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劉成果部長

劉成果部長

發布時間:2021-07-15 09:53:22

① 河北奶牛養殖小區的扶持政策是什麼誰知道

近年來,唐山市豐潤區按照中央提出的加快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重要部署,充分利用農業大區的資源優勢,把發展奶業作為推動農業結構調整的重要工作來抓,作為強區富民的一號工程,按照發展現代化的總體要求,著力在奶業發展的深度和廣度上下功夫,使奶業產業化經營水平不斷提高。到2004年6月,全區奶牛存欄已達9.3萬頭,其中成年奶牛5萬頭,"十五"以來,年均遞增36.2%,日產鮮奶800多噸。2003年,全區奶牛養殖業產值達到5.14億元,同比增長19.5%,分別占畜牧業和農業總產值的31%和15.48%;奶業和相關產業增加值達到7.1億元,佔GDP的6.7%;奶業和相關產業從業人員純收入4.4億元,農業人口人均675元,分別比2002年增長29.6%和28%,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18.4%;來自奶業和相關產業的稅收達到4300萬元,佔全部財政收入的7.6%。成為河北省第一奶業大區,在全國排第七位。豐潤的奶業生產已被國家和省政府納入奶業發展重點區域規劃。2004年5月被中國農業區域布局及產業化高層論壇組委會命名為"全國奶業之鄉"。

一、龍頭企業不斷發展壯大

為適應全區日益擴大的奶牛存欄規模和乳品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嚴峻形勢,區委、區政府千方百計加快龍頭企業建設,增強其輻射帶動作用,在積極鼓勵扶持豐潤一乳、二乳、銀河、三星等本區乳品加工企業發展壯大的同時,還採取多種有效措施支持廣東今日集團樂百氏(豐潤)食品有限公司不斷壯大規模,區委、區政府將持有的股權轉讓給廣東今日集團,並支持樂百氏(豐潤)食品有限公司與法國達能集團合資,進一步壯大了企業的實力,使公司投資由1.3億元增加到2.5億元,日處理鮮奶能力由200多噸增加到300噸以上。公司主要生產純牛奶、酸奶、發酵奶、奶粉等四大系列20多個品種,年上繳稅金1000多萬元。為進一步強壯龍頭,增強企業帶動能力,區委、區政府又積極吸引上海均瑤集團來豐潤興建奶業加工企業,該項目總投資1.2億元。2003年10月,投資6000萬元,日加工鮮奶能力120噸的上海均瑤集團豐潤乳製品加工一期工程順利投產。為進一步拓寬鮮奶銷售渠道,豐潤以誠懇的態度,創造優良的環境,進一步引進重量級龍頭企業,以形成群龍鬧海、有序競爭的格局。制定出台了《豐潤區鼓勵外商投資優惠辦法》、《豐潤奶業科技園投資優惠辦法》等一系列文件。2003年10月吸引蒙牛乳業集團落戶豐潤,日加工液態奶600噸,年產量20萬噸,年銷售收入10億元,利稅5200萬元。計劃今年9月份投產,目前已在區內簽訂機械化擠奶廳建設及鮮奶收購合同50份。

二、基地建設水平不斷提高

為加快奶牛養殖基地建設,鼓勵扶持群眾發展規模養殖,區政府出台了《關於鼓勵扶持發展規模牛場、養殖小區的獎勵辦法》,突出抓好奶牛養殖小區和養殖大戶建設。區政府每年拿出100多萬元資金支持群眾發展規模養殖。良好的發展基礎和優惠的扶持政策,吸引了省財政廳國富投資公司來豐潤區建設奶牛養殖小區。並積極探索小區內條塊分割,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的管理,不斷加快小區資本運營的質量。目前,總投資300萬元,可容納1000多頭奶牛的國富潤興奶牛養殖小區存欄奶牛1070頭。

2003年底,已建成千頭以上奶牛鎮鄉25個,百頭村269個,5頭以上場戶2617個,其中百頭以上場戶42個(已建成或在建千頭牛場7個),新建機械擠奶廳6個,全區規模化養殖比重達35%。

三、奶牛種質不斷優化

為使全區的奶牛養殖在數量擴張的同時實現品種質量的提高,區政府出台了《關於加強奶牛品種改良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並制訂了《奶牛良繁體系建設實施辦法》。投資150多萬元購置配種器材54套、顯微鏡9台,完善了各基層站品種改良設備、設施;確定並落實了"統一供精、統一供氮、統一培訓考核"的三統一管理措施,將奶年品種改良工作納入了法制化、規范化管理軌道。

