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國家社科成果文庫

國家社科成果文庫

發布時間:2021-07-16 14:11:05

❶ 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基金辦公室隸屬哪個部門管理

規劃處:負責擬復定國家哲學制社會科學研究中長期規劃和年度計劃;調整增補學科規劃評審小組專家;擬定和發布國家社科基金年度項目課題指南;組織年度課題申報和評審立項;組織實施和管理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基礎研究類、跨學科類)和委託研究項目。
基金處:負責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經費撥款;負責社科基金項目經費管理和監督;組織實施和管理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應用研究類)和西部項目。
成果處:負責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期管理和最終成果的鑒定驗收與結項;負責組織和編發《成果要報》;組織實施學術期刊資助和管理;組織社科基金項目成果評獎。
調研處:負責國內外社會科學研究及管理工作動態的調查研究;組織評審出版《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組織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和中華學術外譯項目評審。
宣傳處:負責國家社科基金和社科規劃管理工作的日常宣傳;負責主編「國家社科基金」專刊、專欄;負責管理全國社科規劃辦網站。
綜合處:全國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內設的綜合職能部門,主要負責日常文秘、行政管理、財務會計、會議組織、網路服務、內外聯絡、後勤保障工作等。

❷ 張怡的個人簡介

張怡教授從事教育事業30年,曾因聽課學生爆滿,開創了「抓鬮」選課、「坐懷」聽課、超檔期要約授課的先例。
2011年以專著《衡平稅法研究》成功入選《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並作為2011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予以立項,成為同期擁有2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的特例;《衡平稅法研究》是稅法學領域入選《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零的突破,也是2011年重慶市唯一入選該文庫的科研成果。
中國校友會網大學研究團隊最新發布《2011中國傑出人文社會科學家研究報告》,張怡教授入選第三屆中國傑出人文社會科學家名單,為我校勇闖「傑出人文社會科學家」全國前十強以及《2012中國大學傑出校友排行榜》我校位列第26位,重慶市內排名第一位作出了貢獻。

❸ 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中國三階教史怎麼樣,國家

總結抄之作。細地探討了自北襲朝至隋代三階教創立與初禁的史實,分析了唐代三階教屢禁屢起的現象和原因。其間,糾正了一些前人研究中的訛誤,補充了許多新發現的史料,提出了不少富有啟發性的作者的獨到見解,有些對當今佛教的發展也具有借鑒的意義。

