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飛樂股份轉讓

飛樂股份轉讓

發布時間:2021-07-17 02:04:41

Ⅰ 權證的權證投機

嚴格地說,中國股市第一個正式意義的權證是1992年6月大飛樂(即飛樂股份)發行的配股權證。同年10月30日,深寶安在深市向股東發行了中國第一張中長期(一年)認股權證:寶安93認股權證,發行總量為2640萬張。寶安權證一發行就在市場上掀起了炒作狂潮,價格從4元一直飆到20元。但其價值始終是負值,隨著權證存續期最後期限的臨近,歸零也就不可避免。
九十年代中期,為了在配股過程中保護老股東的權益,便於無力認購配股的老股東有償轉讓其配股權,深滬兩交易所又推出配股權證,即A2權證。A2權證所代表的是在確定的日期,按事先規定的配股價格繳款認購這種股票的一種權證憑證。
在1995、1996兩年間,滬市推出江蘇悅達、福州東百等股票的權證,深市則推出武鳳凰、湘中意、廈海發、桂柳工、閩閩東等股票的權證。這些權證到期後,因為市場低迷,轉配股無法實施,管理層突發奇想,特批權證延期交易半年。這一延期給莊家提供了題材,導致市場再次對權證瘋狂炒作。例如,1995年桂柳工股價僅2.50元,轉配股價格為2.60元,但A2權證價格卻是2元多。也就是說,買入權證的投資者寧願花費每股4元多的價格買桂柳工「期貨」股票,也不願意以2元多買現貨正股。桂柳工A2權證的價格從1元多起步,最高炒到4元。而正股價為7元左右的悅達股份,權證價格竟高達15元,並出現過一天漲637%的奇觀。
這次博傻也未能維持太久。半年過後,因市場低迷,發行權證的個股有的已經跌破配股價,權證於是一文不值。但是,炒家在廢紙上投入的無限熱情讓管理層終於忍無可忍,於1996年6月底終止了權證交易,之後9年再也沒有發行新權證。

