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測量成果保護措施

測量成果保護措施

發布時間:2021-07-17 10:13:53

『壹』 在工程測量中,為了減少誤差、保證最終成果的正確性,應在審核起始依據與實測校核兩方面採取哪些措施

工程測量的前提:在有已知條件下進行測量工作。
1、首先應有設計提供的控制點成果回表,有的還有設計控制答點成果圖及點位精度。
2、現場找到設計控制點進行測量:有2個控制點的可檢測點間平距及高差進行較核;有3個及以上的可以用三角網(三角鎖)、導線等形式進行檢核(固定條件及限差要求)。
3、如檢核後發現誤差超限,可檢查實測中:儀器是否設置正確,操作是否正確,點位是否位移,並及時與控制點提供單位聯系共檢。對有多個已知點,只發現一個點位有較大偏差的可視為該點位移,棄用該點而使用其它幾點。
4、對兩端有控制點的可按符合導線方式進行檢核,對只一端有控制點的可按閉合導線進行檢核。
5、測量各項指標應符合相關規范:測回數、測回較差、測角中誤差、點位中誤差、邊長相對中誤差等等。

『貳』 關於建築物沉降觀測點的保護措施

保護措施:
變形控制測量
5.1 一般規定
5.1.1 各類沉降觀測的等級和精度要求,應視工程的規模、性質及沉降量的大小及速度進行設計而確定。同一測區或同一建築物隨著沉降量和速度的變化,可以採用不同的觀測精度。
5.1.2 布置和埋設沉降觀測點(變形點)時,應考慮觀測方便、易於保存、穩固和美觀。
5.1.3 沉降觀測宜採用幾何水準測量方法,也可採用靜力水準測量方法。
5.1.4 觀測記錄和成果應清晰完整、准確無誤,並符合本規程9.1節的規定。每一周期觀測完後,可提供周期或階段性成果。整個工程結束後,應提供綜合性成果資料。
5.1.5 對於深基礎建築或高層、超高層建築,沉降觀測應從基礎施工開始,以獲取基礎和主體荷載的全部沉降量(該建築的總沉降量)。
5.5 建築物沉降觀測
5.5.1 建築物沉降觀測應測定建築物及地基的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度並計算基礎傾斜、局部傾斜、相對彎曲及構件傾斜。
5.5.2 沉降觀測點的布設應能全面反映建築物及地基變形特徵,並顧及地質情況及建築結構特點。點位宜選設在下列位置:
1 建築物的四角、大轉角處及沿外牆每10~15m處或每隔2~3根柱基上。
2 高低層建築物、新舊建築物、縱橫牆等交接處的兩側。
3 建築物裂縫和沉降縫兩側、基礎埋深相差懸殊處、人工地基與天然地基接壤處、不同結構的分界處及填挖方分界處。
4 寬度大於等於15m或小於15m而地質復雜以及膨脹土地區的建築物,在承重內隔牆中部設內牆點,在室內地面中心及四周設地面點。
5 鄰近堆置重物處、受振動有顯著影響的部位及基礎下的暗浜(溝)處。
6 框架結構建築物的每個或部分柱基上或沿縱橫軸線設點。
7 片筏基礎、箱形基礎底板或接近基礎的結構部分之四角處及其中部位置。
8 重型設備基礎和動力設置基礎的四角、基礎型式或埋深改變處以及地質條件變化處兩側。
9 電視塔、煙囪、水塔、油罐、煉油塔、高爐等高聳建築物,沿周邊在與基礎軸線相交的對稱位置上布點,點數不少於4個。
5.5.3 沉降觀測的標志可根據不同的建築結構類型和建築材料,採用牆(柱)標志、基礎標志和隱蔽式標志等形式。各類標志的立尺部位應加工成半球形或有明顯的突出點,並塗上防腐劑。標志的埋設位置應避開如雨水管、窗檯線、暖氣片、暖水管、電氣開關等有礙設標與觀測的障礙物,並應視立尺需要離開牆(柱)面和地面一定距離。隱蔽式沉降觀測點標志的型式可按本規程附錄D規定執行。當應用靜力水準測量方法進行沉降觀測,觀測標志的型式及其埋設,應根據採用的靜力水準儀的型號、結構、讀數方式以及現場條件確定。標志的規格尺寸設計,應符合儀器安置的要求。