❹ 西華師范大學的學術研究

據學校2015年5月公布的數據顯示,近五年,學校共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含重大、重點項目)項目82項,省部級項目150餘項;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科研論文14000餘篇,其中SCI、EI、ISTP三大檢索收錄論文1540篇,CSSCI、CSCD收錄1700餘篇;獲國家、省政府科研獎79項,其中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共2項。 2012年度 2012年共獲准立項省部級及以上科研項目55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2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劃項目9項、教育部思政課題1項、高校古籍整理委員會項目2項、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支持計劃1項、省青年基金項目2項、省科技項目6項、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11項。科研經費1685.52萬元,其中縱向科研經費1058.24萬元,橫向科研經費627.29萬元。
獲省地獎勵72項,其中四川省第十五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17項,其中榮譽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12項(合作完成1項),優秀獎1項;獲教育廳獎3項,其中一等獎1項;四川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南充市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三等獎1項;南充市哲學社會科學獎59項,其中榮譽獎1項,一等獎4項,二等獎22項,三等獎32項。科研成果《清代縣域民事糾紛與法律秩序考察》入選《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
共發表論文1987篇(理工科893篇,文科1094篇),其中被國際三大檢索工具收錄論文共計203篇:SCI94篇(SCI1區8篇,SCI2區14篇,SCI3區26篇,SCI4區16篇,SCIE 30篇,),EI 96篇,ISTP 4篇,ISSHP 9篇;另外CSSCI 138篇,CSCD 97篇,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4篇,三國編委及以上期刊發表論文9篇。出版學術著作22部(其中古籍整理2部)。 2013年度 2013年度,共發表論文2387篇(理工科577篇,文科1810篇),其中被國際三大檢索工具收錄論文共計225篇:SCI113篇(SCI1區13篇,SCI2區13篇,SCI3區27篇,SCI4區16篇,SCIE 44篇,),EI103篇,ISTP 7篇,ISSHP2篇;另外CSSCI136篇,CSCD83篇,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6篇,三國編委及以上期刊發表論文52篇。在光明日報理論版上發表論文3篇(其中3000字以上2篇,2000-3000字 1篇),新華文摘全文轉載1篇。出版學術著作26部(其中古籍整理3部)。被採納研究報告10篇,其中被省部級單位採納3篇,地廳級單位採納7篇。全年到位科研經費1686.25萬元,其中縱向科研經費893.96萬元,橫向科研經費792.29萬元。
獲國家級項目立項資助20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項目5項、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2項、國家自然基金項目13項);人文社科類省部級項目已獲立項資助31項(其中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項目10項、高校古籍整理委員會重點研究項目1項、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項目20項);人文社科類地廳級項目已獲立項資助173項(其中教育廳項目56項、教育廳科研創新團隊2項、教育廳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項目78項,南充市社科規劃項目37項)。自然科學類省部級項目已獲立項資助5項(其中四川省科技廳青年基金項目2項、四川省科技廳應用基礎項目3項;地廳級項目已獲立項資助3項 (其中,四川省林業廳項目1項、南充市科技局項目2項)。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蔣青權博士獲全國高等學校優秀博士學位論文作者專項資金資助項目立項資助。 截至2015年5月,該校建有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四川省重點實驗室2個。組建了「組織修復材料工程技術協同創新中心」、生態科技園區、大學科技園,擁有國家體育總局體育文化研究基地、四川省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四川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心、區域文化研究中心和巴基斯坦研究中心等5個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化學合成與污染控制四川省重點實驗室、西南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省部級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四川省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四川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西部區域文化研究中心、川北歷史文化普及基地(四川省科普基地)、四川省巴基斯坦研究中心(四川省區域和國別重點研究基地)、國家體育總局體育文化研究基地
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化學應用與化學污染控制技術省高校重點實驗室、電子信息處理技術與應用省高校重點實驗室、環境科學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省高校重點實驗室、丘陵地區國土資源統籌利用工程省高校重點實驗室
