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商服务 > 某县工商局认定某企业

某县工商局认定某企业

发布时间:2021-02-07 13:14:46

A. 厚大真题行政2015改了吗

厚大行政法真题勘误部分,更多勘误内容请登录官网查看!

P96
1.某县工商局认定王某经营加油站系无照经营,予以取缔。王某不服,向市工商局申请复议,在该局作出维持决定后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撤销取缔决定。关于此案,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2010/2/85)[答案]AC
A.市工商局审理王某的复议案件,应由二名以上行政复议人员参加
B.此案的被告应为某县工商局
C.市工商局所在地的法院对此案有管辖权
D.如法院认定取缔决定违法予以撤销,市工商局的复议决定自然无效
[考点解析]①根据《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第32条规定:“行政复议机构审理行政复议案件,应当由2名以上行政复议人员参加。 ”故A正确。②根据《行政诉讼法》第26条第2款规定:“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的,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是共同被告;复议机关改变原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 ”本案中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应以作出原行政行为的机关即县工商局和复议机关即市工商局为共同被告,故B错误。③《行政诉讼法》第18条第1款规定:“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经复议的案件,也可以由复议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经过复议的案件,既可由原机关所在地法院管辖,也可以由复议机关所在地法院管辖。本案市工商局为复议机关,其所在地法院对案件有管辖权。故C项正确。④依据最高法《关于适用<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0条规定“人民法院对原行政行为作出判决的同时,应当对复议决定一并作出相应判决。人民法院判决撤销原行政行为和复议决定的,可以判决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重新作出行政行为。人民法院判决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或者给付义务的,应当同时判决撤销复议决定。”复议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的,法院对原行政行为作出判决的同时,应当对复议决定一并作出相应判决。故,如法院认定取缔决定违法予以撤销,则应当同时判决撤销复议决定。而不是市工商局的复议决定自然无效。故D错误。

P100
2.张某与林某同为甲市田山有限公司的股东,林某以个人名义在甲市免税进口一辆轿车,由张某代办各类手续,平时归张某使用。后张某将轿车卖给甲市国浩公司,并将所得款35万元人民币划入田山有限公司的账户内。甲市某区工商局认为张某的行为构成倒卖国家禁止或者限制自由买卖的物资、物品行为,决定没收张某销售款,此后又冻结田山有限公司的账款。张某不服,向甲市工商局申请复议。甲市工商局以张某的行为构成偷税为由,维持了原处罚决定。张某遂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2005/2/99)[答案] ABC
A.林某也有权对处罚决定提起行政诉讼
B.张某可以田山有限公司的名义提起诉讼
C.本案的被告为甲市某区工商局
D.冻结账款行为不属于本案的审理对象

思路提示:①本题难度较大,考点丰富。涉及:a.民事法律关系与行政法律关系的比较;
b.原告资格;c.复议维持被告的确定;d.法院的审理对象。②行政诉讼的原告资格在司法考试中几乎每年都会涉及,掌握该考点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是理解“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的含义。例如本题A项,许多考生认为该项是正确的,其理由是因为轿车的所有人为林某,张某出售林某 的轿车所得销售款当然应归林某所有,而工商局没收销售款则侵犯了林某的财产权。这种想法其实是将两个法律关系混为一体:林某与张某之间形成的是民事赔偿法律关系,而工商局与张某之间形成的是行政处罚法律关系。林某虽然对销售款享有所有权,但其应该通过民事途径向张某索赔,而林某与该行政处罚法律关系是没有任何牵连的,侵犯林某利益的是张某的无权销售行为,而非工商局的没收行为,林某无权起诉工商局而通过行政途径解决民事问题。
[考点解析]①依据《行政诉讼法解释》第1条第2款规定: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下列
“公民、行为不服提起诉讼的,不属于人民法院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六)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义务不产生实际影响的行为。 ”本题中,工商局没收销售款的行为,看起来侵犯了林某对于轿车销售款的所有权,实际上,林某对此销售款的所有与否,是要与张某通过民事法律来解决的,在此不应认为工商局的行政行为侵犯了其财产所有权。因此林某无权对处罚决定提起行政诉讼,A项错误,当选。②依据《行政诉讼法解释》第 18条规定:“股份制企业的股东大会、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等认为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企业经营自主权的,可以企业名义提起诉讼。 ”本题中,张某作为股东之一,不能代表公司,也不具有股东大会、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的权力,因此张某不能以田山有限公司的名义提起诉讼。故B项不正确,当选。③依据《行政诉讼法》第26条第2款规定:“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的,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是共同被告;复议机关改变原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 ”最高院《关于适用<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条规定:“行政诉讼法第二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包括复议机关驳回复议申请或者复议请求的情形,但以复议申请不符合受理条件为由驳回的除外。行政诉讼法第二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复议机关改变原行政行为”,是指复议机关改变原行政行为的处理结果。”可见,只有复议机关改变了原行为处理结果的,才属于复议改变。本题中,甲市工商局以“偷税”为由维持处罚决定,虽然改变了处罚的法律依据和原违法行为的定性,也属于复议维持。本案共同被告应为原机关区工商局和复议机关甲市工商局,故C项错误,当选。④行政诉讼中,法院的审理对象应当是被诉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冻结账款的行为是为执行处罚而采取的行政强制措施,其合法性以行政处罚决定的合法性为前提,张某对处罚决定不服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而并没有对冻结账款的行政强制措施提出诉讼,因此冻结账款的行为不是本案的审理对象,D项正确,依题意不选。

104
3.某药厂以本厂过期药品作为主原料,更改生产日期和批号生产出售。甲市乙县药监局以该厂违反《药品管理法》第49条第1款关于违法生产药品规定,决定没收药品并处罚款20万元。药厂不服向县政府申请复议,县政府依《药品管理法》第49条第3款关于生产劣药行为的规定,决定维持处罚决定。药厂起诉。关于本案的被告和管辖,下列说法正确的有:(2012/2/97)[答案]1
A.被告为乙县药监局,由乙县法院管辖
B.被告为乙县药监局,甲市中级法院对此案有管辖权
C.被告为乙县政府,乙县法院对此案有管辖权
D.被告为乙县政府,由甲市中级法院管辖