5.5.4 沉降觀測點的施測精度應按本規程第3.0.4條的規定確定。未包括在水準線路上的觀測點,應以所選定的測站高差中誤差作為精度要求施測。
5.5.5 沉降觀測的周期和觀測時間應按下列要求並結合實際情況確定:
1 建築物施工階段的觀測,應隨施工進度及時進行。一般建築可在基礎完工後或地下室砌完後開始觀測,大型、高層建築可在基礎墊層或基礎底部完成後開始觀測。觀測次數與間隔時間應視地基與加荷情況而定,民用建築可每加高1~5層觀測一次,工業建築可按不同施工階段(如回填基坑、安裝柱子和屋架、砌築牆體、設備安裝等)分別進行觀測。如建築物均勻增高,應至少在增加荷載的25%、50%、75%和100%時各測一次。施工過程中如暫停工,在停工時及重新開工時應各觀測一次。停工期間可每隔2~3個月觀測一次。
2 建築物使用階段的觀測次數,應視地基土類型和沉降速度大小而定。除有特殊要求者外,可在第一年觀測3~4次,第二年觀測2~3次,第三年後每年1次,直至穩定為止。
3 在觀測過程中,如有基礎附近地面荷載突然增減、基礎四周大量積水、長時間連續降雨等情況,均應及時增加觀測次數。當建築物突然發生大量沉降、不均勻沉降或嚴重裂縫時,應立即進行逐日或幾天一次的連續觀測。
4 沉降是否進入穩定階段應由沉降量與時間關系曲線判定。對一級工程,若最後三個周期觀測中每周期沉降量不大於倍測量中誤差可認為已進入穩定階段。對其它等級觀測工程,若沉降速度小於0.01~0.04mm/d可認為已進入穩定階段,具體取值宜根據各地區地基土的壓縮性確定。
5.5.6 沉降觀測點的觀測方法和技術要求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對二級、三級觀測點,除建築物轉角點、交接點、分界點等主要變形特徵點外,可允許使用間視法進行觀測,但視線長度不得大於相應等級規定的長度。
2 觀測時,儀器應避免安置在有空壓機、攪拌機、卷揚機等振動影響的范圍內,塔式起重機等施工機械附近也不宜設站。
3 每次觀測應記載施工進度、增加荷載量、倉庫進貨噸位、建築物傾斜裂縫等各種影響沉降變化和異常的情況。
5.5.7 每周期觀測後,應及時對觀測資料進行整理,計算觀測點的沉降量、沉降差以及本周期平均沉降量和沉降速度。根據需要,可按下列公式計算變形特徵值:
1 基礎傾斜α:
(5.5.7-1)
式中si—基礎傾斜方向端點i的沉降量(mm);
sj—基礎傾斜方向端點j的沉降量(mm);
L—基礎兩端點(i, j)間的距離(mm)。
2 基礎局部傾斜α:
按(5.5.7-1)式計算。但此時,取砌體承重結構沿縱牆6~10m內基礎上兩觀測點(i,j)的沉降量為si、sj,兩點(i,j)間的距離為L。
3 基礎相對彎曲fc:
(5.5.7-2)
式中sk—基礎中點k的沉降量(mm);
si、sj—基礎端點i、j的沉降量(mm);
L—i與j點間的距離(mm)。
註:彎曲量以向上凸起為正,反之為負。
4 柱基間吊車軌道等構件的傾斜:
按(5.5.7-1)式計算。
5.5.8 觀測工作結束後,應提交下列成果:
1 沉降觀測成果表。
2 沉降觀測點位分布圖及各周期沉降展開圖。
3 u-t-s(沉降速度-時間-沉降量)曲線圖。
4 p-t-s(荷載-時間-沉降量)曲線圖(可視需要提交)。
5 建築物等沉降曲線圖(見附錄E)。
6 沉降觀測分析報告。

