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教學成果獎獲獎名單

教學成果獎獲獎名單

發布時間:2021-07-17 06:47:01

A. 年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教學成果獎獲獎名單

表1 2012年校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獲獎名單

續表

表2 2012年校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獲獎名單

表3 2012年校級教學成果獎三等獎獲獎名單

B. 可以申請調整教學成果獎獲獎者名單嗎

教育,科研,教改實驗優秀成果獎和優秀教學成果獎,其中包括教學設計,課件,論文,經驗,和研究的相差不大。
教師承擔教學改革實驗成果獎的研究。

C. 教育部關於批准第五屆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獲獎項目的決定的內容

教高[2005]14號
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評審委員會評審確定的第五屆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獲獎項目,已經過異議審理,經教育部裁定,全部有效。
依據國務院發布的《教學成果獎勵條例》的規定,報經國務院批准,由清華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及上海交通大學王大中等合作申報的《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機制的創新與實踐》,北京理工大學、北京大學及北京信息工程學院王越等合作申報的《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的開展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北京交通大學王玉鳳等申報的《開拓創新,建設一流的物理演示與探索實驗室》等三項成果獲第五屆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特等獎。
教育部批准,北京大學趙凱華等申報的《<電磁學>系列課程的改革和建設》等59項成果獲第五屆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上海立信會計學院姚津等申報的《會計實驗教學的實施及成果》等537項成果獲第五屆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獲獎項目名單見附件)。
在全國開展教學成果獎勵活動是黨和國家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重要舉措,是對我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工作、教學建設和教學改革成果的檢閱和展示,是黨和國家重視教學工作的重要體現。本次獲獎的項目是全國高等教育界廣大教育工作者在教學工作崗位上,經過多年艱苦努力獲得的創造性勞動成果,在總體上代表了當前我國高等教育教學工作的最高水平,充分體現了近年來我國在高等教育教學改革方面所取得的重大進展。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高等學校要結合實際情況,認真學習、借鑒和應用這些獲獎成果,進一步加強教學工作,深化教學改革,為培養和造就更多適應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的高質量專門人才而努力奮斗。
附件:第五屆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獲獎項目名單
教 育 部
二OO五年九月二日

D. 陝西省教育學會第十一次優秀教科研論文與成果交流評選作品獲獎名單什麼時候出來

陝西省教育學會第十一次優秀教科研論文與成果交流評選作品獲獎名單何時公布

E. 教育部思政司關於公布全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評選結果的通知的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獲獎名單

