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2019年十大科技成果
1「嫦娥四號」 實現人類首次 月背軟著陸
等待了數十億年後,月球永遠背向地球那面的山地荒原,終於迎來第一個翩翩降臨的地球訪客。1月3日,「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東經177.6度、南緯45.5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並通過「鵲橋」中繼星傳回了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揭開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紗。
2、5G商用牌照正式發放
5G是一場影響深遠的全方位變革,將推動萬物互聯時代的到來。6月6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式向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廣電發放5G商用牌照,中國正式進入5G商用元年。
3、科創板鳴鑼開市
這是中國資本市場的歷史性時刻。7月22日,科創板在上海證券交易所鳴鑼開市。中國資本市場由此向科技創新企業開放大門。在未來國際科技實力競爭中,科創板將成為我國「硬科技」企業持續補充後續能量的「大糧倉」。
4、開發出全球首款類腦晶元
8月1日,清華大學開發出的全球首款異構融合類腦計算晶元登上了《自然》雜志的封面。該晶元結合了類腦計算和基於計算機科學的機器學習,這種融合技術有望提升各個系統的能力,促進人工通用智能的研究和發展。原則上,一個人工通用智能系統可以執行人類能夠完成的絕大多數任務。
5、首次驗證遠距離雙場量子密鑰分發
限於通信光纖的損耗和探測器的雜訊等原因,量子密鑰分發系統通常只能在100公里內獲得較高成碼率。目前最遠成碼距離是潘建偉團隊於2016年實驗實現的404公里。
Ⅱ 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增加近1歲,這是哪些措施鞏固的成果
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增加近1歲,這是國家採取的一系列政策鞏固的成果:
一是健康中國行動啟動實施,共建共享水平逐漸提高。國務院部署實施健康中國行動,成立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著眼全方位干預健康影響因素、維護全生命周期健康、防控重大疾病,實施15個專項行動,關注健康、追求健康的社會氛圍初步形成。
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全面啟動健康城市健康村鎮建設。強化每個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的理念,我國居民健康素養水平明顯提升,從2015年的10.25%提高到2019年19.17%,到今年年底我們的健康素養平均水平在「十三五」期間翻了一番。
二是醫葯衛生體制改革攻堅克難,中國特色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框架基本建立。強化醫療、醫保、醫葯「三醫聯動」改革,全面推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取消葯品和耗材加成。開展現代醫院管理制度試點,全面推進以質量為核心、公益性為導向的績效考核。
完善醫務人員在基層工作的薪酬、職稱等激勵機制。推進醫聯體建設和縣域綜合醫改,推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基本醫保參保覆蓋面穩定在95%以上。基本葯物數量由520種增加到685種。
推進葯品集中采購和使用,試點葯品中選價格平均降幅52%以上,打通降價葯進醫院「最後一公里」,將政策紅利引導到臨床端。改革完善行業綜合監管制度。促進健康產業和社會辦醫規范發展,努力滿足群眾多樣化、差異化健康需求。
三是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完善,服務可及性不斷提高。優化醫療資源配置,啟動國家醫學中心和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完善縣域醫療衛生服務體系,84%的縣級醫院達到二級及以上醫院水平。
從2015—2019年,每萬人全科醫生數從1.38人增長到2.61人,每千人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從5.11張增長到6.3張,執業(助理)醫師數從2.22人增長到2.77人,注冊護士數從2.37人增長到3.18人。近90%的家庭15分鍾內能夠到達最近醫療點。
四是圍繞「基本醫療有保障」目標持續發力,健康扶貧成效顯著。確定縣醫院能力建設、「縣鄉一體、鄉村一體」機制建設、鄉村醫療衛生機構標准化建設3個主攻方向,將符合條件的貧困縣縣醫院納入全民健康保障工程,組織三級醫院「組團式」幫扶貧困縣縣醫院,遠程醫療服務覆蓋所有國家級貧困縣和邊遠地區。
大病專項救治病種擴大到30種,累計分類救治貧困患者1900多萬人,近1000萬因病致貧返貧戶成功脫貧。
五是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公共衛生整體實力再上新台階。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標准從2015年的40元提高到今年的74元,免費向全體城鄉居民提供14大類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
優化重大傳染病防控策略,實施職業病、地方病三年攻堅行動,實施擴大國家免疫規劃,擴大癌症早診早治覆蓋人群,2019年重大慢性病過早死亡率比2015年降低10.8%。
六是婦幼保健和計劃生育服務管理繼續加強,積極推進健康老齡化。有序調整完善生育政策,2019年二孩及以上孩次佔比為59.5%。同時完善相關配套政策,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全面加強出生缺陷綜合防治,開展五類殘疾兒童篩查、診斷和康復試點工作。
加強老年健康教育和預防保健,大力發展醫養結合,為居家老人提供醫療服務的機構達到4萬多家,每年免費為65歲以上老人進行健康體檢。
七是完善激發和釋放活力的政策機制,中醫葯守正創新邁出新步伐。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促進中醫葯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國務院召開全國中醫葯大會,中醫葯服務體系建設、人才培養、科技創新和質量提升等全面推進。
全國現有中醫機構6.5萬多個,年診療量約11.6億人次,中西醫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共同維護人民健康。
Ⅲ 我國2019最新科研成果有哪些
懸浮燈泡,太陽能屋頂。智能服務機器人。天眼新一代威脅感知系統。
Ⅳ 2019年中國的重大科技創新成果
2019年,國家發展起得了重要成就。主要成就有克隆雜交稻種子、盾構機穿海工程、國際頂尖機場、海射型固體運載火箭發射、高速磁浮試驗樣車、人造太陽」等。
1 、造福世界 我科學家成功克隆出雜交稻種子
1月,中國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王克劍團隊,利用基因編輯技術建立了水稻無融合生殖體系,成功克隆出雜交稻種子,首次實現雜交稻性狀穩定遺傳到下一代。該成果在線發表於《自然·生物技術》雜志。