2000年以來,豐潤區以北京奶牛中心、省畜牧局為技術依託,結合農業部《萬枚優質奶牛胚胎富民工程的實施,已完成奶牛胚胎移植120枚。為盡快提高奶牛品質,區政府與河北省國富農業發展公司、加拿大新技術發展集團共同出資 7200萬元建設年產優質奶牛 5000頭、胚胎1萬枚的奶牛良種繁育中心項目,項目被科技部確定為國家"十五"科技攻關項目良種奶牛繁育基地。良繁中心一期工程投資3600萬元,佔地256畝,存欄受體牛規模3000頭。今2月11日第一頭犢牛順利生產,目前存欄受體牛2606頭,進行胚胎移植2872頭次,現已確定準胎874頭,待查受體牛560頭,移植受胎率40-45%;已產犢牛148頭,性別鑒定準確率95%。

四、奶業標准化建設不斷完善

以建立無公害奶源基地和無公害鮮奶品牌為突破口,扎實推進奶業標准化建設,堅持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指導思想,把引導奶業基地建設的重心由擴充數量轉移到提高質量上來。到目前,國富潤興奶業有限公司等7個奶牛規模場區獲得省級無公害畜產品產地認定,為提高全區奶牛養殖質量,打造豐潤品牌奠定了基礎。2003年11月,豐潤區起草的《奶牛場生產技術規范》系列標准通過省級專家審定,正積極申報省級地方標准。這區己被國家標准化委員會命名為"國家級奶業標准示範區"。

五、配套服務體系不斷健全

為提高全區奶牛科學喂養水平 這區充分利用豐潤的區位優勢,依託京津大專院校、科研單位,聘請專家組成講師團,入場戶進牛棚開展技術攻關,解決奶農關注的難點問題。對全區奶牛百頭村和百頭以上場戶,安排至少一名技術人員駐村駐場指導。並新增村級奶牛技術服務點30個,巡迴服務大棚車9輛,使奶農求醫買葯不出村。大力推廣牧草種植和青貯技術,促進了奶牛飼料結構調整和平原農區種植結構調整。2001年以來,全區各級多方籌集資金300多萬元,在12個重點場新建貯量500立方米以上的青貯池23個,總貯量達2萬立方米。2003年全區完成秸稈青貯15萬噸,牧草種植面積達到4萬畝。為了加強疫病防治,這區在原有10個牧獸醫中心站25個分站的基礎上,新增村級防疫網點50多個,形成了以區畜牧獸醫總站為龍頭、鎮鄉獸醫站為骨幹、村級獸醫點為基礎的疫病防治體系。做好奶牛五號病等主要疫病的強制防疫工作。做到鄉(鎮)不漏村、村不漏戶、戶不漏牛。並堅持以檢促防、以防保檢、防檢結合、標本兼治。在基層奶站、流動收奶點全面落實了憑《免疫合格證》收奶制度,為全面實施"綠色奶"工程打下了較好的基礎。

六、利益聯結機制不斷完善

為進一步理順企業與奶農的利益關系,這區首先在重點鄉鎮或奶牛養殖小區成立了奶業合作社,在落實"統一規劃設計、統一服務、統一收奶、統一物業管理、分戶喂養"的"四統一分"管理模式中發揮了主導作用。同時,支持樂百氏(豐潤)食品有限公司在全區重點鄉鎮和規模場戶投資近400萬元建立低溫奶站26個,與北京三元食品公司合作投資40多萬元建立了中心奶站,由企業與奶站轄區的1500多產奶農簽訂了鮮奶購銷協議,做到了質量標准公開,收奶價格合理,奶款兌現及時。積極協助蒙牛在我區發展機械化擠奶廳的工作。並組織畜牧局、企業奶源部、合同奶戶每周五召開座談會,及時解決鮮奶購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通過實踐,這區形成了"公司十農戶"、"公司+經紀人+農戶"、"公司+中介組織+農戶"三種行之有效的利益聯結機制,促進了全區奶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七、今後發展的思路和目標

豐潤奶業的快速發展,引起了國家有關部委和省、市領導的高度重視,2002年以來,宋恩華副省長連續5次在市委、市政府領導陪同下來豐潤區考察指導奶業產業化工作,明確提出豐潤奶業要實現健康快速發展,必須建設一個全國一流的奶業科技園區,使初具規模的奶業產業盡快走上依託科技,壯大規模,提高效益的軌道,以此帶動全區、全市乃至全省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實現區域特色經濟的跨越式發展。期間,農業部常務副部長韓長賦、中國奶協理事長劉成果、科技部農業司司長王曉芳、省財政廳廳長王加林等有關部門的領導同志也先後就奶業科技園區的規劃建設來豐潤區考察指導工作,並提出了許多很好的建設性意見。

