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家气象局待遇
国家气象局是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副部级,局机关工作人员参照国家公务员管理,工资福利待遇水平在国务院各部委中属于等偏上水平。如硕士新参加工作的公务员第一年工资性收入水平(包括月工资、住房补贴、公积金、午餐补助等等在内,货币化以后基本年收入在50000元左右),以后随着工龄和职务提升逐步调整。
中国气象局在北图对面有一个独立的气象园区,内设医院、商店、餐厅、职工食堂、幼儿园等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治安环境和园区绿化很好。近几年接收的应届毕业生都提供有单身公寓和集体宿舍作为过渡,上班不出园区,非常方便。
随着气象事业的飞速发展,国家级重点工程和科研项目很多,对外交往频繁,教育培训机会丰富,可以说为年轻人提供了广阔的施展才华与抱负、提高自身素质的舞台。
园区内有多个局属事业单位,它们的工作人员按照国家事业单位编制内职工管理,因为现行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在政策上对专业技术人员有所倾斜,所以其中职工待遇水平较上面提到的公务员略高一些。另外还有个别单位属于按照企业性质管理的,不好比较。
不太理想的地方是园区内的房价现在被炒得太高了,80年代的房子都卖到了25000元/平米,因为大部分老人不愿意离开,新人又都想进来,需求旺盛。
总评:软环境优越、工资待遇中等、职业稳定度极高,但对除大气科学类以外的人才需求量少。
如果不想自己当老板,又想过小富即安的生活,这里是比较理想的选择。
2. 气象局地方编制 与国家编制差异
地编和国编有性质不同、福利待遇不同、行政经费来源不同的区别:
1、性质不同:国家行政编制是指执行国家职能及政治体系管理职能的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国家审判机关、国家检察机关、党派机关、政协机关、人民团体所使用的人员编制。地方编制就地方规定(地方政府制定)的,列入地方考核,如地方编制员工,就是讲是属于地方规定招收的员工,没有纳入国家计划,标准也是自己制定。
2、福利待遇不同:国家编制的人员待遇、福利比较稳定,都有一定的国家标准,都是统一的。地方编制是相对于国家编制而言,其人员福利、待遇不尽相同,由于是属于地方编制,其财政供给都是受到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限制,有高有低,各地不一样。
3、行政经费来源:国家行政编制工作人员的工资和日常办公经费,由国家财政行开支支付。地方编制工作人员的工资和日常办公经费都有地方政府负责解决,是有地方财政支付的。
(2)国家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扩展阅读:
国家编制类型
1、参公事业编:参照公务员管理
参公事业单位作为一种特殊的事业单位,具有一定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其与行政机关和一般事业单位的区别和联系。对于参公事业单位和行政机关来说,二者编制管理不同,但是实行相同的人事管理制度,即公务员制度。
2、财政核拨:也叫为全额拨款
这类事业单位是全供事业单位,也就是全额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是其所需的事业经费全部由国家预算拨款的一种管理形式。这种管理形式,一般适用于没有收入或收入不稳定的事业单位,如学校、科研单位、卫生防疫、工商管理等事业单位,即人员费用、公用费用都要由国家财政提供。
全额拨款事业编财政由相关部门或是政府部门直接拨款,其性质就和公务员相差不了多少了。
3、财政核补:即财政差额拨款
财政核拨补助:即财政核补,也就是差额拨款事业单位,一般包括医院等有收入的又承担政府社会职能的单位;自收自支管理的事业单位,现在很少了,主要是一些原来国有企业的行业主管局,现在企业大部分改制了,他们的职能淡化了,但是他们的人还属于事业编制。
4、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即经费自理
是国家不拨款的事业单位。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作为事业单位的一种主要形式,由于不需要地方财政直接拨款,因而一些地方往往放松对它的管理,造成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有不断膨胀的趋势。
参考资料:网络-事业编制
参考资料:网络-行政编制
3. 去哪里可以下载到国家气象局公布的气象标准
http://standard.cma.gov.cn/ 气象标准化信息网 可以下载到各种气象标准(国家、专行业、地方)属
4. 气象局是什么性质的单位
气象局单位性质是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
全国气象部门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气象部门与地方人民政府双重领导,以气象部门领导为主的管理体制。我国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
气象局主要是以天气预报、气候预测、人工影响天气、干旱监测与预报、雷电防御、农业气象等服务项目为主要工作的政府部门。
拓展内容:
中国气象局主要直属事业单位:国家气象中心(中央气象台)、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国家气候中心、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大气探测技术中心、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中国气象局行政管理局、中国气象局机关服务中心、中国气象局影视宣传中心、中国气象报社、气象出版社。
5. 国家气象局公务员考试
国考在每年的11月份。建议你参看李永新主编的2011中公版公务员辅导系列图书,专主要是行测、属申论辅导书和历年真题详解以及真题试卷对你进步帮助会非常大。你还可以上中公网vip下载专区,下载电子文档学习,如果需要vip账号可以联系我,免费给你一个:)面试时有可能采取结构化面试或无领导面试。主要是考察你的应变能力和整体素养、气质与该岗位是否匹配。分数线已当年实际报考人数、招录人数、平均分为依据变化,并不固定。职位竞争是比较大的。好的岗位可能几百比一都有。
6. 气象局是不是国家直属
中国气象局简介
一、部门简介
中国气象局是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它的前身是中央军委气象局,成立于1949年12月。1994年由国务院直属机构改为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后,经国务院授权,承担全国气象工作的政府行政管理职能,负责全国气象工作的组织管理。全国气象部门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气象部门与地方人民政府双重领导,以气象部门领导为主的管理体制。我国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坚持“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无微不至、无所不在”的服务宗旨。2000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开始施行,之后颁布实施了《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防雷减灾管理办法》、《施放气球管理办法》等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
