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pptv 乐视 买英超直播权花了多少钱
pptv 乐视没有英超版权,版权是新英体育的,pptv和乐视,cctv5,新浪都是从新英买的。
㈡ 乐视为什么失去中超,亚足联两个重要ip版权
→ 乐视体育接连失去中超、亚足联两个重要IP版权;
→ 乐视生态资金链紧张;
→ 乐视印度裁员;
→乐视网股价大跌。。。
这一连串的风波将贾跃亭的乐视再一次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乐视近期焦点缠身
2017年2月28日亚足联发表声明称,解除与乐视体育的赛事转播权,将向体奥动力出售旗下所有赛事转播权。
回应:乐视体育对此表示遗憾,并称将对会员进行补偿。
2017年3月2日有媒体称乐视金融平台尊享理财乐享其成系列产品涉嫌“变相自融”、资金池等多项违规。
回应:该文存在大量报道失实内容和专业性错误,乐视金融将对这种恶意行为采取法律行动。
2017年3月2日乐视网2016年公开发行公司债项目的审核工作,目前处于“中止”状态。
回应:因为临近公司2016年年报发布,根据相关要求,将在公司发布年报后继续推进。
2017年3月2日有媒体报道称,乐视体育拖欠实习生及正式员工出差报销费用。
回应:已优先实习生报销,正式员工出差报销的速度近期会加速。
2017年3月3日据《印度经济时报》报道,乐视旗下印度公司裁员85%,或离开印度。
回应:印度是乐视全球化战略的重要布局,乐视没有任何退出计划。
为确保业务的可持续性和盈利能力,公司在包括印度在内的市场中将采取相应规模调整。
2017年3月3日乐视网在互动平台遭到了投资者质疑。
回应:公司的基本面没有任何变化,各项业务均正常开展。
2017年3月3日乐视痛失亚冠独播权后,再丢掉中超独家直播权。
回应:对会员暂时不会赔偿。
乐视网股价大跌,再创阶段新低!
2017年3月1日,贾跃亭与甘薇夫妇刚就乐漾影视与乐视网子公司花儿影视的同业竞争道歉。
紧接着2017年3月2日,乐视体育又被曝彻底失去中超的新媒体独播权。
不管贾跃亭和他夫人甘薇向外界承诺什么,市场都做出了唯一的回应:
不买账。。。
2017年3月1日,乐视网发布公告,乐漾影视实控人,即乐视网董事长贾跃亭的夫人甘薇承诺,将于未来1个月内提出合理解决方案,解决乐漾与上市公司构成同业竞争的问题。
2017年3月2日,乐视网报收33.75元/股,跌幅达4.20%,跌破此前低点,并创下2015年9月以来股价新低。
2017年3月3日,乐视网在深交所回应投资者“资金链这么脆弱,为什么还要扩张”询问时称,乐视网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没有任何变化,各项业务均正常开展,其次,随着战略投资者的引入非上市体系由于之前战略和业务发展过快所造成的短期资金压力正在快速解决。
然而,市场依旧没有买账。。。
2017年3月4日,乐视报收31.89元/股,跌幅达5.51%,再次创下阶段新低!
稍早前,乐视网“放大招”——推出“10转20”的高送转方案。
方案披露后,乐视网2017年2月14日放量高开,一度上涨逾6%,创下节后最大涨幅。但此番高送转并未能聚积上涨效应,公司股价随后3个交易日连续下跌。
㈢ 在乐视开了一年的会员,结果重头戏的亚冠转播权都没了,有办法把钱退回来吗
真 的 是 同是 天 涯沦落 人呀,我 跟 你一 样开 了 乐视 会 员。 偷 偷 告 诉你, 其 实 我们 都笨回 了 , 根 本 不用 开通 会员 , 网 上 有一 些盗 (和 ) 版 ( 谐 ) 的 网站就 能 看 直播 。像 我 跟你 一样没 了 这 个 卖点 , 感 觉这 会 员 简 直 是 鸡 肋 啊, 不 过 我跟答 一些 朋友 的钱还是退 回 来了 , 因 为 我 们 都 到 一个 叫聚投 诉的 平台进行 集体 申诉 , 毕竟这次 事 件 波及的网友 太多 , 所 以 最 后 乐 视还 是退 款了 ,你可 以借鉴一下 我 的 经验 。
㈣ 乐视体育赛事版权全球“买买买”是什么情况
早在去年11月份,乐视就已经深陷资金链困境,但近期乐视系再度爆发的资金链危机,让外界再度关注,乐视成百上千亿的资金都烧到了哪里?
