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中公共服务设施分级配建表中的横线表示什么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是对旧版进行修订的版本。
在2002年版中,所有被下划线标内注的内容容都是被修订过的。这个你找一本旧版一对比就能看出来。
简单说就是有下划线的文字都是改动过的,是新的规范标准。
2. 问:哪个城市出台过“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标准及移交相关部门的规定”
您好 不知道我回答的是不是您需要的
学校、医疗卫生站等居住区配套设施应当与住宅建设项目统一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25日,记者从南宁市城建部门获悉,《南宁市居住区配套设施建设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正公开征求社会意见。
针对居住区开发项目应当配套建设的设施不明确问题,《征求意见稿》规定市、县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应当在征求发改、国土、规划、建设、教育、卫生等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编制居住区项目开发条件意见书,明确该居住区开发项目应当配套建设内容,同时将该配套建设内容作为居住区开发项目用地土地使用权出让或者划拨依据之一。
详解
1配套设施要与住宅同步
《征求意见稿》:居住区配套设施应当与住宅建设项目统一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居住区配套的教育设施应在整个项目开工量达到50%以前动工建设,并在项目竣工量达到80%以前竣工验收;其他配套设施建设应在项目建设总量完成80%前优先完成。
解释:针对部分开发商将应当建设的配套设施放到居住区开发项目建设后期进行建设,造成居民入住后长时间内无法使用配套设施的问题。征求意见稿对配套设施的建设时序做出明确规定,对教育等重要配套设施的开、竣工计划安排作了具体量化要求。
居住区总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以上且分期建设的项目,若物业管理用房和社区服务用房未配置在当期的,应当按当期开发的建筑面积提供相应比例的临时物业管理用房和社区服务用房,但物业管理用房应在项目建设总量完成80%前完成。
2交付承诺书加进房屋买卖合同附件
《征求意见稿》:居住区开发建设单位应当在办理项目施工许可之前,根据居住区项目开发条件意见书,向市、县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提交配套设施建设承诺书。建立居住区配套设施建设动态监管制度。
解释:开发商承诺书将包含在买卖合同附件中。《征求建议稿》规定承诺书应当明确配套设施的建设内容、开工及竣工期限、分期交付使用的期数及期限等内容。承诺书应当在商品房销售现场公示。所承诺的内容应当作为房屋买卖合同附件内容之一。
征求意见稿在配套设施建设的各个环节分别做出要求。对分期建设项目首期未同步开工建设相关配套设施的,暂停办理项目余期施工许可;对在项目预售阶段不按期开工建设配套设施的,暂停办理项目剩余部分的商品房预售许可;对在项目竣工验收阶段不按期完成配套设施建设并通过验收的,不予办理项目交付使用备案手续。
3项目交付3月后移交配套设施
《征求意见稿》:开发建设单位应当在项目交付使用备案后3个月内,将有关配套设施移交给使用、管理部门,并依法承担移交后的保修责任。
解释:南宁市现有法规规章或其他规范性文件没有对住宅小区配套设施建成后产权归属及移交接管问题作出明确规定,因而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如配套设施建成后相关专业管理部门不愿接收等。为明确配套设施产权归属,分清责任,征求意见稿对业主共有或政府所有的配套设施的移交、接管、使用等都作了相应规定。
居住区内配套的物业管理用房、居住区文化活动室、公厕及业主共用设施设备用房等公共建筑,依法属于全体业主共有,由开发建设单位申请房屋所有权初始登记,登记机构在房屋登记簿上予以记载,不颁发房屋权属证书。
居住区内配套的教育、医疗卫生、社区服务及行政管理用房等公共建筑,依法属于国家所有,由政府授权的有关部门管理、使用,并申请办理房屋登记。
在配套设施使用方面,开发建设单位不得将依法属于全体业主共有或政府所有的配套设施转让、出租、抵押或挪作他用。居住区配套设施应当按照其规划设计用途进行使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作他用。
4开发商未履行承诺将受处罚
《征求意见稿》:开发建设单位未按开发条件意见书、配套设施建设承诺书的规定内容履行配套设施建设义务的,由市、县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责令其改正,并处以居住区项目工程合同总价款2%以上4%以下的罚款;如配套设施用地已被占用,无法实施建设的,开发建设单位应当支付异地建设所需费用,由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区域规划组织建设,并由规划主管部门依照有关规定对建设单位进行处罚。
解释:为有效遏制开发商不建或不按时、按质、按量建设配套设施行为,征求意见稿对此类行为设置了相应的处罚措施。同时,征求意见稿还增加了行业管理方面的责任,如将建设单位违反条例的行为作为不良行为记入企业信用档案,向社会公布;对情节严重的,由相关部门依法降低其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并禁止参加土地“招拍挂”活动等。
