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数字媒体技术属于什么专业分类
1、本科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属于戏剧与影视学类,专科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属于设计学类。
2、不过部分省份的公务员考试专业分类目录中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属于电子信息与自动化类。具体分类情况还请查询公务员考试专业分类目录。
㈡ 谁能具体描述下数字媒体技术
数字媒体技术的官方定义
2005年12月26日,国家863计划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主题专家组,在京正式推出2005中国数字媒体技术发展白皮书,共同谋划国家“十一五”数字媒体技术发展战略。
白皮书从新定义了数字媒体这一概念:数字媒体是数字化的内容作品,以现代网络为主要传播载体,通过完善的服务体系,分发到终端和用户进行消费的全过程。这一定义强调数字媒体的传播方式是通过网络,而将光盘等媒介内容排除在数字媒体的范畴之外。
目前数字媒体技术的研究将以虚拟现实、数字版权等前瞻性技术为中心,并会采用国际通用的专利池管理模式。
国家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863软件专业孵化器基地2006.4.4在沪揭牌开园。占地500余亩的863软件孵化基地与浦江镇世博动迁基地毗邻,将为本市软件企业提供技术和服务平台支撑。
根据国家科技部和上海市合作计划,到2010年上海数字媒体产业年收入将达1000亿元。2005年,上海该产业的收入为354亿元,也就是说未来5年增长将达300%。上海有望成为国际知名的数字媒体技术创新中心。
北京、上海、湖南长沙和四川成都的四个国家级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化基地,已经基本形成。而这四个基地又各具特色,其中,北京以前瞻技术为主;上海以游戏运营和数字展示为主;长沙以动漫为主;成都以游戏开发为重点。
㈢ 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的优缺点
DRM技术无疑来可以为数字媒体的版权源提供足够的安全保障。但是它要求将用户的解密密钥同本地计算机硬件相结合,很显然,对用户而言,这种方式的不足之处是非常明显的,因为用户只能在特定地点特定计算机上才能得到所订购的服务。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网络的模式和拓扑结构也发生着变化,传统基于C/S模式的DRM技术在面临不同的网络模式时需要给出不同的解决方案来实现合理的移植,这也是DRM技术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课题。
㈣ 北京大学数字媒体研究所的主要工作
AVS标准制定和产业化:由媒体所所长高文教授担任组长、副所长黄铁军担任秘书长的国家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标准工作组(AVS工作组)牵头制定的国家标准《信息技术先进音视频编码》经国家广电总局和信息产业部(原)下属机构的测试,压缩效率达到了与同期国际标准相当的水平。2009年4月,欧洲信号处理学会《SignalProcessing: Image Communication》学报出版了AVS专辑,2009年7月,国际电信联盟ITU-T决定将AVS列为IPTV系统支持的视频编码标准之一,AVS已经和国际标准MPEG-4AVC/H.264、美国SMPTEVC1标准成为国际上三大数字视频标准之一,全球已经有16家芯片企业生产销售符合AVS标准的芯片,上海、杭州、新疆等十多个省市区已经播出符合AVS标准的数字电视节目。同时,AVS创造的以技术为基础、以标准为纽带、以专利为利益枢纽、以产业化和应用为导向的技术创新模式,对我国高技术领域的技术进步、产学研合作和参与国际科技竞争做出了突出贡献。
