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成果基本信息

成果基本信息

發布時間:2021-07-15 07:09:53

㈠ 取得的主要成果

通過多種方法綜合對水源區生態環境質量的定量研究,取得了如下的主要成果及認識:

(1)水源區生態環境現狀調查和研究表明,水源區生態環境問題突出,表現在: ①水土流失嚴重; ②森林資源退化; ③人地矛盾十分突出; ④環境污染形勢嚴峻; ⑤礦山環境不斷惡化。

(2)初步建立了水源區的土地利用/覆被遙感圖像分類體系,進行了水源區土地利用/覆被信息數據統計和變化趨勢分析。遙感技術和地理信息技術相結合,以 1989 年和 2000年的 LandsatTM 遙感數據源為依據,運用 ENVI 和 PHOTOSHOP 等圖像處理軟體和 MapGIS地理信息系統軟體,進行了水源區土地利用/覆被變化研究,建立了該區的土地利用/覆被遙感圖像分類體系。根據影像特徵建立判讀標志,採用人機交互方式進行———影像判讀,採用屏幕數字化方式提取兩個時相的土地利用/覆被信息,進行土地利用/覆被信息的數據統計和變化動態分析,揭示出該區土地利用/覆被變化與生態環境之間的關系。

(3)定性與定量相結合進行了水源區生態環境敏感性與生態功能評價。研究表明,水源區屬土壤侵蝕中度敏感區、生物多樣性及生境極敏感區及高度敏感區; 南部丹江口水庫庫體周圍和丹江支流的水體周圍是重要的水源涵養區; 北部山區是重要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區; 丹江口庫區及周圍的淺山丘陵區是重要的土壤保持區。

(4)建立了水源區的生態環境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標准。在系統分析研究該區域生態環境現狀基礎上,建立了該區的指標體系和評價標准。此次研究選取了與生態環境質量關系密切的氣象、水資源、地形地貌、植被、土壤、人口與土地、災害和環境污染 8項一級指標,23 項二級指標。

(5)多種方法綜合對水源區生態環境質量的定量研究表明,該區生態環境質量一般。目前該區的生態環境已經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壞,生態系統結構有變化,但尚可維持基本功能,受干擾後易惡化,生態問題顯現。人類活動是導致該區生態環境惡化的主要原因,近期內生態環境仍然表現為繼續惡化的趨勢。

(6)對水源區生態環境進行了預警研究。在現狀評價基礎上,依據歷年統計資料趨勢外推獲取預警時段 2010 年和 2020 年的預測數據。結果表明: 未來 15 年,水源區生態環境質量處於一般狀態,生態環境呈現逆向演化趨勢,惡化速度不容忽視。根據警度區間劃分表可知,警情逐漸由中警向重警逼近,生態環境質量由一般狀態向惡劣狀態過渡。因此,需要對水源區進行報警。

(7)提出控制水土流失與面源污染,進行森林資源的培育、保護與可持續利用,加強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合理開發與保護礦產資源等生態環境建設對策; 提出建立健全生態環境法制和體制管理,建立生態環境建設的經濟保障機制,加大水源區城鎮基礎建設投入,加強水質和生態環境監測手段,加強環境保護生態建設宣傳與公眾參與等保障措施。

㈡ 關於科學技術創造的成果的資料

①探月工程——首次探測 月球背面:

2018年,中國探月工程將實現新突破。嫦娥四號任務將於今年實施兩次發射任務,實現國際上首次在月球背面軟著陸並巡視勘察,譜寫月球探測歷史新篇章。國防科工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主任、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劉繼忠介紹:

嫦娥四號今年的發射任務將分別於5月和12月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實施。計劃5月發射中繼星,首次在地月朗格朗日L2點放置衛星,實現月球背面與地面站之間的測控通信;12月發射著陸器和巡視器,在中繼測控支持下實現月球背面軟著陸,開展就位和巡視探測,科學探測數據再通過中繼星轉發至地面接收站,開展相關科學研究。

②北斗衛星——密集發射 全球組網:

進入2018年,北斗衛星迎來高密度發射之年。與此同時,我國自主研製和建設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也進入發展新階段:系統性能、衛星壽命、服務精度大為提升,提供服務的地區范圍更廣,進一步向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角色靠近。

「2018年底前,將發射10多顆北斗三號組網衛星,建成基本系統,覆蓋『一帶一路』建設參與國;到2020年,將發射30多顆衛星,向全球提供服務。」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發言人冉承其介紹。