名词解释
《征求意见稿》中所指的居住区配套设施包括配套基础设施和配套公共建筑。配套基础设施是指居住区内的供水、供电、供气、排水、电信、有线电视等管线及设施、照明系统、安防技防监控系统、消防设施等。配套公共建筑是指居住区内的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区服务、行政管理、物业管理、商业服务用房及配套基础设施用房等建筑。(记者韩沛)
3. 城市居住小区公共配套服务设施管理规定属于物权法还是物业管理条例呢
“城市居住小区配套服务设施管理规定”和“物业管理条例”属于法规,其制定及实施属于政府行政管理部门。
物权法的制定为全国人大。
这二者无归属关系,如果出现条款冲突,以物权法为准。
希望能帮到你。
4. 公共设施用地能否抵押
土地为公共设施用地,以划拨方式取得的,自然不宜抵押。但如果土地是出让取得的,土地使用权人支付了相应的对价,有权利用自己的资产进行融资。
《物权法》
第一百八十四条 禁止抵押
(一)土地所有权。
(二)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但法律规定可以抵押的除外。
(三)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其他社会公益设施。
(四)所有权、使用权不明或者有争议的财产。
(五)依法被查封、扣押、监管的财产。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抵押的其他财产。
《担保法》
第三十七条 不得设定抵押的财产
(一)土地所有权。
(二)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但本法第三十四条第(五)项、第三十六条第三款规定的除外。
(三)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其他社会公益设施。
(四)所有权、使用权不明或者有争议的财产。
(五)依法被查封、扣押、监管的财产。
(六)依法不得抵押的其他财产。
《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第四十八条
依法取得的房屋所有权连同该房屋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可以设定抵押权。 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可以设定抵押权。
第四十九条
房地产抵押,应当凭土地使用权证书、房屋所有权证书办理。
(4)城市居住地区级公共服务设施设置标准扩展阅读:
土地使用权作为一种不动产权,一般可用于抵押借款。但如果用存在纠纷的土地或学校用地等公益设施用地来抵押,或者开发商利用原来规划的学校用地来建商品房,就有可能出现影响业主子女就近入学等问题。
据介绍,在国家和自治区层面都已出台相关规范文件的情况下,一些地方仍存在违规办理土地抵押登记的情况。对此《通知》明确,存在6种情况的土地不得办理抵押登记。
这6种情况分别是:以部分宗地申请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的;规划用于社会公益设施的储备土地以及为第三方提供担保的储备土地;属于军事设施用地、慈善机构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公园与绿化用地、监教场所用地、使领馆用地、宗教用地、殡葬用地、以及机关团体用地等用途的划拨国有土地。
属于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其他社会公益设施等用地的国有土地;未拆迁完毕的宗地;依法被查封的国有土地。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广西规范土地登记工作 学校等公益用地不可以抵押
5. 天津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
网上没有这个细则的,只有到天津市建设管理委员会才能找到,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6.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中》公共服务设施中的金融邮电中的邮电所的具体功能是什么
就我理解,居住区一级的公建指的都是为居住区规模的人口服务的配套回设施。如答居委会/派出所/它承当一定的公共服务功能。
由于国家体制改革,原来的“单位制”都转化为“居住区--小区制”。那么原来“单位制”中的收报员、邮寄员的角色或者传达室,就演变成现在的居住区的邮电所。它只承当一般的邮电服务功能,收发信笺/ 原有的居住区规范是在邮政与电信没分家之前设立的。原来的办理电话业务都是统归邮电局。现在原来的电信局进入市场化,并打破垄断。规范中的“电话”应该就是指办理固定电话业务/提供公共电话。
7. 城市居住小区公共配套服务设施管理规定属于物权法还是物业管理条例呢
如果物权法和物业管理条例都有规定的话,按照法的位阶来看,物权法优先。
8. 在城市居住区、居住小区内新建按照规划设计要求配套的可能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生活、消费、娱乐等公共服务
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