视频编码算法:瞄准数字视频编码发展的前沿和走向,紧密结合产业应用需求,探索高效的视频编码方法与技术,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推动产业不断向前发展,为视频编码与系统技术和标准的应用推广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研究针对高清数字电视广播、宽带移动多媒体业务、智能视频监控、数字电影、立体电视等重大产业应用的高效视频编码理论与技术,包括基于视觉的高效视频编码;分布式视频编码等;面向立体电视应用的立体视多视点编码;面向高清、超高清的高效视频编码;基于注意的可伸缩编码等。
编解码系统技术:面向应用环境和需求的变化,研究从视频压缩基本流开始到用户接收环节中面临的系统层面技术,包括但不限于:面向信道的节目封装与打包、误码侦测与恢复、不同信道中节目的有效穿越、面向最终用户的导航控制与互操作等技术、满足从节目制作到客户端解码、播放个环节中的版权保护技术,研制其中涉及的核心模块和关键设备试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面向不同信道的复用与同步技术、面向全环节的视频版权保护技术、面向富媒体和节目导航应用的富媒体描述与控制技术。基于上述技术的研究成果,将继续领导视频国家标准制定中的相应部分,同时成为相关国际标准的主要推动者和贡献者。
新媒体技术:瞄准数字视频发展的走向和前沿,研究合成视听媒体、互动媒体等新媒体形式所需的编码技术,研究数字媒体网络化时代急需的媒体指纹编码、语义编码等前沿技术,抢占视频编解码新的制高点。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支持数字媒体监管的视频指纹编码技术、支持视频分析与检索的视频语义编码技术、动漫和虚拟场景等视听媒体的编码技术、视频与系统媒体集成所形成的互动媒体编码技术等。基于上述关键技术研究,研究室将领导视听新媒体的国家标准制定,同时成为相关国际标准的主要推动者和贡献者。
多媒体SoC:面向AVS下一代标准和国际下一代标准,研究新编码算法的硬件实现结构及新的硬件平台架构,针对新算法硬件实现指标的确认和技术评估,进行新标准硬件原型验证。主要任务及技术工作包括:联合算法提出单位、通过合作及交叉验证的方式,制定技术先进而适合芯片制造的新编码算法;突破目前先有算法再有结构的研究开发模式,面向不同产业应用,同步提出针对新算法的新结构,成为编解码SoC领域核心结构研究成果产出中心;配合新一代标准的制定,研制视频编码、解码核心IP核和原型产品,验证新标准芯片实现的可行性,为视频企业开发视频芯片提供核心算法的硬件结构和IP模块,支撑标准的产业化发展;建立SoC研究开发支撑平台,数字多媒体SoC测试验证平台,包括SoC架构、接口平台、存储平台、通信平台及对应的测试向量生成平台等,通过重大SoC验证和示范工程,缩短自主视频芯片产品的研发周期。
测试技术:根据数字视频技术发展和产业应用的需求,主要从以下几个研究方向取得突破:支持高清设备的AVS测试码流生成技术、支持下一代编码标准的测试码流生成技术,支持高清设备的AVS码流分析技术、支持下一代编码标准的码流分析技术、支持AVS高清设备的实时监控技术、视频主观质量评测技术、支持主观质量的编码器评测技术等。上述关键技术的研究将有效推动AVS及新一代视频标准的制定、测试和系统应用。与此同时,将积极参与和协助“数字视频处理与测试评估平台”的建设,通过AVS标准测试码流的生成,测试和监控设备的研制,以及相关视频主客观质量的评测,将相关技术成果融入数字视频处理与测试评估平台之中,弥补AVS标准产业化进程中测试测量设备和环境的不足,保证AVS视频编码标准的制定、实现和相关成果转化的顺利实施。
㈤ 数字版权保护技术
数字化和互联网技术被广泛应用前,对版权保护对象:图书、音像制品等传统作品的保护基本上通过相关法律和一定的机构来实行。新的环境下,传统的版权保护方式已难以解决上述问题,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应运而生。