校級科研平台(中心、所):組織修復材料工程技術中心(西華師范大學、成都達普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旅遊規劃研究中心、漆涼銘學前教育研究中心、區域發展與社會管理研究中心、四川傳媒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地方廉政建設研究中心、四川古城堡文化研究中心、四川新型農村城鎮化研究中心、天體物理研究中心、中國文學與文化譯介中心、大熊貓自然保護與文化研究中心、非線性編輯校級重點實驗室、嵌入式系統校級重點實驗室、傳媒與文化產業研究所、灰色系統理論及其應用研究所、體育科學研究所、中國周邊國家研究所、環境工程研究所、油氣資源開發與油田環境保護研究所、審美文化研究所、古籍整理研究所、珍稀動植物研究所、理論物理研究所、政治學研究所、生物多樣性研究所、丘陵地區系統研究所、嘉陵江流域研究所、現代化研究所、計算機應用研究所、經濟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區域經濟研究所、馬列主義研究所、電化學研究所、應用化學研究所、化學教育研究所、數學教育研究所、數學應用研究所、計算方法與應用軟體研究所、公共行政與政府法制研究所、民間美術與文化研究所、科技情報研究所 館藏資源 截至2011年8月,西華師范大學圖書館形成了以收藏中國史、中國古典文學、中國考古、動物學、植物學為重點並兼顧其他學科的館藏特色。館藏大型叢書有:《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宛委別藏》、《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補編》、《四庫禁毀書叢刊》、《四庫未收書輯刊》、《續修四庫全書》、《四部叢刊》、《叢書集成》、《萬有文庫》、《近代中國史料叢刊》、《民國叢書》、《宋元明史料萃編》、《明實錄》、《石刻史料新編》、《宋集珍本叢刊》、《偽滿洲國政府公報》、《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中華民國史紀要》、《中華民國史史料長編》、《古今圖書集成》、《古本小說集成》、《筆記小說大觀》、《甲骨文合集》、《金文總集》、《中華大藏經》、《正統道藏》等。
截止2010年底,圖書館共有各種印刷型圖書、期刊327萬冊(其中圖書289萬冊,期刊、報紙共7000餘種、38萬冊(合訂本),線裝書4540餘冊,善本書300餘冊)。同時,還擁有電子圖書136萬余冊、電子期刊2萬余種,涵蓋了理、工、文、史、哲、政、經、法等學科。購置有中國知網全文資料庫、維普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萬方資料庫、超星電子圖書資料庫、讀秀學術搜索、中國基本古籍資料庫、化學文摘(CA)、晚清、民國期刊全文資料庫、EBSCOhost資料庫、CALIS西文期刊目次資料庫、方正APABI電子資源(教學參考系統);自建了中國珍稀哺乳動物資料庫、研究生學位論文資料庫、學科導航資料庫、南充名人資料庫等。有《Chemical Abstracts》、《Physics Abstracts》、《Biological Abstracts》、《Psychological Abstracts》、《Mathematical Reviews》、《Physical Reviews》、《Zoological Record》、《Ecation Digest》、《中國國家標准匯編》和中國、美國、英國、前蘇聯的大型網路全書等中外文大型工具書 。 學術刊物 《西華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是四川省教育廳主管、西華師范大學主辦的綜合性學術理論刊物,創刊於1979年。是《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來源期刊、《中國知網》全文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全文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檢索與評價數據規范》執行優秀獎期刊、《萬方數據資源系統(Chinalnfo)數字化期刊群》入網期刊。
1999年被評為「四川省質量一級期刊」,2000年榮獲四川省第二屆「優秀期刊獎」。2006年被評為「四川省高校社科優秀學報」。1999年、2002年和2006年蟬聯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學報學會評定的「全國百強社科學報」,並被評為「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2006年該刊「三國文化」欄目被四川省高校學報研究、中國人文社科學報學會評為「四川省高校學報社科優秀欄目」、「全國社科學報優秀欄目」; 2010年教育部科技司、全國高等學校文科學報研究會評為「第四屆全國高校百強社科期刊」 。
《西華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創刊於1980年,原名為《四川師范學院學報》,四川省教育廳主管、西華師范大學主辦的綜合性學術期刊,季刊。獲有「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全國優秀高校自然科學學報」、 「四川省質量一級期刊」、「四川省高校優秀科技期刊」、 教育部「優秀編輯出版質量獎」、全國高師學報「高校學科建設貢獻獎」等榮譽。為《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來源期刊;《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來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來源期刊;《中國期刊網》全文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全文收錄期刊;《重慶維普》全文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光碟版)檢索與評價數據規范》執行優秀期刊;《萬方數據資源系統(chinalnfo)數字化期刊》收錄期刊 。 學校先後與南充、巴中、廣安、達州、雅安等地的黨政機關簽署了校地合作戰略框架協議;充分利用生態學、天文學、政治學、歷史學等學科優勢,與平武大熊貓國家公園、中科院水生動物研究所和九寨溝白河自然保護區等研究機構搭建了技術研發平台;還就基層民主政治、川陝蘇區黨史、南部縣衙檔案整理等方面研究與地方政府進行了深度合作;多次牽頭承擔了國家林業局大熊貓全國調查研究項目;投資建設了唯一一所由高校建設的50BiN項目中國節點望遠鏡,並建立了與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紫荊山天文台等天文學研究機構的科研信息數據共享機制。

