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物权法中的占有请举例说明……
案例:某甲在草场发现一只走失的绵羊,领回家中饲养。某乙听说此事,找到某甲,声称该只绵羊是自己家的,要领回去。某甲查问某乙家绵羊的特点,没有相似之处,便拒绝讲绵羊交给某乙。某乙向法院起诉,请求判决某甲返还其侵占的绵羊。在法庭上,某乙没有提供充足证据证明自己是绵羊的所有权人。某乙主张某甲应提供其对争议绵羊具有所有权的证据,某甲没有证明。法院判决某甲为合法占有,不构成侵权,驳回某乙的诉讼请求。请结合本章内容思考:1.某甲对绵羊是否构成占有?2.某甲对绵羊的占有,是何种类型的占有?3.作为占有人,某甲对于该绵羊享有何种权利?4.你认为法院对本案的判决对吗?
分析:在本案中,某甲发现走失的绵羊领回家饲养,就已经占有了这只羊。按照占有成立的条件看,某甲符合占有的主体的要求,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占有的客体是绵羊,是有体物,符合占有客体的要求。在占有的客观方面,某甲对绵羊具有事实上的管领力,在实际上控制了这只绵羊。在占有的主观方面,某甲作为占有人,对占有的绵羊具有占有的意思。既不是对占有物的所有意思,也不是单纯的不以任何意思为要件,只是单纯的事实上的支配。这种占有是无权占有、善意占有、和平占有、公然占有和单独占有。某甲在占有该绵羊之后,就享有了占有的权利,可以使用该物,并享有就该物取得收益的权利。
某乙获悉某甲占有该绵羊后,生成该只绵羊是自己家的并主张领回,但没有举出其对该绵羊享有所有权的充分证据,某甲拒绝将绵羊交给某乙,是正当行为。当发生诉讼的时候,按照举证责任的规则,某乙作为原告,应当举证证明自己对争议绵羊享有所有权。但其举证不足,无法证明自己主张的事实。反之,某乙让某甲提供甲对绵羊享有所有权的证据,则不符合证据规则要求。因此,法院判决某甲为合法占有,不构成侵权,并驳回某乙的诉讼请求,是完全正确的。
⑵ 物权法中的占有即所有是什么意思 请举例说明
我国物权法上占有制度规定得过于简陋,《物权法草案》(第五次审议稿)仅有的七条到物权法颁布时仅剩下五条,而且关于占有推定的规定,有权占有的推定,善意占有的推定都被删除了。我国的占有制度已经失去了占有的本来面目,徒有占有之名,而无占有之实。
一、首先要明确一个事实,我国的物权法,根本没有你说的:“占有即所有”的规定。
二、我国《物权法》,也没有明确规定无权占有与有权占有的概念。
三、我国《物权法》,也没有规定善意占有与恶意占有的概念。
四、我国《物权法》,也没有明文确立权利推定规则。
我国《物权法草案》第四条规定:“动产的占有人是动产的权利人,但有相反证据证明的除外。”这是关于占有权利推定的规定。但《物权法》公布时,这个规定取消了。(这个就是你说的占有即所有的规定)
五、我国《物权法》规定了善意取得制度。
《物权法》第106条规定了动产与不动产的善意取得制度。这实在是我国《物权法》的一大进步。善意取得又称即时取得,是指无权处分人将其占有的动产或不动产转让给第三人,若该善意受让人取得该动产时是处于善意,则该受让人即时取得该动产或不动产的所有权或其他物权。我国物权法也进一步明确规定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物权法》第106条规定:“无权处分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人有权追回,除法律另有规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让人取得该不动产或动产的所有权:
(一)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动产时是善意的;
(二)以合理的价格转让;
(三)转让的不动产或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
受让人依照前款规定取得所有权的,原所有权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赔偿损失。当事人善意取得其他物权的,参照前两款规定。
从以上规定可以看出,我国物权法上的善意取得制度有以下特点:一同时适用于不动产与动产。二同时适用于所有权与其他物权。
⑶ 物权法试述占有的法律保护。
答:根据《物权法》第二百四十五条的规定,占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被侵回占的,占有人有权请求返答还原物;对妨害占有的行为。占有有权有权请求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险:因侵占或者妨害造成损害的,占有人有权请求损害赔偿。占有人返还原物的请求权,自侵占发生之日起一年之内未行使的,该请求权消灭。该条规定的救济不但适用于有权占有,也适用于无权占有。其中一年的期间属于除斥期间,且仅适用于返还原物的请求权。关于损害赔偿的请求权。仍使用一般诉讼时效的规定。
⑷ 承租人占有的性质是物权占有还是债权占有
只是占有出租物使用权 物权还是没变 所有权还是出租方 更加不是什么债权占有专 追问: 但是书上说:基于属合同关系发生的战友是 债权 占有,怎么回事? 追问: 但是书上说:基于合同关系发生的关系是 债权 占有,怎么回事? 追问: 那 物权 占有与债权占有的区别是什么? 回答: 实际问题实际分析啊,全信书不如没有书 承租这个是租赁关系, 如果出租方 违约 的话,可以要求继续履行合同,并且要求给付 违约金 这个违约金的取得才是 债权 上占有的部分 但是继续履行合同的话取得的是出租物的使用权而已 补充: ╮(╯_╰)╭实际运用的话就不分得这样详细 该是你的就是你的还分什么 债权 占有和 物权 占有,反正是占有就是了 如果是 学术研究 的话 去问你老师比较直接吧 我毕业快2年了,只会实际运用而已
