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放管服”改革的成效如何。
改革怎么样,群众说了算。党的十八大以来,“放管服”改革的成效如何?
有关部门对网上100多万条信息的大数据分析显示,今年网民对此项改革的满意度上升到89.9%,大家集中点赞就业创业方便、便民服务有效、营商环境优化等三个方面。
群众点赞的背后,是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简政放权做“减法”,加强监管做“加法”,优化服务做“乘法”,近5年来,“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入推进,为企业群众减负担,为经济社会增活力。
给创业、就业者“松绑”,引来源头活水
“放管服”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各项改革措施的进一步落实更需要强有力的监管“护法”。既有统一部署、又有各地创新,“放管服”改革的监管体系越织越密。
监管更加智能化。“证件存在异常发放行为。”在贵州省贵阳市,运管局信息中心主任陆宇不在现场就立马得到了执法信息。原来,通过手机上一个名为“数据铁笼移动管理”的APP就能监测执法情况,发生问题就会发出“红色警报”,相当于将执法权力关进智能铁笼。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在各地政务监管、服务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信息上云,透明执法,“人在做,云在看”,违规违法行为无处遁形。
监管逐步清单化。权力清单亮出政府权力家底,目前已有57个国务院部门公布了权力清单,31个省份全部公布省级部门权力清单;60个有行政审批事项的国务院部门公布行政审批事项汇总清单;中央及各省(区、市)公布了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目录,以及政府定价的涉企经营服务收费和行政审批前置中介收费清单;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清单公示,拟列入职业资格目录清单151项……清单之外不可为,哪些事项需要审批、哪些费不该收、哪些证不该有,都有本明白账。
监管日益常态化。督查机制已成为监管利器。2014年以来,国务院每年都开展了全国性的大督查,实地督查,奖惩分明,成为各部委、各地方一次年度大考,今年还开展了“放管服”改革政策措施落实情况专项督查。目前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建立完善企业和群众评判“放管服”改革成效的工作机制。
升级版监管为“更简审批更优服务”保驾护航,也以包容审慎的原则助力新动能健康成长,让市场活而不乱。
北京市做过一项统计,通过整合税务、工商等36个政府部门的800多个审批和服务事项,建立法人一证通信息平台,这项创新年均减少法人用户交通出行3000万次,真正实现了“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Ⅱ 放管服改革属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吗
放管服改革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关键,是推进政府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举措。
Ⅲ 放管服改革的实施进一步缩小了政府部门的责任范围,对吗
不对。
“放管服”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简称,政府应该担负的责任不会因为放管服政策的实施而发生本质上的改变。
Ⅳ 放管服改革是指什么
放管服,就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简称。“放”即简政放权,降低准入门槛。 “管”即公正监管,促进公平竞争。 “服”即高效服务,营造便利环境。
2018年8月2日,公安部宣布9月1日前全面推行公安交管“放管服”。2018年11月29日起,公安部施行深化治安管理“放管服”改革措施,通过减轻企业经济负担、减免企业办事证明材料、建立企业内部安全随访制,进一步方便企业群众办事创业。
(4)工商局放管服改革扩展阅读:
“放管服”工作要求
(一)自觉扛起改革重任。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目标任务,大力推进权责关系重塑、管理模式再造、工作方式转型,结合实际细化分阶段重点工作,在重点领域制定可量化、可考核、有时限的目标任务,以大局意识和工匠精神抓好落实。
(二)支持地方和基层大胆探索。各地要从自身实际出发,锐意探索创新,创造更多管用可行的“一招鲜”。主动对标先进,相互学习借鉴,形成竞相推进改革的生动局面。完善容错纠错机制,明确免责界限,为改革者撑腰、为担当者担当。
(三)加强改革协同攻关。要解决改革推进中存在的“最后一公里”、“中梗阻”和“最先一公里”问题,坚决清除各种障碍,确保改革举措落地见效。加强部门之间、部门与地方之间的协同支持,形成合力。
(四)加快完善法律法规。按照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的要求,抓紧清理修改一切不符合新发展理念、不利于高质量发展、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人民群众期盼的法律法规,及时把改革中形成的成熟经验制度化。
(五)狠抓改革举措落实和督查问责。国务院办公厅和各部门要把落实“放管服”改革各项举措、优化营商环境情况作为督查重点,对成效明显的要加大表扬和政策激励力度,对不作为乱作为的要抓住典型严肃问责。