沉降觀測的具體步驟
本工程沉降觀測採用閉合圈法按一等水準測量要求進行,DS使用級精密水準儀或自動安平水準儀和銦鋼水準尺。
建築物四周至少留出3m的場地,便於閉合圈法沉降觀測,觀測前通知工程處和施工現場負責人,事先清理好現場,確保視線、場地暢通,安排好測量跑尺人員。
本工程結構施工階段,做到每施工一層結構層次即進行一次沉降觀察,沉降觀測時間為砼澆築結束後一天,不上荷載的情況下進行,中間停、復工各觀測一次,以後每3個月觀測一次,建築物竣工驗收前觀測一次。特殊情況如發現嚴重裂縫,沉降速率增大,沉降差較大等,亦相應增加觀測次數,並整理出資料由主管工程師審核,及時提交給業主。使用階段每半年一次,共兩次,以後每年一次,預計觀測五年或直到沉降穩定,使用階段預計共測6次,由建設單位負責觀測,施工階段的觀測費用,按勘察設計文件規定,由業主負責,施工企業在提交成果時,向業主按專項收取費用。
觀測成果管理
本工程沉降觀測應有專用外業手薄、記錄表和建築物平面圖及觀測點布置圖等,並根據沉降觀測成果繪制沉降分布圖,沉降量與時間關系曲線圖,最後計算整個建築物的平均沉降量和相對沉降差,每季提供給業主一份資料。工程沉降觀測資料,由專人整理,當每次觀測一周後,提交工程技術科和工程隊各一份,最終將系統觀測資料作為工程技術資料的一部分存檔,並交建設單位一份。
基準點和觀測點的保護
經常檢查基準點和觀測點有無變動,並防止砂漿落在觀測頭上,將觀測點按觀測平面圖相應的編上號,每次觀測後旋下觀測頭集中保管,下次觀測時再按編號旋上觀測頭,注意防止柱上槽口被雜物堵塞或被現場材料擋住,還要採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碰撞觀測點頭的螺牙鐵管口,詳見圖《水準點埋置及觀測頭構造圖》。
設置基準的原則是合理埋設,觀測方便,並能保證水準點的穩定,基準點的埋設數量不少於三個,距離觀測點30-50m,基準點的設置應在基坑挖土前15天完成,基準點必須加蓋保護,在觀測平面中,基準點位置應明確標注。
觀測點的設置,依據圖紙設計要求。詳見附圖《沉降觀測點平面圖》。
觀測點的設置採用預埋螺牙鐵管,使用活動觀測頭,便於裝拆。
裝修前先旋下觀測頭,在柱裝修材料上留孔並預埋套管,裝修完再旋上觀測頭,觀測頭就朝外,便於觀測。
註明細節: 沉降觀測方案
一、 建築物沉降觀測點的布設
個,分別在 3、5、10、12×B 軸,1、16×D 軸,1×E 軸,20×F 軸,3、5、10、12×H
軸,J 軸×8 軸。
首次觀測的沉降觀測點高程值是以後各次觀測用以比較的基礎,其精度要求
非常高,施測時一般用N2 或N3 級精密水準儀。並且要求每個觀測點首次高程
應在同期觀測兩次後決定。
隨著結構每升高一層,臨時觀測點移上一層並進行觀測直到十0.00 再按規
定埋設永久觀測點(為便於觀測可將永久觀測點設於十500mm)。然後每施工一層
就復測一次,直至竣工。沉降觀測點平面布置圖詳見圖

