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成就感為話題的作文
成就感來源於此
我與她一直在爭這個爭那個,班長她與我爭,成績她與我爭,樣樣都爭,我希望與全班同學都做朋友,我不知為何得罪了她,無論我怎樣想與她和好都無濟於事,我徹底對她失望了。
那天她向我提出要與我競爭下次的考試成績,看誰的高,我本想拒絕,但是轉念一想我可以利用這個大做文章,於是我馬上答應了下來:「好的,不過我有個條件。」
她傻笑,下意識問了一句:「什麼條件?」
我聲音立刻硬了起來:「如果我的分數比你高,你就必須從今往後不再騷擾我!」
她馬上又問:「我答應你,但是如果我贏了呢?」
「你說吧,你想要什麼條件?」
「我想,讓你去抱你的同桌!」她又傻傻一笑。
我的同桌是男的,所謂男女授受不親,她這樣做簡直讓我難堪,我生氣道:「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那你想怎麼樣?」
「再換一個!」我冷冷地說。
她並沒有再說話,因為上課了,這場爭論也告一段落了!
第二天……
老師拿著語文試捲走進了教室。全班同學看著老師手裡的試卷頓時炸開了鍋,她又轉過頭,傻傻地看著我:「嘻嘻。」
我暈倒,到這時都能「臨危不亂」看來她已經有了十足的把握了!
我冷冷地看著她:「那個條件你想好了沒?我可有話在先,絕對不能弄一些我不可能完成的條件,因為我給你的條件是你所能完成的。」
她點了點頭。
考試在刷刷聲中度過,試卷明顯比上一次難度較高,我不禁捏一把汗,害怕自己沒有十足的把握贏!
可是幸運女神總在我身旁,哈哈,英語考試又要襲擊我們了,對我來說小事一樁,這次一定要努力了,我可不想輸給她。
英語,我的強項,我終於能將勝算握在手裡了!
如果我沒有料錯,這次的語文試卷由於比上次難了許多,我們應該考得都很差,老師肯定很生氣,只有在她心情好的時候發試卷了。可英語試卷由於簡單,老師改起來會很開心,也許這樣就可以快點發下來。
果不其然,英語試卷在第二天就發了下來,班中的同學個個對考卷充滿了期待。
我的好朋友拿著我的試卷沖到我的面前激動地說:「98.5,全班第一!」
我平靜地接下了試卷,但心中卻充滿了驕傲和自豪,我贏了她,太棒了!
我拿著試捲走到她面前:「98.5,你呢?」不等她說我就看了一眼她的試卷87.5,這么簡單的試卷都能考成這樣?
我哈哈一笑:「記得我們的那個嗎?」
她只好無奈地點點頭。
哈哈,我贏了她這么多回,這是第一次感到如此有成就感!
B. 具有成果涵意的句子
有深刻含義的句子
1、生命很美,人生亦很美。但過程充滿著未知與疑惑。
2、學會面對任何一切都要笑,如不能堅強,笑的便是記恨你的人,特別是在別人刻意嘲諷時,就更不能自卑,因為你的自卑就是別人的目的,反倒更要笑到讓別人捉摸不到其他有改變的表情。
3、喜歡未知的刺激,喜歡默默堅持一個信念的淡定。不管是狂風暴雨,還是巨浪寒潮。都擋不住我前進的步伐。
4、人生啊,人生,它是人類最永恆的話題。也許,對於我這樣一個年紀的人來談人生,有人會當我是笑話,可是,我還是想談談自己的人生經過和感想。
5、人生本身就是一場電影,痛苦是一個開端,掙扎是一種過程,死亡是一種結局。
6、生命是段沒有規律的交響樂,刺激與風險同在,安定和平庸相隨。
7、與其嫉妒別人,不如,放平心態,改變提高自我。
8、有人把人生當做享受,心甘情願接受挑戰,把喜怒哀樂看作生活的本真;有人把人生當做情場的游戲,在物質日漸發達的今天,只沉迷於盡情享受;也有人把人生當做隔岸觀火的一瞬,心中只有自己那尊自私自利的神;更有人身居高官,忘記學習,利令智昏,導致鋃鐺入獄,悔之晚矣。
9、一縷晨風,一米陽光,一抹微笑,都是生活無意的潑灑!