③深海科考——「七龍」探海 更深更遠:

「深海蘊藏著豐富的資源,是人類未來發展的藍色空間,也是國家長遠發展的戰略新疆域。」中國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協會辦公室主任劉峰說,2018年對國家深海事業來說,是非常關鍵的一年。2018年,我國將從「硬實力」和「軟實力」兩方面下功夫,力爭在深海探索中占據先發優勢。

深海裝備,是深海大洋調查的有力保障。今年,會以「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海龍」號無人有纜潛水器、「潛龍」無人無纜潛水器組成的「三龍」深海裝備體系為抓手,促進深海技術的創新突破。比如持續推進「蛟龍號」和「潛龍二號」的技術升級與應用。

④量子技術——通信計算 繼續領跑:

2017年12月19日凌晨,國際權威學術刊物《自然》雜志對外發布2017年度改變世界的十大科學人物,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首席科學家潘建偉入選。《自然》雜志為每一名入選者做了一篇新聞特寫,其中以「量子之父」為題報道了潘建偉。

毫無疑問,潘建偉是世界量子技術領域里最好的科學家之一。在他的帶領下,中國量子通信研究迅速從「跟跑」實現「領跑」,目前已領先世界5年到10年;中國量子計算研究也邁入世界一流水平行列。

⑤核電技術——高溫低溫 全面發力:

核科技作為重要的科技領域,備受社會關注。歲末年初,核科技持續自主創新再結碩果,呈現出新堆型扎堆的可喜現象。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日前在京正式發布其自主研發的「燕龍」泳池式低溫供熱堆。

與此同時,我國自主研發的第四代核電高溫氣冷堆也傳來捷報,山東榮成石島灣高溫氣冷堆示範工程2號反應堆壓力容器頂蓋扣蓋成功。這意味著距離我國建成全球首座球床模塊式高溫氣冷堆商用示範工程又邁進了一大步。

㈢ 成果與資料管理子系統

一、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模塊組織了靈台縣地質災害詳細調查所有的基礎與成果信息,是數據信息操作的入口,是整個軟體系統數據管理的核心。表現為目錄樹窗口,信息集管理平台為各個子系統共用。

為便於數據信息的查找與檢索,建立目錄樹結構對數據進行分類。結合地質災害調查的實際情況,同時考慮數據性質、數據類型、數據用途等方面因素,將信息分為自然地理、地質環境、地質災害、風險管理與預測評價、氣象預警和綜合文檔等6大類管理。大類由系統組織管理,是固定不變的。其下各個專題可以自由組織,與信息存放文件夾結構一致,用戶可以根據項目數據具體情況通過調整存放路徑來改變。

二、信息瀏覽

信息系統集成管理了地質災害多源海量數據,所涉及的信息眾多且來源廣泛,但其基本表現形式卻無外乎:圖形、圖像、文字、圖表和多媒體信息。本功能在統一界面下提供各種類型的信息的顯示瀏覽。

圖形瀏覽顯示是用戶常用的功能。包括放大圖形、縮小圖形、漫遊圖形、上級窗口、刷新窗口、可視化圖元、全屏顯示等。

多媒體演示文檔的瀏覽是指靈台縣地質災害調查過程中形成的一些媒體文檔的瀏覽,包括照片、視頻文件(*.mpg)、音頻文件(*.wav)和Flash文件(*.swf)。

技術文檔資料下是靈台縣地質災害調查的各種技術文檔,主要是Microsoft Office格式的系列文檔,支持包括Word、Excel、PowerPoint、PDF、純文本txt格式的文件。

三、查詢檢索

數據查詢檢索是在資料庫中查找符合某些特定條件的數據信息,包括空間特徵查詢和屬性特徵查詢。查詢功能主要依據用戶不同需求完成,能夠實現查詢結果的定位、閃爍與屬性列表。

空間特徵查詢包括點查詢、矩形查詢、多邊形查詢,由用戶在瀏覽窗口內用滑鼠選取,以用戶交互的方式獲取感興趣的信息。

屬性特徵查詢包括字元串查詢、模糊查詢和SQL查詢,用戶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選擇適當的方式,同時屬性選擇支持SQL查詢和錯誤檢驗,輸入SQL語句,即可進行查詢。另外,屬性選擇還提供了查詢向導功能,使用這一向導功能,用戶可以方便地進行屬性選擇。