此外,乐视体育还曾拿出1000万美金参与竞彩服务运营商章鱼彩票的B轮融资。乐视体育曾希望以此为平台联合开发中超竞彩产品,以实现全新的产业模式。不过,工商登记资料显示。章鱼彩票的股东名单中并未出现乐视体育的身影,而在该消息发布后也未有任何股权变更记录。
㈤ 听说乐视把中超和亚冠版权垄断了,央视都没
有人说央视和乐视一样是垄断,甚至偷换概念,说央视本身的做法就是行政作风,不符合“市场规律”。针对这一点,我觉得有必要替央视洗洗地。
的确,从前央视是垄断,但那是针对亚足联的买方垄断,意思是,我作为买房就出白菜价了,你爱卖不卖。亚足联为了保住中国大陆这块阵地,再便宜也得买给央视。然后呢,央视白菜价拿来的转播版权,地方台分一点,各个网络平台分一点,自己吃肉,大家也都有汤喝,国内观众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自由选择观看平台,而且,几乎免费。所以,对于最终的用户-也就是国内球迷,央视没有垄断,各个媒体平台,大家凭实力挣广告费。
乐视这次的垄断,性质大家都看到了,是站在前台帮助亚足联做了个卖方垄断。对于亚足联来说,多了个出天价的买方就是打破了央视的买方垄断,虽然希望更好地推广亚冠但毕竟真金白银放在那,最少也是多了种选择可以逼央视抬价。而对于国内的媒体而言,乐视天价拿下了版权后,企图天价卖出,你爱买不买;对作为最终用户的球迷,只有我提供视频信号,你爱看不看。可以说,商业上,乐视企图利用卖方垄断的优势地位,哄抬物价,让国人买单,做了亚足联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情,却又承担了巨大的商业风险,而亚足联的营收部门则是乐见其成,赚得不要不要的。
别说乐视自己的钱爱怎么花怎么花,如果是花在国内,那确实如此。可是付给亚足联的都是美元,在国家外汇储备飞速缩水的今天,可惜了那1亿多美元,不知道要出口多少玩具、衣帽、鞋子才赚得来的外汇,就这么花出去了,肥了亚足联,受害的只有国人。
㈥ 怎么看乐视垄断亚冠直播权
上港和申花两场亚冠资格赛日前已落幕,但是围绕这两场赛事乃至后续亚冠赛事转播的话题远未结束。拥有亚冠赛事版权的乐视体育采用独家全媒体直播方式,不但挑战着中国观众传统的收视习惯,也引发了一系列思考:在中国体育产业加速发展的当下,资本的力量是否已经强大到可以牺牲观众利益?当某些足球赛事版权成为高价的稀缺资源,中国足球是否会离广大的球迷越来越远?
信号中断一分钟的尴尬
上港和申花两支球队同时在亚冠出战,对上海足球来说史无前例,很多球迷顺理成章地等待五星体育的转播。然而出于战略考虑,乐视体育今年并未向各省市电视台体育频道分销2017年亚冠赛事版权,这直接导致观众无法通过电视收看赛事转播。国内电视频道看不到国内球队的亚冠比赛,这在中国球迷中引发了不小的震动。
往年,中超各参赛球队的亚冠主场比赛信号往往由所对应的地方电视台来制作。据了解,今年亚冠乐视体育采取招标形式外包信号制作业务,不再依靠前述地方台制作信号。网络直播对网络环境要求较高,不少观看亚冠网络直播的观众反映,直播过程中多次出现卡顿,甚至出现一分钟左右的信号中断,这在以往电视转播本土的中超和亚冠赛事中极为罕见。此外,现场转播制作水平也不如人意,无法让观众获得看传统电视那般的体验。
现在,通过网络平台看体育赛事并不是新鲜事。因为喜爱某位网络平台的评论员而选择看网络转播的,也大有人在。当然,这都是基于观众自己的选择。这次的亚冠赛事则不同,由于转播网站一家独大,受众没有选择自由,市场失去多元化竞争,即使用户在收看过程中遇到问题,也只能默默承受。还有更多50岁以上的老球迷们,因为不擅长使用新媒体,无奈与期盼已久的赛事失之交臂。这样的现象发生在媒介如此发达的当下,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独揽版权任性也有风险
2015年,乐视体育以接近10亿元人民币的天价获得2017年—2020年亚足联旗下所有赛事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全媒体版权。如此高昂的成本如何消化?分销给各地方电视台是一种做法。但据称,乐视体育方面认为,分销给地方台不但难以实现较高经济回报,还可能对乐视体育的直播造成较大分流,不利于其聚拢用户。
乐视体育高层认为,既然把版权抬到了天价,那么商品就应该符合商业逻辑。乐视体育坐拥大量赛事版权,但无论是中超还是英超,均只拥有新媒体PC端的单一播映权。于是在兼具稀缺性和商业价值的亚足联赛事上,乐视体育终于出手选择独播来遏制竞争对手。