Ⅱ 飛樂音響股票怎麼樣還會漲嗎

飛樂音響 大股東持股比例較低,有賣殼預期!!! 11月14日,本報推出《飛樂音響大漲解密 牛人慾賭大摩重組》一文,將摩根士丹利(下稱大摩)退出中金,並有意加速與華鑫證券整合一事進行了詳盡分析,並獨家提出--持股華鑫證券比例達到24%的飛樂音響,在此次大摩重組事件中有望成為受益最大的一隻個股。該報道發表後,在市場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飛樂音響的股價兩周內漲幅最高曾經達20%,此後,包括《華爾街日報》等在內的國內外多家媒體相繼跟蹤報道此事。而兩周之後,記者通過對事件相關當事人、市場分析人士的深入采訪,了解到事件更多的幕後內容。
靜水之下,暗流涌動。近兩周時間里,在大摩有意退出中金公司,轉而與華鑫證券合作的消息似乎並未出現太多新的進展,此時市場上流傳的消息依然只是大摩已經與有意競購中金股權的私募股權基金開始接觸,以及大摩董事總經理兼中國區CEO孫瑋在公共場合首次證實了"考慮出售持有的中金公司股權",但就在這似乎看似平靜的消息面下,飛樂音響的股價卻在兩周之內大漲近20%。記者通過深入采訪卻得知,市場有不少資金對大摩和華鑫證券的合作抱有很高的期待,一旦期望成為現實,則一場轟轟烈烈的股權收購與反收購大戰或許可能在未來發生。
有知情人士向本報透露了目前一些實力機構的看法,基於上海儀電控股(集團)公司(下稱"上海儀電集團")持有飛樂音響比例過低,以及飛樂音響的股份已經是全流通的考慮,很有可能將出現某股資本力量以二級市場搶籌的方式,與上海儀電集團展開飛樂音響控制權的爭奪戰。而此預測一旦成真,在飛樂音響股價繼續飆升的同時,也將成為A股歷史上首例二級市場真正意義上的股權收購案。
大摩金融戰略穩步進行
在大摩和中金公司緣分即將到頭時,大摩在中國市場尋找中金公司接班人的步伐正在加快。而這個接班人的待定對象,即是此前一直名不見經傳的華鑫證券。據公開資料顯示,這家傳聞中的接班人,2008年僅實現凈利潤5045.6萬元,2009年前三季度實現凈利潤9077.7萬元,和國內中等券商比,不足一個季度凈利潤的三分之一。而正是這樣的一個小券商,卻承擔著大摩在華金融戰略的關鍵一步。大摩董事長約翰·馬克在2008年就曾公開表示:"我們與華鑫證券有合資項目,希望得到發行A股的執照與券商承銷資格"。
據知情人士透露,大摩實際上希望在華獲得包括銀行、基金、信託、券商等在內的多項金融業務資格。事實上,大摩的上述願望似乎正在一個個地變為現實:早在2006年,大摩通過一系列的資本運作,成功並購珠海市南通銀行,獲得了國內商業銀行的執照,並藉此加入了全國銀行間債券交易市場以及全國銀行間的同業拆借市場,而後於2008年8月在北京成立大摩國際銀行(中國)北京分行。
除銀行外,大摩在成立基金公司方面也已經有所作為:2008年,大摩與華鑫證券共同組建了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公司,並於今年7月發行了名為"摩根士丹利華鑫領先優勢股票基金"的首隻基金,而此次大摩與華鑫證券的合作,也被看做是雙方首次建立了實質性的合作關系。而雙方更深入的合作計劃,也隨著大摩出讓中金公司股權的進度加速而繼續推進。此時坊間有消息傳出:大摩或以其持股33%,華鑫證券持股67%的合作方式共同成立一家合資券商,以實現大摩獲得在華的證券經紀與承銷等業務的願望。
而一旦上述傳聞成真,大摩和華鑫證券合資設立的這家券商公司,到底能取得怎樣的市場地位呢?國內一位資深券商分析師昨日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即使按中等券商的規模計算,假設該合資券商公司一年的凈利潤大概在10億元人民幣左右,華鑫證券以占該合資券商67%的股權,每年將獲得約6.7億元的收益。
事實上,在華鑫證券與大摩"聯姻",加入金融大亨豪門的背後,上海儀電集團作為華鑫證券的實際控制人,也將坐收漁利。
上海儀電或醞釀股權轉讓
據公開信息顯示,華鑫證券目前的股東構成情況是:上海儀電集團佔63%、飛樂音響佔24%、上海金陵佔8%、飛樂股份佔3%、上海貝嶺佔2%。按照這樣的持股比例去分配華鑫證券在合資券商中所獲得的6.7億元收益(按以上假設)的話,上海儀電集團將獲得4.221億元,飛樂音響將獲得1.608億元,上海金陵將獲得0.536億元,飛樂股份將獲得0.201億元,上海貝嶺將獲得0.134億元。
而上海儀電集團是否就滿足於每年幾億元的投資收益?一位長期研究股權投資的資本界人士向本報記者分析到,站在上海儀電集團的角度,從如何實現資產增值最高效益的角度考慮,上海儀電集團很可能通過旗下資產整合的方式,將所持有的華鑫證券98%的股權,全部置換到飛樂音響中,以充分利用資本市場的杠桿效應,從二級市場中實現該資產增值的最大化。
"我們可以做一個設想,如果上海儀電集團將華鑫證券98%的股權置換到飛樂音響中,由此將給飛樂音響帶來每年6.566億元的投資收益。以飛樂音響目前僅6.15億股的總股本計算,將增厚飛樂音響每股收益1.01元,而現實的情況是,據飛樂音響2009年三季度的最新財務報告披露,飛樂音響在該報告期內的每股收益僅0.111元"。上述資本界人士繼續說到,"若以每股收益1.121元計算的話,對應昨日飛樂音響的收盤價,其對應的市盈率僅7倍左右。而根據目前市場的小盤券商股的估值,至少可以給予30倍的市盈率,那麼,飛樂音響在每股收益達到1.121元的情況下,其對應的股價約33.63元。"
按照上述資本界人士的觀點,上海儀電集團在繼續保持對華鑫證券絕對控股權的前提下,其持有的飛樂音響股權的市值也將出現巨大增值。以11月26日飛樂音響8.89元的收盤價計算,上海儀電集團手中的飛樂音響股權市值僅5.34億元,而以上述預測中的33.63元計算,上海儀電集團手中的飛樂音響股權市值將達到20.20億,收益遠高於4.221億元的分紅。事實上,這是非常保守的預測,因為大摩作為國際資本大鱷,其實際控制券商的估值應該遠遠不止30倍市盈率,年利潤遠遠超過10億元也是完全可能的。
而另一點值得說明的是,為什麼上海儀電集團一定會選擇飛樂音響為華鑫證券股權的置入方,而非其它上市公司。上述分析人士介紹到,原因之一是飛樂音響目前已經有24%的華鑫證券股權,而上海金陵僅8%,飛樂股份則更少,僅3%,因此置入飛樂音響的過程更加簡便。原因之二是,飛樂音響的股東人數眾多,持股較為分散,大股東假如想將24%的華鑫證券股權拿走,必須獲得股東大會的通過,而作為一塊嘴邊的肥肉,想必沒有股東會贊成將這部分資產置換出去的。
股權爭奪戰或將打響
據公開資料顯示,飛樂音響的現任大股東上海儀電集團持股數量為6006.96萬股,占總股數的9.75%,其性質屬於全流通股份。"上海儀電集團的持股比例並不高,而且飛樂音響現在每股股價僅幾元,這意味著任何一家有實力的機構,通過二級市場與上海儀電集團進行搶籌的成本並不高",一位業內人士對記者講到,"要知道,一旦取得了飛樂音響的控制權,不但能每年坐收數億元的投資漁利。更重要的是,還能夠間接持有大摩與華鑫證券合資券商的相當部分股權,這對於任何一家期望與大摩這樣的國際投行攀上'親家'進行戰略合作的機構而言,顯然是一舉兩得的事情,誰願意錯過這種一石二鳥的好機會呢?如果考慮有資金在二級市場開始搶籌可能會對飛樂音響的股價產生刺激作用的情況下,要想一舉超越上海儀電,而獲得飛樂音響的實際控制權,按目前市場情況,總投資不會超過20億元人民幣,這種好事,相信國內很多機構都具有這種實力和想法。"
而值得注意的是一點是,盡管這些潛在的收購方到目前為止並未浮出水面,但是從飛樂音響的股東人數統計中卻可以發現,近三個月來飛樂音響的股東人數正呈現日趨減少的態勢:2009年6月30日時,飛樂音響的股東人數還維持在92524人,但到了三季報披露中,股東人數卻減至88018人,顯示了飛樂音響的股份在二級市場有趨於集中之勢。
從飛樂音響近幾年來十大股東持股情況看,上海儀電持股數一直在上升,就在今年一季度上海儀電還增持了293萬股。"上海儀電集團如果真的有加強自身控股權地位的計劃,我預計在飛樂音響2009年的年報中,上海儀電集團的持股比例就會再一次提高。"上述分析人士講到。而上海儀電集團是否有此類考慮呢?就此問題,記者昨日多次致電上海儀電集團,但均被告知其董事長蔣耀先生正在出差,並不方便回答此類問題。
"上海官方或許會極力促成大摩與華鑫證券的合作",上述分析人士講到,"大摩若能落戶上海,則將有利於提升上海在國際金融市場的地位"。不過,該分析人士對記者講到,"在一切美好的願望實現前,大摩賣掉中金的股權,才是夢開始的第一步,同時也是飛樂音響股價上漲的第一個刺激點,而當大摩明確與華鑫證券形成合作關系後,又會給飛樂音響的股價帶來第二次刺激,當上海儀電集團將其擁有的全部華鑫證券股權置入飛樂音響後,將形成提振其股價的第三個刺激點。"如果這一切果成為現實,那麼,一場圍繞飛樂音響股權的收購大戰則很可能真正打響。

