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商服务 > 南方都市报公共服务2012

南方都市报公共服务2012

发布时间:2021-02-04 13:38:12

A. 2012年5月。-广东省财政厅厅长曾志权接受《南方都市报》的采访时说,政府账本要“晒一晒”,市民都 想“


(1)网络监督属于舆论监督制度。此外还有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监督听证会等监督形式。(4分)
(2)网络监督有利于促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有利于市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和效率;有利于政府防止权力滥用,保持清正廉洁;有利于激发公民关心国家事务的主人翁精神;维护公民合法权益,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答出其中3点即给6分)

B. 如何向南方都市报投稿

南方评论周刊来民间版常年源征集在场时评。所谓在场时评,有两个要素:1,评论的事情不一定是重大公共事件,你身边发生的小事情也可以,但不管大事小事,都必须是你亲自参与或体验过的;2,体裁必须是评论,而不是记叙类,所以,要求有一定认知价值,可读性,荜路蓝缕,还望读者诸君多多支持,惠赐佳作,字数要求500-1500:。稿费标准:100-500元。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

C. 广州日报、羊城晚报、南方都市报以及新快报2012年的订户量分别是多少份

这是商业机密,应该不可以透露吧。呵呵、、、、

D. 南都奖学金的2012南都新闻奖学金获奖名单

名次 姓名 学校 一等奖 周卫 北京外国语大学 习宜豪 河南大学 梁建强 华中科技大学 吴雪峰 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大学) 刘志毅 清华大学 二等奖 张蕾 北京大学 卢义杰 福建师范大学 梁鑫 华中科技大学 冯叶 暨南大学 贺风玲 暨南大学 王悦 暨南大学 谢雪 四川大学 王银超 武汉大学 丁舟洋 四川大学 徐霄桐 武汉大学 三等奖 唐爱琳 复旦大学 姚雪鹏 复旦大学 赵振江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 姚亚楠 河南大学 甄志良 华南师范大学 罗京运 华中农业大学 罗小玲 暨南大学 周欢 江西财经大学 廖舒雯 南昌大学 袁荃荃 山东大学 车怡岑 汕头大学 李奇誉 汕头大学 王锦胜 汕头大学 王鑫 汕头大学 徐佳鸣 汕头大学 岳家琛 四川大学 赵丽君 武汉大学 徐乐乐 肇庆学院 王钟的 中国人民大学 黄凯茜 中山大学 姓名 学校 姓名 学校 吴红毓然 北京大学 陈之琰 清华大学 刘佳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刘少华 清华大学 陈一新 复旦大学 沈茜蓉 清华大学 胡晓 复旦大学 刘星 武汉大学 卢佳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朱婷 武汉大学 符嘉 广州体育学院 倪玮 厦门大学 陈莹磊 国际关系学院 许芷君 湘潭大学 朱洪园 河北师范大学 马毓 浙江传媒学院 习宜豪 河南大学 杨雪 浙江大学 梁建强 华中科技大学 凌艺婷 中国传媒大学 昌道励 暨南大学 盛馨 中国传媒大学 范承刚 暨南大学 肖尔亚 中国传媒大学 罗琼 暨南大学 李宁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王晶晶 暨南大学 赵明月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周欢 江西财经大学 覃敏 中国人民大学 康丽雯 兰州大学 张冉 中国人民大学 沈念祖 南昌大学 刘文苑 中山大学 任咪娜 南京大学 2010年度南方都市报新闻奖学金获奖名单 名次姓名性别学校年级一等奖学金冯军男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7级本科生刘虹桥女北京师范大学2007级本科生刘志毅男武汉大学2007级本科生王凯男重庆理工大学2008级本科生郑宇钧男中国传媒大学2008级研究生二等奖学金陈敏女中国人民大学2010级博士生陈莹女苏州大学2007级本科生雷磊男华中科技大学2007级本科生路琳娜女复旦大学2009级研究生罗琼女暨南大学2009级研究生孙毛宁女武汉大学2007级本科生魏娟女南京大学2010级研究生肖永鸿男中山大学2010级研究生袁梦晨男清华大学2010级研究生周浩男清华大学2007级本科生三等奖学金侯金亮男西南大学2010级研究生居璐女汕头大学2008级本科生雷军男南昌大学2007级本科生栾玉波男浙江大学2009级研究生佘宗明男华中科技大学2007级本科生沈茜蓉女清华大学2008级本科生盛佳婉女暨南大学2009级研究生宋嘉问男重庆文理学院2008级本科生谭伟男华中科技大学2007级本科生王清女复旦大学2007级本科生王婷女西北大学2010级研究生魏玲女中国传媒大学2007级本科生肖辉龙男湖北民族学院2008级本科生张京品男北京外国语大学2009级研究生郑恩男清华大学2010级研究生