我国已初步形成了天基、空基和地基相结合、门类比较齐全、布局基本合理的现代化大气综合观测系统;基本组成了由天气预报、气候预测、人工影响天气、干旱监测与预报、雷电防御、农业气象与生态、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等构成的气象服务体系,气象服务领域涉及工业、农业、渔业、商业、能源、交通、运输、建筑、林业、水利、国土资源、海洋、盐业、环保、旅游、航空、邮电、保险、消防等多个行业和部门。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大气成分分析与预警预报、空间天气预警、沙尘暴天气监测与预报、防雷装置检测和工程专业设计、健康和医疗气象、突发公共事件紧急响应等气象保障业务和服务也迅速发展。目前,气象服务已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与国家安全各个领域,气象服务的社会经济效益投入与产出比达到了1∶40。
我国形成了气象科学技术基础性研究、高新技术研究和应用开发研究体系。中国气象局拥有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等9个国家级科研院所。2004年科技部批准中国气象局成立了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是我国首批开展公益类科研院所改革的部门之一,并通过了国家公益类科研院所改革的验收,初步形成了新型气象科技创新体系。中国气象局是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国内牵头单位,开展了一系列气候变化科学、影响与对策的研究。
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围绕国家政治、经济、科技和外交战略,积极开展与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的多边和双边气象科技合作,已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双边气象科技合作与交流,与21个国家签署了气象科技合作协议,向70多个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设备和技术援助。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50多位气象局长及高级官员来华考察。中国是世界气象组织(WMO)的成员国。1973年以来,中国气象局局长一直为世界气象组织执行理事会成员。1983年中国气象局局长邹竞蒙当选为WMO第二副主席,1987年当选为主席,1991年连任主席; 2001年我国官员在WMO秘书处任助理秘书长,2004年任WMO副秘书长。我国国家气象中心是WMO区域专业气象中心之一,承担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气象预报服务,我国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是WMO全球气象电信系统区域通信枢纽之一,参加全球气象探测资料的交换。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积极参加全球变暖及气候变化的国际活动,中国科学家长期担任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一工作组的联合主席,为推动气候变化研究和推动人类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科学家还积极参与WMO和台风委员会各领域的活动及有关国际研究计划。
二、机构设置与主要职责
中国气象局内设机构:办公室、监测网络司、预测减灾司、科技发展司、计划财务司、人事教育司、政策法规司、国际合作司、机关党委、离退休干部办公室和监察室、审计室。
中国气象局的主要职责是:
(一)拟定气象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发展战略和长远规划;制定、发布气象工作的规章制度、技术标准和规范并监督实施;承担有关的行政复议工作。
(二)参与政府气象防灾减灾决策,组织对重大灾害性天气跨地区、跨部门的气象联防,组织指导防御雷电、大雾等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归口管理人工影响局部天气工作。
(三)对国务院其他部门设有的气象工作机构进行行业管理,统一规划全国陆地及海上气象探测与信息网络、气象台站网、气象基础设施和大型气象技术装备的发展和布局,审核全国大中型气象项目的立项和方案。
(四)管理全国天气预报警报、短期气候预测、城市环境气象预报、火险气象等级预报和气候影响评价的发布;组织指导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组织并审查国家重点建设工程、重大区域性经济开发项目和城乡建设规划的气象条件论证。
(五)组织气象科技领域重大科研攻关和成果的推广应用,指导协调气象教育工作,组织宣传、普及气象科学知识,提高全民气象防灾减灾和气候资源意识。
(六)管理气象外事工作,代表我国政府参与世界气象组织及其他国际气象机构的活动,开展与外国政府(地区)气象机构间的合作与交流。
(七)统一领导全国气象部门的工作;以中国气象局为主管理省级气象部门的计划财务、机构编制、人事劳动、科研教育和业务建设;指导地方气象事业的发展。
(八)协助地方人民政府指导地方气象职工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
(九)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中国气象局主要直属事业单位:国家气象中心(中央气象台)、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国家气候中心、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大气探测技术中心、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中国气象局行政管理局、中国气象局机关服务中心、中国气象局影视宣传中心、中国气象报社、气象出版社。
全国气象部门(不含港、澳、台地区)设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14个副省级市气象局(含4个计划单列市气象局,10个副省级省会城市气象局),318个地(市)气象局和2300个县(市)气象局(站)。
全国气象部门现有正式职工52988人,有两院院士6人,博士生导师26人,拥有高级技术职称的4415人。
三、领导人简介
