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产权 > 知识产权法无形性

知识产权法无形性

发布时间:2021-07-04 23:05:38

知识产权法学界中,无形作品怎么定义和解释

是无形财产吧。抄

“无形财产”在实际袭运用中常代表三种不同的含义:
(1)无形财产指不具备一定形状,但占有一定空间或能为人们所支配的物。这主要是基于物理学上的物质存在形式而言,如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电、热、声、光等能源以及空间等,在当代已具备了独立的经济价值,并能为人们进行排他性的支配,因而也成为所有权的客体;
(2)无形财产特指知识产权,这主要是基于知识产品的非物质性而作出的界定。另外,通常基于知识产品的无形性,在习惯上学术界将知识产品本身也视为“无形物”或“无形财产”。如德国在不承认传统的“无形物”前提下,将知识产品从客体角度视为“狭义的无形物”;
(3)无形财产沿袭罗马法的定义和模式,将有形物的所有权之外的任何权利称为“无形财产”,知识产权仅是其中一种“无形财产”。

❷ 知识产权法的性质和意义

1、性质

知识产权是一种新型的民事权利,属于私法、财产法,它是一种有别于财产所有权的无形财产权。知识产权法仍属于民法,是民法的特别法。民法的基本原则、制度和法律规范大多适用于知识产权,并且知识产权法中的公法规范和程序法规范都是为确认和保护知识产权这一私权服务的,不占主导地位。

2、意义

核心价值在于鼓励发明创造,促进社会经济进步。此外,知识产权法还能促进科技成果及时而广泛应用;促进科研开发专业队伍形成;节约科技研究开发的人力、财力、物力,缩短科技进步周期等。

(2)知识产权法无形性扩展阅读

知识产权主要范围:

(1)著作权和邻接权。著作权,又称版权,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作者及其相关主体依法对作品所享有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邻接权在著作权法中被称为“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

(2)专利权,即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依法对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在一定期限内享有的独占实施权。

(3)商标权,即商标注册人或权利继受人在法定期限内对注册商标依法享有的各种权利。

(4)商业秘密权,即民事主体对属于商业秘密的技术信息或经营信息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

(5)植物新品种权,即完成育种的单位或个人对其授权的品种依法享有的排他使用权

(6)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即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依法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享有的专有权。

(7)商号权,即商事主体对商号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依法享有的独占使用权。

❸ 知识产权的专有性是指什么

据索邦知识产权了解,简单来讲,是指知识产权所有人对其知识产权具有独占性。
【索邦】知识产权的专有性与私权性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离开私权性,知识产权的专有性没有存在的理由;而离开专有性,知识产权的私权性也将无法得到保障。本文将在阐述知识产权专有性基本内涵的基础之上,主要从“垄断”层面探讨知识产权的专有性问题,希望对知识产权之基本理论研究有所增益。

知识产权专有性的内涵
知识产权是知识产权人对知识产品特别是智力成果享有的专有权利。知识产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后,在法律上作为一种财产权出现的,是人类文明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知识产权作为一种私权,除了具有时间性、地域性的特征外,还具有专有性的特征。知识产权的专有性是由知识产权的私权性质所决定的。它有时也被称为知识产权的独占性、排它性或垄断性,是指知识产权专为权利人所享有,非经法律特别规定或者权利人同意,任何人不得占有、使用和处分。知识产品的商品属性和社会属性决定了它总是要进入市场流通的,而知识产品本身没有形体,占有它不是具体的控制,而是认识和利用,故而容易脱离所有人的占有而被不同的主体同时占有和利用;加之知识产品的传播又十分容易,知识产品所有人很难进行直接控制,因而不能用传统有形财产保护制度保护,而必须采取特殊的法律制度。

这种特殊的法律制度表现为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知识产权的专有性具体表现为:第一,权利人依法可以独占其知识产权。这体现了知识产权分享的专有性,即知识产权人对其知识产权享有独占权利。第二,知识产权的使用必须置于知识产权人的控制之下,任何人未经其许可或者法律特别规定不得行使其知识产权,否则将构成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第三,每一项知识产品只能授予一项所有权,对同一项知识产品不能允许同时存在两项以上的不相容的权利,以确保知识产权的权利主体具有惟一性。这体现了知识产权授予的专有性。不过,知识产权的专有性并不排除知识产权共有的存在。

