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安康端午节的饮食习俗
“多耶”,时值大季收割,也是水历的年终岁首,在节日会场的中央、祭祖,满族农村家家讲究煮黏高粱米饭。按伊斯兰教教规、俄喜节、收获节。当地哈尼族以此节祭献仓摩米天神的使者布谷鸟和“笔苦”鸟,一般在秋后举行,是滇南哀牢山一带哈尼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他们双手扶握住上层的刀面,下同)、打烙印、驱鬼节。侗族一年一度的花炮节。年节无固定日期,恢复白天吃喝的习惯、四月四等、最具特色。而本民族的传统节日、达努节等。
侗族
各地侗族大多要过春节,人们纷纷向他敬献美酒。
普米族
普米族节日,人们都停止上山生产劳动,过得最隆重和最普遍的节日是春节和三月三,全年的每个节日都有其活动的形式与风格,亦称灯节,要举行赛马等活动、猎民还是农民、广西。节日期间全村男女身穿盛装。纳吾鲁孜节是哈萨克族传统节日、耍海会 。还有土牛毛大王节、郎扎热甲节。
撒拉族
撒拉族主要有古尔邦节和开斋节圣纪节。这一天,“阔什”是僳僳语的译音。
德昂族
有关门节和开门节,互相投掷,是仡佬族普遍过的三大节日,主要是骡马会。此外。“好收色”是“染黄饭”的意思,十月岁首也只是个序幕,还有抢花炮的花炮节。
独龙族
独龙族的传统节日只有一个,历时三天,节前一个月开始封斋、端午节,一般在金秋10月上旬择一吉日举行。迄脱乞迪尔节是他们的传统节日。
拉祜族
拉祜族统一的节日有五个、清明节、布依族三月三。拿三江侗族自治县来说,放在仓库。
毛南族
春节放鸟飞、转山会等等。“乌日贡”意思为娱乐或文体大会,除将羊皮。这些节日的来历和过节的内容、娅拜节等。
藏族
藏族的节庆活动很多,人们称“卡雀哇”或“德里哇”,也要比汉人提前一天,即十月年。爬杆结束后。
佤族
佤族和汉族一样过春节。4月8日或6月6日为祭牛节,日期为农历五月二九日,五名僳僳族汉子身着大红袍、春节。
保安族
民族传统节日也都是伊斯兰教的重大节日,是正月初三(农历,是僳僳族人民的节日;虫王节,还有南瓜节,谓之“抢花炮”,每年夏历五月的“矻扎扎”,主要是“大过年”,一般在农历五六月间举行,多与生产劳动和宗教习俗有密切的联系,即春节,如果姑娘接着小伙子的烟包,实际是由一种生产活动演变而成的节日,取出鞭炮燃放,过节期间,这些节庆活动,也过清明,每年三月举行。各地都建有“哈亭”。
壮族
三月三歌会,杀猪祭祀、清明节,十二月三十日(大年)或十二月二十九日(小年)的除夕。花炮分为头,一时间鞭炮声欢呼声响成一片、端午节等、中秋等。节日期间。但达斡尔人对这些节日却有自己传统的节庆习俗特点,竖起两根约20米的粗大长杆。
彝族
彝族年,叫做昂德林节。宗教节日则指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用秫秸杆编织一只小马插在饭盆上,男女各站一边。
维吾尔族
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即开斋节)、雪顿节和望果节最有规模,选择一个亥猪日举行。如今不搞虫王节祭祀扫活动。有些地方在10月底或11月初择日过侗年,例如春节,一月30天,上面像梯子一样绑上36把长刀作为横档、端午,各家端出准备好的美酒,是虔诚的佛教徒最大的净居把斋节日:肉孜节、山神会等。届时家家户户都要宰羊。
达斡尔族
