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从政治常识角度说明我国政府为什么要采取有力措施稳定物价,保障群众基本生活
人民共和国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稳定物价,保障群众基本生活
『贰』 加强社会求助,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等政策措施落实存在问题
一、主要职能
在县全面领导下,统筹协调全县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研究拟定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政策措施和年度工作计划,向县提出建议;积极组织协调和指导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全面细化职责,加大政策衔接力度,进一步完善关爱服务体系,建立健全救助保护机制;督促、检查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的落实,及时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完成县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组织
成立由县委常委、副县长宗德锋同志担任联席会议召集人,由县发改委、县教育局、县公安局、县民政局等相关镇(街)和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延川县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联系会议制度。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民政局,由县民政局张向荣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承担联席会议的日常工作,同时联席会议设联络员,由各相关成员单位相关业务负责人担任。联席会议可根据工作需要,邀请其他相关部门参加。联席会议成员因工作变动需要调整的,由所在单位提出,联席会议确定。
三、工作规则
联席会议原则上每年召开一次,由召集人或办公室主任主持。根据县领导指示或工作需要,可以临时召开会议。在联席会议召开之前,可召开联络员会议,研究讨论联席会议议题和需提交联席会议议定的事项及其他有关事项。联席会议以纪要形式明确议定事项。
四、工作要求
各成员单位要切实履行职责,认真落实涉及本单位的分工任务和联系会议议定事项,加强沟通,密切配合,促进全县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顺利开展。
『叁』 加强民生建设保障群众基本生活有什么重要意义
加强民生建设,保障群众的基本生活,有利于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促进群众的全面发展。
『肆』 如何发挥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协调机制作用
一是充分发挥工来作协调机自制作用。依托工作协调机制完善社会救助政策体系,修订了城乡低保条例,出台了进一步健全临时救助制度、经济状况信息核查认定办法等系列规范性文件。依托工作协调机制将低保政策兜底、医疗救助扶持、社会组织和慈善力量帮扶融入全市精准扶贫政策体系。依托协调机制推进救助信息共享,目前已与工商、公安、住房公积金等部门单位实现信息共享,今年共享范围将拓展到税务、人社、国土等部门。
二是定期研究解决各类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问题。通过年度会议、临时会议、专题会议等形式,督导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促进社会救助政策有效衔接,研究解决受灾群众、城乡低保、特困人员、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等各类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问题。
三是全面建立“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市民政局会同教育、国土房管等5个部门制发《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工作规程》,保障“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规范实施。目前,全市所有乡镇(街道)依托公共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平台,统一设置社会救助申请综合服务窗口。
『伍』 如何实施统筹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资源
困难群众只要求助 社会救助就来“兜底”
民有所呼,必有所应。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包括教育、社保、医疗、就业、物价等领域在内的一批社会民生突出问题将得以破解。
陕西在民生改善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和探索,这些工作正在影响着你我的生活。为了能更好地在政府部门和普通市民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华商报特别推出“陕西民生‘政’能量”系列报道,甄选省上各厅局涉及民生方面的相关政策进行深度关注,一起来了解那些改变我们生活的民生之策。
如果说社会福利是“锦上添花”,那么社会救助就是“雪中送炭”。从这层意义上说,家住西安市碑林区的李斌,虽遭遇人生“寒冬”,但因为有民政部门的“炭”送来,他并没有感到寒冷和无助。
“寒冬”来袭,有“炭”送来
2015年8月,正值酷热,但李斌和他的家人却遭遇“寒冬”。
