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关于音乐版权
就说邻接权吧,有些独立厂牌和音乐家会委托别的唱片公司或者版权代理公司负责某个区域的发行,这导致很难确认版权所有者与代理方之间的具体授权情况,是否包括新媒体的授权应用、授权的期限以及授权的区域等等。要减少此类的版权纠纷问题,唯有尽可能理清楚源版权所有方和相应的版权证明文案。尤其是在国内,授权方提供的信息中往往会缺乏源版权所有方的信息。
说到词曲著作权就更为复杂了,它应当包含100%的词作者权利和100%的曲作者权利,这中间的词作者和曲作者很可能分别签约不同的音乐版权公司。而当歌曲被翻唱被改编后,又可能出现歌词继承作者和编曲者的权利,那么权利就再次被分割。那么最后的结果一首歌曲可能有数家版权公司按不同的版权比例控制,只要没得到这数家版权公司的集体授权都不能算拥有完整的权利。
图示的是EMI音乐版权公司在词曲著作权公布的信息,可以看到表中所列的几首歌曲词曲控制比例均是不完整的。
版权集体管理组织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下设了一非官方机构CISAC(国际作者作曲者协会联合会,International Confederation of Societies of Authors and Composers)。为了保障音乐创作者的知识权利不受侵犯,一些国家设立了音乐版权集体管理组织加入CISAC联盟下,像中国的音著协(MCSC)、台湾的TMCS、香港的CASH、韩国的KOMCA和日本的JSRAC都属于此类音乐版权集体管理组织。(大多数国家的版权集体管理组织官网都用的是org域名,音著协似乎比较特殊,但事实上它仍属于非官方机构,只是有国家版权局的背景而已。)
词曲作者和音乐版权公司以会员身份加入相应的版权集体管理组织,委托版权集体管理组织代收部分版权的版税,版权集体管理组织则抽取一定的比例作为运营费用。不同的版权集体管理组织可以签订互为代表协议,如果日本的JSRAC与香港的CASH签订了互为代表协议,那么CASH会员的作品在日本的部分使用版税将有JSRAC代为征收,反之亦然。
上面我强调了这些版权集体管理组织只是代为征收部分版税,因为它们大多只代为征收三项公共使用版权的版税,包括公共表演权、公共广播权和公共传输权。也有少部分例外的情况,如独立的词曲作者把所有的权利全部委托给集体管理组织。至于这三项权利具体的应用,像演唱会表演、电台播出、商场/超市/酒店/酒吧..的背景音乐等的使用版税。所以目前在新媒体领域,词曲著作权的版税大多与版权集体管理组织关系不大。
版权集体管理组织的方式也有其不科学的地方,因为像国内在版税征收的时候大多并没按歌曲使用情况统计来征收,这样征收的版税在分配到词曲作者或者版权公司时往往会成为一盘糊涂账,最终词曲创作者的利益就未必能得到真正的保障。
明白了吗?
⑵ 音乐共享版权何时开始
因为国家版权局《关于责令网络音乐服务商停止未经转授权传播音乐作品的通知》限定的缓冲期到期,各大数字音乐平台日前对自身平台版权不明歌曲进行了清理。不过,虽然同样是积极拥护正版音乐版权,不同音乐平台在应对版权清理前的布局和举措还是不尽相同,腾讯系、海洋系和网易云音乐都选择了抱团共享版权,阿里系则不带任何人“玩”。这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体现了双方对音乐版权独家化和去独家化的不同态度,也彰显开放与闭门单干两种不同的心态,当然也是两种不同发展思路的博弈。 强强联合的QQ、酷狗,关起门来单干的阿里 经过多次版权更迭,腾讯、海洋、阿里国内三大主流互联网音乐平台今年的版权格局已经基本确定。其中,腾讯系的QQ音乐独家代理了华纳音乐、索尼音乐、杰威尔音乐、福茂音乐等200多家版权方的内容,拥有1500万首歌曲版权;以酷狗音乐代表的海洋系和太合麦田、海蝶、丰华、种子音乐等海内外600家版权方达成合作,现有歌曲版权达到2000万首;阿里则拥有滚石、华研、寰亚、BMG等公司的版权,版权歌曲数量目前无官方统计,但应该超过250万首。 从版权公司阵容上对比,三大阵营可谓各有特色、难分高下;从数据上看,海洋系的酷狗和腾讯系的QQ音乐曲目数量遥遥领先。在国家版权局“剑网行动”的激化下,曲库实力雄厚的QQ音乐和酷狗音乐反而选择了相互抱团转授权,数量上相对弱势的阿里系却选择独善其身,甚至发出“双APP时代”的论调。结果自然可想而知,前两者虽然清理了部分非版权歌曲,但由于占曲库比例较小,整体影响较小。而据不少媒体报道,阿里音乐“虾米音乐、天天动听受到冲击较大,曲库几有被清空的趋势”,可谓是伤筋动骨。 那么QQ音乐、酷狗音乐为什么会选择抱团,阿里却宁愿伤元气也要选择关起门来单干?其实,这源于两种不同的发展思路。 