Ⅲ 地區性入股的確有

股票的由來股票是商品經濟及生產力發展的產物,它的歷史和發展過程大概可分為三個部分。 一、在16世紀作為籌集資金、分散風險的一種手段而進入遠航貿易領域。 在15世紀,義大利的航海家哥倫布發現了南美州新大陸,隨後葡萄牙的航海家麥哲倫又完成了第一次環球航行。這些地理上的大發現開通了東西方之間的航線,使海外貿 易和殖民地掠奪成為暴富的捷徑。而要組織遠航貿易就必須具備兩大條件,其一是組建 船隊需要巨額的資金;其二是因為遠航經常會遭到海洋颶風和土著居民的襲擊,要冒很大的風險。 而在當時,沒有一個投資者能擁有如此龐大的資金,且也沒有誰甘願冒這么大的風險。為了籌集遠航的資本和分攤經營風險,就出現了以股份集資的方法,即在每次出航 之前,招募股金,航行結束後將資本退給出資人並將所獲利潤按股金的比例進行分配。 為保護這種股份制經濟組織,英國、荷蘭等國的政府不但給予它們各種特許權和免稅優惠政策,且還制訂了相關的法律,從而為股票的產生創造了法律條件和社會環境。 在1553年,英國以股份集資的方式成立了莫斯科爾公司,在1581年又成立了凡特利 公司,其採取的方式就是公開招買股票,購買了股票就獲得了公司成員的資格。這些公 司開始運作時是在每次航行回來就返還股東的投資和分取利潤,其後又改為將資本留在公司內長期使用,從而產生了普通股份制度,相應地形成了普通股股票。 因為在貿易航行中獲取的利潤十分豐厚,這類公司就迅速膨脹,相應地股票也得到發展。在1660年之間,股東若要轉讓其所持股票,就要在本公司內找到相應的人員來接 受,或設法依公司章程規定將本公司以外的承購者變為公司的成員,股票的轉讓相當不便。但從1661年開始,股票開始可以任意轉讓,購買了公司股票的人就具有了公司的股 東資格,享有股東權。 到1680年,此類公司在英國已達49家,這就要求用法律形式確認其獨立的、固定的 組織形式。在17世紀上半葉,英國就確認了公司作為獨立法人的觀點,從而使股份有限公司成為穩定的組織形式,股金成為長期投資。股東憑借公司製作的股票就享有股東權, 領取股息。 與此相適應,證券交易也在歐洲的原始資本積累過程中出現。17世紀初,為了促進 包括股票流通在內的籌集資本活動的順利開展,在里昂、安特衛普等地出現了證券交易 場所。 1608年,荷蘭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一個證券交易所,即阿姆斯特丹證券交易所。 二、17世紀後,隨著資產階級革命的爆發,股票逐漸進入金融和工業領域。 從17世紀末到19世紀中葉,英國、法國先後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大機器工業生產 代替手工生產的產業革命迅猛崛起,導致了商品經濟的極大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因適應了大工業的要求而迅速發展起來,股票也相應地得到發展。出於生產對於擴大資金來源 和進行遠距離運輸以擴大市場的需要,銀行、運輸業急需大量籌集資金,而通過發行股 票來籌集資金、建立股份有限公司就成為當時的一種普遍方式。1694年成立的第一家資 本主義國家銀行——英格蘭銀行及美國在1790年成立的第一家銀行——合眾美國銀行都 是以發行股票為基礎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由於股價制銀行既可發行銀行券,又能吸收社會資金來發放貸款,其盈利非常可觀。而相對於遠航貿易來說,銀行股票是金融業股 票,不但股息多,且風險小,所以股票和股份制在金融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 在18世紀,蒸汽機的發明和推廣應用導致了工業革命。此時,資本主義的主要工業部門從手工業逐漸地過渡到機器大工業生產。不但紡織 業使用了大機器,且推廣到輪船和機車,改變了整個工業的交通狀況,大大地促進了生 產力的發展。這時的生產規模,已經遠遠不是單個資本家的小規模投資所能適應,它不但需要專業化生產和分工協作,還要求在交通能源、原材料、基礎設施等方面進行巨大 的投資,而這些投資卻不是少數資本家或當時政府的財力所能承擔的。而股份有限公司 和股票正好提供了一條用資本社會化來集中資金的出路。 在18世紀70年代到19世紀中期,英國利用股票集資這種形式共修建了長達2200英里 的運河系統和5000英里的鐵路。美國在18世紀初的50年裡建成了約3000英里的運河及28 00英里的鐵路。 到了19世紀60年代以後,由於資本主義大工業生產要求擴大企業規模、改進生產技 術和提高資本的有機構成,獨資或合夥辦企業就難以適應。這時資本主義國家政府就採取各種優惠措施來鼓勵私人集資興建企業。股份有限公司開始在工業系統確立統治地位。 於是,股票的自由轉讓,特別是利用股票價格進行投機,刺激了人們向工業企業進行股 票投資的興趣。股份有限公司在各個工業領域都迅猛發展,成為主要的企業組織形式,且通過股票籌措的資本額越來越大。如1799年杜邦創立的杜邦火葯公司就是用每股2000 美元的股票籌措了15股資本創辦的,而1902年成立的美國鋼鐵公司則用股票籌措了多達 14億美元的股金資本,成為第一個10億美元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 三、隨著證券交易的發展,其相應的法規及手段日益完善。 隨著股份有限公司的發展和股票發行數量的日益增多,證券交易所也在逐步發展。 1773年,股票商在倫敦的新喬納咖啡館正式成立了英國第一家證券交易所(現倫敦證券 交易所的前身),並在1802年獲得英國政府的正式批准和承認。它最初經營政府債券, 其後是公司債券和礦山、運河股票。到19世紀中葉,一些非正式的地方性證券市場也在 英國興起。 美國的證券市場從費城、紐約到芝加哥、波士頓等大城市開始出現,逐步形成全國范圍的證券交易局面。這些證券市場開始經營政府債券,繼而是各種公司股票。1790年 美國的第一個證券交易所——費城證券交易所誕生,1792年紐約的24名經紀人在華爾街 11號共同組織了「紐約證券交易會」,這就是後來聞名於世的「紐約證券交易所」。隨 著股票交易的發展,在1884年,美國的道和瓊斯發明了反映股票行情變化的股票價格指數雛形——道·瓊斯股票價格平均數。 股票在近代和現代的高速發展,要求法律制度不斷完備。 各個西方國家均通過制定公司法、證券法、破產法等來維護股份有限公司和股票的發展,以保護股東的權益。美國根據1929年經濟危機的經驗,於1933年頒布了《證券法》主要規定了股票發行制度。1934年又頒布了《證券交易法》,用於解決股票交易問題,並依該法成立了證券委員會作為股票市場的主管機關。1970年,為了保護投資者的利益、減少投資風險,頒布了《證券投資者保護法》。另外,在各國的股票交易市場上形成了反映股票行情變化的股票價格指數。比如,美國的道·瓊斯公司編制的道·瓊斯股票價 格平均指數,是美國目前最有代表性的大工業壟斷公司股票的價格指數。有關證券(股票)法律的公布和股票價格指數的產生,促進了股份有限公司和股票制度的發展。 我國最早發行股票是在80年代中期,1984年北京的天橋百貨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為 中國的第一家股份制企業。隨後,上海的飛樂公司、深圳的寶安公司相繼發行了股票。 1988年前後在上海和深圳出現了地區性的股票交易,1990年12月後上海證券交易所、深 圳證券交易所相繼宣布而開業,拉開了中國股票交易的序幕。1992年,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正式成立,從而使中國的股票交易逐漸走上了正規化和法制化的軌道。 集團股份制集團股份制是為了一定的目的組織起來共同行動的團體。《公司法》中並沒有「集團」一說,只有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責任公司的提法。但是在現實中,我們常常看到某某集團公司的名頭,其實這不過是多個公司在業務、流通、生產等等方面聯系緊密,從而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公司(或者企業)聯盟罷了。另外有的公司進行多元化經營戰略,在多個領域均成立了相應的子公司,這樣,母子公司之間也會因為這種「血緣」關系組成一個企業集團,頗類似於軍隊當中的集團軍。這些就是我們常說的集團公司的由來。一、公司法中沒有關於集團的概念。但是,在現實經濟生活中,存在集團公司的概念。集團公司,在國家有關規范性文件中均稱為企業集團,但在工商注冊時,一般稱為某某集團公司。二、最早關於設立企業集團,並對企業集團給出定義的國家規范性文件,是《國家體改委、國家經委關於組建和發展企業集團的幾點意見》(1987年12月16日)。該文件是這樣定義企業集團的:1.企業集團是適應社會主義有計劃商品經濟和社會化大生產的客觀需要而出現的一種具有多層次組織結構的經濟組織。它的核心層是自主經營、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照章納稅、能夠承擔經濟責任、具有法人資格的經濟實體。2.企業集團是以公有制為基礎,以名牌優質產品或國民經濟中的重大產品為龍頭,以一個或若干個大中型骨幹企業、獨立科研設計單位為主體,由多個有內在經濟技術聯系的企業和科研設計單位組成;它在某個行業或某類產品的生產經營活動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有較強大的科研開發能力,具有科研、生產、銷售、信息、服務等綜合功能。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初步建立,上述規定已經不能囊括所有企業集團,因為現實生活中已經存在非公有制的企業集團。1991年,《國務院批轉國家計委、國家體改委、國務院生產辦公室關於選擇一批大型企業集團進行試點請示的通知》(國發〔1991〕71號)中稱:「企業集團是適應我國社會主義有計劃商品經濟和社會化大生產的客觀需要而出現的一種新的經濟組織。」此時已不再強調公有制。但是,該文件的精神還是主要支持建立國營大中型企業的企業集團。1992年5月,國家工商局/國家計委/國家體改委/國務院生產辦 聯合發布了《關於國家試點企業集團登記管理實施辦法(試行) 》。該文件規定:第二條 國家試點企業集團應由一個大型企業或控股公司為核心組建,經國務院或國務院授權的審批機關批准後,向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申請登記。未經登記主管機關核准登記,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使用企業集團名稱。第三條 國家試點企業集團應具備以下條件:(一)必須有一個實力強大、具有投資中心功能的集團核心。集團核心可以是一個大型生產、流通企業,也可以是一個資本雄厚的控股公司。(二)必須有多層次的組織結構。除核心企業外,必須有三個以上的緊密層企業,還可以有半緊密層和鬆散層企業。(三)企業集團的核心企業與其他成員企業之間,要通過資產和生產經營的紐帶組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核心企業與緊密層企業之間應建立資產控股關系。核心企業、緊密層企業與半緊密層企業之間,應逐步發展資產的聯結紐帶。(四)企業集團的核心企業和其他成員企業,各自都具有法人資格。第四條 國家試點企業集團的核心企業應是一個全民所有制大型企業或國家控股的公司。此後,國家工商局又制定了《企業集團登記管理暫行規定》,此文件規定:第三條 企業集團是指以資本為主要聯結紐帶的母子公司為主體,以集團章程為共同行為規范的母公司、子公司、參股公司及其他成員企業或機構共同組成的具有一定規模的企業法人聯合體。企業集團不具有企業法人資格。第四條 企業集團由母公司、子公司、參股公司以及其他成員單位組建而成。事業單位法人、社會團體法人也可以成為企業集團成員。母公司應當是依法登記注冊,取得企業法人資格的控股企業。子公司應當是母公司對其擁有全部股權或者控股權的企業法人;企業集團的其他成員應當是母公司對其參股或者與母子公司形成生產經營、協作聯系的其他企業法人、事業單位法人或者社會團體法人。第五條 企業集團應當具備下列條件:(一)企業集團的母公司注冊資本在5000萬元人民幣以上,並至少擁有5家子公司;(二)母公司和其子公司的注冊資本總和在1億元人民幣以上;(三)集團成員單位均具有法人資格。當然,鑒於各地規定不同,此條件有所變動。目前所知集團最低標準是:(一)企業集團的母公司實收資本在1000萬元人民幣以上,並至少擁有2家子公司;(二)母公司和其子公司的注冊資本總和在2000萬元人民幣以上;(三)集團成員單位均具有法人資格。

