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姓氏辨證書

姓氏辨證書

發布時間:2021-07-17 12:07:41

① 哪位高人能提供一些姓氏研究方面的參考書籍鄙人在此萬分感激……

唐林寶《元和姓纂》,個人覺得這本書是研究姓氏最好的,網上可下到PDF格式的
北宋歐陽修《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表這一部分都是歐陽撰的,自班固後,直到宋代歐陽修這兒史書才又開始有表了
南宋鄧名世《古今姓氏書辨證》,買都難買得到
南宋鄭樵《通志.氏族略》,網上可下到電子書,這本書差不多是根據《元和姓纂》的,所以越後來的姓氏書,意義越不大
南宋羅泌《路史》,此書是神怪書,但是關於姓氏方面的對於後世研究相當有幫助其它可根據歷朝歷代的神道碑墓誌銘去研究,只能傳一個附件,《元和姓纂》我有它的四校記,是四部分的,需要的可向我索要

② 章姓的來源和歷史是什麼

1、源出姜姓說。

出自姜姓,據《姓氏辨證》、《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及《古今姓氏書辨證》等所載,章姓的孕育地在山東省泰安市東平縣鄣城村(現屬章丘縣),商朝時為鄣國;章姓的誕生地為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周成王姬誦執政時期賜封姜太公於齊地,建立齊國。鄣國被姜太公收為附庸國。後姜太公將齊國留封給嫡子,而將鄣國分封給庶子。到了姜虎時,被正式封於鄣國,鄣國被齊國滅亡。姜虎輾轉數年,遂定居於武都,於鄣字去邑為章。

2、源出任姓說。

出自任姓,為黃帝賜封的十二個基本姓氏之一。據《元和姓纂》記載,任姓是黃帝賜封的十二個基本姓氏之一,黃帝最小兒子與禺陽分封在任地,因此得姓。

3、源於滿族,出自金、元、明時期女真諸部,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據史籍《金史》記載,金國時期,有古老的章羅海西女真章羅部,原居今黑龍江齊齊哈爾西南七十公里處一帶地區,後其首領章羅·謁蘭冬在宋寧宗趙擴嘉定九年(金國衛紹王完顏永濟至寧三年,公元1216年)為積石州刺史,遂率其部遷至青海地區。在其後裔子孫中,有取氏族部落名稱漢化為姓氏者,稱章氏。

4、源於蒙古族,出自元、明時期蒙古諸部,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蒙古族遜尼耀特氏,世居察哈爾(今河北張家口一帶,包括河北、內蒙烏蘭察布盟、錫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區)。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Siuniyaote Hala。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章氏。

5、源於土家族,出自元、明時期湘西土家族姜加氏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土家族,在宋、元時期有姜加氏族部落,分有姜加孔氏、姜加阿寅勒氏兩大支系,世居湘西地區。後有蒙古族人在元、明之際引為姓氏者。

③ 古代介紹姓氏的書有哪幾本除了百家姓以外!