E. 那个代办广州积分入户的户口网怎么样,听说那个余梁是广东积分入户专家,有人找过他代办业务吗

很多呀,经常有媒体采访他,最大的广州积分入户群就是他建的,里面的人大多得到过户口网的帮助。网上有关于余梁的相关介绍:

姓名:余梁

出生年月:1984年03月27日

星座:白羊座

籍贯:安徽省石台县 广州积分入户专家余梁

现居住地:广东省广州市

毕业院校:华中农业大学

专业:人力资源管理

学历:本科

学位:管理学学士

现任职务:广州森立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户口网创始人、首席咨询顾问,广州积分入户专家

研究领域:户籍制度改革、广州积分入户政策,企业人力资源服务外包、劳务派遣与用工形式、精准招聘与行业渠道整合

2002年-2006年,在华中农业大学就读,期间于2003年创办“未来企业家协会”,发展至今已经成为“四星级”社团,每年一度的“高校联合创业挑战赛”在武汉地区产生重大影响。

2007年在中山创办“余博士”商务外卖,建立无堂食厨房,结合网络订餐模式,专门为2公里以内的写字楼白领提供商务外卖送餐服务。

2010年在广州创办“户口网”,致力于打造外来务工及流动人员的在线公共服务平台,专业提供户口、计生、社保、出入境等政策咨询和指南服务,特别是对广州地区的户籍制度、积分入户政策等有深入研究。

2011年注册成立“广州森立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合法运营“户口网”至今,同时为国内500万成长型企业量身定制健康稳定安全的用工解决方案。

以下是部分媒体报道情况:

­2011年08月02日,羊城晚报

­2011年08月03日,信息时报­

2011年08月03日,广东电台媒体采访余梁(4张)

­2011年08月06日,羊城晚报­

2011年08月08日,工人日报­

2011年08月18日,广州电视台(GZTV)

­2011年09月29日,广州电视台(GZTV)­

2011年09月15日,信息时报

­2011年10月25日,金羊网­

2011年10月26日,南方卫视(TVS)­

2011年10月27日,南方都市报­

2011年10月27日,羊城晚报

2013年01月18日,信息时报

还有部分客户的评价:

1、刘楠:

非常感谢户口网办事的诚信,耐心,高效!我由于3年前毕业时没有及时办理户口迁移,工作后很忙,不迁移户口对日常生活也没什么影响,就一直拖延没有办理,直到买房,准备结婚才发现没有本地户口的不便.但往返广州成都既没有时间,费用又昂贵,并且不知道办理手续,在网上搜索时发现了户口网,于是委托了户口迁移异地代办.办理期间恰逢人口普查,期间户口网的余梁先生多次来电,及时告知办理进度及所需材料,得以顺利办理.正如户口网的承诺:把麻烦的事情,交给更加专业的团队完成,省心又放心!

祝户口网越来越被更多的人知道,为更多没有及时办理这些重要证明的年轻人解决燃眉之急.

PS:纯粹是个人的建议:1)网上办理户口,档案等,需用到身份证/毕业证等对个人很重要的证件,但现在网络上骗子太多,客户多有怀疑也是情理之中,这样会大大减少客户群.贵网可在增加可信度方面做些努力(具体意见我就没有更好的了,需要你们集思广益)2)大四或研三的学生是潜在的客户群,可以在大学校园内提前做好宣传.祝好!