1.数字版权管理
DRM是指采用信息安全技术手段在内的系统解决方案,在保证合法的、具有权限的用户对数字媒体内容(如数字图像、音频、视频等)正常使用的同时,保护数字媒体创作者和拥有者的版权,并根据版权信息获得合法收益,而且在版权受到侵害时能够鉴别数字信息的版权归属及版权信息的真伪。
目前,市场上存在众多的DRM系统。根据保护的对象,可以分为针对软件的DRM系统和针对电子书、流媒体等一般数字内容的DRM系统;根据有无特殊的硬件,可以分为基于硬件的DRM系统和纯软件的DRM系统;根据采用的安全技术,可以分为基于密码技术的DRM系统、基于数字水印技术的DRM系统以及两者结合的DRM系统。
2.数字版权管理技术
(1)密码技术。
密码技术旨在实现对数字内容的访问控制。具体做法是对需要进行版权保护的数字内容进行一定强度算法的加密,拥有密钥或权限的用户才能使用。
密码技术主要用于数字内容的保密性和可认证性的应用,主要为数字内容秘密性服务、身份认证、不可否认性认证、数据完整性认证等。
1)加密技术:加密技术应用于对数字内容进行保密。
2)数字摘要技术:内容提供者使用一定算法(如单向散列函数)对需要保护的内容生成一段数字摘要,并将这段内容安全存放。使用者在获取内容时首先使用相同的算法生成一段摘要,然后将其与获取的原摘要进行对比以验证数字内容是否完整准确。
如果两段数字摘要相同则证明内容完整准确,如果不同则证明内容被篡改。
数字摘要技术应用于验证数字内容的准确完整性,用于验证购买的内容是否完整准确。
3)数字签名技术:数字签名技术主要采用公钥密码体制,签名者利用自己的私钥对信息进行签名,验证者利用签名者的公钥进行验证。
采用数字签名的技术可以保护签名者对数字内容的版权,也可以保证签名者无法抵赖签署过的信息,同时也保证验证者也无法伪造他人的签名。
(2)数字水印。
基于密码技术的版权保护,权限、签名与受保护的数字内容通常相互分离,无法抵抗不良用户对数字内容版权的破坏,往往需要在用户端添加安全模块,如智能卡、DRM代理等,提高了用户成本,使得其实际安全性依赖于终端的安全性。而在基于数字水印技术的版权保护中,版权信息、权限、签名等都被作为水印嵌入到了数字内容中,与内容融为一体,如果要破坏他们的联系,就必须破坏内容的可用性,从而有效防止了不良用户对版权的破坏。
3.图书馆数字版权管理技术应用
(1)访问控制。
资源的知识产权问题是构成数字图书馆中对内容和服务进行访问控制的主要原因。访问控制服务提供了一种将多个系统进行统一管理的机制。访问控制主要包括授权、认证、实施访问权限。认证的主要手段包括Password/ID,restricted IP和CA(Certifying Authority)三种。当主体对课题访问时必须考虑:访问是有限的,不宜在任何场合下永远保留主题对课题的访问权;遵循最小授权原则,不能进行额外的访问;访问方式应该予以检查,也就是说不仅要检查是否可以访问,还要检查允许何种访问。
(2)版权管理和计费。
第一代数字版权管理(DRM)主要通过安全和加密方法来解决未授权的非法拷贝,即锁定内容并限定它的发布权限于付过费用的用户。第二代DRM已经贯串了描述、识别、交易、保护、监测和跟踪的数字版权全部过程。在知识产权管理的三个重要模块中:产权创建、管理和使用,DRM定义了协作和交互操作模块的角色和行为规范,理想情况下这些模块将全部构件化。
参考文献
吕淑萍.2013.图书馆数字资源版权管理实践与案例[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马海群.2011.面向数字图书馆的著作权制度[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秦珂,豆敏,李姝娟.2011.图书馆著作权管理问题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任宁宁.2013.数字图书馆版权利益平衡机制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王玉林,冯晶.2011.数字媒体的版权管理与控制[M].北京:科学出版社.