❺ 南昌航空大學學術部主要干什麼

南昌航空大學學術部主要有以下部門和職責:
一、綜合辦公室(學術委員會辦公室)
1、學術管理
職責范圍:各級學術委員會的建設與管理;校學術委員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活動組織安排;學部學術委員會的組織協調;學術紀律檢查委員會的日常工作;學風維護;新世紀等各類人才的選拔推薦;各類人才的學科建設項目管理等。

2、學術評價
職責范圍:完善學術評價體系,規范評價程序;評估學科建設成效,強化學科建設過程管理;學術評價相關期刊的確定,校內學術獎勵管理等。

3、信息管理與服務
職責范圍:科技年鑒和社科年鑒編寫,學術研究年報編寫,學術研究通訊編寫,全校年終科研業績崗位津貼統計分配,論文(SCI、EI、ISTP、SSCI、CSSCI等)收錄統計管理,年度科研統計、匯編、報表;學術會議、學術期刊管理;信息服務與網站管理,國內外前沿學術研究動態的搜集整理,學術評審專家庫建立和維護,國家重大科研項目跟蹤調查統計、科研政策研究等。

4、綜合管理
職責范圍:部內各辦公室之間的工作協調,有關工作會議的會務安排,辦公經費的預算與決算,部內辦公制度的制定,文件、機要、信函等的收發與歸檔,部內辦公用品、儀器設備的管理,接待來訪、安排走訪,部內考勤工作等。