4 、超級裝備 最聰明盾構機挑戰穿海工程
離大連市中心不遠,有個梭魚灣,大連地鐵5號線要穿過這個海灣,考慮到巨輪出入,不能架設跨海橋梁,因此採用海底隧道。而這項工程催生出一台超級裝備。
1月18日,海宏號盾構機在大連始發,它堪稱中國研發的最聰明的盾構機。海宏號盾構機是中國中鐵專門為該工程研發、也是世界上現有功能最全的盾構機,核心部件設計全球領先。
5、 時速600公里 國產高速磁浮試驗樣車下線
「高速磁浮列車」成為2019年點擊率頗高的關鍵詞。5月23日,我國首輛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試驗樣車在青島下線,實現了我國在高速磁浮技術領域的重大突破。
6、 中標ITER 中國企業為「人造太陽」裝「心臟」
7月16日,中核集團收到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俗稱「人造太陽」)組織中標通知書,由中核集團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核工程)牽頭,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等參與,攜手法國法馬通公司等單位組成國際聯合體,以工程總承包形式正式中標在法國建設的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TAC1安裝標段。
Ⅳ 2019年中國取得的主要成就成果
你好,2019年中國取得重要的成就,成果就是新農村新建設。
Ⅵ 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要繼續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在什麼八個字上下功夫
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不動搖,就要認真貫徹落實「鞏固、增強、提升、內暢通」八字方針。鞏固,容就是要鞏固「三去一降一補」成果,加大破、立、降力度;增強,就是要增強微觀主體活力,發揮企業和企業家主觀能動性,破除各類要素流動壁壘,促進正向激勵和優勝劣汰;提升,就是要提升產業鏈水平,注重利用技術創新和規模效應形成新的競爭優勢,加快解決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培育和發展新的產業集群;暢通,就是要暢通國民經濟循環,形成國內市場和生產主體、經濟增長和就業擴大、金融和實體經濟良性循環。「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字方針,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管總的要求,全黨務必認真貫徹落實。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創新,是完成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突破口和著力點。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不動搖,認真貫徹落實「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字方針,不斷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之路就一定會越走越寬廣。
Ⅶ 2019年中國物流設施建設方面的重大成果有哪些
2019年中國物流設施建設方面的重大成果有哪些?比如說三地水水工程,風力電工程。
Ⅷ 2019年,我國航天事業取得了哪些成就
1、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發射,開啟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探測之旅
2018年12月8日,中國成功發射嫦娥四號探測器。12月12日,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實施近月制動,順利進入環月軌道。12月30日,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實施環月降軌控制,順利進入准備月背著陸預定軌道。
後續,嫦娥四號探測器將擇機實施月球背面軟著陸,開展月球背面就位探測及巡視探測。嫦娥四號將實現國際上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探測,國際上首次月球拉格朗日L2點中繼與探測,國際上首次月基低頻射電天文觀測,國內首次實測月夜期間淺層月壤溫度。
2、北斗三號基本系統星座部署完成,北斗系統正式邁入全球時代
2018年11月19日,中國成功發射第42、43顆北斗導航衛星,這是中國北斗三號系統第18、19顆組網衛星,北斗三號基本系統星座部署圓滿完成。12月27日,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宣布,北斗三號系統完成建設,開始提供全球服務。
這標志著北斗系統服務范圍由區域擴展為全球,北斗系統正式邁入全球時代。2018年,中國北斗系統加速組網,先後圓滿完成10次北斗導航衛星發射任務,成功將17顆北斗三號導航衛星和1顆北斗二號導航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3、中國航天發射次數創新紀錄,躍居世界首位
截至2018年12月31日,中國航天實施了以北斗衛星組網、嫦娥四號探測器等為代表的39次航天發射任務,相比2016年創下22次的中國航天發射紀錄,2018年發射次數創下中國航天史發射次數新高,躍居世界首位。
4、中國成功發射首顆電磁監測試驗衛星張衡一號
2018年2月2日,中國首顆電磁監測試驗衛星張衡一號發射升空,標志著中國成為世界上少數擁有在軌運行高精度地球物理場探測衛星的國家之一。
該衛星主要用於獲取全球空間電磁場、電磁波、電離層等離子體、高能粒子沉降等科學數據,為研究和提取與地震前兆相關的空間環境信息提供技術支持,為未來建立空間電磁場和電離層應用業務化系統進行技術准備。
5、中法海洋衛星發射成功,中法航天合作譜新篇
2018年10月29日,首顆中法海洋衛星成功發射。中法海洋衛星是由中國和法國聯合研製的首顆用於海洋動力環境監測的衛星,是中國航天史上第一次同先進宇航國家開展的系統層面的、全流程的合作。
該衛星裝有全球首台新型體制的微波散射計和全球首台新型體制的雷達波譜儀,可首次實現海風和海浪同步觀測。中法海洋衛星將在全球海洋環境監測、防災減災、應對氣候變化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此前的9月7日和10月25日,海洋水色環境衛星海洋一號C星和海洋動力環境探測衛星海洋二號B星先後成功發射,將為中國海洋事業發展提供可靠的遙感數據支撐,為海洋強國建設提供技術保障。
Ⅸ 我國從2019年到2020年以來,工作過程中,取得了哪些成就
1、「紅包雨」來襲——一批新的政策法律法規將落地實施
2019年1月1日,一批新的政策法律法規將正式實施,其中一些與你我生活密切相關。
