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新火山岩体
新火山岩体分布于康定-九龙亚带南部的九龙踏卡,沿踏卡穹窿北部侵入,由单一正长花岗岩组成,岩性及结构变化不明显。
(一)岩体地质及岩石学特征
1.新火山岩体
新火山岩体位于九龙县大河边区毛姑厂北东九龙河口,居九龙县城南50km处。岩体沿踏卡背斜的北东翼侵入。岩体形似椭圆状,出露面积约32km2,为一独立小岩株。岩体NW向长轴约10km,与围岩构造线一致,NE和SW接触面均向NE倾斜,倾角一般为70°。
岩体侵入于下奥陶统浅变质岩中,外接触带围岩蚀变带宽数十至百余米,产生有透辉大理岩、透辉长英角岩、黑云长英角岩、角闪缘帘石角岩、透辉角闪石角岩、角闪黑云母角岩等。岩体边缘→中心,粒度由细变粗,边部为微细粒似斑状黑云正长花岗岩,斑晶(3~4mm)由微斜长石及个别石英聚晶组成;中部为中粒似斑状黑云正长花岗岩,斑晶为斜长石,粒径1~1.5cm。
岩体内接触带局部地方,可见宽数百米的霓石花岗岩带,并有霓石、霓辉石脉穿插,产生铅、锌和铀钍矿化。前人(四川省地质志,1991)将此霓石花岗岩视为新火山黑云正长花岗岩边缘同化混染处理,值得进一步证实。笔者认为,这些宽达数百米的霓石花岗岩带不可能是新火山二长花岗岩同化混染作用的产物,而是一次独立的碱性岩浆侵位的岩石,它应该是代表早期地壳拉张期的裂解型(A 型)花岗岩。
前人在该岩体中,采用K-Ar法获得二长花岗岩年龄为130Ma,据此将其时代定为早白垩世。四川省地质调查院(2005、2006)采用锆石激光探针等离子质谱(LA-ICP-MS)年龄测定,分别获得二长花岗岩成岩年龄数据为133.3±1Ma和182.2±2Ma,由于二者差别太大,本书亦将该岩体成岩时代暂时纳入早白垩世,但需今后进一步证实。
(1)黑云二长花岗岩
主要岩性为似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灰白色,斑状或似斑状花岗结构,基质为微-细粒结构(0.1~0.5mm)或中粒结构(1~3mm),块状构造。矿物成分:微斜长石(40%~45%)、更长石(20%~25%)、石英(25%~28%)、黑云母(4%~5%)、角闪石(0~1%)、白云母(0~5%),副矿物有榍石(1%)、磷灰石、锆石、黄铁矿、磁铁矿等,偶见褐帘石。
微斜长石为半自形晶,部分呈他形,多呈斑晶出现,交代更长石现象经常可见,在晶体内常见有黑云母和残余更长石包裹体。更长石为半自形晶、部分被微斜长石交代成不规则状,在交代接触处晶体内常有蠕英石分布,环带构造发育。石英多呈他形,交代更长石现象不明显。黑云母、白云母均为半自形鳞片状。黑云母为棕色,一般较新鲜,晶体内部有副矿物包裹体。普通角闪石为半自形柱状,绿色。
(2)霓石碱性花岗岩
浅灰色,具中细粒花岗结构、花岗碎裂结构,块状构造和半定向构造。矿物粒径多在0.5~2mm,少数大于2mm。岩石由微纹长石(40%~55%)、钠长石(10%~22%)、石英(20%~35%)、钠铁闪石(1%~2%)、霓石(2%~4%)等矿物组成。
2.马鞍山岩体
马鞍山岩体位于九龙北东之马鞍山、田湾河一带。岩体侵位于鲜水河断裂带南东端与川滇南北构造带接合部位的上三叠统两河口组及上二叠统大理岩、砂板岩、片岩及玄武岩中,接触面外倾,倾角75。左右。岩体边缘粒度细小,中部粗大。岩性为二长花岗岩、碱长花岗岩复合组成。
岩体以二长花岗岩为主,呈浅灰色,似斑状结构,块状构造。基质结构有细粒与中粒之分。具细粒结构者,矿物粒度0.25~2mm,斑晶为微斜长石,约5~10mm,含量约10%~15%。中粒结构者,矿物粒度多在2~3mm间,少数2.5~3.5mm,斑晶亦为微斜长石,粒度约5~10mm,含量约20%~30%。主要矿物组分及含量:微斜长石为30%~40%、钠更长石为31%~38%、石英为23%~25%、黑云母为4%~8%。微斜纹长石条纹构造明显,具不明显-明显的格子双晶,2 V=(-)70°~78°,具轻微高岭土化;斜长石为钠更长石,An=6~30,半自形-自形板柱状,环带构造明显,内环带多绢云母化和钠黝帘石化;黑云母呈自形,呈褐色,具褐色-黄色多色性,有锆石、磷灰石包裹体,具绿泥石化。钠更长石常被条纹长石交代。
副矿物组合为锆石-磷灰石型。
(二)岩石化学特征