5、學會管理
職責范圍:掛靠山東大學省級及以上學會的管理;山東大學校內學術研究機構的設立與管理。

6、科研財務管理
職責范圍:科研項目申報預算審核;經費到帳立項、預算及比例控制;科研經費使用的過程管理;科研項目年度、中期報表審核及結題結算;審核科研項目結余分配單和科研項目轉撥,科研項目結題管理及項目清理等。

二、人文社科處
1、社科規劃管理
職責范圍:教育部人文社科各類項目、馬工程項目、清史項目、高校古委會項目、省教育廳社科項目、校自主創新項目(人文社會科學部分)、人文社科橫向合作項目的申報、管理及歸檔工作等。

2、社科基金管理
職責范圍:國家社科基金各類項目、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項目、全國藝術科學規劃項目、山東省社科項目、體育總局項目、司法部項目、省藝術科學項目的申報、管理及歸檔工作。

3、社科成果管理
職責范圍:各級各類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組織申報、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的宣傳推介、國家社科優秀成果文庫的組織申報、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歸檔工作。

4、社科學術交流
職責范圍:人文社會科學各類期刊、學術會議、報告、講座的管理。
三、科學技術辦公室

1、高新技術項目
職責范圍:國家和各級政府各類計劃項目的培育、組織、申報、過程管理、結題管理等。

2、基金項目
職責范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博士點基金、教育部回國留學人員啟動基金、霍英東基金、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其他民間基金等各類基金項目的培育、組織、申報、過程管理、結題管理等。

3、自主創新項目管理
職責范圍:學校自主創新項目協調與管理;推動學科交叉與融合,培育新興交叉學科,交叉學科培育基金的管理等。
4、科技開發項目
職責范圍:審核、簽訂、管理山東大學技術開發合同、技術轉讓合同、技術咨詢合同、技術服務合同、專利實施許可合同;組織參加有關項目的技術投標;組織學校與企業聯合申報國家、省、市重大項目及產學研合作項目等轉化性計劃項目;組織橫向科技合作項目的聯合攻關。

5、國際合作項目
職責范圍:與國際組織、國外政府機構、海外基金會、海外企業科技合作交流、科技信息發布、科研項目申報及過程管理等。

四、成果辦公室
1、科技成果管理
職責范圍:科研成果管理辦法、規章制度的制定及實施;國家、省部、廳、局及社會力量等科技成果獎勵的組織申報、推薦;各級各類科技成果鑒定的組織籌備及實施;各級科技成果的登記及歸檔;科技成果統計和獎金發放等。

2、知識產權管理
職責范圍:統籌協調學校知識產權及專利管理;研究制訂學校知識產權保護及專利工作的政策、規章制度並貫徹實施;處理、調解專利糾紛案件,負責專利咨詢、專利申請、專利資助、專利糾紛的處理及相關指標統計;協助做好科技成果的開發與轉化。

❻ 張海波的學術成果

1、著作

2012,《中國應急管理:理論、實踐、政策》(第二作者,與童星教授合著),社科文獻出版社。入選2011年度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
2012,《中國轉型期公共危機治理》(獨著),社科文獻出版社。
2012,《公共安全管理:整合與重構》(獨著),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0,《災害與公共管理》(童星、張海波主編),南京大學出版社
2007,《中國轉型期社會風險及其識別》(第二作者,與童星教授合著),南京大學出版社
2、論文