⑸ 物权“占有”
C
根据物权法可得答案
⑹ 物权法、物权、物的占有三者之间有何联系
物权法,是一部法律,物权是其基本概念,是物权法的调整对象. 物的占有是一种支配权,他可能是基于对物的所有权而占有,也可能是基于借用而占有.....属于物权的范畴
⑺ 基于合同的占有,若合同无效,那么占有是不是也属于物权占有啊
基于合同的占有有很多方式,如留置、租赁等等,是基于合同的债权、债务所约定的物权变更方式。若合同无效,占有非法,占有物应返还,可另行要求解决债权债务关系。
⑻ 什么是物权的“即时占有” 的 概念
我国民法通则中并无占有制度的规定,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八十九条中肯定了即时取得制度。我国学者一般认为占有是一种事实,但也有学者认为很难界定占有的性质,因为它有时表现为事实,有时表现为权利,因此建议物权法同时规定占有和占有权。笔者认为占有是事实,但是不同意传统的把占有、占有源权、占有权相混同的做法,主张应在物权法中明确占有权和占有的概念。
首先,占有是一种对物控制的事实,只有这种事实才有公示的功能,才给了占有人权利推定、权利移转和善意取得的效果。占有权是指因为法律所赋予的、占有人因为占有事实而取得的各种利益。占有事实不仅仅会带来利益,同时也会带来义务。比如B把狗交给A看管,一日此狗将A的邻居C咬伤,A就因占有而承担责任。占有之所以不是权利,是因为如果承认占有为权利,那么作为其基础的法律事实又是什么呢?各国法律都不否认对于物事实上的控制与支配是产生占有的前提。权利说虽然看到了法律对占有的一种保护使它产生了权利,但是殊不知法律在给它权利之前必须先确认当事人对物是否有实际的控制,只有有实际控制这个事实,法律才推定占有人是善意、公开且和平的持有该物。由于占有事实的公示作用产生了诸多效果,很难撇开这个事实而只规定占有是一个权利。
其次,占有与占有权要严格区分。占有只是一种事实,占有权是指法律所赋予的民事主体因为对物控制的事实而取得的各种利益。所以传统的学者所说的占有的公示功能、保护功能、继续功能等实质上谈的都是法律为何保护占有权的理由。笔者认为,占有权的内容包括,占有源权推定权、所有权取得权、占有状态维护权利和其他利益。占有源权推定权是指根据占有这种事实就有推定其为合法有效的源权。而所有权取得权是指依据占有而获得了即时取得权、时效取得权。占有状态维护权利是指当占有权被他人侵犯时可提出占有之诉。其他权利包括因为推定为有源权的占有而承认民事主体对占有物的处分行为的合法性等。然而占有与占有权又是紧密相连的,正是因为占有,产生了占有权;而正是因为有了占有权,才更好地维护了占有。
最后,占有权与占有源权、占有权能不能混同。首先看占有权与占有源权的区别,占有权是指法律所赋予的民事主体因为对物控制的事实而取得的各种利益。它的产生是基于法定的,只要民事主体具备了法律关于占有的规定就可以享有占有权,所以占有权本身就是一种独立的权利。传统的事实说认为没有源权的占有也受保护,所以占有是事实不是权利,并以此为由批驳权利说。笔者却认为维护占有的权利,是占有权的内容之一,与占有源权是没有关系的。所谓占有源权是指合法占有的依据,占有源权可以是所有权、他物权、债权、法定授权,等等。占有有没有源权应当是所有权、他物权、债权等这些权利所要考虑的,占有权只管是否有事实上的管领,只要有,法律就赋予占有权,仅仅依靠占有权就能合法有效地对抗他人对占有的侵害。法律规定占有权之初是因为占有的功能,而有了占有权之后,占有与占有源权在某种程度上就分离了。其次,占有权与占有权能是不一样的。1.产生的根据不同。占有权发生的根据是现实地对物进行占有的事实,只要占有事实存在,占有人可依法律保护占有的规定而享有一定的占有权;而占有权能产生于源权,是源权的一项内容。2.内容和表现形式不同。占有权的内容除了上述的占有源权推定权、所有权取得权、占有状态维护权利外,还包含了取得时效制度和善意取得制度;占有权能是基于源权而发生的,其内容是实际掌握和控制物的权能,而非权利。3.两者中的“占有”意思不同。占有权中的“占有”是一种事实上的控制,而占有权能中的“占有”是一种状态,即使没有事实上的控制,只要有合法的源权,就产生占有权能。
综上,占有是一种事实,占有权是独立于所有权的由法律特别规定的权利,应与占有、占有源权和占有权能相区别。
⑼ 占有权和物权的区别
占有复权是指占有某物或某财产制的权利,即在事实上或法律上控制某物或某财产的权利。占有权是所有权最重要的权能之一,是行使所有权的基础,也是实现资产使用权和处分权的前提。在通常情况下,资产一般为所有人占有,即占有权与所有权合一;但在特定条件下,占有权也可与所有权分离,形成为非所有人享有的独立的权利。
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和他物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或者说,指自然人、法人直接支配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不动产指土地以及建筑物等土地附着物;动产指不动产以外的物。制定物权法,对明确物的归属,充分发挥物的效用,维护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