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江西省哪些专科有水文水资源专业
开设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院校有:
河海大学
长安大学
郑州大学
安徽理工大学
天津农学院
兰州大学
四川大学
中山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南京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
吉林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东北农业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
扬州大学
东华理工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
西安理工大学
长沙理工大学
长春工程学院
黑龙江大学
长江大学
三峡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内蒙古农业大学
桂林理工大学
山东科技大学
山东农业大学
河北工程大学
石家庄经济学院
华北电力大学
南昌工程学院
贵州大学
㈡ 新疆水资源现状、供需与合理配置研究
第一节 水资源现状
一、地表水资源现状
新疆的地表水资源主要由河流、湖泊和冰川三部分组成。
新疆共有大小河流570多条,多年平均总径流量884亿立方米/年。1999年地表水总径流量1050亿立方米/年,其中,境内产流942.2亿立方米/年,国外流入水量107.5 亿立方米/年,出境水量259.2亿立方米/年。除额尔齐斯河、伊犁河、塔里木河之外,其余大部分是流程短、流量小、季节变化明显的小河。
新疆有大于1平方千米的天然湖泊139 个,总面积约5500 平方千米,其中,我国最大内陆淡水湖博斯腾湖水域面积1002.4 平方千米。
2002年全疆有大中型水库137 座(其中大型20 座,中型117座),蓄水总量38.404亿立方米/年。
新疆共有冰川18600多条,冰川总面积为26091.68平方千米,冰雪储量28275 亿立方米,占全国冰川储量的49.5%。全疆多年平均冰川消融量为178.6亿立方米/年。
我区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1006.0467 亿立方米/年。南疆地区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530.015 亿立方米/年,占全疆的52.68%。北疆地区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476.0317 亿立方米/年,占全疆的44.32%,其中,伊犁地区占全疆21.54%。
二、地下水资源现状
依据2002年全国第二轮地下水评价成果———《新疆地下水资源评价》,1999 年新疆地下水补给总量为629.5554 亿立方米/年,平原区地下水补给资源量385.2858亿立方米/年,山丘区地下水补给资源量409.4025亿立方米/年。山区与平原区地下水重复补给量165.1329亿立方米/年。其中,塔里木地下水系统平原区地下水补给资源量 227.3116 亿立方米/年,系统内地下水补给总量为333.3874亿立方米/年,占全疆地下水总补给量的52.96%。准噶尔地下水系统平原区地下水补给资源量157.9742亿立方米/年,系统内地下水补给总量为296.168 亿立方米/年,占全疆地下水总补给量的47.04%。
新疆地下水资源分布极不均匀,补给量较丰富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塔里木盆地西南部喀什地区、天山南麓阿克苏地区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昆仑山北麓和田地区;准噶尔盆地西部伊犁州、北部的阿勒泰和塔城地区、天山北麓的玛纳斯—石河子一带。
1999年平原区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为234.8725 亿立方米/年,占全疆平原区地下水补给资源的61%。其中,塔里木地下水系统可开采资源 144.4246 亿立方米/年,占全疆可开采资源的61.49%;准噶尔地下水系统可开采资源90.4479亿立方米/年,占全疆可开采资源的38.51%。
平原区地下水储存量:根据区域水文地质研究成果,新疆各盆地边缘坳陷区第四系松散层地下水储存量为 164066 亿立方米。
新疆平原区多年平均地下水天然补给资源量为334.76 亿立方米/年,其中,塔里木地下水系统为 200.22 亿立方米/年,占59.8%;准噶尔地下水系统为 134.57 亿立方米/年,占 40.2%。多年平均地下水可开采资源为204.22亿立方米/年。
三、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1.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1999年全疆总水资源利用量为485.9 亿立方米/年。其中,利用地表水434.24亿立方米/年,占89.37%;开采地下水51.35 亿立方米/年,占 10.57%;污水处理回用 0.293 亿立方米/年,占0.06%。
1999年地表水利用量434.24 亿立方米/年,占全疆地表水总径流量的41.4%,占全疆地表水资源量的46%。
在各地级行政区中,位于天山北麓的昌吉州开采量最大(占全疆的 20.11%),其次为吐鲁番地区(12.59%)、塔城地区(11.95%)、哈密地区(10.46%),位于塔里木盆地的阿克苏地区和喀什地区开采量最大,分别占全疆的11%和7.7%。
1999年新疆地下水利用量中,农林牧渔业用水量最大,占76.57%;其次为城乡工业用水,占12.48%;最少为城乡生活用水,占10.95%。
2.水资源配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调配难度大;开发利用不均衡,缺乏科学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调度;上下游开发不均衡,缺乏全流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行业用水比例失调,水资源浪费严重;地下水资源量不清,影响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缺水情况复杂,解决缺水问题难度大。