張海波、童星,2015,《中國應急管理的結構變化及其理論概化》,《中國社會科學》,第3期。
Zhang, Haibo, Collaboration in Emergency Response: Evolution from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to the 2013 Lushan Earthquake, in Caroline Brassard, David Giles, Arnold Howitt, eds.,Natural Disaster Management in the Asia-Pacific: Policy and Governance, Springer, 2015, pp.69-84.
翟進、張海波,2015,《巨災的可持續恢復》,《北京行政學院學報》,第1期。
史曉晨、張海波,2015,《中國地方政府公共安全財政支出效率研究——基於DEA-Tobit的二階段分析》,《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第1期。
張海波,2013,《體系下延與個體能力——應急能力增長關聯機制的實證研究》,《中國行政管理》,第8期。
Zhang, Haibo. 2012. What has China Learn from Disasters: Evolution of the Emergency Management System after SARS, Southern Snowstorm, and Wenchuan Earthquak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olicy Analysis, Vol.14, No.3, 234-244. (SSCI)
2010,《基於中國問題的災害管理分析框架》(第二作者,與童星教授合撰),《中國社會科學》,第1期
2007,《群體性突發事件及其治理》(第二作者,與童星教授合撰),《中國社會科學內刊》,第5期。同時刊載於《學術界》2008年第2期;《新華文摘》2008年第10期篇目輯覽。
2006,《被動城市化群體適應性與現代性獲得中的自我認同》(第一作者,與童星教授合撰),《社會學研究》,第2期
2010,《公共危機治理與問責制》(第一作者,與童星教授合撰),《政治學研究》,第2期。《光明日報》社光明網(理論版)全文轉載。
2012,《柔性社會管理:可能與可為》,《中國行政管理》(獨撰),第6期
2009,《應急能力評估的理論框架》,《中國行政管理》(第一作者,與童星教授合撰),第4期。入選中國行政管理學會《專家建言》;人大復印資料《公共行政》2009年第7期全文轉載。
2007,《社會風險研究的範式》,《南京大學學報》(獨撰),第2期
2012,《信訪制度改革與社會管理創新》(第一作者,與童星教授合撰),《天津社會科學》,第3期
2012,《巨災救助的理論檢視與政策適應》(第一作者,與童星教授合撰),《社會科學》,第3期。人大復印資料《社會保障》2012年第6期全文轉載。
2012,《公共管理視角下的中國危機管理研究——現狀、趨勢與未來方向》(第二作者,與呂孝禮、鍾開斌合撰),《公共管理學報》,第3期
2012,《我國當前社會矛盾的基本特徵、生成邏輯與化解之道》(獨撰),《學海》,第1期
2012,《應急管理創新:分化、前延與轉向:以日本「3.11」大地震為案例》(第一作者,與童星教授合撰),《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第3期
2011,《社區在公共安全整合管理中的角色整合與能力建設》(獨撰),《江蘇社會科學》,第6期。國家減災委《2010年國家減災戰略與可持續發展論文集》全文收錄。
2011,《當代中國大學生的政治參與:網路和現實兩種方式的比較》(第一作者,與王明生教授合撰),《南京社會科學》,第9期
2011,《中國應急預案體系的運行機理、績效約束與管理優化》(獨撰),《中國應急管理》,第6期
2010,《高風險社會中的自然災害管理》(獨撰),《北京行政學院學報》,第6期
2009,《高風險社會中的公共政策》(第一作者,與童星教授合撰),《南京師大學報》,第6期。《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10年第1期轉摘。
2009,《戰略性治理: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新思維》(第一作者,與童星教授合撰),第6期
2008,《地方政府應急預案的編制、評估與優化》(獨撰),《江蘇社會科學》,第6期
2006,《風險社會與公共危機》(獨撰),《江海學刊》,第2期。人大復印資料《公共行政》2006年第7期全文轉載。
2006,《我國城市化進程中失地農民的社會適應》(第一作者,與童星教授合撰),《社會科學研究》,第1期。《新華文摘》2006年第8期轉摘。
2006,《失地農民的社會認同與社會建構》(第二作者,與郁曉輝合撰),《中國農村觀察》,第1期。 人大復印資料《農業經濟導刊》2006年第5期全文轉載。
2006,《農民工社會政策及其建構》(第二作者,與童星教授合撰),《社會保障研究》,第1期,中國勞動與社會保障出版。人大復印資料《社會保障制度》2006年第8期全文轉載;人大復印資料《體制改革》2007年第2期全文轉載;收入《中國社會政策:特點與經驗》,景天魁、張志敏主編,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006,《「十一五」期間江蘇失業社會風險的發展趨勢、結構特徵與應對策略》(第二作者,與童星教授合撰),《江蘇社會科學》,第4期
2005,《社會分層與社會和諧》,《社會》,第6期。 《新華文摘》2006年第4期目錄索引。
3、政策建言
童星、張海波,2014,《關於在總體國家安全觀下進一步統籌應急管理職能的政策建議》,國務院辦公廳中國行政管理學會《專家建言》,2014年第6期。
童星、張海波,2012,《進一步加強和完善信訪制度的政策建議》,國家社科規劃辦《成果要報》,1月第7期。
童星、張海波,2009,《關於開展應急能力評估的政策建言》,國務院辦公廳中國行政管理學會《專家建言》,2009年第6期。
4、報刊文章
2012,《公共危機:「葯到病除」需系統治理》(第二作者,與童星教授合撰),《中國教育報》(理論版),2月28日,第03版
2011,《西方社區的公共安全管理》,《中國社會報》(社會管理周刊),10月24日,B4版
2010,《為高風險社會引入「全災害管理」》(第二作者,與童星教授合撰),《中國社會報》,5月17日,B3版
2009,《應對風險危機首先靠政府》(第二作者,與童星、耿弘合著),《中國教育報》(理論版),3月30日
2009,《社會風險:群體性事件源頭治理》(第二作者,與童星教授合撰),《中國教育報》,9月3日