為了加強對奶業科技園建設的組織領導,2002年6月份,區委、區政府成立了中國唐山奶業科技園建設領導小組,由區委書記任顧問,區長任組長,有關區委副書記任副組長,畜牧局、科技局、財政局、發展計劃局、國土資源局、招商局和豐潤鎮等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奶業科技園規劃和建設的日常工作。

由於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和支持奶業科技園建設的序幕已經拉開。2002年6月 9日,豐潤區政府正式聘請河北農業大學為奶業科技園的技術依託單位,聘請河北農業大學桑潤滋教授為奶業發展顧問,豐潤區被河北農業大學確定為教學、科研和生產"三結合"基地。同時還與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科院畜牧研究所、中國奶業協會、北京奶牛中心等單位建立了緊密聯系,使奶業科技園建設有了強有力的支撐。

為了搞好奶業科技園建設,區政府聘請中國農業大學對園區進行了總體規劃設計,2002年8月5日,《中國唐山奶業科技園總體規化》在北京順利通過專家論證,目前已通過省級立項。奶業科技園定位為國家級園區,園區總佔地面積近1萬畝,共分為核心生產區、輔助生產區、乳品加工區、飼料飼草種植示範區和綜合管理區等五大功能區,計劃總投資10億元。目前已在該區落戶的較大企業有:樂百氏(豐潤)食品飲料有限公司、豐潤均瑤乳品有限公司、蒙牛集團豐潤乳品有限公司和河北國富愛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該區力爭通過5-6年的建設,使中國唐山奶業科技園真正成為全國最大的良種奶牛繁育中心、奶業高新技術產業研究與發展中心、奶產品的展示銷售中心,成為國內知名奶業龍頭企業加工基地、飼料飼草種植加工基地和規模化奶牛養殖示範基地,從而帶動全區、全市乃至全省奶業的健康快速發展。這區的目標是:力爭到"十五"末,全區奶牛存欄達到 12萬頭,日產鮮奶1000噸以上,農民人均增收1000元,把豐潤建成全國的奶業強區。

② 中國 的牛奶標准真的很低嗎

專家:90後未喝過真正牛奶 新國標開玩笑 大陸乳品新國標已經執行一年多,近期飽受各方質疑,部份乳業界學術權威也對其開炮,認為該標准在拿國人的健康開玩笑。中國西部乳業發展協作會執行副會長魏榮祿認為,該標准必須修訂,不能拿國民的健康來做買賣。 中國時刻網24日發表《專家稱90後沒有喝過真正牛奶 新國標拿人健康開玩笑》的文章說,中國西部乳業發展協作會執行副會長、西南民族大學教授,並多次參與乳品國標制定會議的魏榮祿6月23日告訴新華社記者,乳品新國標只是處於終端的產品標准,在此之前至少還要有兩個標准。 報道說,關於乳品新國標中的菌落數的問題,魏榮祿說,25年前都是每毫升50萬個的標准,現在居然定為200萬個,完全違反牛奶應有安全底線。 魏榮祿說:「現在的純牛奶又加香精,又加添加劑,怎麼能叫純牛奶?」「200萬個什麼概念?200萬就是在牛場擠奶的牛舍裡面,蒼蠅亂飛」,他還說,「可能90後都沒有喝過真正的牛奶,現在是把牛奶拿來當做作秀的商品。」或說,中國20年來沒有生產過真正的牛奶 ?這是個天大的笑話! 報道說,這個新標准容易造成食品安全隱患,很明顯有被企業綁架的嫌疑。魏榮祿毫無隱諱他對現在的奶製品市場的擔憂。 牛奶國標全世界最低? 深圳廣電集團報道,中國奶協日前召開了「南方巴氏鮮奶發展論壇」,素有中國乳業「大炮」之稱的廣州市奶業協會理事長王丁棉表示,中國乳業行業標準是全球最差標准;但又有人認為:中國奶業現狀取決於國情,同時披露現行標准門檻低系因農業部顧及散戶奶農利益。 細菌數允許200萬個/毫升——「這是全球最差的牛奶標准!是世界乳業之恥!」廣州市奶業協會理事長王丁棉炮轟。「這個標準是世界上最差、最低的標准,像有的大品牌的奶製品出口都退回來啦,只好出口轉內銷!」 按照中國最新奶業安全標准,蛋白質含量由原標准中的每100克含2.95克,下降到了2.8克,遠低於發達國家3.0克以上的標准;而每毫升牛奶中的菌落總數標准卻由原來的50萬上升到了200萬,比美國、歐盟10萬的標准高出20倍! 報導認為,政府和主管部門如果從生產標准這一質量源頭上都無法做到客觀公正,以所謂國情、所謂奶農利益為由讓百姓天天花錢去喝沒營養、菌數超標的產品,那麼,再大的企業,早晚也得自食其果。 業內人士:中國奶製品市場最亂 「中國奶製品市場也可以說是最亂的。」業內人士劉堅表示,就他自己的感受而言,國內的奶製品完全是給這些企業弄亂的,很多企業並不是在潛心做好奶製品,而是一味地與消費者「玩概念」「玩包裝」,然後再做廣告忽悠消費者買新品。 「玩概念的做法實際上是『玩火自 焚』。」劉堅說,他也去過不少國家,國外的奶製品市場絕對沒有國內這般「花哨」,簡簡單單的幾種,讓消費者明明白白地選購,因此國外一些發達的奶製品企業,到了中國,看到貨架上如此多品種的奶製品都嘖嘖稱奇不能理解。 常溫奶難以殺菌對人有害?專家建議選巴氏奶 報道說,中國把在牛奶加工過程中,137℃高溫瞬間消毒殺菌製作的牛奶稱為「常溫奶」,這樣的牛奶與國際上普遍實行的60℃到85℃緩慢加熱殺菌的「巴氏奶」形成了兩大陣營。會上,沒有任何添加劑的巴氏鮮奶,被中國奶業協會大力提倡。 農業部原副部長、中國奶業協會名譽會長劉成果說,巴氏鮮奶沒有任何添加劑,原汁原味,低溫處理保持活性,營養破壞少,利於增強免疫力。「從未來消費趨勢看,絕對是巴氏鮮奶,市場會越來越大。」 曾4次參與國家乳業標准制訂的魏榮祿表示,在現有標准下生產的常溫奶,由於存在有害菌,顯然不安全。魏榮祿說:「如果有害菌的話,200萬里邊,它的代謝產物是有害的,殺菌是消除不了的。」 那達木德認為,「巴氏奶在中國發展了七八年,仍在30%的佔比內徘徊,而常溫奶仍佔70%,這符合國情。」「巴氏奶在國際上佔比約80%」,那達木德說,巴氏鮮奶與常溫奶應分佔中國市場。巴氏鮮奶保質期一般為7天,而常溫奶可長期保持,一線城市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這適宜發展巴氏鮮奶,而二線城市及廣泛的其他區域比較適合繼續搞常溫奶。.