第二节 资源供需分析
一、水资源需求分析
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1~2010)》和《全疆水资源中长期供求计划》的成果资料预测,新疆2010 年需水量:工业需水量68.4549 亿立方米,农业需水量513.7457 亿立方米,城镇生活需水量 7.7989 亿立方米,全疆需水总量为589.9995亿立方米。预测计算全疆耗水量383.4 亿立方米/年、回归水量69.5亿立方米/年和工业及城市废污水排放量19.6 亿立方米/年。
为确保绿洲外围的天然生态系统安全,保护绿洲的稳定和持续发展,在现状条件下不包括天然植被利用的降水及吸收的地下水,预测分析天然生态用水量为208亿立方米。这些水量基本上是天然河道经引水后下泄的水量。
对内陆河流域来说,河道每年要有一定下泄水量用于输盐和维系河道两岸及外延区荒漠植被用水和尾闾湖泊用水,生态用水量视不同河流而异,但它是确保流域生态系统稳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根据国际经验,干旱地区生态用水要占到水资源总量的30%~40%。故208亿立方米的生态用水量是可计算水量中,必须给予保证的最低限。
二、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1.水资源供需平衡现状分析
全疆河川多年平均径流总量885.3亿立方米,扣除高原、荒漠区难以利用的37.8亿立方米,地表水可利用量为847.5亿立方米。现状生态环境需水量为208亿立方米,国际河流出境水量259.2亿立方米,若扣除难以利用的和生态环境用水以及现状国际河流的出境水量,可供国民经济利用的地表水量约为400 亿立方米。1999年地表水利用量434.24亿立方米/年,现状条件下,全疆地表水可利用量与目前实际引入灌区的地表水基本相当,除国际河流外,新疆地表水已基本无开源潜力。
全疆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为233.1242 亿立方米,地下水实际开采量为51.3965亿立方米。虽然全疆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整体上处于较低水平,全疆范围内地下水可供水量远大于需水量,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潜力,现状地下水开发潜力剩余181.7277亿立方米,但新疆地下水开发利用很不均衡,天山北麓个别地区已出现了地下水超采现象。
2.水资源可供水量分析
现状条件下全疆地表水可供水资源量588.3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233.1242亿立方米,总可供水资源量821.4242亿立方米。
3.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2010年全疆工业、农业、城镇生活和生态需水量589.9995 亿立方米,全疆可供水资源量821.4242 亿立方米。水资源总体上可以保障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但因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个别地区水资源无法保障需求。
三、水资源可供性潜力分析
1.地表水资源供水潜力分析
水资源供需平衡预测分析全疆地表水资源已基本无开源潜力,可以通过“635 工程”等在建工程建成后,可实现跨流域调水2010年12亿立方米、2020年18亿立方米、2030年25亿立方米。
预测2010年污水排放量为19.6亿立方米,根据自治区“十一五”规划,污水处理回用量将达到14.7 亿立方米。现状年污水处理回用量仅为0.3亿立方米,此举可以新增供水量14.4亿立方米。
通过提高污水排放处理率(到2005 年工业废水排放要达到75%以上,到2010 年污水排放处理率按75%)新增供水量14.4亿立方米;并通过节水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降低灌溉定额(灌溉定额下降到700 立方米/亩)等,每年可以节约水资源180亿立方米。
2.地下水资源供水潜力分析
供需平衡预测分析全疆地下水资源供水潜力现状年尚有166亿立方米/年的潜力;规划2010 年地下水供水量为88.7418 亿立方米,全疆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将达到38.09%,总体上地下水利用是有保证的。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地下水总体上还有较大潜力,但因新疆地域广阔,地下水时空分布极不均衡,真正需水量大的地区主要集中在范围极为有限的绿洲地带,加之生态环境脆弱,生态需水量很大。因此,总体上仍然表现为水资源不足。
3.水资源合理配置
本次水资源配置中充分考虑目前正在实施中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塔里木河综合治理工程、“635工程”等。
研究预测规划水资源配置2010 年工业、农业、城镇生活需水总量为589.9995亿立方米,较现状供水量增加了105.754 亿立方米。规划开发利用地表水资源491.2616 亿立方米(包括污水处理回用12.3268亿立方米,不包括塔城地区跨流域调水1.5 亿立方米、乌鲁木齐市调水4.74 亿立方米、克拉玛依市调水4.0 亿立方米),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88.7418亿立方米。
第三节 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和建议
根据新疆水资源分布特点、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对水资源的需求等,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一、节水是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基础