新火山黑云正长花岗(12件样品)主要氧化物平均值中SiO2=72.41%,Al2O3=14.34%,∑FeO=1.86%,CaO=1.67%,MgO=0.36%,Na2=O3.20%、K2O=4.62%,M=2.21,M#=23.7,A/CNK=1.08。属高硅、富碱、过铝-强过铝花岗岩。
在FAM图(图6-35)中,新火山正长花岗岩均属钙碱性系列岩石,在Na-K-Ca图解(图6-36)中仍具钙碱性雅江演化趋势,但主要显示演化后期产物,其SiO2-K2O关系显示高钾钙碱性序列特点。
图6-35 晚白垩世后造山碰撞型花岗岩AFM图
图6-36 晚白垩世后造山碰撞型花岗岩Na-K-Ca图
在新火山岩体岩石R1-R2图(图6-37)中,该岩体岩石均投入同碰撞深熔二云母淡色花岗岩区。
新火山岩体岩石CaO/Na2O-Al2O3/TiO2图解(图6-34)显示,其较高的CaO/Na2O比值,可能提供了其源岩与含较多斜长石的杂砂岩有关。
图6-37 晚白垩世后造山碰撞型花岗岩R1-R2图
(三)稀土元素特征
新火山岩体黑云二长花岗岩稀土总量∑REE135.2×10-6,∑Ce/∑Y=8.7,(La/Yb)n=49.17,δEu=0.54。属稀土贫化、轻重稀土分馏强,Eu中等亏损型。其稀土分配模式(图6-38)呈右倾型(轻稀土相对富集),与放马坪岩石区、塔玛岩石区后期过铝花岗岩稀土特征较为接近,仅重稀土部分分馏强更强。与同期渣龙岩体对比,显示Eu亏损程度相对偏低,轻重稀土分馏强特点。
图6-38 晚白垩世后造山碰撞型花岗岩稀土分配模式图
(四)微量元素特征
新火山黑云二长花岗岩微量元素中Rb=265.3×10-6,Ba=646.8×10-6,Sr=272×10-6,Nb=23×10-6,Nb*=0.29,Sr*=0.49,Rb/Sr=0.98,属低Ba、Sr,Nb、Sr亏损花岗岩。岩石微量元素分配模式如图6-39,图中显示随元素相容性增加,富集程度明显降低,Ba、Ti负异常明显,Nb、Sr、P显示弱负异常。
图6-39 晚白垩世后造山碰撞型花岗岩微量元素分配模式图
Ⅱ 马鞍山久盛花岗岩石材销售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马鞍山久盛花岗岩石材销售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03月24日,主要经营范围为花岗岩石回、五金机电、建材答批发等。
法定代表人:高家义
成立时间:2014-03-24
注册资本:2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340500000164402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公司地址:花山区南方嘉园商城42-108
Ⅲ 马鞍山久盛花岗岩石材销售有限公司介绍
简介:马鞍山久盛花岗岩石材销售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03月24日,主要经营范围为花岗岩回石、五金机电、建答材批发等。
法定代表人:高家义
注册资本:20万人民币
联系方式:13865555410
地址:花山区南方嘉园商城42-108
Ⅳ 马鞍山属于哪个省
马鞍山属于安来徽省。
马鞍山市位源于长江下游南岸、安徽省东部,地处北纬31°46′42″~31°17′26″与东经118°21′38″~118°52′44″之间;东临石臼湖与江苏溧水县和高淳县交界;西濒长江与和县相望,南与芜湖市郊、芜湖县、宣城市接壤;北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毗连。
马鞍山市最北点在慈湖河入江口,最南点在黄池镇水阳江中心航道线上,最西点为江心洲与和县之间长江主航道中心线,最东点处于石臼湖中心线。
(4)马鞍山花岗岩扩展阅读
历史沿革
民国裁府留县,当涂县直属安徽省。
1949年4月,当涂解放。
1954年2月,设马鞍山镇,隶属当涂县。
1955年8月,设马鞍山矿区政府(县级),隶属芜湖专区。
1956年10月12日,国务院批准设立马鞍山市,为省辖市。其间,当涂县先后隶属芜湖专区(地区)、宣城地区。
2012年,撤销金家庄区、花山区,设立新的花山区;设立博望区,将当涂县博望、丹阳、新市3个镇划归博望区管辖。