我國古代譜牒姓氏之學發達,相關書籍相當多。唐林寶撰《元和姓纂》。宋鄧名世《古今姓氏書辨證》。南宋著名史學家鄭樵的《通志·氏族略》。還有《世本》、《族姓記》,《三輔決錄》以及《百家譜》、《英賢傳》、《姓源韻譜》、《姓苑》等等。宋末元初的碩儒王應麟 ,撰寫了 《姓氏急就篇》......
我國古代譜牒姓氏之學發達,("譜牒學"是一門專門研究家譜、族譜的學科。"家譜"是以表譜的形式記載家族世系繁衍和本族人員事跡的圖書體裁。)相關書籍相當多。關於中國譜牒的產生過程,根據目前能見到的材料和研究狀況,我們大致可以把它分成兩個小的階段,即商代(公元前1500-1000年)的萌芽階段與西周(公元前1000-800年)的形成階段。商代已有一些簡單的世系表,是家譜的雛型。較為完備、成熟的譜牒形成於西周。司馬遷說的《譜牒》、《牒記》都是周以後的東西。到春秋時,譜牒相當盛行了,不過由於這種東西並非專門著作,小能強大雅之堂,傳到今天的連一種也沒有。
南宋著名史學家莆田人鄭樵撰,宋高宗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成書。《通志》為通史性的志書,共200卷,其中第一略《氏族略》為考辨、論述姓氏的專著,共收錄姓氏2255個。
此外,鄭樵還著有《氏族志》、《氏族源》及《氏族韻》等相關的姓氏學專著,是我國姓氏學研究中承前啟後的著名學者。
《古今姓氏書辯正》40卷,鄧名世撰,其子椿裒次之。此書搜集宋及宋以前歷代姓氏文獻,對當時所能見到的姓氏的起源、郡望、名人、流布作了或詳或略的考證,為後人研究姓氏留下了寶貴的文獻資料,堪稱宋代姓氏學研究集大成之作,是我國古代姓氏譜牒學方面的一部重要著作。鄧名世因不滿前人以及當時姓氏研究大多停留在記錄姓氏的現狀,而是以考證姓氏文獻的真偽為己任,希望能清理以往姓氏研究的成果,在學術上有所創新。他從考辨以往姓氏書之誤入手,以修撰一部古今姓氏全書為撰著宗旨,因此"長於辯論"成為此書的一大特點。《辯證》問世以後,頗為同時代學者所重,也對後世的姓氏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朱熹《朱子語類》稱贊鄧名世"世學甚博,姓氏一部,考證甚詳,蓋不虛也",王應麟《姓氏急就篇》、《困學紀聞》等多引據鄧著。清乾隆年間纂修《續通志》,其《氏族略》一篇更是多據《辯證》以補充之。在現存的姓氏譜牒文獻中,鄧名世的《古今姓氏書辯證》與《元和姓纂》、《通志·氏族略》鼎足而立,有著重要的地位。
《元和姓纂》是中國唐代譜牒姓氏之學的專著。原本10卷,今有10卷本、18卷本兩種。唐憲宗時宰相-李吉甫命林寶修撰,元和七年(812)成書。
譜牒在歷史上曾經興旺過一陣子,後來隨著宗法式家族制度的瓦解而消亡了。東漢末年到魏晉之際(公元200-300年)世家大族式家族制度形成後,譜牒又再次盛行起來,不過從內容到形式都與西周春秋時的譜牒不同了。這時稱之為「譜牒」的文獻,主要有三種形式:
一是「家傳」,這是最初級的形式。一個家族之所以在一個地方興旺發達起來,必有幾個人對家族的發展作出過傑出的貢獻,或者做過朝廷要員,或者做過封疆大吏,他們的子孫就為他們立傳,表彰他們的功績,顯示自己家族的身份。如:《荀氏家傳》、《袁氏家傳》(汝南)、《裴氏家傳》(河東)、《褚氏家傳》(陽翟)、《謝車騎家傳》(陳郡)等。