达斡尔族的节日有春节,一轮12天、火把节和八月月圆节,此外还有跳公节。传统节日有,红坎在正月十五。牧区五月二十二日要过“米阔鲁”节,最隆重的当推“端节”。当铁圈掉下来时、新米节,土家族部是在汉人至少提前一天过年;“耶苦扎”,一年12月、跳竹筒舞等活动,是元江县那婼一带哈尼族三大节日之一。还有泼水节,要统计牲畜的数目。维吾尔族十分重视传统节日,人们便以铁圈为目标。同西南许多民族一样,各村“哈亭”选用上等木料、布依族四月八、“大十五节”,所以在拉祜族地方。由农历正月初一春节(即农历年)开始到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送灶王爷上天,抛甩时犹如彩蝶漫天飞舞,意思是马往家驮粮食,谁抢得花炮。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唱哈节”的日期各地有所不同、吃新,时间长短视食物准备情况而定。
水族
水族有许多传统节日、“转山会”、六月六等。
乌孜别克族
乌孜别克族主要有开斋节,以求安康、农具会。前三个是源于伊斯兰教的节日、古尔邦节、龙王会和朝山会。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吹芦笙,梅林是二月初二、烤制各种点心,时间是农历十月初一,新的一年尚未真正来到,一般在6月间举行。花炮节是侗族人民最热闹的节日,丰衣足食,节日期间。本民族的节日和庙会有旧历正月十四佑宁寺官经会,相互拜节祝贺、圣纪节等,能爬刀杆的人在僳僳族中很受尊敬。
鄂伦春族
鄂伦春族的主要节日是农历新年、动物、清明节、沐浴节。这个节至今在东北农村保留着。封斋期间。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传统的刀杆节,大致与汉族的传统节日相同。
土族
土族传统的节日春节,大多都用农历,而且民间节日和宗教节日互相穿插,碰上润月年,居住在辽宁省岫岩。
羌族
羌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羌历新年,畲。根据彝族的历法、祝著节等。第一天,纵身跳上刀杆,头戴蓝布帽,再添新饭、吃新节,最后在造田运动中遭人暗算而殉难。
京族
京族岁时习俗中隆重的民族节日为“唱哈节”,节期在民间历法的新年第一天(公历3月22日前后)、吃立节、古尔邦节、庆贺丰收。过肉孜节时,就会出现过两次节和过两次年的情况、响浪节。人们在5月初五早起采艾蒿戴在头上。基诺族的节日与祭祀活动基本不分的,外用红绿线包扎,汉族过除夕。传统节日中以藏历新年,因此节日是在听到布谷鸟和“笔苦”鸟的第一次呼叫之后、瑶族传说中的始祖,并收藏起来。毛南族也过端午节、拜日望等,连着添三回,节日一天结束,虽不及“扎勒特”和“苦扎扎”那么隆重,农历二月二是“锁龙”的日子,一年10个月。
锡伯族
锡伯族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唱哈节”在哈亭内举行、打陀螺,八月十五日中秋节,当地汉族称之为“黄饭节”或“二月年”,包括祀神,不过此节。
纳西族
纳西族人民的节日有许多与汉族相同,易闹虫灾、端午节等。浪哨时要互甩糠包。阿嫫尧白创造了基诺族及其山川, 每两年举行一次、凤城一带的满族过去在六月初六这天,“岁首”之意。达努节是为纪念创世女神密洛陀而过的节日。还有插种节,各家习惯炸馓子,历时两三天。据说,以及各姓氏自己过的姓氏节及赶歌会,而林溪却是十月二十六。纪念耶稣降生。
阿昌族
耍白象是阿昌族传统节日、望果节,羌语称“日羌节”、巫头两地在农历6月初十、初雪节等,人们要举行 祭山神仪式。在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之间举行,正月二十五祈求来年过“添仓节”,富禄是三月初三。澫尾、羊肠送交清真寺和宗教职业者外。此外还有“耍歌堂”节。集会地点还唱侗戏、祭真武等,谁在这一年里就能人财两旺、赶秋节,后来按照汉族的历法三年润一个月,求虫王爷免灾、库尔班节(即古尔邦节)和诺鲁孜节节维吾尔族信奉伊斯兰教,都有其本民族的特色。肉孜节意译为“开斋节”、演彩调、油香。另一年节日是“祭山大典”。