知识产权的专有性直接来自于法律的规定或国家的授予,这是知识产权人利用知识产品的法律前提。专有的重心来自于对知识产品利用的控制。这种对知识产权的控制与有形财产完全不同。在有形财产制度中,财产所有人遵循的原则是“得物获权,物去权失”,财产所有人可以凭借对有形财产的占有而实际控制和利用,法律没有必要加以专门授予。对有形财产的利用在很大程度上也遵循了意思自治原则。知识产权则不同,由于知识产权的无形性,对知识产权的客体知识产品的利用需要借助于知识产权法律明确地界定知识产权人行使权利的特定范围。这种行使权利的特定范围就是知识产权的“专有领域”。通过界定和确保知识产权人的“势力范围”,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激励了知识产权人从事知识创造的积极性,丰富了人类的知识宝藏,促进了社会进步。

“垄断”层面上知识产权的专有性
关于知识产权的专有性,我们还可以从“垄断”的角度加以分析——对知识产权的专有控制是垄断的另一种表达。法定垄断原则可以看成是知识产权法的一个重要原则,即知识产权是法定垄断的手段。但首先需要指出的是,知识产权专有性意义上的“垄断”不同于反垄断法中的“垄断”。反垄断法中的垄断是指,“企业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以排挤竞争对手,限制竞争者生产同种产品或者提供同种服务”。

著作权的专有性
从垄断的意义上考察著作权的性质,需要明确的问题是,作为垄断权意义上的著作权,它在适用到作品新的使用形式中,应注意不能不适当地增加公共领域的负担,否则正在改变的作品流转市场在被作者的专有权所重新定义之前,作为自由表达“引擎”的著作权将会因为缺乏足够的“燃料”而窒息。需要明确的另一个问题是,在什么程度上对作者赋予的专有权利构成了市场意义上的经济垄断,从而需要政府予以规制。值得注意的是,近些年来对著作权法经济学上的批评经常建立在著作权人的经济垄断基础之上。这些批评将著作权专有意义上的垄断看成是经济垄断,认为著作权垄断会对一个特定的著作权作品导致更少的数量和更高的价格(产生了社会利益的损失)。

另外,在从垄断层面看待著作权的专有性问题时,一种解释认为著作作品实行“垄断价格”具有其特有的合理性:创作作品的最初成本相对来很高,而复制的成本相对很低。这样,原创作品在市场中就没有任何优势,从而会影响这种作品的创作,除非对这种原创的作品授予著作权保护。在有些情况下这种负面效用大到足以阻止这种作品根本就不会被创作出来的地步。 当然,这一观点也不是没有问题。另一方面,如果原创作品的产出将会因为著作权的终止或者减少而减少,那么很明显地废弃著作权是不合乎需要的。笔者则认为,著作权作品的“垄断价格”没有现实基础,因为在市场经济中,作品和其他商品一样其价格的确定与市场供求规律具有相关性。为了实现对作者创作作品的激励和传播者传播作品的激励,试图通过建立垄断价格机制是不现实的。

商标权的专有性
商标权作为一种“专用权”,也具有垄断特色,但也不是经济性垄断意义上的垄断。将经济性垄断意义适用到商标制度中是有问题的。美国最高法院曾经指出,商标法没有赋予垄断,无论在什么适当的意义上看。如果在某种层面上商标权是垄断权,那么这种垄断只是一定程度,即商标权人能够阻止在混淆、误解或者是欺骗可能发生的场景下禁止对相同或近似商标的使用。这种垄断实际上是我们这里探讨的“专有”的同义词。
作为私权的知识产权的专有性与有形财产的专有性,也是有区别的。财产权也是一种专有权,因为其他人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被禁止使用或者利用该财产。在动产和不动产的场合,财产的所有人有被自然赋予的垄断权,这是法律缺乏对时间限制的结果。垄断特征从它的标的的自然性质中产生而来。作为有限资源特定的体现,财产的物理性质导致了特定的竞争性专有的效果。知识产权作为专有性的权利,则是人为地通过私法选择和创造的。

索邦知识产权代理机构

❹ 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资产,它具有什么性

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资产,它具有:
第一,独占性,即知识产权为权利人所专独占,权利人垄断这种专有权利并属受到严格保护,没有法律规定或未经权利人许可,任何人不得使用权利人的知识产品。
第二,排他性,即对同一项知识产品,不允许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同一属性的知识产权并存。
第三,地域性:知识产权作为一种专有权在空间上的效力并不是无限的,而要受到地域的限制,即具有严格的领土性,其效力只限于本国境内。
第四,时间性:知识产权仅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受到保护,一旦超过法律规定的有效期限, 这一权利就自行消灭,相关知识产品即成为整个社会的共同财富,为全人类所共同使用。