腾讯、海洋的大布局和阿里的小算盘 早在此前和网易云音乐达成合作的时候,腾讯相关负责人就表示,虽然和其他平台合作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用户流失,但仍希望和其他平台共同将市场做规范,形成新的生态,将整个市场做得更精细化。言外之意,版权共享对平台的影响微乎其微,产品体验做得好,根本不用惧怕用户流失。这种天之骄女式的洒脱和快意,无疑源于腾讯强大的社交产品体系如QQ、空间、微信的支撑,也预示了QQ音乐未来将走的社交为王、体验为主的道路--内容并非QQ音乐最关心的最终旨归,而只是聚合流量的一种手段。 拥有7亿用户、但没有强大社交产品支撑的酷狗音乐敢于选择抱团这条路,既有用户体验的考虑,但更多的,也是行业生态的考量。在酷狗音乐有关负责人看来,行业新趋势应该是用户、音乐人、音乐网络公司多方共赢的局面,作为连接音乐人和市场的互联网音乐平台有义务倡导“去独家化,相互授权”的共赢机制,共同建立健康的网络音乐生态圈。相互授权的模式,不仅可以避免用户下载多个APP的困扰,提升用户体验,也方便每个音乐人的作品拥有更多为人所知的机会,这对平台也是一种良好的促进,进而形成一种良性生态循环。 相比较而言,阿里音乐的态度则显得有些自我和任性。抱定关门单干理念的同时,新晋CEO宋柯甚至发出“双APP时代”的评论,认为“两个阵营你各选一个,基本上就能完成你的听歌需求了。虽然有点麻烦,但下两个APP也没多大事儿。只是为了未来能让大家更好地享受到音乐服务。”这段话不仅矛盾,听起来怎么都感觉有种当初360逼QQ用户二选一的味道。 作为一名普通消费者,你会接受阿里的这个算盘吗?作为一个虾米资深用户,笔者还是挺不能接受的,近期确实有对很多歌都听不了的虾米弃疗的打算了。在就这个问题采访网友时,不少网友第一反应也是,“如果功能有很多不同七八个都不成问题,别说两个。关键我就听个歌,干嘛要下这么多?”有的网友则直言:“有时间纠结站队问题,不如把产品做得更独特一点,别抄来抄去。” 移动互联网时代,音乐版权是否该独家化? 移动互联网时代,音乐版权是否该独家化?从互联网音乐平台的角度来说,因为有各自利益的考量,都各说各理。但若从消费者角度和行业角度看呢? 移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APP使用习惯和PC时代不同,PC时代有“浏览器+搜索引擎”的组合就可以包打天下,而移动互联网时代,一个APP几乎就等同于一个生态圈,退出一个音乐APP再转去另一个APP的时间、习惯和社交成本都太高。用户渴望的,往往是“一站到底”、包打天下,让用户做“选择题”的做法,既矫情又不明智。 有自己的发展思路无可厚非,但开放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在音乐行业已经步入正版化发展阶段的情况下,致力于打破平台与平台的藩篱,以开放的姿态拥抱版权合作,给用户更多选择权,才是大势所趋。产品体验的优化和创新,最终还是要回归到用户的需求本源,如果一项创新要建立在用户忍耐各种不便的基础上,本身就是对提升产品用户体验初衷的背离,也是对移动互联网开放精神的背离,即使承诺再美,无疑也会令人生疑。
⑶ 如何理解音乐版权
音乐版权指的是: 音乐作品的创作者对其创作的作品依法享有的权利。主要包括:音乐作品的表演权、复制权、广播权、网络传输权等财产权利和署名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等精神权利。
⑷ 哪个音乐软件版权最多
网络音乐、虾米音乐、网易云音乐、虾米音乐、酷我音乐。以上五款音乐app,曲种丰富、页面简单、支持个性化操作。
5、酷我音乐:酷我音乐提供强大的音乐搜索和高速下载歌曲功能、有专业的音频解码核心技术,完美实现各种音频格式的高保真播放。拥有便利,海量的歌曲资源;支持云存储功能,电脑与手机歌曲随时同步。
⑸ 快看看国外经验是怎么处理音乐版权问题
一般来说,在那个国家或者地区使用音乐,就需要找当地的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解决播放音乐涉及的著作权问题。如果是原创作品,且没有在本国加入本国的音乐著作权协会,需要做好版权登记,证明自己拥有权利。
⑹ 请问现在vivo音乐的版权合作方都有哪些
i音乐目前合作的音乐商是爱听卓乐。
早期合作商有虾米音乐,QQ音乐。
⑺ 哪款音乐软件版权最多,歌曲最全
网络音乐、虾米音乐、网易云音乐、虾米音乐、酷我音乐。以上五款音乐app,曲种丰富、页面简单、支持个性化操作。
5、酷我音乐:酷我音乐提供强大的音乐搜索和高速下载歌曲功能、有专业的音频解码核心技术,完美实现各种音频格式的高保真播放。拥有便利,海量的歌曲资源;支持云存储功能,电脑与手机歌曲随时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