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節目是從哪一年開始播出的
《新聞聯播》是怎樣發展到今天的?
1976年7月1日,根據全國省級電視台共同協商的意見,北京電視台第一次試播全國電視新聞聯播,向全國10多個省、直轄市電視台傳送信號,消息由北京電視台記者采編和全國省級電視台航送,播出時間為15分鍾。
1978年1月1日起,《新聞聯播》正式打出欄目名稱字幕,播出時間20分鍾。
1980年,地方台新聞由航送改為微波干線傳送,大大提高新聞時效;同時采編新華社的國際要聞和英國維斯新聞社(VISS)、英美合營的合眾獨立電視新聞社(VPITN)的國際要聞;播出時間增加到30分鍾。
從1982年報道中國共產黨十二大開始,中央把重大新聞的發布時間從20點提前至《新聞聯播》的播出時間19點,重要新聞首先在《新聞聯播》中發布。
1984年,《新聞聯播》增加了台港澳報道,並和亞廣聯A、B、C區的國家、地區交換新聞,加強了有關第三世界的報道。
1996年1月1日,《新聞聯播》由錄播改為直播。
2005年以來,《新聞聯播》越發注重「貼近群眾,貼近生活,貼近實際」,更多關注普通共產黨員的工作,更多關注普通百姓身邊的事,更多關注普通單位取得的成果,在平易近人中幫助觀眾感悟「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
2006年6月新聞頻道改版後,多數節目都有各自的側重點,而《新聞聯播》則可以看作是全部新聞的精選與總結。
《新聞聯播》播音員有誰?
《新聞聯播》最早的播音員是李娟,1961年被分配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1973年被選調入北京電視台。趙忠祥也曾經主持過早期的《新聞聯播》。
邢質斌是現在《新聞聯播》欄目組最老一兵,她始終保持低調的作風,端正大方、正襟危坐、字正腔圓、擲地有聲,估計將於2007年光榮退休。
羅京1983年到中央電視台工作,擔任《新聞聯播》播音員,播音平和、穩重、權威,氣息運用水準很高。
李修平同志1989年由甘肅電視台上調央視,氣質出眾,端莊典雅。
播音組組長李瑞英的聲音恰當地把王小丫的甜美、敬一丹的嚴肅結合起來,她現在是中國傳媒大學兼職教授、全國人民政協委員。
康輝、李梓萌兩位同志2006年6月5日上調《新聞聯播》欄目組。
此外,《新聞聯播》現任播音員還有王寧、張宏民。
『貳』 中央電視台財經頻道的發展歷程
1973年5月1日,北京電視台(央視前身)開始了彩色電視的試播,每周二、四、六晚上用8頻道在北京地區播出,當年10月1日,轉為正式播出。可看做是CCTV-2的前身。
1974年5月8日,北京電視台的彩色節目增加到每晚播出一次。
1977年7月25日,北京電視台兩套節目全部改成彩色電視節目,完成了由黑白電視向彩色電視的過渡。到20世紀70年代初期,北京電視台已經能夠通過微波線路把節目傳送到20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CCTV-2確立了「開路」傳播機制,作為CCTV-1的助和補充,初步建立了央視當時僅有的兩大綜合頻道之一的雛形。
1984年12月,中央電視台經濟部成立。
1985年1月1日,由經濟部主辦的《經濟生活》欄目通過CCTV-1向全國播出,該節目是央視一個宣傳經濟的電視欄目 ,也是中國第一個全國性電視經濟欄目。 1985年3月8日,央視開辦經濟節目後,時任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胡啟立打電話傳達了時任國務院副總理萬里的指示:「要辦一個經濟電視台,著重傳播經濟新聞、經濟信息、商業行情和廣告。」
1986年12月,原廣播電影電視部根據中央領導的指示精神,在青島召開了「中央電視台第二套節目向全國傳送會議」,會上決定1987年2月1日央視正式通過國際衛星向全國傳送經濟節目。「青島會議」後,經濟部經過短時間的籌備,在《經濟生活》的基礎上創辦了40分鍾的《綜合經濟信息》。 1987年2月1日,CCTV-2正式開始向全國播出,《綜合經濟信息》正式開播。《綜合經濟信息》播出的《北京沙子口貨場哄搶西瓜》、《首都海關貨物積壓嚴重》兩則新聞成為經濟新聞中的焦點報道。在這一時期,CCTV-2還有重點的推出反映中國改革歷程的政論專題片《時代的大潮》。
1989年12月18日21點,在對《綜合經濟信息》進行改版的基礎上,《經濟半小時》在CCTV-2開播。
1991年3月15日,首屆「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晚會舉行,此後3·15晚會一直延續至今,截至2016年共舉辦26屆。 5月20日至25日,央視在天津召開了全國經濟宣傳座談會,2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電視台和28個計劃單列市、省會市、省轄市電視台負責經濟宣傳工作的90名代表參加了會議。會議建議央視開辦《經濟信息聯播》,並盡快建立全國電視經濟宣傳協作網。 9月,央視經濟部組織3次共40餘人的采訪隊伍,深入革命老區大別山地區,了解老區人民經濟發展的各類需求,為老區經濟建設牽線搭橋,為老區人民送去了幫助。
1992年6月18日,央視召開分黨組擴大會,認真研究了在繼續辦好《經濟半小時》欄目的前提下,新開辦《經濟信息聯播》的問題。 7月12日,全國省市電視台台長會議在北京召開,落實《經濟信息聯播》信息源與合作網的問題。 8月31日18點30分,《經濟信息聯播》在CCTV-2開播,旨在形成全國經濟信息傳播網路,溝通產供銷渠道,為繁榮社會主義商品經濟服務,為生產力牽線搭橋,成為生產者的參謀、經營者的顧問、消費者的知音。1996年6月30日第1次停播。
1994年,CCTV-2開始在《經濟半小時》推出中國第一個以主持人姓名命名的節目《一丹話題》。
1996年4月1日至16日,16集電視系列節目《試點追蹤》在CCTV-2《經濟半小時》播出。 6月,經濟部由央視新聞中心劃歸央視廣告經濟信息中心。 1996年,為加強觀眾對經濟形勢的認識和把握,原央視經濟部連續舉辦了國內外十件經濟大事評選。 7月1日,CCTV-2正式調整為以經濟節目為特色的頻道,開啟了央視二套的頻道專業化改革。