一等獎(共4名)
(排名不分先後,下同)
湖南大學:《發揮影視文化的育人功能 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與文化素質》
南京理工大學:《凝煉國防教育文化特點 營造創新和諧育人氛圍》
中國海洋大學:《飛翔的海鷗——海鷗劇社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發揮獨特作用》
南京曉庄學院:《「國旗下講話」:曉庄獨特的文化景觀》
二等獎(共10名)
北京師范大學:《開拓校園文化建設新載體——記北京大學生電影節》
湘潭大學:《突出加強班級文化建設 構築校園文化建設的立體工程》
浙江大學:《樹育人理念 創特色文化——宿舍文化建設成果》
武漢大學:《項目運作激發活力 品牌戰略帶來繁榮——武漢大學「校園文化活動超市」》
華南理工大學:《弘揚高雅藝術 全面提升理工科大學生綜合素質》
西南財經大學:《堅持人文教育與科學精神培養並舉 構建財經特色的文化素質教育體系》
長安大學:《新校區校園文化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天津工業大學:《鑄造校魂 培育英才——天津工業大學以弘揚學校精神為主題建設高品質校園文化》
西北師范大學:《以學分制的方式扎實推進「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
湛江師范學院:《推崇名師 追求學術——「學術人生」系列訪談節目的策劃與效應》
三等獎(共20名)
東北大學:《以愛國愛校教育為主線,深入進行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
東華大學:《魅力校園 人生講壇》
復旦大學:《復旦的學生傳媒:從一種現象到一種文化》
中南大學:《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載體、機制、內容與方法的全面創新》
電子科技大學:《充分發揮「成電講壇」育人功能 深入開展大學生素質教育》
東南大學:《全員參與 多空間展示 構建多層次立體式的人文素質平台》
天津大學:《多彩校園文化交融科學殿堂》
華中科技大學:《推進三大融合 構建開放式立體化的校園文化體系》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構築地學特色校園文化 弘揚艱苦奮斗大學精神》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弘揚北航精神 創新文化育人機制 建設特色鮮明的大學文化》
天津商學院:《突出抓好藝術教育 提升校園文化品味》
中州大學:《培養畢業生愛校意識 形成母校情結 升華感恩情懷》
南京師范大學:《澆樹要澆根 成人先誠心——南京師范大學開展本科生誠信教育特色活動》
山東濱州職業學院:《高揚「文化興院」旗幟 搭建「文化育人」平台 全面實施校園文化建設「七大工程」》
武漢科技大學:《系統開展感動教育工程 深入推進校園文化建設》
武漢工業學院:《打造校園科技文化活動品牌 提高學生創新素質和實踐能力》
雲南民族大學:《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促進各族青年團結進步》
甘肅農業大學:《發揮宿舍潛在教育功能 努力推進公寓文化建設》
新疆大學:《打造綠色大學的綠色使者——新疆大學環保公益活動蓬勃開展》
新疆醫科大學:《用特色文化打造魅力校園》
優秀獎(共30名)
中央財經大學:《銘榜樣之精神 繪五彩之青春》
東北師范大學:《走進「雙百論壇」 感悟學術人生》
同濟大學:《繁榮以高雅藝術為主的多元校園文化 促進大學生文化素質全面提高》
山東大學:《以項目化運作方式全面扎實推進大學文化建設》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營造校園文化藝術氛圍 開拓思想政治教育載體》
南京農業大學:《積極開拓校園文化建設新載體 基地建設展「魅力校園」新風采》
中國礦業大學:《切實加強學生社團建設 構建校園文化建設新載體》
合肥工業大學:《突出亮點,彰顯特色,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華中師范大學:《利用資源 打造精品 促進校園文化健康發展》
華中農業大學:《一批綠色使者的綠之夢——綠色協會推動綠色文化建設紀實》
天津財經大學:《強化主題實踐 提高學生素質》
天津醫科大學:《構建獨具特色的校園文化體系培養德高醫粹醫學人才》
太原科技大學:《樹科學工作思路,創一流校園文化》
內蒙古大學:《弘揚社會主義旋律 構建清新校園文化》
浙江師范大學:《實施「三化」運作 搭建四大平台 促進學子成長》
寧波大學:《凝煉精神 打造品牌 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
福建師范大學:《構建校園文化特色服務體系 促進青年學生健康成長成才》
集美大學:《發揮學校歷史傳統優勢 扎實推進校園文化建設》
閩西職業技術學院:《揚老區精神 育時代新人——閩西職業技術學院深入開展老區精神教育活動》
湖北美術學院:《美育與德育相結合 人文與藝術相輝映》
廣東外語藝術職業學院:《以全麵塑內涵 以創新求發展 以專業為根本——廣東外語藝術職業學院校園文化建設側影》
四川警察學院:《創建具有公安院校特色的高校校園文化》
西昌學院:《創新校園文化 建設魅力校園 培育優秀人才》
雲南財經大學:《大力開展校園活動 推動校園文化蓬勃發展》
雲南農業大學:《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努力構建和諧校園》
貴州師范大學:《以科學發展觀為統攬 全面推進校園文化建設》
西藏大學:《圍繞育人目標 開展豐富活動 營造良好氛圍》
西藏民族學院:《締造魅力民族校園 營造溫馨公寓文化》
蘭州職業技術學院:《以京劇為突破口 全面推進校園文化建設》
塔里木大學:《胡楊深處驚現青春幾縷亮色 大漠邊陲昭顯風景這邊獨好》

