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电大法律专业作业:故宫博物院状告出版社一案。(详见题内)急急急急急!!!!!!!!
代理词
审判长、审判员:
北京金隅律师事务所接受本案原告故宫博物院的委托,指派我作为其代理人参加本案诉讼活动。经了解案情和收集证据,我认为,原告被告侵犯其著作权,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现就本案发表如下代理意见。
故宫博物院为组织活动,于1994年起组织人员从院藏文物中精选900多套国家一、二级珍贵文物进行摄影、测量、编写说明文字。活动后由紫禁城出版社和香港商务印书馆分别出版。该书由原告独立完成,由原告享有全部著作权。现有该书原稿、出版合同、印刷版图书可以佐证,见原告提供的证据清单的第1、2、3项。
被告于1999年,出版了由天津某大学教授编写的《宋清瓷器图录》一书,并通过新华书店公开发行销售,共计销售1万册。该书在未经原告许可的情况下,以营利为目的,非法使用原告图片790张,抄袭文字图片说明,侵犯了其著作权中的使用权,取得报酬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证据见原告提供的证据清单的第、4、5项。
根据我国著作权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请法院依法判决被告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向原告赔礼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1294000元(直接损失:原告对社会出租图片资料每张版权费400元,加工制作费400元,其作品系珍贵文物故要求按每张800元乘2倍赔偿,即800*2*790=1264000元;合理开支30000元,包括律师费、调查费、取证费等)。
以上代理意见,敬请合议庭仔细斟酌研究并予以采纳。
谢谢!
被告代理人:北京金隅律师事务所
律师:唐波
二O一二年四月十六日?
答辩状
答辩人:
名称:_____地址:________电话:___
法定代表人:__职务:___
委托代理人:姓名:___性别:____年龄:___
民族:____职务:____工作单位:_____
住所:______________电话:___
因故宫博物院诉我单位侵犯其著作权一案,答辩如下:
原告诉称被告侵犯其著作权,诉讼理由不能成立。要求被告向原告赔礼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缺少法律依据。
原告诉称,被告于1999年出版的《宋清瓷器图录》一书,非法使用原告图片790张,抄袭文字图片说明,侵犯了其著作权中的使用权、取得报酬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
事实上,被告的确在1999年出版了《宋清瓷器图录》一书。但被告并没有侵犯原告诉称的著作权,因为被告出版《宋清瓷器图录》一书,是在取得了其作者――天津某大学教授的同意并签订了出版合同,即取得其著作权人的授权之后进行的。根据该出版合同,天津某大学教授保证其对《宋清瓷器图录》一书享有完全的著作权。因而,被告的出版品,有着合法的著作权来源,其出版行为是合法的。
如果说,天津某大学教授对《宋清瓷器图录》一书的著作权有瑕疵,被告是不知情的,被告不应承担责任。因为,著作权是一种民事权利,认定侵犯著作权的行为的四个构成要件中包括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而本案中,被告尽到了合理地审查著作权和取得出版授权的义务,主观上没有侵犯原告诉称的著作权的故意或过失,即没有主观上的过错,其行为不构成侵权。根据《著作权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复制品的出版者、制作者不能证明其出版、制作有合法授权的,……,应承担法律责任。而本案中,被告可以提供合法的出版授权。因而,被告的行为不构成侵权。