中国气象局局长、党组书记秦大河,男,汉族,1947年1月出生,山东泰安人,1987年10月入党,1970年7月参加工作,兰州大学地理科学系自然地理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理学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长期从事冰冻圈与全球变化研究,多次组织南、北极、亚洲腹地和青藏高原地区的科学考察,取得了许多创新性成果。积极参与IPCC评估活动,主持了我国气候变化和西部环境演变评估及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等工作。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党组成员郑国光,男,汉族,1959年11月出生,江苏涟水人,1981年3月入党,1976年12月参加工作,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大气物理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理学博士,研究员。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党组成员许小峰,男,汉族,1957年1月出生,江苏淮安人,1975年4月入党,1975年3月参加工作,南京气象学院气象学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理学博士,正研级高级工程师。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党组成员王守荣,男,汉族,1950年9月出生,江苏江都人,1969年10月入党,1969年2月参加工作,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天气动力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理学博士,正研级高级工程师。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宇如聪,男,汉族,1962年3月出生,安徽全椒人,无党派,1979年9月参加工作,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气象学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理学博士,研究员。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张文建,男,汉族。1955年8月出生,河南开封市人。1978年7月入党,1971年3月参加工作,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研究生学历,理学博士,研究员。
中国气象局党组成员,中央纪委驻中国气象局纪检组组长孙先健,男,汉族,1949年1月出生,湖北荆沙人,1979年3月入党,1967年9月参加工作,南京大学气象学专业毕业,大学普通班学历,高级工程师。
中国气象局党组成员兼人事教育司司长沈晓农,男,汉族,1961年6月出生,浙江绍兴人,1988年2月入党,1983年8月参加工作,南京气象学院农业气象系农业气象专业毕业,大学本科学历,理学学士,工程师。
7. 国家气象中心的主要职责
国家气象中心(中央气象台)是科技型的社会基础性公益事业单位,其主要职责是:
1.牵头组织天气业务、生态与农业气象业务系统设计、业务科研项目的组织实施、业务规范和标准的制定。
2.承担全国及世界主要区域范围的天气监测和预报,承担我国及所属责任海区的灾害性天气警报。
3.承担全国及世界主要区域范围的海洋、全国的交通、水文与地质灾害、环境与健康、能源等专业气象预报业务。
4.承担全国及世界主要区域范围的生态与农业气象及相关灾害的监测、预测、预警和评估,为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建设与保护提供气象保障。
5.承担天气、生态与农业气象的公共气象服务任务,归口向中央(全国性)媒体发布公众气象服务信息,归口为党中央、国务院及相关部门提供综合决策气象服务。
6.负责气象灾害监测,气象及衍生灾害的灾情收集和评估,承担重大气象灾害的应急保障服务任务。
7.依托基本气象业务,开展面向各类专业用户的气象科技服务。
8.负责数值预报业务系统的开发、改进、升级和运行维护及模式的检验评估,数值预报产品的解释应用。
9.承担对下级气象台站的相关业务技术指导任务。
10.依靠科技创新,开展数值预报、天气、生态与农业气象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
11.承担WMO区域专业气象中心(RSMC)和环境紧急响应中心(EERC)的任务;承担THORPEX亚洲TIGGE中心的任务。
12.负责本单位的人、财、物等行政管理和党务工作。
13.受委托承担国家气候中心、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的会计核算等任务。
14.完成中国气象局交办的其他任务。
8. 中国气象局和国家气象局有什么区别
一回事的啊 ,一般称中国气象局是国家气象局 ,其他省市气象局为地方气象局
9. 中国气象局为何不叫国家气象局
对境外来说,你不写明了中国,人家不知道你这个气象局是哪个国家的啊。不只是气象局,国家机关的全称都是“中国”开头的,只不过国内自己说的时候,用“国家”代替
10. 气象局归哪个部门管
1、中国气象局是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它的前身是中央军委气象局,成立于1949年12月。1994年由国务院直属机构改为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后,经国务院授权,承担全国气象工作的政府行政管理职能,负责全国气象工作的组织管理。
全国气象部门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气象部门与地方人民政府双重领导,以气象部门领导为主的管理体制。
2、国家气象局与国土资源部属于平级关系,没有隶属关系。
(10)国家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扩展阅读
中国气象局的主要职责是:
(一)拟定气象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发展战略和长远规划;制定、发布气象工作的规章制度、技术标准和规范并监督实施;承担气象行政执法和行政复议工作。
(二)组织拟订和实施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参与政府气象防灾减灾决策 ,组织指导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组织编制国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组织气象灾害防御应急管理工作;组织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系统建设,负责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
(三)承担国家重大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工作;负责重大活动、突发公共事件气象保障工作;组织对重大灾害性天气跨地区、跨部门的气象联防和重大气象保障;组织气象灾害风险普查、风险区划和风险评估工作。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国家气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