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轉讓貨物存在欺詐協議有效嗎
你問的是轉讓貨物存在欺詐協議是否有效?但是你提供的情況不光是轉讓貨物一件事,還包括了店鋪、送貨車轉讓,而且貨物屬於危險品,所以問題關鍵在於你們簽訂的協議條款怎麼約定的。可以肯定說,協議存在欺詐行為違背了雙方中的一方,不是自願的前提情況下簽訂的協議,屬於無效協議。
民法通則規定誰控告誰舉證。你想討回定金不受損失,必須舉證對方存在欺詐行為,與事前條款中約定的內容不符。
因為不知道你們簽訂的協議內容,我假設一些關鍵方面如下:
1、協議雙方只說明是店鋪、以及店鋪中的銷售貨物、所屬運貨車一同轉讓,但是沒有告知屬於危險品經銷。
2、協議簽訂貨物必須屬於合法、合格產品,但是煙花鞭炮不是在正規廠家進的貨。
3、店鋪及銷售物品沒有工商、稅務、消防、公安等相關監管單位其中一方或幾方備案、審批合法營業執照。
4、對方沒有告知店鋪屬於城市規劃需要拆遷的店鋪。
5、或某種原因,被限製取締的店鋪。
因為你有事前調查不詳的過失,如:簽訂前為什麼不去店鋪實地考察?轉讓貨物屬於危險品,管理比較嚴格等。所以舉證對方存在欺詐行為比較難。
希望能給予你幫助
⑵ 營業中的超市整體轉讓貨物怎麼算
為什麼要轉讓呢?
可以簡單做些調整,轉做易貨超市的。一個新興服務行業,交易模式全新。
幫助個人用閑置物品交換其他需要的商品和服務;幫助企業商家用商品換各種生產原材料、辦公用品、員工福利……
交易過程中,你可以收取相應的服務費用。
⑶ 轉讓超市貨物如對方沒有進貨單可以拒絕接收嗎
這個進貨單人家是可以不給你的。
⑷ 什麼叫貨物轉讓
transfer of goods
⑸ 關於轉讓貨物購銷合同的問題
你公司與轉讓方B公司簽訂轉讓協議並通知C公司後,此時C公司必須得向你公司履行合同義務!你所謂的貨物購銷合同,在法律上被稱為買賣合同,那麼你公司即與買受人簽訂了轉讓合同,其目的是取代買受人在與出賣人簽訂的買賣合同當中的合同權利,亦應承擔相應的合同義務!其買受人已經履行的義務,也就是支付了貨款的義務,視為你公司已經履行了義務!此時你公司可以要求出賣人,也就是你所謂的C公司把發票直接開入你公司的!否則C公司就構成違約!稅務上都是正常的程序,沒什麼大麻煩的!另外,把你的問題擴展一下,如果B公司與C公司簽訂的買賣合同當中約定債權不得轉讓,那麼C公司就有權利對抗你們公司,或者依據合同性質以及法律規定不得轉讓,否則你公司就可以被視為成了原買賣合同當中的買受人,可以要求出賣人履行合同義務,包括交貨的主合同義務,和把稅票開到你公司的附隨義務!以及依據誠實信用原則應履行的一切義務!
⑹ 剛剛接手了一個轉讓的店鋪,轉讓費是2萬,沒有簽合同,前一個經營者口頭答應「他的貨物可以帶走,貨架以及
只能說你被騙了,因為你沒有任何證據也沒任何線索可以找到他,要不然可以報警,現在報警估計警察也不好處理,房子不是他的,你要租店面,應該跟房東談,至於轉讓費就相當於買他的貨,現在人也找不到了,貨也沒了,唯一的就是跟房東談一下能不能提供資料讓警察把這人給找出來,因為他跟房東簽約的時候肯定有資料留下的。先跟房東談一下,再報警處理。至於能不能找到損失就不好說了。
吃一塹,長一智,下次多注意一下,口頭承諾是不具備任何法律效用的。
同時希望你生意開門紅,滿堂紅,紅到底……
望採納,謝謝。
⑺ 我想轉租一個門面連同門面里的貨物一起轉讓。需要簽什麼合同什麼文書
若就房屋租賃來看,你最好的方式是與房東簽租賃合同,與二房東(即現租戶)簽訂合同有風險,房東如果不同意轉租,你就很麻煩。
若就現有門面內的貨物來看,需要簽訂一般的貨物買賣合同即可。
作為律師,建議你還是簽兩個合同比較穩妥。
⑻ 為什麼企業重組中涉及貨物轉讓的,不徵收增值稅那徵收什麼稅
近日,國家稅務總局下發了《關於納稅人資產重組有關增值稅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1年第13號)(以下簡稱「13號公告」),就納稅人資產重組有關增值稅問題公告如下:納稅人在資產重組過程中,通過合並、分立、出售、置換等方式,將全部或者部分實物資產以及與其相關聯的債權、負債和勞動力一並轉讓給其他單位和個人,不屬於增值稅的征稅范圍,其中涉及的貨物轉讓,不徵收增值稅。至此,關於資產重組涉及的增值稅如何繳納有了明確政策界定,之前的爭議就此畫上句號。筆者認為,這個政策是國家鼓勵納稅人進行資產重組一個很重要的利好政策。
企業合並重組不繳增值稅