通过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运用、跨流域调水与当地水联合调度、蓄引提水工程相组合、多种水源联合开发利用等多种模式共同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节水措施建议:
(1)各级政府都应制定节水规划和节水年度计划,并列入同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计划之中。
(2)努力增强全民节水意识,鼓励群众参与。①要尽快健全节水法规体系,加强法制管理。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尽快制定相应的节水法规;②要加强节水工作领导,严格监督管理;③要增加投入,逐步建立国家、地方、用水户多元化、多渠道投资体系;④要建立节水型用水标准化体系;⑤建立健全节水管理制度,完善取水许可制度;⑥制定合理的水价政策,促进节水;⑦依靠科技进步,推进节水;⑧以节水示范单位为样板,狠抓推广工作。
二、水资源统一管理是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核心
水资源合理配置必须建立在水资源统一管理基础之上,实现地表水与地下水、上游与下游、源流与干流、兵团与地方、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的统筹管理、统一调配。
三、完善取水制度
在水资源分配模式方面制定水资源使用权分配制度,实施江河水量分配模式,建立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指标体系,完善取水许可制度。
四、在水资源保护模式方面
提倡清洁生产,划定水功能区划,确定水环境容量,实施排污许可与排污总量控制,对重点河段和湖泊进行水污染防治。
五、在水资源管理体制方面
要以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为基础,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建立城市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用水计量与审计制度,加强水资源监测工作;在投融资体制及运营机制方面,进一步完善水利建设投融资体制,明确水资源有偿使用和补偿机制,推行现代水务企业制度,优化水价形成机制等。
㈢ 江西水资源的基本状况
江西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全省土地面积166947平方公里,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其中,山地面积占36%、丘陵占42%、平原岗地占12%、水域占10%。省境周边三面环山,峰岭交错,中部丘陵、盆地相间,北部开阔,整个地势南高北低,周边高中间低,构成一个以鄱阳湖平原为底部的不对称盆地。境内水系发达,河流纵横,湖泊水库星罗棋布。全省共有大小河流3700多条(流域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其中,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451条。主要河流有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等五大河流,均汇入鄱阳湖,经湖口注入长江,形成完整的鄱阳湖水系,湖口站以上集雨面积为162225平方公里,其中,境内面积156977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94%。境内除鄱阳湖水系外,还有北部直接汇入长江的长河、沙河等河流,西部有汇入洞庭湖水系的渌水、栗水、渎水等,以及南部汇入东江水系的寻乌、定南水等河流。
江西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丰沛,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夏冬长,春秋短。四季气候的特点是:春寒夏热、秋燥、冬冷,春末夏初阴雨连绵,伏秋多干旱,无霜期较长,冰冻期短。年平均气温在16.3℃-19.5℃之间。
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约1640毫米,但时空分布不均,差异较大。在空间分布上:北部大于南部,东部大于西部,省境周边山区多于中部盆地,各地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400-1900毫米。在时间分布上:4-6月是全省降水量最集中的季节,约占全年降水量的45-50%,而7-9月降水量偏少,约占全年的20%左右。
江西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422亿立方米,仅次于西藏、四川、广东、云南、广西和湖南省,居全国第七位,人均拥有水资源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全省已建成各类水利工程40万座,其中,水库9700多座,山塘24万多座,蓄水能力293亿立方米。全省有效灌溉面积已达2865万亩,旱涝保收面积2340万亩,分别占耕地面积的82%和67%。全省水电装机容量188.5万千瓦,其中,小水电装机113.5万千瓦,共有45个县实现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
㈣ 水资源使用权初始分配理论框架 被ei检索吗
检索。
该文章发表于 2010年的水利学报,水利学报是EI全文收录的期刊。
《水利学报》创刊于1956年,是中专国水利学会、中国大坝协会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是水利行业创刊最早、国内外最具影响的学术期刊,在水利工程类核心期刊中排第一位,被国内外多家检索系统收录。《属水利学报》刊登反映水利、水电、水运领域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专题综述和工程技术总结,开展学术论文的讨论和评论,介绍国内外科技动态和消息。主要专业范围包括:水文及水资源、防洪减灾、灌溉排水、水力学、泥沙、河港水运、岩土工程、水工结构及材料、水利水电施工及监理、水力机电、水利经济、水环境、水利史研究等。