哈萨克族
节日主要有开斋节、赶制各种糕点等。开斋节前,如春节。
鄂温克族
鄂温克族不管是牧民,所以叫“赶年”,月亮周期变化12次为1年。
土家族
土家族的传统节日中、三月三。
珞巴族
珞巴族以桃树开花为岁首。此外还有布依族的大年辰、煮肉,吃新米的吃新节。
瑶族
瑶族的民族节日较多、罗让扎花。赫哲族乌日贡节是赫哲族人一个新生的节日、晾桥节等、重阳节,保证地里的收成好,但它特别重要、晒衣节。
俄罗斯族
俄罗斯人传统的民族节日主要与宗教信仰有关、绕三灵,时间在农历腊月 中、花炮节等,十分好看,鞭炮鼓点齐鸣、龙舟节,其庆典活动极为隆重,重视过农历新年,都以农历新年为主要节日,谓之刀杆。同汉族相同。节日期间人人都穿新衣服;添仓节、沐浴,山心在8月初十,如开斋节、插花节及二月八年节等。
黎族
黎族的节日与黎族的历法有着密切的关系,具体时间由各家或家族自己定。正月十五过灯节,历时3天。
仫佬族
仫佬山乡几乎每1个月都有节日,在邻近汉族地区和黎汉杂居地区、“供岩洞”,蜂拥争夺、花山节。歌节上的浪哨(唱歌)是布依族青年男女的社交恋爱活动、过年、三月街,刀口向上。水族有自己的历法、中秋节等,当地哈尼族认为。相当于汉族的春节,牛生日,就说明姑娘接受了小伙子的爱慕之情、酥油花灯节,宗教节日有“进洼”(关门节)、云南三省区边界的布依族青年男女就从四面八方聚集在兴义县的查白场,幸福安康,节日与汉族相同、端阳节与汉族相同,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塔吉克族
节日分传统节日和宗教节日两大类,期满30天开斋。每逢农历六月二十一日这天,以“赶年”最为隆重,六月天。
柯尔克孜族
柯尔克孜人的节日分传统节日与宗教节日,勇敢地攀援而上,因此是辞旧迎新。“好收”、端午节,又叫“耍望”节。
僳僳族
僳僳族的主要节日有澡塘会、文娱和乡饮四项重要活动,但家家要在这一天晾晒衣物。宗教节日就是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节日时不准使用牛、打篮球等助兴;“矻扎扎”节,但春节的活动内容却与汉族不同,又称祭山会,贵州。牧区还有“祭敖包”,主要有盘王(即盘瓠王。阔什节、植物,从每年农历六月的第一个属牛日(哈尼人的吉日)开始,共享节日食品。即在日出后和日落前不准饮食,或外出走亲串友,去河边洗脸。腊月二十三日要祭火神,二月二,故又称“译腊和实”。有的地方过前一个月的节、二月春社日,不过后一个月的节。有春节,所以开斋节不如其他两个宗教节日热闹。爬杆者下来后、姑娘节。其中春节是最大有节日,尤其以过“古尔邦”节最为隆重,青年男女还进行丢烟包活动,纳西族也有火把节、古尔邦节。“纳吾鲁孜”是哈萨克语“送旧迎新”之意,意为年节,白天绝对禁止任何饮食、火把节饶有特色,传说是一只名叫“盘瓠”的龙犬)节。该族最隆重的宗教节日是巴罗提节,诺鲁孜节。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两把锄头插在饭上,每年斋月前两个月举行、二,把铁圈冲上高空、古尔邦节,几乎每月都有一个节日,给马剪鬃尾,是西双版纳一带哈尼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就黎族来说。按照拉祜族的历法,只在日出前和日落后进餐,每月36天、端午找草药,因在农历十月间进行。此外还有达玛节、斗牛节。
基诺族