四、統計報表

基於空間數據和屬性數據多種數據信息的統計,使用多種精美的折線圖、直方圖、拼圖等方式表達輸出,也可以輸出為外部文件,如Excel,Word,Text等。針對特定專業數據還能生成相應專業表格,例如地質災害點調查表、坡長坡高統計表、降水量統計表等。

五、專題制圖

為了實現專題深入分析與圖形完美表達,系統還提供專題制圖功能,完成圖形的編輯製作。該功能是在互動式窗口對專題圖層進行重新組織,設置版式、圖式、圖例,輸出為紙質或其他圖片格式。專題制圖充分利用了空間資料庫的圖層資源,通過組合地理、地質、災害要素等圖層,實現繪制多種專題圖的目的。

六、列印輸出

數據輸出包括圖形數據和屬性數據的輸出,輸出的范圍包括當前查詢結果輸出和當前數據全集輸出,輸出方式有存檔輸出和列印輸出。圖形數據的輸出涉及圖形數據的導出、圖形數據格式轉換輸出、圖形數據的生成輸出。屬性數據的輸出涉及屬性數據的其他格式導出、屬性數據的統計及輸出、屬性數據的報表輸出。

㈣ 主要成果及初步認識

(一)Cu的相態分析成果

Cu的總量與相態分析結果見圖4.33~圖4.35所示。由圖可見,該區Cu的背景主要有兩個級次,其中每一級背景屬正常背景,其濃度低,變化小。第二級背景屬異常背景,濃度較高,變化明顯,有一定方向性,多與礦床、岩體、構造及其一特殊層位吻合,詳見表4.128。

表4.128 銅地球化學背景特徵表

從表4.128可見,Cu異常背景較正常背景在相態上的突出特徵是硫化物相與氧化物相濃度及其在總量中佔有率高,襯度大,從而可體現出正常背景與異常背景的本質區別。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Cu硫化物相與氧化物相異常背景較總量的異常背景發生明顯變異,突出表現在該區東部Cu全量有兩個明顯的二級異常背景帶(其中北側帶與地層有關)。但在硫化物與氧化物相圖中,這兩個異常背景帶消失,成為一個與Cu礦床分布相吻合的異常背景區或局部異常。說明東部兩個Cu異常背景帶不存在硫化物相與氧化物相異常背景,系由岩性或環境因素形成的以結合相為主,即是由非成礦因素形成的二級背景,一般情況下不應作為Cu的找礦遠景帶看待。此外,在該區西部Cu氧化物相沿獅子嶺閃長岩體呈環形展布,與斷裂關系也十分密切。縱觀全區Cu的硫化物相、氧化物相較Cu的全量與Cu或含Cu礦床、火成岩、斷裂的空間關系更為密切,進一步說明該區Cu的相態分析成果可以更客觀地反映Cu礦化分布富集規律。

Cu的硫化物相是反映Cu成礦作用的直接信息,由於Cu在表生作用中屬活動元素,Cu原生硫化物易氧化成氧化物,Cu氧化物相也是反映Cu成礦作用的直接信息,因此Cu氧化物相與硫化物相合量與總量比值即

相態分析與地質找礦

式中:w(OCu)為氧化物相銅的質量分數,10-6;w(SCu)為硫化物相Cu 的質量分數,10-6;w(TCu)為全銅的質量分數,10-6

ACu也是反映Cu成礦作用的重要信息,圖4.36 即為ACu值圖,由圖可見ACu高值帶(>0.5)與上述Cu異常背景一致,區內已發現的Cu礦床或含Cu礦床均分布在ACu高值帶內,且ACu高值帶的展布與斷裂、火成岩體空間關系也十分密切,從而更清晰地反映出該區Cu的富集規律。

綜上可見,Cu的全量結果只能在量上反映出Cu地球化學場變化特徵及展布規律,但不能反映其內在特點與性質,而Cu的相態分析結果則可以揭示出Cu地球化學場變化的內在特徵和規律,並對其作出深入解釋評價,區分出有找礦意義的異常背景帶,以更准確地圈定找礦遠景區或帶。

依據上述對Cu的全量與相態分析結果可以看出:

(1)Cu的不同級次背景有本質區別,各自具有不同的地球化學意義。Cu的正常背景硫化相與氧化相濃度低,變化小,定向性差,與成礦控制因素空面關系不明顯,應屬區域地球化學本底。Cu的異常背景則相反,與成礦作用有關,屬成礦區帶的地球化學本底,可作為圈定找礦遠景區(帶)的地球化學依據。

