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新航路開辟的主要成就 只要成就
1487—1488年迪亞士到達非洲的好望角;1497年達•伽馬到達印度,找到了通向東方的新航路;1492年哥倫布到達美洲的古巴、海地(但他自己認為到達了印度);1519——1522年麥哲倫環球航行。
㈡ 迪亞士麥哲倫哥倫布達迦馬主要成就類似於到達哪裡發現什麼的
麥哲倫 (1519——1522)從西班牙出發,繞過南美洲,發現麥哲倫海峽,然後橫渡回太平洋。雖在菲律賓被殺,答但他的船隊依然繼續西航回到西班牙(就是繞地球一周)
迪亞士 於1488年春天最早探險至非洲最南端好望角的莫塞爾灣
達迦馬 率船從里斯本出發,尋找通向印度的海上航路,船經加那利群島,繞好望角,經莫三比克等地,於1498年5月20日到達印度西南部卡利卡特 。同年秋離開印度,於1499年9月9日回到里斯本
哥倫布 1492年 從 西班牙出發 由大西洋 到達 中美洲的巴哈馬群島1493年3月15日,哥倫布回到西班牙
㈢ 歷史上迪亞士在大航海時代做出怎樣貢獻
巴爾托洛梅烏·繆·迪亞士(Bartholmeu Dias,約1450年—1500年5月24日),葡萄牙著名的航海家,於1488年春天最早探險至非洲最南端好望角的莫塞爾灣,為後來另一位葡萄牙航海探險家達·伽馬開辟通往印度的新航線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㈣ 地理大發現成果有哪些
地理大發現成果:
①到達美洲的沿海地區
②開通繞過美洲南端的航路
新航路開辟的相關情況專如下:1487年,在葡屬萄牙王室的支持下,葡萄牙人迪亞士率船隊到達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1492年,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義大利人哥倫布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越過大西洋到達美洲;1497~1498年,葡萄牙人達·伽馬繞過非洲好望角,到達印度;1519~1522年,葡萄牙人麥哲倫及其船隊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進行了環球航行,證實了地圓說。
㈤ 除哥倫布哪個航海家到過美洲,他的主要成就是什麼
義大利航海家亞美利哥·韋斯普奇(Americus Vespucius)在哥倫布之後到過美洲,1500年7月,亞美利哥發現了南美東北約1200千米的海岸線,於是他推測這是塊新大陸。1507年,瓦爾澤繆斯在他繪制的世界地圖上將南美地區標明為「亞美利加」。1538年,墨卡托在他的世界地圖中將整個美洲地區標明為「亞美利加地區」。16世紀後期始,許多地圖,地球儀,地理書將美洲命名為亞美利加洲。
㈥ 列舉新航路開辟中的四位航海家及他們的成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迪亞士:發現好望角。 (2)達迦馬:到達印度。 (3)哥倫布:發現美洲。 (4)麥哲倫:完成環球航行。 |
㈦ 新航路主要航線的成就
A是麥哲倫航線,其最大成就是 證實了「地圓說」
B是哥倫布航線,其最大成就是 發現美洲新大陸
C是迪亞士航線,其最大成就是 到達好望角,進入印度洋
D是達伽馬航線,其最大成就是 到達印度,實現歐洲人到達東方的願望
㈧ 張騫,哥倫布,鄭和,麥哲倫他們的所屬國家和主要成就
兩個中國人咱不說了,哥倫布是義大利人,但是是西班牙女王讓他去探索的,本來是要去中國回,結果往西到了美洲,答發現了新大陸,但他到死都認為那是亞洲。麥哲倫葡萄牙人,第一個環球航行的人,太平洋就是他命名的,南美洲和火地島之間有個麥哲倫海峽,鄭和原名馬三寶,是個太監,明永樂至宣德年七下西洋,其實就是南海和印度洋,為我國歷史上外交一創舉,漢武帝派張騫通西域,其實哥們你完全可以網路
㈨ 新航路開辟的四大人物及其主要成就
1、葡萄牙人巴爾托洛梅烏·繆·迪亞士:1488年春天最早探險至非洲最南端好望角的莫塞爾灣,為後來另一位葡萄牙航海探險家達·伽馬開辟通往印度的新航線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義大利人克里斯托弗·哥倫布:在西班牙國王支持下,先後4次出海遠航(1492~1493,1493~1496,1498~1500,1502~1504)。開辟了橫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先後到達巴哈馬群島、古巴、海地、多米尼加、特立尼達等島。
在帕里亞灣南岸首次登上美洲大陸。考察了中美洲宏都拉斯到達連灣2000多千米的海岸線;認識了巴拿馬地峽;發現和利用了大西洋低緯度吹東風,較高緯度吹西風的風向變化。證明了大地球形說的正確性。
3、葡萄牙人瓦斯科·達·伽馬:是最早開辟西歐直達印度海路的航海家。
4、葡萄牙人費迪南德·麥哲倫:(1519~1522年),麥哲倫船隊完成穿越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再返回歐洲的環球旅行。西班牙王室支持了這次航行。這次航行證實了地圓學說。
(9)迪亞士成果擴展閱讀
影響
新航路的開辟使世界開始走向整體,促進資本的原始積累以及全世界物種的交流與傳播,加強了各大陸之間的聯系。同時殖民國在亞非拉地區掠奪資源、屠殺與奴役當地居民、販賣奴隸等暴行造成了如今亞非拉地區總體落後的局面。
地理大發現時代結束於17世紀末。在15世紀中葉,人類知識總合中已知的陸地面積只佔全體陸地的2/5,航海區域亦只有全部海域的1/10;但到了17世紀末,人類知識總合中已知的陸地和海域都已達到全體的9/10。當然,遠洋探索依然繼續著。直到19世紀,歐洲人才開始探索北冰洋和南冰洋。
過去地理大發現曾被認為是緣於歐洲科技的瞬間躍進,或者少數航海先驅的英雄行徑。當代史家則逐漸傾向認為,這是從十一世紀以來,歐洲內部經濟、文化與科技逐漸成熟的結果。
地理大發現對全世界,尤其是歐洲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影響,它讓地中海沿岸的經濟活動進入了數千年來最活躍的時期。起初,地中海的權力和財富掌握在位於義大利與希臘人手裡;隨著君士坦丁堡的陷落,阿拉伯人開始顯赫於地中海。
後來,葡萄牙與西班牙進行了收復失地運動,發現了新航路並進行了環球航行,義大利城邦失去了他們對東方貿易的壟斷,歐洲的重心轉移到伊比利亞半島上。19世紀,北歐的法、英、荷三國開始活躍,他們主導了大西洋的經濟活動,其中一部分國家的影響力延續至今。
隨著遠洋探索的展開,跨洋的商業活動變得越來越頻繁,海外貿易累積的財富激發歐洲人在美洲和亞洲的殖民事業,促使資本主義與工業革命的發展,最終直接、間接地激發了帝國主義。
此外,在歐洲社會結構方面,商人們先後取代了南歐與北歐的封建領主,成為社會中最具權勢的階層。在英國、法國及其他歐洲國家,資產階級逐步控制了本國的政治和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