之后,乐视体育是否会有进一步收费观看模式考量,还是个问号。付费观看一直是乐视体育期待的盈利增长点,就算想把版权成本分摊到观众头上,也得看中国球迷是否愿意买单。天盛传媒就是前车之鉴。当初天盛以5000万美元购得2007年—2010年英超在中国独家播放权,借鉴国外的付费模式,但高估了中国球迷的购买力,最终惨淡收场。众多球迷那几年无法在电视上看英超,导致英超在中国的热度大幅下降。如今亚冠赛事的前景也同样令人担忧。
独揽亚冠版权的“任性”背后,乐视体育有着怎样的得与失?目前2017亚冠中国俱乐部球队比赛,可以在其平台免费观看,如此一来颇有赔本赚吆喝的意思。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乐视体育希望借此来证明其信号制作、版权运营的能力,挽回投资方和用户的信心,同时推动新一轮融资完成。
资本不该损害球迷利益
国务院发布46号文件之后,各路资本上演了一出出跑马圈地的投资大戏,赛事版权市场的竞争更是白热化。一些非核心赛事的版权报价与其受关注度也不再一致,屡屡出现天价。据了解,2013年—2016年,亚足联旗下所有赛事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全媒体版权不超过1亿元人民币,而乐视体育买下的价格已近10倍。高昂的版权费用抬高了行业准入门槛,使得赛事版权沦为资本巨头间的“垄断”游戏。
如何收回购买版权的巨额成本,对投资者来说是严峻的挑战。打造完整产业链,通过版权赛事的播出带动下游产品的售卖,是新媒体平台期待实现盈利的路径。但全产业链体育公司并没有成功先例可循,变现只是一个存在于预期中的可能。资本市场也有风险,一旦融资速度赶不上版权成本的攀升,公司将面临资金压力。
业内人士指出,资本进入体育产业,应当脚踏实地为体育人群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真正创造价值,而不是去炒作概念。购买版权的目的应该是吸引尽可能多的观众来看,否则握着稀缺资源,人为设置观赛门槛,只会让观众越离越远。尤其是在中国足球砥节砺行时,让众多球迷为看一场球赛而烦恼,实在是太受伤了。
㈦ 从融资80亿到连失亚冠中超版权 乐视体育还剩下啥
情况在2016年7月27日这一天急转直下,乐视体育作为运营方的ICC国际冠军杯中国赛因内草皮问题而临时取容消。自此后,公司先是曝出ATP网球大师赛因款项不到位而面临信号被掐危机,紧接着是英超“信号危机”,此后又出现宣布裁员、高管离职等系列风波。最近则是亚足联赛事和中超版权丢失,一时乐视承受的舆论压力到达顶峰。
问题从何而来?一位资深体育产业观察者认为,过高的版权获取成本,让乐视体育背上了沉重的财务负担。而版权在变现上又遇到了艰难的瓶颈,缺乏有效“回血”,导致乐视体育现在的一些困境。
㈧ 乐视网版权欠款12.55亿
随着“乐视事件”持续发酵,乐视网的“债主”们也开始受到波及。回7月14日,乐视网披露了更答新后的2016年年报。财报显示,去年乐视网应付版权款为12.55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乐视网现金流紧张,尤其是在2017年业绩大幅下滑、人事变动频繁的背景下,短期内还钱的概率不大。
另一方面,从其他上市公司披露信息中,可以发现,乐视的“债主”不在少数,华策影视、嘉兴传媒、当代名诚、和力辰光、青雨传媒等公司,都是乐视网的“债主”。其中,最大的“债主”是华策影视。
㈨ 怎么看待乐视垄断中超亚冠直播权
上港和申花两场亚冠资格赛日前已落幕,但是围绕这两场赛事乃至后续亚冠赛事转播的话题远未结束。拥有亚冠赛事版权的乐视体育采用独家全媒体直播方式,不但挑战着中国观众传统的收视习惯,也引发了一系列思考:在中国体育产业加速发展的当下,资本的力量是否已经强大到可以牺牲观众利益看当某些足球赛事版权成为高价的稀缺资源,中国足球是否会离广大的球迷越来越远看
信号中断一分钟的尴尬
上港和申花两支球队同时在亚冠出战,对上海足球来说史无前例,很多球迷顺理成章地等待五星体育的转播。然而出于战略考虑,乐视体育今年并未向各省市电视台体育频道分销2017年亚冠赛事版权,这直接导致观众无法通过电视收看赛事转播。国内电视频道看不到国内球队的亚冠比赛,这在中国球迷中引发了不小的震动。