譜牒的第二種形式是「家譜」,或叫單姓族譜,每姓每族一本。家傳是傳而不是譜,只能記載家族名人事跡,不能把所有族人都記上去,光有家傳還是無法搞清家族所有人的血緣關系的,於是有人以家傳為基礎,以家族的世系為脈絡,把包括名人和非名人的所有族眾貫串起來,註明他們之間的血緣關系,這就是家譜了。如:裴松之《三國志》注中引到的:《崔氏譜》(博陵)、《郭氏譜》(太原)、《陳氏譜》(頒川)、《稽氏譜》(譙郡)、《阮氏譜》(陳留)、《王氏譜》(太原);《世說新語》注中引到的:《王氏世家》(琅琊)、《袁氏世紀》(汝南)、《王氏家譜》(東海)、《荀氏譜》(潁川)、《謝氏譜》(陳郡)、《羊氏譜》(泰山)、《顧氏譜》(吳郡)、《陸氏譜》(吳郡)等等,都是這樣的家譜。
譜牒的第三種形式,也是最高最典型的形式是「簿狀譜牒」,後來又叫作《百家譜》、《東南譜》、《十八州譜》、《天下望族譜》、某郡望族譜等等。家傳、家譜都是私家撰述,不具法律效力,必須有一種得到朝廷認可的官撰的譜牒,才能據以確定誰是士族,誰是庶族.才能據以選官、論人和通婚。官修的譜牒不是某一姓的家譜,而是全國或某一郡所有士族家譜的匯編或選編,所以叫作「百家譜」(百指約數)等等。在這種官撰的譜牒中,把天下所有士族的姓氏、郡望都列進去,每姓士族又都詳細列其成員的名字、官位及血緣關系,這就是簿狀譜牒。所謂「考之簿世然後授任」(《太平御覽》卷二一四引《晉陽秋》),「有司選舉必稽譜籍」(鄭樵《通志》卷二五《氏族略序》一《氏族序》),就是指這種官修的譜牒。官修譜牒不僅同士族的仕途性命攸關,而且是一項十分繁雜的工作,要對所有自認為是士族,並將其家譜上之於官的家族進行甄別、認定,還要根據情況的變化不斷修訂與重撰,所以朝廷設立專門的常設機構圖譜局主持撰修工作,置郎和令史等官來執掌(《南史》卷五九《王僧孺傳》載沈約語),並汲收對譜牒有研究的學者參與其事。
東晉南北朝時門閥士族制度充分發展,士族、非士族要根據譜牒來確認,人們入仕做官要根據譜牒來認定門閥的高卑,所以譜牒之學就成了一種專門學問,有專門的人從事研究。天下那麼大,士族那麼多,它們之間的關系又那麼復雜,每個家族的歷史,近的興起於魏晉之際,遠的則要追溯到東漢中葉,少說也有幾百年,要搞清楚他們內部和他們之間的各種關系(如:血緣關系、名諱、官位、姻親等等),確非易事。再加上許多新起的士族要求列名譜牒,而許多庶姓大族還採取冒名頂替、偽造家世等手段企圖擠進譜牒,這就進一步增加了譜牒修撰的艱巨性。東晉初年蘇峻之亂,把原來的譜牒焚毀了,後來重修,稱為「晉籍」,其分量之大競有東西兩庫(《南史》卷五九《王僧孺傳》)。這樣繁雜的工作,沒有專門學問,不作專門研究,的確是不行的。所以從西晉以後,到南北朝時,畢生研究譜牒的不乏其人,有的祖孫幾代從事譜牒研究,從而出現許多著名的譜學家。
西晉(公元250-300年)的著名譜學家是摯虞。摯氏為京兆大族,虞父模曾任曹魏太僕卿。摯虞才學通博,著述不倦,認為漢末以來天下喪亂,許多世家大族,雖子孫已不能明其祖先的事跡,辨其家族的由來,於是撰《族姓昭穆》十卷,進於朝廷(《晉書》卷五一摯虞傳)。此書早巳遺佚,我們不能確知其內容了。所謂「族姓」即指世家大族式家族,所謂「昭穆」即父子祖孫的血緣關系,這是現在所知道的當時第一部記載天下士族血緣關系的正式譜牒。因為它「定品違法」,大概是觸動了一些顯赫的大族,為人們彈劾。它有沒有成為官書,我們也不得而知,從晉武奇特詔原諒其「違法」的過失來看,大約是被欽定為官修譜牒了。