思路提示:①本案的陷阱在于当事人起诉经过复议的行为,应当以原机关还是复议机关为被告?结论在于复议维持的,共同告,即原机关和复议机关为共同被告;复议改变的,告复议机关;复议不作为的,可以选择告。②何为复议机关改变原行为?只有复议机关改变了原行为的处理结果,才属于复议改变。一些考生被题目中改变法律依据所迷惑,认为属于复议改变而作出错误选择。
[考点解析]①根据《行政诉讼法》第26条第1~3款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的,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是共同被告;复议机关改变原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复议机关在法定期限内未作出复议决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起诉原行政行为 的,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起诉复议机关不作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 ”同时,根据最高院《关于适用<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条规定:“行政诉讼法第二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包括复议机关驳回复议申请或者复议请求的情形,但以复议申请不符合受理条件为由驳回的除外。行政诉讼法第二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复议机关改变原行政行为”,是指复议机关改变原行政行为的处理结果。”可见,只有复议机关改变了原行为处理结果的,才属于复议改变。回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判断本案中是复议维持还是复议改变。由于县药监局以该厂违反《药品管理法》第49条第1款关于违法生产药品规定为由作出没收决定,而复议机关县政府依《药品管理法》第49条第3款关于生产劣药行为的规定决定维持处罚决定。可见经过对法律依据的改变,已经对违法行为的定性产生了直接影响,即从违法生产药品变更为生产劣药行为,虽然定性发生改变,但是罚款20万元的结果被维持了,依法仍属于复议维持,不属于复议改变。本案得共同被告为原机关县药监局和复议机关县政府。故A、B、C、D选项错误。②关于管辖,从级别管辖的角度看,根据最高院《关于适用<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8条规定,“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为共同被告的,以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确定案件的级别管辖。”本案共同被告是县药监局和县政府,按照级别管辖的“父随子”原则,应当以原机关县药监局确定级别管辖,所以应当由县法院管辖。从地域管辖的角度看,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法院管辖。经复议的案件,也可以由复议机关所在地法院管辖。当然,本案的原机关所在地法院和复议机关所在地法院是重合的。故结合级别和地域管辖,本案最终的管辖法院应当确定为县法院。

P162
4.案情:高某系A省甲县个体工商户,其持有的工商营业执照载明经营范围是林产品加工,经营方式是加工、收购、销售。高某向甲县工商局缴纳了松香运销管理费后,将自己加工的松香运往A省乙县出售。当高某进入乙县时,被乙县林业局执法人员拦截。乙县林业局以高某未办理运输证为由,依据A省地方性法规《林业行政处罚条例》以及授权省林业厅制定的《林产品目录》(该目录规定松香为林产品,应当办理运输证)的规定,将高某无证运输的松香认定为“非法财物”,予以没收。高某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撤销没收决定,法院予以受理。(2009/4/六)
问题:
1.如何确定本案的管辖法院?如高某经过行政复议再提起诉讼,如何确定管辖法院?
(1)依据《行政诉讼法》规定,当事人直接提起行政诉讼,由最初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的法院管辖。本案的被诉行政行为由乙县林业局作出,故乙县法院具有管辖权。
(2)如高某经过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管辖法院的确定则取决于复议机关的选择和复议结果。
首先,如果高某向县政府申请行政复议,①县政府作出维持决定,则县林业局和县政府为共同被告,按照“父随子”规则,级别管辖是基层法院。地域管辖来看,原机关所在地和复议机关所在地法院是重合的。故本案管辖法院是县法院。②县政府复议改变,被告为复议机关县政府,则市中院为本案管辖法院。
其次,如果高某向市林业局申请行政复议,①市局复议维持,则县林业局和市林业局为共同被告,既可以由县林业局所在地的基层法院也可以由是林业局所在地的基层法院管辖。②市局复议改变,市局是被告,既可以由县林业局所在地的基层法院也可以由是林业局所在地的基层法院管辖。

B. 2014年的一道题,找不到解析,不明白为什么选CD

学语文还是法律。
复议机关为监督检查部门的上一级主管机关。
自收到处罚决定之日起15日内。

C. 无业人员甲通过伪造国家机关公文,骗取某县工商局副局长的职位。

根据刑法第二百八十条规定,伪造国家机关的公文的,应当认定为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罪 。 甲的行为成立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罪。甲骗取了某县工商局副局长的职位后,便在形式上具有了国家工作人 员的身份。根据刑法第三百八十八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 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的,以受 贿论处。甲的行为也应当构成受贿罪。两者应当并罚。因此,本题的答案应当为 C。
甲的行为不构成招摇撞骗罪。招摇撞骗罪是指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的行为。实际上,甲现 在已经成为国家编制所认可的国家工作人员,不存在冒充的问题,而且招摇撞骗罪所骗取的不包括数额较 大的财物,否则会导致罪刑不均衡。甲勒索 2 万元的行为显然已经超出招摇撞骗的范畴,因此选项 A 是错 误的。
甲的行为不构成敲诈勒索罪。敲诈勒索罪与受贿罪都包含“勒索财物”的行为,甲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勒索”财物的行为属于“索贿”行为,应适用特殊法条受贿罪,而非认定为敲诈勒索罪。因此,选项 B
是错误的。 牵连犯,是指犯罪的手段行为或结果行为,与目的行为或原因行为分别触犯不同罪名的情况。即在犯
罪行为可分为手段行为与目的行为时,如手段行为与目的行为分别触犯不同罪名,便成立牵连犯;在犯罪 行为可分为原因行为与结果行为时,若原因行为与结果行为分别触犯不同罪名,便成立牵连犯。前者如.以 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的方法(手段行为)骗取公私财物(目的行为);后者如盗窃财物(原因行为)后,为了销赃而 伪造国家机关印章(结果行为)。只有当某种手段通常用于实施某种犯罪,或者某种原因行为通常导致某种 结果行为时,才宜认定为牵连犯。例如,非法侵入住宅杀人的,宜认定为牵连犯(如果不承认牵连犯的概念 , 则可以将这种情况认定为想象竞合犯);但非法盗窃枪支后杀人的,不宜认定为牵连犯(虽然枪支经常用于 杀人,但盗窃枪支并不是杀人的通常手段行为)。再如,伪造武装部队公文、证件、印章冒充军人招摇撞骗 的,可以认定为牵连犯;但盗窃军车后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的,不应认定为牵连犯。在本案中,无法认定甲 的手段行为与目的行为具有类型上的牵连关系,所以不应从一重处罚,所以选项 D 是错误的。
【常见错误】牵连犯的认定应当以类型说为基础。