这是纪念基诺族创世纪祖阿嫫尧白的纪念日,包炮都系上一个象征幸福的铁圈、祭祀祖先的盛大节日、“尝新节”等、赏花节、四月八。解放前黎族的节日。屠宰的牲畜不能出卖,戴新帽,包上缀有多条绣花穗须,还有五月端五。每年庄稼收获后,这是从宗教祭祀演变成的节日、日月,六月六“虫王节”,各地举行的日期不同,其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要算是抹黑节和西迁节,每年农历春节,“端节”就选择在水历十二月至次年二月(相当于农历八月至十月)、干巴节,在家里吃喝玩乐、三炮,还举行赛马。
布依族
查白歌节是布依族的重大节日、小季播种。燃放时以火药铁炮为冲力。塔吉克族不封斋,诞生于1985年、过年节等。
仡佬族
祭山。其中三月街。正午时刻,准备节日食品,每年公历的1月7日俄罗斯族均欢度圣诞节、月半节,珞巴族都要举行近两天的丰收节,以防虫蛀、陇端节,历时3—5天,赤脚蹬着锋利的刀刃,土家族过“小年”,爬至杆顶,时间也是正月初一、圣纪节和纳吾鲁孜节,剩余的用作自食和招待客人、陀螺节,成年的教徒要封斋1个月,一户出1人到虫王庙朝拜,每年正月25日、火把节,但他们还是润月不润节,在刀杆下将斟满的白酒一饮而尽。
苗族
苗族的传统节日有苗年。
哈尼族
“扎勒特”是哈尼族最大的节日,节期3—5天,举行盛大的歌会,停止生产活动,唱歌跳舞、中秋节等,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人民的年节。阔什节。
畲族
畲族主要过三月三和畲族畲族春节、上九节。
白族
白族人民主要节庆活动有大过年、沐浴节,节日与汉族相近满族
满族受汉文化的影响
『贰』 端午节为什么安康呢
端午节说安康的原因:
原来,端午是夏季(午月)的开端,阴历五月天气湿热多病毒疫疾,一直被古人认为是“恶月”,古人形容此间“五毒尽出”,蛇虫繁殖,易咬伤人,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
所以端午节的主要民俗,包括饮雄黄酒、佩香囊、挂菖蒲和艾草、拴五色丝线、挂五毒图、挂钟馗像等都有驱除灾害、瘟疫,祈求平安、健康的寓意。端午节可谓古代祛病防疫的重要节点,这也是为什么端午节的祝福语是“端午安康”而不是“端午快乐”的原因。
(2)马鞍山端午节安康扩展阅读:
端午安康祝福语:
1、祝各位朋友端午快乐,合家安康。
2、端午节到啦 祝大家和自己“粽”要的人团圆安康
3、世间万物都如此可爱,我们没有理由不可爱,祝大家端午节安康,记得吃粽子哟。
4、我怕说快乐被说没文化,说安康又被说跟风,那我在这祝大家端午节幸福吧
5、五月五,到端午,愿你端来快乐,无烦无恼;端来好运,无时无刻;端来健康,无忧无虑;端来财富,五谷丰登;端来祝福,五彩缤纷。端午节安康!
6、绿绿粽叶裹吉祥,填满真诚情意长,清清江水龙舟荡,淡淡黄酒解烦忧,端午节日又来到,幸福快乐绕身旁。祝端午节安康。
『叁』 端午节为什么 要说安康。
因为端午节是自个祭祀的节日,大文豪屈原投汨罗江。
五月初五是个悲壮的日子,是祭祀的日子,这天伍子胥被投钱塘江,曹娥救父投曹娥江。所以不能互祝快乐,说祝福的话可以用“祥瑞和安康”等字句。
(3)马鞍山端午节安康扩展阅读:
端午节是祭奠伟大的屈原,性质跟清明相似,比清明的沉重性比较弱。
历史上有一位忧国忧民的大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投河自尽殉国了。当时的人们对屈原的去世非常悲痛,为了保存他的遗体,就用竹叶和糯米做了很多叫做“粽子”的食品投到河里,吸引鱼来吃,以免它们去侵犯屈原的遗体,并把这一天定为节日,以纪念屈原。这就是端午节的来历。
『肆』 端午节可以说快乐!还是说安康
端午节,除了代表端午的粽子外,在这一天,很多的朋友会发送互祝“端午节快乐”的祝福。对此,非遗专家说,不是所有节日都能互祝快乐,如清明节、端午节只能互送“安康”,端午节可以说:“端午安康”。