東晉南朝(公元400-500年)的著名譜學家有賈弼之、賈匪之、賈淵祖孫三人和王僧孺。賈氏為南渡的平陽大族。賈弼之在東晉太元年間由朝廷委任撰修譜牒,於是「廣集眾家,大搜群族」(《南齊書》卷五二賈淵傳),撰成《十八州士族譜》百帙,共七百餘卷,繕寫抄定,藏在秘閣,另抄別本藏於左戶。其子匪之,匪之子淵,世傳其業。齊永明中,賈淵與王儉共同參撰《百家譜》,又撰《氏族要狀》、《人名書》等譜牒,並行於世。譜牒研究成了賈氏世傳的家學。王僧孺出身於東海王氏。他在梁代繼續賈氏的研究,接成《十八州譜》七百一十卷(當是修訂賈弼之之書)、《百家譜集抄》十五卷、《東南譜集抄》十卷(《南史》卷五九《王僧孺傳》)。此時的譜牒之學,到了王僧孺手中,算是集大成了。
北朝(公元350-550年)官修譜牒,大抵均屬集體撰述,故不見研究譜牒之名家,如魏太和中,詔各郡中正,「各列本土姓族」作為選士的依據,似乎還沒有把全國士族的譜牒統到一起來。北齊的《類例》以甲門為士族,北周的《建德氏族》以四海通望為士族,似乎是他們那個小國的統一的譜牒,除《類例》知道是浮屠曇剛所撰外,《建德氏族》也是集體撰修的,故未留下撰人姓氏。
唐代在太宗、高宗兩次修譜。高士廉等修<氏族志>。高宗時修《姓氏錄》。
唐初的著名譜學家中首先要介紹的是路敬淳。他是高宗、武後時人,勤學不倦,對於歷代譜學素有研究,對於各個士族的門第姓望,能究其根源枝派,曾撰《著姓略記》十卷行於世。史稱「唐初姓譜學唯敬淳名家」,其他各家「皆本之路氏」(《舊唐書》卷一八九路敬淳傳)。另一名家是柳沖,他曾主持修撰《姓族系錄》,「好學多研」,是路敬淳以後的第一人。唐代譜學為柳氏家學,後其族人柳芳著《氏族論》,是對魏晉以來的譜學進行理論上的總結的第一篇論文,為後世研究譜牒的人所必讀(《新唐書》卷一九九柳沖傳)。比柳沖稍後的有韋述,亦是唐代譜學名家。他雅好譜學,在秘閣見到柳沖等撰《姓族系錄》,非常喜愛,乃於工作之餘,親手抄錄,另撰成《開元譜》二十卷(大約是《姓錄》的節本)(《舊唐書》卷一○二韋述傳)。柳芳《氏族論》「唐興,言譜者以敬淳為宗,柳沖、韋述次之」(《新唐書》卷一九九柳沖傳),應是不假的。
唐初譜牒的形式也同魏晉南朝一樣,分為私修的單姓族譜和官修的天下望族譜兩種,前面說到的幾次重修譜牒,即是指後一種。隋唐的單姓族譜,如《舊唐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和《通志·藝文略》中提到的許許多多某氏某姓家譜,我們至今只發現了兩件原件的殘片(見《吐魯番出土文書》第三冊,第64,180-184頁),都是用方框、線條、箭頭表示的世系圖表,詳細註明每人的血緣關系、名諱、官職及配偶的姓氏名字等,圖畫清晰,抄字工整,人們看去,一目瞭然。官修的望族譜,卻在敦煌石室中發現了幾種殘卷,其中以題為《新集天下姓望氏族譜》的最為完整和典型。它的內容是按照唐代的政治區劃,依道、州、郡的次序排列,每一郡列出該郡的望族姓氏,少者三姓(如涼州西平郡),多者四十姓(如雍州京兆郡)(參見王仲犖:《唐貞觀八年條舉氏族事件考釋》、《新集天下姓望氏族譜考釋》、《敦煌石室出殘姓氏書五種考釋》(均載《蠟華山館叢稿》):多賀秋五郞:《中國宗譜的研究》上卷第一章。)。據我們看,這大約是官修譜牒的一種提綱,而不是修成的譜牒。因為光列每郡的幾個望族姓氏,而不列出某一個人是不是屬於這個望族,是起不到譜牒的作用的。

