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第二次土地調查的背景、目的和意義
石家莊市第一次土地調查自1985年8月開始,於1992年5月全部完成,歷時6年9個月,形成了圖件成果和匯總數據成果等原始的測繪資料,初步查清了全市各類土地分布情況及所佔比例,但數據統計基本上為人工手動計算的,不可避免地存在人為錯誤。隨著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的加快,盡管每年都進行年度的變更調查,但相對滯後的數據成果已不能適應逐年對土地管理工作的需要,因此,為了掌握准確、翔實的土地基礎數據,制訂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戰略決策,保障國民經濟持續、協調、全面發展,國務院決定開展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作為一項重大的國情國力調查,目的是全面查清第一次土地利用現狀調查以來土地利用的分類、分布、面積和權屬的現狀,以及自然的變化和人為的變更狀況,掌握真實的土地基礎數據,並對調查成果實行信息化、網路化管理,建立和完善土地調查、統計和登記制度,實現土地資源信息的社會化服務,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及國土資源管理的需要。
開展第二次土地調查,可以為石家莊市科學制訂發展規劃、合理利用土地、優化空間布局、促進可持續發展提供基礎數據,是明確市、縣政府耕地保護目標責任制的現實需要,是完善市場經濟體系、理順土地產權關系的有效手段,也是管好用好土地資源、建設「沿海經濟強省省會」一項重要基礎工作。
⑵ 農村土地調查成果
3.7.1.1 縣級調查成果
(1)外業調查成果:①外業調查圖件;②土地調查記錄手簿;③《土地權屬協議書》或《土地權屬界線爭議原由書》。
(2)數據成果:①縣級土地利用分類面積數據;②縣級不同權屬性質面積數據;③縣級坡耕地匯總數據;④縣級基本農田數據;⑤縣級基礎設施專業匯總數據。
(3)圖件成果:①縣、鄉(鎮)級土地利用現狀圖;②縣、鄉(鎮)級基本農田分布圖;③縣級耕地坡度分布圖;④縣級圖幅理論面積與控制面積接合圖表;⑤標准分幅土地利用現狀圖。
(4)文字成果:①縣級農村土地調查工作報告;②縣級農村土地調查技術報告;③縣級土地利用分析;④基本農田調查報告等專題報告。
(5)資料庫成果:縣級土地調查資料庫。
3.7.1.2 市級調查成果
(1)數據成果:①坐標系轉換整理成果;②市級各類土地分類面積數據;③市級不同權屬面積數據;④市級基本農田面積數據;⑤耕地坡度分級面積數據;⑥市級專項調查匯總數據。
(2)圖件成果:①1:10萬標准分幅土地利用現狀圖;②市級土地利用現狀圖;③市級基本農田分布圖;④市級坡耕地分布圖;⑤市級圖幅理論面積與控制面積接合圖表。
(3)文字成果:①市級農村土地調查工作報告;②市級農村土地利用及專題報告。
(4)資料庫:市級農村土地利用調查資料庫及管理系統。
⑶ 二調主要成果有哪些
第二次土地調查的主要成果 通過開展第二次土地調查工作,全面獲取覆蓋全國的土地利用現狀信息和集體土地所有權登記信息,形成一系列不同尺度的土地調查成果。具體成果主要包括:數據成果、圖件成果、相關文字成果和土地資料庫成果等。 (一)數據成果 1、各級行政區各類土地面積數據; 2、各級行政區基本農田面積數據; 3、不同坡度等級的耕地面積數據; 4、各級行政區城鎮土地利用分類面積數據; 5、各級行政區各類土地的權屬信息數據。 (二)圖件成果 1、各級土地利用現狀圖件; 2、各級基本農田分布圖件; 3、市縣城鎮土地利用現狀圖件; 4、土地權屬界線圖件; 5、第二次土地調查圖集。 (三)文字成果 1、綜合報告 (1)各級第二次土地調查工作報告; (2)各級第二次土地調查技術報告; (3)各級第二次土地調查成果分析報告。 2、專題報告 (1)各級基本農田狀況分析報告; (2)各市縣城鎮土地利用狀況分析報告。 (四)資料庫成果 形成集土地調查數據成果、圖件成果和文字成果等內容為一體的各級土地調查資料庫。主要包括: 1、各級土地利用資料庫; 2、各級土地權屬資料庫; 3、各級多源、多解析度遙感影像資料庫; 4、各級基本農田資料庫; 5、市(縣)級城鎮地籍信息系統。 五、第二次土地調查的組織實施
⑷ 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中城鎮土地調查的任務是什麼
城鎮土地調查是指對城鎮范圍以內的土地開展大比例尺調查。依據地籍調查技術規程,充分利用已有地籍調查成果,查清城鎮內部建設用地的使用權狀況,確定城鎮內部每宗土地的界址、范圍、界線、數量、用途等。通過匯總分析,掌握工業用地、基礎設施用地、金融商業服務用地、房地產用地、開發園區等土地利用狀況。
⑸ 第二次土地地籍調查成果發現有誤該怎麼辦
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流程及具體操作辦法 這次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要覆蓋到全市每一個村組的所有范圍,包括每個村組的建設用地、農用地和未利用地,通俗的說就是包括每個村組所有的山水田林路。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證包括了「林權證」...