D. 求问工商部门处罚商家销售不合格产品行为后能否溯罚厂家

某县工商局根据抽检结论和相关证据,依法对辖区的一家经销不合格复合肥的销售公司作出了没收库存不合格复合肥,并处罚款的行政处罚。继而顺藤摸瓜,调查取证,对该批不合格复合肥供应商——该县某复合肥生产公司也作出了行政处罚。该案在两级工商、法院案件研讨例会上曾作过专门研讨。大多法官和工商执法人员认为:权责相当。理由是,生产企业既是生产者又是销售者。产品出了厂门,就进入了流通领域,根据国务院的“三定”方案,工商部门就有权进行监管。也有个别持异议观念的。认为出了厂门的产品,没有改变所有权性质,不应属流通领域,但一时拿不出权威的理论依据相佐证。此案卷宗后来被省工商局抽阅评比,终以越权管辖为由被定性为错案。一时间,两级工商执法人士相继找出部分法院的若干相似判例提供给省工商局,以达到让其改变观念、将错案重新认定为合法案件之目的。但始终没能获准。
我们注意到,这是对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的概念理解不清形成的观念问题。事实上,国务院和其他相关机构至今也未有对此类概念的权威的严密释义,致使让很多人形成“产品一出厂门就进入流通领域,就属工商管辖”的错误理念。
近期,我们再回首上述案件,认真学习对照相关规定和论著,与一些资深法律专家作进一步深入研讨,认为省工商局认定该案为错案的定性是正确的。也就是说,工商部门在处罚商家销售不合格产品行为后无权溯罚厂家。
第一、是由流通领域的经济意义决定的。国务院的“三定”方案规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流通领域的商品监管。这一职能界定,把工商行政管理的监督范围确定在流通领域之内。我们认为,工商部门要实行监管职能的到位,就要弄清流通领域的含义。而事实上,流通领域作为一个经济名词已被广泛使用,对其概念的诠释,目前还没有一个准确的权威的定义。从经济意义上看,“流”是指商品的转移。其中,又包含三层意思:一是转移,转移的目的是实现交换,交换的目的是实现交换双方所需的价值;二是这种转移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物品的移动。它必须是商品所有权的转移;所有权未发生转移时,物品只在生产者手中发生空间的移动,如将产品从车间移至厂外仓库进行仓储;三是转移的对象是商品。在经济学上,只有用来交换的产品才称之为商品。未用作交换,就不属商品。这里必须强调的是,只有商品所有权发生了转移即与他人交换,即发生了流通行为,才属于工商部门的监管范围。与此同时,还必须考虑一个“通”字。“通”为通达,到达,是指为实现商品从生产者到流通者的转移,需要经过各个流通环节。一般地说,商品的基本流通环节包括采购、运输、储存和销售。当生产者将原材料采购进来,加工成产品卖出后,对于购买者来说,可能不是终端消费者,或许是中间批发商。只有当厂家将产品交付批发商时,所有权才发生了转移。运抵途中,即产品出了厂门,只要尚未发生物的交接,都属于生产领域。
第二、是由流通领域的监管主体职责决定的。众所周知,参与流通活动的主体有三个,即:商品的生产者(不通过中间商直接销售商品时)、商品的转卖者(批发商或零售商)、商品的消费者。商品的生产者销售其产品给转卖者,一旦发生产品质量责任,转卖者有权追究生产厂家的责任,而这一职责应当由质检部门履行。消费者购买该商品,有权对该商品提出质量保证要求。一旦发生质量问题,消费者有权对转卖者或产品的制造者追究责任。这与《产品质量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相吻合。但产品的生产者有证据证明其质量问题属非生产环节引起而由转卖者引起的除外。消费者则不对商品的质量承担保障性的责任。因此,消费者绝对不属于监管的对象。而商品的转卖者不论是批发商还是零售商,都与商品生产者一样,承担着保证商品质量的责任。如果追究其行为造成的商品质量责任,追究的应是转卖者未能在购时审查把关、运时未能按规定要求运输、储时未能按规定要求仓储、销时未能按要求陈列摆放等环节应当履行而未能履行的质量保障责任。而这些不属于生产者的责任。因此,这类主体的活动才属于工商监管的流通领域活动。包括商场、超市、各类市场、展销会、经营型仓冷库、街头食品摊点等。所以,工商部门在对各类商品经营主体的商品进行抽样化验,有证据证明其质量为不合格商品时,只能对经营该商品的经营主体追究其法律责任,无权溯罚该产品的生产者。经营主体因质量问题被工商部门处罚后的损失,可依法要求生产者给予补偿或赔偿。
第三、生产领域由质监部门监管是由国家规定的。只有属于流通环节,才由工商部门履行监管职责。流通环节说到底就是商家,既然商家归工商部门监管,那么在现实中检查发现商品质量存在问题,只能对商家作出处理,对货源的提供人——生产者,工商部门就束手无策吗?如果是这样,市场的假冒伪劣商品将愈演愈烈,何日能斩尽杀绝?对此,国办发[2001]57号这样规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在实施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中查出的属于生产环节引起的产品质量问题,移交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处理”。生产者卖出的存在质量问题的产品,或经抽样查出产品质量有问题的产品,是因生产环节所引起,归属于质监部门,不属于工商部门的监管职责。这也就是说,工商部门不负责监督和管理生产者的卖出行为。如果说工商部门对上述复合肥案件有权查处,那么,国办发[2001]57号文件中又有何必作出“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在实施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中查出的属于生产环节引起的产品质量问题,移交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处理”的规定呢?至于对那些已生效的类似该案判例如何理解,我们认为,我国是法制国家,不是以判例为执法依据的国家。我们应以法律为准绳,坚持依法行政,坚持有错即改的实事求是的原则。
总之,判断一个物品究竟属于生产领域还是流通领域,我们认为,应以该物品的所有权是否发生转移作为衡量标准。产品的所有权从生产者手中转移给生产者以外的对象(消费者除外)即属流通领域,工商部门只能对流通领域内该产品(即转化为商品)的经营者进行管辖。工商部门在流通领域检查中发现属于厂家生产的质量问题的产品,应依法移交质监部门查处,工商部门则无权追溯厂家的产品质量责任。

E. 商户使用商标作为门店招牌有什么规定

尊重的楼主您好
给您个案例供您参考 您就明白了
擅用驰名商标作招牌如何处理

案情

2009年1月9日,某县工商局接到郑州海尔工贸有限公司投诉,称该县李某在未经海尔集团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在其开办的家电门市部将驰名商标海尔用作专卖店营业招牌,并在店内商品展台上使用“Haier·海尔专卖”字样,侵犯了海尔集团的商标专用权,请求工商局予以制止。

某县工商局执法人员接到投诉后即前往调查。经查,该门市部系1月7日开始营业,店内摆放有海尔家电系列商品。当事人李某称营业招牌及店内商品展台系××市家电大世界张某所为,并不知道是否得到海尔集团的许可。执法人员同时查明李某并未办理工商营业执照。

分歧

对该案应如何定性处罚,办案机构内部存在不同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国家工商局《关于禁止擅自将他人注册商标用作专卖店(专修店)企业名称及营业招牌的通知》(工商标字〔1996〕第157号)已于2004年6月30日被废止。《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第十三条规定:“当事人认为他人将其驰名商标作为企业名称登记,可能欺骗公众或者对公众造成误解的,可以向企业名称登记主管机关申请撤销该企业名称登记,企业名称登记主管机关应当依照《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处理。”《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第九条第(二)项对企业名称含有可能对公众造成欺骗或误解的内容和文字作了禁止性规定。本案中,当事人的营业招牌上使用的海尔企业名称(字号)尚未核准登记,因此不存在商标权与企业名称权的冲突。当事人在营业招牌上使用未经登记的企业名称,应认定为无照经营,按《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的规定对当事人的经营行为进行处罚。