1997年5月5日,CCTV-2部分節目名稱變更。《財經報道》更名為《中國財經報道》,《企業家》更名為《經營有道》,《環球經濟》更名為《世界經濟報道》。 7月8日,央視經濟宣傳顧問委員會成立大會暨第一次全體會議在北京舉行,中央12個部委辦領導和14位著名經濟學家、企業家應邀擔任央視經濟宣傳顧問。 該年,《溫州人》《跨越九七——香港與內地的經濟關系》《話說農民負擔》《跨世紀的轉變》《軟著陸》《難點突破》《千秋萬代話資源》《世紀的呼喚》等系列片在CCTV-2《經濟半小時》播出。
1998年3月15日,CCTV-2在白天推出6小時大型特別直播節目《』98 3·15行動》,創造了頻道白天直播長度和白天收視率的記錄。 現在,財經頻道每年都會推出「3·15在行動」特別報道。6月1日,央視正式出台頻道包裝方案,以CCTV-1為主兼顧CCTV-2的包裝開始推出。 當天,CCTV-2正式更換透明字形「CCTV-2」台標,宣傳片開始使用文字式雙線CCTV台標,背景與CCTV-1、CCTV-7統一為藍灰色。11月22日,央視借鑒在英國風行的互動節目樣式,娛樂益智節目《幸運52》在CCTV-2開播。 12月10日,為紀念改革開放20周年,CCTV-2在《經濟半小時》推出《20年·20人》。 該年,CCTV-2圍繞「五大改革」(國有企業改革、金融體制改革、政府機構改革、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城鎮住房制度改革)以及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宣傳進行節目製作,為深化經濟改革和再就業工程創造了良好的輿論環境。
1999年4月17日,央視原廣經中心在CCTV-2成功直播第85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這是該交易會舉辦42年來首次被電視現場直播報道。 7月5日,CCTV-2《中國財經報道》改為每天4次滾動播出(周日3次),全天共播出85分鍾(周日70分鍾)。 同年,《經營有道》改為《商界名家》。8月9日,CCTV-2告別播出運行了12年的半自動模擬播出系統,轉入全數字播出系統,實行機械手全自動播出。 9月,CCTV-2聯手上海電視台,推出1999上海財富全球論壇特別報道。 11月,CCTV-2在湖北羅田縣三里畈鎮直播了「1999·科技下鄉」科技大集活動。 該年,CCTV-2按計劃分階段地進行了新中國成立50周年經濟成就的報道,在兩個多月的時間里播出了《財經備忘——新中國50周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成就輝煌》《共和國驕子》等系列節目。
2000年7月3日,CCTV-2由以經濟為主的綜合頻道改為「經濟·生活·服務頻道」,推出了《證券時間》《地球報告》(後更名為《地球故事》)《開心辭典》《對話》《證券之夜》(後更名為《今日證券》)《清風車影》《中國房產報道》《互聯時代》等8個按需設計的欄目,隨後又推出了專業性欄目《藝術品投資》 。 12月28日,由央視主辦的首屆CCTV2000經濟年度人物評選活動在《經濟半小時之夜》頒獎慶典活動中落下帷幕。 截至2013年,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評選活動舉辦了14屆,被稱為「中國經濟界的奧斯卡」。 該年,CCTV-2進行了世界經濟論壇達沃斯年會特別報道、北京國際周、北京國際汽車展直播。同時還有2000年國慶特別節目《財經西北行》、「2000科技下鄉」直播等節目。
2001年1月20日,央視和原國家經貿委聯合主辦的「黎明服裝杯」首屆中國服裝設計電視大賽(自第二屆開始統稱為「CCTV服裝設計暨模特電視大賽」)在CCTV-2播出,該活動是用電視傳播手段組織的服裝大賽。 CCTV-2對中國共產黨建黨80周年進行了同一主題的欄目聯動運作,製作了一系列貼近經濟、符合頻道定位的特別節目和專題節目。 7月9日,央視更換台標,CCTV-2開始採用與CCTV-1等央視其它所有頻道統一的頻道包裝系統,宣傳片背景為海藍色(CCTV-1直到2002年8月5日才微調頻道ID)。同日,《經濟半小時》由30分鍾延長為35分鍾。 該年,CCTV-2《地球故事》在國內開啟引進「真人秀」(《倖存者》)的先例。
2001年,CCTV-2的特別節目在布局上已經形成群落效應。有簇擁元旦、春節形成的特別節目群落,如「CCTV2000年度經濟人物評選活動」、「2000年十大經濟現象」、「2001年股市十大猜想」等;有圍繞重大活動與事件形成的節目群落,如《經濟半小時》播出的《整頓市場經濟秩序——我們在行動》特別節目。
2002年元旦,CCTV-2播出了《CCTV2001中國經濟年度報告》,該節目以完全電視化的手段「撰寫」中國經濟年度報告的探索。 春節期間,由《開心辭典》和《幸運52》節目聯手推出的《「我開心我幸運」——2002家庭夢想大挑戰》在該頻道播出。 7月30日,CCTV-2《經濟信息聯播》恢復播出,周一至周六直播30分鍾。 與此同時,當天開始《經濟半小時》也改版播出。10月17-20日,CCTV-2主辦《AD盛典——CCTV國際電視廣告大賽》。 黨的十六大召開期間,CCTV-2推出《小康中國》《中國實錄》兩個節目系列,《經濟信息聯播》對准《小康中國》,連續推出50集系列報道;《經濟半小時》《對話》對准《中國實錄》。 11月,CCTV-2《今日證券》《證券時間》整合為《中國證券》(後又再次改為《證券時間》),實現兩個欄目的聯合,優化了資源配置。
2002年,CCTV-2推出了專為黃金周打造的益智互動節目《歡樂英雄》,2003、2004、2005年又繼續舉辦。 同年,CCTV-2製作播出了首屆全國電視烹飪大賽,以電視手段展現中國飲食文化和烹飪技能的專業比賽,以《生活》周末版《滿漢全席——全國電視烹飪擂台賽》(後更名為《美食美客烹飪大賽》)為基礎。 CCTV-2更注重品牌節目的延伸,不斷提升頻道形象。《CCTV2001中國經濟年度報告》、《CCTV2001中國經濟年度人物評選》、《相聚生活——2001家電售後服務消費者滿意品牌調查活動》三大「經濟元旦」強檔節目,《春風得意馬蹄急》春節組合套餐、《歡樂英雄》等一系列重裝節目的推出,進一步凸顯了專業頻道的定位。
2003年9月,央視經深入調研、反復論證,決定把CCTV-2作為頻道制改革試點,在經濟頻道分步驟、有層次地推進頻道制。 第一次改版(2003.10.20-2006.08)
