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創新成果成效

創新成果成效

發布時間:2021-07-15 13:25:30

A. 蔡志平的主要創新成果

(1)1988-1991年:率先應用密度矩陣半經典理論於稀土摻雜玻璃單摸光纖中,建立了光譜測定稀土離子摻雜光纖的受激輻射截面技術。
(2)1993-1995年:最早提出解釋摻鉺光纖激光器中反相自脈動效應和現象的雙模耦合波理論。
(3)1994-1996年:在激光二極體(LD)端面泵浦Nd:YVO4和Er:Yb:Kigre薄片激光器中,首次發現泵浦飽和效應(即泵浦自透明效應,參見'四.13'),為LD泵浦薄片激光器的激光基礎研究與器件設計提供重要特性,並被法國法國工業大學(Ecole polytechnique)G.Bourdet教授引用發表在Optics Communications. 143, 147-155(1997); Optics Communications. 149, 404-414(1998); 被法國Rouan大學F.Sanchez教授引用:J.Opt.Soc.B,16,2389-2394(1998), Optics Communications 185, 419-430(2000)。這些論文工作都是基於我們所發現的LD泵浦薄片激光晶體中飽和效應的實驗結果所開展的。
(4)1996-1999年:發現了LD泵浦薄片激光器中的輸出功率雙凹陷效應;LD端面泵浦Nd:YVO4薄片激光器實現0.01 mW超低閾值技術;非穩腔熱效應補償技術的關鍵,實現瓦級Nd:YVO4激光器穩定運行,效率達到70%;至今這些原創性工作由於技術保留原因,未公開發表,有待申請專利。不過,利用部分技術,在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997.5-2000.4)的資助下,我們利用100%國內技術條件,1999年底研製成功500 mW LD泵浦產生8 mW CW倍頻藍光激光器,至今仍為國內先進水平。
(5) 1996-1997年:首次實現LD泵浦Nd:YVO4薄片激光器雙偏振3波長同時激射,4波長同時激射。前者被美國(Optics Communications 192, 309-313(2001))和歐洲學者(Optics Communications 185, 419-430(2000))所引用。
(6) 1999-2001年: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999.1-2001.12)資助下,已在Nd:YAP、Nd:YVO4等雙折射激光晶體的吸收-發射偏振光譜的量子理論和光譜技術上取得最新進展,首次建立摻Nd激光材料的受激輻射截面光譜的標定。同時,創新地提出研製並以LD泵浦瓦級1080 nm Nd:YAP全固體激光替代摻Yb雙套層光纖激光,來泵浦喇曼光纖放大器和激光器,推進其實用化進程。
(7) 2000-2001年:首次發現1536 nm Er :Yb磷化物玻璃薄片激光器中激光'紅移'效應,並以頻率上轉換理論加以成功解釋。
(8) 2000-2001年:利用新的摻鉺氟化物玻璃材料:Er:ZBLALiP/ZNBA研製小球微腔,首次產生光通信波段1530-1610 nm多波長等間隔激光激射,激光線寬僅100 KHz,可用於未來高速DWDM光通信系統;同時,首次發現此類小球激光的'紅移'效應,可發展為新型點-0.05mm感測器。

B. 我國近來的創新方面取得的成果

具體如下:
1、航天上的太行發動機,我國起步晚,經驗少,歷史積淀少,取得航天發動機技術的進步,證明國家科學技術的進步。
2、神舟系列飛船以及天空一號,北斗系列。
3、高鐵技術,雖然不久前出現事故,但是技術還是領先的。
科技創新能力的形成是一個過程,需要一定的環境。如果人們自覺而明智地去塑造有利於科技創新的環境,就能激發科技創新的社會潛能,就能縮減從科技創新到產業運用的時間進程。學習各國在科技創新上的經驗,無疑是提高上述自覺性的很好方式。

從各國的經驗看,科技創新能力的形成有賴於如下因素:

一種良好的文化環境。例如,有一種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社會氛圍,有熱愛科學的社會風氣,有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追求真理、實事求是的學術教養和規范,等等。沒有一個良好的軟環境,就很難形成科技創新能力生長的土壤。當前,世界各國都出現了一些科技詐騙、學術腐敗的案例,盡管這類事在急功近利的風氣下難以避免,但必須加以有效地扼制。