F. 誰有2010年度河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的名單

2010年度河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評出

2010年度省社科優秀成果獎於日前評審結束,共評出榮譽獎5項,等級獎177項,其中:一等獎16項,二等獎99項,三等獎62項。現將等級獎中一、二等獎予以公示,時間9月14日至16日。
電話:0371—65904172
省社科優秀成果評獎辦公室
2011年9月13日

2010年度河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獲獎篇目
一等獎(16項)
中國傳統文化導論 陳江風等
社會主義和諧文化建設論 王少安等
中國中部農區發展研究 李小建等
文化強省與中原崛起戰略 李庚香
18歲成人儀式教育:進展、問題及改進建議 王北生等
20世紀50年代黨風廉政建設問題研究
——制度分析的視角 李義凡
梁啟超與中國書法 金玉甫
文化軟實力的維度 王桂蘭等
創新型河南建設與高等教育戰略轉型 嚴全治等
體制轉變增添發展動力
——關於濟源發展的調查與思考 蘇長青等
中原經濟區研究 喻新安等
論構建「中原經濟區」 朱夏炎等
中國控告申訴檢察管理模式研究 張國臣等
歷史與現實的追問
——英國教師在職教育的發展與動因研究 杜 靜
河洛文化與客家文化 安國樓等
黃河文明的歷史變遷叢書(儒學與中國政治、中國
古史傳說的英雄時代、殷商甲骨文研究) 李玉潔等

