见天色已晚,就主动提出把毛驴借给他,好让他早点回去赶上年夜饭。
虽然有点熟悉了,但李宜青总觉得不好意思,更担心的是,如不能及时归还耽误人家的农活。谢明河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告诉他:“这不要紧,到家后你只要放开缰绳,毛驴识路就会自己回家。”李宜青见说得实在,就骑上毛驴赶团圆饭去了。
到家后,李宜青总是怕毛驴丢失,并没有放开缰绳让它回去,而是加足草料,把驴养得肥肥壮壮,吃完“七种羹”回私塾时才把毛驴送回。从此两人交情日深,一位先生与一位农夫竟成了好友。在他考上进士后,李宜青并没有忘记这位田舍翁,送给谢明河一把宝刀作纪念。
后来,谢明河把儿子谢经国过继给其兄谢明江,这把宝刀就跟着到了杨依。民国时期有人在族人谢瑞文家中看到过,宝刀非常锋利,刀柄镶嵌了很多宝石,闪闪发光。因此村人讹传这是把“上方宝剑”,所向披靡。遇上孕妇难产,常请去镇邪。开头似乎有效果,后来却是不灵了,据说是因为进了血间被污所致。
谢瑞文是秀才,又生在富裕之家,但却是个不幸之人,他的独生子早夭。夫妇去世后,宝刀就不见了。后来曾有人寻找过宝刀的下落,看到的只是一把长满铁锈的钝刀,没有刀鞘,乃无用废铁。
宝刀虽然遗失,但李宜青以“年家姻弟”的名义,为杨依珍溪东山谢氏所撰的《乾隆壬辰谱序》将永世流传。
他在序中称:“于今,为烈而门户迭起,尤莫司马代之王谢。”他盛赞:“监川内史(谢)灵运高文伟绩,史不胜书。”“瓜瓞绵绵、星罗棋布,此亦如昆仑之水,九曲入中国,支分派衍,纷纶四布,应天星而遍地轴,乌能量其所至哉!”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百姓的真实写照。
同为客家人,四海一家亲。那对来自台湾的石狮,至今还踞守在李宜青的家乡琳池。它们是台湾人民的忠实使者,永远也不会离开
民族英雄戚继光的祖居地究竟在何处?这是史学界长期争议不休的问题。最近新发现的清光绪《府江戚氏族谱》(以下简称《戚氏族谱》)以及围绕着此问题展开的调查,揭开了戚继光祖居地及远祖之谜:戚继光的祖居地原为江西省赣州市赣县湖江乡夏府村,其六世祖由夏府迁往山东,戚继光是赣南客家的后裔。
据山东《戚继光志》,戚继光的祖先只能追溯到他在山东蓬莱的前六代,即戚详——戚斌——戚桂——戚谏——戚宁——戚景通(戚继光之父),而戚祥之前则为空白。据《戚氏族谱》所载夏府戚氏前六世世系:始祖:戚文盛(重四郎);二世:仲礼、仲贤、仲开(无后);三世:元海、元达;四世:均福(元达子);五世:以庄;六世:明德(此处族谱注曰:“明初从戎立功徙居山东登州。”)
我们认为,夏府戚氏六世祖戚明德就是戚继光的六世祖戚详。根据有四,其一,两地世系相接,蓬莱戚继光家族是“六世祖戚详”之前祖先世系不详,夏府戚氏(明德一支)是六世祖明德之后记载中断,前后恰恰相衔接;其二,徙居时间相同,戚明德“明初从戎立功徙居山东登州”,戚详“从戎”时间,一般也认为是在元末明初,大致相同;其三,徙居地点相同,据《明史·戚继光传》:戚继光祖先“世登州卫指挥佥事”,其祖先迁徙之后的定居点为山东登州,亦即蓬莱。《戚氏族谱》记载明德“徙居山东登州”,两者相吻合;其四,徙居原因相合,所有有关戚继光祖先迁居山东的记载都认为,迁居原因是戚详立有战功,《戚氏族谱》记载是“从戎立功”,完全一致。
这么多的相同和一致,当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偶然的巧合。
另,调查获得的资料还可直接证明戚继光与夏府戚氏的血缘关系。兹从三个方面予以论证。
第一,族谱资料之证。证一,据戚斌《戚氏族谱序》:康熙七年,他在通州遇到一位祖上是夏府戚氏的长者,长者说:“幼时,戚将军继光来京,寓我家,语我父曰:‘吾祖世职登州,尔祖戎定边卫,今虽异处,原同一家。’”因此,他断定戚继光祖上出自夏府戚氏。证二,据《戚氏族谱》所录熊秉哲《太学戚君传》:“与遇老人字光乾者,叙及原系赣州戚氏……又云,少时会见戚宫保,亦云是同祖所分。”证三,魏礼《戚氏族谱序》:“明嘉隆间有太保继光者,所至立勋,庸著戚氏《新书》,亦府江之苗裔也。”
由这些记载可知,戚继光自己也认为他与赣州夏府戚氏后裔“原同一家”,是“同祖所分”,清代著名学者魏礼则明确指出戚继光是“府江之苗裔”,这都证明了戚继光与夏府戚氏存在着血缘关系,其祖居地是夏府。