一個較強的基礎條件。在科技創新的基礎條件中,最重要的恐怕是教育體系。中國的傳統教育體系偏重於知識傳授,厚重有餘,活力不足,在某種意義上不利於創造能力的形成。中國的教育在課程設置、教授方式、考評方式等方面均有諸多待興待革之處。

一種有效的制度支持。國家對自主科技創新的制度支持應是全面而有效的。例如,有有效的項目評估和資金支持體系,有有利於自主創新的政府采購制度,有明智的產業政策,有合理的知識產權制度,有有利於科技創業的社會融資系統,等等。

在人類社會中,做成一件事的條件無非是人、財、物。在三個條件中,人是主體、是最活躍的因素。在科技創新中,人的因素第一,人才第一,體現得更為突出。當然,人的因素並不僅僅指個人的才智,也包括人的社會組織水平。另一方面,有人而無財、物,便是英雄無用武之地,也是做不成事。因此,所謂科技創新的環境創造,就是讓人、財、物能自然地結合、有效地結合,實現一種「人能盡其才,物能盡其用,貨能暢其流」的和諧狀態。

C. 主要進展和創新成果

(1)利用現代冷泉和冷泉碳酸鹽的研究思路,研究了黔東地區新元古界南華系下統鐵絲坳組冰磧層(相當於Sturtian冰期)之上,大塘坡組底部一套黑色岩系當中的含錳的碳酸鹽岩(菱錳礦、含錳白雲岩)沉積取得重要進展,發現了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冷泉碳酸鹽岩:一是通過野外的詳細調查和研究,在貴州松桃大塘坡地區南華紀早期冷泉碳酸鹽岩中發現了大量的、罕見的含瀝青的孔洞構造、氣孔構造、底辟構造、帳篷構造、上拱的紋層狀構造、滲漏管構造、泥火山等典型的古天然氣滲漏構造。其特徵與現代海底天然氣水合物的滲漏構造十分相似。另外,在相當於Sturtian冰期沉積的兩界河組(南華系最底部)-鐵絲坳組含礫碎屑岩中又發現多個層紋狀含礫白雲岩丘或透鏡體,構成了從南華紀兩界河早期至大塘坡早期的一個較完整的天然氣滲漏沉積系統。二是通過對黔東地區南華系大塘坡組底部黑色含錳岩系中的菱錳礦體、白雲岩透鏡體進行了碳、氧、硫穩定同位素特徵的研究,發現碳穩定同位素表現出強烈的負偏移,一般δ13C同位素負偏達-8‰~-11‰,充填在氣孔狀菱錳礦石中的瀝青碳同位素δ13C值則達-30.98‰。硫同位素表現出明顯的正偏移,一般δ34S高達36.9‰~57.8‰,其特徵與現代海底天然氣水合物的滲漏,釋放與環境突變所形成的冷泉碳酸鹽岩的特徵十分相似。

(2)建立了新元古代南華紀「大塘坡式」錳礦的天然氣滲漏沉積成礦模式,解決了過去錳礦成因解釋上生物生成環境與礦床的形成環境之間的矛盾。實現了「大塘坡式」錳礦成礦理論的創新,從而開拓了該地區乃至整個華南地區「大塘坡式」錳礦找礦視野並指導錳礦成礦預測,取得了重要突破。

(3)對導致Sturtian冰期結束的原因進行了探討,認為是保存於冰磧層中的天然氣水合物突然氣化、逸出,引發甲烷等氣體大規模釋放導致的環境災害所致。

(4)通過該課題的研究,拓展了海底天然氣水合物研究領域和時空范圍,對其所導致的成岩成礦作用、環境評價的分析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D. 創新成果具有哪些特性

創新的基本特性:
1.目的性:任何創新活動都有一定的目的,這個特性貫徹於版創新過程的始終

2.變革性:創新是權對已有事物的改革和革新,是一種深刻的變革。
3.新穎性:創新是對現有的不合理事物的揚棄,革除過時的內容,確立新事物。
4.超前性:創新以求新為靈魂,具有超前性。這種超前是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超前。
5.價值性:創新有明顯、具體的價值,對經濟社會具有一定的效益。

