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法人一證通是三證合一嗎
您好,法人一證通不是三證合一。
從字面來看,法人一證通是指用於公司法人的證,
而三證合一是指用公司的營業執照、稅務登記證及組織機構代碼證這三個證共同合並為一個證後,叫做三證合一,
三證合一的業務,需要去公司注冊地的工商行政管理局辦理。
2. 我們單位是社會團體 馬上要進行三證合一 社團法人證和組織機構代碼證
1.三證合一之後,有社會統一信用代碼。各證件的號碼分別是: 營業執照:全部代碼; 稅務登記證:從第三位開始至倒數第二位; 組織代碼證:第九位(字母)開始至倒數第二位。
2.公積金及證書一類的最好詢問一下社保局或者單位負責部門
3.以後新成立的企業辦理社會保險登記手續需提供的材料:《營業執照》(正本)復印件
製作《社會保險繳費(專用)卡》另需攜帶:
(1)《中國工商銀行<社會保險繳費專用卡>承諾書》一份;
(2)《開立單位銀行結算賬戶申請書》一式三份;
(3)《中國工商銀行<社會保險繳費專用卡>銀行結算賬戶管理協議》一式兩份;
(4)《營業執照》(正本)復印件;
(5)法定代表人(單位負責人)公民身份證正、反面復印件;
(6)中國人民銀行核發的銀行基本結算賬戶開戶許可證復印件。
溫馨提示:以上所有材料需加蓋單位公章
2015年10月1日起,本市全面實施「三證合一、一照一碼」的單位登記制度改革,取消發放《組織機構代碼證》和《稅務登記證》,改由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發的營業執照中載入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新成立的企業辦理社會保險登記手續,不再需提供《組織機構代碼證》和《稅務登記證》。
2015年10月1日以後新成立的企業辦理社會保險登記手續需提供的材料:《營業執照》(正本)復印件製作《社會保險繳費(專用)卡》另需攜帶:(1)《中國工商銀行<社會保險繳費專用卡>承諾書》一份;(2)《開立單位銀行結算賬戶申請書》一式三份;(3)《中國工商銀行<社會保險繳費專用卡>銀行結算賬戶管理協議》一式兩份;(4)《營業執照》(正本)復印件;(5)法定代表人(單位負責人)公民身份證正、反面復印件;(6)中國人民銀行核發的銀行基本結算賬戶開戶許可證復印件。溫馨提示:以上所有材料需加蓋單位公章
3. 三證合一怎麼看營業執照和組織機構代碼證
三證合一之後,營業執照編號里中間的一段數字是組織機構代碼證的編號,統一代碼總共18位,第9-17位是全國組織機構代碼。
1、組織機構代碼如同居民的身份證一樣,組織機構代碼證是組織機構在社會經濟活動中統一賦予的單位身份證。
2、組織機構代碼是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內依法注冊、依法登記的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民辦非企業單位頒發一個在全國范圍內唯一的、始終不變的代碼標識。國家質檢總局負責組織機構代碼的管理工作。
辦理後制式營業執照的主要步驟:
一、名稱預登記
1、首先到當地工商局領一份名稱預先核准申請書,再按要求填表,填完以後需持本人身份證和戶口本的(復印件)到名稱核准處查詢,名稱核准後,一般7個工作日。
2、持名稱預先核准申請書到名稱登記處領名稱申批表,按要求填表。
二、營業執照審批
名稱核准後交當地工商局授理,需要的材料有名稱預先核准申請書,名稱登記申批表,法人身份證和戶口本的(復印件)無業證明、未辦照證明(需到戶口據地工商局辦理)房產證明及戶主本人簽字(按手印)、房屋租賃合同,7個工作日後取執照,有效期6個月。
三、後制式營業執照的後期工作
在6個月之內把所有的手續補齊,程序和前制申批程序是相同的。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推進「三證合一」登記制度改革的意見
4. 三證合一後的法人代碼證號
法人代碼證號——統一社會信用代碼。
5. 工會法人法人證書三證合一排列規則
為便於行業管理和社會識別,統一代碼的第一、二、三部分體現了登記管理部門、機構類別和登記管理機關行政區劃,兼容了當前各登記管理部門行之有效的有含義代碼功能。為保證唯一性和穩定性,第四部分設計為主體標識碼(組織機構代碼),充分體現了以組織機構代碼為基礎建立法人和其他組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的要求。為防止出現錯誤,第五部分設計為校驗碼。
第一部分(第1位):登記管理部門代碼,使用阿拉伯數字或英文字母表示。例如,機構編制、民政、工商三個登記管理部門分別使用1、2、3表示,其他登記管理部門可使用相應阿拉伯數字或英文字母表示。
第二部分(第2位):機構類別代碼,使用阿拉伯數字或英文字母表示。登記管理部門根據管理職能,確定在本部門登記的機構類別編碼。例如,機構編制部門可用1表示機關單位,2表示事業單位,3表示由中央編辦直接管理機構編制的群眾團體;民政部門可用1表示社會團體,2表示民辦非企業單位,3表示基金會;工商部門可用1表示企業,2表示個體工商戶,3表示農民專業合作社。
第三部分(第3—8位):登記管理機關行政區劃碼,使用阿拉伯數字表示。例如,國家用100000,北京用110000,注冊登記時由系統自動生成,體現法人和其他組織注冊登記及其登記管理機關所在地,既滿足登記管理部門按地區管理需求,也便於社會對注冊登記主體所在區域進行識別。(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代碼》〔GB/T 2260—2007〕)