Ⅳ 安徽安庆市西马鞍山铜矿床
一、大地构造单元
矿区大地构造单元属于扬子准地台下扬子坳褶带,位于郯庐断裂与“沿江断裂带”之间的怀宁断褶束东段。
二、矿区地质
(一)地层
赋矿地层主要是三叠系。三叠系分布于月山岩体周缘,主要是下统扁担山组,岩性为钙质页岩、泥灰岩;中统月山组和铜头尖组,岩性为中厚层、薄层灰岩和粉砂岩,与成矿的关系最为密切。月山组中顺层产出的膏溶角砾岩(又称同生角砾岩)、膏盐层、层间剥离带,对岩体顶底面的控制以及对铜、铁矿床的就位和空间展布有极为密切的关系。铜头尖组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屏蔽层的作用。
(二)构造
区域构造的展布受控于区域岩浆底辟变质、变形体系和白子山—月山推覆体的制约。西马鞍山矿区位于月山岩体的东部,区内褶皱断裂比较发育,根据各类构造行迹的空间展布及其成生联系,可以分为近EW向、近SN向、NE和NW向构造。
(1)近NW向构造:西马鞍山-月山复背斜位于月山岩体东支南缘接触带,成生时间较早,受后期近SN向褶皱叠加,控制了岩体东支南缘接触带及矿体形态。同时,沿岩体东支南缘接触带,发育有隐伏至半隐伏的EW向断裂构造,该断裂成矿前及成矿期均有活动。
(2)近SN向构造:是矿区内最发育的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褶皱次之。褶皱构造以中小型为主,以龟形山褶皱组最具代表性,其中以NNW向龟形山倒转背斜规模较大,是控制安庆铜矿的重要构造。近SN向断裂构造规模大小不等,成带出现,由平行排列、近等距分布的压扭性断裂组成。规模较大的有F1断裂,位于龟形山背斜东侧,成矿后活动明显,是典型破矿构造。
(3)NE向构造:位于月山岩体北支和东支交汇处的铁铺岭向斜,该向斜是很好的容矿构造。
(4)NNE向构造:具代表性的是铜牛井断裂,位于岩体北支的闪长岩内,是重要的控矿、储矿构造。
(5)NW向构造:以断裂为主,成矿期为张性、张扭性,控制安庆铜矿的部分矿体及成矿后的脉岩。
(三)侵入岩
月山岩体为燕山早期侵位的闪长岩体,岩体出露呈“十”字形,展布在铜牛井、刘家凹、东马鞍山一带,以大排山为中心,南北长5.5km左右,东西宽6.5km左右,地表出露面积约11km2。月山岩体为向NNE倾斜的似层状岩体。岩体东支接触带产状变化较大,北接触带产状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随围岩起伏而变化,南接触带产状变化较大。北支东缓西陡;西支北缓南陡;南支东接触带浅部向东倾斜,深部向西倾斜。与岩体接触的围岩主要是中、上三叠统。
纵览月山岩体接触带产状和构造特征,推测月山岩体的这种“十”字形态可能是深部岩浆先沿着北东向基底断裂上侵,到达浅部后沿着T2y间的层间断裂带贯入,同时又受到近南北向和北西向断裂的控制而形成的。
据1972年国际地科联中酸性侵入岩分类方案,月山岩体—400m以上的上部,岩石以闪长岩为主,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含铜铁岩体相比,钾长石含量相同,石英偏低。因此,月山岩体是一个由闪长岩向二长闪长岩和石英二长岩过渡的碱高、偏酸、色率偏低的中性岩。
新鲜闪长岩(或二长闪长岩)呈灰色,岩石具全晶质等粒结构、似斑状结构,主要造岩矿物为斜长石、角闪石、钾长石,其次为石英和黑云母。另外,该岩体内还见到一种呈大的团块状分布于闪长岩中的由长石、透辉石、方柱石组成的岩石,呈灰绿色,具半自形粒状结构,而且透辉石、方柱石都是原生的。
月山岩体副矿物组合的磁铁矿-榍石-磷灰石-锆石,属磷灰石-榍石型。在不同类型岩石中,磁铁矿、榍石、锆石、黄铁矿的含量有明显的差异。磁铁矿主要集中在闪长岩和二长闪长岩中,榍石则在透辉石、方柱石闪长岩中含量较高,而锆石在二长岩中的含量是其余两种岩石中含量的两倍。另外。岩体中普遍含白钨矿和稀土矿物褐帘石、蓝晶石、刚玉等,稀土具强选择铈族配分型。
月山岩体岩石化学成分及岩石化学参数平均值见表2-102。
表2-102月山岩体化学成分百分含量表(wB/%)Table 2-102Chemical composition(wB/%)of Yueshan intrusion
1.岩体平均化学成分特点