二等獎(99項)
政治·文化·翻譯 朱耀先等
中韓近代新小說比較研究 趙 楊
把握內涵 研究受眾 拓寬路徑 扎實推進社會主
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 孔國慶等
大學精神與高校校園文化建設 王 凌
在城鄉統籌中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 王建國
文藝的理想不能脫離現實 張樂林
積極發展壯大循環經濟 李東升
公共行政正義研究 楊冬艷
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要有新思路 陳明星
實現黨的領導與村民自治有機統一 趙保佑
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興的戰略選擇
——關於構建中原經濟區的調研與思考 賴謙進等
中國共產黨執政經驗研究 何雲峰
傳統與現代 張改娥
鄉土寫作的可能性 張鴻聲等
六言詩體研究 衛紹生
循環經濟下企業的運行機制研究 王 晶等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模式論 王浩斌
反思與重構:大學制度倫理研究 張開洪等
意識形態結構與中國當代文學
——《文藝報》(1949-1989)研究 武新軍
文化基因與社會變遷
——中國社會主義路徑走向的民族文化解析 趙傳海
新興媒體受眾消費行為研究 方雪琴
美術鑒賞 劉世聲等
基於城鄉統籌視角的城鎮密集區發展研究 劉榮增
真實的背後
——中國電視紀錄片話語分析 邢 勇
從政治到文學:建安文人業緣的歷史走向 張振龍
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的自然觀研究 李世書
黃淮流域生態系統管理法律制度研究 陳曉景
大學尊嚴的意義、構成與維護 鄭永扣
勞動合同法理論與實務研究 袁紹義等
分析馬克思主義的正義論研究 曹玉濤
轉型期中國女性職業變動研究 蔣美華
靈寶西坡墓地 馬蕭林等
水法概論 王國永等
諾頓環境實用主義思想研究 田憲臣
轉型與升級
——鄭洛工業走廊發展研究 劉道興等
中國保證保險制度研究 何紹慰
詩學語言學研究 周瑞敏等
教育測量與評價的基本理論和方法 趙有軍
法治城市建設研究 丁同民
環境倫理與和諧生態 田文富
農村發展策論 白選傑等
英語教學方法及教學研究 劉立娥等
唐宋飲食文化比較研究
——以中原地區為考察中心 劉朴兵
高校廉潔文化建設理論與實踐 張國臣等
漢民族形成之研究 李龍海
農民工資性收入問題研究 楊雲善等
圖書館知識轉移與共享 周九常
河南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研究 苗長虹等
中國憲法結構研究 黃建水
中原崛起的軟實力支撐研究 程振凱等
公務員心理健康導論 張海芹
民事訴訟契約研究 張嘉軍
《甲寅》與《新青年》淵源新論 孟慶澍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及其規律研究 林志友等
中國婦女通史(民國卷) 鄭永福等
世界電影史概論 曹毅梅等
英國政治思想史 閻照祥
城鎮化進程中鄉鎮政府職能研究 王艷成
會計信息傳導效率研究 李曉東
中國中小企業間接融資困境及解決途徑研究 楊 雪等
民辦高校品牌戰略研究 楊雪梅
電視談話節目的傳播理念與文化精神 汪振軍
課程教師論 邱德樂
民間經典文化書系(7本) 孟憲明等
社會轉型中的縣域農村公共服務供給機制研究
——以河南省延津縣為表述對象 趙成福
現實、歷史、邏輯與方法:教育技術學研究範式
初探 蔡建東
媒體的力量
——抗戰時期《新華日報》研究 王永恆
教育學視閾中的人
——基於馬克思主義人學的思考 劉黎明
企業空間演變
——基於傳統農區工業化的微觀分析 宋 偉
列寧關於社會主義的思想及其當代意義 張興茂
傳承的使命:中華優秀文化傳統教育問題研究 李申申等
企業知識產權戰略理論與實踐探索 李培林
教師精神文化研究 李清臣
包容性增長理念與單位管理創新 聶世軍
應急物流理論與實務 韓 松
在改革、革新實踐中堅持和發展社會主義
——試論二十多年來中共理論創新和越共理論思維革新
於向東
《走進河南檔案》叢書 王國振等
國有大型企業技術創新關聯機制研究 楊 俊等
日本德川時代貨幣制度研究 周愛萍
後危機時期河南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 林憲齋等
法律英語 胡光全等
猶太律法的淵源 饒本忠
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及其評價問題的理論思考 郭學德
耕地保護的外部性及其經濟補償研究 牛海鵬
報紙采編考評研究 李增生
現代中國文學漫步 姬學友等
明代官員給謚中的特殊現象解讀 田 冰
中國剪紙藝術欣賞與創作 朱曉紅等
二語中的非賓格動詞被動泛化及其發生機制 李素枝
多重主體策略下的自我命名
——論五四女作家筆下的女性基督 郭曉霞
量詞「叢」和「簇」的認知語義考察 魯 六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義務教育投資體制發展歷程的反思 刁玉華
大學語文 王建庄等
區域金融的協調發展與短板效應解析 田 霖
中國經濟增長、產業發展與勞動就業的耦合機理
分析——基於VAR模型的動態實證分析 劉 瀑
音樂鑒賞新編 朱英萍
當代文藝理論的媒介研究「轉向」
——從艾布拉姆斯接著說 李 勇
河南省能源人才發展戰略 胡衛民等
中原文化概論 賈文豐等

三等獎(62項)略

G. 吳明霞的成果獲獎

1.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教材建設榮獲第二屆西南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張大均、郭成、吳明霞、劉衍玲、王金良)西南大學 2012年12月
2. 編著《中學教師心理健康自我維護技巧》《小學教師心理健康自我維護技巧》,四川教育出版社,2009年4月,2008年6月;獲得重慶市第七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2011年7月)三等獎。成員名單:張大均、郭成、劉衍玲、吳明霞
3. 獲得2005年重慶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證書編號:20041011(5-4)。獲獎名稱:現代教師心理素質和教育能力培養的系列教材建設。獲獎者:西南大學 張大均、郭成、余林、陳旭、吳明霞。發獎者及時間:重慶市人民政府 2005年11月3日。
4. 教材《現代青年心理學》獲重慶市第四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排名第四),2005年,成員名單:張進輔、張希希、畢重增、吳明霞、桂亞莉
5. 教材《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1-4冊)》2004年9月版,2006年重慶市第五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重社科編號0605100,發獎日期2006年12月30日,成員名單:吳明霞、劉衍玲、向守俊、江琦、馮正直
6. 獲得2004年重慶市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成員名單:張大均、余林、郭成、陳旭、吳明霞