E. 如何進一步提高創新工作的質量和成效

審計質量是審計工作的生命線,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對審計工作和審計質量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才能更好地做好新形勢下的審計工作全面提升審計質量,以便讓審計工作能夠與快速發展的現代經濟社會相適應,現將筆者對做好審計工作提升審計質量的幾點思考淺談如下:一、抓好隊伍建設是提升審計質量的重要前提「黨的路線方針確定後,幹部就是決定因素」,毛澤東主席這句話突出了政策執行者的重要性,再好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都需要人來執行,人的素質是決定工作開展好壞的前提和基礎,一般來說,高質量的審計項目都是由高素質的審計團隊來完成的。
因此,只有加強隊伍建設,不斷提高審計人員的政治綜合素質和業務水平,才能從根本上實現審計質量的有效提升。
首先,要提高審計人員的政治綜合素質,就必須樹立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意識。
要時刻注意加強對審計人員的思想政治教育、職業道德教育、廉政紀律教育等,使每一位審計工作者牢記黨的審計工作宗旨、審計工作職責和審計工作紀律,切實做到「堅持宗旨、嚴守紀律、盡職盡責」,審計實踐已經反復證明,只有具有良好政治綜合素質的審計人員才能在具體審計工作中做到嚴格堅持宗旨、嚴守紀律、盡職盡責,才能對被審計對象的經濟活動做出客觀公正的審計評價,也才能對被審計單位違紀違規問題作出公正的審計處理意見或建議,從而保證審計工作的質量和效果。
其次,要提高審計人員的業務水平,就必須加大培訓教育力度,通過送出去學、請進來教、考察交流學習、掛職鍛煉學習、學歷職稱繼續教育培訓等多種途徑努力提高審計人員的業務水平。
要在審計人員培訓上捨得投入,本著以考促學的原則,積極組織審計人員參加各級審計部門和審計行業學會舉辦的綜合性和專業性的審計業務培訓等,力爭通過抓骨幹帶全員,抓重點帶一般,實行定期輪崗輪訓,幫助審計人員系統地學習掌握審計相關法律法規和審計、財稅、計算機輔助審計知識。
要盡可能多地創造條件組織審計人員採取走出去學先進的辦法,通過學習借鑒兄弟審計單位先進經驗,來拓寬審計人員的思路和視野,轉變審計理念,彌補自身不足,提升綜合素質;
要將業務技能培訓和對審計工作有利的職稱(學歷)考試培訓、繼續教育培訓、法律法規培訓結合起來,以考促學,綜合施策,全面提高審計業務水平。
二、抓好制度建設是提升審計質量的重要保障常言道: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的確,做好審計工作亦是如此。
審計機關必須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並結合審計工作實際,制定和不斷完善與之相適應的管理辦法(制度)來規范審計工作。
要以《審計機關審計項目質量控制辦法》(審計署8號令)和《安徽省審計業務管理暫行辦法》等文件為重要依據和基礎,完善審計項目質量責任制、審計復核制、業務審定製、質量考評制等制度,根據需要建立必要的內部質量控制制度、審計項目審理制度、優秀審計項目評選制度、審計項目評分標准等制度,並對項目質量進行全過程考核考評。
在項目管理上,對計劃的制定與調整、計劃的報表與報送、統計報表及質量、統計分析與評價、檔案立卷與管理等方面的質量評價體系進行考評;
在項目實施上,對審計項目的審前准備、審計查證、審計報告、審計處理的質量評價體系進行考評;
在項目總體上對審計執法、審計效率、技術差錯、審計效果等方面質量評價體系進行考評。
通過健全管理制度和考核評價體系,全面強化對項目審計各環節的控制與管理,以考評促進審計質量管理,用考評推進審計質量提升。
三、嚴格規范程序是提升審計質量的有效途徑實踐表明:再好的管理辦法,在實際工作中如果不能得到有效執行,也只是「一紙空文」。
實踐告訴,在審計工作實踐中,審計人員必須嚴格按照《審計機關審計項目質量控制辦法》(審計署8號令)的要求,結合本地審計工作實際,嚴格規范地執行審計程序,抓好審前調查、審計實施、審計報告和審計復核、資源共享等工作。