2、邓兰:

本人在广州生活十一年了,因小孩子要在广州上学但户口不在广州市区,所以为了能赶上后年入学前将其户口迁入市区我曾找过不少人但都没有什么收效,经在珠江台新闻中看到采访户口网余梁,然后在网上搜到联系方式,通过实地了解和沟通,发现户口网在这方面很专业,服务也很热情,就购买了户口网的一个套餐服务。

按户口网指引提供相关文件材料,我很快准备了相关的证明材料,为了能够尽快办妥相关申请所需证明材料,他们派出专门人员协助我往返各政府部门进行申请办理,使我在较短的时间内成功提交入户申请。

通过这项套餐服务,我发觉户口网很专业、员工热情、负责心强,能帮助有户口需要的人办妥所需。

3、苏科峰:

户口网余梁先生及工作人员曾晓敏热情的服务态度、专业的技术与周到的工作作风,确保了本人在办理积分入户申请过程中,及时得到满意的咨询服务与主动式的服务。由此,与余梁先生成了朋友。感谢余梁先生、感谢小曾。

4、梁艳:

本人户口在湖北人才市场,工作在广州。对于办理户口档案之类的程序一无所知,只知道很麻烦!周围的同事们也说,耗时间长不说,去办理起来更是麻烦得很!幸好遇到了户口网,也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无意在在网上搜到户口网,就试着联系了一下,发现户口网在这方面很专业,服务也很热情,就购买了户口网的一个套餐服务。

中间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本来没想着要转户口,但是由于我是在一所民办高校就职,今年要办理高校教师资格证,广州这边的要求是必须档案挂靠在广东省内,而且要户籍所在地开具的无犯罪记录证明,我呢,晕晕乎乎的,过年的时候就去了趟湖北人才,当时只惦记着把档案转过来了,结果无犯罪记录证明忘记开了,档案转到广州后,再让湖北人才开无犯罪记录证明比登天都难,人家说,档案不在我们这里了,啥事都不管。中间交涉了N次,幸亏有户口网的余梁先生帮忙出谋划策,不然真是不知道如何是好啊。。。个中的曲折在此不再赘述,此处省略一千字。。。

最后啰嗦一句:户口网办事效率真不是盖的!我在此表达我诚挚的谢意!再附加一句:收费也很合理!

5、王曼丽

知道广州市有积分入户政策后,我找到了入户广州的希望,但当看到积分入户文件上所需准备的材料后,就感觉无从下手,因此也错过了上半年的积分入户.2011年下半年的积分入户,我决心尝试一下,正当我在网上苦苦寻觅相关资料时,看到了户口网的相关信息,于是抱着满怀希望打了余梁的电话.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从声音可以知道这是一个值得信赖、可以放心委托他办事的人.他在详细了解了我们的个人资料后,对我们提出建议。我定的是户口网推出的套餐服务,由于是夫妻俩同时申请,余梁只收了一个套餐的费用,为我们节省了一笔不小的开支。整个申请过程,余梁都亲力亲为,跑了很多趟,到最后我们夫妻俩终于都成功入围了,真的很感激余梁对我们提供的帮助,没有户口网,我们可能到现在还在为准备入户资料而头疼。余梁先生的专业、真诚值得我们信赖!

6、高庆磊

本人毕业后在广州一家机关单位上班,户口迁入广州。后辞职后到厦门工作,因子女入学问题,急需将户口迁入厦门。在厦门几经周折,拿到准予迁入证。得知需到广州天河公安分局办证厅办理领取户口迁移证,因为我是广州集体户口,还得去原单位开具户口迁出同意证明以及取户主页盖章原件。之后查询航班、查找办证厅地图、安排休假等忙活了半天后,但总觉得自己跑去办理真的是挺麻烦的事。如果能找到一家可靠代办人就好了。顺手网上搜了一下,还真搜到一个户口网,按网上电话联系了余梁先生,经问询,觉得办事流程很熟悉、收费标准合理,觉得这个网站应该是正常盈利的网站,靠谱。于是就按余梁先生要求于2月1日一早办理并拿到了委托公证书2份,随后将所需证件一并整理EMS寄出。2月2日收到余梁先生收到EMS。2月3号一早余梁先生如约到我原单位凭委托公证书去领取了相关证明,随后到天河公安分局办证厅办理好了户口迁移证。我收到余梁先生MAIL过来的迁移证照片后,将服务费汇至其指定账户。查收无误后余梁先生将迁移证等证件EMS汇出,并告知了EMS号码。

