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侵犯成果權的真實案例

侵犯成果權的真實案例

發布時間:2021-07-16 00:40:39

❶ 有什麼侵犯財產權的案例

鄭梅玉訴啟東市公安局收容審查、侵犯財產權,莆田市公安局侵犯財
本案涉及以下幾個問題:

一、公安機關是否享有處理經濟糾紛案件的職權。1989年3月5日公安部《關於公安機關不得非法越權干預經濟糾紛案件處理的通知》中規定:"對經濟糾紛問題,應由有關企事業及其行政主管部門、仲裁機關和人民法院依法處理,公安機關不要去干預。更不允許以查處經濟犯罪為名,以收審、扣押人質等非法手段去插手經濟糾紛問題。"1993年9月2日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通過了《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合同法〉的決定》。該決定取消了合同管理機關對無效經濟合同的確認權。明確規定:"經濟合同的無效,由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確認"。依照上述規定,處理經濟糾紛案件的職權屬於有關企事業行政主管部門、仲裁機關和人民法院,公安機關無此職權。也就是說,公安機關對經濟糾紛案件沒有進行處理和作出決定的權力。如果公安機關的行為超出了法律授權的范圍,其行為則應作為無效行為而被撤銷。無論其動機、目的正當、合法與否,只要行為客觀上超越許可權,即構成行政越權。本案中,作為被告的啟東市公安局和莆田市公安局以查處詐騙案件為名,插手鄭梅玉與張建新等人因購買鰻魚苗而發生的債務糾紛,對鄭梅玉採取收容審查措施並索取人民幣23000元,其行為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權和財產權,超越了公安機關的職權范圍,是一種行政越權行為。一、二審人民法院判決撤銷其收容審查決定,判令其返還原告的人民幣23000元和賠償原告的經濟損失,是正確的,符合我國行政訴訟法第五十四條第二項第四目和第六十八條的規定。

二、啟東市公安局的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在我國,行政機關的一切活動都必須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進行。如果沒有行政組織法的根據,又沒有特別法的授權,或者雖有法律的根據,但超越法律的授權范圍,其行為都屬於越權行為。例如,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規定,公安機關對違反治安管理條例的行為人有權處以15日以下的拘留,如果某公安機關對行為人處以20日或25日的拘留,則該具體行政為屬於超越法定職權的行為,盡管該公安機關享有法定職權,但逾越了法定許可權范圍,也構成超越職權。1980年2月29日國務院《關於將強制勞動和收容審查兩項措施統一於勞動教養的通知》第二條規定,收容審查的對象僅限於"有輕微違法犯罪行為又不講真實姓名、住址、來歷不明的人,或者有輕微違法犯罪行為又有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嫌疑需收容查清罪行的人",對上述兩類人以外的人,則不屬於收容審查的范圍,公安機關也無權對其採取收審措施。本案中,啟東市公安局對不屬於收審對象的鄭梅玉採取收容審查措施,超越了其職權范圍。