③ 有個牛奶叫巴爾什麼

巴氏殺菌乳吧

④ 委內瑞拉人口多少

2018年統計數據來顯示:委內源瑞拉人口約為3111萬人

委內瑞拉玻利瓦爾共和國(西班牙語:República Bolivariana de Venezuela),簡稱委內瑞拉,位於南美洲北部的國家,首都加拉加斯。委內瑞拉是資本主義國家,實行資產階級專政。政體是總統共和制,人口中印歐混血種人佔58%,白人29%,黑人11%,印第安人2%。


(4)劉成果部長擴展閱讀:

同中國的關系

1974年6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委內瑞拉共和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同年9月,中國在委設使館;11月,委在華設使館。

2004年12月,委宣布承認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

2006年8月,中委簽署《中國旅遊團隊赴委內瑞拉旅遊實施方案的諒解備忘錄》。

2011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儀仗方隊赴委參加委獨立200周年慶祝儀式。

⑤ 伊利的「世博標准工程」是什麼

「世博標准」工程: 再造新伊利

5月25日,董事長潘剛在伊利攜手上海世博會的啟動儀式上當眾宣布:為了更好的服務上海世博會、服務全球消費者,全面啟動「世博標准」工程。

在潘剛的介紹中,「世博標准」工程意味著伊利將「把通過奧運所形成的最高產品和服務標准全面升級,對品質、渠道、科研及公益形象進行由內而外地全方位鍛造,實現標準的持續化、系統化,並將這一標准運用於『全公司、全環節、全產品』」。

換言之,伊利在服務奧運中形成的那些當時的最高標准,諸如:117項原奶檢測項目,899項涵蓋原輔材料、包裝材料的超國標檢測,物流全程的GPS跟蹤等,都將在「世博標准」工程的推動下被伊利自己刷新。比對伊利最早在行業內提出的「三全」(全過程、全方位、全員)質量管理體系,如今的伊利已然更關注質量管理的結果和企業實力的整體提升,而不僅僅是質量管理的方式和過程。

現在看來,「世博標准」工程更像是伊利新戰略的起點。因為伊利人腦海中的「世博標准」並不僅僅針對上海世博會,而是一種不斷更新的「世界最高標准」的代名詞:「時代日新月異,標准必須不斷更新。正如世博會是世界頂尖技術和卓越文化的精彩交匯一樣,『世博標准』將同樣成為『世界最高品質標准』的集中體現。」伊利執行總裁張劍秋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這樣強調。