故根据民法、民事诉讼法、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被告请法院依法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并由其承担全部诉讼费用。
此致
_____人民法院
答辩人:_______(盖章)
法定代表人:_____(签章)
___年__月__日
附:答辩状副本____份。
其它证明文件___份。
② 台北故宫怪画的背后是什么
相信大家对这样的新闻屡见不鲜,一些字画在拍卖会上动辄都是上亿元的拍卖价。很多人根本无法了解,为何看似一幅普普通通的画作,最终拍出了天价。不过,也有人说拍卖会上的字画根本算不上是真正的顶级字画,因为传世名画都收藏在博物馆里,那才是真正的无价之宝。
众所周知,北京故宫博物院是我国最顶级的博物馆,里面收藏着无数顶级字画。据故宫方面给出的统计数字,目前故宫藏品总数为1862690件/套。大家都知道台湾也有故宫,即台北故宫。在台北故宫里有这样一幅画,名为《蜂虎》,该画的作者是清代华岩。
众所周知,每幅作品都是作者的心血,《蜂虎》画也是如此,它就是华岩一生的写照,老虎就是华岩自己。华岩拥有超人的才能,可一生贫困,郁郁不得志。扬州八怪之首的金农就对华岩很是同情,他在《画竹题记》写道:“汀洲华岩秋岳,……尝画兰草纸卷,卷有五丈者,一炊饭顷便能了事,清而不媚,恍闻幽香散空谷之中,…… 余恨不能踵其后尘也。”
③ 据说故宫里竟然藏着一幅阴森诡异的画,究竟是什么画
这幅阴森诡异的画的名字叫《骷髅幻戏图》,它出自于宋代风俗画巨匠李嵩之手,这位优秀的画师在古代的美术史上可以称得上一个不可多得的全才。
2、关于此画的争议:
对于巨匠李嵩这副画的寓意一直都是众说纷纭,直到今天在美术界也没有一个定论,有的人认为李嵩是想借用此图在表达自已对生死的看法,它将被操控的木偶骷髅描绘成是死亡,表达了自已对人的生命会出现生死轮回的人生感悟。
而持另一种观点的人则认为李嵩因为自已出身贫苦,他在画中的人物都是一些平常的老百姓,用被操控的木偶来表现当时平民老百姓的的命运是被他人给掌控着,无法左右自已的命运,故而是想借用这副画表达对普通劳动人民的同情,也正是因为存在着这种争议,让人们对这副画有了极大的兴趣,同是也让它成为了李嵩最具盛名的作品之一。
④ 大家怎么看待琼瑶和于正关于版权之争。
门诊问题:从《宫锁连城》与《梅花烙》看著作权法应否对“思想”加以保护
门诊专家: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侯仰坤
北京东易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赵虎
◇《宫锁连城》与《梅花烙》从故事框架到内容都有雷同
◇判断是否抄袭侵权,主要适用“实质相同+接触”原则
◇故事梗概和故事情节属于作者的构思,不能与表达形式分开
◇有些法律条文,无论是国际公约还是国内法,存在理解差异的原因不在于法律本身,有些是属于翻译的问题,毕竟国际公约不一定能完全准确地符合中文理解
◇故事情节是一部作品的灵魂,故事情节和故事梗概同样属于法律保护的内容
◇就琼瑶和于正的著作权纠纷而言,如果琼瑶的反映完全符合事实,构成侵权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近日,台湾作家琼瑶通过微博发布《琼瑶写给广电总局的一封公开信》,认为编剧于正新作《宫锁连城》抄袭她的旧作《梅花烙》。而于正否认抄袭,称“只是巧合和误伤”,湖南卫视也始终没有作出回应。对此,有人认为,于正的作品属抄袭,侵犯了琼瑶的著作权,但也有人认为于正的新剧没有侵权,理由是:根据思想、表达二分法,著作权法只保护表达形式,不保护思想。
正值第14个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就“思想”是否属于著作权法保护范畴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副主任侯仰坤副教授、北京东易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赵虎律师。
两部作品是否存在雷同
记者:《宫锁连城》与《梅花烙》内容是否雷同?