由于该户口网的工作人员对办事流程非常熟悉,交代又比较清晰,本来是一个令人心烦的事情就这样在几个电话中就给顺利完成了;之前还心里打鼓的担忧,在收到证件的那一刻都化成了感谢,真心的希望所有网站都能如此真诚。个人感叹:户口网提供的是一种安全的服务,而这种安全的服务正是很大一个群体所共同需要的。支持户口网,安全而周到。

为感谢该网站为我省了很多麻烦,特此写此信以表感谢之意。

7、邓玉婷

本人户口在桂林人才市场,工作在广州。由于平时工作繁忙,再加上对办理流程也不清楚,经朋友介绍,就试着联系了一下,在办理整个过程中,户口网的余梁先生都很耐心的解答我的疑问,发现他在这方面很专业,服务也很热情。按户口网指引提供相关文件材料后,他们很快就为我办妥了计划生育证明、户口随迁等所有手续,真心的感谢户口网为我们身在外地的朋友提供了如此便捷、实惠、专业的服务,同时以后我也乐意向有同类需要的亲朋推荐户口网,预祝户口网能有更好的发展,服务更多的朋友!再次感谢你们再此期间付出的劳动。

F. 求高人修改毕业论文中参考文献的格式跪谢!指导老师老说我参考文献格式不对,我怎么改都改不好,求帮忙

你们老师应该会给自己学校的格式标准呀,按那个上面刷就行了,让别人弄也得把那个标准给过来。

G. 南方都市报今天第几期了

至2012年3月25日 南方都市报总第5632期!