一是抓好審前調查研究工作。
在編制審計實施方案前,審計組通過對被審計單位的基本情況、內控制度及以前年度的審計決定落實情況的調查研究和深入分析,進而明確即將進行的審計重點、步驟和方法措施等。
二是抓好審計實施階段工作。
建立健全和嚴格執行項目審計組長負責制,審計組長負責監督組員,實施審計時通過對收集有關資料認真審查,對內部控制進行實質性測試,對和經濟業務有關的會計資料運用各種審計方法進行分析,必要時進行延伸調查後,認真撰寫審計取證單和審計工作底稿。
三是抓好審計報告撰寫工作。
實行審計報告項目組長負責制,審計組長必須對審計工作底稿進行審核,對發現審計工作底稿中有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的情況,及時採取補救措施,以保證審計證據的邏輯性和完善性,在確認審計報告符合規范要求後簽署意見,並上報審計復合機構進行復審和出具審計報告。
四是抓好審計報告復核工作。
審計部門要從做好審計工作需要角度出發專門成立審計復核機構,抽調業務精湛、綜合素質好的同志進入該機構,專門負責對各項目審計組提交的審計報告進行最終復核,重點對審計報告撰寫格式是否規范、報告中事實表述是否清楚、適用法律法規是否得當、定性是否准確等進行復核,並提出復核意見、出具審計報告。
五是抓好審計信息共享工作。
用計算機等現代科技管理手段管理審計檔案資料,利用計算機對審計資料和審計信息進行分門別類的建檔儲存,這一做法既節約了紙張避免浪費,也有利於長期保存和不易丟棄,更為以後調取審計事項提供了方便,還減輕了審計人員在執行審計程序過程中重新取證、編寫的壓力,有效地提高了依法審計的質量、水平和效能。
四、勇於改革創新是提升審計質量的不竭動力眾所周知:創新是一切工作的動力和源泉。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施,國家財政對基層各種專項資金的投入越來越多,規模也越來越大。
為了確保各類專項資金落實到位,維護好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就必須加強對專項資金的監管,確保每一筆專項資金都用在對應的項目上,以便造福一方百姓,這就對審計工作和審計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是面對愈加繁重的審計重任,審計機關只有根據形勢不斷發展變化需要,與時俱進,勇於改革創新,不斷實踐探索,積極採取有效辦法,努力實現審計監督方式方法的快速有效轉型,用科學、改革、創新和發展的眼光去分析、研究和解決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各種新情況新問題。
二是面對愈加繁重的審計重任,審計機關要在積極探索審計理念、審計方式創新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創新實踐力度,努力做到外部審計與內部審計相結合、事前審計與事後審計相結合、財務審計與績效審計相結合、責任審計與法紀審計相結合。
用改革創新實踐成果確保審計目標的實現。
三是面對愈加繁重的審計重任,審計機關要在創新審計方法、技術和內容的基礎上,提高審計質量,降低審計風險,促進依法行政,遏制腐敗現象。
審計機關要根據審計對象和審計內容來確定對會計資料進行詳細檢查還是抽樣檢查及抽樣方法,審計方式要改變單一的、傳統的財務收支審計向績效審計、財經法紀審計、環境審計等轉變;
審計技術要從手工操作對會計憑證、賬簿、報表進行的審查,發展到對數據系統計算機輔助審計。
要在全面提升審計質量、降低審計風險的同時,積極探索對行政事業單位全過程的監督,促進政府機關依法行政,從源頭上著力預防和遏制經濟腐敗。
四是面對愈加繁重的審計重任,審計機關要在創新審計工作思路、更新觀念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創新服務實踐力度。
審計機關要正確處理好審計監督與審計服務的關系,本著以提升審計質量為核心,以民生和績效審計為重點,以審計業務管理服務為基礎,全面提高審計工作水平和服務質量,用改革創新的實際成效推動審計工作法制化、規范化、科學化目標的順利實現。