Ⅳ 在企業收購中,當流通股占總股本比例達到5%,觸及舉牌線,請問,什麼是舉牌有何意義具體方式怎樣

「舉牌」收購一般是指投資人在證券市場的二級市場上收購的流通股份超過該股票總股本的 5%或者是5%的整倍數時,根據有關法規的規定,必須馬上通知該上市公司、證券交易所和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在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指定的報刊上進行公告,並且履行有關法律規定的義務。

在我國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絕大多數都有占總股本60%的國家股或者法人股,這些股票目前法律上還不能上市流通,少數一個或者幾個大的國家股或者法人股的股東決定這些公司的一切重大事項。對於這部分非流通股占總股本一半以上的公司,無論投資人在二級市場上收購多少流通股份也無法決定公司的重大事項,所以目前這些公司的控制權利的轉移主要是國家股或者法人股的股東與大的投資人在場外進行協議轉讓的方式進行,與流通股票市場一般是沒有關系的,也就談不上能「舉牌」收購。

目前在證券市場的二級市場上有幾個股票的總股本已經是全流通狀態的,其中有方正科技、愛使股份、飛樂股票、飛樂音響和興業房產等。由於它們的股票的流動性特點,特別是這些股票的股權分散的特點,加上一些股票特殊的高成長的行業特點,引起市場上比較大的投資人的異常關注,收購題材不斷涌現,用比較小的投資來控制一家比較大的公司以及二級市場上的巨大投資或投機收益,使得市場上不斷有新的投資人「舉牌」收購這些公司,這也是國內外所有的證券市場的魅力所在。(