侯仰坤:我比对发现,《宫锁连城》中出现了大量《梅花烙》的内容。
从偷龙转凤的故事情节和基本内容看,《梅花烙》中,王府的福晋为了能在侧福晋之前生下儿子,避免失宠,把自己刚出世的女儿送出,偷偷换回一个男孩来冒充自己所生。为了日后辨认,在女儿的右肩上烙下了一个梅花的印记。在《宫锁连城》中,将军府的福晋也是为了赶在侧福晋之前生下儿子,避免失宠,把自己刚出世的女儿送出,偷偷换回一个男孩冒充自己所生。而其女儿左肩上有一个红色的长条胎记,为日后相认提供依据。
从被送出去的女孩的职业身份看,《梅花烙》中,被送出去的女孩(白吟霜)成了一名江湖艺人。《宫锁连城》中,被送出去的女孩(连城)也成了一名江湖艺人。
从男孩与女孩的关系看,《梅花烙》中,被偷换来的男孩生长在王府里,拥有显赫的家庭背景,却偏偏与身处社会下层的卖唱女白吟霜产生了爱情。在《宫锁连城》中,被偷换来的男孩生长在显赫的将军府里,奇迹般地爱上了流荡在社会下层的江湖女孩连城。
从皇帝下嫁公主的情节来看,在《梅花烙》中,正当换来的男孩与被送出去的女孩产生爱情时,皇帝突然决定要把公主嫁给这个男孩。而《宫锁连城》中,正当换来的男孩与被送出去的女孩产生爱情时,皇帝也突然决定要把公主嫁给这个男孩。
从男孩新婚之夜的故事情节来看,《梅花烙》中,男孩在新婚之夜不与公主圆房。《宫锁连城》中,男孩在新婚之夜也不与公主圆房。
从被送出去的女孩做了使女来看,在《梅花烙》中,为了帮助“儿子”,福晋冒险把送出去的女孩白吟霜接进王府做了丫头。在《宫锁连城》中,为了帮助“儿子”,福晋冒险把送出去的女孩连城接到府中做了婢女。
从女孩成为姨太来看,在《梅花烙》中,接进王府的女孩最终做了偷换来的男孩的姨太。《宫锁连城》中,接进将军府的女孩也做了偷换来的男孩的姨太。
在公开信中,琼瑶提出,在故事情节的主线方面,《宫锁连城》在有关偷换来的男孩、送出去的女孩、公主三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三位主人公的出身背景,社会身份、主从关系、情感交织和变换等故事情节上,都与《梅花烙》完全一致。在故事情节的支线方面,《宫锁连城》将军府中的将军、福晋、侧福晋、庶出儿子等相关内容,除了姓名改变以外,人物关系亦与《梅花烙》中的一致。
记者:为什么说类似内容构成抄袭而不是像于正所说的“巧合”?
赵虎:理论上讲,巧合是有可能发生的,比如两个人想法相同,都独立创作出了相同的作品。但是这个比例非常低。在知识产权法律实践中,判断是否构成侵权,主要适用“实质相同十接触”的原则。如果经过判断,两个作品存在实质相同之处,那么就要考虑后一作品的作者是否存在接触前一作品的可能性。如果前一作者的作品从来没有出版过,自然没有接触的可能性。但是像琼瑶的《梅花烙》脍炙人口,当存在内容实质相同的时候,推脱为“巧合”、不存在“接触”,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人信服的。
此外,侵犯著作权有程度之分,有的抄袭多,有的抄袭少。抄别人多的,侵权严重,抄别人少的,侵权轻微。抄多抄少属于定量的问题,并非侵权的定性问题。抄袭的数量是法院在判决赔偿数额的时候考虑的。有人认为,抄袭20%以下不构成侵权,我不敢苟同。如果抄的是《白鹿原》,20%可能已经上百页了,怎么能说不属于抄袭,不构成侵权呢?
抄袭他人“思想”构成侵权吗
记者:有人认为,故事情节、故事梗概是作品的一种框架,属于“思想”而不是“表达形式”,而“思想”是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这种观点有何依据?
赵虎:著作权法只保护表达形式,不保护思想,即思想、表达二分法是被许多国家接受的判断著作权法保护范围的理论。这一理论主要来源于国际条约。根据TRIPs协议(《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第9条第2款的规定,版权的保护应该延及表达方式,但不延及思想、程序、操作方法或数学概念本身。根据该理论,前人写了谍战剧,不能阻止后人接着写谍战剧;前人写了罗密欧与朱丽叶式的爱情故事,不能阻止后人写类似的爱情故事。任何人不能垄断思想,否则将阻止人类进步。在我国法律实践中,法院也多次根据该理论对作品的保护范围作出判断。
侯仰坤: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际局著作权和公共信息司司长克洛德·马苏耶在其所著《伯尔尼公约(1971)指南》中指出:“能受到保护的是表现形式而不是思想本身。”我国是《伯尔尼公约》和WTO组织的成员国,当然在自己的国内法中应当遵守国际公约的规定。并且,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2条规定:“著作权法所称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这就意味着我国著作权法对享有著作权作品的要求是有一定的表现形式的。
记者:琼瑶说,故事主线发展情节、主人公之间的主从关系,支线中的人物关系,某些细节等相同。如何区分这些是“思想”还是“表达”?“思想”与“表达”的分界点在哪里,哪些属于“思想”,哪些属于“表达”呢?