10、學會珍惜,懂得珍惜。人生只有經歷才會懂得,只有懂得才知道珍惜。珍惜生命中的所有能夠相遇的人與經歷,珍惜生命中遇到的每一份滋味與感受,看淡得失,善待自己
C. 成果簡述是什麼意思
階段性,是證明你做這是是有分階段分步驟的,
階段性成果,你這階段的成果專或發現,
然後簡述出來屬。簡述:簡單的敘述。你可以這樣說:xxx事情,的第幾階段(或初級階段,中期階段後期)的成果是,1,2,3~(或成果是發現什麼,得到什麼)
例如;
寫論文,計劃第一階段是,市場調查。這個階段性的成果是:1。xxx得到什麼數據
2。什麼問題完成3.~~~
簡述最好分點說明~
D. 以成功為話題的議論文
論成功
成功是什麼?估計一千個人有一千種答案,我也說不清楚,但有一點是確定的,那就是很多人在追尋著它,雖然其中的很多未必真正了解成功是什麼?只是換個角度看,這並不妨礙我們去追尋它不是嗎?就像很多人不清楚愛情是什麼,還是會奮不顧身地為之瘋狂。
現在價值多元化了,也有人不再追逐它或者假裝不再追逐它了,這類人粗略分類一下,估計不外以下四種,一是沒心沒肺的,反正無所謂,怎麼都可以,一是崇尚個人價值體現的,只關注自己的快樂與需求,一是已經成功了,知道過程的艱辛和失去的苦痛,一是年事已高,失去了雄心壯志的。
所以,總體來講,成功大概是一種承載著社會主流價值觀和個人價值觀的體現。成功重要嗎?重要,需要去追逐嗎?需要,如果都不追逐了,那這世界的推動力量估計要弱一半。
問題是,社會主流價值觀和個人價值觀怎能總是統一呢?21世紀了,現代化進程越來越快了,主流價值越來越現實了(當然用好聽的詞「務實」來表達也沒問題),「利」、「名」、「權」的重要性越來越被凸顯,如果你不認可,想想看自己的同學住著別墅、開著跑車的那股酸溜溜的感覺吧,想想自己某天成為高官或者富豪時可能有的興奮之情吧。
什麼是民權?估計讓個人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不違法為前提)就是其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吧。主流價值觀和個人價值觀沖突了怎麼辦?我的看法是,尊重自己的選擇,只是前提是你背負了自己不得不承擔的責任,沒有責任感的人我很難相信能找到自己選擇的又可以快樂的生活方式。
那個人價值觀跟社會價值觀不沖突呢?是不是就該慶幸自己主流不邊緣了呢?或許吧,能找到自己承認又被人承認的方式何樂而不為。問題的關鍵是,「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成功不是你想要就屬於你的,甚至不是你努力了就能得到的,按很多國人的思維,奧運賽場上奪金才是英雄,起碼得有個牌吧,可問題是金、銀、銅才三塊呢,而運動員是如此之多,能上場和不能上場的,多少人在盯著這牌並為之付出努力呢。
所以,追逐成功起碼有三個問題:一是追逐了卻總是追不到怎麼辦?二是追逐到了卻不是自己要的怎麼辦?三是追到了卻因為失去太多而覺得不值怎麼辦?