第二种意见认为:保护工业产权巴黎联盟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联合制定的《关于驰名商标保护规定的联合建议》(1999年9月)规定,只要该企业标志的使用会暗示使用企业标志的企业与驰名商标所有人之间存在某种联系,并且可能会损害驰名商标所有人的利益,则应认为该企业标志与驰名商标发生冲突,主管机关在行使禁止权时“应考虑注册或使用与驰名商标发生冲突的企业标志的人,在其企业标志提出注册申请时、获得注册时或使用时是否知道或有理由知道该驰名商标”。本案中,从事家电商品经销的李某应当知道海尔为驰名商标,却擅自将其使用在专卖店营业招牌上,李某是将海尔商标作为区别于其他商事主体的企业标志即字号使用的,暗示该店为海尔集团旗下的专卖店,造成了企业字号与驰名商标的冲突。在《巴黎公约》中,厂商名称同商标一样是一种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第八条规定:“厂商名称应在本联盟一切国内受到保护,没有申请或注册的义务。”由于该文件对巴黎公约国和TRIPS协议成员国(包括中国)不具有强制性,实践中,对使用未获得核准登记的企业名称的行为,应定性为《企业名称登记管理办法》第二十六条所指的“使用未经核准登记注册的企业名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行为。

此外,《商标法实施条例》第五十条规定,在同一种或者类似商品上,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标志作为商品名称或者商品装潢使用、误导公众的,属于商标侵权行为。《商标法实施条例》第三条规定:“商标法和本条例所称商标的使用,包括将商标用于商品、商品包装或者容器以及商品交易文书上,或者将商标用于广告宣传、展览以及其他商业活动中。”本案中,当事人李某将海尔驰名商标使用在店内商品展台及专卖店营业招牌上,是一种商标使用行为,容易使相关公众认为该店已获得海尔集团的许可,造成消费者的误认和混淆。

综上,当事人李某的行为违反了《企业名称登记管理办法》和《商标法》及《商标法实施条例》的规定,构成想象竞合,应按择一重处的原则,依据《商标法》第五十二条和《商标法实施条例》第五十条、第五十二条的规定,作出责令当事人李某立即停止商标侵权行为,并给予罚款的处罚。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F. 司考法律问题

个人认为,一个人把两个人打了或骂了是普通共同诉讼,被打的那两个人可以分内别起诉容,也可以共同去起诉。要是两个人一起把一个人一起打了就是必要共同诉讼。必要共同诉讼与普通共同诉讼的区别是,必要共同诉讼必须合并审理,普通共同诉讼可以合并审理,也可以不合并。

G. 工商部门处罚商家销售不合格产品行为后能否溯罚厂家

某县工商局根据抽检结论和相关证据,依法对辖区的一家经销不合格复合肥的销售公司作出了没收库存不合格复合肥,并处罚款的行政处罚。继而顺藤摸瓜,调查取证,对该批不合格复合肥供应商——该县某复合肥生产公司也作出了行政处罚。该案在两级工商、法院案件研讨例会上曾作过专门研讨。大多法官和工商执法人员认为:权责相当。理由是,生产企业既是生产者又是销售者。产品出了厂门,就进入了流通领域,根据国务院的“三定”方案,工商部门就有权进行监管。也有个别持异议观念的。认为出了厂门的产品,没有改变所有权性质,不应属流通领域,但一时拿不出权威的理论依据相佐证。此案卷宗后来被省工商局抽阅评比,终以越权管辖为由被定性为错案。一时间,两级工商执法人士相继找出部分法院的若干相似判例提供给省工商局,以达到让其改变观念、将错案重新认定为合法案件之目的。但始终没能获准。 我们注意到,这是对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的概念理解不清形成的观念问题。事实上,国务院和其他相关机构至今也未有对此类概念的权威的严密释义,致使让很多人形成“产品一出厂门就进入流通领域,就属工商管辖”的错误理念。 近期,我们再回首上述案件,认真学习对照相关规定和论著,与一些资深法律专家作进一步深入研讨,认为省工商局认定该案为错案的定性是正确的。也就是说,工商部门在处罚商家销售不合格产品行为后无权溯罚厂家。 第一、是由流通领域的经济意义决定的。国务院的“三定”方案规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流通领域的商品监管。这一职能界定,把工商行政管理的监督范围确定在流通领域之内。我们认为,工商部门要实行监管职能的到位,就要弄清流通领域的含义。而事实上,流通领域作为一个经济名词已被广泛使用,对其概念的诠释,目前还没有一个准确的权威的定义。从经济意义上看,“流”是指商品的转移。其中,又包含三层意思:一是转移,转移的目的是实现交换,交换的目的是实现交换双方所需的价值;二是这种转移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物品的移动。它必须是商品所有权的转移;所有权未发生转移时,物品只在生产者手中发生空间的移动,如将产品从车间移至厂外仓库进行仓储;三是转移的对象是商品。在经济学上,只有用来交换的产品才称之为商品。未用作交换,就不属商品。这里必须强调的是,只有商品所有权发生了转移即与他人交换,即发生了流通行为,才属于工商部门的监管范围。与此同时,还必须考虑一个“通”字。“通”为通达,到达,是指为实现商品从生产者到流通者的转移,需要经过各个流通环节。一般地说,商品的基本流通环节包括采购、运输、储存和销售。当生产者将原材料采购进来,加工成产品卖出后,对于购买者来说,可能不是终端消费者,或许是中间批发商。只有当厂家将产品交付批发商时,所有权才发生了转移。运抵途中,即产品出了厂门,只要尚未发生物的交接,都属于生产领域。 第二、是由流通领域的监管主体职责决定的。众所周知,参与流通活动的主体有三个,即:商品的生产者(不通过中间商直接销售商品时)、商品的转卖者(批发商或零售商)、商品的消费者。商品的生产者销售其产品给转卖者,一旦发生产品质量责任,转卖者有权追究生产厂家的责任,而这一职责应当由质检部门履行。消费者购买该商品,有权对该商品提出质量保证要求。一旦发生质量问题,消费者有权对转卖者或产品的制造者追究责任。这与《产品质量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相吻合。但产品的生产者有证据证明其质量问题属非生产环节引起而由转卖者引起的除外。消费者则不对商品的质量承担保障性的责任。因此,消费者绝对不属于监管的对象。而商品的转卖者不论是批发商还是零售商,都与商品生产者一样,承担着保证商品质量的责任。如果追究其行为造成的商品质量责任,追究的应是转卖者未能在购时审查把关、运时未能按规定要求运输、储时未能按规定要求仓储、销时未能按要求陈列摆放等环节应当履行而未能履行的质量保障责任。而这些不属于生产者的责任。因此,这类主体的活动才属于工商监管的流通领域活动。包括商场、超市、各类市场、展销会、经营型仓冷库、街头食品摊点等。所以,工商部门在对各类商品经营主体的商品进行抽样化验,有证据证明其质量为不合格商品时,只能对经营该商品的经营主体追究其法律责任,无权溯罚该产品的生产者。经营主体因质量问题被工商部门处罚后的损失,可依法要求生产者给予补偿或赔偿。 第三、生产领域由质监部门监管是由国家规定的。只有属于流通环节,才由工商部门履行监管职责。流通环节说到底就是商家,既然商家归工商部门监管,那么在现实中检查发现商品质量存在问题,只能对商家作出处理,对货源的提供人——生产者,工商部门就束手无策吗?如果是这样,市场的假冒伪劣商品将愈演愈烈,何日能斩尽杀绝?对此,国办发[2001]57号这样规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在实施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中查出的属于生产环节引起的产品质量问题,移交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处理”。生产者卖出的存在质量问题的产品,或经抽样查出产品质量有问题的产品,是因生产环节所引起,归属于质监部门,不属于工商部门的监管职责。这也就是说,工商部门不负责监督和管理生产者的卖出行为。如果说工商部门对上述复合肥案件有权查处,那么,国办发[2001]57号文件中又有何必作出“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在实施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中查出的属于生产环节引起的产品质量问题,移交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处理”的规定呢?至于对那些已生效的类似该案判例如何理解,我们认为,我国是法制国家,不是以判例为执法依据的国家。我们应以法律为准绳,坚持依法行政,坚持有错即改的实事求是的原则。 总之,判断一个物品究竟属于生产领域还是流通领域,我们认为,应以该物品的所有权是否发生转移作为衡量标准。产品的所有权从生产者手中转移给生产者以外的对象(消费者除外)即属流通领域,工商部门只能对流通领域内该产品(即转化为商品)的经营者进行管辖。工商部门在流通领域检查中发现属于厂家生产的质量问题的产品,应依法移交质监部门查处,工商部门则无权追溯厂家的产品质量责任。