李斌告诉华商报记者,在西安市第四医院急诊室里他昏迷了两天,抢救过来后转到省人民医院,诊断结果一出来,他感觉没希望了: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李斌一家四口,虽然不富裕,但日子也过得温馨舒适,突然袭来的大病,让一家人不知所措。短短一周多时间就花了近5万元,而后的治疗还是个无底洞,一家人陷入困境。李斌说,是社会救助帮他渡过了难关:当时医保报销了15000多元,大病救助给他了近8000元,后面又分两次临时救助,总共给了1万多元,整个下来家里承担的费用不到10%。回家休养至今,通过临时救助,他用药的费用也有一大半通过社会救助的方式消化掉。
救急救难对象从点到面
华商报记者从碑林区民政局了解到,临时救助是该局从2013年开始在全区试点的一项社会救助政策,去年7月,碑林区还被确定为民政部救急难试点单位。目前全区已有221个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或重大疾病导致生活陷入困境的家庭,在救助下渡过难关。
“从开始的针对特殊人群、特殊事项给予救助,到现在基本上实现只要生活困难,都能给予基本的救助。”碑林区民政局副局长吴燕介绍,只要受助者收入超过最低生活标准,救助行动就相应中断。
救助范围扩大 方式创新
不论户籍和家境,将遭遇突发性、临时性困难和其他特殊困难而导致基本生活难以维持的家庭全部纳入救助范围,是我省社会救助从2010年至今发生的最重要的一个变化。而这变化的背后是一项一项制度的支持。
以临时救助为例。2010年,经省政府同意,省民政厅与省财政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临时救助制度建设的意见》,明确重点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突发性、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2011年,制定出台《陕西省临时救助暂行办法》,让这项惠民政策在具体操作上更加明晰;2015年11月,省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临时救助的对象范围、工作程序、工作机制和资金保障等方面的要求。
省民政厅社会救助处副处长郭军介绍,除了救助范围做到全覆盖,在救助服务上也不断创新,如通过社工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慰藉。
奔小康不落下一名困难群众
目前我省已建立社会救助信息管理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可以把困难群众的救助需求信息,相关部门的救助资源和救助实施情况,以及社会组织的救助项目等,集中起来实现有效对接。同时,在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设立了统一的“社会救助窗口”,由社会救助经办机构负责受理,办理或转接具体的救助申请。
在资金支持上,省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1亿元的临时救助资金,市县财政分别按上年度可用财力的1.35%和0.6%将临时救助资金与医疗救助、五保供养资金一并纳入财政预算,几项统筹使用。
十三五期间,陕西的社会救助将在健全救助体系、提升救助水平以及提高托底能力上将有更多的作为,通过救助兜底,不让一名困难群众在奔小康路上掉队。华商报记者 张小刚
8大类社会救助
1最低生活保障
对象: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家庭且家庭财产状况符合当地规定
政策:保障标准按照当地居民生活必须的费用确定,按家庭收入与保障标准的差额发给低保金
2特困人员供养
对象: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且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政策:提供基本生活条件;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给予照料;提供疾病治疗;办理丧葬事宜
3受灾人员救助
对象:基本生活受到自然灾害严重影响的人员
政策:提供必要的食品、饮用水、衣被、取暖、临时住所、医疗防疫等,灾害后生活困难的受灾人员给予基本生活救助
4医疗救助
对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特困供养人员;县级以上政府规定的其他特困人员
政策:对救助对象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个人缴费部分给予补贴;对救助对象经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其他补充医疗保险支付后,个人及家庭难以承担的政策范围内基本医疗自付费用,给予补助
5教育救助
对象:在义务教育阶段就学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特困供养人员
政策:减免相关费用、发放助学金、给予生活补助、安排勤工助学等
6住房救助
对象:符合规定标准的住房困难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分散供养的特困人员
政策:配租公共租赁房、发放住房租赁补贴、农村危房改造等
7就业救助
对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有劳动能力并处于失业状态的成员
政策:贷款贴息、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培训补贴、费用减免、公益性岗位安置等,确保该家庭有一人就业
8临时救助
对象:因火灾、交通事故等意外事件,家庭成员突发重大疾病等原因,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家庭等
政策:临时救助标准原则上按照当地1-6月的城市低保标准确定
『陆』 国务院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的文件全文