顯然,從奧運中嘗到甜頭的伊利,不僅要將這個「甜頭」復制到世博上,還要將它應用於每一件產品的每一次生產。

「追求新發展,實現新跨越,打造新伊利。」潘剛在伊利攜手上海世博會的發言中這樣說。也許,這才是潘剛推出「世博標准」工程的真正動因。

標准化運動:乳業振興的新密碼

從目前的數據看來,在「品質、渠道、科研和品牌形象」這將被「刷新」的四個方向中,「世博標准」工程最先影響到的是伊利的產品品質和物流渠道。

在宣布啟動「世博標准」工程僅僅5天之後,張劍秋在接受央視《面對面》的專訪時透露:截止今年底,伊利集團將有20個新的奶聯社投入使用。而此前,這一被業內認為 「最適合中國國情」、「最有效確保優質原奶供應」 的奶源管理方式在整個內蒙古呼和浩特地區僅有一家。

「世博標准」工程啟動6天後,伊利被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力推的民生工程「一杯奶生育關懷行動」選中,成為唯一一家乳製品專供企業。在該行動中,伊利首次實現了全面覆蓋草原的「營養通道」,第一個在地廣人稀的草原上實現了將牛奶直接送達嘎查(村)的先例,保證了每天的精準投放。

這些貨真價實的改觀讓所有乳業同業者赫然意識到橫亘在乳業發展路途上的「標准」二字。在「世博標准」工程之前,無論是ISO9001,還是HACCP,所有中國乳品企業遵循的都是國際通行的標准。中國本土的乳品公司,顯然需要一個更適應中國消費者的標准才能真正實現對國際乳業巨頭的超越。

所幸,領軍者的超前實踐已經讓更多人認識到了這一點。

「世博標准」工程之後,敏感的乳品企業提出了「千分牧場」的概念,業內人士也開始高呼「讓產業鏈控製成為質量評估的新標准」,一場追求精確、追求適應本土的「標准化運動」由此蔚然成風。

業內資深專家陳渝對此評價:如果說「世博標准」工程本身將再造伊利的核心競爭力,那麼其內涵中所提倡的標准更新、標准創新的概念則將使中國乳業的生產越來越逼近精確、完美。「我們完全有理由期待一個更規范、更持續的乳品行業。」陳渝斷言。

⑥ 東北農業大學本碩博連讀怎麼樣

本碩博班的同學免試推薦碩士研究生的比例為80%,免試推薦博士研究生的比例為本科生人數的50%。

可以考其他學校的研究生,但會失去繼續免試推薦的資格。如果在本校一直就讀到博士研究生,可以縮短兩年學制。

東北農業大學是一所「以農科為優勢,以生命科學和食品科學為特色,農、工、理、經、管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和「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是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與農業農村部省部共建大學、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項目入選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院校。

師資力量:

截至2021年3月,學校專任教師1417人,其中教授333人、副教授483人;具有博士學位者912人,具有碩士學位者409人。現有「萬人計劃」入選者15人(含青年拔尖人才2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5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3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5人。

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人,教育部創新團隊2個,教育部「跨世紀、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10人,國家級教學團隊2個,國家級教學名師3人,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2人、委員12人。

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17人,「龍江學者」特聘教授18人、講座教授3人,青年「龍江學者」2人,博士生導師228人。

⑦ 蒙牛奶源怎麼樣都分布在哪兒呢

蒙牛有自己的奶牛牧場,其奶源基本上都是來自自己的奶源牧場,奶源新鮮品質好,反正我們一直喝的蒙牛牛奶,老婆和兒子都很喜歡,最近准備給他們買蒙牛特侖蘇,聽說這款牛奶奶源都來自特侖蘇專屬牧場,營養價值更高。
草原上卻是涼爽宜人。來到蒙牛澳亞國際牧場參觀的人都會被那一片正生長得茂盛的牧草所吸引。藍天、白雲下面是青色的牧草,一群黑白花奶牛正在悠閑地散步,構成了一幅生態牧場的絕美畫卷。

中國奶業協會名譽會長、原農業部副部長劉成果說:"奶源基地是乳品加工的第一車間"。而對於奶源來說,奶牛吃什麼樣的牧草對於生產出的原奶質量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像蒙牛這樣的乳業巨頭,已經把對牧草的管理推上了奶源工作的重點。"向源頭要質量"成為蒙牛牧場里經常提起的一句話。

同其他地區相比,北緯四十度擁有更長時間的日照、更大的晝夜溫差,是牧草生長的最好溫床。正是源於此,蒙牛澳亞國際牧場選址於此。

資料顯示,蒙牛澳亞國際牧場是目前全國規模最大的單體現代牧場,其佔地面積達8848畝,並集"種草-養牛-擠奶"於一體,匯集了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紐西蘭、新加坡、印度尼西亞、中國7個國家的專家團隊規范牧場的建設和管理,代表著目前國內牧場的頂級水平。