五、 沉降觀測中注意事項
沉降觀測應採用附合線路或閉合線路,做到定機、定人、定路線。測施前儀
器必須經過檢驗,符合要求後方可使用。
沉降觀測的前後視距應盡可能相等,儀器到水準尺的距離不得大於 30m。
測施中,前後視必須採用同一根水準尺。觀測時,水準尺應和地面垂直,不
得歪斜。
在同一測站上觀測各觀測點時,當讀完所有觀測點的讀數後應回測後視點,
兩次同一後視點的讀數差不得超過±1mm。
沉降觀測的次數與頻率應根據上部結構的作用荷載和作用時間,一般在施工
階段每上一層結構,觀測一次,一直到結構封頂。裝飾施工完畢觀測一次,移交
業主前觀測一次。
觀測的結果應及時整理成成果資料,及時通報業主或現場監理工程師,工程
M
竣工後,應將成果資料整理歸檔。
請結合《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與《建築變形測量規范》進行查看。
一、沉降觀測的基本要求
1、儀器設備、人員素質的要求
根據沉降觀測精度要求高的特點,為能精確地反映出建(構)築物在不斷加荷下的沉降情況,一般規定測量的誤差應小於變形值的1/10—1/20,為此要求沉降觀測應使用精密水準儀(S1或S05級),水準尺也應使用受環境及溫差變化影響小的高精度銦合金水準尺。在不具備銦合金水準尺的情況下,使用一般塔尺盡量使用第一段標尺。
作業人員必須接受專業學習及技能培訓,熟練掌握儀器的操作規程,熟悉測量理論,能針對不同工程特點、具體情況採用不同的觀測方法及觀測程序,對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能分析原因並正確運用誤差理論進行平差計算,按時、快速、精確地完成每次觀測任務。
2、觀測時間的要求
建(構)築物的沉降觀測對時間有嚴格的限制條件,特別是首次觀測必須按時進行,其他各階段的復測,根據工程進展情況必須定時進行,不得漏測或補測。只有這樣,才能得到准確的沉降情況或規律。相鄰的兩次時間間隔稱為一個觀測周期,一般高層建築物的沉降觀測按一定的時間段為一觀測周期(如:30天/次)或按建築物的加荷情況每升高一層(或數層)為一觀測周期,無論採取何種方式都必須按施測方案中規定的觀測周期准時進行。
3、觀測點的要求
為了能夠反映出建(構)築物的准確沉降情況,沉降觀測點要埋設在最能反映沉降特徵且便於觀測的位置。一般要求建築物上設置的沉降觀測點縱橫向要對稱,且相鄰點之間間距以15-30米為宜,均勻地分布在建築物的周圍。通常情況下,建築物設計圖紙上有專門的沉降觀測點布置圖。此外,埋設的沉降觀測點要符合各施工階段的觀測要求,特別要考慮到裝修裝飾階段,是否會因牆或柱飾面施工而破壞或掩蓋住觀測點,不能連續觀測而失去觀測意義。
4、沉降觀測自始至終要遵循「五定」原則
「五定」即沉降觀測依據的基準點、工作基點和被觀測物的沉降觀測點,點位要穩定;所用儀器、設備要穩定;觀測人員要穩定;觀測時的環境條件基本一致;觀測路線、鏡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以上措施在客觀上盡量減少觀測誤差的不定性,使所測的結果具有統一的趨向性,保證各次復測結果與首次觀測的結果可比性更一致,使所觀測的沉降量更真實。
5、施測要求
儀器、設備的操作方法與觀測程序要熟悉、正確。在首次觀測前要對所用儀器的各項指標進行檢測校正,必要時經計量單位予以鑒定。連續使用3-6個月後重新對所用儀器、設備進行檢校。
在觀測過程中,操作人員要相互配合,工作協調一致,認真仔細,做到步步有校核。
6、沉降觀測精度的要求
根據建築物的特性和建設、設計單位的要求選擇沉降觀測精度的等級。在無特殊要求情況下,一般高層建(構)築物採用二等水準測量的觀測方法就能滿足沉降觀測的要求。
7、沉降觀測成果整理及計算要求
原始數據要真實可靠,記錄計算要符合施工測量規范的要求,按照依據正確、嚴謹有序、步步校核、結果有效的原則進行成果整理及計算。
二、具體施測程序及步驟
1、建立水準控制網
根據工程的特點布局、現場的環境條件制訂測量施測方案,由建設單位提供的水準控制點(或城市精密導線點)根據工程的測量施測方案和布網原則的要求建立水準控制網。要求:(1)一般高層建築物周圍要布置3個以上水準點,其間距不大於100米;(2)在場區內任何地方架設儀器至少後視到2個水準點,並且場區內各水準點構成閉合圖形,以便閉合檢校;(3)各水準點要設在建築物開挖、地面沉降和震動區范圍之外,水準點的埋深要符合二等水準測量的要求(大於1.5米),根據工程特點,建立合理的水準控制網,與基準點聯測,平差計算出各水準點的高程。
2、建立固定的觀測路線
由場區水準控制網,依據沉降觀測點的埋設要求或圖紙設計的沉降觀測點布點圖,確定沉降觀測點的位置。在控制點與沉降觀測點之間建立固定的觀測路線,並在架設儀器站點與轉點處作好標記樁,保證各次觀測均沿統一路線。
3、沉降觀測
根據編制的工程施測方案及確定的觀測周期,首次觀測應在觀測點設置穩固後及時進行。一般高層建築物有一或數層地下結構,首次觀測應自基礎開始,在基礎的縱橫軸線上(基礎局邊)按設計好的位置埋設沉降觀測點(臨時的),待臨時觀測點穩固好,進行首次觀測。
首次觀測的沉降觀測點高程值是以後各次觀測用以比較的基礎,其精度要求非常高,施測時一般用N2或N3級精密水準儀。並且要求每個觀測點首次高程應在同期觀測兩次後決定。
隨著結構每升高一層,臨時觀測點移上一層並進行觀測直到十0.00,再按規定埋設永久觀測點(為便於觀測可將永久觀測點設於十500mm)。然後每施工一層就復測一次,直至竣工。
4、將各次觀測記錄整理檢查無誤後,進行平差計算,求出各次每個觀測點的高程值,從而確定出沉降量。