1月1日起,新的個人所得稅法實施,《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暫行辦法》同步實施;按照《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方案》,將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工傷保險費、生育保險費等各項保險費交由稅務部門統一徵收;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開始施行,除了規范電商合法經營外,也將給消費者帶來更多權益保障;《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開始施行,填補了我國污染防治立法的空白;
《醫療衛生領域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方案》開始執行,意味著此前實施的「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金」「計劃生育特別扶助金」將統一於國家基本標准;
修訂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組織法》開始施行,這是「兩院」組織法實施近40年來首次大修;
《電子證照 總體技術架構》《電子證照 目錄信息規范》《電子證照 元數據規范》《電子證照 標識規范》《電子證照 文件技術要求》《電子證照 共享服務介面規范》等6項國家標准開始實施;三大基礎電信企業預計在全國正式提供手機異地銷戶服務。
2、為高質量發展提供高質量數據——第四次經濟普查啟幕
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工作將在2019年1月1日啟動。
經濟普查是一項重大的國情國力調查,自上一次普查後的五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我國經濟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在這個關鍵時期,迫切需要通過經濟普查,摸清「家底」。
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將全面調查我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發展規模、布局和效益,了解產業組織、產業結構、產業技術、產業形態的現狀以及各生產要素的構成。
摸清全部法人單位資產負債狀況和新興產業發展情況,進一步查實各類單位的基本情況和主要產品產量、服務活動,全面准確反映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動能培育壯大、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等方面的新進展。
3、共商國是——2019年全國兩會
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2018年12月29日表決通過了關於召開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的決定。根據決定,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將於2019年3月5日在京召開。
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的建議議程是:審議政府工作報告;審查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
審查2018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19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審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審議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審議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等。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擬定於2019年3月3日在北京召開。會議將審議政協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審議提案工作情況報告,列席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聽取和討論政府工作報告。
4、不忘初心跟黨走——五四運動100周年
1919年5月4日,為「外爭國權、內懲國賊」,北京青年學生掀起一場聲勢浩大的愛國運動,拉開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
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及其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幹部上的准備,並使社會主義思想成為五四運動後新文化運動的主流。五四運動所孕育的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偉大精神,深刻影響和推動著20世紀中國發展的歷史。
整整100年,曾經波瀾壯闊的五四運動已經遠去,以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為內涵的五四精神卻長存於國人心中,並成為民族復興之路上的重要精神支柱。
5、大國外交新征程——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
2017年5月1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宣布,中國將於2019年舉辦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將是2019年中國最重要的主場外交活動之一,也是共建「一帶一路」進入新階段的重要標志,對推動國際和地區合作具有重要意義。
同樣值得期待的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將於2019年舉辦。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將著力在「高規格、高質量、高標准、高水平、高成效」這五個「高」上下功夫。不僅展會總展覽面積將擴大,論壇參會嘉賓規格、規模力也爭超過首屆,在政策支持方面保持首屆支持力度不減。
6、5G商用呼之欲出——中國實現5G網路預商用
2018年12月,三大運營商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以及中國移動陸續發布公告稱,公司已獲工信部批准,可開展第五代移動通信(5G)系統試驗。
根據三大運營商的規劃,中國在2019年上半年實現5G網路預商用,到2020年實現5G網路正式商用。總部位於深圳的華為公司表示,將在2019年上半年發布搭載5G晶元的5G智能手機,並將在當年下半年實現規模商用。
7、全面實現月球探測工程「三步走」戰略目標——嫦娥五號發射
按照計劃,探月三期「回」的任務執行者——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將在2019年發射,任務之一是實現月面無人采樣返回。
在完成中國探月工程繞月、落月、返回三期任務後,中國將繼續探月四期任務,包括月球背面著陸巡視、月面二次采樣返回、月球南極著陸探測、月球北極著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