H. 某县工商局、公安局、产品质量技术监督局对某生产资料市场实施联合执法行为是否合法为什么

联合执法, 是指多个执法部门联合组成执法机构,统一对相对人进行监督检查,专 但分别以各自属的名义对相对人实施处理或处罚的活动⑤。我国在行政执法过程中,经常采用联合执法的方式。联合执法模式避免了各职能部门职责不清、重复执法、执法扰民的问题,也解决了由一个部门单独执法力度不够的问题。由各省政府办公室或综合治理办公室共同组织, 加强对联合执法工作的统一领导和协调, 使各职能部门的行政执法活动相互衔接、密切配合,以克服各自为政、相互牵制的问题, 形成执法的整体合力。
质监局主要针对的是生产厂商所生产的商品质量 工商局主要针对的是经营者经营的商品质量,公安局则是协助执法的 防止发生暴力抗法等事件的发生,所以你说的联合执法是合法的

I. 电视购物金白利钻石

,不好,垃圾,我买了之后再也不买电视购物的了,一群骗子

J. 有谁有行政许可法,处罚法的习题,最好有答案的.谢谢!

行政处罚法 习题

一、 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l.行政处罚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 )人民政府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管辖。
A.乡镇以上
B.县级以上
C.地、市级以上
D.省级以上

[答案及注释]B,参见《行政处罚法》第20条。

2.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当场收缴罚款的,必须向当事人出具哪个特定行政机关统一制作的
罚款收据?( )
A.县财政部门
B.市政府
C.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
D.工商部门

[答案及注释]C,参见《行政处罚法》第49条。

3.有一居民刘某,某日将自用的石油液化气瓶从房内搬出,准备将瓶内未用完的液化气残液倒
掉。经人劝阻无效,执意将液化气瓶提至公用厕所倾倒,倾倒时,刘烟瘤发作,遂将液化气瓶倒
扣在厕所蹲坑上任其自流,自己到厕所外吸烟。当刘叼着香烟去厕所取液化气瓶时,引起溢散
体起火,火势冲出厕所,烧毁房屋等物,价值约15万元,刘本人亦被烧伤。根据案情,公安机关
应作如下处理。( )
A.仅责令刘某赔偿因失火造成的经济损失
B.仅对刘某拘留10日,罚款100元
C.不仅应将刘某拘留10日,罚款100元,还应责令刘某赔偿因失火造成的经济损失
D.将案件侦查终结移交检察机关,由检察机关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答案及注释]D,参见《行政处罚法》第7条,第22条。本案中刘某行为己构成过失犯罪,
应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4.当事人在( )情况下,需要延期或分期缴纳罚款的,经当事人申请和行政机关批准,可以
暂缓或者分期缴纳的。
A.银行无存款
B.确有经济困难
C.当事人外出经商
D.当事人认为行政处罚违法

[答案及注释]B,参见《行政处罚法》第52条。

5.行政处罚由(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管辖。
A.违法行为地
B.违法行为发生地
C.行政行为地
D.规章制定机关所在地

[答案及注释]B,参见《行政处罚法》第20条。

6.行政机关依照( )的规定,可以在其法定权限内委托符合《行政处罚法》第十九条规定
条件的组织实施行政处罚。
A.法律、法规或者规章
B.规范性文件
C.具体行政行为
D.规章之下的规范性文件

[答案及注释]A,参见《行政处罚法》第18条。

7.行政机关依照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规定,可以在其法定权限内委托符合法定条件的组织
实施行政处罚,该组织的性质是( )。
A.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事业组织
B.行政机关
C.社会中介机构
D.企业组织

[答案及注释]A,参见《行政处罚法》第19条。

8.地方政府规章可以设定行政处罚的范围是( )。
A.警告或者一定数量罚款的行政处罚
B.所有的行政处罚种类
C.吊销许可证
D.暂扣营业执照

[答案及注释]A,参见《行政处罚法》第13条。

9.听证程序应当公开进行,但( )。
A.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除外
B.主持人申请的除外
C.听众很少时除外
D.听众太多时除外

[答案及注释]A,参见《行政处罚法》第42条。

l0.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行政机关违法给予行政处罚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提出赔偿要
求,是行政处罚法基本原则中的( )的内容。
A.权利保障原则
B.公开原则
C.行政处罚法定原则
D.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答案及注释]A,参见《行政处罚法》第6条。 BCD参见第4条、第3条、第5条。

1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违法受到行政处罚,其违法行为对他人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
承担( )。
A.民事责任
B.刑事责任
C.法律责任
D.纪律责任