❼ 沙武田的主要論著

出版專著《敦煌畫稿研究》、《吐蕃統治時期敦煌石窟研究》、《敦煌石窟藝術概論》、《藏經洞史話》、《敦煌文明再現》、《敦煌壁畫故事與歷史傳說》等6部。參與編著《敦煌石窟知識小辭典》、《敦煌歸義軍史研究續編》、《敦煌莫高窟百年圖錄:伯希和敦煌石窟圖錄》等專著。計約180萬余字。其中國家級成果兩部,《敦煌畫稿研究》入選第二批《國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庫》,《吐蕃統治時期敦煌石窟研究》入選2012年度《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
1 《敦煌畫稿研究》(第二批《國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庫》),中央編譯出版社,2007年5月
2 《吐蕃統治時期敦煌石窟研究》(2012年度《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年3月
3 《藏經洞史話》,民族出版社,2004年
4 《敦煌石窟藝術概論》,甘肅文化出版社,2005年
5 《敦煌文明再現》,甘肅人民美術出版社,2005年
6 《敦煌壁畫故事與歷史傳說》,甘肅人民出版社,2009年 先後在《文物》、《敦煌研究》、《中國史研究》、《考古學報》、《考古與文物》、《敦煌學輯刊》、《中國藏學》、《西域研究》、《普門學報》(台灣)、《蘭州大學學報》(哲社版)、《西北第二民族學院學報》(哲社版)、《新疆師范學院學報》(哲社版)、《圓光佛學學報》(台灣)、《人民日報》(海外版)、《圖書與情報》、《中國宗教研究年鑒》、《蘭州學刊》、《人乘季刊》(台灣)、《人大復印資料》、《西域歷史語言研究集刊》、《奈良美術研究》(日本)、《故宮博物院院刊》、《西藏研究》、《石窟寺研究》、《藝術設計研究》、《裝飾》、《文物世界》、《藏學學刊》、《光明日報》(理論版)、《法音》、《西夏研究》、《山西檔案》、《陝西歷史博物館館刊》、《絲綢之路》(理論版)、《中國社會科學報》等30餘種學術刊物與30餘種學術會議論文集發表論文100餘篇,計約130餘萬字。
1 莫高窟吐蕃期洞窟第154窟——主尊彩塑造像的性質與定名考 裝飾 2010-04-01
2 敦煌莫高窟第158窟與粟特人關系試考(上) 藝術設計研究 2010-03-15
3 《漢唐佛教造像藝術史》出版 敦煌研究 2009-12-15
4 榆林窟第25窟八大菩薩曼荼羅圖像補遺 敦煌研究 2009-10-15
5 敦煌引路菩薩像畫稿——兼談「雕空」類畫稿與「刻線法」 敦煌研究 2006-02-28
6 莫高窟第231窟陰伯倫夫婦供養像解析 白天佑; 沙武田 敦煌研究 2006-04-30
7 敦煌寫真邈真畫稿研究——兼論敦煌畫之寫真肖像藝術 敦煌學輯刊 2006-03-30
8 《金光明最勝王經變》在敦煌吐蕃時期洞窟首次出現的原因 蘭州大學學報 2006-05-28
9 麥積山第127窟為乙弗皇後功德窟試論 鄭炳林; 沙武田 考古與文物 2006-07-30
10 莫高窟第61窟甬道壁畫繪於西夏時代考 西北第二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6-08-15
11 包羅萬象的敦煌石窟壁畫藝術 圖書與情報 2006-08-30
12 敦煌藏經洞封閉原因再探 中國史研究 2006-08-20
13 莫高窟第138窟智惠性供養像及相關問題研究 敦煌學輯刊 2006-09-30
14 由敦煌各類繪畫反映出的畫稿問題試析 敦煌研究 2006-10-30
15 敦煌石窟於闐國王畫像研究 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6-12-30
16 斯坦因與敦煌文物的劫難 郭海成; 沙武田 尋根 2007-04-10
17 敦煌遺書壁畫表錄研究 蘭州學刊 2007-05-15
18 供養人畫像與唐宋敦煌世俗佛教 敦煌研究 2007-08-15
19 敦煌石窟粟特九姓胡人供養像研究 敦煌學輯刊 2008-12-15
20 莫高窟「報恩吉祥窟」再考 敦煌研究 2008-04-15
21 敦煌吐蕃譯經三藏法師法成功德窟考 中國藏學 2008-08-15
22 劉薩訶與涼州瑞像信仰的末法觀 張善慶; 沙武田 敦煌研究 2008-10-15
23 吐蕃統治時期敦煌石窟供養人畫像考察 中國藏學 2003-05-15
24 莫高窟第454窟窟主的一點補充意見 沙武田; 段小強 敦煌研究 2003-06-15
25 舊義軍時期敦煌文獻中的太子 沙武田; 趙曉星 敦煌研究 2003-08-15
26 關於莫高窟窟前殿堂與窟檐建築的時代問題 考古與文物 2003-01-30
27 敦煌P.4049「新樣文殊」畫稿及相關問題研究 敦煌研究 2005-06-30
28 敦煌千佛變畫稿刺孔研究——兼談敦煌千佛畫及其製作技法演變 沙武田; 梁紅 敦煌學輯刊 2005-06-30
29 莫高窟「天王堂」質疑 敦煌研究 2004-04-30
30 敦煌壁畫榜題寫本研究 敦煌研究 2004-06-30
31 敦煌石窟於闐國王「天子窟」考 西域研究 2004-06-15
32 俄藏敦煌藝術品與莫高窟北區洞窟關系蠡測 敦煌學輯刊 2004-12-30
33 敦煌畫中的「色標」資料 敦煌研究 2005-02-28 期刊 2 69
34 S.0259V《彌勒下生經變稿》探──敦煌壁畫底稿研究之二 敦煌研究 1999-06-30
35 曹氏歸義軍時期敦煌石窟藝術程式化表現小議 沙武田; 魏迎春 敦煌學輯刊 1999-12-30
36 關於敦煌莫高窟北區石窟資料 敦煌學輯刊 2002-06-30 期刊 0 59
37 莫高窟「三清宮」漫談 敦煌研究 2000-06-25 期刊 2 45
38 S.P.172與莫高窟五代宋窟頂壁畫關系試論──敦煌壁畫底稿研究之三 敦煌研究 2000-09-25
39 S.P.76《維摩詰經變稿》試析──敦煌壁畫底稿研究之四 敦煌研究 2000-12-25
40 關於莫高窟第130窟窟前殿堂建築遺址的時代問題──兼及「藏經洞」封閉的年代關系 敦煌學輯刊 2000-06-30
41 20世紀敦煌白畫研究概述 沙武田; 邰惠莉 敦煌研究 2001-03-25
42 S.P.76《觀無量壽經變稿》析──敦煌壁畫底稿研究之五 敦煌研究 2001-06-25
43 2000年紀念敦煌藏經洞發現一百周年敦煌學國際研討會(香港)綜述 鄭炳林; 沙武田 敦煌研究 2001-06-25
44 莫高窟盛唐未完工中唐補繪洞窟之初探 敦煌研究 2002-07-30
45 敦煌莫高窟第72—76窟窟前殿堂遺址發掘報告 考古學報 2002-10-15
46 SP.83、P.3998《金光明最勝王經變稿》初探──敦煌壁畫粉本系列研究之一 敦煌研究 1998-12-30
47 敦煌莫高窟北區洞窟清理發掘簡報 彭金章; 沙武田 文物 1998-10-15
48 試論敦煌莫高窟北區出土的波斯銀幣和西夏錢幣 彭金章; 沙武田 文物 1998-10-15
49 敦煌石窟於闐國王畫像的幾個問題 絲綢之路民族古文字與文化學術討論會會議論文集 2005-08-01
50 莫高窟第61窟中心佛壇造像為繪塑結合「新樣文殊變」試考 沙武田; 梁紅 2005年雲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研究卷) 2005-07-01