Al2O3、SiO2、K2O、Na2O+K2O含量比黎彤值略高,FeO、Fe2O3、MgO、Na2O、CaO含量比黎彤值低,为富碱偏酸性的中性岩。
2.微量元素特征
微量元素种类及含量与A.H.维诺格拉多夫1926年统计的中性闪长岩相比较,具有以下特征:
铁族元素种类(Cr、Co、Ni、V)普遍存在,与维氏值相比,Co含量偏高,Cr、Ni偏低。该族元素具有同步消长的变化规律。
亲铜元素(Cu、Pb、Zn)与维氏值相比,Zn偏低,Cu、Pb偏高,Cu平均含量为65×10-6,较维氏值高0.85倍,反映了原始岩浆含铜较高。
稀土元素(Be、Nb、Y、Yb、La)含量低,无明显异常。Ba、Sr、Zr广泛出现,含量略高于维氏值,Ga含量与维氏值相同,Ag、Bi含量较低。
三、矿床地质
月山矿田内矿体主要分布在月山岩体与三叠纪地层接触带、捕虏体接触带及其附近,少量分布于岩体内裂隙中。矿床在空间上的排列反映矿化的规律,以有用组分富集的地质环境和产出的状态不同,主要的矿化类型有接触交代型-铜(铁)矿床;石英脉型铜-钼矿床。矿床在矿田内的分布,由东向西依次为安庆铁铜矿床、马头山铜矿床、铁铺岭铜矿床、刘家凹铁铜矿床、铜牛井铜钼矿床、学田铁矿点、刘家大排铁矿床(图2-149)。
矿床在空间上由东向西依次排列为,矿浆型(安庆铜矿)→过渡型(刘家凹)→热液型(刘家大排)。
矿床埋藏深度也有一定规律,矿浆型在深部—280~—620m,过渡型在中部—280~—60m,热液型在上部—60~0m。
安庆铁铜矿位于月山岩体东支前锋,大小有40余个矿体,其中主要矿体有两个,分别称为I号和Ⅱ号矿体。矿体产在接触带舌状体构造部位,形状受舌状体构造控制(图2-150)并被后期断层切割。矿体与围岩界线截然清楚。
(一)矿体特征
1.Ⅰ号矿体赋存于矿区NE部,东西长1200m左右,南北宽400m,面积0.28km2。矿体形态简单,中心厚,两侧逐渐变薄、尖灭,为一变化不大的透镜体,埋深—210~—800m,矿体一般厚50m,最大厚度115m。
图2-149月山矿田矿点分布图Fig.2-149Location of mineral occurrence in Yueshan ore field(据安徽省地矿局三二六地质队)(after geological Team 326,Anhui province)
1—安庆铁铜矿床;2—马头山铜矿床;3—龙门山矿床;4—刘家凹铁铜矿床;5—铁铺岭铜矿床;6—铜牛井铜钼矿床;7—刘家大排铁矿床;8—黎彤钨矿点;9—学田铁矿点;10—团凸山铜铁矿点;11—刘岗岭铁矿点;12—章河湾铜铁矿点;13—刘家岭铁铜矿点;14—洪屋铁矿;15—横湾铜铀矿点
2.Ⅱ号矿体位于I号矿体的西侧。在F1断层上盘,主要赋存于—280~—520m间,最浅处为—236m,最大埋深—600m,面积约为0.17km2。规模次于I号矿体,厚度比Ⅰ号矿体小。一般厚15~40m,最大厚度48m,最小厚度1.5m,平均厚度19.4m。矿体形态似一张开的蚌状。在0线—460m以下,矿体走向急剧变化,普遍具分叉、尖灭、复合现象。
Ⅰ号和Ⅱ号矿体,主要产于三叠系与月山岩体接触带内。整个矿体与围岩界线清楚。
(二)矿石特征
1.矿石类型及结构构造
矿石分为铁矿石、铜铁矿石、铜矿石;或分为接触交代型铁矿石、磁铁矿型矿石、接触交代型铜矿石、闪长岩型铜矿石。
矿石结构主要有自形—半自形、海绵陨铁结构及包含结构。
矿石主要构造有致密块状、浸染状、脉状及团块状构造。
2.矿石成分
(1)矿物中主要金属矿物有磁铁矿、黄铜矿、黄铁矿及磁黄铁矿,次要金属矿物为斑铜矿、辉铜矿、赤铁矿。非金属矿物有石榴子石、透辉石、方柱石、斜长石,还可见有少量磷灰石、榍石、阳起石、方解石、绿泥石。
(2)矿石的化学成分:主要化学成分以Cu、Fe为主,伴生组分有S、Co、Au、Ag,次要的组分有Pb、Mo、Ce、Ga、Se、Te、In、稀土及放射性元素。
全矿区平均品位:Fe4 6.69%,Cul.32%,S 3.07%,Co 0.011%,Au 0.13×10-6,Ag 3.96×10-6。
(三)围岩蚀变
矿区围岩蚀变很弱,大理岩几乎完全没有蚀变。钾质和钠质交代微弱,自交代夕卡岩发育。见有气成高温期钠质角闪石(钠铁闪石)化。