『叄』 測量上的測點保護

你的問題太籠統了。
在測量上測點按照不同分類方法可以分許多種類。每一種類等級不同,測點規格要求也相差甚遠。測點的選定由國家或地區(單位)經過一系列嚴格的規范和程序而確定的一些點位,測點保護是由測點類型和標准所決定的。如大地原點(我國陝西省涇陽縣永樂鎮)、水準原點(青島觀象山),都需要專業人員保護。
如有需要可查詢國家測量規范。

『肆』 什麼是測量儀器保護的五項基本要求之一

什麼是扯爛黑起保護的五下基本用數據。你應該測的一定是做的質量好。我一定要買好的。

『伍』 在測量時,採用哪些措施來保證測量的正確性(工程測量題,在線等!)

首先要保證儀器對中、整平、精平,完全復合要求!測量過程中多測幾次,或換一個人測測看,所有數據是不是一樣《一般誤差3mm 都很正常》

『陸』 對施工單位的控制測量成果及保護措施應檢查復核哪些內容

一、總包各階段對測量工作的管控要點1、總包測量對接業主,負責工程的整體測量工作的實施和管理;指導、督促分包商建立專業分包工程測量管理體系。2、與城市規劃部門做好工程平面控制點和高程式控制制點的移交工作,並做好控制點的復測和保護工作。根據城市規劃部門提供的工程測量控制點建立首級場區控制網。3、編制項目總體測量施工方案,按方案實施項目的測量定位和復核工作。4、配合監理做好驗線工作。5、負責總承包部分的變形監測。6、負責做好竣工驗收的各項測量工作,負責工程檔案要求的測量資料整理歸檔工作。
二、總包為保障測量工作順利實施提供的各種外圍條件和資源1、施工總承包測量隊負責對各專業分包工程的測量進行協調。
2、專業分包工程開工前,移交測量基準點和基準線給分包單位,由移交雙方進行相互交接檢查無誤後形成交接資料。3、在分包工程施工過程中,將對分包工程重點部位的施工測量進行跟蹤復核監控。4、負責定期對各級測量控制網進行復測,維護各級控制網測量成果,並免費交各分包使用。5、負責做好每層平面控制點與標高控制點的垂直引測放線工作,並確保每層控制網的閉合精度符合要求,測量控制網的布局深度應在開工前與各相關分包協商確定,在每層為各承包商提供滿足其放線條件的平面及高程式控制制點。6、主體結構施工時,結構分包在砼地面距豎向結構邊緣200mm-300mm處,測放豎向結構控制線,此線應作彈線和打釘標記並妥善維護,在裝修階段移交給裝修和機電安裝承包商使用。7、結構分包為電梯和精裝修分包在每層每個電梯門口測放標高點。8、為機電主承包和機電專業分包在每個設備機房門口測放標高點。9、結構完成後,裝修和機電安裝前,總承包應實測各樓層砼地面標高,並依據實測結果,統一確定裝修完成面標高。10、結構完成後,總承包應復核外牆裝修定位線與室內裝修定位線,如有超出規范和技術要求偏差,應組織外牆分包與內裝修分包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技術協調。11、總承包測量專職人員應對各承包商的測量放線成果、預埋件定位、鋼柱焊接前後偏差等進行檢查復測。
三、項目施工全過程各專業及分包方的測量配合及銜接1、各分包進場後必須配備足夠數量的專職或兼職測量人員,測量人員必須持證上崗。總承包項目部測量組將統一對各專業分包測量人員進行協調及管理,進行技術對接與交流,及時協調施工過程中出現的問題。2、各分包單位按工程需要配備相應的測量儀器,所有進入現場的儀器必須檢定合格,並將所有測量儀器的檢定報告原件交總承包測量組查驗,留復印件存檔。3、各專業分包的主要測量過程和記錄需要定期向總承包報告,專業分包單位根據施工計劃列出測量計劃,以便總承包進行目標管理,現場控制。總承包有權力和責任對專業分包資料進行檢查,對出現的問題給予指導和完善。