⑹ 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的主要成果
通過開展第二次土地調查工作,全面獲取覆蓋全國的土地利用現狀信息和集體土地所有權登回記信息,答形成一系列不同尺度的土地調查成果。具體成果主要包括:數據成果、圖件成果、相關文字成果和土地資料庫成果等。 1.各級行政區各類土地面積數據;
2.各級行政區基本農田面積數據;
3.不同坡度等級的耕地面積數據;
4.各級行政區城鎮土地利用分類面積數據;
5.各級行政區各類土地的權屬信息數據。 1.各級土地利用現狀圖件;
2.各級基本農田分布圖件;
3.市縣城鎮土地利用現狀圖件;
4.土地權屬界線圖件;
5.第二次土地調查圖集。 1.綜合報告
(1)各級第二次土地調查工作報告;
(2)各級第二次土地調查技術報告;
(3)各級第二次土地調查成果分析報告。
2.專題報告
(1)各級基本農田狀況分析報告;
(2)各市縣城鎮土地利用狀況分析報告。 形成集土地調查數據成果、圖件成果和文字成果等內容為一體的各級土地調查資料庫。主要包括:
1.各級土地利用資料庫;
2.各級土地權屬資料庫;
3.各級多源、多解析度遙感影像資料庫;
4.各級基本農田資料庫;
5.市(縣)級城鎮地籍信息系統。
⑺ 第二次土地調查成果從哪一年開始使用
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於2007年7月啟動,於2009年完成二調成果並啟用。
⑻ 城鎮土地調查成果
3.7.2.1 設區市、縣城、重點建制鎮調查成果
(1)地籍調查技術設計書;
(2)地籍調查表;
(3)地籍平面回控制測量成果答表;
(4)界址點成果表;
(5)地籍圖及分幅接合表;
(6)以街道為單位宗地面積匯總表;
(7)城鎮土地分類面積統計表;
(8)城區土地利用圖;
(9)城鎮地籍調查報告(工作報告、技術報告、分析報告);
(10)專項調查統計表;
(11)城鎮地籍信息系統。
3.7.2.2 市匯總成果
(1)專項統計調查匯總數據;
(2)市城鎮土地利用分析及專題報告。
⑼ 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中成果匯總的任務是什麼
(抄1)數據匯總。在土地襲利用資料庫的基礎上,逐級匯總各級行政轄區內的各類土地利用數據以及基本農田和城鎮建設用地等數據,增加非調查區域的港澳台地區的土地數據,形成國家及各級行政轄區內的綜合及專題調查匯總成果。
(2)圖件編制。利用資料庫管理和計算機輔助制圖等技術,採用縮編等手段對全國土地調查圖形數據進行整理縮編,編制出國家、省、地(市)、縣級系列土地利用圖件、圖集和各種專題圖件(集)等。
(3)成果分析。根據土地調查結果,結合相關資料信息,開展土地利用狀況分析。對耕地、基本農田等各類土地的數量、分布、利用結構及其變化狀況進行綜合分析,評判土地利用的集約節約程度,預測變化趨勢,為土地開發潛力挖掘,節約集約利用土地資源提出建議。根據土地調查及分析結果,各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編制第二次土地調查報告。
⑽ 哪裡能夠查到各縣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數據
國土資源部檔案館
不過這些資料不是公共開放的數據資料,需要持有相關部門介紹信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