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个人能卖中国知网版权吗
1、首先,中国知网上的文章版权是可以买卖的;
2、其次,中国知网这个平台也是可以买卖的,若资金量充足的;
3、再次,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版权是可以买卖的;
4、最后,中国知网上的文章版权归属于原作者,可以通过和作者联系版权问题。
㈡ 为什么中国知网要收费
因为中国知网是由上市公司运营的,并非是政府财政支持项目,因此需要收费来支撑其运营。
知网扮演的是文献资料的网上搬运工角色,要做到文献最全,就得同各个学术期刊、高校展开谈判,以支付版权费的形式,获得文献发布的权利,这个过程会产生不小的交易成本。
认为知网该免费的逻辑,其实还是将免费午餐当做理所当然。需要指出的是,知网于1999年由清华大学、清华同方发起,其母公司是A股上市公司。虽然它得到了教育部门和科技部门的支持,但并非政府项目财政工程,要求一家企业为全社会提供免费午餐,未必说得过去。
(2)中国知网版权扩展阅读
在享受知网丰富的资料库时,基于下载论文的付费,一部分便是支付知网作为中间商在平台搭建过程中的交易成本,另一部分,则是付给了学术期刊或者作者。高校大学生可以免费使用,正是因为学校统一付过费了。
随着版权意识的完善,很多期刊都会在接受来稿时明确说明,文章将上传知网,随之产生的版权增利,会和稿酬一起发放给作者。
当然,这种规范的处理方式毕竟是局部,相对来说创作者处于弱势者地位,知网背后的授权不规范、收益分配不均问题大面积存在——2008年,78名硕、博士联合状告知网侵犯学位论文著作权,一共有21起获得法院支持。
但即便如此,对知网的批评,也不该滑向免费午餐和盗版有理。随着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加强,付费就该是一种常态行为。
㈢ 中国知网的全称是什么
中国知网,是国家知识基础设施(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NKI)的概念,由世界银行于1998年提出。CNKI工程是以实现全社会知识资源传播共享与增值利用为目标的信息化建设项目,由清华大学、清华同方发起,始建于1999年6月。
在党和国家领导以及教育部、中宣部、科技部、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国家发改委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国学术界、教育界、出版界、图书情报界等社会各界的密切配合和清华大学的直接领导下,CNKI工程集团经过多年努力,采用自主开发并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数字图书馆技术,建成了世界上全文信息量规模最大的"CNKI数字图书馆",并正式启动建设《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及CNKI网格资源共享平台,通过产业化运作,为全社会知识资源高效共享提供最丰富的知识信息资源和最有效的知识传播与数字化学习平台。(一般评定职称所说的中国期刊网,即是中国知网)。
㈣ 中国知网和中国期刊网有什么区别
一样,中国期刊网一般指中国知网。
知网,是国家知识基础设施的概念,由世界银行于1998年提出。CNKI工程是以实现全社会知识资源传播共享与增值利用为目标的信息化建设项目。由清华大学、清华同方发起,始建于1999年6月。
2019年5月,“科研诚信与学术规范”在线学习平台在中国知网正式上线发布。
历史沿革
早在1995年,《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就已经正式立项,并在1996年1月30日就拿出了首批成品。这个项目可以看做是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以下简称CNKI)的前身。
当年12月24日,清华大学举行了“《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首发式暨中国学术期刊文献检索咨询站成立大会”,CNKI的雏形以光盘的形式正式与世人见面。在1999年前的几年中,中国知识资源数字化的载体主流一直都是光盘,这段时间也可以称为CNKI的光盘版时代。
1998年,世界银行提出了概念,次年6月,由清华大学、清华同方发起,“中国期刊网”开始上线服务,这就是今天知网的前身。除了这两大机构外,背后还有教育部、中宣部、科技部、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国家发改委等机构的大力支持。
2001年,随着镜像站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以及中国Internet带宽迅速加大,CNKI在CERNET和CHINANET上面建立了两个中心站点,又着手在各大图书情报机构建立镜像站点以减轻中心站点的负担。各主要城市都正式建立了镜像站数据交换服务中心。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中国期刊网
㈤ 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三者的区别是什么
1、收录情况
维普收录最久,万方收录时间最短,但是现刊万方收录最好,维普最近两年的很多期刊都没有了,特别是医学类的。
