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在固戎坐地铁到马鞍山怎么坐
公交线路:1号线 → 地铁11号线,全程约33.6公里
1、从固戍乘坐1号线,经过6站, 到达前海湾站
2、乘坐地铁11号线,经过8站, 到达马安山站
『贰』 马鞍山市当涂县有多少村
姑孰镇 东大社区 西大社区 河南社区 东营社区 城东社区 城西社区 姑孰社区 提署社区 焦家村 五一村 凌云村 行陈村 五星村 松塘村 小桥村 藏汉村 白紵村 寺山村 宝塔村 莲云村 黄山村 五联村 竹山村 章塘村 关马村 连千村 洞阳村 灵墟村 龙华村 宗和村 当涂经济开发区
黄池镇 黄池居委会 亭头居委会 殷村 劳动村 三星村 长福村 福光村 尚兴村 戚桥村 三里村 杨桥村 福山村 三合村 中闸村 中渡村 渔河村 柘林村 双沟村 西河村 南埂村
乌溪镇 乌溪居委会 王潭村 永保村 金庄村 一心村 七房村 南广村 胜平村
石桥镇 石桥居委会 马桥居委会 永新村 起垅村 黎明村 谢公村 陶村 团林村 石桥村 团月村 光华村 双桥村 济南村 沛东村 济东村 万济村 普济村
塘南镇 藏皇阁居委会 边湖村 普新村 吴村 港村 兴永村 桃元村 新卫村 白马村 邰桥村 大姜村 大高村 塘南村 凤凰村 曹坝村 护河镇 护驾墩居委会 青山村 园艺村 护河村 兴禾村 清潭村 幸福村
太白镇 龙山桥居委会 金涂居委会 芮港村 振兴村 太白村 永宁村 龙山村 长江村 太仓村 常韦村 鑫龙村 永兴村 花园村 宁西村 宁兴村
丹阳镇 彭岗村 丹阳居委会 薛津居委会 小花津居委会 丹东村 山河村 润州村 近城村 董塘村 黄塘村 团结村 百峰村 龙山村 宝义村 八卦村 薛镇村
博望镇 护林村 三杨村 新博居委会 长流村 裕溪村 大溪村 三杨村 平桥村 四联村 和平村 华富村 山泉村 友林村 横阳村 红星村 建设村 联村 石家村 新陇村 镇西村 跃进村 丁李村 马尹村 联心村 朝阳村 沙埂村 埂东村 永合村 新市镇 新市居委会 新禄村 叶家桥村 联三村 梅山村 釜山村 新河村 临川村 张茂村 来龙村 横山村 澄心村 刘山村 洪庙村 新农村
大陇乡 大陇口居委会 南柘村 孙赵村 龙潭村 霍村 塘桥村 麻村 平王村 韩村 新丰村 新生村 上禾村 双禾村 戎楚村
年陡乡 年丰居委会 查湾居委会 年陡村 里桥村 港东村 官碾村 竹塘村 公元村 查联村 正觉村 钟山村 钓鱼村
江心乡 彭太村 金马村 吉余村 黄洲村 普集村 尚锦村 新锦村 宫锦村 三联村 联合村
湖阳乡 小太平居委会 西湖居委会 陶村 港居委会 塘沟村 大邢村 西峰村 彰教村 均庆村 镇庵村
『叁』 介绍一下明朝著名的将军
民族英雄郑成功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
民族英雄郑成功,于1662年打败侵占台湾38年之久的荷兰殖民主义者,收复了我国神圣领土,写下这首《复台》诗。诗作高度概括了收得台湾的艰难历程,无限深情地抒发了自己与将士们同甘共苦、生死相依的血肉深情。