❷ 求一篇關於侵犯著作權的案例及分析

首先你要清楚什麼要件才算侵犯著作權。
侵犯著作權的構成條件
著作權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侵犯著作權和與著作權有關權益,情節嚴重的行為。我國《著作權法》第15條、第16條規定了15種侵犯著作權和與著作權有關權益的行為,但是根據本條規定,只有下列四種侵權行為可以構成本罪:
1、未經著作權人許可,復制發行其文字作品、音樂、電影、電視、錄像作品、計算機軟體及其他作品的行為。
未經著作權人許可即指未經過著作權人的同意。著作權人一般指作者,也可能是其他依法享有著作權的公民、法人或非法人單位。根據《著作權法》規定,由法人或非法人單位主持,代表法人或非法人單位意志創作,並由法人或非法人單位承擔責任的作品,法人或非法人單位視為作者,享有著作權;演繹作品著作權由演繹人享有,合作作品著作權由合作作者共同享有,如其中的作品可以單獨或分割使用的,其作者可以單獨享有著作權;電影、電視、錄像作品的導演、編劇、作詞、作曲、攝影等作者享有署名權,著作權其他權利由製片者享有,如果劇本、音樂等可以單獨使用的,其作者有權單獨行使其著作權。任何未經上述人員同意而使用其作品的,均屬於未經著作權人許可的行為。
根據《著作權法實施條例》規定,復制是指以印刷、復印、臨摹、拓印、錄音、錄像、翻錄、翻拍等方式將作品製作一份或多份的行為;發行是指為滿足公眾合理需求,通過出售、出租等方式向公眾提供一定數量的作品復印件。根據本條規定,復制與發行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整體行為,應同時具備才構成本罪,如果僅僅具備其中一個方面的則不符合本罪行為特徵。當然不同行為人事先通謀而分別實施復制、發行的,屬於共同犯罪,仍然可以構成本罪。
2、出版他人享有專有出版權的圖書的行為
出版是指把作品編輯加工後,經過復制向公眾發行的行為。出版實際上是一種特殊的復制發行。出版者出版圖書,一般需要經著作權人授權而取得對作品的專有出版權。專有出版權是指出版者對著作權人交付的作品在合同規定的時間、地點以原版、修訂版方式製作成圖書並予以發行的獨占權利。它是一種與著作權有關的重要權益,同樣具有排他性,他人不得行使,否則構成侵權。
3、未經錄音錄像製作者許可,復制發行其製作的錄音錄像的行為
這是一種侵犯錄音錄像製作者著作鄰接權的行為。錄音錄像製作者即製作錄音錄像製品的人,由於他們不僅投入了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更付出了相當的獨創性勞動,對其製作的音像製品也依法享有許可他人復制發行並獲得報酬的權利,他人未經許可復制發行其音像製品的,當然是對其權利的侵犯。
4、製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術作品的行為
這是一種借他人之名非法牟利的行為。它不僅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權 (主要是署名權),而且必然會影響他人美術作品的銷售,從而間接侵犯他人的財產權。同時這種行為還欺騙了社會公眾,對我國文化市場秩序具有相當的危害,因此應予以懲治。
值得探討的是,本條把「製作」與「出售」以頓號分開作並列規定是否意味著有其中之一行為即可構成本罪?我們認為,結合構成本罪的前面三種行為方式,此處應理解為「製作並出售」或「為出售而製作」才構成本罪,這樣其與「復制發行」和「出版」一樣作為本罪在客觀方面的行為表現之一才有其合理性。從主觀上看,也只有既製作並出售或為出售而製作才能表明行為人具有營利的目的。
根據本條規定,上述四種情形還必須是違法所得的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才構成本罪。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懲治侵犯著作權的犯罪的決定)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條規定,個人違法所得數額在二萬元以上,單位違法所得數額在十萬元以上的,屬於「違法所得數樁較大」;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於「有其他嚴重情節」:因侵犯著作權曾經兩次以上被追究行政責任或者民事責任,又侵犯著作權的;個人非法經營數額在十萬元以上,單位非法經營數額在支十萬元以上的;造成其他嚴重後果或者具有其他嚴重。

❸ 侵犯公民智力成果權和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典型案例(精簡到200字)

某市場女士日前在商場服務專櫃特價區話130元買了一條褲子。回家試穿後發現褲子太大,於是到商場要求再換一條,卻遭到拒絕,理由是「特價商品售出概不退還。」 -----關於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甲先生為一位書法家。1990年3月,已先生經甲先生的一位朋友介紹找甲先生求一幅書法字。甲先生看到朋友面子上,立即給乙先生寫了一幅字:「交天下友,做驚世人」。1993年5月,在沒有徵得甲先生同意的情況下,乙先生將甲先生的題字給了A旅行社,讓A旅行社印製在旅行手提袋上作廣告用語,乙先生獲得了三千元的報酬。A旅行社共印製了這種帶有「交天下友,做驚世人」題字的手提袋5萬個。
1994年8月10號,甲先生從一位朋友處看到了自己手跡題字的A旅行社的手提袋,很生氣,立刻與乙先生聯系,要求乙先生和A旅行社給個說法。但A旅行社認為,本旅行社是花3千塊從乙先生那裡買來的,已經獲得了乙先生的授權,所以本旅行社的使用行為是合法的,不構成侵權。乙先生則認為,甲先生的題字不是著作權法意義上的作品,無著作權,而且該題字的物權是自己的,自己有權同意A旅行社使用,並獲得利益,不存在侵權的問題。
在協商無望的情況下,甲先生向人民法院提起了著作權侵權訴訟。------關於侵犯智力成果權

❹ 侵害消費者權利的真實事例

某甲在一商場櫃台買一電熱水器,花5000元,後商場工作人員送貨上門安裝,後接通電源不能使用,這時拉回商場換了一個同型號同品牌機器,重新安裝後可以使用,晚上某甲妻子乙使用熱水器過程中熱水器漏電,將某甲妻子燒傷。

