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知识产权制度的创建过程
采取了由人民法院和行政执法机关分别实行司法保护、行政保护的机制。任何人认为自己的知识产权受到侵犯,均可诉求法院司法保护。同时,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国家版权局、农业部、国家林业局、海关、国家科学技术部等知识产权执法机构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相关知识产权进行保护。用行政手段保护知识产权是中国知识产权执法的一个重要特色。由于行政程序在打击侵权方面速度快,费用较低,受到知识产权权利人的欢迎。司法保护和行政保护机制相互补充并通畅、有效运作,积极、有效地保护了知识产权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赢得了社会公众的普遍赞誉。
② 如何应对知识产权国际规则变革
当前的知识产权国际规则变革有着其自身深刻的政治和经济背景
随着知识经济的迅勐发展,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知识产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知识产权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一个焦点,知识产权国际规则也在发生巨大的变革。这一变革,给包括我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也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如何更好地把握机遇、迎接挑战,积极应对知识产权国际规则的变革,全力维护我国国家利益和经济安全,已成为我们必须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
当前的知识产权国际规则变革有着其自身深刻的政治和经济背景。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使得不同国家之间的矛盾和斗争趋于复杂;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导致涉及知识产权的国际经济竞争日趋激烈。其结果是,知识产权的国际协调不断进行,知识产权方面的摩擦有增无减。发达国家主要强调保护,发展中国家则积极倡导各国的知识产权制度应当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知识产权问题上的这种局面,必然要求知识产权国际规则进行变革。
知识产权国际规则变革的趋势为:知识产权保护呈现不断强化趋势;知识产权国际化趋势明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客体呈扩大趋势;国际规则变革呈多元化趋势
当前知识产权国际规则变革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知识产权保护呈现不断强化趋势。由发达国家极力推动达成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以知识产权最低保护标准的方式,规范各国知识产权立法,统一各国知识产权保护的规则,把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它要求世界贸易组织各成员国都必须将其原则和标准体现在各自的知识产权法律和法规之中。发达国家为更大限度地保护其知识产权,采用外交和贸易的手段以及世界贸易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敦促发展中国家修改国内相关法律,使之符合该协议的原则、精神和具体规定,竭力推动和督促发展中国家按照协议的规定修改和调整其专利制度,力图通过双边、多边协议进一步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所承担的严格保护知识产权的国际义务给我国带来了严峻挑战。发达国家通过将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相结合等手段,利用其拥有的技术和知识产权优势,压缩我国在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中的创新和发展空间,给我国相关产业的发展和经济安全形成了很大压力。
知识产权国际化趋势明显加强。发达国家为了发挥其在知识产权上的优势,强化在经济全球化格局中的优势地位,从而占据在国际分工中的主导权,因此致力于加速推进知识产权国际化。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继续主导世界专利协调和制度安排的进程和方向,它们借助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平台,通过《专利合作条约》改革、《专利法条约》生效和推进《实体专利法条约》制定等措施,不断推动专利国际化进程,旨在建立统一实体授权标准的一体化世界专利体系。
我国具有一定的科技创新能力,专利申请量位居世界前列,但我国的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较美日欧有较大差距。一体化世界专利体系一旦成为现实,将打破传统专利制度的地域性原则,对我国的现行法律、国家主权等构成现实的挑战。另外,在专利一体化的统一标准之下,我国申请人获取专利权的难度无疑将会增大,将极大地限制我国获得自主知识产权数量,进而影响我国的国家利益和经济安全。
知识产权保护客体呈现不断扩大趋势。随着发展中国家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拥有丰富的遗传资源、传统知识等资源的发展中国家,迫切希望以本国的资源优势作为牵制甚至对抗发达国家的筹码。将遗传资源、生物多样性、传统知识、民间文艺保护等纳入知识产权的保护客体,已经成为知识产权国际规则制定中的一个趋势。
我国有着丰富的生物资源、传统文化资源以及基因资源,但相应的国内立法还很不完善,社会各界对其保护重要性的认识不够。知识产权国际规则的这一变革趋势,为我国加强在相应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了机遇。如果在国内不能及时制定出台相关的法律,有效保护我国的优势资源,在国际规则的制定中不能充分反映我国的立场,将使我国的经济安全和国家利益蒙受损失。
国际规则变革呈多元化趋势。发达国家从维护其根本利益出发,把知识产权保护作为调整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重要手段,凭借其在知识产权方面的强势,不断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大幅度提升保护水平,并不遗余力按照该目标推动知识产权国际规则的制定。
近年来,发展中国家表达和维护自身权益的意愿也更趋积极、主动,强烈主张各国的知识产权制度应当与其经济发展水平适应,主张合理保护知识产权,强调知识产权与发展的协调。这些利益冲突、矛盾以及国际协调的需要,催生和加快了呈多元化趋势知识产权国际规则的变革。由于我国在国际知识产权领域的独特地位,在国际知识产权规则调整与变革过程中,我国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的立场和观点,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高度关注。国际知识产权制度发展变革中所表现出的多极化趋势,为我国争取发展空间、在国际规则的制定中充分维护国家利益和经济安全提供了机会和可能。
我国处于一个比较独特的地位,机遇与挑战并存。及早制订预案,妥善应对
在当前的知识产权国际规则变革中,我国处于一个比较独特的地位,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要密切关注知识产权国际规则的变革趋势,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要及早制订预案,妥善应对,趋利避害。要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维护国家利益和经济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