2003年10月20日,CCTV-2由經濟·生活·服務頻道改為經濟頻道。改版後在早間推出《第一時間》,午間推出《全球資訊榜》。同時推出《非常6+1》《絕對挑戰》等娛樂節目。
2004年1月16日,CCTV-2成功錄制「首屆中國法官十傑評選」特別節目《人民法官》。 1月22日至28日,CCTV2推出了春節特別節目《和你在一起》,該節目的形式是走出演播室並和普通觀眾近距離接觸。 4月,CCTV-2率先披露「阜陽劣質奶粉案」;此外,「陝西寶馬彩票案」也由CCTV-2率先披露。 9月,CCTV-2再次對運行架構和機制進行了調整,節目工作室被撤銷,頻道總監直接對欄目製片人進行管理,使經濟頻道真正成為一個扁平化的頻道運行架構。CCTV-2還以資源整合為切入點,從資訊生產的特點與資源共享的目的出發,對經濟資訊的前期採集資源進行整合,構建了頻道統一的節目生產公共平台。 10月18-24日,CCTV-2聯合全國6家省級電視台推出《夢想中國》,2005年、2006年、2007年又繼續舉辦。
2005年,在平台渠道整合的基礎上,CCTV-2為實現全頻道各欄目之間信息、嘉賓、選題等的資源共享,初步建立起通過區域網實現各經濟欄目及公共平台的選題共享的共享系統。 3月28日,CCTV-2改版,推出《超市大贏家》《財富故事會》《今晚》《交換空間》4檔欄目。 4月22-30日,為宣傳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大對中國自主品牌的宣傳力度,CCTV-2多個資訊、專欄及特別節目聯動,展開「品牌中國」大型系列報道活動。
2005年5月,根據央視台領導的指示精神,CCTV-2結合央視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嚴格實施欄目末位淘汰制。 7月,CCTV-2打造家庭娛樂節目《全家總動員》。 8月, CCTV-2對「全民節約 共同行動」活動進行宣傳報道,推動全社會建設「節約型社會」。 10月,CCTV-2在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召開之際推出《中國經濟大講堂》,每天邀請參與政策制定、熟悉政策背景的主講嘉賓。 11月,CCTV-2以「平凡英雄」為主題,每年推出「中國驕傲——尋找英雄中的英雄」特別活動,在每年11·9中國消防宣傳日播出《中國驕傲》頒獎晚會(CCTV-2改為財經頻道後,《中國驕傲》交由CCTV-12製作播出)。 12月1日,為配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召開,CCTV-2在《經濟信息聯播》推出系列報道《品牌中國》,對在自主創新中取得優異成果的科研機構和企業進行報道。
2006年,CCTV-2建立了頻道層面的選題日歷制度,提供經濟選題計劃和規劃。 在《中國經濟年度報告》的基礎上,推出《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 該年舉辦了主持人選拔活動《魅力新搭檔》。 3月,CCTV-2聯合農業部、科技部、國家林業局等相關部委和數十家省市電視台共同製作播出特別節目《科技走進新農村》。 5月,CCTV-2形成了「強化經濟特色,放大經濟品牌;優化頻道結構,豐富節目品種;創新節目編排,靈活應對市場」為基本思路的「內涵式微調」改版方案。 6月9日-7月9日,CCTV-2參與轉播德國世界盃比賽。 7月,CCTV-2繼1991年《經濟半小時》對大別山革命老區進行報道後,再次舉辦《重訪大別山 建設新農村》主題宣傳活動。
第二次改版(2006.08.-2008.10.26)
2006年8月起,CCTV-2開始使用紅色圓球體LOGO,口號為:經濟頻道,就在您身邊。8月9日,CCTV-2商務案例分析類欄目《商務時間》開播。 8月16日,央視在晚間黃金時段全面啟動「綠色廣告標識」的審核工作,CCTV-2晚間黃金時段的廣告中,屏幕右上角顯示半透明狀的「綠色廣告標識」。9月16日,CCTV-2《全家總動員》2006年年度總決賽順利播出。
2006年10月,CCTV-2播出《情系太行山 建設新農村》。 11月,CCTV-2推出5集《反商業賄賂》系列報道。 11月13日,CCTV-2推出12集大型電視紀錄片《大國崛起》,每集50分鍾,該片是一部跨國攝制的以世界性大國的強國歷史為題材的電視紀錄片。 12月11日,CCTV-2推出反映中國企業「走出去」艱辛歷程的10集紀錄片《跨國風雲》;同日,CCTV-2全頻道全天打通,推出《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五周年》16小時直播報道。 2007年,CCTV-2推出「傾國傾城:最值得向世界介紹的中國名城」電視活動。 9月1日,CCTV-2現場直播了「節能減排 全民行動」啟動儀式,頻道推出特別報道。 10月5日,CCTV-2在黨的十七大召開前夕推出6集電視政論片《復興之路》,並在CCTV-1黃金時段首播。
2008年5月5日,CCTV-2進行「專業升級」調整,以經濟節目的影響力提升,頻道結構的優化為抓手。 年「5·12」汶川大地震發生後,CCTV-2推出《眾志成城 抗震救災》特別報道。 北京奧運會前夕,CCTV-2與北京奧組委聯合製作奧運特別節目《中國加油》。 8月9-24日,CCTV-2參與轉播北京奧運會賽事,除《經濟信息聯播》等欄目正常播出外,其餘所有時段全部播出奧運賽事,台標被暫時移動到右上角。9月1日,CCTV-2創辦《開學第一課》 (後移入CCTV-1播出)。9月20日,CCTV-2開始在晚間打通《經濟信息聯播》、《經濟半小時》,開展直播報道《直擊華爾街風暴》。10月11日,CCTV-2傍晚檔18:05分再次開通一小時的《直擊華爾街風暴》直播特別報道。
第三次改版(2008.10.27-2009.08.23)
2008年10月27日,CCTV-2推出經濟評論節目《今日觀察》(《央視財經評論》前身)和訪談節目《詠樂匯》(後停播)。 12月,為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CCTV-2推出10集電視紀錄片《中國故事——關於中國夢的10個樣本》。
2009年8月18-22日,CCTV-2播出紀錄片《跨越中國製造》。 第一次改版(2009.08.24-2012.08.22)