㈤ 水资源的使用权问题
首先,根抄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袭宪法》第九条的规定,水流等自然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因此地下水资源与土地是没有关系的,甲方只有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
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八十三条规定,不动产的相邻各方,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确处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风、采光等方面的相邻关系。给相邻方造成妨碍或者损失的,应当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赔偿损失。根据本案的情况,虽然甲方在乙方使用的土地上打井,但这是乙方事先同意的,况且打井的行为也没有影响乙方土地的正常使用,所以无论甲方乙方都有取水使用的权利。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九十九条规定,一方擅自堵截或者独占自然流水,影响他方正常生产生活的,他方有权请求排除妨碍;造成他方损失的,应负赔偿责任。由此可见,乙方不但无权独占水源,而且如果要强行收回的话,还应赔偿乙方的损失。
需要补充一点的是,如果甲方取水使用的行为如果妨碍了乙方对土地的使用,那么乙方就应当另寻水源,而甲方给予一定的补偿。
㈥ 江西省城乡供水一体化,水资源管理要做些什么事
供水一体化就是整合目前的水资源,更有利于统一管理,统一规划,让消费者喝到健康的水
这应该是国家的一项重点投资项目,水资源的管理应该就是统计一些日常的水资源的文件管理
但是也不排除在一线对水电设备的维修和保养,这都是有可能的
以上是我个人的看法,希望能帮到你
㈦ 水资源使用权的合同期限最长是多久
《合同法》规定,“租赁期限不得超过二十年。超过二十年的,超过部分无效。租赁期间届满,当事人可以续订租赁合同,但约定的租赁期限自续订之日起不得超过二十年。”
㈧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结论
(1)新疆共有大小河流570 多条,多年平均总径流量884 亿立方米/年。2003年地表水资源量863.2 亿立方米,其中境内产流758.2亿立方米,国外流入水量105.0 亿立方米,出境水量229.8亿立方米。
(2)全疆有大于 1 平方千米的天然湖泊 139 个,总面积约5500平方千米;2004年全疆有大中型水库498座,总库容量83.78亿立方米。
(3)新疆共有冰川18600 多条,冰川总面积为26091.68 平方千米,冰雪储量28275 亿立方米,占全国冰川储量的49.5%。全疆多年平均冰川消融量为178.6亿立方米/年。
(4)新疆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794.435 亿立方米/年。塔里木盆地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407.72 亿立方米/年,占全疆的51.3%。准噶尔盆地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386.63 亿立方米/年,占全疆的48.7%,其中伊犁地区占全疆18.9%。
(5)新疆地下水补给总量为629.5554 亿立方米/年(规划中地下水资源量为724.85亿立方米,可采量252亿立方米),平原区地下水补给资源量385.2858亿立方米/年,山丘区地下水补给资源量409.4025 亿立方米/年。山区与平原区地下水重复补给量165.1329亿立方米/年。
(6)通过依据《全疆水中长期供求计划》的成果以及《新疆统计年鉴2003》等两种资料,预测计算了新疆2010年需水量,最终分析确定采用依据《新疆统计年鉴200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1~2010)和《全疆水中长期供求计划》的成果资料预测我区2010 年需水量:工业需水量68.4546 亿立方米,农业需水量513.7457亿立方米,城镇生活需水量7.7989亿立方米,全疆需水总量为589.9995 亿立方米。预测计算全疆耗水量0.0383亿立方米/年、回归水量0.0069 亿立方米/年和工业及城市废污水排放量0.0019亿立方米/年。
(7)为确保绿洲外围的天然生态系统安全,保护绿洲的稳定和持续发展,预测分析在现状条件下、不包括天然植被利用的降水及吸收的地下水天然生态用水量为208亿立方米。
(8)现状条件下,全疆地表水可利用量与目前实际引入灌区的地表水基本相当,除国际河流外,新疆地表水已基本无开源潜力;全疆现状地下水开发潜力剩余181.7277 亿立方米,但新疆地下水开发利用很不均衡,天山北麓个别地区已出现了地下水超采现象。
(9)水资源供需平衡预测分析全疆地表水资源已基本无开源潜力,可以通过“引额调水”、“引喀调水”等在建工程建成后实现从新疆的国际河流出境水量259.2 亿立方米中跨流域调水25 亿立方米;通过提高污水排放处理率新增供水量14.4 亿立方米;并通过节水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降低灌溉定额等,每年可以节约水资源180亿立方米。
(10)供需平衡预测分析全疆地下水资源供水潜力现状年尚有166亿立方米/年的潜力;规划2010 年地下水供水量为88.7418 亿立方米,全疆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将达到38.09%,地下水利用是有保证的。但总体上我区仍然为水资源不足。
(11)研究预测规划水资源配置2010 年工业、农业、城镇生活需水总量为 589.9995 亿立方米,规划开发利用地表水资源491.2616亿立方米(包括污水处理回用12.3268 亿立方米,不包括塔城地区跨流域调水1.5 亿立方米、乌鲁木齐市调水4.74 亿立方米、克拉玛依市调水 4.0 亿立方米),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88.7418亿立方米。