H. 哪里有卖往期纸质版报刊的,我需要 南方都市报 和 南方日报 2012年3月份的

这个只有直接联系报社才有。

I. 《中国青年报》和《南方都市报》社论各自的优点和缺点

汇天下之精华 扬独家之优势 ——评《青年时报》时评专版
[内容提要] 时评的复苏与勃兴是当前国内报纸发展的一个重要特色,杭州《青年时报》的“时评”专版以其自身的优势在杭州都市报纸中独占熬头,广受好评。本人认为,浙江《青年时报》时评版的设立具有很大的社会意义和价值,但在激烈的竞争中,必须发扬个性,博采众长,才能保持优势,获得更长远的发展。
[关键词] 青年时报 时评
新闻时评是一种针对媒体所刊播的新闻事实,及社会上发生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时发表作者观点的新闻评论。它针砭时弊、样式自由,不仅有信息含量,更有思想深度,因此,广受读者(观众、听众)的欢迎。
近年来,报纸媒体纷纷意识到新闻评论是报纸的灵魂,以及用新闻和评论两只脚走路的重要性。新闻时评随之从以往常见的专栏形式逐渐扩张到整版、甚至两版。国内各报章已不甘心让《中国青年报》的青年话题、《南方都市报》的评论版等著名时评版面长期独占人们的视野,开始纷纷在“时评”二字之下做起文章。就在“时评热”狂卷报界之时,我所关注的杭州报业却如一潭静水,城市的主要都市报依然是略尽千帆不为所动。如果说国际上发展成熟的报纸开始出现言论专版的时候(19世纪初),中国还是一片媒介的沙漠,对此我们无需苛责;那么,当全中国上下言论版也开始蓬勃发展之时,我不禁要疑惑,杭州人竟要放弃自己的“灵魂”了吗?幸好,2001年10月才刚刚创刊的浙江《青年时报》这股新生力量,敏锐地嗅到了市场的动向,创出了杭州报业市场刊发频率最高的时评专版。这无异于给杭城这个发展迅速的都市植入了灵魂,给杭州的都市报注入了新的血液。
一、时评版之意义探寻
早在1905年,上海的《时报》便首创“时评”专栏,在报界颇有影响。[i]而今,时评发展成为专版,也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和理论意义。
首先,时评扩大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受众的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均文化程度的提高,人们的头脑越来越不满足于喂食信息。一方面,善于思考的人多了,特别是知识分子,视野开阔,信息灵通,喜欢对事物进行比较分析后形成自主的判断。虽然在都市快节奏的生活之下,人们难免会产生一些浮躁情绪,有时会趋向于阅读浅显的纯信息性质的新闻,但这就更需要新闻报道到去改变这种浮躁,而不是一味迎合。同时,学会了理性思考的人们也更加清醒的意识到,他们需要的决不仅仅是泛滥的同质化的信息,他们更需要的是对信息的解读,是倾听了各种意见的交流和碰撞之后的深层理解。另一方面,随着社会改革的深入,各种新鲜事物层出不穷,新闻时评及时地为人们释惑解难,辨别是非,同时,让受众有可能亲身参与到讨论中来,表达自己的意见,激发关注社会发展的热情,这既是改革的推进器,也是改革所要达到的目标。正是受众这种深层次的需求,成为了新闻时评重生和发展的沃土。《青年时报》在杭州市场打开了这个需求缺口,也是其能够立足并迅速成长的重要原因。
其次,时评专版的设立,符合新闻事业活动规律。马克思曾说报刊应该是有声的、人民思想和感情的表达者,[ii]这就是说,报刊除了传递人民群众所需要的信息,履行从媒介到受众的职能以外,还应该反过来,传递人民群众的声音,表达他们的思想和感情,完成从受众到受众的完整循环。按照新闻界前辈王中的观点,新闻事业不能单独构成一种社会现象,它必须和人民群众的新闻活动结合在一起才能构成社会现象。新闻时评更多的关注来自媒体以外的声音,是受众反馈的良好途径,使新闻活动不再是媒体的独角戏,而成为人民群众和媒体互动共存的社会现象,反映了现代新闻传播活动的历史进步。
再次,时评作为一种舆论工具,将发挥舆论监督和舆论导向的双重功效。一者,新闻传媒是一种社会利器,理应捍卫正义,鞭笞邪恶,对社会起监督作用。而新闻时评可以让广大群众畅所欲言,既借助媒体的权威性、严肃性,又有社会影响力,对丑恶腐败现象和社会弊端的揭露和抵制尤其有效。当今的中国民主开放程度日深,如果我们不充分利用新闻评论发挥舆论监督功能,与“道路以目”的年代还有何分别?再者,新闻媒体一向强调“用事实说话”,也就是说,只有事实,并不是新闻手段的意思,有了事实还要用它们来“说话”。这所谓“说话”实际上即舆论导向之意。新闻时评旗帜鲜明的指出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帮助人们了解社会动向,指导人们更好的利用新闻信息,正发挥了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功能。