[答案及注释]A,参见《行政处罚法》第7条。

12.农民姜某自筹资金开办了一家小型皮鞋厂,由于不具备污水处理设施,皮鞋厂污水随意外
流,严重污染了附近的一条小河,对此,河两岸的群众反映强烈,纷纷要求乡政府采取措施,予
以罚款或责令停产停业,对皮鞋厂的这种行为有权予以罚款的行政机关是( )。
A.乡人民政府
B.县工商行政管理局
C.镇派出所
D.县环保局

[答案及注释]D,参见《行政处罚法》第15条、《环境保护法》第38条规定,行政处罚由
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县环保局作为县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
管行政部门,根据《环境保护法》第38条的规定,有权对该造纸厂处于罚款。

13.国务院或者经国务院授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
关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但是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权只能由( )行使。
A.检察机关
B.公安机关
C.人民政府本身
D.审判机关

[答案及注释]B,参见《行政处罚法》第16条。

14.行政处罚执行过程中,执法人员当场收缴的罚款,应当自收缴罚款之日起( )内,交至
行政机关;在水当场收缴的罚款,应当自抵岸之日起( )内交至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应当在
( )内将罚款缴付才的银行。
A.二日,三日,三日
B.二日,二日,二日
C.三日,三日,五日
D.三日,五日,五日

[答案及注释]B,参见《行政处罚法》第50条。

15.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有( )。
A.告知义务
B.无告知义务
C.搜查的权利
D.检查人身的权利

[答案及注释]A,参见《行政处罚法》第31条。

16.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的决定,作出行政,的决定机关可根据( )将查封、扣押的
财物;或者将冻结的存款划拨抵缴罚款。
A.宪法
B.法律
C.法规
D.规章

[答案及注释]B,参见《行政处罚法》第51条(二)。

17.对违法行为给予行为政处罚的规定必须公布,这是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的( )原则。
A.公正、公开
B.行政处罚法定
C.处罚与教育相结合
D.依法救济

[答案及注释]A,参见《行政处罚法》第4条。

二、 多项选择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光明供销社于1988年3月间,从某县农贸公司购得平价化肥40吨,而后擅自抬高价格出
售。每吨价格为900至1000元不等,共多获利一万四千元。县工商行政管理检查所经调查认
为沅明供销社抬价销售化肥,违反了省政府制定的《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暂行条例》的规定,
已构成投机倒把。遂于同年4月25日作出处罚决定:没收光明供销社抬价倒卖化肥的全部非
法所得一万四千元,共处以罚款2千元,在这一案件中,与《行政处罚法》相抵触之处有
( )。
A.没有抵触之处
B.县工商行政管理检查所不是一级行政机关,不具备行政处罚的主体资格
C.省政府的规章不能设定没收非法所得的行政处罚
D.省政府的规章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设定罚款的行政处罚

[答案及注释]BC,参见《行政处罚法》第15条,第13条。

2.某市某酒楼在接受某区卫生防疫站检查时,被发现灶房使用的餐具没有消毒,冰箱内食品生
熟不分,受到停业整顿1天、罚款200元的处罚。酒楼经理后来才得知此事,就向该人民法院
提起诉讼,要求核实案情,依法撤销处罚决定。人民法院调查后得知,该区卫生防疫站在检查、
处罚时没有现场记录、没有在场证人签字,处罚的唯一证据是值班员在处罚通知书上的签字,
法院向当时在场的服务员、师傅调查时,他们都否认防疫站认定的事实。法院因此撤销了防
疫站的处罚决定。下列有关此案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酒楼的服务员、师傅可以作为证人
B.处罚时的现场记录、证人签字不是法定处罚程序,不能作为撤销处罚的原因
C.防疫站不是国家行政机关,原告应以防疫站所属的卫生局为被告起诉
D.人民法院撤销防疫站处罚决定的法定理由应是处罚违反法定程序

[答案及注释]AD,参见《行政处罚法》第31条,第54条,《行政处罚法》第3条。

3.我国行政处罚法规定,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
以采取下列措施( )
A.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B.根据法律规定,将查封,扣押的财物拍卖或者将冻结的存款划拨抵缴罚
C.通知当事人单位协助履行
D.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3%加以罚款

[答案及注释]ABD,参见《行政处罚法》第51条。

4.当事人有权拒绝处罚并有权予以检举的情况有哪些?( )
A.行政机关对当事人进行处罚不使用罚款单据
B.行政机关对当事人进行处罚不使用没收财物单据
C.行政机关使用非法定部门制发的罚款单据
D.行政机关使用非法定部门制发的没收财物单据的

[答案及注释]ABCD,参见《行政处罚法》第56条。

5.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处罚的种类有:( )。
A.警告
B.罚款
C.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
D.责令停产停业

[答案及注释]ABCD,参见《行政处罚法》第8条。

6.在行政处罚过程中,当事人享有的权利有( )。
A.进行陈述和申辩
B.被告知作出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与依据
C.对处罚决定不服可以申请复议或提起诉讼
D.申请听证主持人回避

[答案及注释]ABCD,参见《行政处罚法》第31条、第32条、第37条第3款,《行政诉讼
法》第11条

7.在行政处罚的一般程序中,行政执法人员可以进行检查,对检查程序方面的要求有( )。
A.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三人
B.执法人员应先出示证件证明身份
C.应当制作笔录
D.检查必须公开进行

[答案及注释]BC,参见《行政处罚法》第37条第1款。

8.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的机关有( ),但限制人身自由
的行政处罚权只能由公安机关行使。
A.国务院
B.国务院授权的省人民政府
C.国务院授权的自治区人民政府
D.国务院授权的直辖市人民政府
[答案及注释]ABCD,参见《行政处罚法》第16条。

9.我国《行政处罚法》规定,执法人员可以当场收缴罚款,但要符合规定,下面( )属于此
范围。
A.某行政机关对公民甲处以30元罚款
B.某行政机关对公民乙处以15元罚款
C.公民丙是长途汽车司机,某行政机关对他处罚后即刻离开违法行为地的
D.行政机关认为不当场收缴事后难以执行

[答案及注释]BCD,参见《行政处罚法》第47条。

10.公安机关可以行使的行政处罚权是指( )。
A.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
B.罚款
C.吊销企业营业执照
D.警告

[答案及注释]ABD,参见《行政处罚法》第16条。

11.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
A.将查封、扣押的财物拍卖
B.每日按罚款数额的5%加收罚款
C.将冻结的存款划拨抵缴罚款
D.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答案及注释]ACD,参见《行政处罚法》第51条。

12.行政处罚法的立法目的是( )。
A.规范行政处罚的设定和实施
B.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
C.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
D.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答案及注释]ABCD,参见《行政处罚法》第1条。

l3.受委托实施行政处罚的组织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A.依法成立的管理公共事务的事业组织
B.有熟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业务的工作人员
C.对违法行为需要进行技术检查或者技术签订的,应当有条件组织进行相应的技术检查或
者技术签订
D.受委托组织必须是县级以上