郑成功,(1624—1662年)是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民族英雄,原名福松、森,号大木,福建南安县石井村人。其父郑芝龙,是南明隆武朝“建安伯”,曾组织向台湾移民,积极开发台湾岛。1645年(清顺治二年),21岁的郑成功在福州受到隆武帝朱韦健的召见,颇多赏识,被认为本家,赐他国姓(朱),改名成功,因此中外尊称之为“国姓爷”。年(清顺治10年),南明永历帝(朱由榔)又封他为“延平郡王”。
郑成功的活动是在国内明清王朝交替和西方殖民主义者侵略东方的时期展开的。1646年(清顺三年)秋,清兵进攻福建,隆武帝被生擒,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掌握隆武朝廷军权,在汉奸洪承畴的勾引下,率兵投降了清朝。郑成功反对父亲隆清,率领部下先在广东南沃岛起兵,继而挺进厦门鼓浪屿,1650年(清顺治七年)占领厦门、金门两岛。以后与清军展开不断的战斗,逐步收复了福建漳、泉地区,并控制了北至浙江舟山,南至广东潮惠的东南沿海地区。
1659年夏,郑成功率水师10余万北上,经舟山溯长江,连克瓜州、镇江等城。7月围攻南京,误中清江南总督郎廷佐的强兵计,折兵回厦门。翌年,清军分三路进攻厦门,被郑成功击退。郑成功在坚持抗清的同时,又和侵占我国领土台湾的荷兰殖民者展开长期的斗争。荷兰殖民者于1624年(明天启四年)侵占了我国的台湾,对台湾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并不断骚扰福建、广东沿海地区,激起中国人民的无比愤慨。1652年(清顺治九年),台湾爆发了以郭怀一(郑成功父亲郑芝龙的旧部)领导的抗荷武装起义。1655年(清顺治十二年),郑成功为了抗议荷兰殖民者在海上的掳掠,曾下令禁止商船到台湾贸易,在经济上给荷兰殖民者以有力的打击。
1661年4月,郑成功令长子郑经防守厦门,新率战舰120艘,将士25000余人,在金门料罗湾誓师东进收复台湾。经过激烈的海战,郑军击沉荷 军主力舰“赫克托”号,收复了“赤嵌楼”。在近一年的争夺中,荷军伤亡近2000人,损失惨重。1662年2月1日,荷兰侵略军被迫投降,被侵占达38年之久的台湾终于重归祖国怀抱。
郑成功于1662年旧历五月初八因病逝世于台湾,终年39岁。
『肆』 三国孙桓被困时,是谁前去营救
蜀汉大军压境,孙权与刘备媾和遭到拒绝,乃与曹魏修盟,曹魏趁势离间孙、刘,八月,封孙权为吴王。孙权遂任命陆逊为大都督、假节,统率朱然、韩当、徐盛、潘璋、孙桓等部五万人抗拒蜀汉军,派平戎将军步骘领兵万人镇守益阳(今湖南益阳地区),以防止武陵(湘西、黔东、鄂西南)的五溪蛮夷助蜀。
当四万蜀军进攻巫(今四川巫山)、秭归(今属湖北)时,陆逊采取主动后撤,诱敌深入,集中兵力,相机破敌的方略,令部将李异、刘珂退至夷陵、猇亭(今湖北宜都北、长江东岸)一带,把数百里峡谷山地让给刘备,以使蜀军战线伸长,露出破绽。
黄武二年(222年)正月,刘备求胜心切,派将军吴班、陈式督率水军深入夷陵地区,封锁长江两岸。二月,亲率诸将自秭归,经崎岖山道,进至夷陵一带,坐镇猇亭督师。蜀汉军从巫峡至夷陵沿路扎下了几十个大营,还命黄权为镇北将军,率江北诸军进抵夷陵以北与江北吴军相拒,并监视魏军动向,以防袭击;命侍中马良部进驻武陵郡,策应反吴投蜀汉的五溪蛮夷首领沙摩柯部,威胁吴军侧翼。