赵虎:有人认为,琼瑶所述属于“思想”,不属于“表达”,甚至举出了“太阳冉冉升起”和“太阳从天边慢慢升起来了”的例子。就这个例子而言,如果就是这么简单两句话,自然不会构成侵权。因为一般单句话构不成作品,没有著作权。但是,如果琼瑶有一本书,别人用这种同义词替换的方式又写了一本书,还不构成侵权吗?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中已经认定,赤裸裸的同义词替换肯定是侵权的,别说同义词替换了,不同表达形式的替换也会构成侵权。一个人写了一本书,另一个人未经著作权人同意把这本书拍成了电影,具体的文字和电影画面肯定无法一一对应,但也构成侵权,至少侵犯了作品著作权中的演绎权,因为所讲的故事是相同的。将“表达”仅仅局限于文字的具体表达,属于对“思想、表达”二分法的机械理解。应该说“思想”和“表达”一般情况下是清晰的,但要将两者截然划分却很难。一个作品的主题肯定属于思想的范围,具体的语言表达肯定属于表达的范围。但是表达的范围并不止于具体语言的表达,情节设计、人物关系也往往属于表达的范围,故事的梗概有可能要进入思想的范围。要把思想和表达完全区分开,需要根据具体案件具体分析。就琼瑶与于正之间的著作权纠纷而言,我认为,其中琼瑶指出的人物关系、背景、发展趋势和细处描写应该有一部分属于表达而非思想,应该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
记者:法律不保护“思想”的做法对吗?
侯仰坤:其实,在著作权法中,关于“表达”指什么,“思想”又指什么,长期以来争议不断。学生们都是在一种似是而非的状态下背诵、理解这一观点的。个人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违背客观规律。因为,表达形式和反映作者思想的内容是分不开的。形式和内容相辅相成,不可或缺。任何一部作品都是内容和表达形式的组合体,内容是在具体的与之相对应的形式的组建过程中诞生,并依据这些形式而存在。具体的形式也都是按照内容所需求的条件和规律构建的,并且为所构建的内容而存在。就作品而言,“故事情节”、“故事梗概”本身就是作品的内容,与作品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行为、每一个人和每一个事件密切相连,不可分割。故事情节是一部作品的灵魂,因此故事情节和故事梗概应同样属于法律保护的内容。
以该事件为例,我分析发现,《梅花烙》中的故事情节恰恰能反映出作者的创作内容。
首先,在主人公方面,琼瑶设计了王爷、福晋、偷换来的儿子、送出去的女儿、公主五位主人公,然后为他们设计了各自身份、性格特征、相互关系等内容。显然,这些内容都是琼瑶经过潜心思考和构思的结果,体现着她的创作特点。
其次,《梅花烙》中围绕着几位主人公所发生的一系列故事情节,更是作者独具匠心的构思和创作的体现。创作的核心在于构思,然后把构思的内容表达出来,在表达的过程中也有构思。构思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反复进行设想、选择、取舍、思考、斟酌、推敲、对比和掂量的过程,这一过程是最花费创作者心血的过程,也是最能够体现创作者艺术水平和创作能力的过程,这一过程所对应的劳动成果就是作品的故事情节和故事梗概。小说作品中精彩的语言描述和准确的语言表达都发生在对构思的表达阶段,构思和表达相比,构思更重要,因为构思而来的故事梗概和故事情节才是一部作品的核心和灵魂。抄袭他人的故事情节和故事梗概就是在盗窃他人的劳动成果。
再次,对于构思过程在创作过程中的重要性及其对作品独创性的体现,可能有人并不重视,他们认为这些家庭争斗和儿女情长不属于独创。但这种观点忽视了创作的基本过程和基本特点,用一个简单的例子说明,如果给10位作家提供下列一个题目“请以‘王爷、王爷的夫人、偷换来的儿子、送走的亲生女儿和公主’作为主要的主人公创作一篇小说”,可以毫无疑问地说,只要他们都是独立创作完成,那就一定会创作出10部故事情节不同的作品来,这样的结果才是现实中客观存在的,也才是真实的。
记者:法律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吗?