2009年8月24日,CCTV-2由經濟頻道改為財經頻道。改版強化頻道財經特色,壓縮非財經節目的比重,陸續推出《環球財經連線》《交易時間》《市場分析室》等欄目。《生活》改版為《消費主張》,《為您服務》改版為《理財在線》(後改為《生財有道》)。 9月21日凌晨4點47分,CCTV-2在其上一版勺標CCTV-2下方加上了微軟雅黑字體的「財經頻道」四個簡體漢字,是央視各頻道中第一個採用「英文+數字+漢字」形式的頻道。11月25日,CCTV-2開始24小時全天候播出。12月21-29日,CCTV-2播出9集電視紀錄片《國情備忘錄》,每集45分鍾。
2010年8月23日-9月1日,CCTV-2播出10集電視紀錄片《公司的力量》,攝制組團隊秉承一貫的理性精神和全球立場,力求以誠實、冷靜、客觀的媒體姿態,用歷史來關照現實、以現實來設問未來。9月22日,CCTV-2播出10集電視紀錄片《華爾街》,每集50分鍾。該片是央視首次全面深入世界各大金融中心,採用大量紀實為主的拍攝手法,充分體現電視本體語言的創作。
2011年1月1日,央視所有頻道更換台標,CCTV-2的標識優化為「CCTV-2 財經」。當時頻道屏幕下方滾動字幕出現的頻道標識,是CCTV-2自己專有的二級標識,並非央視統一的頻道標識。 2月,CCTV-2播出8集電視紀錄片《大市·中國》,每集40分鍾。8月21日,首屆CCTV中國上市公司峰會在京舉行。截至2015年,CCTV中國上市公司峰會已連續舉辦5屆。10月1-7日,CCTV-2《經濟半小時》播出7集系列片《跨國並購》。
2012年3月29日,CCTV-2播出9集大型紀錄片《金磚之國》,每集45分鍾。5月23日,CCTV-2上海演播室在浦東新區啟用。
第二次改版(2012.08.24-2015.04.30)
2012年8月24日,CCTV-2更換頻道包裝,LOGO的主元素改為金黃色的兩個箭頭。10月19-28日,CCTV-2推出10集紀錄片《貨幣》,每集45分鍾。12月31日,CCTV2聯合路透、CNBC聯合推出跨年直播節目《新年新世界》,該節目是CCTV-2嘗試覆蓋全球時區的跨年直播節目。
2013年1月1日,CCTV-2播出系列微紀錄片《資本的故事》第一季(2015年播出第二季)。1月21-26日,CCTV-2播出6集紀錄片《國企備忘錄》。 11月5-10日,CCTV-2播出6集電視紀錄片《大國重器》,每集50分鍾。 央視加強公益廣告審核工作,CCTV-2和央視其它中文頻道一樣,播出公益廣告時屏幕右上角顯示彩色色塊的「公益廣告標識」。12月31日,CCTV-2實現高清化,2014年1月1日起CCTV-2(高清)正式上星面向全國觀眾播出。
2014年1月1日起,CCTV-2(高清)通過中星6A上星播出,開始高、標清同播。高清版標識和標清版一致,在右側加掛「高清」兩字。和央視其它高、標清同播頻道中的高清頻道一樣,CCTV-2(高清)蝶形報時器每30分鍾報時1次,報時時「高清」兩字撤下。3月,CCTV-2播出8集紀錄片《品牌的奧秘》,這是央視首部中外聯合製作的財經紀錄片。 6月1日晚,CCTV-2前總監郭振璽、製片人田立武因涉嫌受賄犯罪被吉林檢方立案偵查並採取強制措施。 同年6月6日,製片人王世傑被有關部門帶走接受調查。8月25日,CCTV-2播出10集電視紀錄片《互聯網時代》,每集50分鍾,該片是解析互聯網的紀錄片。 9月19日,央視恢復CCTV-2重大體育賽事轉播任務,CCTV-2協助體育賽事頻道(CCTV-5+)轉播仁川亞運會。在此之前。11月17日,《市場分析室》復播。
2015年1月31日,CCTV-2大數據財經電視新聞雜志《財經周刊》開播。
第三次改版(2015.05.01-)
2015年5月1日7:00起,CCTV-2《第一時間》、《交易時間》(上午版)(下午版在CCTV-2上海、深圳演播室播出)、《環球財經連線》(午間、晚間版)、《經濟信息聯播》、《經濟半小時》、《央視財經評論》等欄目在央視總部大樓正式播出。 從當日起,CCTV-2(標清版)在播出16:9的節目時,畫面改為將16:9播出素材橫向壓縮成4:3,同時台標橫向壓縮以適應16:9格式。8月17日,CCTV-2的蝶形報時器因部分原因恢復到4:3格式,不久恢復到16:9格式。9月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CCTV-2在《經濟半小時》播出7集電視紀錄片《抗戰財經記憶》。11月發布的當月中國微信500強榜單中,CCTV-2官方微信號「央視財經」以總閱讀量2377萬+,平均單條閱讀量77693的成績,位居第3名。
2016年1月4日,CCTV-2《央視財經評論》開始在周一至周四21:50播出。並推出4檔《整點財經》,在周一至周五10點、15點、16點、17點播出;增設《精品財經紀錄》,周一至周四23:05播出。同日起,深圳演播室正式啟用。 3月8-13日,CCTV-2播出6集大型電視紀錄片《五年規劃》,每集50分鍾。
『叄』 中央電視台新聞節目中心的成就
新聞節目中心啟用項目負責制等方式,圓滿完成了「香港回歸十周年」、「黨的十七大」、「嫦娥一號探月工程」等重大宣傳報道活動,成功實現了一系列重大政治事件的收視跨越。
『肆』 TV地標中國電視媒體綜合實力大型調研成果在哪裡發布
隨著歡快活潑的《自由探戈》小提琴二重奏節拍,「TV地標(2017)中國電視媒體綜合實力大型調研成果」發布會於2017年12月5日在北京廣電國際酒店隆重召開。此次發布會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主管的《中國廣播影視》雜志社主辦,北京中廣傳華影視文化咨詢有限公司承辦。來自全國電視媒體、電視製作機構、新媒體以及新聞媒體200餘人參會。
湖南衛視等6家衛視獲得年度最具影響力省級衛視,安徽衛視等3家衛視獲得年度最具成長性省級衛視,河南衛視等7家衛視獲得年度優秀省級衛視;中央電視台《朗讀者》獲得年度上星頻道最具開創性文化節目,《人民的名義》獲得年度最具影響力電視劇;《中餐廳》等10檔節目獲得年度上星頻道最具創新影響力節目,《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等10檔節目獲得年度上星頻道最具品牌影響力節目;中央電視台綜藝頻道節目部主任呂逸濤、山東廣播電視台齊魯頻道總監黃寶書、上海紀實頻道總監干超、蘇州廣播電視總台台長陸玉方獲得2017年年度廣電人物。
『伍』 中央電視台 成就傳奇廣告
你是不是也對大明開國能被央視列為"傳奇"比較感興趣