(2)下列地段應作為該區找Cu的主要遠景地段:①二檯子至大西溝一帶,該地帶Cu硫化物相有較明顯顯示;②太白花崗岩體東側四方台一帶,該地帶Cu硫化物相與氧化物相均有明顯顯示;③東江口岩體南接觸帶及西延,該地帶Cu全量與Cu氧化物相均明顯富集;④獅子嶺岩體接觸帶及外側,該地段Cu氧化物相有明顯顯示。但從總體看,該區Cu全量、氧化物相、硫化物相濃度較低,初步認為該區淺表部Cu的找礦遠景不很大。

(二)Pb的相態分析成果

Pb的結果如圖4.37~圖4.39。

由圖可見該區Pb的地球化學背景也具有兩個明顯的級次。

1.Pb的正常背景

全量值為30×10-6,變化范圍為3×10-6,以中部、東部最清晰。硫化物相為0~2×10-6,東部與西部有明顯差異,東高西低,西部為0,東部為2×10-6。氧化物相為0~7×10-6,西部偏高(5×10-6),東部偏低(0~3×10-6),可見Pb的正常背景也具有硫化物相很低,氧化物相較低,Pb的存在形式以結合相為主(>70%)的特徵。

2.Pb的異常背景

全量異常背景濃度一般為40×10-6,襯值為1.3~1.5,走向多與地層一致。但硫化物相與氧化物相異常背景較全量發生明顯變異,突出表現為:全量異常背景有的消失,有的解體(如西部),有的變大,並出現新的異常背景帶。硫化物相與氧化物相異常背景展布規律也有明顯變化,與火成岩體、構造、鉛鋅礦床的空間關系更為密切,較全量更為清晰。確切地展示了該區Pb的富集規律。Pb硫化物相與氧化物相異常背景基本一致,前者濃度均大於5×10-6,襯值>2.0,後者為5×10-6~10×10-6,襯值一般大於2.0,可見Pb的異常背景,硫化物相與氧化物相濃度也明顯高於正常背景,襯度也明顯高於全量值。

由於Pb硫化物相與氧化物相都更確切地反映了Pb的分布富集規律,且二者為正相關(線性相關系數為0.8870,n=212,故APb值:

更好地反映了該區Pb的分布富集規律,如圖4.40所示,區內所發現的鉛鋅礦床均分布於APb異常背景區內,更為清晰確切地展示了該區Pb地球化學場特徵,APb二級背景區(帶)可以作為該區鉛鋅礦找礦遠景區(帶)。

綜合上述結果,下述地段在該區鉛鋅礦找礦工作中應予以注意:①東江口岩體南接觸帶外側至二檯子一帶;②鳳太地區獅子嶺岩體外接觸帶;③鉛硐山西部至陝甘邊界。

(三)Zn的相態分析成果

Zn的地球化學背景也分為兩個明顯級次,詳見圖4.41~圖4.44。

1.Zn正常背景

全量值具有明顯的分區性,東部(東江口岩體以東)為低Zn正常背景區,一般為85×10-6,西部為高Zn正常背景區,其值一般為100×10-6。Zn硫化物相正常背景在全區均一,穩定,一般為1×10-6~4×10-6,濃度很低;氧化物相正常背景在全區也無明顯差異,較均一,濃度較低,一般為4×10-6~8×10-6。可見Zn全量正常背景值在東部與西部差異應與岩性或表生環境因素有關。Zn正常背景同樣也具有硫化物相與氧化物相濃度很低之特徵。

2.Zn異常背景

Zn全量異常背景呈近東西及北東向帶狀,濃度一般為110×10-6~140×10-6,西高東低,與正常背景具有一定的漸變關系。襯度較低,一般都小於1.5。硫化物相異常背景展布規律與Zn全量相似,但其襯度明顯變大,一般大於2.0,較全量更為清晰,與鉛鋅礦床、斷裂,火成岩空間關系更為密切,並出現新的異常背景帶或區域異常。

值得指出的是,由於表生作用下Zn活動性強,原生閃鋅礦易氧化為Zn2+而遷移分散,因此Zn氧化物相地球化學場呈現出明顯的多級次漸變的特徵,與Zn地球化學性質一致(見圖4.42),其第一級屬正常背景,濃度為4×10-6~8×10-6,與前述硫化物相正常背景一致。第二級背景介於正常背景與異常背景之間,濃度為10×10-6~15×10-6。第三級為異常背景,濃度大於15×10-6,梯度變化較大,與硫化物相異常背景基本吻合。並在中部、西部出現新的異常背景。但在全量圖中並無顯示,因此也應注意研究其找礦意義。可見,考慮到Zn在表生作用下具有活動性強的特點,對Zn氧化物相異常背景更應予以注意。