沒有標准答案,我們要相信的一點是,人生的路上沒有人不犯錯,認准了目標就去努力,既然走在路上就不要後悔。因為,無論你做怎樣的選擇,人生總會有遺憾的,而認准了目標而追逐成功,遺憾可能還會小一點,尤其是男人。
無論怎麼樣,在死之前我們都活著,活著就得走,走就走得踏實點,走得有目標一點。而成功大概只是一個結果,未必那麼重要的,至於因此而可能失去的東西,或者發現並非自己所需,也未必很重要的,起碼體驗了生活,知道了付出的難和可貴。
(2)。「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從失敗中獲益,從勤奮中崛起,這就是有志青年的成才道路。
常言道:「失敗是成功之母。」這似乎已成老生常談,但行動和言語有時是不相一致的。當你的成績單上出現「紅燈」,或是在工作中遇到困難時,你的心中是否除了沮喪,別的一無所有?你是否意識到這失敗之中有孕育著成功的種子呢!對此,每個人的回答肯定不一樣!在此頗有必要談談:失敗是成功之母。
世上少有一帆風順的事,而失敗卻隨時會有,否則,那些「發明家」、「文學巨人」的美名豈不輕易地落到每個人的頭上去了?綜觀歷史,那些出類拔萃的偉人之所以會取得成功,正是因為他們能正確對待失敗,從失敗中獲取教益,從而踢開失敗這塊絆腳石,踏上了成功的大道,比如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生的成功不計其數,—生的失敗更是不計其數。他曾為一項發明經歷了八千次失敗的實驗,他卻並不以為這是個浪費,而是說:「我為什麼要沮喪呢?這八千次失敗至少使我明白了這八千個實驗是行不通的。」這就是愛迪生對待失敗的態度。他每每從失敗中吸取教訓,總結經驗,從而取得—項項建立在無數次失敗基礎之上的發明成果。失敗固然會給人帶來痛苦,但也能使人有所收獲;它既向我們指出工作中的錯誤缺點,又啟發我們逐步走向成功。失敗既是針對成功的否定,又是成功的基礎,也就是說:「失敗是成功之母。」
然而,在現實中成功並不是失敗的積累,而是對失敗的總結與超越。如不認識這一點,就會導致「失敗越多越成功」的荒謬結論。比如數學上有名的平行公理,從它問世以來,一直遭到人們的懷疑。幾千年來,無數數學家致力於求證平行公理,但卻都失敗了。數學家波里埃終身從事平行公理的證明卻毫無成就,最終在絕望中痛苦地死去。正當這個問題像無底洞—般吞噬著人們的智慧而不給予任何回報時,羅巴切夫斯基在經過七年求證而毫無結果時,找出了失敗的原因。羅巴切夫斯基在屢次失敗之後,總結分析了失敗的前因後果,從本質上認識了這一問題,從而取得了成功。由此可見,「失敗是成功之母」是一條客觀規律,但真要把失敗向成功轉化由可能變為現實,還必須經過不斷的探索和科學的分析,從失敗中吸取教訓,指導今後的工作,這樣才算沒有「白白」地失敗。
年輕人在工作中容易失敗,也容易灰心,因此,我們只有牢記「失敗是成功之母」這一名言,樹立起堅定的自信心,才能從失望中看見希望,從失敗走向成功。
「失敗是成功之母」不僅應當成為我們喜愛的一句格言,更重要的是要成為我們行動的指南。「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從失敗中獲益,從勤奮中崛起,這就是有志青年的成才道路。
E. 成功的話題都是些什麼
成功是人人渴望獲得的,也是人人欣賞贊美的,然而在成功的背後,卻有著無數的挫折和打擊.一般人只看見成功者威風凜凜地站在光榮的高塔上,卻沒看見他爬上高塔前飽受了多少跌仆的痛苦經歷,反而認為上天降臨福祉於其身,而自自成為不幸,怨天尤人.成功是多麼令人自豪和驕做的事,成功與勤奮是密不開分的,如果想獲得成功就必須通過勤奮的努力,俗話說的好「一份耕耘,一份收獲」,沒有辛勤的付出那有成功的源泉。成功的路上無捷徑,只有勤奮才是成功的源泉!