不久,刘备派前部督张南率兵围攻驻守夷道的孙桓。吴军诸将请求陆逊派兵增援,说:“孙安东是至尊的同族,他受到围困,怎能不去救援?”陆逊知夷道城坚粮足,有意让其牵制蜀军,而坚持不予分兵。便函回答说:“孙安东得到官兵拥戴,城池坚固粮草充足,没有什么令人担忧的。待我的计谋全面施行,即使不去救他,他的围也自然被解。”后孙桓见到孙权,谈及此事时说:“开始我确实怨您不来相救,如今胜局已定,才知道您的调度自有良方。”[15]
当蜀汉军频繁挑战,吴将皆急欲迎击时,陆逊耐心劝止,坚守不出,欲使蜀汉军师老疲惫。陆逊说:“刘备率军沿长江东下,锐气正盛,而且凭据高山,坚守险要,很难向他们发起迅猛的进攻。即使攻击成功,也不能守全将他们击败攻,如果攻击不利,将损伤我们的主力,绝不是小小的失误。目前,我们只有褒奖和激励将士,多方采纳和实施破敌的策略,观察形势变化。如果这一带为平原旷野,我们还要担心有互相追逐的困扰;如今他们沿着山岭部署军队,不但兵力无法展开,反而因困在树木乱石之中,自己的渐渐精疲力竭,我们要有耐心,等待他们自己败坏而加以攻击。”诸将不解,以为陆逊畏敌,各怀愤恨。[16]
有些老将和贵族出身的将领不服约束,陆逊则绳之军纪,严加制止。并说:“刘备天下闻名,连曹操都对他有所忌惮,如今他进军我国境界,这是非同一般的敌人。各位都深受国家恩泽,应当相互和睦,共同歼灭这个强敌,上报所受的主恩,而现在互不和顺,这并非我们应做的事。我虽是一介书生,但接受主上的委命。国家之所以委屈各位来听从我的指挥,是认为我还有一些长处可用,能忍辱负重的原因。各自承受自己的责任,岂能再互相推诿?军令有常,切不可犯!”[17]
刘备在山谷设伏兵一千人,令吴班平地扎营,企图诱吴军出战。为陆逊识破,仍不与战。但诸将却都要出击,陆逊说:“此举必定有诈,暂且观察一下。”[18] 刘备见此计不成,便率八千伏兵从谷中撤出,陆逊说:“我之所以不听从各位进击吴班的原因,是揣测到蜀军必有诈伪的缘故。”[19]
两军相持半年之久。时至盛夏暑热,蜀军无法急战速胜,兵疲意懈。蜀汉水军又奉命移驻陆上,失去水陆两军相互策应的主动权。蜀军深入敌国腹地,延绵数百里山川连营结寨,因战线过长,运转补给发生困难。
六月,陆逊决定适时转入反攻,上书孙权说:“夷陵是军事要害之地,我国重要的关隘,虽说容易夺取,但也容易丢失。失去夷陵并非只是损失一郡的土地,主要是荆州由此令人担忧。现在争夺此地,务必取得成功。刘备违背常理,不守着自己的老巢,而竟敢自来送死。为臣虽说不才,但凭借至尊的声威,以有道伐无道,击破歼灭蜀军即在眼前。检讨刘备前后带兵作战,总是胜少败多,推而论之,此人没有什么令人担忧的!为臣起初担心他水陆并进,如今他反而舍弃舟船专以步兵作战,处处扎营相连,观察他的军事部署,肯定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希望陛下高枕无忧,不必挂念。”诸将都说:“进击刘备应当在他刚进军的时候,如今让他深入境内五、六百里,相互对峙七、八个月,很多要害关隘都被他们控制坚守,现在出击必然对我们不利。”陆逊说:“刘备是个狡猾的敌人,经历的事很多,他的军队刚刚集结时,考虑精密用心专一,不可轻易攻打他。如今他驻扎时间很长了,没有占到我们的便宜,军队疲惫情绪沮丧,再也想不出新的计策,抵触这种敌人,现在正是时候。”
三国志11中的陆逊