F. 怎麼寫企業開展技術創新的具體情況和取得成效

這個一般都是跟你的項目掛鉤的吧,要麼就是你說的專利、論文、獲獎情況這些專;如果是軟體的屬話就取得軟體著作權、軟體產品這些,社會效益感覺跟項目成果關系不是很大,經濟效益可以說一說,沒有規定你要面面俱到,只需要列出主要的幾點即可,有時寫一個點也行的。。我們以前有寫過取得軟體著作權,編號多少,或軟產品,登記號多少,這樣也是可以的。。當然如果項目還沒完成,也可以寫完成了項目測試,解決了項目的什麼問題,預計什麼時候能投產等等,其實沒有規定的模板,可以自由發揮,跟你項目的成果有關即可。

G. 科技創新成果

有校科技創新和校級挑戰杯

H. 著力推進改革創新,什麼成果顯著

一、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必須始終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

我們黨始終高度重視科技進步和創新。從「向科學進軍」到「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從「科教興國戰略」到「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黨領導我國科技事業在實踐中探索出一條底蘊深厚、前途廣闊的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展現出強大的生機和旺盛的活力,昭示了我國經濟社會和科技發展的光明前景,成為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黨的十六大以來,黨中央作出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大戰略決策,制定和實施《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明確提出「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新時期科技工作指導方針。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強調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貫徹到現代化建設各個方面。2008年,我國把科技支撐作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一攬子計劃的四大措施之一,科技在克服現實困難、創造未來繁榮中的支撐引領地位進一步強化。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關鍵的是要大幅度提高自主創新能力。2012年7月,黨中央、國務院召開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對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國家創新體系建設作出全面部署,提出了創新驅動發展的戰略要求。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已寫入黨的十八大報告。這是我們黨在我國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作出的重大抉擇,開啟了我國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和邁向科技強國的新征程。

沿著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我國科技事業取得了巨大成就,創新型國家建設成效顯著。黨的十六大以來的10年,是創新鑄業的10年,面向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社會和諧和國家安全等重大戰略需求,科技發揮了重要的支撐引領作用;是創新鑄劍的10年,載人航天、探月工程、載人深潛、超級計算機、高速鐵路等實現重大突破,一批影響重大的關鍵核心技術和原創成果相繼涌現;是創新鑄基的10年,科技改革穩步推進,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高,我國整體科技實力邁上新台階,與主要發達國家不斷接近,一些方面甚至成為領跑者;是創新鑄魂的10年,全民科學素質不斷提高,創新政策體系、文化環境和社會氛圍不斷優化。實踐證明,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是符合我國國情、符合科技經濟發展規律的正確道路。

新的發展時期,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建設創新型國家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同步走、同向行的關系,創新驅動發展的成效直接影響到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的成效。當前,距離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還不到10年,時間緊迫、任務艱巨、使命光榮。我們必須認真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奮力投入到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的新實踐,努力在創新驅動發展上有新的重大作為。必須始終堅持立足國內,充分激發廣大科技人員的創新創造活力,把自主創新作為科技發展的戰略基點,為創新驅動發展提供不竭的技術源泉。同時不斷擴大科技開放合作,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自主創新,提高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更加重視協同創新,在開放合作中提升我國科技水平。

二、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必須著力強化科技創新對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

在當代中國,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本質要求就是堅持科學發展。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戰略抉擇。必須著力增強創新驅動發展新動力,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不斷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推動經濟社會科學發展。

從國際上看,世界范圍內新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孕育新突破。全球知識創造和技術創新的速度明顯加快,新科技革命的巨大能量正在不斷蓄積。以新技術突破為基礎的產業變革呈現加速態勢,正在深刻改變著世界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形態。國際金融危機加快催生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科技創新已成為經濟結構調整和持續健康發展的決定性力量,許多國家都將創新提升到國家發展的戰略核心層面,全球進入了空前的創新密集時代。我們必須更加自覺地把握機遇、應對挑戰,以科技創新的新成果開辟社會生產力持續提高的廣闊空間。

從國內看,創新驅動成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最根本、最關鍵」的力量。我國以較少的人均資源佔有量和脆弱的生態環境,承載著巨大的人口規模和實現持續快速發展的壓力,面臨著節能減排、應對氣候變化等嚴峻挑戰。經過多年來的艱苦努力,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但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依然突出,經濟結構問題已經成為一個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的問題。經濟結構問題與科技創新能力、人才隊伍水平密切相關。如果沒有創新能力特別是科技創新能力的大幅提升,就難以真正完成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發展方式的轉變,影響經濟社會科學發展。因此,必須緊緊依靠科技創新,不斷提高科技進步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在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中的戰略支撐作用,實現創新驅動發展。

推進創新驅動發展,促進科技實力提升是基本前提,促進自主創新能力提升是關鍵所在。要進一步統籌落實好科技、教育、人才三個規劃綱要,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把科技進步與國家發展戰略、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緊密結合起來,立足長遠,超前部署,強化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研究、社會公益技術研究,提高科學研究水平和成果轉化能力,搶占科技發展制高點,不斷夯實我國從科技大國邁向科技強國的堅實基礎。

推進創新驅動發展,促進經濟實力提升和發展方式轉變是首要任務。要更加註重圍繞產業發展需求部署創新鏈,實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突破重大技術瓶頸,充分發揮自主創新示範區和高新區的示範輻射帶動作用,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強技術集成和商業模式創新,加快共性技術突破和成果轉移轉化,促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