『陸』 中央電視台16台是啥
據說16台是微電影頻道,一直處於內部測試階段,還沒有開放上線。但具體情況我也不是很清楚。
『柒』 李德軒的所獲成果
1990年,經過八年雙節棍苦練而開始從事教練的李德軒偶然發現雙節棍可以利用正反前後左右上下並結合雜技的驚險和舞蹈的身法能變換出各種技巧與花樣,便苦心鑽研,精心拆招自創,日積月累,形成絕無僅有的600招式棍法,將其命名為《無形雙節棍法》。
無形雙節棍的創立讓李德軒即興奮又擔心,他擔心武術界不承認他的套路和叫法,為此,走上尋訪名師博採眾長之路。十年間,他北上少林,南下武當,與眾多武術前輩切磋技藝,研究棍術,他先後拜訪過國際武打巨星李連傑的棍術師傅趙其生,國際武打巨星樊少皇恩師陳耀林,少林寺高僧釋行飛,原名陳孝強拳師,北派名師劉劍等武林高手,得到過他們的指導和肯定。
功夫不負有心人。李德軒的無形雙節棍棍法受到武林前輩和同門同行的贊揚與推崇,他成為當今武術界第一個象形拳與雙節棍有效結合的創始人。
2008年功夫高超的李德軒帶弟子參演了電視劇【出軌反擊戰】【愛情起步價】【愛比死更殘酷】和主演了國內首部雙節棍電影【我就是李小龍】和【棍王小胖】兩部電影,並兼職編劇與雙節棍技術指導。僅僅兩年的時間,把雙節棍這一名族武術在全國和世界進行普及與推廣。 名師出高徒,2005年以後,致力於推廣雙節棍棍法的李德軒開始公開傳授絕技,他教出的徒弟繼承了無形雙節棍的精髓,個個棍術嫻熟自如,招式靈活多變,在全國和世界雙節棍大賽上,多人多次榮獲桂冠
段小勇,2007年和2008年連續兩年榮獲深圳雙節棍大賽冠軍,2009年七月獲得香港首屆世界雙節棍大賽自選難度套路冠軍,並帶其走進雙節棍電影和成都出版社出版了【李小龍雙節棍】教科書與教學光碟,在全國統一發行。現在全國大量推廣李德軒無形雙節棍體系。
柳岸, 2008年河南省棍王,2008年和2009年連續兩年榮獲深圳少兒雙節棍冠軍,2009年七月又獲得香港首屆世界雙節棍大賽自選難度套路冠軍,同年走進【我就是李小龍】電影。也榮獲了【2009年全國少兒才藝大賽】冠軍。
秦健超,2009年12月榮獲深圳第十一屆傳統武術大賽單手雙節棍和雙手雙節棍兩項全能冠軍,2010年3月又也讓他收獲獲得香港《獬豸杯》第八屆國際武術節單手雙節棍和雙手雙節棍兩項全能世界冠軍。也榮獲了【2009年全國少兒才藝大賽】冠軍。
武英阿姨與郭喆母女,都是全球老年街舞名人,無形雙節棍七段弟子,2012年也在北京拜師跟隨李德軒師傅學習無形雙節棍精華。武英阿姨與郭喆母女都是北京人,全球幾十個國家電視台和知名報社專訪與報道,美,英,德,法,菲律賓,韓國等幾十個國家都將其母女事跡出版知名雜志封面,並大篇幅的報道講解。中國所有省級電視台都對其母女專訪報道,中央電視台多次錄制其母女節目,一下子,武英阿姨稱為全球最受歡迎的老年街舞和老年雙節棍名人。
張永剛,無形雙節棍六段弟子,山西忻州人,跟隨李德軒師傅進修無形雙節棍實戰技術和無形拳秒殺技術,現在全國推廣無形雙節棍。
高曉陽,無形雙節棍六段弟子,山西呂梁人,精通無形雙節棍絕技------單指破五指絕技,至今無一人練成。
耿飛飛,無形雙節棍六段弟子,甘肅慶陽人,精通無形雙節棍教學體系,深得無形雙節棍巧妙招式軌跡,現在全國推廣無形雙節棍。
更多弟子的獲獎證明了李德軒無形雙節棍的實力,也讓他收獲了贊揚與聲譽。諸多媒體像《深圳僑報》《東方今報》《河南日報》《合川日報》《南陽日報》《南陽晚報》《韓國電視台》《中央電視台》《遼寧電視台》《重慶電視台》《河南電視台》《南陽電視台》《鄧州電視台》《鎮平電視台》等紛紛采訪報道了李德軒和弟子獲得世界級榮譽的消息。李德軒本人事跡也被編入《河南人物》《中原新崛起論壇》等書中全國出版發行。
中華武術,博大精深。學武不但可以強身健體,更要繼承武術文化,李德軒告誡弟子,文明練武,謙虛做人。只有講究武道和人道相結合,只有不斷超越,深悟武術內涵,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三十年辛苦路,三十年路漫長。李德軒雙節棍如今已在中國各地和豫西以南大地上遍地開花,南陽和全國各地多所學校設立武館教授無形雙節棍,世界雙節棍金牌教練這個稱號激勵李德軒先生不停鑽研,不停奮斗,去追求日益精湛的武術本領和至高無上的武術精神。
『捌』 有沒什麼軟體可以與電視同步的收看CCTV所有的電視台
大哥網路是有延時的 完全同步時不可能的 就是咱們平時看電視和聽廣播也是有延時的 怎麼也得差十幾秒鍾到一兩分鍾
你想看直播可以去中國網路電視台 或者下載其客戶端
『玖』 中央電視台城市頻道下面《智慧中國》欄目是個什麼
《智慧中國》欄目共三集,分別以《智慧前行》、《智慧生活》和《智慧星球》為題,介紹了中國在高科技創新方面取得的最新成果,以及這些新技術的應用前景和將給社會帶來的變化。
《智慧中國》是Discovery探索頻道出品的系列紀錄片,是繼《運行中國》之後的第二部中國話題紀錄片。三集紀錄片《智慧中國》於2017年6月12日央視紀錄頻道20:00播出。
第一集 智慧前行本期節目主要內容:喬希·克萊恩將走訪數千公里去拜訪中國的頂級智囊,了解他們獨特的創新之處,並在專家組的協助下,發現中國的智慧之路。
第二集 智慧生活本期節目主要內容: 本期節目將探索能夠從根本上改變我們生活的創新科技,將展示一項不可思議的技術,該技術可以將光直接運用於數據傳輸,其傳輸速度可達無線網速的一萬倍。
第三集 智慧星球本期節目主要內容: 本集節目中,喬希將探查那些能夠改變我們的生活,並幫助建立更加清潔、綠色、智慧星球的新技術。
(9)成果中央衛視擴展閱讀:
繼2016年《運行中國》拍攝微信團隊之後,中國第二大搜索引擎——搜狗搜索成為2017年Discovery探索頻道《智慧中國》鎖定的重要拍攝對象。在Discovery探索頻道製作團隊看來,微信和搜狗搜索都有共同的特點,它們都是憑借自身的技術創新、產品和服務,創造著全民級現象和行為。
同時,微信背後的騰訊和搜狗搜索背後的搜狗,也是中國科技企業中非常有代表性的公司。在某種程度上,它們是「中國創造」的未來科技,也是中國智慧的名片。
『拾』 中央電視台成立於哪一年
轉載
1978年
見下文:
中國中央電視台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電視台,1958年5月1日試播,9月2日正式播出。初名北京電視台,1978年5月1日更名為中央電視台,英文簡稱CCTV。如今已形成電視、電影、動畫製作、網路、報刊、圖文電視相互配合的多媒體宣傳、廣告經營和產業拓展的多元化經營格局。