❽ 張國慶的代表作品

主要著作:《中國古代美學要題新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年11月出版。主要論文:《校中有五——杜十娘內心世界簡析》,載《文史知識》1985年第6期;《論中和之美的哲學基礎〉,載《中國哲學史研究》1986年第4期;《論中和之美》,載《及藝研究》1988年第3期;《論意境說的源流》,載《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第13輯,1989年9月上海出版3{論創作方法的層次結構》,載《文學評論》1991年第5期;〈中和之美的幾種常見形式》,載《文藝研究〉1992年第4期;《論儒家詩教的思想性質》,載《思想戰線》1992年第5期;《近體詩聲律結構體現的美學文化精神》,載《社會科學戰線》1997年第6期;《再論中和之美》,載《文藝研究》1999年第6期。獲雲南省政府頒發的「雲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I項,雲南省教委頒發的社科成果獎二等獎1項,三等獎3項,雲南省委高校工委、省委宣傳部等聯合頒發的教書育人論文獎二等獎1項。
雲南大學人文學院張國慶教授主持完成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成果《〈二十四詩品〉詩歌美學》(中國編譯出版社出版)入選第三批《國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庫》(以下簡稱《文庫》)。張國慶教授是我省社科界第一位獲此殊榮的學者。9月20日,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在北京京西賓館舉行《國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庫》第三批優秀著作出版座談會,張國慶教授應邀出席了會議。雲南大學副校長肖憲教授、科研處處長楊毅也被專門邀請參加了會議。
《二十四詩品》是中國古代一部經典詩歌美學著作,理論蘊涵豐厚,言極簡而意極深,對後世詩歌理論有很大影響。2002年張國慶教授以同名課題獲得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課題的資助(課題組成員有:馮良方、蔣永文、孫興義)後,在多年研究的基礎上,又經過幾年的辛勤工作,其最終研究成果《<二十四詩品>詩歌美學》(43萬字)成為我國第一部從詩歌美學角度深入研究《詩品》的專著。
鑒定專家認為,這項成果「是《詩品》研究帶有總結性的一部理論性專著」,「研究基礎扎實,學術價值厚重,創新性明顯,極大地推動了《詩品》理論研究」。與會專家認為,《〈二十四詩品〉詩歌美學》體現了張國慶教授十年磨一劍的治學精神和打造學術精品的不懈努力,以及勇攀學術高峰的執著追求。同時也說明,做學問沒有捷徑可走,只有力戒浮躁,甘於坐「冷板凳」,耐得寂寞,才有可能取得經得起時間檢驗的學術精品。

❾ 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的部門分工

規劃處:負責擬定國家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中長期規劃和年度計劃;調整增補學科規劃評審小組專家;擬定和發布國家社科基金年度項目課題指南;組織年度課題申報和評審立項;組織實施和管理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基礎研究類、跨學科類)和委託研究項目。
基金處:負責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經費撥款;負責社科基金項目經費管理和監督;組織實施和管理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應用研究類)和西部項目。
成果處:負責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期管理和最終成果的鑒定驗收與結項;負責組織和編發《成果要報》;組織實施學術期刊資助和管理;組織社科基金項目成果評獎。
調研處:負責國內外社會科學研究及管理工作動態的調查研究;組織評審出版《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組織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和中華學術外譯項目評審。
宣傳處:負責國家社科基金和社科規劃管理工作的日常宣傳;負責主編「國家社科基金」專刊、專欄;負責管理全國社科規劃辦網站。
綜合處:全國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內設的綜合職能部門,主要負責日常文秘、行政管理、財務會計、會議組織、網路服務、內外聯絡、後勤保障工作等。

❿ 入選國家社科文庫的成果相當於什麼等次的成果

入選國家社科文庫的成果相當於第三等次的成果

閱讀全文

與國家社科成果文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力qc成果發布ppt 瀏覽:407
沙雕發明博主 瀏覽:105
禹城市工商局合名 瀏覽:977
網路侵犯著作權報案 瀏覽:734
稅務報到期限 瀏覽:6
怎樣查詢銀行卡有效期 瀏覽:19
浙江省溫州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592
馬鞍山全套多少錢 瀏覽:568
艾丁頓發明了什麼 瀏覽:651
希臘誰創造了人類 瀏覽:415
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66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方案 瀏覽:752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總結 瀏覽:490
郴州學府世家糾紛 瀏覽:197
馬鞍山ok論壇怎麼刪除帖子 瀏覽:242
馬鞍山恆生陽光集團 瀏覽:235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