2、文档的清晰度
万方最高,维普最差,知网的清晰度一般。
3、文献方面
知网的文献基本都是有版权的,国内的核心期刊基本覆盖。万方和维普版权不那么合规,维普有一些内刊(无刊号,不能正式出版)。从文献量比较,知网最全,版权最合法。
(5)中国知网版权扩展阅读
中国知网的服务内容:
1、中国知识资源总库
提供CNKI源数据库、外文类、工业类、农业类、医药卫生类、经济类和教育类多种数据库。其中综合性数据库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和中国重要会议文论全文数据库。
2、数字出版平台
数字出版平台是国家“十一五”重点出版工程。数字出版平台提供学科专业数字图书馆和行业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平台由个人数字图书馆、机构数字图书馆、数字化学习平台等。
3、文献数据评价
2010年推出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在全面研究学术期刊、博硕士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各类文献对学术期刊文献的引证规律基础上,研制者首次提出了一套全新的期刊影响因子指标体系,并制定了我国第一个公开的期刊评价指标统计标准----《<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数据统计规范》。
㈥ 请教相关法律问题,关于知识版权一类的。还有中国知网
在固定IP外(也就是针对免费群体之外)访问中国知网下载文章是需要付费的。从你讲述的情况来看,可以说“来者不善”。他如果是出版社的,可以直接找中国知网谈购买文章版权事宜,何必找你帮他下载呢?他叫你做的方式是一种侵权行为,按照侵权程度、获利数额等不同,可能会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建议慎重接单。
㈦ 中国知网上的论文都要付费吗
一般的都要付费,有少量免费文章,注册会员也要付费,一般高校都会买知网的数据库,这样本校的学生都可以免费下载用。
针对个人用户,知网采取按篇收费与按页收费两种标准。钱江晚报记者随机点开了若干篇论文下载页面,按篇收费价格在7.5元-25元/篇,而按页收费则在1元/页左右。换言之,100元只能购买几篇动辄数十上百页的论文。
“高价”的收费下载服务,同时造就了知网的“高利率”。据同方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财报显示,同方知网2017年全年营收达9.72亿元,毛利率61.23%;2018半年度营收则超过5亿元。
(7)中国知网版权扩展阅读:
知网目前是收录国内论文、报刊文章等数据最完备的平台,但这些论文和文章是知网运营商采取极为低廉的手段获取的。这些年来,不知有多少人起诉过知网收录文章不付费,包括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都起诉知网侵害有关作家的著作权并胜诉。
一方面压低稿酬,另一方面抬高服务价格,无怪乎知网毛利率连续多年超过50%。但要看到,知网这是以不尊重版权的方式打造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如此操作简直令中国版权保护事业蒙羞。
参考资料来源:中新网-知网充值引发的思考: 知识不应变成高消费
㈧ 中国知网上如何查软件著作权
软件著作权是无法查询的,只能通过中国版权中心查询,并且查询的内容仅显示:软件名称、版本号、填写的大致情况,并不显示具体的代码信息。
㈨ 中国知网是如何收费的
从大学抄的图书馆网页进入知网是不花钱的,由学校给你买单。
自己在家上知网,每一页会收你0.5元。
中国知网,是国家知识基础设施的概念,由世界银行于1998年提出。CNKI工程是以实现全社会知识资源传播共享与增值利用为目标的信息化建设项目。由清华大学、清华同方发起,始建于1999年6月。
知网,是国家知识基础设施(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NKI)的概念,由世界银行于1998年提出。CNKI工程是以实现全社会知识资源传播共享与增值利用为目标的信息化建设项目,由清华大学、清华同方发起,始建于1999年6月。
㈩ 期刊与中国知网签订协议 是不是转让版权
您好!一般不属于版权转让。期刊与中国知网签订的协议一般来说只是授权期刊在专中国知网公属开,版权仍然属于作者。
《著作权法》第十一条著作权属于作者,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创作作品的公民是作者。
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主持,代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意志创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作品,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视为作者。
如无相反证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为作者。
如能进一步提出更加详细的信息,则可提供更为准确的法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