陆逊先攻蜀汉军一营,但交战不利。诸将皆埋怨道:“这是白白让兵卒去送死。”陆逊则说:“我已掌握到打败刘备的办法了。”命令将士持草一束,先以火攻破一蜀汉营,遂令诸军趁势发起进攻,迫使刘备西退。张南从夷道北撤,被朱然、孙桓南北夹击,战死。陆逊命水军封锁长江,孙桓扼守夷道,将蜀军分割于大江东西,遂行各个击破。吴军继施火攻,火烧连营四十余寨,蜀汉军死伤惨重,蜀汉将领杜路、刘宁投降,都督冯习及沙摩柯被杀。刘备败退至马鞍山,依险据守。陆逊即集中兵力,四面围攻,蜀汉军土崩瓦解,被歼数万。刘备趁夜突出重围,后卫将军傅彤战死。刘备逃奔秭归,令在险道上焚烧铙铠,以阻塞吴追兵道路。蜀汉军“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略尽,尸骸漂流,塞江而下”,可见蜀汉军损失之大,失败之惨。
吴军获胜后,诸将这才对陆逊大为佩服。孙权闻后,说:“你当时怎么不上告诸将不服从指挥约束呢?”陆逊则说:“我深受国恩,所负重任超越自己的实际能力。况且这些将领或是陛下亲信,或是我军勇将,或是国家功臣,都是国家理当依靠来共同建立大业的人。为臣虽说笨鲁懦弱,心中暗慕蔺相如、寇恂谦虚居下的道义,以成就国家大事。”孙权听后,对陆逊的博大胸襟更赞不绝口,加拜陆逊为辅国将军,领荆州牧,即改封为江陵候。
当刘备逃往白帝城时,部将徐盛、潘璋、宋谦等各自上书,要乘机进攻蜀国。孙权征询陆逊的看法。陆逊与朱然、骆统以为“曹丕大合士众。外托助国讨备,内实有奸心,谨决计辄还”。陆逊为防曹魏乘机袭吴,仅派李异、刘珂部追踪刘备至南山(秭归南岸山),而未行大举追击。黄权部被吴军截断归路,被迫降魏。不久,魏军果然发兵攻吴,但已无机可乘。[20]
夷陵之战,是中国历史上后发制人、疲敌制胜的著名战例。作为吴军主帅的陆逊统观两军主客观态势,确定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后发制人,相机破敌的战略。并充分利用地势及天候等有利条件,巧施火攻,一举击败蜀军。大获全胜后,又适时停止追击,使曹魏无隙可乘,战略全局运筹周密,堪称用兵奇略。
刘备收集败将残兵,退回白帝城(今四川奉节东)后,大为惭恚,说:“我竟受到陆逊的挫折侮辱,岂非天意啊!”并于次年四月病亡。刘备死后,后主刘禅即位,由诸葛亮辅政,诸葛亮仍采取联合的策略,与东吴和好,恢复了吴蜀联盟。凡吴、蜀关系处理,孙权都先征求陆逊意见;给蜀的文书,也先给陆逊看,有意见陆逊可代改后再发出。孙权还专门刻了他的大印,交给陆逊,供他日常处理吴、蜀间的事物所用。君臣间相互信任到如此程度,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少见的。[21]
『伍』 在三国时有马鞍吗
有,只不过还没有完全普及。见曹操的虎豹骑。
『陆』 三国史实中究竟有没有火烧连营
有。不过刘备轻敌,被冲昏了头。 加上还是夏天。 陆逊呢,带兵10万 刘备这边应该有版7.8万左右。 陆逊天天权不出战,天天侦察刘备 就这样过了1年,碰到个机会把刘备打败了。 这场战 刘备争犯的错误有 3。 第1 黄权的意见他不听。没有分析清楚敌人第2 正好碰个夏天,攻也攻不进去。时间一长士气涣散。 第3 自己没有准备。 料敌不周。 刘备输掉以后就病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