[答案及注释]ABC,参见《行政处罚法》第19条。

14.行政机关一般程序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书应报载明( )
A.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
B.违反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事实和证据
C.行政处罚的种类和依据
D.其他法定内容

[答案及注释]ABCD,参见《行政处罚法》第39条。

15.某年2月4日,临时木材经营个体户马四海(有临时营业执照)从外地购进一批木材进入马
园集贸市场准备销售.市场税务所助征员王胜到市场征税,按照惯例,对马购进的木材作了估
价800元,按税率应征77.04元营业额.马某交了34.24元,尚欠42.80元,当日下午四时左右,
王胜约本所干部李飞,征收马的所欠税款,两人先到饭馆喝酒,正好马四海出在饭馆喝酒,王自
己到跟前让马交税,马说他的木料还没有销售完,等以后再交,王坚持当场收缴.马说,因王曾
向他借500元没借给他,今天便来报复。王听后大怒,拽住马的衣服到所里讲理,后被他人拉
开,双方都到税务局所所长办公室陈述理由。2月5日,马四海自己到税务局交清42.80元的
税款。2月6日,县税务局召开了部分个体户参加的会议,马四海在会上作了检查,承认自己
的不对,县税务局有关负责人在会上口头宣布认定马四海诬陷税务人员并抗税,作出对其罚款
200元并限2月10日前交清以及吊销其临时营业执照的处罚.2月10日马依然没有缴纳罚款,
市场税务所即派人到马的家里,拿走马的14寸金星牌彩电并扣押起来.2月12日,马交清了
200元罚款,以及所要求的18元滞纳金。15日,马向地区行政公署税务局申请复议。该行政
公署税务局单方召来马四海进调解马某。马某接受了调解,但是发现退还彩电出了故障,几乎
无法使用。请根据案情和行政处罚法,整个行政执法过程在内容上和程序上有哪些错误。
( )
A.县税务局的行政处罚决定只以口头宣布而未制作决定书
B.县税务局不是作出吊销马某临时营业执照的适当主体
C.县税务局没有告知马某所享有的复议权和诉讼权
D.加罚滞纳金名称不当,且超过法定的加罚比例
E.复议的税务机关违反了“复议机有关审理案件,不适用调解"的决定

[答案及注释]ABCDE,参见《行政处罚法》第39条、第15条、第11条、第31条、第51
条,《行政复议条例》第8条。根据《行政处罚法》第51条规定,应缴纳罚款比例为3%。

16.某省人民政府为了改变在农产品加工方面无法可依的状况,切实加强对农产品加工处理
的管理,制定通过了《关于农产品加工处理应注意通知》,该通知可以设定的行政处罚种类
包括( )。
A.警告
B.一定数量的罚款
C.吊销加工经营许可证
D.行政拘留

[答案及注释]AB,参见《行政处罚法》第13条,省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只能设定警告和一
定数量的罚款的行政处罚。

17.法律对违法行为已经作出行政处罚规定,行政法规需要作出具体现实,必须在法律规定的
特定范围内规定( )。
A.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
B.行政处罚的种类
C.行政处罚的幅度
D.行政处罚的程序

[答案及注释]ABC,参见《行政处罚法》第10条。

18.国务院授权的具有行政处罚权的直属机构可以设定的行政处罚种类有:( )。
A.警告
B.或者一定数量的罚款
C.劳动教养
D.收容审查

[答案及注释]AB,参见《行政处罚法》第12条。

三、 任意选择题(有1-4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王某于某年某月某日中午下班以后邀请单位同事安某、张某在一家饭馆吃饭。因安某饮酒
过量后谈论工作上的问题,与王某发生争执,张某出面相劝,在劝解中与安某发生口角,继而动
手推打。恰值该地公安局长在邻座吃饭,于是公安局长当场认定王某、安某、张某的行为扰
乱了饭店的经营秩序,触犯了《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决定分别给予王某、安某、张某等人罚
款100元的处罚,公安局长收缴了共300元罚款后,叫他们出去吵闹,不要影响他人食欲,于是
继续饮酒。在本案中,该公安局长的处罚决定在以下方面违犯了《行政处罚法》。( )
A.在作出处罚决定之前,没有告知当事人处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没有告知当事人所应事
有的权利
B.没有出示执法身份证件,没有当场填写和交付行政处罚决定书
C.没有出具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
D.不应当场收缴50元以上的罚款
E.没有责令当事人改正违法行为

[答案及注释]ABCDE,参见《行政处罚法》第31条、第33条、第34条、第49条、第23
条。

2.我国行政处罚法规定,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罚款限额为( )。
A.对公民处以100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2000元以下
B.对公民处以50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阳1000元以下
C.对公民处以100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100元以下
D.对公民处以50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2000元以下

[答案及注释]B,参见《行政处罚法》第33条。

3.关于受委托的组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委托行政机关对受委托的组织实施行政处罚的行为应当负责监督,并对该行为的后果承
担法律责任
B.受委托组织必须是依法成立的管理公共事务的事业组织
C.受委托组织必须具有熟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业务的工作人员
D.受委托组织在委托范围内,以委托行政机关的名义实施行政处罚,必要时可以再委托其他
组织和个人实施行政处罚。

[答案及注释]D,受委托组织在委托范围内,以委托行政机关名义实施行政处罚,不得再委托
其他任何组织或个人实施行政处罚。参见《行政处罚法》第18条第3款。

4.可以适用简易程序的行政处罚必须同时符合的条件是( )。
A.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
B.对公民处以50元以下,对法人或其他组织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或警告
C.对公民处以100元以下,对法人或其他组织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或警告
D.无需听取当事人陈述和申辩

[答案及注释]AB,参见《行政处罚法》第33条。注意,无论是行政处罚决定的哪种程序,行
政机关必须充分所取当事人的意见,参见第32条。

5.某市是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为了有效地管理外来人口,
特制定一部《××市外来人口管理暂行规定》,该暂行规定中的行政处罚措施不应包括的种
类是( )。
A.警告
B.罚款
C.行政拘留
D.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

[答案及注释]C,参见《行政处罚法》第11条。

6.委托实施行政处罚的规则有( )。
A.依照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规定
B.受托组织必须符合行政处罚法所规定的条件
C.委托行政机关对受委托的组织实施行政处罚的行为应当负责监督
D.受委托组织在委托范围内,以委托行政机关名义实施行政处罚