图2-150安庆铜矿床纵0线地质剖面示意图Fig.2-150Schematic profile of line 0 in Anqing copper deposit(据安徽省地矿局三二六队简化)(simplified from geological Team 326,Anhui province)
1—第四系;2—三叠系上统黄马青群角页岩;3—三叠系上统黄马青群钙质角页岩;4—三叠系上统黄马青群角砾状大理岩;5—三叠系中统大理岩;6—闪长岩;7—透辉石化闪长岩;8—夕卡岩;9—矿体;10—断裂破碎带
四、成矿条件
从成矿物质来源、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和成矿流体性质等方面,本矿田接触交代型铁铜矿床属于矿浆到热液的过渡型矿床系列。
(一)成矿物质来源
1.岩石、矿石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月山岩体稀土丰度∑REE平均值为225.57×10-6,高于地壳平均值(164×10-6)。与中性岩(196×10-6)、宁芜地区同熔型岩浆岩(196.30×10-6)和鄂东地区岩浆岩(192.11×10-6)相近。
w(∑Ce)/w(∑Y)平均值为8.90,远高于华南地区重熔型岩浆岩(1.19),与鄂东(5.86)、华南(5.41)和宁芜(5.82)同熔型岩浆岩相近。属于∑Ce富集型。
δEu为0.90,Eu弱副异常富集分配模式,与鄂东(0.98)、华南(0.86)和宁芜(1.03)同熔型岩浆岩相似,但明显高于华南(0.20)重熔型岩浆岩。
2.月山岩体成因类型的归属
从月山岩体稀土参数及其图解可以看出,月山岩体稀土特征值都在同熔型岩浆岩区内。
3.矿石稀土地球化学特征
矿田内接触交代型矿床矿石的稀土元素(∑REE)丰度值具有以矿浆型矿石到过渡型矿石到热液型矿石依次减小的趋势。w(∑Ce)/w(∑Y)在矿田内各成因类型矿石中均大于1,表明它们都是轻稀土富集型。
综上所述,本矿田内矿浆型矿石与闪长岩岩石具有相似的稀土元素含量特征,热液型矿石具有与大理岩相似的稀土元素含量特征,从而说明成矿流体与闪长岩浆(月山岩体)可能具有同源关系。
(二)岩(矿)石微量元素特征分析
本区微量元素在矿石中的含量与岩体中的含量既具有相似性又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如矿石中的亲石元素Cs、Li,亲铁元素Cr、Ni,亲铜元素Pb、Zn,挥发分元素S、F及部分常量元素与闪长岩岩体中的基本一致,而Ba、Sr、Rb、Mn、V、Co、Cu、Ga及部分常量元素Fe、Al、Ca、Mg与闪长岩岩体中的相应元素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矿石与闪长岩岩体中微量元素的一致性说明成矿物质与成岩物质可能具有相同的来源,其差异性是由于深部岩浆在分异过程中,地球化学性质存在明显差异的微量元素分别富集在不同的流体(K、Na硅酸盐熔浆和含矿夕卡岩浆)中造成的。另外,这些微量元素在不同成因类型矿石中的差异可能说明成矿流体性质的差异以及可能受了围岩(大理岩)的影响。
(三)同位素地质特征
(1)氧同位素地质特征:本矿田矿床中δ18O在7.48‰~9.31‰,说明本矿田成矿介质是由初生水与部分地壳水混合而成的。区内磁铁矿的矿物δ18O 2.10‰~2.81‰,与鄂东部分地区(小包山、脑窖)深源铁矿床中磁铁矿的矿物δ18O 2.4‰~3.2‰和月山岩体中磁铁矿δ18O1‰~3‰一致。说明本矿田铁铜矿床的成矿物质是深源的。夕卡岩中石榴子石矿物的δ18O为7.33‰,与铁山夕卡岩中石榴子石矿物δ18O 5.7‰~8.56‰一致,说明了与本区铁铜矿密切相关的夕卡岩同样具有深源特征。
(2)硫同位素:月山矿田δ34S变化范围在1.5‰~13.1‰,其中矿浆型矿床中硫化物δ34S在1.5‰~2.7‰范围内,基本接近陨石硫组成,说明其物质来源有幔源岩浆的特点,而过渡型矿石中硫化物δ34S的变化范围在11.7‰~15.2‰,既高于陨石的δ34S,又明显低于原生沉积的碳酸盐中的δ34S,这一特征可能是月山组膏盐层中硫酸盐或地下水提供了较多的重硫造成的。
(四)成矿的物理化学条件
1.成矿温度和成矿压力的估算