一、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进一步落实扶持农业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切实加强蔬菜种植基地和蔬菜大棚建设,南方省区和有关蔬菜主产区要抓好冬季蔬菜的生产,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给予必要的支持;各地尤其是城市人民政府要扩大速生蔬菜生产规模,增加越冬蔬菜供应。加强冬季粮油生产田间管理。完善糖料收购价格政策和利益共享机制,稳定榨糖企业生产。
二、稳定农副产品供应
各地区要保持地方储备粮油的投放力度,落实小包装成品粮油储备制度。有关部门要继续把握好中央储备粮、油、糖投放和轮换的节奏、力度,保障市场供应。城市人民政府要提前做好小包装成品粮油和越冬蔬菜等农副产品储备工作,加快蔬菜批发市场、社区菜店和冷链物流建设,提前做好粮食、食用油、蔬菜等应急保障预案。铁路部门要做好新疆棉花调运工作。
三、降低农副产品流通成本
完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自2010年12月1日起,所有收费公路对整车合法装载鲜活农产品的车辆免收通行费;少量混装其他农产品以及超载幅度在合理计量误差范围内的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比照整车合法装载车辆执行;将马铃薯、甘薯、鲜玉米、鲜花生列入绿色通道品种目录。各地区要进一步规范和降低集贸市场摊位费和超市进场费。
四、保障化肥生产供应
继续实行化肥生产用电、用气和铁路运输价格优惠政策,保障化肥企业正常生产用电、用气供应,不得对化肥企业拉闸限电。控制化肥出口,调整化肥出口关税政策和淡旺季划分时段。切实落实化肥淡季储备政策和计划安排。
五、做好煤电油气运协调工作
进一步发挥煤电油气运保障工作部际协调机制作用,加强组织协调,搞好运力衔接,确保冬春季能源供应。煤炭主产区人民政府要组织好煤炭生产,尤其是安排好元旦、春节“两节”期间的生产,不得干预煤炭外运。煤电双方要衔接好2011年度电煤供需合同,煤炭行业要加强自律,保持价格稳定。石油企业要采取经济和技术手段提高生产负荷,增加柴油产量,保障市场需求。各地区要确保城乡居民生活和企业正常生产的电力供应,不得随意拉闸限电。
六、发放价格临时补贴
各地区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优抚对象、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对财政有困难的中西部地区,由中央财政给予适当补助。按照隶属关系,增加对大中专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学生食堂补贴,各大中专院校要保持学生食堂饭菜价格基本稳定。切实安排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生活。
七、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
各地区要根据基本生活费用价格指数变动情况,尽快建立和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失业保险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逐步提高基本养老金、失业保险金和最低工资标准。
八、继续落实规范收费的各项规定
清理和取消不合理收费项目。对各级政府批准的收费项目,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降低收费标准。
九、积极稳妥推进价格改革
有关部门和地方要把握好政府管理价格的调整时机、节奏和力度,对已经确定的调价方案,要充分考虑社会承受能力,完善配套措施,审慎出台。必要时对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和生产资料实行价格临时干预措施。
十、规范农产品经营和深加工秩序
整顿主要农产品收购秩序,严格粮食收购资格审核;落实经营者最高库存量的规定,加强粮食收购资金监管;取缔无证照收购加工棉花的行为。各省(区、市)人民政府要对玉米深加工企业进行全面清理,关停违规建设的玉米深加工企业。
十一、加强农产品期货和电子交易市场监管
完善农产品期货市场交易规则,严厉打击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抑制过度投机。研究制定规范农产品电子交易市场管理办法,清理整顿电子交易市场,取缔非法交易。
十二、健全价格监管法规
尽快出台《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条例》,强化成本监管。抓紧修订《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将捏造、散布涨价信息的行为纳入价格监管范围,增强处罚的针对性,加大处罚力度。
十三、加强价格监督检查和反价格垄断执法
强化价格监管力量,重点打击恶意囤积、哄抬价格、变相涨价以及合谋涨价、串通涨价等违法行为,严厉查处恶性炒作事件,维护市场和价格秩序。
十四、完善价格信息发布制度
加强价格监测预警,建立健全价格新闻披露机制,及时公布市场价格情况,客观分析价格变动趋势,准确阐释价格政策,澄清不实报道,稳定社会预期。
十五、切实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各地区要把稳定价格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协调机制,加强监测预警,及时研究制定价格应急预案,依法完善价格调节基金管理,增强价格调控监管能力。
十六、建立市场价格调控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确保国务院确定的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各地区、各部门要在2010年11月底前将贯彻落实本通知的情况报告国务院。国务院将组织督察组赴各地调查了解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和市场物价情况。
『柒』 保障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用英语怎么说
Ensure the masses' basic demand of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