侯仰坤:其实,有些法律条文,无论是国际公约还是国内法,存在理解差异的原因不在于法律本身,有些属于翻译问题,毕竟国际公约不一定能完全准确地符合中文理解;有些则是该问题的本质已经不属于法律领域而属于哲学领域,像这里涉及的“表达形式”和“思想”的问题,其实质是“形式与内容”的哲学问题。黑格尔在他的《小逻辑》中陈述了内容与形式的相互关系:“内容并不是没有形式的,反之,内容既具有形式于自身内,同时形式又是一种外在于内容的东西。”“内容非他,即形式之转化为内容;形式非他,即内容之转化为形式。”“这种相互转化是思想最重要的规定之一。”所以,我们不应当盲目崇拜国际条约,也要适时调整国内法律。
如果确认抄袭,侵犯哪些权益
记者:如果于正作品构成抄袭,按照现行著作权法,其侵犯了对方哪些权益?
侯仰坤:按照我国法律规定,《梅花烙》享有著作权。作者琼瑶享有下列权利:未经她的许可,任何人都不能擅自修改小说《梅花烙》的内容,否则就侵犯她的修改权;未经她的许可,任何人都不能依据原有的小说续写续集,或者利用原有小说特有的故事情节、人物特征编造或者演绎创作新的作品,否则就侵犯其改编权。任何人都不能以任何方式歪曲、丑化或者篡改小说中原有主人公的形象和已有的故事情节,否则就侵犯其保护作品完整权,承担侵权的法定责任。个人认为,《宫锁连城》直接侵犯了琼瑶女士享有的著作权中的“保护作品完整权”、“改编权”和“获得报酬的权利”。
赵虎:就琼瑶和于正的著作权纠纷而言,如果琼瑶的反映完全符合事实,构成侵权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此事说明,保护知识产权依然迫在眉睫,希望有关部门依法履行职责。
⑤ 临摹他人绘画作品,并且出版,侵犯著作权吗
如何保护原创者的合法权益
来小鹏:在权利产生阶段,虽然我国的著作权采用自动取得的原则,即著作权自作品创作完成之日起产生,但为更好地维护原创者的合法权益,建议原创者向有关部门进行著作权登记。这有助于解决因著作权归属造成的著作权纠纷,并为解决著作权纠纷提供初步证据。
在权利保护阶段,原创者对于侵犯其私权利的行为,既可以采取自力救济,即与侵权人私下和解的方式,也可以根据著作权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通过公力救济,即采取法律途径要求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张伟君:著作权法保护美术作品原创者的合法权利,禁止对美术作品的非法复制以及临摹。特别是要禁止那些卖假画(赝品)以及抄袭剽窃原作的行为。但是,对于为了个人学习绘画需要的临摹,只要不公开发表和销售,则属于合理使用的范围。那些在合理借鉴基础上创作新作品的行为,也不应该追究其法律责任。
祝斌:一旦遭受侵权,原创者要注意收集证据,根据侵权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维权策略,合理预算索赔额,并及时向政府部门反映侵权情况,提供线索,以有力地打击大规模侵权行为。同时,行业协会要承担公益性维权责任。
临摹是否对原作者构成侵权
张伟君:临摹画不管是对原画的精确复制还是对原画的有所改变(但两幅画在视觉感受上没有明显区别),如果未经原画作者授权,都可能构成侵权,出版机构也要承担侵权责任。但是,我们要区分临摹(复制)和借鉴原画的创意或风格而自己重新创作之间的区别。模仿或借鉴原画的一些创意或者风格而重新创作出一幅在视觉感受上不同于原画的新作品,这应该属于合理借鉴的范畴,不应该被认为是侵权。事实上,相同题材的美术作品在画面构图上雷同的情形也是很常见的,不能一概认为这种情形就是侵权。
来小鹏:在我国著作权法中,临摹不完全等同于复制。临摹作品是对原作品的复制还是演绎,宜由司法部门根据临摹作品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案认定。如果临摹作品为无独创性的复制品,由于复制品上未表明原作品的作者身份,则该行为实质上涉嫌构成对原作品的剽窃,根据著作权法第四十七条可能会成为著作权侵权行为。而当临摹作品有独创性时,临摹作品为自原画作上产生的新作品,是原画的演绎作品,临摹人对该作品也享有著作权。但根据著作权法第十二条的规定,演绎作品的作者在行使其演绎作品的著作权时,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权。该临摹作品的作者在行使其著作权时如出版发行该临摹作品,未获得原著作权人的许可,且未标明原著作权人的身份,即侵犯了原作品著作权人的演绎权与署名权,可能会成为著作权侵权行为。