按照《公司法》的規定,一個公司吸收其他公司為吸收合並,被吸收的公司解散。兩個以上公司合並設立一個新的公司為新設合並,合並各方解散。公司合並時,合並各方的債權、債務,應當由合並後存續的公司或者新設的公司承繼。公司合並重組時,一方的資產要過戶給另一方,資產的所有權屬發生轉移,是否繳納增值稅呢?13號公告之前,政策上主要依據的是《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轉讓企業全部產權不徵收增值稅問題的批復》(國稅函﹝2002﹞420號),該文件就江西省國稅局《關於江西省電力公司轉讓上猶江水電廠全部產權是否徵收增值稅問題的請示》批復如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及其實施細則的規定,增值稅的徵收范圍為銷售貨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以及進口貨物。轉讓企業全部產權是整體轉讓企業資產、債權、債務及勞動力的行為,因此,轉讓企業全部產權涉及的應稅貨物的轉讓,不屬於增值稅的征稅范圍,不徵收增值稅。雖然文件規定轉讓企業全部產權不徵收增值稅,但江西省國稅局請示的問題是主管單位將下屬單位轉讓的行為,該政策答復是否廣泛適用各類企業合並重組存在爭議。
根據13號公告規定,由於企業合並中一方或雙方均要注銷,注銷後的企業其資產、債權、債務及勞動力隨之轉移,因此,企業合並不屬於增值稅征稅范圍,不繳納增值稅。
部分企業分立重組不繳增值稅
分立,是指一家企業將部分或全部資產分離轉讓給現存或新設的企業,被分立企業股東換取分立企業的股權或非股權支付,實現企業的依法分立。《公司法》規定,公司分立,其財產作相應的分割。公司分立前的債務由分立後的公司承擔連帶責任。但是,公司在分立前與債權人就債務清償達成的書面協議另有約定的除外。根據財產分割的情形,可以將分立設為兩種:一種是財產分割時相應的債權、債務及勞動力發生分離轉移,如企業營業部門、分支機構的分立。顯然,這種情形的分立,符合13號公告不繳納增值稅的規定。另一種是單純的資產分離分立,沒有相關的債權、債務及勞動力轉讓,這種情形的分立,不符合13號公告精神。
全部凈資產及勞動力轉讓的重組不繳增值稅
企業資產重組中,涉及資產轉讓的主要是買殼上市重組和資產收購的重組。
買殼上市重組中,原股東轉讓股權後退出,但是要接受原上市公司的全部資產以及相關的全部債權、債務及勞動力,空出空殼公司。在這一過程中,銷售全部資產的行為是上市公司的企業行為,而不是企業所有者的行為,因此,不適用原《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轉讓企業全部產權不徵收增值稅問題的批復》(國稅函﹝2002﹞420號)不繳納增值稅的規定。相反,企業銷售自己全部凈資產的行為,要繳納增值稅。《國家稅務總局關於納稅人資產重組有關增值稅政策問題的批復》(國稅函﹝2009﹞585號)答復大連市國稅局《關於大連金牛股份有限公司資產重組過程中相關業務適用增值稅政策問題的請示》時批復如下:納稅人在資產重組過程中將所屬資產、負債及相關權利和義務轉讓給控股公司,但保留上市公司資格的行為,不屬於《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轉讓企業全部產權不徵收增值稅問題的批復》(國稅函〔2002〕420號)規定的整體轉讓企業產權行為。對其資產重組過程中涉及的應稅貨物轉讓等行為,應照章繳納增值稅。同樣是企業重組,轉讓企業凈資產及勞動力,產權所有者的轉讓行為不征稅,而資產所有者企業的轉讓行為要繳稅,國稅函﹝2009﹞585號文件顯得不太合理,影響了企業改組的活動。按照新政策規定,這種行為不再繳納增值稅。
資產收購是指企業將自己的實質性經營資產轉讓換取另一家企業的股權或非股權的行為,如製造型企業將資產置換股權後,轉為投資性企業。在這一置換過程中,與上述情形一樣,只要將實物資產以及與其相關聯的債權、負債和勞動力一並轉讓給其他單位和個人,就不屬於增值稅的征稅范圍,其中涉及的貨物轉讓,不繳納增值稅。如果僅僅是資產的轉讓,不涉及相關的債權、債務及勞動力,就要繳納增值稅。
根據13號公告規定分析,除上述幾種重組情形外,其他企業資產的重組,如企業法律形式的改變等,只要將實物資產以及與其相關聯的債權、負債和勞動力一並轉讓給其他單位和個人,就不屬於增值稅的征稅范圍。13號公告統一了納稅人資產重組有關增值稅問題的規定,並從2011年3月1日起執行,原《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轉讓企業全部產權不徵收增值稅問題的批復》(國稅函﹝2002﹞420號)、《國家稅務總局關於納稅人資產重組有關增值稅政策問題的批復》(國稅函﹝2009﹞585號)、《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中國直播衛星有限公司轉讓全部產權有關增值稅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10﹞350號)同時廢止。
這是稅務報上的一篇文章,解釋了為什麼不徵收增值稅。總的來說,一方面是因為國家鼓勵企業重組;另一方面重組涉及的貨物轉讓與增值稅說規定的轉讓有區別。所以,不徵收增值稅。
企業重組要徵收企業所得稅,當然,符合條件的情況下也可以選擇免稅重組。