『柒』 測量控制點的管理與保護措施

來網路文庫搜索「測量標志」或者「測量標志保護」,有好多。
給你幾個連接:
測量標志制度:http://wenku..com/view/217a6d4ee45c3b3567ec8b1f.html
關於保護測量標志的建議:http://wenku..com/view/e5bf6a8783d049649b6658b5.html
測量標志保護實施辦法:http://wenku..com/view/69bb37c64028915f804dc283.html
山西省測量標志管理規定:http://wenku..com/view/8a1004140b4e767f5acfce5a.html
浙江省測量標志保護管理試點方案http://wenku..com/view/d3bbdfc5d5bbfd0a79567386.html
希望對你有幫助。

『捌』 在測量中,採取哪些措施來保證測量成果的正確性

估算在教學中的應用

一、逗估地什麼

所謂估算,是指在計算、測量數(量)時無法也沒有必要進行精確計算或測量,或為了先大概地判斷之後檢驗計算或測量結果的正確性,在精確計算或測量的前後所採取的計算方法,是對數量關系做合理的大概推斷。估算不僅應用於某些數字的運算、長度的測量,還應用於幾何形狀,物品的重量、體積,冷熱程度,機器折舊,市場預測等方面。估算並不是近似計算,它是表示對人們所要得到的理想結果給出盡量接近的值或量。估算通常是要判斷結果在哪個數或量的附近,或者確定一個范圍。在小學階段估算的形式一般是口算或目測。估算又經常與口算、簡算及筆算相結合。

估算大體在以景中發生:沒有合適的計算或測量工具,如沒有計算器、筆、紙、尺子等;時間來不及:事件發生之前,眾多不確定因素影響精確計算或測量,如根據以往的氣溫估計一周後的氣溫,估算去動物園游覽需要的費用等;精確計算或測量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及精力,如計算一幢28層樓的高度等。面對上述情形,估算不失為一劑逗良方地。

具體到處於小學階段的學生,經常遇到的估算大致可以分為三類;對大數目的粗略計算;對日常口算、筆算的驗算;對現實生活中一些量的簡單推算。

二、為什麼要逗估地

估算在日常生活與數學學習中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從某種意義上說,估算應作為小學數學教學中一種非常重要的思維方式來培養。因此,學生估算意識和估算能力的養成,對於提高他們觀察、處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具體而言,估算的功效在以下幾個方面表現的尤為凸顯。

1.
有助於培養學生認識事物的整體感。強化學生的估算能力,有助於提高他們對運算和測量結果有概括性的認識,如估計物體的大小(如樹的高度、樹干粗細等)、事物的屬性(如洗澡水的溫度)、事物的變化
(如學生不斷變化的身高)等等。只有這樣,學生在紛繁復雜的社會現象時,能有所取捨,做到逗心中有數地,從而增強他們認識事物的整體感。