以下還是轉載的 找不到你你說一樣的
我國20多年的改革開放促進了我國各類媒體的全面發展。這當中也包括我國英語廣播和電視媒體。隨著我國的入世,申奧和申博的成功,我國必將進一步開放,我國的英語廣播
和電視媒體也將面臨更多的發展和挑戰的機遇。本文首先擬分析我國的英語廣播電視媒體的發展趨勢,探討其發展中的問題,並從理論的角度思考我國英語廣播電視媒體的發展戰略問題。
二、我國英語廣播電視媒體的發展趨勢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英語廣播電視媒體的發展主要有兩大趨勢:
(1)從「英語廣播為主」逐步轉向「英語廣播媒體和電視媒體並重」
新中國的英語廣播誕生於戰爭年代。在很長一段時期內,我國的英語電子媒體主要是以中國國際廣播台的英語台為主打媒體,並主導著我國的對外廣播,成為我國重要的對外傳播窗口。中國國際廣播電台目前每天能用43種語言播出211個小時的廣播節目,覆蓋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2001年的聽眾來信多達90萬封,代表了約4500萬聽眾。中國國際廣播電台目前不僅是我國擁有海外受眾最多、影響最大的外宣單位之一,它的廣播語種、播出時間、發射功率和聽眾來信四項指標也均居世界國際廣播電台前列。【1】
英語台則一直是國際台的大台。它創辦於1947年9月11日,現在每天播出60個小時的新聞、專題、音樂以及其他節目,每年約有一千多萬國際聽眾收聽英語台的節目,占整個國際台聽眾數的四分之一。據估計,英語台已成為世界上了解中國最為有效的媒體之一。【2】
我國英語電視媒體起步較晚,是從教育類節目發展起來的,如80年代初中央電視台播出的「跟我學」節目。真正意義上的英語電視節目應該說是1987年1月1日中央電視台播出的「英語新聞」,1988年播出的專題紀實類節目「焦點」的問世代表著英語節目版塊的形成。此後推出的娛樂性節目「文化長廊」和「您好,北京!」則標志著中央電視台英語類節目日趨完整和正規。
1997年9月20日,中央電視台在上述英語類節目的基礎上組建中央電視台國際衛星頻道(CCTV-4),主要針對國外華人、華僑和對中國事務有興趣的外國受眾,每天播出17個小時英語和中文類節目,側重新聞、時事、經濟、娛樂、體育、少兒節目、影視、和電視紀錄片。2000年9月25日中央電視台正式開播英語頻道CCTV-9,每天播出24小時,分四大版塊,每個版塊六小時,以保證不同時區的受眾都能收看國際頻道的節目。目前,該頻道的節目已在美國、北歐洲、英國和法國以及東南亞都已落地。【3】
中央電視台英語9頻道的開通開創了我國的英語電視媒體時代,並迅速成為國際受眾主要信息源之一,形成了英語電子媒體中廣播和電視的鼎足之勢,出現了我國英語廣播和電視並重的局面。
(2)地方性英語廣播電視媒體同時得到發展
在我國中央級兩大英語電子媒體佔主導地位的同時,我國地方性英語廣播電視媒體也開始得到發展,其發展模式基本與中央級英語廣播和電視媒體模式一致:基本都是先創辦英語廣播節目,然後再創辦英語電視節目或頻道。
以上海為例,80年代中期隨著上海進一步對外開放,上海人民廣播台於1986年9月15日率先開設了廣播英語新聞(Shanghai Calling),1989年到1997年平均每天有6小時的英語節目,95年前後甚至長達13小時。但隨著媒體競爭的加劇,英語廣播逐步縮減為每日10分鍾的英語新聞,2001年起主要是轉播國際台英語新聞為主。【4】
上海的電視英語新聞開播較早,1986年10月1日上海電視台的英語新聞節目開播,後來組建的上海衛視(SBN)頻道還專門成立了外語部,開設常設欄目。據上海衛視外語部主任戴驊介紹,預計在3—5年內上海電視台還將成立英語頻道。【5】
據了解,目前廣州、南京、武漢、杭州等地也都紛紛創辦了或正在創辦英語廣播或電視節目。
三、我國英語廣播電視媒體存在的問題
盡管我國的英語廣播電視媒體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本文認為我國英語廣播電視媒體目前還存在以下問題:
1.資金的相對不足
像其他英語媒體一樣,我國英語廣播電視媒體一般都不實行市場化操作。它們的資金來源一般有兩種:一是國家撥款,二是大媒體的資助。目前而言,中國國際廣播台英語台的資金靠國家撥款,而中央電視台英語9頻道則基本靠央視資助。地方性的英語廣播電視媒體則基本都受中文媒體資助。
由於我國英語媒體一般只有投入,少有出產,資金相對不足一直是個困擾著我國英語媒體的問題,而對英語廣播和電視媒體(電視尤為如此)而言,這一點顯得更為突出,因為廣播電視都是以技術為依託的媒體,而技術設備的更新都是以資金因素為基礎的。從某種角度講,資金是決定我國英語廣播電視媒體能否進一步發展壯大的關鍵所在。
2.國際受眾定位趨同
這一問題可能適用於我國所有英語媒體。我國英語廣播電視媒體也不例外,其受眾定位趨同傾向也較明顯,一般都確定為:境內外受眾(外國人和華僑)和國內受眾(主要以外語學習為主)。
這樣的定位使得我國英語廣播電視媒體的受眾顯得較為抽象、籠統,缺乏個性化。正因如此,我國的英語廣播電視媒體(主要是中央級媒體)尚未能形成非常明確的國際受眾群。
從長遠來講,這會影響我國英語廣播電視媒體的傳播針對性和總體傳播效果。例如,目前央視英語9頻道用同樣的節目向美國、歐洲和南亞地區播放,而這些地區的受眾的文化背景和愛好肯定會有差異,因此從理論上不可能在這些地區取得同樣的傳播效果。【6】
3.可信度還較低
上文已提及,我國兩大英語廣播電視媒體的發展已具一定規模並擁有較多的國際受眾。但根據在來華外國受眾中的一次調查發現,來華外國受眾中對我國英語媒體新聞報道的認同度並不高,只有16.7%,而大多數外國受眾持反對(19.7%)和謹慎的模糊態度(46.9%)。【7】
當然,可信度的問題不光是一個傳播問題。它還與文化和意識形態有密切的關聯。由於我國的政治和社會體制與外國多數國家(尤其是西方國家)不一樣,這些與我國社會體制和意識形態不同的國家的受眾自然不會完全信任我國英語廣播電視媒體,從而增加了我國英語廣播電視媒體有效傳播的難度。
我國英語廣播電視媒體以上的三大問題盡管在性質上不相同,但它們都會影響到我國對外傳媒的傳播效果,影響我國英語廣播和電視媒體實現其最高目標:為我國在國際上塑造良好的國家形象,最終為我國的國家利益服務。
四、我國英語廣播電視媒體戰略思考