第二,祠堂对联之证。祠堂前厅仪门两边墙面向中堂联:太保新书捍卫家国,西江问鼎光耀中华。祠堂中厅石柱对联:联血族崇尚武精神实纪新书勿忘祖烈,承先志辅佑文治理儒行经籍蔚为国光。
第一联的“太保”是指戚继光所任的官名,《新书》是戚继光撰写的军事著作《纪效新书》,第二联的《实纪》和《新书》分别指戚继光的军事著作《练兵实纪》和《纪效新书》。该祠堂修建于元明之际,最后一次重修距今也有百年之遥,上述对联被郑重其事地刻于祠堂的墙面和石柱上,说明夏府戚氏对此很早就产生了一种共识,即戚继光为夏府戚氏的后裔。
第三,调查口碑资料之证。最近,由江西省赣县政协牵头组成的“戚继光祖籍考证工作小组”前往山东省蓬莱市进行调查考证,调查工作不仅得到当地政协以及戚继光后人的大力支持,同时也获得了重要的佐证材料。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戚继光的第十一代后裔戚兆华谈到,小时候其先人曾对他说过:他真正的祖籍是在遥远南方的虔州(虔州即赣州的古称)——这是戚继光祖居地研究方面的极为重要的口碑资料,它不可能是空穴来风,当源自祖传的说法。这有力地说明,《戚氏族谱》所载戚继光与赣州夏府戚氏后裔“原同一家”之言并非虚拟,说明夏府是戚继光的祖居地这一观点,得到了山东戚继光后裔与夏府戚氏双方的认同。在戚继光祖居地的研究方面,两地资料相互印证,两地有关戚继光祖先的世系实现对接,填补了“戚继光远祖活动情况不详”这一空白。
戚继光祖居地研究的这一新进展,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首先,在历史研究方面,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戚继光祖居地的新发现对于这样一位杰出历史人物的研究来说,显然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其次,在客家研究方面,客家研究已日益成为一门“显学”,而在客家研究中,客家历史人物(包括客家后裔)的研究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戚继光祖居地及客家后裔身份的确定,无疑为客家研究增添了新的亮点;第三,在促进赣南的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方面,赣南是客家民系形成的摇篮,是“先贤过化之地”,赣州市还是国务院颁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戚继光祖居地考证的新成果,将大大提高赣南的知名度与文化品位,同时,通过宣传推介,还可能掀起“戚继光祖居地旅游”热,从而促进赣南旅游业的发展。
⑻ 赣州在哪里办营业执照
可以到赣州经开区工商局咨询办理。
具体地址如下图所示:
(8)赣州市工商局温建荣扩展阅读内
银行网点也可以容办理营业执照:
2017年11月29日上午,赣州经开区工商局发出了首张由银行代办的工商营业执照。
赣州市尚选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建行赣州市分行营业部申请办理工商营业执照,经赣州经开区工商网上审批后,在递交书面资料的当天就领取了营业执照。“到银行来开户,没想到连营业执照也一起申办了,太方便了”,该公司工作人员说。
据介绍,省工商局与多家银行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在赣州建行、工行等多家网点试点开通工商网上注册服务,为企业免费提供注册服务。
据了解,位于工业三路中国工商银行赣州开发区支行开通了此项业务。这意味着赣州经开区内企业办证又多了一个新去处。
⑼ 有谁知道江西赣州市工商局的电话号码。
赣州市工商局
地址:大公路94号
电话:(0797)8223497
⑽ 赣州市营业执照个体工商户的公司在哪里年检
你的问题没有阐述清楚,
假如是个体工商户,那么就是到当地的工商版所,及基层工商分局盖年检权章。
假如是公司企业的话,那么你就要到赣州市工商局网站上点击企业年检,企业从去年开始就实行在网上年检,填写年检所需要的材料。要是不懂得话,你就到当地县(区)工商注册窗口进行咨询,请他们指导。
我是九江工商的,程序都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