❺ 知识产权的无形财产性质

其具体表现为: (1)不发抄生有形控制的占有袭.由于智力成果不具有物质形态,不占有一定的空间,人们对它的占有不 是一种实在而具体的占据,而是表现为对某种知识,经验的认识与感受.
(2)不发生有形损耗的使用.智力成果公升性是知识产权产生的前提条件,由于智力成果必须向社会 公示,公布,人们从中得到有关知识即可使用,而且在一定时空条件下,可以被若干主体共同使用.上述使 用不会像有形物的使用会发生损耗,如果无权使用人擅自利用了他人的智力成果,亦无法适用恢复原状的民 事责任形式.
(3)不发生消灭智力成果的事实处分与有形交付的法律处分.智力成果不可能由实物形态消费而导致 其本身消灭之情形,它的存在仅会因法定保护期届满产生专有财产与社会公共财富的区别.同时,有形交付 与法律处分并无联系,换言之,非权利人有可能有通过法律途径去"处分"属于他人而自己并未"占有"的 智力成果.

❻ 知识产权的基本性质有哪些

  1. 无形性。

  2. 专有性。

  3. 地域性。

  4. 可复制性。

延伸:知识产权的特点:
(1)知版识产权是权一种无形财产。
(2)知识产权具备专有性的特点。
(3)知识产权具备时间性的特点。
(4)知识产权具备地域性的特点。
(5)知识产权的获得需要法定的程序。

❼ 知识产权客体之无形性对知识产权保护有什么影响

知识产权客体是指知识产品。在去过知识产权分为商标、专利和著作权。商标的客体是商标,专利的客体分为3种,爱管、实用新型和发明,著作权的客体就是作品。就是因为她是无形的和有形性相对而言让很多企业或者个人忽略对其的保护。现在知识产权越来越受重视,对于这种无形财产的保护也是每个企业现在必不可少的一项课题了。

知识产权的客体即是所谓知识产权的对象、知识产权的保护对象或者知识产权的标的。不同于物权的客体,物权的支配对象是具体的物,即有体物,能够为人的感觉器官所感知、并能够为人所控制的物。知识产权的客体是智力成果,是一种没有形体的精神财富,智力成果不具有物质形态,不占据一定的空间,是人们看不见、摸不着的,在客观上无法被人们实际占有的控制的无形财产。

知识产权客体的特点:

知识产权的特征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无形财产权。

(2)确认或授予必须经过国家专门立法直接规定。

(3)双重性:既有某种人身权(如签名权)的性质,又包含财产权的内容。但商标权是一个例外,它只保护财产权,不保护人身权。

(4)专有性:知识产权为权利主体所专有。权利人以外的任何人,未经权利人的同意或者法律的特别规定,都不能享有或者使用这种权利。

(5)地域性:某一国法律所确认和保护的知识产权,只在该国领域内发生法律效力。

(6)时间性:法律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规定一定的保护期限,知识产权在法定期限内有效。

❽ 知识产权的无形性

就是指它是无形财产,是一种无形的财产权

❾ 急求解!知识产权客体的非物质性与无形性什么区别

物质对精神,有形对无形。
空气无形但是物质。
一般来说,精神属性的都是无形的,但无形不等同于非物质性。

对于知识产权而言,精神属性或者叫非物质性是其本质属性,无形性只不过是非物质性的外在表现。

❿ 知识产权有自己的特性,主要是五性,即无形性、、、时间性、可复制性

有个地域性

阅读全文

与知识产权法无形性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何时实施 浏览:169
辽宁育婴师证书领取 浏览:735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能转让吗 浏览: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
关于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浏览:331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笔记 浏览:532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技术题库 浏览:497
中国城市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浏览:932
网络著作权的法定许可 浏览:640
工商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 浏览:325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浏览:428
投诉华尔街英语 浏览:202
榆次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 浏览:990
申发明5G 浏览:815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会议记录 浏览:94
版权贸易十一讲 浏览:370
综治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总结 浏览:903
知识产权局专业面试 浏览:75
马鞍山市是哪个省的 浏览:447
马鞍山市保安 浏览: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