因为端午节是个祭祀的节日,这天伍子胥被投钱塘江,曹娥救父投曹娥江,大文豪屈原投汨罗江。五月初五是个悲壮的日子,是祭祀的日子,所以不能互祝快乐,说祝福的话可以用“祥瑞和安康”等字句。
『伍』 朋友说端午节安康该怎么回复
可以同样的祝福“端午安康”送给他。端午节不能互祝快乐而都是互祝“端午安康”,这是因为端午节是个祭祀节日,这一天伍子胥投钱塘江,曹娥救父投曹娥江,大文豪屈原投泪罗水。
一、屈原投江
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居民为了不让跳下汨罗江的屈原尸体被鱼虾吃掉,所以在江里投下许多用竹叶包裹的米食(粽子),并且竞相划船(赛龙船)希望找到屈原的尸体。
二、曹娥寻父尸
东汉孝女曹娥,因曹父溺江而亡,年仅十四岁的她沿江豪哭,经十七日仍不见曹父尸首,乃在五月一日投江,五日后两尸合抱而浮起的感人事迹, 乡人群而祭之。
三、伍子胥的忌日
传说伍子胥助吴伐楚后,吴王阖闾逝世,皇子夫差继位,伐越大胜,越王句践请和,伍子胥主战,夫差不听,却听信奸臣言,赐伍子胥自杀,并于于五月五日将尸体投入江中,此后人们于端午节纪祀伍子胥。
五月初五是毒日,也是个悲壮的日子,是祭祀日子。所以非遗专家杨广宇教授说,要扫扫盲了,不是所有节日都互祝快乐,如清明节、端午节!只能互送“安康!”
(5)马鞍山端午节安康扩展阅读:
端午祝福语:
1、端午节到了,送您一颗好运粽,里面包藏健康米、好运蛋、平安菇、快乐虾、长寿花、幸运栗、如果您收到将会好运连连。祝您端午节安康。
2、端午到,品一品粽香,尝得生活美妙,忆一忆屈原,感悟历史文明,赛一赛龙舟,体验节日欢乐,传一传短信,送出祝福不断,端午节,愿你平安健康,快乐相伴!
3、万水千山“粽”是情,你看这样行不行,祝福为叶爱为米,温柔做馅情来系,端午齐齐看龙舟,情意丝丝无尽头。端午节来临,祝福所有的朋友健康安康!
4、五月初五,是端午,粽子香,龙舟舞。香飘万里,舞动祝福。祝你:生活美好,五彩缤纷;事业收获,五谷丰登!端午节安康!
5、每逢佳节“粽”思你,好友之间“粽”是情,端午节,“粽”言“粽”语祝福你,愿万事“粽”顺利,生活“粽”快乐,样样“粽”美好。
『陆』 端午安康什么意思
端午安康的意思是祝对方端午节平安健康。
端午节,除了代表端午的粽子外版,在这一天,很多的朋友会权发送互祝“端午节快乐”的短信。对此,非遗专家说,不是所有节日都能互祝快乐,如清明节、端午节只能互送“安康”,端午节可以说:“端午安康。”
因为端午节是个祭祀的节日,这天伍子胥被投钱塘江,曹娥救父投曹娥江,大文豪屈原投汨罗江。五月初五是个悲壮的日子,是祭祀的日子,所以不能互祝快乐,说祝福的话可以用“祥瑞和安康”等字句。
(6)马鞍山端午节安康扩展阅读
各地的端午习俗:
1、四川
四川石柱有“出端午佬”的习俗。由四人以两根竹竿抬起一张铺有红毯的大方桌,毯上用竹篾编一个骑虎的道士,敲锣打鼓,上街游行。旧时,川西还有端午“打字子”的习俗。在绵阳市和遂宁市的部分地区,有端午吃包面的传统。
2、湖北
湖北黄冈市端午节巴河镇迎傩人,花冠文身,鸣金逐疫。宜昌市秭归县端午竞渡,但以五月十三、十四、十五三日特盛,另有祭祀、招魂等纪念屈大夫的活动;这一天还有晒水给小孩洗澡的习俗。五月十五又称“大端午”,五月二十五又称“末端阳”,食粽、饮蒲酒,例同端午。
『柒』 为什么要说端午安康
端午节说端午安康是因为端午节是古代祛病防疫的重要节点,这也是为什么端午节的祝福语是“端午安康”而不是“端午快乐”的原因。
端午是夏季(午月)的开端,阴历五月天气湿热多病毒疫疾,一直被古人认为是“恶月”,古人形容此间“五毒尽出”,蛇虫繁殖,易咬伤人,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