(1)成矿温度矿田中主要成因类型矿石中,包裹体以原生气液包裹体为主,个别样品中偶见熔融包裹体。液相包裹体,在矿区内一般为3~8um,气相比总体积的10%~20%,均一温度在590~640℃。熔融包裹体存在于块状、条带状接触交代型磁铁矿及粉砂岩内石榴子石夕卡岩脉中,主要矿物为石榴子石、透辉石、阳起石,大小在5~8μm范围内,气相为黑色,个别包裹体中有子矿物出现。均一温度在280~1020℃。
区内磁铁矿爆裂温度区间很大,从411~720℃。
本矿田均一温度具有从深部到浅部,从东到西(即从矿浆型到热液型矿石)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
(2)成矿压力的估算根据邻区地层厚度来推测岩浆就位时上覆地层的总厚度。这样估算出的闪长岩形成深度约3km。本区矿体主要分布于岩体顶缘浅部,矿化顶面与闪长岩顶面标高基本一致,成矿是成岩的继续,因此,基本上可以认为岩浆侵位深度与矿体形成时的深度一致。这样间接估算内生成矿期的主要成矿阶段时压力值为80~900MPa(按每3.3km产生静压力约100MPa计算)。
2.氧逸度的估算
由于本区成矿物质来源于深部,成矿流体具有从矿浆到热液过渡的性质,因此,根据Sack(1980)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计算氧逸度值。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本矿田铁铜矿床成矿流体氧逸度值[1g(fo2/105Pa)]具有从矿浆型的—21.9526~—22.8731到过渡型流体到热液型的—20.1289~—20.3442,有逐渐增大的趋势。
(五)矿床的成因类型
月山矿床的成因类型有两类:一类是接触交代型铁铜矿床,另一类是石英—方解石脉型铜钼矿床,二者总体上分离,而局部重叠(如刘家凹)。
矿田中接触交代型铁铜矿床与通常接触交代型矿床显著不同,其特点有二:同时型和夕卡岩浆型。
1.同时型
同时型矿床的特征在于夕卡岩矿物与磁铁矿和硫化物为同阶段形成,其依据主要为:
(1)豆状构造发育,它表现为磁铁矿石中有石榴子石+磁铁矿组成的豆体。豆体内磁铁矿与主体磁铁矿的特征一致,在透辉石夕卡岩中有磁铁矿和硫化物的豆体。
(2)包含互包含结构发育,透辉石与硫化物互相包裹,常见透辉石与磁铁矿的互包现象,也是二者同时形成的证据。
(3)海绵陨铁结构,结状结构等均反映了夕卡岩与磁铁矿、硫化物同阶段形成的特征。
需要指出的是,月山矿田中接触交代型铁矿属同时型矿床,而接触交代型铜矿床为同时型+叠加型,且以叠加型为主。
2.夕卡岩浆型
矿田中形成的夕卡岩的流体为一浆一液过渡系列,这与通常认为夕卡岩仅为热液作用是不同的,作为岩浆成因夕卡岩的依据主要有:
(1)夕卡岩呈充填—贯入状穿入大理岩中。
(2)夕卡岩既可穿入大理岩,也可穿入砂岩中。
(3)夕卡岩除以石榴子石、透辉石为主外,还有石英、长石、磷灰石、榍石、锆石等一套花岗岩的矿物组合,有时还在夕卡岩中形成花岗伟晶岩囊。
(4)夕卡岩中发育气孔构造,气孔壁上夕卡岩矿物晶体明显粗大。
(5)夕卡岩中发育有粗晶夕卡岩矿物所组成的囊状体。这种粗晶乃至伟晶囊状体的存在表明形成夕卡岩的流体中挥发分是不均匀的,正是由于这种局部的挥发分相对集中,促使形成粗大的矿物晶体。
(6)熔离条带的发育。矿石中发现由透辉石与磁铁矿组成的条带,一种形式为韵律状构造,一种为磁铁矿与透辉石各呈细条带相间而成。
(7)豆状构造发育。
(8)熔融包裹体的存在,在石榴子石、透辉石、石英、阳起石中多次发现有熔融包裹体或熔体-流体包裹体。
上述证据均表明月山矿田中一部分夕卡岩为岩浆成因,尤其在西马鞍山表现最为明显,因此安庆西马鞍山铜矿的成因类型可定为夕卡岩浆型铜铁矿床。从矿田空间分布看,无论是形成夕卡岩的流体还是成矿流体都具有东浆西液的特征,即从安铜向西成矿流体由浆逐渐变为热液,至刘家大排则形成热液交代型矿床。
西马鞍山的成矿模式可参考铁山矿床。
Ⅵ 马鞍山有专门订制商用花岗岩烧烤桌椅吗
马鞍山久盛花岗岩石材销售有限公司是安徽省专业的服务提供商。公司注册于2014-03-24,注册内资本有20万元,容员工人数0,专业的团队、技术、产品、服务是和您合作的基础,您的电话就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您给我一个电话,我还您一个真诚的合作,我司联系人高家义。
Ⅶ 石头的种类(图片),如:云母、花岗岩......