侵权行为人的著作权侵权行为与出版社的出版行为在司法实践中一般被看作是共同侵权行为。只有著作权侵权行为,没有出版行为,难以构成实质侵权;而没有剽窃等侵权行为,就根本没有出版行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0条第二款和第三款的规定:出版者对其出版行为的授权、稿件来源和署名、所编辑出版物的内容等未尽到合理注意义务的,依据著作权法第四十八条的规定,承担赔偿责任。出版者尽了合理注意义务,著作权人也无证据证明出版者应当知道其出版涉及侵权的,依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一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出版者承担停止侵权、返还其侵权所得利润的民事责任。
傅钢:对于临摹作品是否涉嫌侵权,还是应该遵循认定著作权侵权的公式:接触+实质性相似。在此事件中,无论夏俊峰的儿子对几米的作品是“临”还是“摹”,肯定都是以几米的作品作为前提的,侵权判断中的“接触”肯定是成立的。从网上公开的部分画作来看,笔者认为的确与几米的作品构成实质性相似,因此在其画作公开出版的情况下认定侵权成立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也有网友认为,夏健强的作品与几米的作品还是有不小的差别的,有自己独立的个性,因此不构成侵权。这是对著作权侵权的误读。事实上“独创性”是劳动成果构成作品的条件,但与判断这种劳动成果是否侵犯他人著作权并无直接关系。一种劳动成果完全可以既构成演绎作品,也侵犯他人著作权。在被控侵权作品与原告作品构成实质性相似的情况下,被控侵权的成果是否具有独创性,不影响对侵权的认定,只影响对所侵犯的专有权利的判断:如果被控侵权作品有独创性,应认定侵犯改编权等演绎权;如果被控侵权作品无独创性,应认定侵犯复制权。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除了为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的目的而合理使用之外,临摹他人作品一般会对原作者构成侵权。当然,这也要排除那种临摹水平过低导致的后作与原作差别“十万八千里”或者仅仅解决了其创意而另行创作新作品的极端情形。
出版社在编辑、审校书稿时,有着严格的审查义务,如果其出版的图书构成著作权侵权,出版社难辞其咎。实践中几乎所有的出版社在与作者或书商订立的出版合同中都约定,作者或书商保证享有所出版图书的著作权,如因图书侵犯他人权利,出版社不承担任何责任。但根据合同相对性原则,这种约定仅能约束合同双方,对提起侵权的权利人无约束力,出版社无法因此免责。
祝斌:每一个艺术家都有一个临摹学习的过程。临摹行为是否侵权,要看这行为是为学习等目的,还是为了盈利。其次,要看相似度。但目前,判断是否相似还没有量化的指标,在实践中,一般认为两幅作品相似度达到90%以上,可以认定为侵权。出版社出版侵权作品,必然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⑥ 葫芦娃著作权纠纷请问黄浦法院是不是在瞎判按著作权法葫芦娃造型是不是应该归作者所有
关于动画片中人物造型的所有权问题,全国法院系统曾有多次讨论,目前普遍的意见是,人物造型应归制片方所有,比如《喜羊羊与灰太郎》就是这样的。这也牵涉到一个产业发展的问题,事实上动画片本身并不是赚钱的主要途径,而是动画片的衍生品。如果造型著作权都归个人,那可能就没有制片人愿意投钱开发动画片了。”
===========================================================
胡进庆称1984年完成动画角色造型设计,1986年动画片《葫芦兄弟》创作完成。而我国《著作权法》是1990年颁布自次年6月实施,并经两次修改。则现行《著作权法》是否适用于本案呢?《著作权法》中有一条自1990年延续至今的规定,著作权人及邻接权人在本法施行之日尚未超过本法规定保护期的,依照本法予以保护。关于作品著作权归属的规定这两次修改中也仅有文字调整,并无实质性变化,所以,现行《著作权法》关于作品权属的规定适用于本案。
本案中双方争议的是电影作品中角色造型的著作权。电影作品著作权归制片者,但是电影作品中音乐、剧本等可以单独使用的作品的作者有权单独行使其著作权。胡进庆一直珍藏着《葫芦兄弟》分镜头台本手稿。其家人讲,制作剪纸动画电影,要先做好人物形象造型设计,画好分镜头台本,然后把人物剪成有活动关节的纸片,再在大的背景图案上摆出不同的动作,一格一格地拍下来。如此说来,分镜头台本就像一部美术作品连环画,包含了系列动画角色造型,是独立于影片的可由作者单独行使著作权的美术作品。