[答案及注释]ABCD,参见《行政处罚法》第18条。

7.某年7月,王某因家庭住房困难,在征得街道居民委员会同意后,即在某街道路边修建了总
面积为32平方米的住房2间,并于建成后迁入居住。某区规划科通过群众反映发现此问题,
随派员赴现场了解核实情况,其间与王发生争执。同年9月,区规划科以自己的名义,依照某
市《城市建设规划条例》这一地方性法规,对王作出限期,15日拆除违章建筑的通知书,同时
依法处以300元罚款。根据上述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某市《城市建设规划条例》由于超出法律准许设定的行政处罚种类的权力,因而是无效
的 B.某区规划科没有以自己的名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权力
C.根据本案被处罚人的违法行为,对其进行行政处罚,从所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本身来看是
正确的
D.某区规划科应将罚款上交到人民法院

[答案及注释]C,参见《行政处罚法》第11条、第46条。根据第11条规定某市地方性法
规有权设定限期15日拆除违章建筑并罚款的行政处罚,某区规划科作为苏区人民政府城市建
设规划的主管部门,也有权依法行使地方性法规设定的行政处罚权。另根据第46条规定,作
出罚款决定的行政机关与收缴罚款的机关应当分离,当事人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15日
内,到指定的银行交纳罚款,由银行直接上缴国库,而不是由行政机关交给法院,所以本题选项
中只有C是正确的。

8.作为行政处罚的管辖机关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
A.乡级以上人民政府具有处罚权的行政机关
B.违法行为发生地的行政机关
C.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
D.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

[答案及注释]BC,参见《行政处罚法》第20条。

9.某市友谊药材商场等14家医药经销企业,从市内购进一批标明是上海中药一厂生产的“上
药"牌六神丸进行批发和零售。上海中药一厂经检验发现其中主要药物成份与本厂的产品不
同,遂投诉到某市工商局。某市工商局认定投诉属实,以侵犯上海中药一厂的“上药"六神丸
商标专用权为由,责令14家企业退货,并对友谊药材商场罚款人民币4000元。在法定期限,
友谊药材商场既没有申请复议或向人民法院起诉,也没有履行义务。某市工商局可以向( )
申请强制执行。
A.公安机关
B.人民法院
C.市人民政府
D.友谊药材商场的开户银行

[答案及注释]B,参见《行政诉讼法》第66条、《在处罚法》第51条。

10.关于听证程序,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听证费用由当事人与行政机关共同负担
B.当事人认为听证主持人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有权申请回避
C.行政机关应于举行听证的三日前,通知当事人举行听证的时间与地点
D.当事人可以委托代理人参加听证

[答案及注释]BD,参见《行政处罚法》第42条。

老山羊 2005-9-4 06:43

--------------------------------------------------------------------------------
以下内容只有回复后才可以浏览

--------------------------------------------------------------------------------

11.听证程序的范围是( )。
A.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
B.警告
C.行政拘留
D.劳动教养

[答案在注释]A,参见《行政处罚法》第42条。

12.行政机关调查终结,负责人可作出如下行政处罚决定( )。
A.确有应受处罚的违法行为的,根据情节轻重及具体情况,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B.违法行为轻微,依法可以不予行政处罚的,不予行政处罚
C.违法事实不能成立的,不得给予行政处罚
D.违法行为已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

[答案及注释]ABCD,参见《行政处罚法》第38条。

13.某镇供销社因经销假冒农药被县工商局查处,所有剩余的假冒农药悉被没收销售,并被罚
款10000元,该供销社不服,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工商局的主政处罚决定,退还销售收入以及所
交的5000元罚款,并赔偿经济损失。根据上述情况判断下列说的是( )。
A.工商局应退还5000元罚款
B.工商局应退还5000元罚款,并返还所没收的供销社收入
C.供销社应补缴未交的5000元罚款
D.工商局既不需退还罚款和返还收入,供销社也不必补交罚款

[答案及注释]C,参见《行政处罚法》第44条。

14.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的情况有( )。
A.行政机关不符合法定情形自行收缴罚款的
B.财政部门向行政机关返还罚款或者拍卖款项的
C.行政机关对当事人进行处罚不使用罚款、没收财物单据或者使用非法定部门制发的罚
款、没收财物单据的
D.行政机关将罚款、没收的违法所得或者财物截留、私分或者变相私分的

[答案及注释]ABCD,参见《行政处罚法》第56条、57条、58条。

15.在简易程序中,执法人员当场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必须( )。
A.报上级行政机关备案
B.报上级行政机关批准
C.报所属行政机关备案
D.报所属行政机关批准

[答案及注释]C,参见《行政处罚法》第34条第3款。

16.不予行政处罚的有( )。
A.不满14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
B.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实施违法行为的
C.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
D.当事人承认有违法行为的

[答案及注释]ABC,参见《行政处罚法》第25条、第26条、第27条第2款。

17.某县交通部门在整顿机动车辆的管理活动中可以作为作出行政处罚的根据包括( )。
A.该县交通部门制定的有关机动车辆使用的规定
B.县人民政府制定的有关机动车辆管理处罚规定
C.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有关机动车辆管理的规定
D.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的省交通厅制定的有关机动车辆管理的规定

[答案及注释]D,参见《行政处罚法》第13条。据该条规定,只有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
政府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的市人民政府以及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人民政府才有权
制定规章作为行政处罚的根据。

四、 案例分析题

[案例]1

某市一家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主要生产黄铜阀门、卫浴设备等产品的企业,其黄铜铸造
工序在生产中口有刺鼻的恶臭气体排出,周围居民的生活和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影响,他们强烈
要求环保部门责令该车间搬远。市、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多人也数次提出议案,、反映同
样的情况和要求。某市环保局据此对该公司实施环保监督,该公司亦表示要采取治理措施,但
一直未见行动,群众反映依然非常强烈,因此,市环保局于3月2日组成了以赵某、张某为正
副组长的调查小组进行周密详实的调查和检测,确认了该公司生产车间排放恶臭气体污染环
境的事实,认为该公司违反了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规定。环保局根据有关规定和事实拟作出
对该公司罚款50000元,责令停产停业的

阅读全文

与某县工商局认定某企业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买家投诉发票 浏览:251
普通护照的期限 浏览:766
发明文言文 浏览:523
国培线下专题研修成果 浏览:577
马鞍山苏丛勇 浏览:109
人民的名义侵权问题 浏览:53
全椒到马鞍山汽车时刻表 浏览:899
logo可用字体版权 浏览:861
马鞍山中豪 浏览:929
tefl证书在哪里考 浏览:564
小陆离与成果 浏览:654
迷你世界冒险转化创造 浏览:680
2014纳税申报期限 浏览: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肤 浏览:48
陕西房地产估价师证书领取地点 浏览:140
证书小知识 浏览:431
马鞍山何兵 浏览:376
设计创作版权合作合同范本 浏览:482
省知识产权局侯社教 浏览:51
道闸3C证书 浏览: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