1.云母
云母石,中文别称:绿柱岩本品为硅酸盐类矿物白云母的片状矿石。
(7)马鞍山花岗岩扩展阅读:
收藏保养
1.石之趣味,在于石头本身有着自己独特内涵。雅石是大自然散落的美,一方石头就构成了一种自然的山水,不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韵味:壁立当空、挺拔峻峭者谓之“瘦”,四面玲珑、上下相通者谓之“漏”,轻盈飘逸、晶莹通澈者谓之“透”,石纹起伏、凹凸不平者谓之“皱”,色泽苍老、拙劣朴实者谓之“丑”。
2.正如清人赵继恒在诗中所言:叠叠高峰映碧流,烟岚水色石中收,人能悟得其中趣,确胜寻山万里游。
3.求一石易,而养一石难。所谓养石,就是指将自己精心挑选的石头经过长时间的养护,使其光润沉稳,产生出肌肤之美。养石首先得寻觅品质优异的石头,没有一定的硬度和密度的石玩,本身的价值也是不敢恭维的。石品如人品。于人而言,人格之重要自是不言而喻的,人格高尚,众口皆碑,人格卑劣,众口诛之。石头亦然,如果石格不高,人皆弃之。
4.一般说来,养石之法有两种,一种是“水养”,一种是“油养”。如灵壁石,离土日久,它就会因缺氧而失灵,继而失声失色,因此就应时常以清水淋之以保润泽,这样,不仅有利于保持石头的生气,还有利于保持灵璧石那独特的青铜之音。
5.而寿山石质地细腻,脂润柔软,则应先用细软绸布轻轻擦抹,去除石表灰尘,然后再用茶油反复擦拭以养其性,让油脂沿着毛细孔慢慢渗入石头里,反复如此,石质便会变得愈加温润莹澈。
6.养石,最重要的还是要以石为友。内行的藏家往往总会不断地抚摸石头,用手与之交流,如此一来,人气和汗液会慢慢地积淀于石表,形成一层黝然有光的皮层,也就是俗称的包浆。这种包浆可以说是一种古雅的见证,包浆越凝重赏玩价值也就越高。
7.藏石养石,既可以陶冶情操,也是生活中的一大乐趣,有时有意或无意间获得一方美石,便足以让人沉浸其中,爱不释手。这也就难怪“石痴”米芾但见奇石便拜作“兄弟”、偶遇珍品便藏于袖中谓之“握游”了。
8.石家常说:石之美是寂寞的、幽深的、苍古的、枯淡的风韵之美。一块灵性的石头,就是一段山水的浓缩,没有媚姿,没有俗态,它于方寸之间,包罗万象,有着山的雄奇,水的空灵,云的变幻,风的色彩,让一颗尽染尘俗的心,也在刹那间过滤得干干净净,风清月白。如此说来,养石该与养人同道,无空养人,有闲养石,表面上养的是石头,骨子里养的却是心性。
Ⅷ 华北北山的时空分布
研究表明,埃达克岩和喜马拉雅型花岗岩形成于加厚地壳的底部,而浙闽型和南岭型花岗岩形成于正常地壳或减薄的地壳底部(见本书第4章)。根据地壳均衡原理,地壳加厚导致地表抬升形成高山(高原或山脉)。 因此,根据上述不同类型花岗岩的分布,即可确定高山是否存在、高山的范围以及大致的高度。例如,埃达克岩对应于>50km厚的地壳,根据地壳均衡原理,假定地壳厚度平均每增加6 km地表抬升1 km,推测华北北山的高度应当在3000~5000 m之间,喜马拉雅型花岗岩对应的地表高度估计在1000~3000 m范围,而浙闽型和南岭型花岗岩对应的地表高度则低于1000 m。
按照上述标志,有埃达克岩和喜马拉雅型花岗岩分布的地区代表该时期可能存在的山脉。 于是,从图7.2即可看出,在早中生代时的华北北缘存在一个东西向延伸的山脉,我们称其为“华北北山(NorthMountain Range of North China, NMR)”。该山脉位于华北地块和塔里木地块与中亚造山带之间,东西延伸约3000 km,东达吉林省东端的珲春地区,消失于古太平洋西岸,西抵甘肃省敦煌以北中蒙边界的北山地区(可能向西进入新疆的东部,但是缺少资料),其南为三叠纪的华北内陆湖盆,大体从北京附近通过,北界在长春—蛟河—汪清一带,可能还包括蒙古、俄罗斯以及北朝鲜的一部分。南北最窄处不到100 km(位于现今的冀东平泉一带),最宽约500 km(图7.2)。埃达克岩大多出露在张家口以东的地区,暗示华北北山的东段地势较高;西段仅在甘肃的北山地区见有一处埃达克岩出露,其余均为喜马拉雅型花岗岩,说明华北北山的西段地势较低。
由于缺少来自正常地壳厚度的花岗岩资料,华北北山的北界不是非常明确。 但是,在东部可以确信山脉的北界不会超过长春—蛟河(图7.1和图7.2)。在吉林省的蛟河地区,相距几十公里的地方分别出现埃达克岩和A型花岗岩(孙德有等,2001,2005):南岭型花岗岩位于蛟河的东西两侧,是晚三叠世-早侏罗世的(三道河花岗岩216 Ma,Sr含量在75~89×10-6之间,Yb=4.4~5.7×10-6);天桥岗花岗岩182~188 Ma,Sr=6~101×10-6,Yb=1.78~14.91×10-6,据孙德有等,2005),埃达克岩位于蛟河之南的白石山(196 Ma,Sr=406~630×10-6,Yb=0.65~1.36×10-6,据孙德有等,2001),限制了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时期华北北山的北界。 山脉的南界在中段比较明确,位于北京附件和三叠纪的华北内陆盆地(马丽芳等,2002)以北。据杨进辉等(2005)对采自北京西山晚三叠世杏石口组的碎屑锆石的研究,杏石口组沉积的下限年龄为198±2 Ma,锆石的Hf同位素研究表明,杏石口组以一套快速堆积的粗碎屑沉积为主,沉积岩的部分物源来自于北方的中亚造山带,暗示晚三叠世时北京以北的地势较高。