Ⅳ 如何利用上證所交易系統進行股東大會網路投票操作

一、投票要素
1、投票代碼。A股股份對應的投票代碼以「738」開頭,B股股份對應的投票代碼以「938」開頭,上證所上市公司深圳市值配售股份對應的投票代碼以「363」開頭,深交所上市公司上海市值配售股份對應的投票代碼以「789」開頭。投票代碼後三位與該上市公司股票代碼的後三位相同。
2、買賣方向。均為買入。
3、申報價格。代表股東大會議案,如股東大會有多個待表決的議案,則申報1元代表表決議案一,申報2元代表表決議案二,依此類推。
4、申報股數。代表表決意見,申報1股代表同意,申報2股代表反對,申報3股代表棄權。
二、 投票規則
1、股東大會有多個待表決的議案,可以按照任意次序對各議案進行表決申報,表決申報不能撤單。
2、對同一議案不能多次進行表決申報,多次申報的,以第一次申報為准。
3、對於股東大會有多項議案,而某一股東僅對其中某項或某幾項議案進行網路投票的情況,只要股東對其中一項議案投票,即視為出席股東大會,納入出席股東大會的股東所持表決權數計算,對於該股東未表決的議案,按照棄權計算。
三、投票舉例
1、上市公司。12月18日,將有四家上市公司進行股東大會網路投票系統測試,它們分別是:上海飛樂股份有限公司(投票代碼為738654)、上海陸家嘴金融貿易區開發股份有限公司(A股投票代碼為738663,B股投票代碼為938932)、上海電力股份有限公司(A股投票代碼為738021,深圳市值配售股份對應的投票代碼為363021)、東信和平智能卡股份有限公司(A股在深交所對應的投票代碼為312017,滬市市值配售股份對應的投票代碼為789017)。
2、表決議案(註:模擬議案,不具有法律效力)
(1)上海飛樂股份有限公司。共有五個議案:(1)關於公司章程修訂的議案;(2)關於增加經營范圍的議案;(3)關於經營期限變更的議案;(4)關於股份轉讓的議案;(5)關於變更公司會計師事務所的議案。
(2)上海陸家嘴金融貿易區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共有二個議案:(1)關於公司增加註冊資本的議案;(2)關於公司成立分公司的議案。
(3)上海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共有二個議案:(1)關於公司章程修改的議案;(2)關於公司利潤分配方案的議案。
(4)東信和平智能卡股份有限公司的投票議案見深交所發布的測試通知。
3、投票操作
上海飛樂股份有限公司只有A股,在該公司召開股東大會並為股東提供網路投票系統時,如某一投資者要對公司五個議案中第一個議案(關於公司章程修訂的議案)投同意票,其申報為:投票代碼738654,買賣方向為買入,申報價格為1元,申報股數為1股。如對第一個議案投反對票,只要將申報股數改為2股,其他申報內容相同。依此類推,可對其他議案進行投票。
上海陸家嘴金融貿易區開發股份有限公司既有A股又有B股,在該公司召開股東大會並為股東提供網路投票系統時,A股和B股股份對應的投票代碼不同,應通過A股和B股交易系統分別投票。如某一投資者持有「陸家嘴」A股100股、B股200股,對該公司議案一(關於公司增加註冊資本的議案)投了同意票,對議案二(關於公司成立分公司的議案)投了反對票。其申報一般應有以下四筆:
在A股交易系統申報兩筆:(1)投票代碼738663,買賣方向為買入,申報價格為1元,申報股數為1股;(2)投票代碼738663,買賣方向為買入,申報價格為2元,申報股數為2股。在B股交易系統申報兩筆:(1)投票代碼938932,買賣方向為買入,申報價格為1美元,申報股數為1股;(2)投票代碼938932,買賣方向為買入,申報價格為2美元,申報股數為2股。