Ⅳ 放管服改革的重点是从第几产业到第几产业的
放管服改革的重点,主要是国家经典机构转变职能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它的重点是从第三产业到12产业。
Ⅵ 工商部门怎样做好放管服工作
一是简政放权求实效。严格落实“先照后证”和“双告知”,按照国务院要求,将一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改为后置审批。实行住所登记改革,放宽对企业住所的审查和限制,放宽注册资本登记条件和经营范围登记,实行注册资本认缴制。全面实行“三证合一”,缩短审批时限,简化登记流程。 ??今年全县新增企业1318户,个体工商户3739户,农民专业合作社88户,市场主体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 ? ? ? 二是强化监管求创新。积极转变政府职能,通过开展新设立企业回访,主动加强同企业的沟通和联系,及时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利用本部门政策和资源优势为企业排忧解难,帮助企业规范经营,提升企业品牌意识,引导企业通过动产抵押盘活资金度过难关,使企业取得更好的发展。 ??今年已回访企业818户,获得企业一致好评。 ? ? ? ? 三是优化服务求突破。开展注册登记业务专题培训,提升窗口人员登记水平。整合工作流程,使办事群众在任何窗口均可办理所有登记业务,实现 “一站式”服务。开展登记案卷评查活动,每周选取部分档案就登记权限、登记条件和登记事项核定等环节进行评查,发现问题及时梳理、讨论和总结,进一步规范登记程序,提高登记质量。 ??优质高效的服务赢得办事群众的一致认可。
Ⅶ 国家放管服改革具体指的是什么
1、放管服改革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关键,是推进政府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举措。政府在经济体制改革中进行决策,要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打造有限的负责任的服务型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打造法治政府。审慎用权,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做到决策为民、决策利民要坚持履行政府肩负的经济职能,权力不缺失,也不滥用,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
2、由于供给侧的许多问题,都与国企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因此,在推进国企改革过程中,就必须紧紧围绕解决供给侧的问题为抓手,每出台一项改革举措、每推进一个企业的改革,都必须考量一下是否对供给侧改革有利。毕竟,现在还有许多行业,都是国有垄断的。而凡是被国有垄断的行业,大多都存在着比较严重的产能过剩、杠杆过高、成本没有节制等方面的问题。
3、从这个角度来讲,国企改革就必须担当起去产能、去杠杆、降成本等方面的责任,带领其他所有制企业一起进行供给侧改革。
4、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是党中央、国务院引领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是新一届政府确定的“开门第一件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决策部署,简政放权持续加力,行政审批更加规范,商事改革效果显著,清费减税积极推进,长效机制不断完善,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效。
Ⅷ "放管服"改革专项督查审批提速了是怎么回事
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持续推进,一种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转变政府职能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办事效率的提高上,体现在为群众服务的质量上。
在近期国务院办公厅组织开展的“放管服”改革专项督查中,“繁文缛节简化了多少”“行政审批提速了多少”“群众办事方便了多少”成为督查组最关心、最经常提及的问题。
“三天就拿到了营业执照,确实方便了很多!”督查组来到位于陕西自贸区的西安高新区政务服务大厅,遇到一位满脸笑容的办事群众。变化来自于陕西自贸区推行的“多证合一、多项联办”行政审批联办机制。
与此同时,如何进一步将一系列改革举措转化为让广大群众可以享受的实在成果,督查组一路走访一路探讨只有贴近群众,才能惠及群众。广西坚持推动政务服务向乡镇(街道)、村(社区)延伸,专门设立基层政务服务大厅,推广政务服务信息化应用平台,初步实现“居民办事不出社区、村民办事不出村屯”。截至目前,全区1251个乡镇(街道)已建成政务服务中心14303个。
深化改革到哪一步,服务就跟进到哪一步。去年4月以来,吉林省政府深入开展简政放权“回头看”活动,专门派出5个检查组,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投资项目前置条件多、中介服务周期长……吉林省政府认真梳理问题,逐条制定整治措施,实现了从政府“端菜”到企业“点菜”的转变。
以上内容引自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