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趙存生的獲獎成果
1. 2004年5月15日,發表於《新長征》第2期的論文《中國共產黨執政和建設新的里程碑》,獲得2003年度北京市局級領導幹部優秀理論文章一等獎
2. 2004年6月18日,發表於《人民日報》2003年7月9日的論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獲得北京大學第九屆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3. 2006年3 月13 日,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鄧小平理論與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2001年立項),通過教育部社會科學司組織的鑒定,被評為優秀
4. 2006年12月14日,發表於《高校理論戰線》2004年第2期的論文《關於弘揚培育中華民族精神的幾個問題》,獲得第四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
② 陳池波的獲獎成果
1.《解析農業投資不足的成因》,獲武漢市第八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03);
2.《加入WTO後湖北貧困地區經濟發展戰略研究》,獲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優秀成果三等獎(2003);
3.《農業投入機制問題研究》,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004年);
4.《農業投資問題系列論文》,獲湖北省第四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2004);
5.《農業經濟學課程建設研究》,獲湖北省高等學校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2005年);
6.《中國農產品比較優勢研究與應用》,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006年);
7.《中國農村市場經濟發展論》,獲湖北省第五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07年);
8.《湖北和諧社會建設中的鄉村債務問題研究》,獲湖北發展研究一等獎(2009年);
9.《湖北省鄉村債務問題的調查與思考》,獲湖北省第六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09年);
10.《湖北新農村建設中基礎設施投資問題研究》,獲湖北發展研究二等獎(2013年);
③ 溫巧燕的獲獎成果
1. 指導的博士生論文《量子保密通信若干問題的研究》獲2008年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
2. 指導的博士生論文《量子密碼協議的設計與分析》獲2009年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
3. 指導的博士生論文《量子秘密共享協議的設計與分析》獲2010年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
4. 一篇學術論文入選2007年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國際學術論文;
5. 主持的《量子保密通信協議理論及其模擬技術》項目獲2009年通信學會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6. 專著《現代密碼學中的布爾函數》獲2004年中國通信學會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7. 發表SCI檢索論文100餘篇,出版專著2部(《現代密碼學中的布爾函數》,《量子保密通信協議的設計與分析》),譯著一套(《密碼學基礎》,2部)
④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的授獎類型
國家科技進步獎候選人和候選單位所完成的項目可以根據其性質和范圍,分為技術開發、社會公益、國家安全、重大工程等四類項目。 國家科技進步獎的候選人應當是具備下列條件的項目主要完成人:
(1)提出並確定項目的總體方案;
(2)在解決關鍵的技術和疑難問題中做出重大技術創新和重要貢獻;
(3)在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過程做出創造性貢獻;
(4)在高技術產業化方面做出重要貢獻。候選人按貢獻大小排序,並在限額內產生。如果在項目完成中僅從事協調和組織工作的領導,或是從事輔助服務的工作人員,不能作為國家科技進步獎的候選人。 國家科技進步獎候選單位應當是在項目研製、開發、投產、應用和推廣過程中提供技術、設備和人員等條件,並對該項目的完成起到組織、管理和協調作用的主要完成單位;
如果只是提供資金,不能作為項目的主要完成單位列為獲獎候選單位;
政府部門一般不應作為國家科技進步獎的候選單位。但對於技術開發類中推廣應用先進成果和高新產業化的項目,政府部門如作為組織者、實施者又確有實質性重大作用的除外。
⑤ 陳阿江的主要獲獎成果
1.《次生 焦慮——太湖流域水污染的社會解讀》, 江蘇省第十二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2.「社會研究方法」,江蘇省優秀研究生課程(2010);
3.「田野與書齋並重互動——社會學碩士培養創新模式」,河海大學教學成果特等獎(2010);
4.「生態現代化的戰略選擇——泛長三角地區的水問題及其出路」,第十一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三等獎(作者陳濤、黃莉、耿言虎等,指導教師:陳阿江);
5.「從外源污染到內生污染——太湖流域水環境惡化的社會文化邏輯」,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優秀論文獎(2007);
6.「『土專家』的傻瓜技術及其效益」,第十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二等獎 (作者:陳濤,指導教師:陳阿江);
7.「制度創新與區域發展」,河海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2001);
8.「蘇南發展中的勞動制度變遷」,中國社會學會優秀論文一等獎。
⑥ 丁賢勇的主要獲獎成果
浙江省人民政府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浙江省人民政府高等學校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
浙江省社聯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
杭州市人民政府社科優秀成果一、二、三等獎。
⑦ 獲獎等級和獲獎級別的區別
1、獲獎獎項頒發機構不同。獲獎等級一般是同一機構按所獲得的成績進行排名進行分類的,獲獎級別是不同級別機構部門進行頒發。
2、獲獎獎項的高低不同。獲獎等級按同一個標准進行高低區分,一般分為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優秀獎等。獲獎級別一般有國家級獎項、省級獎項、市級獎項、區級獎項等等。
(7)獲獎成果類型擴展閱讀:
獲獎等級與獲獎級別舉例:
侯雲德簡介:
他在中國現代傳染病防控技術體系建設上做出了卓越貢獻。他帶領「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傳染病防治」科技重大專項專家組,頂層設計了我國2008—2020年應對重大突發疫情和降低「三病兩率」的總體規劃。
他特別強調我國新發突發傳染病應對能力的提升,布局建立了多部門、多領域、覆蓋全國的傳染病檢測平台和監測網路,將我國新發突發傳染病防控技術和能力提升到國際先進水平,使我國成功應對了近十年來國內外發生的多次重大傳染病疫情。
他還主導了2009年我國H1N1流感大流行的防控應對和科技攻關,取得8項世界第一的研究成果,使我國開創了人類歷史上首次對流感大流行成功干預的先例。作為項目第一完成人,獲2014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說明:獲獎等級為一等獎,獲獎級別為國家級。
⑧ 學術成果及獲獎情況怎麼填
填成果的具體名稱、再填獲獎的時間,頒獎的單位(注意:一件成果、以最高為准,不要重復
⑨ 葉祥松的獲獎成果
(獨立或第一獲獎人)
[1] 當代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互動——基於國際產業轉移的視角(論文、獨立)獲教育部第七屆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成果三等獎
[2] 當代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互動——基於國際產業轉移的視角(論文、獨立)獲廣東省社會科學成果一等獎
[3] 《農村機構改革與農村經濟組織創新——「農聯模式」及其運行機制研究》(項目),被評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優秀等級
[4] 《現代企業前沿問題研究》(著作、獨立)獲陝西省第八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5] 《發達農村地區社會保障問題》(論文、獨立)獲1988—1990年度中國民政與社會福利學會優秀論文獎。
[6] 《國有企業創新的八大難題》(論文、獨立)獲廣東省第六次社會科學成果三等獎。
[7] 《社會主義新農村經濟組織形式新探——「農聯模式」及其運行機制》(論文),獲佛山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8] 《農村剩餘勞動轉移及其對策》獲廣東省勞動廳優秀論文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