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工商局局长行贿受贿该怎么举报他
可拨打检察举报电话12309或上检察网站举报http://www.12309.gov.cn/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内第十八条第二款容贪污贿赂犯罪,国家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刑讯逼供、报复陷害、非法搜查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以及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的犯罪,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对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其他重大的犯罪案件,需要由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时候,经省级以上人民检察院决定,可以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
㈡ 企业职工私人行贿工商局会怎么处理单位
单位应该会予以抄辞袭退,这种情况下的辞退是符合规定的,无需支付赔偿金。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 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㈢ 工商局受受贿赂1000元会有什么处罚
工商来局个别人员受贿,受贿罪的自立案标准,是5千元,不到立案标准,一般而言,会处以行政处罚。
受贿罪立案标准: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1.个人受贿数额在5千元以上的;
2.个人受贿数额不满5千元,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因受贿行为而使国家或者社会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
(2)故意刁难、要挟有关单位、个人,造成恶劣影响的;
(3)强行索取财物的。
㈣ 工商行政处罚会不会在公安系统中查出
八条 对利用广播、电影、电视、报纸、期刊、互联网等媒介发布违法广告的行为实专施行政处罚,由广告发属布者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管辖。广告发布者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管辖异地广告主、广告经营者有困难的,可以将广告主、广告经营者的违法情况移交广告主、广告经营者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处理。
第十一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发现所查处的案件不属于自己管辖时,应当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受移送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管辖权有异议的,应当报请共同上一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指定管辖,不得再自行移送。
㈤ 工商所所长受贿没有确凿证据该如何举报
只要是实名制举报,纪委就会受理。
㈥ 工商局和纪委查办商业贿赂案件有什么不同
现实中,两者会有所区别。
工商局内部查办:由于涉及本局利益,很可能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以确保本局根本利益“不受侵害”。
纪委查办:公事公办,一是一二是二,该怎么处理怎么处理。
㈦ 工商局有权查受贿吗
根据来《反不正当竞争源法》第二十二条:“经营者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进行贿赂以销售或者购买商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监督检查部门可以根据情节处以一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的规定,这里的“监督检查部门”就是指县级以上工商局。因此,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有权查处经营者(企业、个体户)的商业行贿、受贿行为。
㈧ 行贿不正当利益怎么界定
我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九条规定:“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财物的,是行贿罪。”谋取不正当利益,是行贿罪的重要构成要件,正确把握什么是不正当利益,是判定行为人的行为是否构成行贿罪的关键。
目前司法领域采用的主要标准是2008年
11月20 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办理商业贿赂刑事案件使用法律若干问题的建议》第
9条:“在行贿罪中谋取不正当那个利益是指行贿人谋取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或者政策规定的利益,或者要求对方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政策、行业规范的规定提供帮助或者方便条件。在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等商业活动中,违背公平原则,给予相关人员财务以谋取竞争优势的,属于谋取不正当利益。”在司法实践中,这个规定还是显得比较模糊,操作性不强,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执法标准的不统一,关于对行贿罪中“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界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考虑:
第一,行贿者获取或者可能获取何种利益,这种利益是否具有确定性。行贿者行贿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利益,其所获取的利益从是否实现来看,可以分为既得利益(确定利益)和可期待利益(不确定利益)。只有在查清行贿者得到的利益或将要得到的利益是什么,才能去判断该利益正当与否,这是一个基本前提。如果在正常情况下能否获取利益并不确定,行贿者通过行贿的方式获取了该种利益,对于行贿者来说就是谋取不正当利益。如果行为人为了获取的利益是确定的而给予国家工作人员财物,则不构成行贿罪,但是接受贿赂的国家工作人员则构成受贿罪。从此我们也可以看出行贿罪与受贿罪并非是一一对应的关系。第二,“为谋取不正当利益”在行贿中的含义应当具体分析,在主动行贿的场合,谋取不正当利益为主观要件,只要行为人有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而给予财务,就可构成行贿罪,最终是否构成了不正当利益在所不问;在被动行贿的场合,谋取不正当利益则是客观要件,只要行为人给予财物并获得了不正当利益的,才构成行贿罪,如果给予了财物,但并未获得不正当利益,不是行贿。第三,明确不正当利益的内容。不正当利益包括非法利益,但不应限制于非法利益。违反政策规定的利益、违反行业规定的利益、违反公众普遍认可的道德的利益,都可谓不正当利益,但不一定是非法利益。第四,不正当利益包括利益不正当和程序不正当。利益不正当是指行贿人通过行贿所要谋取的利益本身是违反法律、法规、国家政策、国务院各部门规章规定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因为行贿人谋取的利益本身是违反法律、法规、国家政策、国务院各部门规章规定,所以该利益的取得必须通过国家工作人员违背职务要求,才能得以实现。在司法实践中,认定利益违法,应首先判断行贿人所违反规定的合法性。程序不正当是指行贿人意欲通过行贿所达到的目的并不违反法律、法规或政策、规章的规定,但其要求国家工作人员或者有关单位为其获得利益所采取的手段却违反了法律、法规或政策、规章的规定。也就是说,虽然行为人想要取得的利益是合法的或正当的,但该利益的取得是通过要求国家工作人员违背职务,提供违反职务要求的帮助或方便条件实现的,该利益的性质发生了转化,即由合法、正当利益转化为了“不正当利益”。
综上所述,在司法实践中认定行为人的行为是否构成行贿罪,应该抓住问题的关键,即行为人获得或将要获得的利益是否为不正当利益,这就要求进一步分析是行为人获取的利益本身违反了法律,还是行为人获取利益的行为违反了法律、法规或政策、规章的规定,此外还要结合具体的案情区分主动行贿、被动行贿的不同情形,才能获得正确的结论。
㈨ 通过向工商所工作人员行贿,取得营业执照,怎么处置
营业执照是正当利益就不叫行贿,是不正当利益才算行贿。就是本来依法就能办,对方也该办,就不是行贿,对方也不算受贿,算违纪,对方本来就该办卡着不办,强行索要,那样算受贿
㈩ 工商局人员能直接拿走被检查人的东西吗
你是说\工商局人员能直接拿走被检查人员的东西吗\把东西\发票及存根都拿走了\他们有这个权力吗?看来你这种情况是有人举报了\如有人举报他们是有这个权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