H. 第七屆中國移動教師論文大賽山東獲獎名單

這是近段時間中央教育電化館公布的:
山東省 井光兵 淺析微課程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的應用與探索 一等獎

山東省 周敏 智趣雲魔方,構建英語學習雲空間——運用多樣化信息技術手段提高小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研究 一等獎

山東省 張芸、張同三 揚起動畫英語之帆 啟航學生聽說之路 一等獎

山東省 韓繼蘭 基於Scarch項目教學——創客教育探究 二等獎

山東省 肖森 基於Storyline2的互動式高中地理微課程設計 二等獎

山東省 谷昭霞 翻轉課堂在數學教學中的實踐與思考 二等獎

山東省 徐雪梅 歷史因你而精彩——利用「和教育平台」等多種ICT打造高效歷史課堂的案例研究 二等獎

山東省 明文霞、李博 電子游戲之於教育的意義——信息化條件下對教學過程、成果評價機制的推想 二等獎

山東省 馬新明 關於微課的設計與製作經驗的總結以及Camtasia studio8.0實用技巧的探究 二等獎

山東省 董欲爽 微時代,數學微課堂精彩無限 二等獎

山東省 畢可靜 「巧」借微課媒體,實現課堂「翻」轉 二等獎

山東省 楊成成 走進E時代,讓課堂綻放異彩 二等獎

山東省 劉振海 高山上蓋廟還嫌低——翻轉課堂之初體驗 三等獎

山東省 陳萌 趣味課堂,我在春天等你 三等獎

山東省 鍾亞萌 農村小學教師信息素養的提升策略探析 三等獎

山東省 侯燕妮 以校為本推進微課程資源建設的實踐與研究 三等獎

山東省 慕曉峰 巧用信息技術助力物理實驗教學——以「單分子油膜法估測分子大小」為例談信息技術在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三等獎

山東省 楊梅 基於數字光學點陣技術的高中互動課堂教學實踐 三等獎

山東省 張強 關於凌河鎮中小學信息教育現狀的調查報告 三等獎

山東省 田鵬 微時代的教育——微課、微信在實際教學中的應用 三等獎

山東省 辛瀟宇 怦然「信」動,「樂活」課堂 三等獎

山東省 徐桂姍 微課在小學品德與生活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三等獎

山東省 吳健雯 微課,點亮美術課堂之新利器——「民間美術——楊家埠木板年畫」微課製作的嘗試與探究 三等獎

山東省 叢嬌 品味「過程性」,雕出「藝術品」——「利用Seewolink探究量角工具」教學實踐及反思 三等獎

山東省 楊顏 淺談多媒體與美術課堂教學各個環節的有效結合 三等獎

山東省 蘇彩紅 微信,為語文教學插上「微」翅膀 三等獎

山東省 孟清 淺談如何利用現代化教育技術突破低年級的識字難關 三等獎

山東省 尚靜 理論與行動並行——以人為本打造魅力小班信息課堂 三等獎

山東省 黃譯瑩 點亮心路——例談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心理健康課 優秀獎

山東省 張小紅 別樣評價總關情——運用信息技術,對學生進行多元性評價 優秀獎

山東省 常蘭蘭 初中生物「翻轉課堂」的構建案例探析 優秀獎

山東省 常飛 巧用多媒體,讓課堂煥發精彩——《小小彩泥坊》教學思考 優秀獎

閱讀全文

與教學成果獎獲獎名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力qc成果發布ppt 瀏覽:407
沙雕發明博主 瀏覽:105
禹城市工商局合名 瀏覽:977
網路侵犯著作權報案 瀏覽:734
稅務報到期限 瀏覽:6
怎樣查詢銀行卡有效期 瀏覽:19
浙江省溫州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592
馬鞍山全套多少錢 瀏覽:568
艾丁頓發明了什麼 瀏覽:651
希臘誰創造了人類 瀏覽:415
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66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方案 瀏覽:752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總結 瀏覽:490
郴州學府世家糾紛 瀏覽:197
馬鞍山ok論壇怎麼刪除帖子 瀏覽:242
馬鞍山恆生陽光集團 瀏覽:235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