最后,新闻时评由以往的专栏形式发展到专门的版面,是一种成功的尝试。现代人对时评的需要首先体现在数量上。零星的、偶然的专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由“版”代替“栏”顺理成章。当然,也有许多报刊习惯于在不同的版面设置不同的时评专栏,比如《人民日报》,分别在头版设“今日谈”,在要闻版设“人民论坛”,在国民经济版设“经济时评”,在读者论坛设“读者来信”,在教科版设“今日新语”等等。其中有些时评专栏经过长期的努力,在人民群众当中享有很高的声誉。但是就象办企业一样,如能发挥整合集约的优势,联合起分散的力量,把时评办成具有理性批判精神的公共话语平台,就能更强势的吸引人们的眼球,并更容易打造成一份报纸的旗舰,为报纸赢得声誉。尤其是以社会新闻为主的都市类报纸,时评也多针对社会新闻而发,就更没有必要版版开花,不如同类归并,让它们在一片园地之中争奇斗艳。杭州《青年时报》的时评版开设至今,深受读者好评,也是整合优势的体现。
二、《青年时报》时评特色点评
《青年时报》在杭州报界是一支年轻的生力军,它是杭城五份老百姓常看的都市类报纸中唯一每天刊出时评专版的报纸。其总编高贤林自豪的说:“我们的二版就是时评版,是浙江办的最好的……全国也有很大影响。”[iii]那么,是什么促使《青年时报》肯花大力气把时评版办出水平、办出影响呢?高总编说:“把新闻的深度和影响力作为我们主要追求目标,这也是我们产品的核心要素。”[iv]他的话与人大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的意见不谋而合。喻教授曾说,媒介本身是一种影响力经济,就象市场经济中所说做品牌的。因此,《青年时报》以新闻时评作为市场突破口,在为其发挥“影响力”的同时,也实践了《青年时报》的宗旨——新闻推动进步。现在,《青年时报》发行量已达到30多万份,这与时评版的优势是分不开的。 浙江《青年时报》时评的特色主要有以下几点:
1、时效要求高。古人云,“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新闻的时效性更是强过普通文章百倍。而时评,其生命力也在于应时而评,合时事而作。纵揽《青年时报》的时评,评论的几乎都是近两三天内发生的新闻事实,甚至经常与本期报纸所载消息同时见报,使新闻和评论互为注释,互相深化,真正做到与新闻同步。这种高时效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及时传达观点和意见,及时发挥导向功能,更体现出媒体一种敢作敢为的表率意识。一些重大新闻见报后,舆论界往往一片哗然,很多媒体便先持观望态度,看别的媒体怎么做,然后跟风。而新闻和评论“捆绑发送”,则显示出媒体具有很强的独立精神,不当尾巴,只当先锋,这种精神值得推崇。
2、规格标准弱。通常,人们习惯把新闻评论分为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前和编后等不同规格。而视社评和本报评论员文章为最高规格,一般要与其它评论文章分放不同的版面以示区别。如《南方都市报》便把社评和本报评论员文章放在二版,其它时评放在三版。而《青年时报》的时评则一律放在二版,这种版次安排与1800年美国最早的言论版《曙光报》的版次是相同的。有读者询问,为何不将重要评论放在头版,高贤林总编的解释是理解不同。我个人认为,将所有评论不分规格一律放在二版改变了以往社评“高高在上“、脱离群众之感,同时,也显示出报纸对所有的言论都非常重视,对每个人的意见同等尊重的品质。
3、作者身份清。写消息必须写清新闻来源,或是“本报讯”,或是“新华社电”,让读者一看便对消息的准确性、权威性心中有数。但新闻时评写作却常常只留下一个作者的名字,即使常看报纸杂志的读者也很难从一个名字得知评论者所代表的阶层及权威、专业程度。《青年时报》时评版的一个特色就是每篇时评后都注有作者的身份,或是银行职员,或是政府公务员,或是新华社评论员……这对读者形成理性的判断很有助益。
4、时事由头多。新闻评论常选用由头生发议论。而时评是针对当前的新闻时事进行的评论,自然也会采用这样的形式。可是,如果时评的由头没有确切的事实信息,而是与普通评论一样,经常用名言、感受、故事等作为由头,便失去了时评的特色。《青年时报》的时评基本上都是以新闻报道为依据,针对时事发表评论,不讲大话空话套话和没有根据的话。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青年时报》所刊登的时评中少有“近段时间”、“有些地方”等模糊词语,而是写明几月几号什么地方的什么事件,或什么报纸的什么报道。这样议论起来有理有据,又与新闻时事结合紧密,增强了评论的针对性和影响力。
5、讲究贴近性。《青年时报》时评从内容到形式都体现出贴近百姓的优点。在内容上,《青年时报》力求“三个贴近”,它的每一篇时评不是站在高处对平民百姓发言,而是与平民百姓站在一起,为他们说话。比如2004年2月5日的时评版,共有《关注“品德加分”后的考生“权利”》、《民航“禁酒令”不该内外有别》、《市长否决伐树之后的思考》、《如何避免与治理光污染》、《从歌星“胸部走光”说起》和《公布负责人有利于办好实事》六篇评论,每一篇都是站在民众立场对政府官员、政策、媒体等进行质疑或探讨,从百姓的视角解读新闻。从形式上看,《青年时报》的时评也可谓风格多样,可读性较强。比如经常出现的漫画配文字的短评,通俗幽默,是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