Ⅵ 飛樂音響股票是上證嗎

是的,是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
新中國第一股飛樂音響股票沉浮錄
在紐約證券交易所精緻華美的櫥窗內,陳列著記載世界各地資本市場發展進程的各種標志性物品。其中就有一張製作精美的中國股票,那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發行的第一隻股票——飛樂音響股票。
1986年11月,鄧小平將這張股票贈送給當時的美國紐約交易所總裁約翰·凡爾霖,以此向世人昭示中國改革開放的巨大決心。
真慶幸,在兩市1500餘張股票中飛樂音響一直保留著最初的名字。透過這張股票的變遷,我們可以檢視中國股市傳奇般的歷史。
【醞釀改革】
上世紀80年代初的中國,改革開放剛剛起步,整個社會都彌漫著除舊布新的氣息和不破不立的激情。
43歲的秦其斌接任了當時上海電聲總廠廠長職務。這是一家以生產喇叭為主的工廠,主要給電視機廠做配套,還可以做音響。
像所有計劃經濟體制下的企業一樣,當時的電聲總廠只需按計劃完成任務,就可以安安穩穩過日子。但身處激盪起伏的變革時代,秦其斌與許多有膽有識的弄潮兒一樣:意氣風發、雄心勃勃,渴望在工作上有所建樹,他開始琢磨帶領電聲總廠開拓新的經營思路。
機會一下就被他瞅准了。改革開放使人們的生活水平開始慢慢提高,對娛樂活動的需求也不斷上升。上海街頭開始出現了「音樂茶座」這樣的新鮮事物,而且生意十分紅火。市面上對音響設備的需求越來越大。
於是,秦其斌果斷提出,要進一步擴大音響生產,拓展市場。同時萌發了在原有工廠下建立上海飛樂音響公司的念頭,主要幫助客戶設計和安裝揚聲器。這就是後來人們津津樂道的「小飛樂」。
問題隨之產生,在一個蘿卜一個坑的計劃經濟年代,計劃外的經營活動最缺的就是資金。企業要發展,沒有資金是行不通的,但秦其斌手上一分錢也沒有。上級同意了擴大音響生產的想法,但明確表態:資金上要自己想辦法。
1984年上半年,秦其斌在上海長寧區參加工商聯會議,偶然間聽一些老工商業者聊天時說起舊上海很多民族企業都用股票來集資。第一次聽說股票這個東西,秦其斌受到了啟發。他提出了股份制的構想,通過發行股票向其他單位和內部職工集資。
【發行股票】
「你們打算向社會發行股票么?」
「是的,向社會發行。」
1984年11月,秦其斌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由於對「向社會發行」的理解不同,將打算向其他單位和內部職工發行股票集資,說成了向社會公開發售。於是,報紙頭版一篇題為《上海飛樂音響公司接受個人和集體認購股票》的報道,將秦其斌和飛樂音響推向了改革浪潮的風口浪尖。
然而,對於頗具資本主義色彩的股票市場,很多人連想都不敢想。在那個年代,沖破計劃經濟藩籬的無形阻力著實不是一件容易事。
各種議論蜂擁而至:有人說搞股份制會培養出一批「食利階層」,有人說這么做蘊含極大的政治風險……秦其斌可沒想那麼多,初生牛犢不怕虎,他下決心趟出一條前人沒走過的路。
所幸的是,當時的上海,理論界一直都在探討如何利用股份制搞活企業,這為小飛樂率先嘗鮮打下了不錯的基礎。
1984年11月14日,經人民銀行上海分行批准,上海飛樂音響股份有限公司正式設立,並向社會公眾及職工發行股票。總股本1萬股,每股面值50元,共籌集50萬元股金。
發行人員背著錢箱、股票箱,當場收錢、開票。
許多人早早前來排隊購買,隊伍排成了一眼望不到頭的長龍,盛況空前。一天之內,飛樂音響公開發售的股票便被哄搶一空。新中國第一股就在這樣的偶然與必然中誕生。
嚴格意義上講,當時的飛樂股票更像是一種債券。實際上,那時候人們頭腦中還沒有真正意義的股票概念,大多數人將它等同於國庫券。「當時根本沒意識到股份關繫到產權證明,如果認識到發行股票就意味著搞產權多元化改革,估計我就沒膽子搞下去了」,秦其斌回憶往事時感慨,自己並不是什麼弄潮兒,而是被時代潮流推趕著往前走。
但飛樂音響無疑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此前30多年,股票不僅是人們言語之間的禁忌,也是思想和觀念中的禁區。因為股份制向來被認為是資本主義和私有制的代名詞。
【歷經混亂】
飛樂音響的股票成功發行,在隨後短短的時間內,如雨後春筍一般,許多公司紛紛選擇這種方法籌集資金,一時間發行股票成為一種風尚。
事實上,在當時的特定經濟環境下,許多公司都遇到了不同程度的資金瓶頸。企業改革開始萌動,生產規模的擴大和產品結構的拓展,急待大筆資金支持,但計劃經濟下的制度特點,令大多數企業無法再向國家伸手要額外的錢。作為一種籌集資金的好辦法,股份制的需求逐漸發展起來。
但飛樂音響和所有沖在時代前沿的股票隨即遭遇了沒有市場、沒有監管、沒有法規的窘境。在當時的中國,「有股無市」成為了這些股票需要面對的問題。
1987年,著名經濟學家弗里德曼訪問中國時,曾對當時深發展第一任法人代錶王健說:「社會主義搞股份制是一個好的開始,也不容易。但沒有相應的法律法規,股票市場就會無章可循,就像潘多拉的盒子,打開了就收不回了。」
事實正是這樣。早期的中國股市經歷了較長時間的混亂與無序。飛樂音響的股票發行後不久,上海等地一些持有者就開始了自發的股票轉讓。沒有固定交易場所、缺乏市場化價格、信息不對稱、交易成本過高,種種問題令最初的股票交易充斥著投機的成分。
同樣是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掛著一張被稱為「當代最大證券交易所主席和最小證券交易所經理的合影」。1986年9月26日清晨,上海南京西路1806號門口被圍得水泄不通,投資者蜂擁而至。在這個不到10平方米的地方,誕生了中國第一個證券交易櫃台——靜安證券營業部。這就是照片中所說的「最小證券交易所」。它的出現,標志著中國股票二級市場雛形的出現。
也就是在這里,飛樂音響作為中國最早發行的股票,率先實現了櫃台交易流通,創造了中國股市的又一項第一。從此,小飛樂總算有了可以自由交易和買賣的正規場所。