對於一座牧場來說,牧草的生長優劣無疑成為重要的判斷要素之一。據了解,在蒙牛澳亞國際牧場,種草示範區佔地7000多畝,從全球12國引進優質的、且最適合於內蒙古生長的草種。在澳大利亞,種植的牧草主要品種有紫花苜蓿、豌豆、三葉草、細葉冰草、貓尾草等,在蒙牛精選的各類優質牧草中,牧草之王"紫花苜蓿",富含氨基酸的紐西蘭菊苣草,富含氮、磷、鉀等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的以色列黑麥草,含有18種氨基酸和豐富的胡蘿卜素、維生素C及多種礦物質的俄羅斯魯梅克斯等等,均赫然在列。

有了好牧草,如何養殖則成為另一個重要的問題。在澳大利亞等畜牧業發達的國家,向來重視農業資源的利用與保護,緊緊圍繞著合理利用農業資源、保護農業環境進行。比如,在牧草種植中,澳大利亞會採取適宜的耕作方法,以羊糞肥田,利用豆科植物,實行麥豆輪作,平衡土壤營養成分等等,保護牧草的生長環境。而吸取了發達國家的先進管理經驗,蒙牛在牧場養殖中也植入了綠色有機的理念:不施加任何化學肥料,循環使用牛糞為土壤肥料。同時,通過養殖牧草,更對環境起到了改善作用--通過牛糞施肥,提高了土壤肥力。精心養殖出的優質牧草,不僅成為奶牛的上等食材,更在無形中改善著牧場的周遭環境,這大概是一等牧場提供的超級附加值。

在牧草的管理上下大工夫,讓蒙牛的奶源品質得到了切實的保障。澳亞牧場僅僅是蒙牛牧場建設的一個範本,在全國范圍內,這樣的蒙牛牧場已經遍地開花。

⑧ 中國歷仼農業部副部長

歷任副部長

羅玉川(1949年10月至1950年6月)
吳覺農(1949年10月至1954年1月)
楊顯東(1949年10月至1966年5月)
張林池(1951年9月至1956年9月)
劉瑞龍(1952年8月至1961年1月)
王觀瀾(1952年8月至1962年)
蔡子偉(1954年10月至1960年5月)
顧大川(1956年8月至1966年5月)
何基灃(1958年9月至1966年5月)
魏震五(1960年4月至1963年10月)
程照軒(1961年1月至1966年5月)
吳振(1964年4月至1966年5月)
朱榮(1964年7月至1966年5月)

1970年6月22日,中共中央決定撤銷農業部,設農林部。農林部副部長

楊立功(1976年10月至1978年1月)
羅玉川(1976年10月至1979年2月)
梁昌武(1976年10月至1978年1月)
肖 鵬 (1976年10月至1979年2月)
郝中士(1976年10月至1979年2月)
張根生(1978年1月至1979年2月)
趙 凡 (1978年1月至1979年2月)
朱 榮 (1978年1月至1979年2月)
李友九(1978年1月至1979年2月)
何 康 (1978年1月至1979年2月)
張福元(1978年1月至1979年2月)
王常柏(1978年6月至1979年2月)
劉錫庚(1978年6月至1979年2月)
張林池(1978年11月至1979年2月)

1979年2月23日,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決定撤銷農林部,分設農業部和林業部。農業部副部長

張根生(1979年6月至10月)
朱榮(1979年6月至1982年5月)
郝中士(1979年6月至1982年5月)
李友九(1979年6月至1982年5月)
何 康 (1979年6月至1982年5月)
劉錫庚(1979年6月至1982年5月)
劉瑞龍(1979年6月至1982年5月)
趙 修 (1979年6月至1982年5月)
邢崇智(1979年6月至1982年5月)
蔡子偉(1979年6月至1982年5月)
鄭 重 (1979年6月至1982年5月)
楊顯東(1979年6月至1982年5月)
徐元泉(1979年6月至1982年5月)
曹冠群(女,1979年6月至1982年5月)
劉培植(1979年8月至1982年5月)
杜子端(1979年8月至1982年5月)

1982年5月4日,國務院機構改革將農業部、農墾部、國家水產總局合並設立農牧漁業部。農牧漁業部副部長

朱榮(1982年5月至1986年1月)
何 康 (1982年5月至1983年6月)
肖 鵬 (1982年5月至1986年1月)
相重揚(1984年1月至1988年4月)
陳耀邦(1986年1月至1988年4月)
劉 江 (1986年1月至1988年4月)