要大力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加速创新型国家建设。通过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大幅度提升我国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有效利用好国际国内的两种知识资源,从而大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为此,我们要紧紧围绕学科发展、科学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在关系国家核心安全的技术和产业领域,加大投入和研发力度;推进重点基础科学研究;加快关键领域高技术研究,特别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前沿高技术研究,努力形成一批关键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要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知识产权制度。充分、合理地利用知识产权国际规则的有关规定,在公共健康与药品制造等领域,利用专利强制许可制度解决涉及公共健康等影响国家利益的问题。加速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保护我国优势资源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防止我国优势资源丧失、流失。健全知识产权执法体系,确立经济、科技、贸易中知识产权导向政策,加大知识产权执法力度,有效规制知识产权滥用行为。
要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在国际上的知识产权竞争能力。企业是直接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主体,促进企业知识产权质量和在国外的知识产权拥有量的提升、增强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和知识产权竞争力,是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帮助和推动企业提高其运用专利制度和专利资源的能力,支持企业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指导和帮助企业有效维护其海外的知识产权权益,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维护我国企业在海外知识产权权益中的积极作用。这将是今后一个时期政府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重点。
要提升积极参与知识产权国际规则的制定,努力营造更好的外部环境。继续加强“适应国情,积极参与,有所作为,合作共赢”的原则,继续拓展知识产权领域对话、交流与合作,加强双边、多边以及区域知识产权合作。努力提升处理知识产权国际事务和知识产权国际规则制定与调整中的影响力,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产权国际规则的制定,推动知识产权国际规则变革朝着更为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为我国发展争取更多的空间和时间,为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创造良好的国际知识产权制度环境。
③ 知识产权与制度创新的辩证关系
知识产权,也称其为“知识财产权”,指“权利人对其所创作的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内的财产权利”容。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是各种智力创造和技术创新的成果,比如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名称、图像以及外观设计等。可以说知识产权是一个制度,而创新是一种活动;但是创新和知识产权制度又是密不可分的关系。两者的关系是息息相关的,相互依存。
首先,创新是知识产权的源泉。知识产权实际上是受法律保护的智力财产,是人类智力成果的权利化,如果没有智力创造和技术创新,就没有知识产权。其次,知识产权是创新成果的核心。成果的创新推进了技术和设备的发展,此时产权的归属就上升到一个重要的核心位置,在实现创新之后首要的部分就是保护创新成果的产权归属。接着,知识产权制度就是两者依存关系的一种重要保障。因为有了相应的知识产权制度,创造者的创新成果最大限度的得到合法保护,知识产权才能够不断的健康发展,从而继续促进社会上的创新创造成果的不断出现。
④ 知识产权制度到底是促进创新,还是遏制创新
肯定是促进创新。
知识产权制度的健全,是最大限度的保护智力成果所有人在一定的期限内依法对其智力成果享有独占权,并受到保护的法律制度。没有权利人的许可,任何人都不得擅自使用其智力成果。实施知识产权制度,可以起到激励创新,保护人们的智力劳动成果,并促进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作用。它是一种推动科技进步、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一种激励和保护机制。
⑤ 知识产权制度国际化是什么
应该更倾向于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
以及知识产权制度国际化协调趋势与我国的对策。。。
⑥ 知识产权制度如何鼓励创新
这里简要论及这种安排。
理论基础
知识产权保护的客体——智力成果,本身具有公共性,它是人类知识财富的组成部分,给予创作人以专有权,在某种意义上会妨碍知识的传播和创新。但事实上,知识产权制度,恰恰是促进文化艺术和科学进步的法律安排。这些体现在知识产权私权利创设的基本理念上。
著作权著作权法目的是促进思想的创作和传播,它给著作权人的只是对思想表达方式的专有权,而不是思想的专有权。著作权法禁止他人对表达思想的特有形式的复制行为,但不禁止他人独立表达同样的思想。禁止人们表达同样的思想有违宪法的基本原则:言论自由。
专利法专利法目的保护的技术发明人对专利技术专有实施权,但以公开其技术内容为条件,这样公众仍然可以知悉和获得,并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在某种意义上,专利权也可以理解为对专利技术内容的“垄断”,但专利法对于专利(尤其是发明专利)设置将较高的门槛必须满足新颖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相反,著作权法对于一切思想表达均予以保护,仅存在惟一标准,独创性。即只要是作者独立完成的作品,就取得著作权,予以保护。
商标法,基本上不存在鼓励创新问题,因为它保护的客体的价值依赖于企业商誉,而不智力创造。
这里必须提一下商业秘密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或公平竞争法),因为这两项制度实质上起到一个保护前三项制度难保护的具有创造性和(或)商业性价值的东西/信息。例如,商业秘密中商业方法需要多具有创造性。
⑦ 国际知识产权制度变革对中国有何影响
知识产权法律抄制度是法律制度当中国际化最高的,我国的知识产权制度也是在借鉴国际知识产权制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国际知识产权制度的变革对我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加入各种国际和地区级的组织,并相应调整国内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二、关注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变化的动向,调整贸易行为,避免纠纷。
⑧ 知识产权制度迄今为止多少年
知识产权制度迄今为止应该有300年历史,最早是出现在威尼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