④ 古今姓氏書辯證的括要

總目
附錄二:《四庫全書》本《古今姓氏書辯證》原序二首
高序
鄧椿年序
附錄三:孫星衍刊《古今姓氏書辯證》敘
附錄四:錢熙祚序跋
(一)錢熙祚《守山閣業書》本《古今姓氏書辯證》跋
(二)錢熙祚《守山閣業書》本《古今姓氏書辯證》校勘記序
附錄五:》四庫提要》及余嘉錫《辨證》
(一)《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古今姓氏書辯證四十卷》
(二)余嘉錫:《四庫提要辨證·古今姓氏書辯證四十卷》
附錄六:殘宋本韻目
《古今姓氏書辯證》姓氏筆劃索引

⑤ 古今姓氏書辯證電子版

古今姓氏書辯證.[宋]鄧名世.江西人民出版社.pdf密碼:2rkr你好,你需要的資源已經上傳,因為附件很容易失效!請及時下載並採納,非常感謝!

⑥ 章姓氏的由來

章氏出自姜姓,據《姓氏辨證》、《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及《古今姓氏書辨證》等所載,章姓的孕育地在山東省泰安市東平縣鄣城村(現屬章丘縣),商朝時為鄣國;章姓的誕生地為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周成王姬誦執政時期賜封姜太公於齊地,建立齊國。鄣國被姜太公收為附庸國。後姜太公將齊國留封給嫡子,而將鄣國分封給庶子。到了姜虎時,被正式封於鄣國,鄣國被齊國滅亡。姜韅輾轉數年,遂定居於武都,於鄣字去邑為章。

章拼音:zhāng

釋義:

1、歌曲詩文的段落:章節。章句。樂章。章回體。順理成章。斷章取義。

2、條目,規程:章程。章法。簡章。黨章。約法三章。

3、修理:雜亂無章。

4、花紋,文采:黑質而白章。

5、戳記:圖章。蓋章。

6、佩戴的身上的標志:袖章。領章。徽章。像章。

7、奏本:奏章。本章。

8、古同「彰」,彰明。

9、姓。

(6)姓氏辨證書擴展閱讀

漢字筆畫:

相關組詞:

1、章程[zhāng chéng]

書面寫定的組織規程或辦事條例。

[zhāng cheng]

指辦法。

2、憲章[xiàn zhāng]

效法。

3、規章[guī zhāng]

國家行政機關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4、詩章[shī zhāng]

詩篇。

5、章魚[zhāng yú]

軟體動物,有八條長的腕足,腕足內側有很多吸盤,有的體內有墨囊。生活在海底,吃魚類和甲殼類等。

⑦ 古今姓氏書辨證的主要內容

《古今姓氏書辨證》從北宋政和年間即開始著手編撰,成書於南宋紹興四年(1134年),父子相繼,歷時20餘年,所以比其它姓氏書著作較為洋細、精確。原書久已散失,今存本系乾隆年間從《永樂大典》中輯出,仍為四十卷,保留了原書的內容、風貌,是研究姓氏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著作。

⑧ 姓氏查詢

黃姓是現今中國大陸第七大姓氏、台灣島第三大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名第96位。黃姓人口在廣東省最多,佔全國黃姓人口總數約19%。根據1977年中國史學家李棟明在《東方雜志》發表的一篇有關「姓」的論文上指出,黃姓是全球華人十大姓之一。

黃姓
據《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等有關資料所載,黃姓為陸終之後,其後建立黃國,後為楚所滅,子孫以國為氏。帝舜時代,東夷部落的首領叫伯益,是「帝顓頊之苗裔」,因幫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帝舜賜姓嬴氏。傳說伯益的後裔有14支,既徐氏、郯氏、莒氏、終黎氏、運奄氏、菟裘氏、將梁氏、黃氏、江氏、修魚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趙氏、合稱嬴姓十四氏。其中的黃氏大約於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黃國,因被周朝封為子爵,又稱黃子國。春秋時期,楚國稱霸,只有黃國和隨國敢於抗衡。公元前648年,黃被楚滅。亡國後的黃國子孫,以國名為氏,就是黃氏。

2、出自金天氏之後。
據《古今姓氏書辨證》所載,黃氏起源於金天氏之後。台駘是上古時期少昊金天氏的苗裔,世代為水官之長,顓頊時受封於汾川,後世尊為汾水之神。春秋時,台駘的後人曾建立沈、姒、蓐、黃諸國,後來都被晉國滅掉了。其中黃國公族子孫以國為姓,成為黃姓。