第二节 建议
(1)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方面,首先要全面节水,通过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运用、跨流域调水与当地水联合调度、蓄引提水工程相组合、多种水源联合开发利用等多种模式共同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
(2)在水资源分配模式方面,制定水资源使用权分配制度,实施江河水量分配模式,建立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指标体系,完善取水许可制度。
(3)在水资源保护模式方面,提倡清洁生产,划定水功能区划,确定水环境容量,实施排污许可与排污总量控制,对重点河段和湖泊进行水污染防治。
(4)在水资源管理体制方面,要以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为基础,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建立城市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用水计量与审计制度,加强水资源监测工作;在投融资体制及运营机制方面,进一步完善水利建设投融资体制,明确水资源有偿使用和补偿机制,推行现代水务企业制度,优化水价形成机制等。
㈨ 江西省水利厅的主要职责
(一)负责保障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框架内,拟订水利战略规划,组织编制主要江河湖泊的流域综合规划、防洪规划以及省重点水利规划。组织起草地方性水利法规、规章和政策。按规定制定水利工程建设有关制度并组织实施。负责提出水利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方向和国家、省级财政性资金安排的意见。按省人民政府规定权限,审批、核准国家和省规划内和年度计划规模内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提出中央和省级水利建设投资安排的建议并组织实施。
(二)负责生活、生产经营、生态环境用水的统筹兼顾和保障。实施水资源的统一监督管理,拟订全省水中长期供求规划、水量分配方案和调度计划并监督实施。组织开展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按规定开展水能资源调查工作。负责主要河流、区域以及重点调水工程的水资源调度。组织实施取水许可、水资源有偿使用、水资源论证和防洪论证制度。指导全省水利行业供水和乡镇供水工作。
(三)负责水资源保护工作。组织编制水资源保护规划。组织拟订江河、湖泊等水域的水功能区划并监督实施。核定水域纳污能力,提出限制排污总量意见,指导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指导地下水开发利用和城市规划区地下水资源管理保护工作。
(四) 组织、协调、监督、指导全省防汛抗旱工作。负责防治水旱灾害,承担省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的具体工作。负责实施防汛抗旱调度和应急水量调度,拟订全省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并组织实施。指导水利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
(五)负责节约用水工作。拟订节约用水政策,编制节约用水规划,制订地方性标准,指导和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
(六)负责水文工作。编制全省水文事业发展规划,承担水文水资源监测、水文站网的建设和管理工作。组织对江河湖库和地下水的水量、水质实施监测。发布水文水资源信息、情报预报和全省水资源公报。
(七)指导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指导全省水利设施、水域及其岸线的管理与保护,指导江河湖泊及滩涂的治理和开发。组织实施具有控制性的或跨设区市区域及跨流域的重要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负责省属水利设施、省管河道湖泊的水域及其岸线的管理与保护。负责全省河道采砂的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
(八)负责防治水土流失。拟订水土保持规划并监督实施,组织实施水土流失的综合防治、监测预报并定期公告。负责省重要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审批、监督实施及水土保持设施的验收工作。指导省重点水土保持建设项目的实施。
(九)指导农村水利工作。组织协调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负责农村饮水安全、节水灌溉等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指导农村水利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按规定指导农村水能资源开发工作,组织实施水电农村电气化和小水电代燃料工作。负责农村小水电的管理和监督。
(十)负责重大涉水违法事件的查处。协调、仲裁跨设区市水事纠纷,指导水政监察和水行政执法。依法负责水利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组织、指导水库、水电站大坝的安全监督管理。指导水利建设市场的监督管理。组织实施水利工程建设的监督。
(十一)开展水利科技和外事工作。组织开展水利行业质量监督工作。组织重要水利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组织拟订全省水利行业技术标准、规程规范,监督行业标准和规程规范的实施。负责水利行业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承担水利统计工作。
(十二)承办省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