第四部分(第9—17位):主體標識碼(組織機構代碼),使用阿拉伯數字或英文字母表示。(參照《全國組織機構代碼編制規則》〔GB 11714—1997〕)
第五部分(第18位):校驗碼,使用阿拉伯數字或英文字母表示。
6. 社會團體法人登記證書和組織機構代碼證過期了,現在要辦三證合一,我需要怎麼做
三證合一的三證指的是工商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和稅務登記證。
全國各地略有區別,現以深圳市三證合一辦理流程為例,詳情請咨詢當地工商管理部門:
申請人提交申請材料 設立登記提交的材料:
1、《企業「三證合一」登記補充信息表》;
2.工商設立登記申請材料;
3.質監設立登記申 請材料: 分支機構辦理設立登記時,還應提供總機構的代碼證書復印件;
4.稅務設立登記申請材料:(1)合夥企業分支機構辦理設立登記時,還應提供總機構的合夥協議復印件;(2)申請人跨縣市設立的分支機構辦理設立登記時,還應提供總機構的稅務登記證副本復印件。
7. 三證合一哪幾位是組織機構代碼證號
企業三證合一之後,各證件的號碼分別是: 營業執照全部代碼;稅務登記證從第三位開始至倒數第二位代碼;組織代碼證第九位(字母)開始至倒數第二位代碼。
1、所謂「三證合一」,就是將企業依次申請的工商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和稅務登記證三證合為一證,提高市場准入效率;「一照一碼」則是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通過「一口受理、並聯審批、信息共享、結果互認」,實現由一個部門核發載入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的營業執照。
2、組織機構代碼如同居民的身份證一樣,組織機構代碼證是組織機構在社會經濟活動中統一賦予的單位身份證。
3、組織機構代碼是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內依法注冊、依法登記的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民辦非企業單位頒發一個在全國范圍內唯一的、始終不變的代碼標識。國家質檢總局負責組織機構代碼的管理工作。
(7)三證合一法人證書擴展閱讀:
稅務登記證,是從事生產、經營的納稅人向生產、經營地或者納稅義務發生地的主管稅務機關申報辦理稅務登記時,所頒發的登記憑證。除按照規定不需要發給稅務登記證件的外,納稅人辦理開立銀行賬戶、申請減稅、免稅、退稅等事項時,必須持稅務登記證件。
納稅人應將稅務登記證件正本在其生產、經營場所或者辦公場所公開懸掛,接受稅務機關檢查。按照國務院部署,自2016年12月1日起將在全國實施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和稅務登記證的兩證整合。
8. 三證合一後證件叫什麼
「三證合一」後證件還是叫:營業執照,變化中只有將原來的注冊登記號變更為「全國信息代碼號」。
所謂「三證合一」,就是將企業依次申請的工商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和稅務登記證三證合為一證,提高市場准入效率;「一照一碼」則是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通過「一口受理、並聯審批、信息共享、結果互認」,實現由一個部門核發載入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的營業執照。
2015年10月1日起,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和稅務登記證三證合一。
「三證合一」的基本原則:
1、兼容並蓄,降低成本。
以當前基礎較好、應用廣泛的組織機構代碼為基礎,最大限度滿足各部門管理需求,降低另建及改造成本,減輕社會負擔。
2、統一標准,分步實施。
制定統一代碼制度建設相關標准,確定代碼位數和構成。設立過渡期,實現現有各類機構代碼逐步向統一代碼過渡。
3、立足當前,著眼長遠。
以滿足需求、便利管理為導向,制定適合當前各部門兼容使用的編碼規則,為將來各部門之間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打好基礎。
(8)三證合一法人證書擴展閱讀
「三證合一」主要特性:
1、唯一性:
統一代碼及其9位主體標識碼(組織機構代碼)在全國范圍內是唯一的。一個主體只能擁有一個統一代碼,一個統一代碼只能賦予一個主體。主體注銷後,該代碼將被留存,保留回溯查詢功能。例如,一個主體由事業單位改制為企業,按照法定程序,需依法注銷該事業單位,再設立新企業。新設立企業是一個新主體,需賦予新的統一代碼。
2、兼容性:
統一代碼最大程度地兼容現有各類機構代碼,既能體現無含義代碼的穩定可靠,又能發揮有含義代碼便於分類管理的作用,最大程度地減少改造成本。
統一代碼在第二、三部分設計了機構類別代碼和登記管理機關行政區劃碼,與工商注冊號、事業單位證書號、機構信用代碼相應部分含義一致。第四部分主體標識碼採用組織機構代碼,保證了統一代碼與組織機構代碼有效銜接。
3、穩定性:
統一代碼一經賦予,在其主體存續期間,主體信息即使發生任何變化,統一代碼均保持不變。例如,法人和其他組織遷徙或變更法定代表人、經營范圍等,均不改變其統一代碼。
4、全覆蓋:
統一代碼制度實施後,對新設立的法人和其他組織,在注冊登記時發放統一代碼;對已設立的法人和其他組織,通過適當方式換發統一代碼,實現對法人和其他組織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