三、对时评版发展的建议
《青年时报》的时评版虽然很有特色,并已经获得了一些成果,但是,一张报纸的发展决不能固步自封,而应该广采众家所长,扬长避短,谋求更长远的发展。目前,杭州的《钱江晚报》和《都市快报》也有了自己的言论版块,只不过一个频次不高,且转载较多,一个仅以读者来信为主。可是,由此依然可以看出,在言论版上的竞争势必会越来越激烈。那么,《青年时报》时评版应怎样保持住自己的优势呢?为此,本人做了如下思考,谨供探讨:
1、确定版名。在时评热的大潮中,一个平庸的时评版是无法脱颖而出的。因此,走精品路线,打响自己的品牌是唯一的出路。而要推出自己的品牌前,首先要做的就是为自己的产品定一个与众不同的名称。比如,现在提起“青年话题”、“文汇时评”、“人民论坛”等名字恐怕无人不晓,因为正是这些响亮的名称伴随着这些优秀的专栏和专版一起奠定了今天举足轻重的地位。而《青年时报》时评版现在只在版面上方标了两个不大的黑体字——时评[v],这样较难提高其知名度,在人们的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我认为,为时评版确定一个恰当的名称是当务之急,而版面名称的选取应本着“确切”、“简练”、“通俗”的原则,挖掘出报纸的独家特色。
2、栏目设定。当时评成为一个完整的版面后,就不应该再满足于评论文章的罗列。一个成熟的言论版应该有栏目细分,比如《中国青年报》的青年话题,每期固定分为“冰点时评”、“百姓说话”、“相关评论”、“不同观点”等几个栏目。栏目主题清晰、名称易懂,且栏目间相互关联、相互映衬,共同形成了一个有张力的语义空间。而新近《钱江晚报》推出的几期时评也有相当明细的栏目划分,如话题、观点、漫画、声音等,不同的栏目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段,一目了然。但我认为,目前,《青年时报》时评版的栏目设定还不是很成熟:一是每期栏目变动性较大。时评的确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为了适应这一点,栏目设置应该既具有整合时的张力,又具有各自明确的界限,而不是经常调换栏目。二是栏目名称不够夺目,不够明确。我随机询问了一些经常阅读《青年时报》的大学生,大多表示虽然对时评版较有好感,却记不清具体有哪些栏目,再细问“圆月弯刀”等栏目时也都表示不知其名称的意指。
3、宽容心态。言论版如同社会的一个缩影,必然是百家争鸣、各抒己见。因此,也如同生活中的意见一样,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不同的声音。既然是为广大群众提供交流的平台,那么,时评版的编辑就需要有一种宽容的心态,允许不同意见的表达。甚至有时应刻意去关注社会上一些非主流的声音。那些不代表本报意见,或者干脆与本报意见相反的言论,其实并不会有害于报纸的权威性,相反,它们的存在正是媒体宽容的最佳印证。也只有这样,才能让真理在冲突和辩驳中被广泛而自愿的接受。《中国青年报》的青年话题之所以成功,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对不同观点的重视。《青年时报》现在也注意到这一点,比如2004年2月3日的时评对“扒窃预报”的评论就是公民意见冲突的展现。如果能从数量上和话题的范围上对这类针锋相对的讨论加以扩展,相信时评版会受到更多的关注和喜爱。
4、连续追踪。恩格斯指出:“新闻事业使人浮光掠影,因为时间不足,就会习惯于匆忙解决那些自己都知道还没有完全掌握的问题。”[vi]但是,由高时效性的特点带来的这个新闻工作的弊端并不是完全无法克服的。比如,对新闻事件进行连续追踪报道,以期不断深入的挖掘真相和认识本质,就是一种弥补的办法。新闻时评也同样存在浮光掠影的缺点,有一些职业写手更是见什么评什么,明明认识还很肤浅,却急着下结论,难免会造成很多误评、妄评。因此,时评作者和时评编辑也必须对评论对象加以长时间的追踪考查,用动态的评论更准确更深入的分析事物。另外,意见本身是会生发更多的意见的,这也决定了时评编辑必须注意对重要观点的连续关注。
5、降低门槛。为了把时评版办出水平,时下的编辑们大多非常重视名人效应。这固然无可厚非。但这样做的同时,容易产生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凡名人来稿,不管质量如何,一律刊发,而对普通群众来稿则诸多挑剔,致使评论版面向“贵族化”发展,变成了名人的自留地;二是现在有细心读者指出,为了赚工分,一些时评编辑之间存在交换发稿现象,不管这种现象是否属实,至少应该引起警惕。为避免蹈他人覆辙,建议《青年时报》降低门槛,更广泛的采用群众投稿,特别是多支持那些水平一般但看问题深刻的读者,为公众话语权的实现尽一份力。同时,也要防止职业写家的滥评和为评而评,把时评版留给更多的真知灼见。
总之,希望《青年时报》“汇天下之精华,扬独家之优势”,把时评版的市场做大做强,带动杭州的都市报焕发更大的活力,给杭州人一份思想的盛宴。