推進創新驅動發展,促進綜合國力提高是根本目的。新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對科技的需求日益多元化,科技工作的領域越來越寬、責任越來越大。我們要緊緊圍繞農業發展、民生改善、社會管理、文化繁榮、生態文明和國家安全等方面的重大戰略需求,充分激發全社會的創新創造活力,促進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更好地服務於科學發展和社會和諧。

三、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必須不斷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國家創新體系建設

我國過去30多年的快速發展靠的是改革開放,我國未來發展也必須堅定不移依靠改革開放。充分釋放創新驅動發展的活力,不斷增強創新驅動發展的能力,根本動力也在於改革開放。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要求我們堅持把改革創新精神進一步貫徹到科技領域,努力在科技改革發展上取得新的重大進展,加快創新型國家建設。

科技體制改革始終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全過程。多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圍繞促進科技與經濟結合,黨中央、國務院採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市場導向的創新格局在發展中日益完善,市場配置科技資源的基礎性作用不斷增強。技術創新、知識創新、國防科技創新、區域創新和科技中介服務體系建設全面推進,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取得顯著進展。激勵企業和科技人員創新創業的政策環境不斷優化,科技與金融結合日益緊密。這是我國科技體制改革帶來的根本性重大變化。但同時我們也要看到,面對新形勢新要求,一些突出問題仍然制約著科技創新,特別是科技與經濟結合的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一方面,經濟社會發展對科技創新的需求牽引還不足;另一方面,科技創新的支撐引領能力還需要進一步提高。企業技術創新能力還不強,科技創新的基礎也還不牢。

解決好制約科技創新的突出問題,根本出路在於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意見》,在繼承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的基礎上,提出了新時期科技改革發展的總體思路、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黨的十八大進一步強調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我們要堅決落實中央的重大決策部署,切實加快科技改革發展步伐。

始終堅持把解決科技與經濟相結合問題、增強企業創新能力作為中心任務,著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快建立企業主導產業技術研發創新的體制機制,完善市場導向的創新格局。積極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完善知識創新體系,加強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技術創新和應用推廣的有機銜接,促進科技資源開放共享,加強統籌協調和協同創新,提高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促進科技管理科學化和資源高效利用。統籌各類創新人才發展,完善人才激勵制度,建設高水平創新創業人才隊伍,以人才強促進科技強,帶動產業強、經濟強。

完善落實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配套政策,總結推廣相關試點政策,積極研究制定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國家創新體系建設有關政策措施。完善科技創新評價標准、激勵機制、轉化機制,不斷形成激勵創新的正確導向。深入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不斷健全科技政策法規體系、創新法治環境和多元化科技創新投入體系。大力倡導創新光榮,強化科學道德建設,提高全民科學文化素質,培育創新文化土壤。不斷優化科技創新政策環境,把全社會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創新發展上來,努力實現創新驅動發展。

I. 現代人的創新成果有哪些

成果之一:有物理學新基本理論(或物理學新基本定律),發表在《科技創新導報》2008年第回12期的171頁上。該成就,在答網路的勞作下,被採納為:新中國的成就最佳答案;被定為:1·中國人近百年來對人類的貢獻推薦答案,2·當代中國對世界文明的貢獻推薦答案,3·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世界級的成就推薦答案。

J. 【求助】成效和成果有什麼不同

「成效」系成果與效率的組合詞。是指某一事物取得成果與投入比的關系。
即:效率的高低關系。例如:投入小而產出高的好效果。

閱讀全文

與創新成果成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力qc成果發布ppt 瀏覽:407
沙雕發明博主 瀏覽:105
禹城市工商局合名 瀏覽:977
網路侵犯著作權報案 瀏覽:734
稅務報到期限 瀏覽:6
怎樣查詢銀行卡有效期 瀏覽:19
浙江省溫州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592
馬鞍山全套多少錢 瀏覽:568
艾丁頓發明了什麼 瀏覽:651
希臘誰創造了人類 瀏覽:415
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66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方案 瀏覽:752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總結 瀏覽:490
郴州學府世家糾紛 瀏覽:197
馬鞍山ok論壇怎麼刪除帖子 瀏覽:242
馬鞍山恆生陽光集團 瀏覽:235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