图7.2 华北北山分布图
Wu FY et al.(2002)详细研究了东北地区的A型花岗岩,他们所研究的早中生代A型花岗岩(如:清水、毛家屯、密林、大王折子、天桥岗和白石砬子等,182~222 Ma,据Wu FY et al., 2002;孙德有等,2004a,2005)统统位于图7.1和图7.2所示的华北北山以北(Sr非常低,在2~12×10-6之间,Yb很高,在3.7~13.8×10-6之间),说明东北的北部在早中生代时相当于正常地壳厚度或略低于正常地壳厚度,处于伸展环境。从图7.1看,在华北北山西部有两个南岭型花岗岩的出露点,一个为苏亥图岩体,另一个为查黑林嘎顺,二者均是极端贫Sr和富Yb的(苏亥图岩体的Yb=3.35~5.00×10-6,Sr=28~61×10-6,任康绪等,2005;查黑林嘎顺岩体Yb=3.15~4.71×10-6,Sr=60~81×10-6,王廷印等,1998),是地壳伸展减薄环境的产物,可能来自比正常地壳厚度低的源区,它们的年龄分别为250±18 Ma(Rb-Sr法,任康绪等,2005)和251.3 Ma(U-Pb法,王廷印等,1998),如果上述年龄是可信的话,则它们是晚二叠世的(苏亥图的Rb-Sr年龄误差比较大)。 因此,我们大体可以判断,至少在早三叠世初期,山脉还没有抬升。该区除发育南岭型花岗岩外,还有更多的喜马拉雅型花岗岩,如巴颜诺尔公花岗岩(247 Ma,王喜宽等,2004)、乌力吉(205 Ma,王喜宽等,2004)、温都尔浩(213 Ma,任康绪等,2005)以及东部板申图—乌兰敖包一带(203~227 Ma,陶继熊,2003;阎国翰等,2001),在北山地区还有埃达克岩出现(马鞍山北花岗岩,238 Ma,刘强明等,2006)说明从三叠纪早期开始(247 Ma前),该区已经开始抬升了。
据韩宝福等(2004)报道,在河北省平泉光头山存在一个晚三叠世(220 Ma)的A型花岗岩(图7.1),应当是代表地壳减薄的产物。如果该资料可靠的话,表明在山脉的内部也存在地形上的明显变化,或许华北北山在北京东北部可能存在一个向北开口的瓶颈(图7.1和图7.2),该处之南为埃达克岩(都山和柏杖子,222~223 Ma,苗来成,2000),东部有邓杖子组垮塌堆积(胡健民等,2005),暗示该区地形陡峻,是否为早中生代南北向挤压导致的东西向拉张事件的产物还不太清楚。
上述资料表明,在早中三叠世时,华北北山以喜马拉雅型花岗岩为主,埃达克岩仅见三处,即吉林通化大玉山(248 Ma,孙德有等,2004a)、张家口东的谷嘴子(236 Ma,Miao LC et al.,2002)和北山的马鞍山北花岗岩(238 Ma,刘明强等,2006),暗示山脉已经开始抬升了。 晚三叠世时华北北山范围内的埃达克岩和喜马拉雅型花岗岩广泛发育,构造事件强烈、粗碎屑沉积发育(例如,北京西山晚三叠世的杏石口组和冀北—辽西晚三叠世的邓杖子组,Yang et al.,2006;胡健民等,2005),说明山脉开始剧烈抬升和达到最高的高度。至早侏罗世,埃达克岩和喜马拉雅型花岗岩仍然有相当的规模,说明山脉依然存在,直至早侏罗世晚期(~180 Ma左右)山脉才逐渐消失。
华北北山位于华北地块和塔里木地块与中亚造山带之间,中亚造山带以北为西伯利亚地块(Wangand Mo,1996)。许多人认为,中亚造山带与华北地块是在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期间沿索伦山缝合带碰撞的(Davis et al.,2001; Zhang ZM et al., 1986; Wang and Liu, 1986)。该区三叠纪地壳加厚推测可能与华北地块与西伯利亚板块之间的碰撞有关。 据郑亚东和王涛(2005)研究,中蒙边界的亚干地区在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期间经历了一次地壳缩短导致的总体向南的特大型推覆构造。据徐刚等(2003,2005)和胡健民等(2005)研究,在华北北山东部北侧的辽西—冀北地区存在晚三叠世的逆冲构造,同构造的晚三叠世邓杖子组(下部安山岩砾石的SHRIMP锆石U-Pb年龄为212 Ma,胡健民等,2005)是一套以碳酸盐岩砾岩为主的崩塌、泥石流、滑坡及深水浊积岩序列,说明晚三叠世末曾经发生过构造挤压和强烈快速的地表隆升事件。据此推测,华北北山可能是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地块碰撞形成的。
以上推测是根据近年来发表的资料归纳的,由于西部地区的资料较少,精确的地球化学和年龄资料不及东部地区,因此,上述推测还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