就上述案例的2種情況,可以分為商品瑕疵和商品缺陷種情況,買來用不成但是無安全隱患的為瑕疵,買來能用,但是很危險的為缺陷。

瑕疵是不能用,但是無安全隱患,可以起訴賣家,起訴賣家違約責任,訴訟時效為一年。賣家可以向廠家追償。

缺陷則是能用,有安全隱患,可以起訴六大連帶主體:
1、銷售者與生產者(賣家與廠家)
2、營業執照持有人與租用者(租用營業執照的與執照人)
3、展銷會舉辦者、櫃台出租者(如熱水器會展主辦者和平時商場的出租櫃台者)
4、虛假廣告的廣告主和廣告經營者(如廣告說20年不漏電,不跑水)
5、檢驗機構及認證機構(對不符合認證標準的發給認證,如3C標志。)
6、社會團體與中介機構(對產品作出保證的,如消協對該產品做出保證等)
六大連帶:作為生產者和銷售者是必追的,其他的有則追。
而且可以起訴的權利也分侵權和違約,侵權可以要求精神賠償。訴訟時效為2年,最長可為10年。

❺ 列舉侵犯智力成果權案例拜託了各位 謝謝

這幾個都是關於知識產權方面的大案·番茄花園侵權案 ·中國第一內股歌案―「死了都不賣容」遭網路侵權 ·騰訊遭「珊瑚蟲」侵權案 ·萬艾可專利糾紛案--近年來最大的一起專利復審案 ·5家世界著名品牌公司狀告北京秀水街案 ·朗科起訴美PNY公司案——中國企業境外專利維權第1案 ·葉辛剽竊會員作品案——中國作協副主席葉辛涉嫌剽竊案 具體案例 可以到 http://www.law-star.com/cac/c20.htm 查詢

❻ 關於侵犯著作權的一個案例

先從排除法的角度來說:作者對其作品享有著作權,包括著作人身權和著回作財產權,其中,改編權答便是作者著作財產權的一種,第三人若想改編作品,須經作者的同意並支付報酬,否則便侵犯了作者的著作權。因此,電視台肯定侵犯了作者的改編權和支付報酬權,排除B和C,改編權屬於著作權的一種,侵犯了改編權當然就侵犯了著作權,因此排除B,所以選A。
為什麼沒有侵犯作者的發表權呢?發表是指將作品以印刷出版或其他形式大量的向不特定的人公布,該電視台雖然將該作品改編成題為《乾柴烈火》的情景喜劇已具備向不特定的人群公布這項條件,但是電視台發表的只是經過改編後的作品,並不是原作品的形式,因此沒有侵犯作者對其作品的發表權。

❼ 關於侵犯著作權的案例分析

1、李復某說法不合法。根制據《著作權法》第二條:「中國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作品,不論是否發表,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權。」故李某抗辯理由不成立。 2、李某侵犯張某著作權。適用於《著作權法》第四十六條第一款第五項「剽竊他人作品的」侵權情形(李某未經張某許可,原封未動照搬其作品,用於商業活動)。 3、李某的商標專用權有效期為2002年2月10日至2012年2月09日止享有商標專用權(李某勝訴); 商標被撤銷、不保留申請記錄,不享有商標專用權(李某敗訴,商標被商評委撤銷)。

