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出哪些主要措施
构建现复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制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统筹服务设施网络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立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整合基层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等设施,建设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明确不同文化事业单位功能定位,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绩效考核机制。推动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等组建理事会,吸纳有关方面代表、专业人士、各界群众参与管理。
引入竞争机制,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培育文化非营利组织。
Ⅱ 如何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这是顺应时代发展、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将培育和促进文化消费、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发展文化非营利组织作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明确了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的方向、思路和实施路径,必将大大增强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动力,有效拓展公共文化服务的广阔空间,切实增加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福祉。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重中之重是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这就要求各级政府正确处理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通过简政放权,进一步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调动各种市场主体和各种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主体、供给方式和资金投入多元化,形成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协力发展”为基本特征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治理结构,切实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和总体水平。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当务之急是建立健全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为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提供有效路径,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进入公共事业领域。这有利于改变政府大包大揽的传统做法,促进政府自身运作方式的改革,减轻政府压力,提高政府管理和公共文化服务社会效率;有利于发挥社会力量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改善社会文化治理方面的作用,激发整个社会的文化活力和文化创造力。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归根到底是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培育和促进文化消费,政府工作重点在于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文化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根据《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实现各级政府保障责任和义务的标准化,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管理和服务的标准化,同时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健康的文化消费观念和方式,激发文化市场主体的创造活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近年来,各地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方面有许多立足实际、改革创新的探索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和宝贵经验。今后,各级政府还应进一步完善健全政策措施,加强对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政策扶持;营造平等准入的发展环境,引导和规范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事业;推动社会体制机制创新,培育和促进文化类社会组织发展壮大;加强宣传激励机制,营造有利于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舆论氛围。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政府、市场、社会三者缺一不可,要把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有机结合起来,引入市场机制,推动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生动格局,全面增强公共文化服务活力和发展动力。
Ⅲ 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坚持五个基本原则,下面哪个选项是错误的
这个是具体干嘛用的呢?老秘写了几十年了,没问题。把那个意见给俺吧
Ⅳ 申论提出对策练习题:如何让“公共文化服务”更好的服务于百姓
给定材料:
居住在北京的王建国今年65岁了。退休后,他爱和老伴一起到附近的公园里散步、跳舞、下棋。说起离得不远的文化中心,他却摇摇头说,人少,玩意儿少,不爱去。
像老王这样,热衷于自发组织活动的城市居民很多,但会频繁光临文化馆乃至博物馆、美术馆的就少了。对许多老百姓而言,这些“高大上”的处所与自己的关联甚少,不少人对其所属范畴和职能也并不十分了解。
为此,新鲜出炉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首先对公共文化服务进行了开宗明义的规定:本法所称公共文化服务,是指由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以满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为主要目的而提供的公共文化设施、文化产品、文化活动以及其他相关服务。
当然,只是概念的明确远远不够。如果公共文化设施只顾清高自处,与老百姓的文化需求相距甚远,效能不高,这样的服务显然是不到位的。
对此,文化部部长助理于群坦言,这是当前公共文化服务领域里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将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写入了总则,同时在政府责任、制度建设方面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于群指出,法律首先明确了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主导责任。“这是解决效能问题的关键。公共文化服务具有公益性质,是政府的责任。政府不履责的话,效能不可能提高。因此,这部法律明确规定了政府在设施建设、产品生产、服务提供等方面的法定责任,以督促各级政府依法履职尽责。”
此外,法律还明确要求建立反映公众文化需求的征询反馈制度、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制度、公众参与的公共文化设施使用效能考核评价制度、公共文化机构年报制度等。“这些规定的实施,将对提高效能起非常大的作用。”于群说。
“重设施建设,轻管理使用,恰恰是老百姓的文化需求与政府的公共文化供给错位的表现。”专家指出,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者应当以这部法律的出台为契机,设法建立机制走出去,在社区环境和城市文化体系中更加醒目,更有存在感。
问题:
如何让“公共文化服务”更好的服务于百姓?
要求:所提建议具体简明、有针对性、切实可行,不超过300字。
【参考答案】
措施:
1.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者应当以相关法律的出台为契机,设法建立机制走出去,在社区环境和城市文化体系中更加醒目,更有存在感。
2.用社会力量壮大服务队伍。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依法成立公共文化方面的社会组织,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和专业化服务,要建立管理评价教育培训和激励保障措施。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单位也要主动、积极地建立文化志愿服务机制。
3.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为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发展,法律规定国家扶助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同时,要求各级政府应当根据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和流动人口等群体的特点与需求,提供相应的公共文化服务。
Ⅳ 党的十七大以来,各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采取一系列措施扎实推进文化发展繁荣,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
2. 文化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 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已经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显著标志。
二、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1. 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
2. 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
3.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三、积极建设和谐文化,推动形成良好人文环境和文化生态
1. 围绕增强诚信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2. 围绕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深入推动群众性创建活动。
3. 围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努力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
四、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1. 深入挖掘和弘扬传统文化有益价值。
2. 吸收借鉴世界各民族文化优长。
3. 善于从时代伟大实践中汲取新鲜养分。
五、着力推进文化创新,进一步增强我国文化发展活力
1. 着眼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2. 着眼增强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大力推进内容形式创新。
3. 着眼提高文化传播能力,大力推进传播手段创新
六、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提高我国文化总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1. 加快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2. 推动形成新的文化产业格局,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
3. 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更好地推动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
七、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强大合力,推动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
1. 切实把文化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2. 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加大投入力度。
3. 努力造就一支宏大的文化队伍。
4. 最大限度地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持参与文化建设。
Ⅵ 浅析如何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核心特征是其现代性。现代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价值取向的现代性。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培育具有时代精神和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公民为目标,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于塑造能代表时代精神的,有创造性的,积极健康的公共文化。
二是政府行政理念的现代化。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要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必然要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文化领域政府公共服务的意识,实现从传统的管制型政府向现代服务型政府转变。各级政府工作的重点放在基础保障和环境创设上来,在保障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同时,加强制度建设、能力建设和平台建设。同时充分运用市场机制,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三是服务内容的现代化。面对公众文化需求多元化的现实,要进一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内容的现代化,在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生产中引入竞争,鼓励符合时代精神、为公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供给。同时,要尊重公众的创造性,着力于培养公众的公共文化参与意愿,通过优秀文化产品吸引人。
四是服务能力的现代化。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落实政府责任,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同时,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增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在动力,适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新发展。
五是公共文化服务方式的现代化。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重视文化与科技的结合,综合运用现代传播手段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