往年,中超各参赛球队的亚冠主场比赛信号往往由所对应的地方电视台来制作。据了解,今年亚冠乐视体育采取招标形式外包信号制作业务,不再依靠前述地方台制作信号。网络直播对网络环境要求较高,不少观看亚冠网络直播的观众反映,直播过程中多次出现卡顿,甚至出现一分钟左右的信号中断,这在以往电视转播本土的中超和亚冠赛事中极为罕见。此外,现场转播制作水平也不如人意,无法让观众获得看传统电视那般的体验。
现在,通过网络平台看体育赛事并不是新鲜事。因为喜爱某位网络平台的评论员而选择看网络转播的,也大有人在。当然,这都是基于观众自己的选择。这次的亚冠赛事则不同,由于转播网站一家独大,受众没有选择自由,市场失去多元化竞争,即使用户在收看过程中遇到问题,也只能默默承受。还有更多50岁以上的老球迷们,因为不擅长使用新媒体,无奈与期盼已久的赛事失之交臂。这样的现象发生在媒介如此发达的当下,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独揽版权任性也有风险
2015年,乐视体育以接近10亿元人民币的天价获得2017年—2020年亚足联旗下所有赛事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全媒体版权。如此高昂的成本如何消化看分销给各地方电视台是一种做法。但据称,乐视体育方面认为,分销给地方台不但难以实现较高经济回报,还可能对乐视体育的直播造成较大分流,不利于其聚拢用户。
乐视体育高层认为,既然把版权抬到了天价,那么商品就应该符合商业逻辑。乐视体育坐拥大量赛事版权,但无论是中超还是英超,均只拥有新媒体PC端的单一播映权。于是在兼具稀缺性和商业价值的亚足联赛事上,乐视体育终于出手选择独播来遏制竞争对手。
之后,乐视体育是否会有进一步收费观看模式考量,还是个问号。付费观看一直是乐视体育期待的盈利增长点,就算想把版权成本分摊到观众头上,也得看中国球迷是否愿意买单。天盛传媒就是前车之鉴。当初天盛以5000万美元购得2007年—2010年英超在中国独家播放权,借鉴国外的付费模式,但高估了中国球迷的购买力,最终惨淡收场。众多球迷那几年无法在电视上看英超,导致英超在中国的热度大幅下降。如今亚冠赛事的前景也同样令人担忧。
独揽亚冠版权的逗任性地背后,乐视体育有着怎样的得与失看目前2017亚冠中国俱乐部球队比赛,可以在其平台观看,如此一来颇有赔本赚吆喝的意思。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乐视体育希望借此来证明其信号制作、版权运营的能力,挽回投资方和用户的信心,同时推动新一轮融资完成。
资本不该损害球迷利益
国务院发布46号文件之后,各路资本上演了一出出跑马圈地的投资大戏,赛事版权市场的竞争更是白热化。一些非核心赛事的版权报价与其受关注度也不再一致,屡屡出现天价。据了解,2013年—2016年,亚足联旗下所有赛事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全媒体版权不超过1亿元人民币,而乐视体育买下的价格已近10倍。高昂的版权费用抬高了行业准入门槛,使得赛事版权沦为资本巨头间的逗垄断地游戏。
如何收回购买版权的巨额成本,对投资者来说是严峻的挑战。打造完整产业链,通过版权赛事的播出带动下游产品的售卖,是新媒体平台期待实现盈利的路径。但全产业链体育公司并没有成功先例可循,变现只是一个存在于预期中的可能。资本市场也有风险,一旦融资速度赶不上版权成本的攀升,公司将面临资金压力。
业内人士指出,资本进入体育产业,应当脚踏实地为体育人群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真正创造价值,而不是去炒作概念。购买版权的目的应该是吸引尽可能多的观众来看,否则握着稀缺资源,人为设置观赛门槛,只会让观众越离越远。尤其是在中国足球砥节砺行时,让众多球迷为看一场球赛而烦恼,实在是太受伤了。
㈩ 为什么转播体育赛事的版权费很贵,观看却不用付费呢
说观看比赛不付费这来个说法其实是源不准确的。其实没有一项比赛是免费的,只是收费有无形的和有形的而已。如果你用有线电视,交的有线费就是付费的一种,如果你用的电视盒子和手机,网络费用也是付费的一种,只是你感觉好像是免费。但即使这样,比赛中插播的广告也是你变相交费的一种。即使是有形的收费,也是世界通行做法,外国的高质量比赛也大多是付费收看的,也为外国观众所接受。至于乐视的做法,收费很正常,只是超越了国情,高估了观众接受程度,特别是央视也不能播出,普通人还行,你想让高层看个亚冠也要对着手机看,所以惹了众怒,失利理所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