2.
有助於增強學生行為的計劃性。學生在從事某種行為時,可以先對有關問題做出粗略的初步估計,以確定此事可不可行,或者做此事有無必要,然後根據實際情況最後確定。如點菜先估算餐費、外出遊覽時估算花費、估計完成一件工作所需時間、裝修預算、鋪地面需要多少塊地磚等。如此養成估算習慣,有助於增強學生行為的計劃性。

3.
有助於強化學生的數感。數學課程標准指出,數感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理解數的意義;能用多種方法來表示數;能在具體的情境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系;能用數來表達和交流信息;能為解決問題而選擇適當的演算法;能估計運算的結果,並對結果的合作出解釋。而學生形成良好的估算習慣,有助於他們形成對數、問題及結果的直覺的素質,讓他們學著用定量的方法來幫助解決問題,從而使事物的面貌更加明晰、准確及嚴密,進而增進他們的數感。

『玖』 監測工作安全、質量、環境保護保障措施

一、質量保障措施

(1)樹立規范意識,監測工作要規范化,標准化。根據具體監測項目編寫監測技術要求和實施細則。保證基本資料完備,數據可靠,符合設計和圖紙的有關規定。

(2)制定切實可行的監測實施方案和相應的測點埋設保護措施,並將其納入施工進度控制計劃,在監測工作中嚴格執行。

(3)保證人員素質和測量設備精度,保證所有監測項目按規定指標完成。

(4)制定完整可行的工序管理流程表,層層把關,保證監測准確性。

(5)所有量測設備使用前均應經過檢定,合格後方可使用,人員相對固定,保證數據的連續性。

(6)量測數據均要現場檢查,發現異常及時進行重測,建立室內兩級復核。

二、安全環境保護保障措施

(1)安全措施的實施又安質部直接負責,在作業前對參與人員進行安全教育。

(2)鑽孔作業前先作管線探測,以免破壞管線。

(3)建築物測點布置事先與業主溝通,徵得業主同意後進行。

(4)科學、合理組織監測生產,加強現場監測管理,減少對周圍環境的影響。

『拾』 測量成果如何檢查驗收

檢查驗收的內容有:一、室內外檢查。
(1)控制測量成果的檢查。①測量控製版網的布設和標志埋設權是否符合要求;②各種觀測記錄和計算是否准確;③各類控制點的測量方法、限差、成果精度是否符合要求;④提交資料是否完整。
(2)房產調查成果的檢查。①房產調查要素的內容填寫是否齊全正確;②房屋權屬示意圖上的房屋權屬界限、四牆歸屬和一些符號等是否與房產圖的一致。
(3)房產要素測量成果的檢查。①測量方法、計算、成果是否准確;②測量要素是否齊全,對地物的取捨是否合理。
(4)房產圖的檢查。①比例尺是否滿足要求;②房產要素的表達是否齊全准確;③圖面精度與圖邊處理是否符合要求。
(5)面積測算的檢查。①房產面積的計算是否准確,精度是否符合要求;②用地面積的測算是否正確,精度是否符合要求;③共有共用面積的測算和攤分是否准確和合理。
二、成果驗收:(1)產品成果最終的驗收工作由任務的委託單位組織實施。驗收工作結束後要寫出檢查報告和驗收書。
(2)各級檢查驗收中發現的問題,要做好記錄並突出處理意見。
(3)上交成果驗收內容。
(4)成果質量的評定。

閱讀全文

與測量成果保護措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力qc成果發布ppt 瀏覽:407
沙雕發明博主 瀏覽:105
禹城市工商局合名 瀏覽:977
網路侵犯著作權報案 瀏覽:734
稅務報到期限 瀏覽:6
怎樣查詢銀行卡有效期 瀏覽:19
浙江省溫州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592
馬鞍山全套多少錢 瀏覽:568
艾丁頓發明了什麼 瀏覽:651
希臘誰創造了人類 瀏覽:415
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66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方案 瀏覽:752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總結 瀏覽:490
郴州學府世家糾紛 瀏覽:197
馬鞍山ok論壇怎麼刪除帖子 瀏覽:242
馬鞍山恆生陽光集團 瀏覽:235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