鑒於我國英語廣播電視媒體的現狀和面臨的問題,我國英語廣播電視媒體如要能實現其肩負的使命,那麼它們就必須能有效打入、影響和左右國際主流輿論,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為我國的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國際輿論空間。
但是,要做到這樣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個需要認真策劃、考慮的戰略性問題。因此,我們應該認真探討一下我國英語廣播電視媒體的戰略問題。
1.我國英語廣播電視媒體戰略應具備的特點
如上所述由於我國的英語廣播媒體創辦於戰爭年代,因此我們英語廣播電視媒體的總體思維模式很容易停留在過去戰爭年代的思維模式,較少從傳播效果角度談戰略問題。我們老是想著要宣傳中國,但所採用的手法往往不符合國際受眾的特點。國際受眾的特點和需求在多數情況下往往由領導決定,而不是通過調查研究來確定。我們總是把我們認為國際受眾應該知道的當成國際受眾真正要了解的東西。
此外,由於我國的英語廣播電視媒體由政府和媒體集團資助,因此資金這個重要問題很少在發展戰略中提及。我們知道要打入國際輿論界,卻不太研討要打入國際輿論界的必要的經濟條件。
因此,本文認為我國英語廣播電視媒體未來的發展戰略應具有三個特點:(1)必須體現以我為主,其發展模式能符合我國的政治和經濟環境;(2)能注重實效,促進我國英語廣播電視媒體不斷進行新聞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3)以提高我國英語廣播電視媒體的自我形象為重點,並使之成為我國對外傳播策略的有機組成部分。
總之,我國英語廣播電視媒體的發展戰略應該體現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精神。
2.我國英語廣播電視媒體戰略目標
目前,我國英語廣播和電視媒體的規模已經達到一定水平:目前國際台英語台節目在能世界大部分地區接收,而中央電視台英語9頻道也已先後在美國、北歐、英國和法國以及南亞地區落地,因此兩台的發展戰略應該以進一步提升影響力為重點。
本文認為我國廣播電視媒體的總體戰略目標應該是要打造成為具有一定國際影響力的英語廣播電視媒體,具體而言可以分成二個階段:第一階段目標是要讓國際台英語台和央視英語9頻道成為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地區性(包括我國國內)英語媒體,主要是在亞太地區能成為報道中國和世界的地區性權威;第二階段就是要在我國打造具有一定國際影響力的國際性廣播電視媒體。
本文認為這樣分兩步走的戰略目標是有一定理論基礎和現實基礎。從理論角度講,本文認為這符合了新聞傳播學中「二段流程」(也叫「二級傳播」)理論的原理。「二段流程」理論是上個世紀40年代美國學者拉扎斯費爾德等人提出的一種有關受眾中人際傳播影響的模式,即受眾可分為兩類,一類被稱為「意見領袖」,一類被稱為「追隨者」,前者可以影響後者。
從我國對外傳播的角度講,這里的「意見領袖」主要是指在亞太地區或在華的外國人,包括商人、技術人員、學生、遊客、記者和使館人員等。這些人一般是他們所在國家的中產階級或以上階層的典型代表。這里的「追隨者」主要是指那些沒有離開本國或沒到過中國對中國不甚了解的外國公民,他們基本可以是中產階級成員。他們對中國的了解不但渠道有限,而且對中國的了解帶有或多或少的偏見。但他們都是這些國家的輿論主體,有較大的影響力,可以自然成為較合格的對中國問題的「意見領袖」。這些人回國後對中國的一些評介和描述更容易使他們的「追隨者」認同和接受。這是他們之間文化認同的結果。這種效果是我國的英語廣播電視媒體所無法達到的。
此外,我國英語媒體目前的各方面條件(包括財力、物力、管理模式和報道手段等)還有限,不應該全面出擊,應該選擇重點,集中突破,並在現有條件基礎上取得最大的傳播效果。客觀地講,我國英語媒體目前的受眾定位確定為國內和亞洲地區的外國人為主並致力於成為報道中國地區性權威比較符合我國英語媒體的管理水平現狀。因為我國的英語媒體還沒有完全市場化,經濟上還要靠政府和大媒體的支持,其總體管理水平還較低,一下完全跑到國際上與西方強勢媒體競爭,顯然不現實。
同時,能定位國內和亞洲地區的外國人作為為我國英語媒體的國際受眾,積極打造具有地區性影響力的媒體權威對我們而言已極具競爭力,已經體現了我們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畢竟,我國英語媒體在報道中國問題或與中國有關的問題時,享有利用天時地利的地理和文化優勢。如果我們能報道好、報道透、報道足發生在中國的新聞事件,必然引起在華外國人的興趣。尤其在報道一些重大事件發生時,如我國入世、我國申奧和申博成功等,如按照西方的報道模式在時效性、真實性、客觀性、公正性等方面趕超西方媒體,我們在這方面的權威性就可以樹立起來。而只有在中國問題上的新聞報道樹立了權威性,才可能在其他問題逐步擁有更多的發言權。
據估計,如果在今後的十年中我國英語廣播電視媒體能基本達到第一步戰略目標,出現夠1-2個具有地區性知名度和影響力的英語媒體,那已是一種非常令人滿意的成果了。
第二步戰略目標須是在實現第一步戰略目標的基礎上才能實現。從目前情況看,這一戰略目標的實現是有可能的,並很有可能在本世紀中期達到這一目標。
這戰略目標的實現主要是由中國國家發展實力和大國地位所決定的。到那時,我國已成為一個中等發達的國家。雖然這時我國的發展水平可能還不及西方國家,但是考慮到中國是具有13億人口的大國和我國不斷增長的綜合實力,我國必將成為亞太地區以及世界中心之一。近代歷史發展表明強勢的國家必然會成為地區乃至世界性的信息中心,並造就強勢英語和漢語媒體。這是實現我國對外傳播第二階段的戰略目標的有利外部條件。有了良好的大環境並不意味著我們一定能夠打造出具有影響力的國際性媒體。如果我們不注重戰略目標的實施,那麼打入國際主流輿論界照樣可以變成一句空話。
五、我國英語廣播電視媒體戰略實施
1.實施模式
根據上述確定的總體戰略目標,本文認為我國英語廣播電視媒體結構模式應該可以多樣化,其實施過程也可以選擇以下二種模式:
第一種模式為官方媒體模式:這種模式主要以中國國際廣播台為主,其報道方針、指導思想和整個運作體系可以由政府主管部門確定,並代表政府的基本觀點和立場,是我國政府的窗口。