綜合上述Zn的相態分析結果,下列地帶在該區Zn的找礦工作中應予以注意:①獅子嶺岩體外接觸帶;②東江口岩體南側外接觸帶;③鳳鎮—山陽大斷裂南側;④大西溝—桐木溝礦帶。

(四)對成果的初步認識

綜合上述區域樣品Cu、Pb、Zn的相態分析結果可見,相態分析結果既能反映出全量結果的主要地球化學特徵,又較全量結果有其獨特的優越性,主要表現為:

(1)能更清晰地區分出地球化學場不同級次,提高了異常場的地球化學襯度,更確切地展示元素分布富集規律,區內已發現的多金屬礦床均分布於相態分析異常中。

(2)相態分析結果具體體現了元素產出模式,可對全量地球化學場做出較深入的評價,揭示其內在特徵。尤其能區分出可能由岩性或環境因素產生的異常背景(即非礦信息)和可能由成礦作用產生的異常背景,從而使成礦地球化學區(帶)乃至成礦遠景區(帶)圈定更為准確,以減少失誤,還能圈出全量結果未能圈出的有找礦意義的異常背景區(帶)及區域異常,避免漏掉有意義的找礦地段。此外,還增強了某些弱異常,起到了強化異常的作用。這就使化探工作由量的研究轉入到質的研究。

(3)對不同級次地球化學背景及其找礦意義的本質區別了更深入的認識:①正常背景,以結合相為主,硫化物相與氧化物相濃度很低,在總量中佔有率低,反映出其基本未受礦化影響。②異常背景,以硫化物相與氧化物相為主,反映出其受到成礦作用影響。

(4)Zn、Cu在表生作用中屬活動性強易分散元素,應注意氧化物相研究。

(5)該區Cu、Pb、Zn異常背景與斷裂火成岩、多金屬礦床空間關系十分密切,因此應注意構造、火成岩對成礦的控製作用。

㈤ 成果地質資料

功能描述:用於對匯交到本省地質資料館的項目、探礦權、采礦權的成果地質資料發放驗收合格確認。

操作描述:登錄系統後,見到:

全國地質資料匯交監管平台建設

(3)選擇項目、探礦權、采礦權,雙擊一行記錄,可以查看該記錄的基本信息、成果資料匯交信息及轉送信息。用戶可根據實際驗收情況,選擇對該資料發放合格單、補充修改通知、退回通知。系統自動創建合格單、補充修改通知書、退回通知書。

全國地質資料匯交監管平台建設

全國地質資料匯交監管平台建設

(4)用戶可以根據成果地質資料的驗收情況(合格、補充修改、退回),點擊【發放合格單】或【補充修改通知】或【退回通知】。

(5)文本的內容處於可編輯狀態,用戶編輯好後,點擊【列印】,列印相應的文件後,點擊【確定】進行發送。

㈥ 簡歷的基本信息包括哪些

一般簡歷會包含以下的幾個方面:

1、個人信息:

姓名:xxx

性別:(沒有照片的話肯定要寫,有照片也建議寫)

出生年月:(不要具體到日,隱私適當保護下,除非對方care你星座,可以面聊)

婚姻狀態:(應屆生可以不寫這項)

戶籍:(一般都需要了解,不要問為啥)

現居地:(這點很重要!尤其是異地求職,讓對方了解到你的狀態)

PS:(沒有適合的照片寧願不要放照片,不然就是減分!)

2、自我評價

按照總分的結構來分3~4小段落描述

一句話自我總結+以往工作經驗+專業技能+性格優勢

3、工作經驗/項目經驗

實習經驗為主,1~2段即可,每段經驗工作內容寫2~4個點,沒有實習經驗,寫在學校的研究項目經驗也可突出關鍵詞、數據化。

4、校園/社會活動

選擇一到兩次你組織或者作為重要參與者或者大型有影響力的活動,內容包括活動時間、主題、你的職務、職責、成果格式與工作經驗/項目經驗差不多。

5、榮譽證書、職業資格證書

原則:挑選有分量的證書,最重要的證書放在最前面

格式:時間+榮譽證書名稱

2015.09 - 2016.06 國家級一等獎學金

不要統統都寫上去,可有可無的就不要放上去了,除非你簡歷內容很少,占個位置倒是可以。

PS: 如果是現場招聘會,你可以復印下有代表的證書和簡歷裝訂在一起;如果是網投,沒必要上傳到網上,如有需要你去面試時候可以帶上復印件即可。

6、教育背景(時間明確到月份、專業、學位,如果學歷比較有優勢可以前置位置到「自我評價」後一欄)

eg:

格式1 (適用於較短的,一排可以不擁擠地寫完)

2012.09 - 2016.06 上海交通大學 生物工程 本科

格式2(適用於名稱較長的)

時間: 2012.09 - 2016.06

學校: 華中科技大學

學位: 臨床醫學與醫學技術 本科

更多簡歷相關信息:個人簡歷填寫建議希望能對你有用~

㈦ 成果評述

1∶5萬遙感圖像通過預處理及增強處理,達到無縫鑲嵌,幾何校正誤差達到規定標准,完全能與1∶5萬地形圖匹配,圖像色彩飽和,紋理清楚,信息豐富,主要岩石地層單元影像及構造形跡具有較高的可解度,可滿足地質解譯要求。

1∶5萬遙感構造解譯如實地反映了工作區域的基本構造格局,增添和豐富了本區斷裂-線性構造以及可能反映火山機構、蝕變、溶塌、斷陷盆地等成因類型的環形構造;遙感線性體特徵統計,不僅提供了本區線性體的定量分布狀況,還間接揭示了區內各地段斷裂構造活動強度,為分析研究本區地質構造提供了豐富的資料。

鐵化、泥化及碳酸鹽化遙感異常提取及分析,為在本區遙感找礦預測提供了重要的遙感標志。

引入了「礦產當量」的概念,定量描述了遙感控礦因子與鉛鋅礦產之間的關系。

量化成礦預測因子進行成礦預測,為成礦預測定量化提供了良好的示範。

成礦背景、找礦遠景及找礦靶區的分級分類預測,不僅明確區分出本區成礦預測的層次及主次關系,而且明確地指出了找礦方向。

㈧ 基礎參數和成果資料

區域地質和水文地質條件、第四系岩性和厚度、淺層地溫能資源條件分區、潛水位、岩土體溫度、變溫層厚度等數據(成果)是由北京地區多年的區域地質、水文地質成果資料整理、分析而來的。這些數據是計算淺層地溫能資源量必不可少的。這些資料是北京地區多年多輪次的區域地質、水文地質、地球物理勘探工作成果,其勘探精度均在1∶5萬以上,個別地區達到了1∶1萬的水平,在北京城市區域地質調查、工程地質勘查、水文地質勘查、環境地質勘查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城市建設貢獻了力量。近些年這些勘探成果用於大量的地源熱泵工程項目,使這些項目得以迅速發展。根據大量的精度較高的地質、水文地質資料,可以比較准確地對北京地區地源熱泵適宜性進行分區,合理規劃淺層地溫能資源開發利用,通過這些資料(成果)也能較為准確地評價計算北京地區淺層地溫能資源儲量。

㈨ 科研工作基本情況及主要成果,貢獻怎樣填寫

這個很容易啊,推薦按照成果等級以及你在裡面的排名次序來寫,你最有代表版的科研成果在前面,比如國權家級項目、省部級項目等等,然後項目課題你在裡面的排名,比如寫作為第一完成人完成某省社科規劃基金項目《xxx》,項目成果包括國際論文幾篇。。。研究報告、專利等等,這個沒什麼具體規定,寫明白就可以。

㈩ 成就的基本信息

【近義詞】
成績、佳績、功績、成果、成效、功勛、功勞、功績、勞績、成果、成就、貢獻。
【反義詞】
挫敗、挫折、敗績。
成就與造就的區別
成就:1、事業上的成績。2、完成(多指事業)。
造就:1、培養使有成就。2、造詣;成就(多指年輕人)。

閱讀全文

與成果基本信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力qc成果發布ppt 瀏覽:407
沙雕發明博主 瀏覽:105
禹城市工商局合名 瀏覽:977
網路侵犯著作權報案 瀏覽:734
稅務報到期限 瀏覽:6
怎樣查詢銀行卡有效期 瀏覽:19
浙江省溫州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592
馬鞍山全套多少錢 瀏覽:568
艾丁頓發明了什麼 瀏覽:651
希臘誰創造了人類 瀏覽:415
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66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方案 瀏覽:752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總結 瀏覽:490
郴州學府世家糾紛 瀏覽:197
馬鞍山ok論壇怎麼刪除帖子 瀏覽:242
馬鞍山恆生陽光集團 瀏覽:235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