1988年4月,根據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撤銷農牧漁業部,成立農業部至今。農業部副部長

王連錚(1988年4月至1991年4月)
陳耀邦(1988年5月至1993年5月)
劉 江 (1988年5月至1990年11月)
洪紱曾(1989年3月至1997年4月)
相重揚(1988年5月至1989年3月)
馬忠臣(1990年11月至1992年12月)
張延喜(1992年5月至1997年9月)
吳亦俠(1993年4月至1996年8月)
萬寶瑞(1993年4月至1998年3月)
劉成果(1993年9月至1998年3月)
白志健(1996年10月至1998年3月)
路 明 (1997年4月至1998年3月)
齊景發(1997年9月至2004年7月)
萬寶瑞(1998年4月至2004年7月)
劉 堅 (1999年1月至2004年7月)
張寶文(2000年6月至2008年8月)
范小建(2000年12月)
韓長賦(2001年8月至2003年6月)
尹成傑(2004年7月至2008年4月)
牛 盾 (2004年7月
危朝安(2006年1月
高鴻賓(2007年7月
陳曉華(2008年5月
張桃林(2008年8月

⑨ 中國鴕鳥養殖開發協會的理事成員

會長:劉中一
副會長:王裕晏、塗逢俊
顧問:
陳耀邦(國家計委副主任)
韓德乾(國家科委副主任)
張延喜(農業部副部長)
劉成果(農業部副部長)
王志寶(林業部副部長)
馬李勝(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副主任)
歐廣源(廣東省副省長)
邵桂芳(山東省副省長) 名譽會長:劉中一
顧問:王鏘
會長:王佩亨
副會長:黃成江 楊浩民 那達木德 元繼文 董傳康
秘書長:陳國堂
副秘書長:
王桂欣 陝西英考鴕鳥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王雷 北京朱雀藝術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 名譽會長:劉中一
名譽會長:高洪斌(農業部副部長)
顧問:王鏘(中國鴕鳥養殖開發協會)
顧問:何新天(農業部全國畜牧總站黨委書記)
顧問:王佩亨(中國鴕鳥養殖開發協會)
會長:夏士龍(河南金鷺特種養殖股份有限公司)
秘書長:陳國堂(中國鴕鳥養殖開發協會)
副會長:元繼文(廣東惠來鴻基實業有限公司)
副會長:劉福辰(河北聖農生態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副會長:陳平安(北京京磁養殖場)