由於這類模式媒體性代表著我國政府,因此這種模式的媒體經營無需市場化,其運行資金基本依靠政府資助,其針對的國際受眾群為世界范圍內的聽眾。這是由電台的特性所決定的,因為廣播對於聽眾的要求較低,只要買一個短波收音機即可。
第二種模式為半官方媒體模式:這一模式媒體以中央電視台英語9頻道為主,並以打入西方佔主導的國際主流輿論為目標。這類媒體初創時,由政府或者大媒體投入,但將朝著基本能依靠市場運作方向發展,其主要國際受眾是主流國家的受眾(包括居住在中國的國際受眾),並兼顧非西方國家的受眾和海外華人。
原則上,這類媒體應盡量以民間或非官方形式出現,其半官方地位主要是指它能介入市場運作的自主權。政府主管部門主要通過有關法規對其實行宏觀監管並提供政策支持。政府主管部門的宏觀監管主要是指對其媒體總體戰略的調控和對媒體運作的年度審核,但一般不介入媒體的具體業務運作。此外,這類媒體的市場化程度也相對較高,可以允許其上市,吸引外來資金,以用於進一步發展。當然,政府應該保留在緊急情況下(戰爭等)介入媒體的權力。
要能真正形成上述兩種模式,必須有二個必要條件:(1)政府職能部門要有決心推動這項改革,並決心分離英語媒體的所有權和管理權,盡量通過法律形式而不是行政手段實施對英語媒體實施宏觀監管;(2)政府部門要把英語媒體的經營管理權還給媒體老總和管理層,讓他們真正按照對外傳播規律去開展傳播活動,樹立以外國受眾為中心的觀念,而不是盲目以我為中心。
這兩個條件目前看來並非空中樓閣、紙上談兵,而是有可能實現的,因為(1)英語媒體的改革是我國政府為了適應新的形勢而主動提出的;(2)由於是主動的改革,政府對可能會出現的失控情況可以制定並採取有效的防禦措施。如果真的出現混亂,政府完全可以通過法律手段和其他強制性措施解決;(3)由於語言的隔閡,這種改革在英語媒體首先試行可以盡量減少對國內輿論的影響,同時可為中文媒體國際化改革積累經驗。
2.對外傳播戰略的重點
在實施過程中,我們還應該注重我國英語廣播電視媒體戰略的一些重點方面。它們可以包括(但不限於)以下這些方面:
(1)注重這些英語媒體自身形象設計、提高可信度
我國英語廣播電視媒體要取得較好的傳播效果,必須注重自身形象設計,這樣才能有效提高我國英語媒體的可信度,取得預期的傳播效果。因此,英語廣播電視媒體自身形象設計應該成為我國國際傳播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根據以上兩種實施模式,我國的英語廣播媒體(指國際台)主要以塑造代表國家的官方媒體為主,樹立的是國家形象,維護是國家的立場。當然,地方性英語廣播媒體可以根據地方的情況確定定位。
半官方模式性質的媒體主要以央視的英語9頻道為主。當然,半官方的地位並沒有改變它是我國英語電視頻道的事實。它還代表著我們中國英語媒體的總體形象,還應該為我國的總體國家利益服務,但在具體運作方式上又可以發揮其電視娛樂化較強的特點融入市場化的軌道,增強其與國際受眾的接近性並參與國際競爭,使之能在一個不同的平台上提高對外傳播的有效度。
(2)建立高效的英語媒體人才管理體系
當然,為了達到這些目標,我們必須在這個大的戰略之下建立一個行之有效的英語廣播電視媒體管理制度,這樣我們才能在國際傳播中逐步扭轉被動局面。而要建立這樣一個高效的管理體系,其核心問題是高級英語新聞人才的培養和管理。
人才問題解決了,其他體制問題也就迎刃而解。這是因為只有高素質、高覺悟的英語新聞人才也能推動解決我國對外傳播管理體制其他方面問題,如:如何使我國對外傳播的發展更加符合新聞規律;如何較好處理有效把關和有效傳播的關系、政府和媒體的關系、長期效果和短期效果的關系等。
現在我國英語新聞人才的問題突出表現在:英語媒體采編人員隊伍不穩定,普遍年齡較輕,我國英語媒體儼然變成了「對外傳播人才輸出中心」。由此可以看出吸引高素質的對外傳播采編人才對我國對外傳播而言已不光是這些媒體的人事工作,還是決定我國對外傳播事業能否具有國際競爭力,能否實行上述戰略的重要因素。
當然,人才流動是正常的。但關鍵是我們的人才流出去的多,流進的卻較少。流進的人才主要是指我國英語媒體根據我國的外事規定聘請的外籍專家,但就目前而言,這些外聘專家只能當成英語改稿人。他們可以修改由中國記者采寫的英語稿子,而不能直接參與采訪和報道,更不能進入我們英語媒體的管理層,參與決策過程。這樣的規定和管理模式當然有其合理性:既可以利用外籍專家的語言優勢,又可以保證在政治上的正確性。
但是,如果我們的英語媒體要能夠打入國家輿論界,進入西方主流媒體,或與西方主流媒體進行競爭並能打造我國自己國家形象的話,那麼我們上述的人才管理體制(當然也指媒體運作和管理體制)是落後的,至少在人才管理體制上已經註定我們的英語媒體是無法和西方媒體進行競爭的,因為在多數情況下西方媒體的人才管理是相對開放的。
例如以美國文化背景的CNN之所以能在短短20多年中逐步發展成為世界性的電視新聞中心,成功的人才管理模式恐怕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但是這絲毫不影響CNN在面臨重大事件時(如9·11事件中的報道)成為一個代表美國國家利益的電視新聞中心。
因此,我國英語廣播電視媒體的發展如果要有所突破,首先必須在人才管理制度上有所突破。我們不光可以聘請外籍人員當我們英語媒體的英語改稿人,也可以聘請他們進入管理層,甚至當高層管理人員。當然,我們應該尊重「外事無小事」的傳統。但是只要我們事先制訂嚴格的、有效的人才管理制度,那麼我們就沒有必要怕老外進入我們英語媒體管理層後會做出不符合我國現行政策和法規的事情。嚴格的、有效的人才管理制度將會促使他們願當一名守法的雇員,並用他們的知識和專長為中國的國家利益服務。
所以,聘請老外進入我們英語廣播電視媒體管理層本身並不可怕,關鍵是我們要能制訂嚴格的、有效的和完整的人才管理制度。而當我們確立了嚴格的、有效的和完整的人才管理制度,那麼我們的英語媒體的有效管理制度也就自然會建立起來。在這樣的管理制度下,我國英語媒體的運作體制也會自然發生變化。
到那時,我們的政府部門可能沒有時間來爭論產業化是否會削弱我國英語媒體的喉舌功能,因為我們知道我們的底線,我們正在締造具有世界性影響力的英語廣播電視媒體,我們知道我們已經在和國際性媒體展開競爭了,我們知道我們的英語廣播電視媒體可以塑造一個相對真實的國家形象,並最終為我國的國家利益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