F. 討論話題有哪些
1.有一個記者在德國和日本對中國小留學生進行了5個月的調查,又訪問了20多個國家的駐華官員和教育官員後說,只能用8個字描述他的采訪結果:「觸目驚心,慘不忍睹。」他把這些有劣跡的小留學生稱為「留學垃圾」。世界上最大的國際語言教學機構EF國際語言學校負責人菲利普先生認為,中國留學生比其他國家的學生更容易出問題,因為他們生活自理能力差,總是期待所有人包括寄宿家庭都能像國內的父母一樣無微不至地照顧和呵護自己。
你同意以上評價中國小留學生的觀點嗎?如果是你,10歲開始就離開父母在國外生活能行嗎?2.在美國的中國留學生學習成績比一起學習的美國學生好得多,但10年後,科研成果卻比人家少得多。你認為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何在?3.剛考進浙江大學的一名女學生,在媽媽陪同下到學校報到注冊,媽媽又為她掛上蚊帳,鋪好床單,買好飯菜票。媽媽要走了,女兒拉著媽媽的手怎麼也不肯放。做媽媽的千交代,萬叮囑,一百個不放心。果然,媽媽剛離校,麻煩事就來了。傍晚,女學生到學校的浴室去洗澡,等全身淋濕後,才突然想起沒帶洗滌用品和替換的衣服(平時都是由媽媽事先替她放置好的)。她既不知道怎麼洗下去,又想不出擦乾身子的辦法,只好在浴室里嚎啕大哭。
你對這位女同學作何評價?假如你是這位女同學,經歷了這件事後你會有什麼樣的改變?假如你是這位女同學的媽媽,你又會怎樣做?4.在日本,全家外出旅遊,無論多麼小的孩子,都要無一例外背上一個背包。問為什麼,家長說:「這是他們自己的東西,應該由他們自己背。」
在美國,一些州立中學規定:學生必須不帶分文,獨立謀生一周方能予以畢業。家長對這一活動全力支持。
在瑞士,為了培養孩子自食其力的精神,孩子從初中畢業就送到有教養的人家去當一年傭人。
在德國,法律明文規定:孩子必須幫助父母做家務。這條法律已有100多年歷史,至今不但有效,還規定得更詳細:孩子們6歲前不承擔家務;6—10歲要幫助父母洗餐具,收拾房間,到商店買東西;10—14歲要在花園里勞動,給全家人擦皮鞋;14—16歲要擦洗汽車,並在花園里翻地;16—18歲要完成每周一次房間大掃除。
你能接受發達國家教育孩子的方式嗎?你認為父母為子女操辦了一切究竟是愛孩子還是害了孩子?
G. 求一篇以成就為話題的作文 急!!!
最佳答案
我國的輝煌成就
隨著世紀的發展,人類文明的推進,我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見證了中華人民正向前挺進。
時代在變,國際社會競爭十分激烈,在這競爭中,中國也加入如了世貿組織(既WTO),這象徵著中華人民在國際社會里邁出了巨大的一步,證明了中華兒女堅強不屈、永不服輸的心聲。
2008年的奧運會已經在籌措中了,我們中華人民齊心協力,舉全國之力在申奧會中表現得力壓群雄,終於取得了申奧的成功,這個消息是何等振奮人心啊!
《七子之歌》想必大家也一定聽過,在大家的盼望下,被帝國主義強佔下的台灣、香港、澳門終於回到了祖國的懷抱,這不正說明了海峽兩岸濃濃的親情是永遠也不能分割的,這種神聖的愛是不能被帝國主義玷污的。
在這「信息時代」里,不懂電腦的人等於半個文盲,所以,電腦在我們生活中有著不言而喻重要性。計算機的發展猶如下山猛虎一般迅速,一款款別致新穎的電腦推陳出新,這可都是人們智慧的結晶啊!