⑩ 中華環保聯合會的協會論壇

首屆
2005年4月22日,中華環保聯合會成立大會暨首屆環境與發展中國論壇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隆重召開。論壇主題峰會議題為「中國環境戰略問題」,設有「中國環境發展戰略規劃」和「維護環境權益與環保NGO發展論壇」兩個專題論壇。論壇整理出版《首屆環境與發展中國論壇論文集》,編寫了《首屆環境與發展中國論壇建議書》,上報國務院和原國家環保總局等有關部門,得到了肯定。其中「完善環境法律建設,加強環境法律援助」的建議被國家採納並寫入《國務院關於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原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顧秀蓮、全國政協副主席周鐵農、全國政協副主席張榕明、原國務委員、全國政協原副主席、中華環保聯合會主席宋健出席會議並講話。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主任委員毛如柏,全國政協人口資源與環境委員會主任委員陳邦柱,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局長解振華,發改委、財政部、水利部等相關部委領導,北京市副市長以及其他來自政府、學術界、企業界、文藝界、新聞界的國內外人士、來自聯合國和各國駐華機構的代表、NGO代表等400多人參加了會議。宋健主席和八位副主席等二十八位嘉賓在論壇上作了精彩演講。
舉辦了「同一首歌----走進中華環保」大型文藝專場演出,向公眾廣泛宣傳環境保護。周鐵農、張榕明、宋健、解振華等同志和6000多名觀眾一起觀看了演出。晚會演出陣容強大、氣勢恢宏,中央電視台黃金時段連續多次播放,在全國產生了廣泛影響。
第二屆
2006年6月18日,第二屆環境與發展中國論壇在北京飯店開幕。論壇探討了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理論和實踐問題,論壇主題峰會議題為「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設「轎車柴油化的發展戰略與環境評價」和「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公眾與企業責任」兩個專題論壇,還召開了「柴油轎車與節能環保」圓桌會議,探討了轎車柴油化發展趨勢及其在節能環保中的地位與作用。論壇主題及專題設置緊密結合我國實際,具有現實指導意義;演講嘉賓層面高、理論水平強,演講內容豐富深刻。
此次論壇正值全國第六次環保大會召開不久,是宣傳中央精神,貫徹落實中央對環境的重大決定的一次積極實踐。來自政府、科研機構、知名企業、民間環保組織、駐華使節、媒體等方方面面的代表齊聚一堂,各抒己見,積極響應黨中央、國務院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決策。本次論壇在較廣的范圍內宣傳了黨中央、國務院的這一決策,構築了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看法和理論,是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的一次積極實踐。
全國人大副委員長顧秀蓮、全國政協副主席周鐵農和有關部委負責同志,國際組織、外國政府駐華機構代表,國內外環境領域專家學者、環保民間組織代表、企業界代表、媒體代表等300餘人出席了本屆論壇。本屆論壇由中華環保聯合會、中國日報與美國知名企業霍尼韋爾(中國)有限公司聯合舉辦。第二屆環境與發展中國論壇,加深了社會各界對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認識和理解,是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的一次生動實踐,同時也一致達成環保民間組織在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進程中大有可為的共識。
第三屆
2007年9月16日,第三屆環境與發展中國論壇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召開。第三屆論壇由中華環保聯合會和法國蘇伊士集團共同發起舉辦。論壇以「水:中國21世紀可持續發展的命脈——水污染防治的緊迫性」為主題,同時,圍繞我國不同的水污染問題開展四個方面的專題論壇:流域水污染防治與產業結構調整;重點行業的水污染防治與政府監管;農村水污染防治與新農村建設;飲用水源地保護與飲用水安全。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顧秀蓮、全國政協副主席周鐵農、全國政協副主席張榕明、原國務委員、全國政協副主席、兩院院士宋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原主任托普菲爾、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代表馬和勵出席了本屆論壇。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作了「採取最嚴格的措施讓江河湖海休養生息」的主旨報告。本次論壇得到了全國人大、全國政協、國家發改委、國家環保總局、建設部、水利部、農業部、國家林業局等有關部委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同時也得到水環境領域專家、學者的熱烈響應,共收集論文300餘篇,其中80篇論文收錄到公開出版的論文集中。
第四屆
2008年10月18日—19日,由國家環境保護部和中國社會科學院聯合主辦,中華環保聯合會與中國社科院循環經濟與環境評估預測研究中心共同承辦的第四屆環境與發展中國(國際)論壇在北京亞洲大酒店召開,論壇以「關注氣候變化推進節能減排 防治大氣污染 促進國際合作」為主題,設立了三個專題分論壇:「節能減排與全球氣候變化」、「 大氣污染防治技術及措施」和「節能減排新技術與新趨勢」。
出席本屆論壇的領導有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周鐵農,原國務委員、政協副主席、兩院院士,中華環保聯合會主席宋健,環境保護部部長、中華環保聯合會副主席周生賢,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周建,山東省副省長李兆前,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陳佳貴,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清華大學校長顧秉林,中華環保聯合會副主席毛如柏、曲格平、周友良、楊紀珂、張宏仁、劉成果、楊振懷、趙寶江、孫鴻烈、王志寶、曾曉東,科學技術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司長馬燕合等。國外嘉賓有聯合國駐中國總協調員、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代表馬和勵,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原副執行主任卡卡海爾,歐盟駐華代表大使賽日·安博,匈牙利大使庫紹伊·山多爾,立陶宛等30多個國家的代表、10個國家駐華大使及國際國內、香港地區多名資深專家學者出席論壇,共計708人出席了論壇。本屆論壇規模大、層次高、反響強烈、使 「環境與發展中國論壇」 躋身為環保領域的國際性盛會。
論壇開幕式上,周鐵農同志做了重要講話,宋健同志致開幕詞,周生賢同志作了題為《讓中國人的呼吸更加甜美——北京奧運會給我們的啟示》的主旨報告。
本屆論壇得到了國家及相關政府部委和社會的高度重視,搭建了一個交流應對氣候變化,推進節能減排,防治大氣污染和加強國際合作的相關信息和經驗的平台,實現了共商環保大計方針,深入研討技術成果,齊心防治大氣污染,共創甜美呼吸空氣的預期效果。

閱讀全文

與劉成果部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力qc成果發布ppt 瀏覽:407
沙雕發明博主 瀏覽:105
禹城市工商局合名 瀏覽:977
網路侵犯著作權報案 瀏覽:734
稅務報到期限 瀏覽:6
怎樣查詢銀行卡有效期 瀏覽:19
浙江省溫州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592
馬鞍山全套多少錢 瀏覽:568
艾丁頓發明了什麼 瀏覽:651
希臘誰創造了人類 瀏覽:415
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66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方案 瀏覽:752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總結 瀏覽:490
郴州學府世家糾紛 瀏覽:197
馬鞍山ok論壇怎麼刪除帖子 瀏覽:242
馬鞍山恆生陽光集團 瀏覽:235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