那位獲贈飛樂音響股票的紐約交易所總裁約翰·凡爾霖特意從北京飛到上海為自己的股票過戶。在那個小屋子裡,世界最大證券交易所的總裁告訴中國證券市場的拓荒者,美國最早的股市出現在華爾街邊一棵梧桐樹下。
【進場交易】
到1990年,上海已有16個證券交易櫃台和40多個證券交易代理點。深圳也有了10個股票交易櫃台。
但由於制度設計存在不足,私下交易並未停止,反而一度猖獗。沒有交易記錄,沒有成交確認和過戶交割機制,也沒有交易監控和信息披露制度,市場一片混亂,糾紛不斷。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第一家證券交易所上海證券交易所誕生了。
那是1990年12月19日11點,老上海浦江飯店大廳,一幢已有150年歷史的歐式建築,上海證券交易所創始人尉文淵選定這里見證歷史。
約定的開市時間到了,電子顯示屏上開始顯示交易數據。在全世界的矚目下,尉文淵敲響了上海證券交易所的第一聲開市鑼聲。
尉文淵介紹,開業當天,交易所僅有30種證券上市:國債5種、企業債券8種、金融債券9種、股票8種。其中,上市交易的8隻股票,正是中國證券史上最早進入交易所交易的股票,被人們俗稱為「老八股」,而這其中就包括了飛樂音響在內。
小飛樂再一次成為中國股市的領頭羊。作為著名的「老八股」之一,交易所剛剛成立,它就轉入了場內買賣。而在此之前,中國人對股票交易所的認識僅來自茅盾的小說《子夜》,以及據此改編的電影:氣氛總是那麼忙亂,打手勢配合著高聲喊價。
此後,在近18年的股海沉浮中,交易所電子顯示屏瞬息萬變的行情表上,總能看到這只新中國第一股的身影。
今天,1500多家上市公司在滬深交易所掛牌交易,數千萬投資者在交易所提供的網路平台上自由交易和買賣。十多年前,上海8隻老股票的發行總量按面值計算僅2.6億元,流通股總額不足7000萬元,炒股也只關聯到少數人,僅僅十多年後,到2007年,滬深兩市的總市值就已經超過了32萬億,中國股民也一舉突破1億。
【缺席股改】
事實上,年幼的中國股市天生痼疾。
一般意義上,股份制最簡單的道理是「同股同權,同股同價」,但為了避免國有資產流失,同時也擔心剛剛建立的市場無法承擔全流通的壓力,中國股市最初選擇了「不同股,不同權,不同價」的發展思路。大股東的股票或者國有股、法人股都上市,卻不流通。這在世界其他地方絕無僅有。
這種由歷史和思想局限決定的權宜之計,其弊端終於在進入21世紀後,隨著股市本身的發展和經濟大環境的變化,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由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產生的不同股不同權,進一步造成了惡性圈錢、市盈率過高、大股東沒有積極性、股票
市場定位模糊,不能有效與國際接軌等一系列十分尖銳的問題。
事實上,全社會范圍內關於股權分置改革的思想激辯與理論論證,在公開和非公開的場合從來就沒有停止過;而制度上的醞釀與鋪墊,也在艱難的摸索中一步步展開。
2005年5月,股權分置改革終於全面推出。
在這場轟轟烈烈的股改中,飛樂音響成了缺席者。據上證所首任總經理尉文淵介紹,最初登陸上海證券交易所的「老八股」中,有4隻股票在當時就屬於全流通,因此並不需要參與股改。飛樂音響正是其中之一。
對於最核心的對價問題(可以理解為非流通股股東為取得流通權,向流通股股東支付的相應的代價,對價可以採用股票、現金等其它共同認可的形式),證監會在改革方案中明確將討價還價的細節交給每一個上市公司,同時規定,股改方案必須經過三分之二流通股股東同意及三分之二全體股東同意。
這一方案的出台,經歷了中國資本市場上迄今為止最為激烈和廣泛的爭論。直至今天,股改方案仍遭到很多爭議。
【穩步發展】
在中國股市的發展史上,恐怕再沒有第二家上市公司能像飛樂音響這樣,完整見證著中國資本市場從無到有、逐漸發展的進程。
1991年6月19日,飛樂音響發布了「飛樂音響1990年度經營狀況說明書」,向社會公眾披露公司信息。
兩年後,證監會才發布了《公開發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實施細則(試行)》,中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正式建立。
在此之前,企業大大小小的決議和財務狀況等信息,公眾無從了解。
但上市公司的不斷涌現,客觀上要求企業信息的公開與透明,同時也通過各種股權和權益關系,不斷催生著公眾獲取和掌握信息的意識。
翻開1990年的財務報告,當時飛樂音響的主營范圍還像它的名字那樣,主要是音響設備和電子樂器,全年利潤總額66.3萬元。今年剛剛披露的2007年年報顯示,飛樂音響已名不副實,變身為集綠色照明、IC卡、電子部件和計算機系統集成與軟體開發於一體的多元化產業公司,產品遠銷世界四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全年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也高達5387.5萬元。
飛躍式的長足發展無疑離不開資本的魅力。
1997年5月,上海儀電控股(集團)公司通過證券市場收購「飛樂音響」股票,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上世紀90年代末期,公司先後收購三家上海公司,進入集成電路行業。2001年,又先後收購了兩家公司,分別進入電子產品加工行業和計算機軟體開發及系統集成行業。
與此同時,公司注冊資本也從初創時的50萬元增加到1000萬元。而前美國紐約交易所總裁約翰·凡爾霖手中的一股飛樂音響,經過拆細,不斷送轉、配股、增發,已經變成了3183股(1元/股)。當初50元的市值,也已價值14196元,增值283倍!(根據10月22日股價計算)
(註:本文部分內容參考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中國股市早年歲月(1984-1992))
記者馬嵐