张茹,杨榆,张啸.2008.数字版权管理[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张志勇,范科峰.2013.数字版权管理与安全技术[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㈥ 数字媒体技术包含哪些专业
摄影摄像技术、艺术设计基础、数字媒体技术概论、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库设计、网页设计与制作、交互式多媒体网站开发、数字信号处理、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人机交互技术、多媒体数据库、动画设计与制作、3D造型、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音视频信息处理、特效制作与非线性编辑等。
㈦ 数字媒体管理涉及哪些方面
数字媒体技术概论,数字媒体艺术概论、C语言程序设计、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JAVA语言、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数字图像处理与分析、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动画技术、计算机游戏设计、计算机色彩原理及应用、平面设计、色彩构成、计算机网络与通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计算机组成原理、电声原理与音响技术、通信电子线路、网页设计与制作、web开发技术、影视基础、影视后期制作、电视节目制作、多媒体技术处理、多媒体技术基础、数字音视频处理技术、数字版权管理、流媒体技术、数字媒体设计、Maya、3DMax、CoreldraW、Photoshop、Flash、Dreamweav、AE等。
㈧ 简述数字媒体关键技术及其主要应用领域
数字媒体技术是一种开放式的平台,主要包含场景设计、角色形象设计、游戏程序设计、多媒体后期处理、人机交互技术,是主要针对游戏开发、网站美工和创意设计类工作设计的技术。
其主要应用领域是数字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数字通信和网络技术等的交叉学科和技术领域。
数字媒体技术通过现代计算和通信手段,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等信息,使抽象的信息变成可感知、可管理和可交互。
数字媒体技术主要研究与数字媒体信息的获取、处理、存储、传播、管理、安全、输出等相关的理论、方法、技术与系统。
由此可见,数字媒体技术是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等各类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技术,其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及内容主要包括数字信息的获取与输出技术、数字信息存储技术、数字信息处理技术、数字传播技术、数字信息管理与安全等。
(8)数字媒体版权保护技术包括扩展阅读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面向当今信息化时代的、从事数字媒体开发与数字传播的专业人才。
毕业生将兼具信息传播理论、数字媒体技术和设计管理能力,可在党政机关、新闻媒体、出版、商贸、教育、信息咨询及IT相关等领域,从事数字媒体开发、音视频数字化、网页设计与网站维护、多媒体设计制作、信息服务及数字媒体管理等工作。
要求学生通过四年的系统学习能够做到:
(1)掌握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
(2)接受数字媒体软件开发的良好训练;
(3)具有独立工作和从事数字媒体设计和应用开发的能力。
㈨ 数字版权管理的功能有哪些
数字版权管理是针对网络环境下的数字媒体版权保护而提出的一种新技术。那么数字版权管理的功能有哪些呢?下面八戒知识产权就为您带来相关知识。数字版权管理功能(一)数字媒体加密:打包加密原始数字媒体,以便于进行安全可靠的网络传输。(二)阻止非法内容注册:防止非法数字媒体获得合法注册从而进入网络流通领域。(三)用户环境检测:检测用户主机硬件信息等行为环境,从而进入用户合法性认证。(四)用户行为监控:对用户的操作行为进行实时跟踪监控,防止非法操作。(五)认证机制:对合法用户的鉴别并授权对数字媒体的行为权限。(六)付费机制和存储管理:包括数字媒体本身及打包文件、元数据(密钥、许可证)和其他数据信息(例如数字水印和指纹信息)的存储管理。八戒知识产权认为,数字版权管理技术无疑可以为数字媒体的版权提供足够的安全保障。但是它要求将用户的解密密钥同本地计算机硬件相结合,这种方式的不足之处是很明显的。
㈩ 数字媒体技术包含哪些方面的技术
一是指信息的载体,即以不同于以住 的模拟信号、
存在的一种叫做“比特”(bit)的电子 符号为载体、
计算机装置;二是指被传递的内容, 即以“比特”作为最小信息单位的信息 本身。所谓“比特”,是相对于传统媒 体的“原子”而言的,比特没有形状和 质量,以光速传播。按着数字媒体的 传播形式,可以将其分为网络型数字 媒体和封装型数字媒体两种,网络型 数字媒体一般指Internet互联网,封 装型数字媒体包括软磁盘和光盘: CD系列和DVD系列。
媒介相比较,数字媒体的存在前提是 必须依赖计算机技术,在这个前提 下,信息的实时性、
量、
体的主要特征,正是这些特征使数字 媒体成为现代人类传递信息的佼佼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