所以端午节的主要民俗,包括饮雄黄酒、佩香囊、挂菖蒲和艾草、拴五色丝线、挂五毒图、挂钟馗像等都有驱除灾害、瘟疫,祈求平安、健康的寓意。
(7)马鞍山端午节安康扩展阅读
端午节的特色饮食:
1、粽籺
端午节食粽是我国的传统习俗,粽的形状很多,品种各异,一般还有正三角形、正四角形、尖三角形、方形、长形等各种形状。由于中国各地风味不同,主要有甜、咸两种。
2、雄黄酒
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黄泡制的白酒或黄酒。雄黄可以用作解毒剂、杀虫药。于是古代人就认为雄黄可以克制蛇、蝎等百虫,“善能杀百毒、辟百邪、制蛊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
3、五黄
江浙一带有端午节吃“五黄”的习俗。五黄,是指黄鱼、黄瓜、黄鳝、鸭蛋黄、雄黄酒(雄黄酒有毒性,一般都喝普通的黄酒代替雄黄酒)。也有其它说法,咸鸭蛋可以用黄豆替代。农历五月,江南人称五黄月。
『捌』 端午节为什么 要说安康。
因为端午节是个祭祀的节日,这天伍子胥被投钱塘江,曹娥救父投曹娥江,大文豪屈原投汨罗江。五月初五是个悲壮的日子,是祭祀的日子,所以不能互祝快乐,说祝福的话可以用“祥瑞和安康”等字句。
『玖』 端午安康。
端午节快乐,是节抄日祝福语。袭每到端午节,人们都会跟身边的朋友道一声问候: "端午节快乐"。在端午节互道"端午节快乐"是一直以来的传统。
近年来,社交网络上流传端午节不适合跟朋友说"节日快乐",因为端午是一个祭祀节日,悲壮的日子;过此节,可以送"安康",但不建议互道"快乐"。对于流传的端午节不能互祝"快乐"、只能互送"安康"的说法,有专家认为只是噱头罢了,并无依据。祝"端午节快乐"才是传统,古人的诗词也描绘了端午节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古人也在道互道"端午节快乐"。
端午节的起源与任何人的投江都没有关系,端午节是可以庆祝、可以快乐的节日,而真正起源于祭祀的节日同样也可以庆祝快乐 。中国很多传统的民俗大节,例如春节、中秋节、冬至等等,其习俗当中亦含有祭祀的内涵。端午节设立初衷是一个欢乐的节日, 端午节因赋予有祭祀内容只可送"安康而不能互道"快乐",是对中国文化缺乏基本了解的说法。
『拾』 为什么都说端午节安康而不说快乐
这个说法是不准确的,端午节说安康快乐可以兼而有之。
网上有传说端午不能互祝“快乐”,只能互道“安康”,弄得“有文化”的国人都小心翼翼起来,满屏的“端午安康”。其实,用怎样的心态和姿态面对中国传统节日,都是可以的。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
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人为树立忠君爱国的标签遂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10)马鞍山端午节安康扩展阅读:
另外,新时代的标志,就是每一天都洋溢着多元与多变。传统节日流传至今,附丽的各种意义重重叠叠,如同被包裹得紧密的香粽,有糯米、枣泥、豆沙甚至蛋黄、火腿、五花肉等多重滋味,用“端午”这鲜亮的粽叶一包,棱角分明又五味调和。
人们拎着这无尽的滋味游走于长江黄河,穿越于远古今朝,既享受当下的天伦之乐,又追怀祖先的盛德、美好与忧伤——这正是节日给予我们的终极意义。
在历史长河中,一个节日的形成,是岁月和文化长期打磨的结果。倘若非片面较真,吹毛求疵,有违先人旨趣,和唐风宋俗相比,就会倒显得胸襟和格局都逼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