Ⅶ 1984年11月18日飛樂音響公司是上午幾點開業並發行中國第一批股票的

1984年11月18日飛樂音響公司發行中國第一股時證券交易所尚沒有成立,該批股票很長時間無法交易,個人感覺屬於公開向社會募資的原始股,初期只能私下協商轉讓,不屬於真正意義上的可公開交易的股票,沒有交易規定時間、開盤、收盤等概念。

股票公式專家團為你解答,希望能幫到你,祝投資順利。

Ⅷ 股市中經常提到的「舉牌」是什麼意思

「舉牌」收購一般是指投資人在證券市場的二級市場上收購的流通股份超過該股票總股本的5%或者是5%的整倍數時,根據有關法規的規定,必須馬上通知該上市公司、證券交易所和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在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指定的報刊上進行公告,並且履行有關法律規定的義務。
在我國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絕大多數都有占總股本60%的國家股或者法人股,這些股票目前法律上還不能上市流通,少數一個或者幾個大的國家股或者法人股的股東決定這些公司的一切重大事項。
對於這部分非流通股占總股本一半以上的公司,無論投資人在二級市場上收購多少流通股份也無法決定公司的重大事項,所
以目前這些公司的控制權利的轉移主要是國家股或者法人股的股東與大的投資人在場外進行協議轉讓的方式進行,與流通股票市場一般是沒有關系的,也就談不上能
「舉牌」收購。
投資者進入股市之前最好對股市深入的去了解一下。前期可用個牛股寶手機炒股去看看,裡面有一些股票的基本知識資料值得學習,還可以追蹤裡面的牛人學習來建立自己的一套成熟的炒股知識經驗。祝投資成功!

閱讀全文

與飛樂股份轉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力qc成果發布ppt 瀏覽:407
沙雕發明博主 瀏覽:105
禹城市工商局合名 瀏覽:977
網路侵犯著作權報案 瀏覽:734
稅務報到期限 瀏覽:6
怎樣查詢銀行卡有效期 瀏覽:19
浙江省溫州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592
馬鞍山全套多少錢 瀏覽:568
艾丁頓發明了什麼 瀏覽:651
希臘誰創造了人類 瀏覽:415
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66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方案 瀏覽:752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總結 瀏覽:490
郴州學府世家糾紛 瀏覽:197
馬鞍山ok論壇怎麼刪除帖子 瀏覽:242
馬鞍山恆生陽光集團 瀏覽:235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