J. 2012年全省基层公共服务公益性岗位招聘考试面试考什么

省总工会、省人社厅决定在武汉市招考一批公益性岗位工会协理员,湖北公务员考试网()现将招考工作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招聘对象 未就业的全日制大专以上毕业生。 二、招聘数量 本次公益性岗位工会协理员共招聘67人,选派到武汉市乡镇(街道)、开发区(工业园区)及所属区域(行业)性工会联合会工作。其中:江岸区6人,江汉区4人,硚口区11人,汉阳区4人,武昌区12人,青山区2人,洪山区9人,汉南区8人,蔡甸区5人,黄陂区3人,新洲区2人,东湖生态风景区1人。 二、工作性质 本次招聘的公益性岗位工会协理员专职从事工会工作。主要职责为: 1、指导所辖区域内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依法建立工会组织,发展工会会员。 2、指导和帮助基层工会开展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就工资调整机制、女职工权益保护、劳动安全卫生等签订专项集体合同,推动企业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 3、指导基层工会开展各项活动。 4、区总工会、所在乡镇(街道)工会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报名条件 1、遵纪守法、品行端正、作风正派、未受过处分,无违法违纪记录; 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作风踏实、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组织观念强、热爱基层工作,自愿从事乡镇(街道)及以下基层工会工作; 3、有一定政策理论水平和社会活动能力,有较好的文字基础和口头表达能力,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能够服从安排; 4、全日制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 (须凭有效证明); 5、身体健康,年龄在35周岁以下(即1975年8月1日以后出生); 四、招聘方式和程序 本次公益性岗位工会协理员招聘由省人社厅纳入今年第一批基层社会管理类公益性岗位竞聘工作,统一部署安排。坚持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和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按照报名、笔试、面试、考察、录用等程序进行。 1、报名:2010年8月16日—17日(12:00前截止),接受竞聘报名。由各区总工会、各区人力资源市场接受报名。报名时携带户口簿(或户籍证明)、身份证、学历证书等有关有效证明的原件以及复印件各一份,一寸近期免冠彩照二张。 2、每个职位报名人数不得少于2名,不足2名的,该职位暂时空缺。 3、资格审查:由武汉市总工会对各区报考人员进行资格复审。报考人员提供个人资料失实的,将被取消考试和录用资格。 4、考试:①笔试:8月19日上午9时至11时统一进行笔试。②8月25前,公开发布笔试成绩。③面试、考察和体检:8月下旬。 5、9月上旬,由武汉市总工会面向社会公布录用人员名单。 6、9月份,录用人员按有关规定与区总工会办理录用手续、签订劳动合同,并到所在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办理就业登记,近两年未就业的应届毕业生应先经同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办理相关手续。 五、相关待遇 本次招聘的工会协理员,纳入基层社会管理类公益性岗位人员管理,一经录用,签订3年期限的劳动合同,其中,试用期3个月。试用期待遇为:1000元/人/月,试用期满经考核合格者,工资待遇不低于武汉市最低工资标准的150%,并办理社会保险。 各区总工会报名点咨询电话如下: 江岸区:027-82738526 江汉区:027-85414716 硚口区:027-83801151 汉阳区:027-84468715 武昌区:027-88910819 青山区:027-68865255 洪山区:027-87678620 汉南区:027-84857371 蔡甸区:027-84942268 黄陂区:027-85932030 新洲区:027-89353930 东湖生态风景区:027-86779296 人力资源市场报名咨询电话:027—85797371 武汉市总工会 武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0年8月13日

与南方都市报公共服务2012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信息 浏览:714
贵州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证书领取时间 浏览:829
买家投诉发票 浏览:251
普通护照的期限 浏览:766
发明文言文 浏览:523
国培线下专题研修成果 浏览:577
马鞍山苏丛勇 浏览:109
人民的名义侵权问题 浏览:53
全椒到马鞍山汽车时刻表 浏览:899
logo可用字体版权 浏览:861
马鞍山中豪 浏览:929
tefl证书在哪里考 浏览:564
小陆离与成果 浏览:654
迷你世界冒险转化创造 浏览:680
2014纳税申报期限 浏览: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肤 浏览:48
陕西房地产估价师证书领取地点 浏览:140
证书小知识 浏览:431
马鞍山何兵 浏览:376
设计创作版权合作合同范本 浏览:482
© Arrange www.jhzxd.com 2006-2021
温馨提示:资料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