葫芦娃造型设计
是职务作品还是法人作品
胡进庆是上海美影厂的职工,是涉案动画作品及角色造型的主要创作者,这一点双方并无争议,则判断葫芦娃系列角色造型的著作权归属就需要区别其是法人作品还是职务作品。
法人作品是指由法人或其他组织主持,代表其意志创作,并由其承担责任的作品,法人或其他组织视为作者,享有著作权。上海美影厂应按照上述条件举证,否则涉争作品可能被认定为职务作品。
而职务作品权利属于作者,除非法定的两种情形:1、主要是利用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物质技术条件创作,并由法人或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计算机软件等职务作品;2、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合同约定著作权由法人或其他组织享有的职务作品。
上海美影厂要证明这两点似乎也比较困难,因为胡、吴两人与上海美影厂没有作品著作权归属协议,美术作品创作对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依赖性也并不大,创作者可以独立创作。
电影制片者与角色造型设计者
著作权权益如何平衡
动画电影离不开角色造型,但动画作品更通过完整故事情节赋予角色鲜明的性格特点和不同的含义,形象具有的商业价值不但来自于角色造型设计者的独创性劳动,更来自于动画电影对该形象的丰富、充实和不断传播。而制作动画电影需要的投入是巨大的。角色形象蕴含的商业价值可以一直延伸到商标权、专利权等,是产业链上权利保护的源头。目前我国尚未在立法层面引入角色商品化权概念,对角色形象商业化使用方面仍然还是以著作权保护为手段,则对于艺术家与动画作品制片者来讲,对造型设计的权属及收益分配以合同约定是目前最好的选择,无论该动画形象是由雇员完成,还是委托专业设计机构创作。
争议难免,中外概莫能外。“超人”形象著作权人西伯尔的继承人与时代华纳进行了数年的诉讼,奥特曼造型的著作权之争也持续了十年之久。葫芦娃形象是我国国产动画中的经典,其文化影响力和商业价值是巨大的,尽快从权属争议的泥潭中走出来,让葫芦娃健康发展应该是众望所归。
⑦ 700年前流传下来的“诡异画像”,一直封存故宫之中,为何无人敢直视
在故宫博物馆中,收藏着很多我们国家的国宝级文物,其中当然包括很多我们古代当代现代的名人绘画,经典书画之作。比如说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唐朝时候阎立本的《步辇图》,北宋时期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这些国宝级的中国画作品,都是驱使着无数人前去故宫博物院欣赏的画作。
关于这幅绘画作品,有很多传说有人说这个骷髅代表代表木偶艺人四处奔波的艰辛生活状态,也有人说这是画家李嵩的一种表现手法,他通过这种手法表达出了生死转化、因果轮回的主题。
⑧ 关于清代以前国画的版权问题
故宫博物院发言人称:有关故宫文物的所有基础信息,全归故宫博物院所有内。
故宫博物院发言容人称:他们在数十万幅馆藏书画中选出百幅精品,然后反复研究、测量、拍摄、编写文字说明,限量印制在宣纸、丝绢及油画布上,在清晰度、还原度等方面都是业内的最高水平,也是专家辛勤劳动的结果,仿真作品本身已成为新的艺术珍品,因此对这些作品原告享有著作权。
故宫对馆藏古书画仿真印制后,这些仿品遭私下复制销售。
——此类官司上诉法庭,已经屡见不鲜。
2006年,故宫博物院已经公布了其150多万件馆藏目录——即宣布对其的版权。
⑨ 故宫文创仿真画有价值吗别家的才几十元,故宫文创的最少几百,是噱头吗感谢教授大神们指点🙏
没有其他特殊价值,故宫文创基本没有便宜货。通过对比其他各大类似的文创产品,我个人觉得故宫文创算是文创产品中的佼佼者,东西还是非常好的,很多产品都是非常的精美,设计者有很好的审美。上次去天坛公园,也特意去看了一下他们的文创,无意中看到了一堆玉镯子,甚至有一些都是没有经过抛光的边角料子,B+C货也是不在少数,雕工可以说不忍直视。通过这种同行衬托,更能显示出故宫文创的特色。
其实现在做文创的单位越来越多,国博、敦煌等等,像这种比较大的单位现在都比较重视这一类东西的推广,故宫有专门的文创事业部,相信以后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