三峽水利一直是人們所關注的焦點,自從三峽水利工程實現蓄水後,嚴格的環保要求及服務質量,使這里成為服務的形象大使,這又了結了一個長期以來的心願。
昨天,中國是個不顯眼的國家,今天,中國已經打入了國際市場,明天,中國將會是一顆閃閃發光的東方明珠。
-----------------------------
我國古語中有句「成大事者不拘小節」,雖然如此,但從當今的眼光來看,眾多的科技成果皆由小節而來。可以這么說,細節成就輝煌。
你可聽過:有這樣一個在石油公司工作的青年,他學歷不高,工作僅是看石油輸油管的蓋是否蓋好。可是,他是一個細心的人,他發現每次焊接石油輸油管時滴下的焊接劑有39滴。這一細節讓他想到,如果每次能減少一兩滴,這豈不是省很多?果然,他經過研究發明了「38滴焊接器」,使公司每年增加5億美元的利潤。他就是後來的「石油大王」約翰·洛克菲勒。
丹麥物理學家奧斯特也是個注重細節的人。在一次做實驗時,他突然注意到在通電導線周圍的小磁針偏轉了一下。他馬上投入對此現象的研究。終於,奧斯特發現了電流的電磁效應。這一成果,已應用到各個領域。而他,也成了家喻戶曉的人物。
由此看來,輝煌的成就來自對每個細節的關注,而那些不注重細節的人,一般都難以有所成就,往往與成功擦肩而過。
德國有位化學家,在提煉深海海藻時,發現了一種深灰色的沉澱,由於疏忽,他誤以為那種沉澱是氧化碘。但後來的化學家波提德注意了這一細節,並進行研究,從而發現了一種新元素。那位粗心的科學家與成功失之交臂。
這么多的例子,使我們可以知道,細節做不好的人,通常是得不到他所要的結果的。
我自己在這方面也可謂吃盡了苦頭。平時學習不注意總結錯誤教訓,如審題不清、漏寫單位、移錯小數點等,由種種細節問題所導致的錯誤,常使自己後悔不迭。
親愛的朋友,細節是成功的墊腳石,是通往成功彼岸的橋梁,沒有它們的鋪墊和補漏,再好的房子也可能是危房!
從現在開始,關注每一個細節吧,它會引領你一步步走進成功的殿堂!
H. 寫一篇成功話題的議論文
「成功源自恆心。」,這話不假,古往今來,大多成功之人,不正是因為恆心才成功了嗎?失敗者的未來未必就是成功,但成功者的歷史一定有過失敗。但是,如果失敗者沒有恆心,那他最終很可能仍是一個失敗者。
明代學士宋濂,「幼時即嗜學」,但因家裡貧窮,沒錢買書,所以只能借人家的書親自抄寫,即使到了「天大寒,硯冰堅」的地步也不放鬆抄書,常常將手指凍得不能彎曲,每次都能及時的將書還回去。他到了成年,因為「益慕聖賢之道」而「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可見相當艱苦,讀書的時候,對同學的華麗的衣著視而不見,只是專心學習,終於,他成為以傳記小品和記敘性散文為代表的大文學家,成為明初詩文三大家之一。
試想,如果宋濂沒有恆心,他抄書時,嘆手指不可彎曲而不抄,跟隨老師時又因路途艱苦而半路折回,又因看到同學華麗的衣著而自愧不如人,他會取得成功嗎?會被稱為「開國文臣之首」嗎?當然不可能。他的成果,完全歸功於他的恆心,是他自己的恆心,造就了他自己的成功。
無獨有偶,過了很多年,在國外,一名年輕人與其他許多年輕人一樣,有他自己的夢想——想做演員、拍電影、當明星。他寫了一個電影的劇本,並希望拍成電影,於是,他來到了好萊塢——這個世界著名的電影城市。
他的道路十分不順利,終於,當他拜訪第一千八百五十次時的一家公司,這一家公司的老闆答應了他。過了一段時間,電影拍攝完成,並獲得了巨大的成功——這部電影的名字叫做《洛奇》,那個年輕人的名字叫做席維斯·史泰龍。
我們不禁思考,他可能第一次就放棄了,也可能是到第一千次放棄,也可能是在第一千八百四十九次——那是他最後一次受到失敗的打擊,如果這樣,那麼他就與其他大多數人一樣,只有幻想了。
「鍥而不舍,金石可縷」荀子說這話時,是在戰國時期,但仍然對現代人有勉勵作用,成功源自恆心,讓我們成為有恆心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