❽ 有關侵犯財產權的事例

何代常訴何玉明強收分家後其責任地里的莊稼侵犯財產權案
被告何玉明系原告何代常之父,何代常獨身。1987年,由何玉明主持,何代常與弟弟何代樹分家別居。何代常奉養母親肖安君,經營管理自己和肖安君的2份責任地,同時承擔2人相應的農業稅、提留、統籌等法定義務。何代樹奉養父親何玉明,經營管理自己一家和何玉明的5份責任地,也承擔5個人相應的農業稅、提留、統籌等法定義務。何玉明對何代常、何代樹兄弟二人具體經營管理的責任地的位置和面積指劃明確,何代常、何代樹無異議,各按其劃分的責任地自主經營管理。1995年肖安君病亡,何玉明要求耕種肖安君的那份責任地,何代常未同意,並按有關規定將肖安君的責任地退還給所在三社集體。何玉明對此不滿,與何代常發生糾紛。1996年夏收、秋收季節,何玉明先後強收何代常種植的黃豆5公斤、黃谷50公斤。瀘州市納溪區打古鎮人民政府興隆村村民委員會於1996年8月20日進行調處,明確:爭議的承包責任地系何代常分家後耕種,何玉明多次收割何代常種植在承包責任地里的莊稼,是錯誤的,應當歸還何代常。何玉明不執行此調解意見,何代常訴至瀘州市納溪區人民法院。
原告何代常訴稱:被告何玉明於1996年6月、7月、8月,先後強收其種植在自己經營管理的承包責任地里的黃豆7.5公斤、黃谷125公斤為己有。要求判令被告返還糧食或折價賠償。
被告何玉明辯稱:收走的黃豆、黃谷生長在自己的承包責任地上,不屬原告人所有,不同意賠償。
瀘州市納溪區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原告與被告系父子關系,當和睦相處。爭議之地的所有權屬打古鎮興隆村三社,長期由何代常耕種,他人無異議,何玉明也無異議,該地的經營管理權應屬何代常。何玉明所持爭議之地的經營管理權屬自己的理由與事實不相符合,不予採納。被告強收原告種植的莊稼,無法定理由,屬侵權行為,由此給原告造成的損失,應予賠償。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一十七條、第一百三十四條第一款第(七)項的規定,作出如下判決:
被告何玉明賠償原告何代常的莊稼損失摺合人民幣96元,限於判決生效後三日內付清。
根據我國現行法律制度規定,農民種植在自己承包責任地里的莊稼,屬自己所有,為自己的合法財產,不容他人非法侵佔。這里的「他人」,應為該農民及其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以外的人,包括未與該農民共同生活的父母、兄弟姐妹等近親屬。因此,父親強收已分家獨立生活的子女責任地里的莊稼為己有,應屬侵權。有人認為父母有權將子女的莊稼無償占為己有,作為子女對父母的贍養費,不是侵權行為。這種觀點在子女未盡贍養義務情況下似乎有一定道理。但事實上,追索贍養費與侵佔子女的財產是兩個不同的法律關系,不能混同。如果子女未盡贍養義務,父母應求助法律手段來確定子女應盡的贍養義務,並取得相應的強制執行權。如果子女盡了贍養義務,父母無法定事由佔有子女的財產,就與我國法律關於保護公民個人合法財產的規定相違背。因而主張父母有權佔有子女的財產的觀點是錯誤的。只有在古代封建社會法律制度下,父母強收子女的莊稼為己有,才不認為是侵權行為。因為封建法律制度規定:父母對子女有絕對的權利,包括財產權、教誡權、主婚權等,甚至有生死予奪之權。子女的一切都是父母的,父母將子女的財產無償占為己有是天經地義、合法合道德的行為。根據我國法律關於保護公民個人合法財產所有權的規定,父母非法侵佔子女的合法財產,也是違反法律的侵犯他人財產權的行為,依法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本案何玉明雖年近8旬,需要子女贍養,但其並未主張受贍養的權利,而是認為兒子的責任地仍屬自己(實際是名義大家庭)承包的責任地(不排除當初承包時是以被告作為戶主名義承包的,分家後未改變原承包合同名義承包人)。但事實是因分家已將責任地分開,由原來的一個承包群體變成兩個以上承包群體,在這種情況下,法律上承認分家帶來的法律後果,新的承包群體成為新的財產權主體,所以,被告強行收走其年過50的兒子何代常種植的莊稼為己有,其行為違反了我國現行法律關於公民的合法財產所有權受保護的規定,侵犯了何代常的合法權益,依法應當承擔相應的民事法律責任。人民法院判決何玉明賠償何代常的損失是正確的。

閱讀全文

與侵犯成果權的真實案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力qc成果發布ppt 瀏覽:407
沙雕發明博主 瀏覽:105
禹城市工商局合名 瀏覽:977
網路侵犯著作權報案 瀏覽:734
稅務報到期限 瀏覽:6
怎樣查詢銀行卡有效期 瀏覽:19
浙江省溫州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592
馬鞍山全套多少錢 瀏覽:568
艾丁頓發明了什麼 瀏覽:651
希臘誰創造了人類 瀏覽:415
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66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方案 瀏覽:752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總結 瀏覽:490
郴州學府世家糾紛 瀏覽:197
馬鞍山ok論壇怎麼刪除帖子 瀏覽:242
馬鞍山恆生陽光集團 瀏覽:235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