3、以國為姓、
據《東夷源流史》所載,遠古顓頊時代,黃人從河南黃水西遷到山西汾水下游,建立黃國,以國為姓。陸終。上古時期火神祝融(掌管火的官)吳回之子。後其繼任祝融。周代時,其後被封於黃(今河南省潢川西十二里),建立了黃國。黃國後來被楚國所滅其後代子孫分散到了各地,他們不忘亡國之恨遂以原國名為氏稱黃姓。並尊陸終為其得姓始祖。

4、出自他姓改姓。
上古時代及後朝的王、陸、巫、吳、金、范、丁皆有改為黃姓者。

5、出自回族中的黃姓來源有二:

① 今福建省泉州市的少數蒲姓回族為避元代「反色目」的誅殺而改黃姓。但由於出自不情願,放將黃姓故意寫成「苗」(莆)字,因苗(莆)與蒲同音,若被人發覺,落下加上兩點就是黃字,久之便成了「黃」姓。

② 元代黃姓取阿位伯穆斯林女子改姓伊斯蘭教其後裔融於回族並姓黃。黃姓回族主要分布在福建四川河南寧夏部分地區。

⑨ 有關「黃」姓書籍

1、《史記·秦本紀》

2、《春秋》

3、《元合姓篡》唐·林寶

4、《通志-氏族力》宋·鄭樵

5、《楚世家》

6、《中國姓氏源流統譜》台灣·陳仁德

7、《兩周金文辭大系圖錄考釋》郭沫若

8、《古今姓氏書辨證》宋·鄧名世

9、《東夷源流史》何光岳

10、《黃氏大宗譜》

11、《閩書》

12、《台灣省通志》

13、《紫雲黃氏歷代世系表》台灣

14、《唐貞觀八年條舉氏族實體》

15、《太平寰宇記》北宋地理總志

16、《黃氏淵源》

17、《唐書》

18、《即墨黃氏宗派世系圖》光緒33年編(黃義明·家藏)

19、《黃氏宗譜》即墨市·黃壽先1952年修訂(黃成福·家藏)

⑩ 古今姓氏書辯證的介紹

古今姓氏書辯證以《四庫全書》本《辯證》為底本;四庫本原附館臣注於行間,數量較多,今改為頁下注全部保留,即校勘記之「四庫本原注曰」部分。本編以錢熙祚《守山閣業書》本《辯證》為參校本,即校勘記所稱「錢氏校本」者。錢氏校勘記中之有債值部分,予以充分吸收,不收敢攘善,特註明「錢氏曰」字樣。凡整理者所加按語,一律冠以「今按」二字。原文中的明顯錯誤(如已己已等)由予徑改,不出校記.點校者在對原文施加新式標點的同時,適當分段,以清眉目。《辯證》一書及四庫本原注、《守山閣業書》本所附錢熙祚按語,封古籍大多採用縮略或約定俗成的名稱,如稱《左傅》為《傅》,《魏書·官氏志》為《魏志》,《新唐書·宰相世系表》為《唐世系表》等。錢熙祚校勘記中徵引了部分殘宋本原文,本編分別補入各卷,特加陰影處理,以示區別。為方便讀者檢索,本編製作了姓氏筆劃索引附於書後。

閱讀全文

與姓氏辨證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力qc成果發布ppt 瀏覽:407
沙雕發明博主 瀏覽:105
禹城市工商局合名 瀏覽:977
網路侵犯著作權報案 瀏覽:734
稅務報到期限 瀏覽:6
怎樣查詢銀行卡有效期 瀏覽:19
浙江省溫州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592
馬鞍山全套多少錢 瀏覽:568
艾丁頓發明了什麼 瀏覽:651
希臘誰創造了人類 瀏覽:415
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66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方案 瀏覽:752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總結 瀏覽:490
郴州學府世家糾紛 瀏覽:197
馬鞍山ok論壇怎麼刪除帖子 瀏覽:242
馬鞍山恆生陽光集團 瀏覽:235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